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奈瑟菌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详解知识

合集下载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脑脊液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脑脊液培养。

3.标本3.1标本类型脑脊液。

3.2 标本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要求做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2-3ml,盛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能产生自溶酶,迅速自溶,肺炎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离体后也易于死亡。

因此,脑脊液无论涂片或培养,必须于采集后立即送检。

3.3 标本拒收标准3.3.1 标本标识与化验申请单不符。

3.3.2 标本未用无菌试管留取。

3.4 标本保存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可置于室温,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切勿放冰箱,否则影响检出率。

4. 试剂、仪器4.1 革兰染液、氧化酶试剂、3%触酶、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克凯平板、相关生化试剂等。

.4.2 VITEK鉴定系统;革兰阴性菌鉴定卡(GNI+)、革兰阴性菌药敏卡(GNS)、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I)、革兰阳性菌药敏卡(GPS)、药敏纸片、TBA板条等,有效期及储存条件参见试剂说明书。

4.3 接种针、接种环、电热灼烧器、显微镜、孵育箱、CO2培养箱等。

5. 细菌鉴定和药敏质控参见《质量管理程序》6. 检验步骤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

6.1 涂片检查6.1.1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外观浑浊或脓性脑脊液可直接涂片,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应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就、镜检。

根据染色及形态特征,常可初步提示细菌的种类。

6.1.2 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参见《分支杆菌属检验标准操作规程》6.1.3 新生隐球菌涂片检查取脑脊液的沉淀物作墨汁负染色,或取脑脊液的离心沉淀物接种于沙氏培养基,置于35摄氏度培养2~5日,根据菌落特性,涂片染色镜检作出报告。

必要时可作生化反应进一步鉴定。

分离培养6.2.6.2.1用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沉淀的沉淀物,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5%~10%CO2环境中35摄氏度培养18~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形态与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细菌,并作药敏试验。

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配脑膜炎奈瑟菌一.脑膜炎奈瑟菌的英文名称及缩写;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致病菌简称流脑,流 脑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状况。 二.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 1. 形态结构 G-双球菌,直径 0.6-0.8um,形态描述为肾形或咖啡豆样,成双排列时凹面或坦面相对, 临床标本采集后涂片染色镜检后发现脑膜炎奈瑟菌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因此,如果在中性粒 细胞内见到大量 G-双球菌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对营养要求高,需要用到特殊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在巧克力培养基上可形成圆形、 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小菌落,形似露滴,称为“露滴样菌落”。 脑膜炎奈瑟菌有一种特殊现象——“自溶现象”。当脑膜炎奈瑟菌
西安医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临床微生物 与检验 梁晓萍 班级 专业技 术职务 检本 1008-1010 助教 专业,层次 授课方式 (大,小 班,实习) 脑膜炎奈瑟菌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第 5 版 主编:倪语星、尚红 小 班 本科 学 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 掌握:1.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2.脑膜炎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熟悉: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 教学内容: 1.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疾病 2.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抵抗力 3.脑膜炎奈瑟菌的致病物质 4.脑膜炎奈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教具: 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微生物学检查。 难点:致病物质及血清分群。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室镜检,协力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实验室镜检,协力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

实验室镜检,协力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由隐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隐球菌进入脑膜和脑组织并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隐球菌性脑膜炎在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人群中更常见,如艾滋病、器官移植和恶性肿瘤病人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实验室镜检和协力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方法。

实验室镜检实验室检查是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1.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样品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方法。

这项检查涉及到从患者的脑脊液中提取样本,然后进行显微镜和培养。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时,医生可以看到隐球菌菌丝和孢子。

在培养样品时,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来培养隐球菌。

2. 血液检查:血液样品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抗原和DNA等。

这项检查通常不是诊断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方法,但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3. 组织检查:如果患者进行了脑组织活检或自我解剖,组织样品可以用于检测隐球菌。

协力诊断除了实验室检查之外,还有其他的诊断方法可以用于确定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于协力诊断的方法:1. 影像学检查:头部CT和MRI扫描可以捕捉到由隐球菌引起的脑内病变。

这些病变可以是单发或多发的,通常是病灶性的。

这些扫描也可以确定是否有脑积水或脑膜肥厚等病变。

2. 免疫学检查: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样本,并测试HIV和其他免疫受损相关的疾病。

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这可能会进一步证明患者易感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感染。

3. 临床症状:到医院寻求治疗时,患者的头痛,发热和其他的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足以呈现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确诊。

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实验室镜检和协力诊断可以帮助医生与患者之间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抗炎治疗等。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愈需要综合治疗,在严密的检查下,以确保患者回复到健康的状态。

脑膜炎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1.生物性状(1)形态与染色:革兰染色阴性,肾形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胞,大多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

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含有血清、血液等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初次分离培养需提供5%~10%的二氧化碳气体。

(3)抵抗力:对化因素的抵抗力很弱。

对低温、干燥、消毒剂等均敏感,易自溶死亡。

2.主要致病物质致病物质有菌毛(吸附易感细胞),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引起发热反应及低血压休克)。

3.所致疾病所致疾病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人类是其唯一易感宿主。

我国流行的血清群,95%以上是A群。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
脑膜炎奈瑟菌是一种引起脑膜炎的细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易混淆。

为了准确诊断脑膜炎奈瑟菌感染,需要遵循以下诊断标准: 1. 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接触过患有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人;是否曾经去过脑膜炎流行地区;是否有疫水、疫区等暴露史。

2. 临床表现: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变,但一般会出现高热、头痛、颈部强直、呕吐等症状。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疹、癫痫、昏迷等。

3. 实验室检查:进行腰穿、血液、尿液等检查,以确定病原学诊断。

4. 脑脊液检查:进行脑脊液检查,观察细菌形态,菌落特征等,确定是否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5. 细菌培养:对脑脊液、血液等进行细菌培养,以进一步确定病原体。

以上几点为脑膜炎奈瑟菌的诊断标准,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还应注意预防措施,避免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发生。

- 1 -。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讲课PPT课件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发病机制:细菌通过飞沫传播,进入呼吸道后在局部繁殖,引发 炎症反应,导致肺炎发生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呕吐、烦躁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惊厥等症状。 诊断标准: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若发现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
深入研究脑膜 炎奈瑟菌肺炎 的发病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 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新型药物 和疗法的研发, 提高治疗效果 和降低耐药性。
开展脑膜炎奈 瑟菌肺炎的疫 苗研究,降低
感染风险。
加强国际合作 与交流,共同 应对脑膜炎奈 瑟菌肺炎等发:针对脑 膜炎奈瑟菌肺炎的 特异性疫苗,降低 感染风险
早期诊断:提高诊 断技术,实现早期 发现和治疗,降低 病死率
抗生素治疗:研发 新型抗生素,有效 治疗耐药菌株感染
社区宣传: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脑膜炎奈瑟菌肺 炎的认知和预防意 识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诊断技术: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快 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早 期发现和治疗脑膜炎奈瑟菌肺炎。
疫苗接种: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 脑膜炎奈瑟菌的感染率有望降低, 但疫苗的保护效果可能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减弱。
预防措施: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 预防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减 少病毒传播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存在于患者或携带者的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间接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流行季节:全年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更容易传播

脑膜炎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脑膜炎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脑膜炎奈瑟菌的防治原 则主要包括预防接种、 提高免疫力、及时治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等方面
防治原则
预防接种
通过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可 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有 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疫苗接种应 在流行季节前进行,并遵循相关 规定和程序
防治原则
提高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充足睡 眠、适当运动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同时,避免接触感染源,如避 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1 实验室检查 2 防治原则
1章节 PART
实验室检查
脑膜炎奈瑟菌的 实验室检查主要 包括细菌培养、 血清学检查和分 子生物学技术
细菌培养
脑膜炎奈瑟菌是一种 需氧性细菌,对营养 要求较高,需在巧克 力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后,观察菌落 形态、染色镜检、生 化反应等特征进行鉴 定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 的特异性抗体,如脑 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 抗体,可以辅助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由 于抗体产生需要时间 ,早期可能无法检出 抗体
实验室检查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 学技术,可以直接检 测脑脊液中的脑膜炎 奈瑟菌DNA,具有快 速、敏感、特异的优 点
2章节 PART
及时治疗
一旦疑似感染脑膜炎 奈瑟菌,应立即就医 ,并遵循医嘱进行相 应治疗。治疗主要包 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 治疗,以减轻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同时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防治原则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四)
二、暴发型 儿童多见。起病急,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治 疗可于24h内死亡,病死率高。根据临床表现可分 为以下三型: 1.休克型 表现为突起寒战,高热,头痛, 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及惊厥,全身皮肤广泛 出现瘀点、瘀斑并迅速融合呈大片状甚至坏死。 同时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皮肤花斑、 口唇及指趾发绀、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或测不出、 尿量减少或无尿等感染性休克的特征表现。脑膜 刺激征多为阴性,脑脊液可无明显改变。

我国1896年发现流脑病原菌以来,曾经历过 三次大暴发:上世纪50年代、1967年和1976 年,之后由于流脑疫苗的广泛接种,未再 出现大流行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上的两个主要问题,是 菌群的变迁和耐磺胺药菌株的增加

发病机制
一、 粘附及透过黏膜



首先侵入鼻咽部,以菌毛粘附于鼻咽部黏膜 上皮细胞表面寄生 一方面受局部分泌型IgA的中和作用而减少病 菌的侵入,另一方面病菌又分泌蛋白酶切断 局部IgA重链,削弱其作用 在病菌数量多,SIgA分泌相对不足时,细菌 在鼻咽部繁殖而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部分病菌透过黏膜屏障侵入黏膜下层,受到 IgM抗体及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补体的溶菌、吞 噬、杀灭作用,此过程可造成黏膜充血、水 肿、分泌征: 急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 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二、潜伏期:1d至7d,一般2~3d 三、临床类型: 按病情轻重及缓急可分为四种类型。 1. 普通型 2. 暴发型(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 3. 轻型 4. 慢性型
临床表现(二)
一、普通型 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按病 程发展分以下四期。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病人无明 显症状,少数可有低热、咽痛、鼻塞、咳嗽、咽 部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持 续1~2d。 2.败血症期 患者突发寒战、高热、头痛、 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和神志淡漠等中毒症状,幼 儿则有哭闹不安、惊厥等表现。70%以上病人可出 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初呈鲜红色,迅速增 多、扩大;病情严重者中央呈紫黑色坏死或形成 大疱。多数病人于1~2d内发展至脑膜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 脑膜炎奈瑟菌实验室检测操作规范一、脑膜炎奈瑟菌鉴定程序和标准1、 脑膜炎奈瑟菌细菌鉴定程序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通常是通过在CAP 和BAP 上生长物通过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反应检测以确定是否为脑膜炎奈瑟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脑膜炎奈瑟菌分群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群。

图xx 脑膜炎奈瑟菌鉴定程序2、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确诊实验室检测疑似流脑病例具有以下实验室检测结果之一,即可确诊:1. 培养:自脑脊液或血液标本中分离到脑膜炎奈瑟菌。

2. 乳胶凝集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检测试剂盒,脑脊液标本乳胶凝集检测结果BAP,CAP 生长物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双球菌氧化酶反应阳性,进行生化鉴定 阴性,非脑膜炎奈瑟生化鉴定(糖氧化)Glu Mal Lac Suc+ + - -阳性,为脑膜炎奈瑟菌进行血清分群 阴性,非脑膜炎奈瑟菌A 、B 、C 、H 、I 、K 、L 、W135、X 、Y 、Z 、Z ´(29E)不同血清群阳性,目前Bio-Rad乳胶凝集检测试剂盒能检测A群、B群、C群和W135/Y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

3.PCR检测:脑脊液标本或血液标本PCR扩增特异性脑膜炎奈瑟菌DNA 片段阳性。

通过ctrA基因扩增,鉴定脑膜炎奈瑟菌,通过扩增orf-2、sia D(B)、sia D(C)、sia D(Y)、sia D(W135)等基因片段鉴别不同的血清群,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出特异性基因片段阳性。

4.血清IgG抗体滴度4倍增高: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4倍增高。

二、脑膜炎奈瑟菌标本接种培养(一)脑脊液标本1.脑脊液标本预处理脑脊液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应立即离心,2000rpm,20min,用巴斯德吸管吸取上清,进行乳胶凝集实验检测抗原。

离心后的沉淀进行剧烈振荡或充分混合。

取1滴沉淀准备革兰染色,1滴划线接种原始培养基。

(注意:如果获得的脑脊液不足1mL则不进行离心,直接用其进行革兰染色和涂板培养)。

2. 脑脊液标本初代培养脑膜炎奈瑟菌的初代接种培养基为巧克力琼脂平板。

将离心后的脑脊液标本沉淀滴加至巧克力琼脂平板,取菌环划线接种。

置5%的CO2孵箱或燃有蜡烛的烛缸中培养。

也可将一些沉淀接种备用肉汤培养基(如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进行孵育培养。

如果用T-I培养基进行运输,在孵育24h后,用无菌的针或注射器转移100 µl T-I培养基的液体部分到BAP及CAP 上,并划线分离。

3. 脑脊液标本革兰染色(Hucker 改进方法)脑脊液标本离心沉淀物革兰染色或采用乳胶凝集方法检测CSF中特殊的抗原成分两种检测方法,可作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的初步诊断。

即使标本培养阴性,革兰染色或乳胶凝集检测结果阳性或其中任何一个检测结果阳性即可以作为感染的证据。

(1)脑脊液标本离心,2000rpm,20min。

(2)酒精清洗并干燥的玻片,滴加1滴~2滴沉淀物,允许多滴汇集成一个大滴,不要铺开液体或使用过高浓度的沉淀物。

可能的情况下,在生物安全柜中风干玻片。

(3)将玻片三次快速通过火焰以固定涂片,不应该灼干。

也可以使用异丙醇(95%-100%)固定。

(4)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玻片,1min。

流水冲洗玻片1min,并去除多余的水分。

(5)革兰氏碘液染色玻片,1min。

流水冲洗玻片并干燥。

(6)95%的乙醇脱色(5s-10s足够)。

(7)番红精复染20s-30s或用酚红复染10s-15s。

流水冲洗玻片并拭干玻片。

显微镜观察染色的涂片,用亮视野的透镜和油镜。

脑膜炎奈瑟菌通常出现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革兰阴性、咖啡豆形双球菌。

(二)血液标本1. 接种血培养瓶:采取血液标本后直接接种血培养瓶,应在培养前排气,放置在35℃,排气通常是在血培养瓶的橡胶部分插入一个塞有棉花的无菌针头来实现。

2.传代培养(1)血培养瓶观察血培养瓶在培养14h~17h后开始进行观察,以后每天都要进行观察,直至第7天。

红血球发生任何混浊或溶解都可能是细菌生长的指示,应该立即进行传代培养。

脑膜炎奈瑟菌很脆弱,因此不管血培养瓶的表象是否变化,培养14h~17h、48h和7天时都应进行传代。

出现浑浊和细菌生长二者并不一定有相关性,不出现浑浊并不意味着细菌一定没有生长。

在传代前应搅动瓶子混匀内容物。

(2)血培养瓶培养物转种用乙醇和聚烯吡酮碘拭子消毒血培养瓶橡胶塞表面,用带针头的注射器从血培养瓶中吸取少量(0.5mL)液体,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CAP)和血琼脂平板(BAP)。

当只使用一种琼脂时,应该接种CAP,因为CAP含有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所必需的因子,而BAP是没有的。

划线方式接种琼脂平板,在CO2空气中培养至48h。

当细菌的生长已经通过血琼脂传代而确定时,则不需要再继续培养血培养瓶。

瓶子应该按照生物安全程序处理。

(三)、T-I培养基T-I培养基接种标本后,培养24h,用无菌针头或注射器将100μl T-I培养基液体加至BAP和CAP上,划线,CO2空气中35℃培养至48h。

可通过革兰染色检测生长物纯度。

如果BAP或CAP琼脂上没有细菌生长,应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再次进行传代培养。

培养后的T-I培养瓶应该按照生物安全程序处理。

(四)、脑膜炎奈瑟菌形态学特征BAP平板上的脑膜炎奈瑟菌新鲜菌落呈现圆形,光滑、湿润、光泽、中央凸起、有完整的边界,一些菌落与周围的菌落接合。

培养物灰色,不产生色素,陈旧菌落变成灰色半透明,有时导致底部琼脂变暗。

充分分开的菌落可以在18h生长成直径为1mm,几天后变为4mm,有时带波浪形的边界。

三、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化学特征和鉴定生长一天的培养物检测结果会好一些。

革兰染色检查生长物的纯度是最常进行的检测(脑膜炎奈瑟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咖啡豆样的双球菌)。

如果有必要,需要进行再次传代培养以保证纯度。

取BAP培养基上的生长物,进行Kovac´s 氧化酶实验,并鉴定血清群。

最后,用碳水化合物(糖类)反应确认实验结果。

(一)Kovac´s氧化酶实验氧化酶实验测定的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含有细胞色素酶C(呼吸链上的一种成分)的微生物可以将四甲基-p-苯二胺氯化物转变为紫色化合物。

1.制备1%的氧化酶试剂为防止储存的粉状氧化酶试剂变质,应将其置于封闭干燥的瓶子中,存放于阴凉处。

用蒸馏水制备10mL 1%的四甲基-p-苯二胺氯化物溶液,分装为1mL的等份体积,-20℃冻存。

使用时,融化1管1mL试剂,并在无孔表面(如:Petri 碟、玻璃平皿等)润湿尽可能多的滤纸条。

自然风干滤纸条。

等滤纸条完全干燥后,将其放入严密封盖的试管或瓶子中,4℃保存,随用随取。

注意:氧化酶试剂只能做体外诊断用。

避免沾染皮肤和眼睛。

它可引起刺痛。

不慎沾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或皮肤至少15min。

2.实验操作用铂金接种环、一次性塑料环或木质面签,挑取一部分待测试的菌落,涂抹至制备好的滤纸条上。

不要使用镍铬合金环,因为它可能导致假阳性反应。

3.实验结果的判读脑膜炎奈瑟菌不太可能出现延迟反应,10秒钟之内呈紫色为阳性反应。

这只是脑膜炎奈瑟菌的辅助识别实验,奈瑟菌属的其它细菌以及其他无关的菌种,也可能会出现阳性反应。

(二)脑膜炎奈瑟菌碳水化合物利用检测(胱氨酸胰酶解酪蛋白琼脂法) 碳水化合物利用实验可用来进一步验证脑膜炎奈瑟菌菌株,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加到胱氨酸胰酶解酪蛋白琼脂中,终浓度为1%。

确定一个菌株是否是脑膜炎奈瑟菌,可使用四种单糖糖管(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奈瑟氏菌属细菌产酸是通过氧化碳水化合物而不是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

脑膜炎奈瑟菌能氧化葡萄糖和麦芽糖,不能氧化半乳糖和蔗糖。

培养基中含有敏感的酚红指示剂,当有酸存在时(pH≤6.8)时显示黄色。

1.实验操作步骤用接种针头从BAP或CAP过夜培养物中取少量菌培养物。

几次穿刺接种物至培养基上部10mm。

接种不同的待测碳水化合物培养基,要使用单独的针头或灼烧针头。

旋紧管子的帽子,放入35℃孵箱(不需要CO2),至少培养72h,如果还是阴性就丢弃。

2.实验结果的读取可见浊度加深并且培养基的上部变成黄色说明细菌生长并产酸,可以认为结果阳性。

虽然反应有时可以在接种24h发生,但是一些反应延迟,培养72h之前不能轻易认定为阴性结果。

3.奈瑟氏菌属和摩拉克氏菌属的一些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见表菌种产酸来源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蔗糖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干燥奈瑟氏菌乳糖奈瑟氏菌摩拉克氏菌+ + - - + - - - + + - + + + + - - - - -四、脑膜炎奈瑟菌免疫学检测(一)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学鉴定1.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目前,基于荚膜多糖已确定了13个不同的血清群:A、B、C、H、I、K、L、W135、X、Y、Z、Z´(29E),D 血清群已不再检测。

A、B、C、W135及Y是最常见的引起脑膜炎的血清群。

A群是导致非洲和亚洲脑膜炎流行的最主要血清群,其次是C群,现在已有商业化的分群血清,包括美国Remal血清、BD脑膜炎奈瑟菌诊断血清、法国Bio-Mureux 诊断血清等。

2.血清学鉴定操作(1)用乙醇擦净一块载玻片,用蜡笔或其它记号笔将载玻片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10mm×4mm。

(2)在每个部分的近底部处加10µl 0.5%的生理盐水,用无菌接种环、针、无菌涂棒或牙签从巧克力平板或血平板上采取细菌培养物,在生理盐水中,将培养物制成用于测试的略呈乳液状的悬液。

注意:出于安全考虑,推荐使用福尔马林灭活的脑膜炎奈瑟菌悬液,而不是活菌的生理盐水悬液。

福尔马林是一种致癌物,在储存和使用时须高度小心,操作应在安全柜中进行操作。

(3)在每个部分的上部加上所选的血清各10µl以及10µl生理盐水或PBS。

(4)在亮光下或黑色背景下,将抗血清或生理盐水与各自的培养菌悬液混合,摇动玻片1min-2min(时间可能会因为血清的制造者不同而有所差异)。

3.实验结果的读取(1)凝集应该只与一种血清凝集而与生理盐水不发生凝集。

(2)在生理盐水中凝集说明培养菌有自凝性。

(3)和几种抗血清凝集而无自凝现象,说明培养菌的粗糙的。

(4)和任何一种抗血清或生理盐水都不能发生凝集,说明菌株为不能分群菌株。

这样的结果在新鲜分离株中很少发生,但确实会偶尔发生。

(二)脑膜炎奈瑟菌乳胶凝集检测1.乳胶凝集试剂现在有几种商品化的试剂盒可用,目前商业化的试剂盒包括Bio-Rad公司产品以及BD公司产品。

当使用这些试剂盒时,应严格遵照制造商的操作说明进行,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CSF样本上清应尽快检测;如果不能立即检测,样本在几个h内应冷藏在2℃-8℃,或保存在-20℃,可以冻存更长的时间。

试剂应该2℃-8℃保存,在较高的温度时,尤其是在热带地区,试剂会被破坏,即使在试剂盒的有效期内测试结果也可能会导致偏差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