脑膜炎奈瑟氏菌及其检测方法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疾病详解

疾病名: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英文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 pneumonia缩写:别名: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疾病代码:ICD:A39.8概述: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主要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至于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有不少人认为是继发于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的一种少见的化脓性迁徙合并症。
实际上,1907 年首次报告后,已有许多资料表明脑膜炎奈瑟菌可作为原发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引起原发性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该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为需氧革兰阴性球菌,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选择性培养基利于痰标本中脑膜炎奈瑟菌的分离和鉴定。
根据菌体荚膜层的多糖,目前至少可分 13 种血清型。
其中A.B.C.X.Y.Z 和W-135 型在临床上日趋重要。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 10 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 型和W-135 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了流感病毒或腺病毒的人群更具有易感性。
其病理改变为渗出性化脓性炎症,沿肺泡或支气管肺泡分布,个别呈大叶浸润甚至肺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
流行病学:人类是惟一的传染源,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部,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在非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不到 5%,但最近有资料认为人群带菌率可高达5%~15%。
在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显著增高,可达50%~ 100%。
在年青人集中的人群中如军队、学校等处,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极易引起流行。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呼吸系疾病是在本世纪初被认识的,尤其是在1918~1919 年流感流行期间,脑膜炎奈瑟菌是重要的呼吸道病原菌。
此后,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肺炎很少有报道。
直至70 年代,随着细菌检测技术的进步,有关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报道才不断增多,如Y 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曾在某军事基地有过暴发流行。
据统计资料分析,过去 10 余年中,在普通人群及医院内人群中,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血清型为Y 型和W-I35 型,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脑膜炎奈瑟菌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详解知识

附件7 脑膜炎奈瑟菌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一、脑膜炎奈瑟菌鉴定程序和标准1、 脑膜炎奈瑟菌细菌鉴定程序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通常是通过在CAP 和BAP 上生长物通过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反应检测以确定是否为脑膜炎奈瑟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脑膜炎奈瑟菌分群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群。
图xx 脑膜炎奈瑟菌鉴定程序2、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确诊实验室检测疑似流脑病例具有以下实验室检测结果之一,即可确诊:1. 培养:自脑脊液或血液标本中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
2. 乳胶凝集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检测试剂盒,脑脊液标本乳胶凝集检测结果BAP,CAP 生长物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双球菌氧化酶反应阳性,进行生化鉴定 阴性,非脑膜炎奈瑟生化鉴定(糖氧化)Glu Mal Lac Suc+ + - -阳性,为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分群 阴性,非脑膜炎奈瑟菌A 、B 、C 、H 、I 、K 、L 、W135、X 、Y 、Z 、Z ´(29E)不同血清群阳性,目前Bio-Rad乳胶凝集检测试剂盒能检测A群、B群、C群和W135/Y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3.PCR检测:脑脊液标本或血液标本PCR扩增特异性脑膜炎奈瑟菌DNA 片段阳性。
通过ctrA基因扩增,鉴定脑膜炎奈瑟菌,通过扩增orf-2、sia D(B)、sia D(C)、sia D(Y)、sia D(W135)等基因片段鉴别不同的血清群,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出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
4.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增高: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4倍增高。
二、脑膜炎奈瑟菌标本接种培养(一)脑脊液标本1.脑脊液标本预处理脑脊液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离心,2000rpm,20min,用巴斯德吸管吸取上清,进行乳胶凝集实验检测抗原。
离心后的沉淀进行剧烈振荡或充分混合。
取1滴沉淀准备革兰染色,1滴划线接种原始培养基。
(注意:如果获得的脑脊液不足1mL则不进行离心,直接用其进行革兰染色和涂板培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脑膜炎萘瑟氏菌肺炎,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简介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是一种由奈瑟菌(又称为萘瑟氏菌或双球菌)引起的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脑膜炎和肺炎症状。
奈瑟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引起严重的传染病,包括脑膜炎、败血症和肺炎等。
本文将介绍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病因脑膜炎奈瑟菌是导致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致病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伤口或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等。
奈瑟菌在一些特定人群中很常见,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差的个体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各异,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呼吸困难、嗓子痛、咳嗽、乏力、恶心呕吐等。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谵妄、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诊断诊断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需要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其中,脑脊液检查、血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等可帮助评估肺部是否受累。
治疗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抗生素通常选择针对奈瑟菌有效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对症治疗包括降温、保持充分水分、控制呼吸等。
在重症患者中,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或其他支持治疗。
预防预防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治疗感染等。
对于易感染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和免疫系统较差者,更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结语总的来说,脑膜炎奈瑟菌肺炎是一种严重感染疾病,对治疗和预防都提出了挑战。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病情严重程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公众应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有效预防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发生。
奈-瑟-菌-属(Neisseria)

2、此菌易耐药,治疗应彻底。
Terms of Microbiology
Neisseria N.meningitidis Meningococcus N.gonorrhoeae Gonococcus
奈瑟菌属 脑膜炎奈氏菌 脑膜炎球菌 淋病奈氏菌 淋球菌
临床表现
潜 伏 期 1 - 10 天,一般为 2 - 3 天
普通型 暴发型
败血症 型
约占全部病例旳90% 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如不急救常二十四小时内死亡 主要见于成人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临床表现
一般型
1。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
部分病人有咽炎。
2。败 血 症 期
防治原则:
治疗-首选青霉素、 磺胺类药,理由是 轻易透过血脑屏障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中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旳龚向东说: “我国正式公布数字与实际旳性病发病数 大约20倍左右差距,估计起码有1000万 例以上”.
淋 球 菌(Gonococcus)
中国性病报告
1990年上海召开第一次性病大会上,教 授夏国美悲观地指出:“消灭性病是不可 能旳,控 制也是不可能旳,要做到旳是降低 发病率,但也不一定能做到”。
脑膜炎奈瑟菌 (N.memingitidis)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大城市发病分散, 以 2岁下列发病率最高;中小城市则以 2 - 4 岁或5 - 9岁旳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而偏僻 山区则一旦传染源介入,常引起点状暴发, 15岁以上发病者可占总发病率旳二分之一以 上且一户二人或二人以上发病者也不少见。
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敏感性试验报告

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敏感性试验第二次报告试验材料1.菌株来源:中国CDC送检的22株脑膜炎奈瑟菌,原始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送检时间:2005年2月10日试验方法a)琼脂稀释法:严格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2005年推荐的指南进行,培养基为含5%羊血的Mueller-Hinton 琼脂b)试验的抗生素种类:i.治疗用药组: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洛培南,氯霉素,ii.预防用药组:阿奇霉素,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TMPco(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利福平。
c)敏感性判定折点:2005年2月12日,通过Email从美国Teresa Stitely, Manager (Focus Bio-Inova,Inc.) 和CLSI/NCCLS委员Thomsons教授获得2005年CLSI/NCCLS推荐的脑膜炎奈瑟菌最新判定标准。
见表1表1. CLSI/NCCLS 2005年推荐的12种抗生素对脑膜炎奈瑟菌的判定折点(ug/ml)结果试验结果分两部分1.12种抗生素对22株脑膜炎奈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试验结果见表2,2. 12种抗生素对22株脑膜炎奈瑟菌的MIC(ug/ml)分布的柱状图,见图形所示表2. 12种抗生素对22株脑膜炎奈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抗生素判定折点耐药%中介%敏感%MIC50MIC90MIC(ug/ml)平均值MIC 范围(ug/ml)治疗用药组敏感≤耐药≥Penicillin G(青霉素G)0.06 0.5001000.0160.0320.0210.016 – 0.032 Ampicillin(氨苄西林)0.12 2001000.0160.0160.0170.016 – 0.032 Meropenem(美洛培南)0.25 -001000.0160.0160.0160.016 – 0.016 Ceftriaxone(头孢曲松)0.12 -001000.0160.0160.0160.016 - 0.016 Cefotaxime(头孢噻肟)0.12 -001000.0160.0160.0160.016 – 0.016 Chloramphenicol(氯霉素) 2 8001000.510.623.5 – 1预防用药组Minocycline(米诺环素) 2 -001000.1250.250.1510.125 - 0.25 Azithromycin(阿奇霉素) 2 -001000.0320.0320.030.016 – 0.25 Rifampin(利福平)0.5 2001000.0320.0640.0280.004 - 0.125 Lev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0.032 0.12572.7027.30.250.250.1040.008 – 0.25 Ciprofloxacin(环丙沙星)0.032 0.12572.7027.30.1250.1250.0490.004 – 0.125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co)0.125 0.51000024 2.5820.5 - 128敏感耐药治疗用药敏感耐药治疗用药敏感不敏感治疗用药敏感不敏感治疗用药敏感耐药治疗用药敏感不敏感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敏感耐药敏感不敏感预防用药预防用药敏感不敏感敏感不敏感预防用药敏感耐药预防用药敏感耐药预防用药敏感不敏感敏感不敏感结 论中国CDC 送检的22株脑膜炎奈瑟菌体外敏感试验结果: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NCCLS)推荐的治疗用药组和预防用药组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用药组:青霉素,氨苄西林,美洛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氯霉素,在体外表现出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的菌株。
医院微生物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医院微生物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l、标本采集以无菌方法采集脑脊液2~5ml,盛于无菌瓶中送检。
2、直接检查脑脊液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或抗酸染色等,然后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作离心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3、检验步骤:
3.1、一般细菌涂片检查除结核性脑膜炎外,由其它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明显混浊,可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离心后涂片、染色、镜检,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3000r/min。
30min)作抗酸染色。
新型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
3.2、分离培养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巧克力平板应置
- 1 -
于CO 2环境中35℃培养18~24小时。
脑脊液也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4、检验程序 脑脊液
直接涂片
分离培养 (取离心沉淀)
不染色标本 染色标本 血平板、巧克力 沙氏培养基 (5%CO 2环境) 血平板
动力试验 革兰染色 抗色染色
墨汁染色 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A T
B Expression ATB 鉴定药敏试条 鉴定药敏试条
5、脑脊液培养常见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
A、B群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肠杆菌科菌种
产单核李斯特菌脑膜败血性黄杆菌
新型隐球菌假单胞菌
白色念珠菌
2。
脑膜炎奈瑟球菌NmeningitidisPPT课件

细菌突破血脑屏障
脑脊髓膜
化脓强直
8
免疫力
儿童免疫力弱(6个月-2岁半), 发病率高 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9
(三)微检
标本:采集注意(见前) 2、直接涂片染色:中性粒细胞查到G-肾形双球
菌——初步诊断 若无菌发现,但中性粒C增多,也怀疑 ∵此菌易自溶,抵抗力低,菌易消失。 (四)防治原则
极大
4
荚膜多糖的性质
抗吞噬 是抗原,引起体液免疫 在脑膜炎病人的脊髓液中可检测 作为抗原制作成疫苗
5
所致疾病
传播方式—飞沫airborne droplets 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carrier
6
病菌
↓
鼻咽部繁殖(免疫力强多无症状或上炎,获免疫力)
免疫力低者
菌血症或败血症(内毒素引发症状)
仅1%—2%
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色培养基“chocolate”agar)
专性需O2,5%—10% CO2中生长更佳 2
抵抗力 很弱(体外难存活,室温3h死亡) 怕冷怕干燥 送检标本保温、保湿迅速 易自溶
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菌毛(粘附) 荚膜多糖(抗吞噬antiphagocytic) 内毒素(endotoxin主要):血管损伤
脑膜炎奈瑟球菌
N meningitidis
1887年发现,引起全球性疾病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meningitis(流脑) 今年我国发病率0.5-1/10万
1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肾形kidney beans,成双排列in pairs, 凹面相对 G- (gram-negative) 新分离出的菌株 荚膜capsule、菌毛 2、培养性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肠球菌奈瑟菌和卡他莫拉菌

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检查
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形态特征
• 形态:肾形或咖啡豆状。 • 排列:凹面相对、成双
排列。 • 特殊结构:幼龄菌可有荚膜及菌
毛。 • 染色:革兰阴性。 • 脓液中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 慢性淋病常位于细胞外。
淋病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培养特征
• 最适 pH 7.4-7.6 。 • 最适温度 35-37℃。
排列。
▪ 特殊结构:无芽胞和荚膜,
少数菌株有稀疏鞭毛。
▪ 染色性:革兰阳性。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 最适生长温度 35℃ ,
大多数可在 10-45℃ 范围内生长。 营养要求不高。 血平板:灰白色圆形凸 起,多不溶血或有α 溶血菌落。 麦康凯 :较小、稍干 燥、粉红色菌落 。
粪肠球菌
生化特征
1. 关于淋球菌不正确的说法是
A 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 B 有菌毛
C 抵抗力弱
D 碳水化合物中仅分解葡萄糖
E 镜检是确定诊断的依据
2.A群链球菌与其它链球菌的主要鉴别试验是
A CAMP试验
B 菊糖发酵试验
C Optochin敏感试验
D 杆菌肽敏感试验
E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3.能产生自溶酶的细菌是
A 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B 肺炎链球菌
• 触酶、氧化酶均为阳性。 • DNA酶(+) • 硝酸盐还原试验(+)。 • 水解三丁酸甘油酯。 • 不分解任何糖类和氨基酸蛋白质
类物质。
卡他莫拉菌DNA酶(+)
相关种属间的区别
奈瑟菌属和卡他莫拉菌及相关菌属的鉴别
细菌
细菌形态 氧化酶 触酶 葡萄糖
奈瑟菌属
双球菌/球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膜炎奈瑟氏菌及其检测方法
一、脑膜炎奈瑟氏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学名Neisseria meningitidis),又名脑膜炎双球菌或脑脊髓膜炎双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寄居在人体鼻咽部,可通过飞沫传播。
人感染脑膜炎奈瑟氏菌将引起败血症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1)败血症:该菌自鼻咽部侵入,进入血循环致人体发病。
其释放内毒素引起皮肤瘀点、瘀斑为局部施瓦茨曼反应,激活补体,血清炎症介质明显增加,较其他革兰阴性菌强5-10倍,也较其他内毒素更易激活凝血系统,因此在休克早期便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继发性纤溶亢进,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出血和休克,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2)行性脑脊髓膜炎:该细菌侵犯脑膜,进入脑脊液,释放内毒素等引起脑膜和脊髓膜化脓性炎症及颅内压升高,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严重脑水肿时形成脑疝,可迅速致死。
二、脑膜炎奈瑟氏菌检测方法
1.直接涂片检查
(1)瘀血斑:刺破瘀斑血印片,或血膜片,干燥固定后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对排列,可初诊。
(2)脑脊液:取脑脊液离心后沉淀物涂片,干燥固定后革兰染色,若发现中性粒细胞内或胞外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成对排列,结合临床可确诊。
2.细菌培养法
将标本葡萄糖肉汤增菌培养液,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培养18-24小时后可见圆形、灰褐色、湿润、光滑、边缘整齐、直径1-2mm的小菌落,经涂片证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并进一步根据相应的生化反应等试验予以鉴定。
3.生化鉴定
主要通过氧化酶、糖类发酵以及培养生长特点进行。
①细菌形态呈肾形;
②氧化酶试验阳性;
③触酶试验阳性;
④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⑤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试验。
4.血清凝集法
根据荚膜多糖可将脑膜炎奈瑟氏菌分为A、B、C、D、X、Y、Z、29E、W135、L、H、I、K等13个血清群,其中A、B、C群最为多见,约占90%。
关于血清凝集法用的诊断血清方面,推荐天津生物芯片公司生产的脑膜炎奈瑟氏菌全套诊断血清产品。
这套产品除了包含脑膜炎奈瑟氏菌菌10个常见血清群的诊断血清。
详情如下:
5.核酸扩增法
核酸扩增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其基本原理是设计、合成两条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对应于待测病原微生物某一段特异性序列的两端,然后在体外模拟DNA体内复制的过程反复扩增,使靶序列放
大上万倍甚至上百万倍而被检测出来。
【相关试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