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作文审题立意答案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

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作文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审题与范文【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
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文题简析】材料中提到的窗户外边的风景是固定的,但是不同的人却看到不同的风景,有的看到静、雅,有的看到闹、俗……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因为看风景的人的出发点、观察目的、观察角度不同造成的。
心中有静、雅,就能看到风景中静、雅的一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胸怀、眼光、见识等等。
正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有的人看到了静,有的人看到了闹;有的人看到了雅,有的人看到了俗;有的人看到了好,有的人看到了不好。
可见,这则作文材料在立意上应强调的是心态、胸怀、眼光、见识和角度,当然也不能忽视窗子,也可以从“窗子”上立意。
据此,提供以下立意供参考:心态、胸怀、眼界、见识。
什么样的心态、胸怀、眼界、见识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当然这也是人们看到不同风景的原因之一,这属于最佳立意。
乐享人生,战胜挫折。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你也将收获幸福,享受人生;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尽的困苦和意料之中的失败。
山东卷一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写积极面对人生应算是切合题意。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告诉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不同,人生也大不相同。
境由心生。
你心中有什么,便能够看到什么。
人生境界也是由心所决定。
窗外的风景。
作文材料前面的关键是窗子,后面的关键则是雅、俗、闹、静。
写窗外的风景正是看中了窗子的作用,算是比较好的立意。
【优秀作文】(4篇)心水澄澈,万物皆景心水如果澄澈,什么山水花树映在上面都是美丽的。
201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解析

2014年河南中招考试语文作文解析一、题目及立意(一)题目:你是我的太阳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分析这一题目与2011年山东中考《我心中的太阳》有点相似,山东考题偏重于第一人称叙事或抒情,而今年我们的考题应该更倾向于第二人称的叙事或抒情,标题中的“太阳”象征着热量、温暖、关爱、方向、希望、精神、抚慰等正能量。
这里的“你”既可以是如老师、父母、长辈、亲人、朋友、同学等身边的人,还可以是与我有距离的名人、伟人等。
还可以是物,如书籍、大山、河流、名胜、大学等,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如理想、渴望等。
这个题目强调和侧重的是“你”与“我”之间的关联,对我的影响、召唤、激发、引领、关爱、抚慰等。
仅仅写“你”或者是“太阳”是不切合题意的,应该在二类及以下评分。
(二)阅读材料,然后作文。
土附着在大地上就是土壤漂浮在半空中只能是尘埃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这是一首哲理诗。
面对这样的哲理诗,我们可以有许多思考:诸如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人生的态度和定位、位置与价值的关系、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等等。
一.细节描写让人物“活”起来细节描写能够解决刻画人物形象时单调、没有个性、不够生动这一常见的问题。
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小偷: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细节描写是在作文创作中,把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细节描写是我们作文中的“亮点”,有了它,我们的作文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解析(5篇范例)

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解析(5篇范例)第一篇: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解析2014高考天津卷作文题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
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主体是假想未来出现了一种高科技产品“智慧芯片”,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同凡响的变化与深刻的影响。
材料的关键词是“智慧芯片”,尤其是“智慧”;智慧芯片(其实是科技发展)与生活的关系是重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其做微观解析,可以写出立意各有侧重、面貌各异的习作。
“智慧芯片”到底有怎样的“智慧”,材料没有明说,这就给考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很明显,不能把这款芯片简单化地等同于今天的大容量移动硬盘;智慧不等于知识,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智慧芯片除了收录古今中外人类智慧的结晶成果外,还应该具备很据外界刺激、瞬间检索并将信息传输到使用者大脑中枢或转化为交际语言的功能,对当今的人们来说,这的确是有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人类的智慧体主要表现为在吸纳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那么,研制材料中所描述的那种以卖雪糕大妈及外国女孩为服务对象的“智慧芯片”还有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如何调整“智慧芯片”的主攻方向,使其能对特定人群如某些领域的研究人员、老弱人群等有所帮助,也是需要斟酌的问题。
2014全国卷二作文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作文简析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此题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审题立意】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生活)材料内容(关键词):喜欢动物,喂食,自然保护区,警示,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依法惩处。
材料特点:今年的新课标二卷的作文题的材料是历年来新课标卷作文材料内容最短的一年,材料内容乍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仔细揣摩,却别具韵味。
很多考生恐怕会把立意的切入点集中在“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一句话上,当然,仅就这一句话也可以作为立意的依附点,但是,从审题立意的要求来看,还是全面地审视衡量更为稳妥。
审题立意:仔细阅读本作文材料,我们会发现,本材料的重点内容应该在“冒号”之后,而“冒号”应该管到句号结束,即到“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结束;但从内容上看,后文“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也应该是“警示”的内容,我不知道是我看的高考版本有误还是出题者疏忽大意了。
“警示”是从正反两个反面说的:一个方面是“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是给你以知识,是委婉的劝导,是“晓之以理”,告诉你“不该喂”;一个方面是“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是给你以警告,是直言的劝诫,是“导之以行”,告诉你“不能喂”。
据此作文的立意可以写“警示的方式”、“引导与告诫”、“‘不该’与‘不能’”。
我觉得以上立意应该是全面衡量材料后的结果。
但这恐怕是一般考生所分析不到的。
第二,如果我们仅从“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这句和背景话语“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来看,立意就比较容易了,比如写“爱与害”、“动机与效果”“教育方式”“教育也需要立‘法’”等方面。
2014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分析(二)剖析

“仰视”的意思有两种,一为“向高处(远处)看”,一为“敬仰而有所期望”,它强调对象的启发、引导、 激励、关怀、反省等精神作用。“仰望”的对象宜细不宜粗,要有精神的拓展空间。
再推荐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时,时间、空间、能力等条件限制使你无法作进一步的学习探究,那么,不 妨对自己的结论做些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里”、“往往”、“有时”、“一般而言”等都是避免偏激的 有效手段。高中教材里有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到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又是“将来”、又是“也许”、还将可能性限制在“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此“罗嗦”的表达恰恰显现了作者思维的 严谨。比起现在一些专家动辄“一定”或“不可能”的豪言壮语,更为专业,也彰显了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 所以,有时候罗嗦的表述比起简单的结论,精确严密得多。
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家长、社会对此表示忧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 800 字;(3)不要写成诗歌。 【分析】
检测题 3:
【2014 年静安区二模】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野地里的树,生机勃勃,但是由它自由生长,最后可能成为一堆劈柴。公园里的树,几经修剪之后看上去赏 心悦目,但是可能就缺少了个性和活力。 【分析】
其次,要理解两句话的含义。“你是谁,便遇见谁”,即内因决定外因,强调行为主体的身份地位、道德修养、 理想抱负、价值观念、思想抱负等,对“与谁同道”的决定作用。“遇见谁,你便是谁”,即外因对内因所起的积 极与消极的作用,强调他者对行为主体的影响作用。
2014山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例文

2014高考山东卷作文审题立意及优秀例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一、立意:1.不同心态看到不同风景2.同一个世界,不一样的风景3.用积极的心态看世界二、优秀例文(一)我心自有云白山青叔本华说过:“从青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曲欢乐的协奏曲;从老年人的角度看,生活是一汪寂静的死水。
”角度不同,心态不同,我们看到的也不同。
窗子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这图画就是现实。
内心云白山青的人在喧闹中看到的是寂静的美好,内心乌云密布的人在文雅中看到的却是低俗的趣味。
要从画框中望这个世界,首先要收拾好自己的心态,用冷静的哲思与美好的遐想,还现实这幅画本来的美好。
我心自有云白山青。
近代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一生钟情于林徽因,但他的爱坦坦荡荡,朋友与当事人都知道。
但他不学心碎浪子远走他乡,也不学乡里霸王强拆鸳鸯,而是在林徽因身旁默默守望,这一守便是一生。
旁人可能看到的是金岳霖一生的孤单寂寞,是林徽因的不识才子,其实从金岳霖的眼中去望,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他抵住诱惑稳稳站在属于自己的角落,这才让美得以持久。
守住自己的本心,你从窗子里望见的图画,一定会披上美丽的色彩。
去望现实世界,你我都去望,生活这幅画却截然不同。
你我望孤独,望见的是满目的黑色,而村上春树望孤独,望见的是熟悉的朋友。
也许村上春树洞悉了人生,他并不将孤独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用一种玩味的笔调,给我们望见的黑色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村上春树的眼中,生活不可变,只有心态可变。
图画不可变,只有看画人的心情可变。
那何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走出人生最为瑰丽的舞步呢?在这个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我们容易在无端狂热中迷失方向,在无畏竞争中迷失自己。
2014届高三南京市三模作文审题及立意及拟题

2014届高三南京市三模作文审题及立意及拟题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傍晚,荒野里盛开的矢车菊突然萎败了,它喃喃自语:“如果白昼马上来到,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原野,我就可以重新生机勃勃了。
”近旁掘土的甲虫对它说:“难道太阳会关心你?它没时间,也没胃口。
太阳能使参天的橡树和雪松温暖繁荣,还把香气馥郁的花朵打扮得多姿多彩;只不过它们是那样的高贵美丽,完全不像你这般模样。
别拿令人厌烦的请求去打扰太阳!”然而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万物。
于是,在夜晚萎败的矢车菊又复苏了。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与立意角度:读了这则材料,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对比型的作文材料,其审题立意的方法可以从对立的一方去侧重思考立意,也可以彼此对应起来参照立意。
从矢车菊的角度:充满希望,有理想,充满信心,拥有耐心地等待,相信明天会更好;遇到暂时的打击和挫折不要失却前行的勇气,这世界不如意的事常有,但黑暗的日子、灰色的心情永远都是一时的;相信爱的阳光会降临;坚定信念、心中有信仰,毫不动摇。
从掘土的甲虫的角度:认为太阳不公平,歧视弱小,丑小鸭别想做白天鹅的美梦,失望、悲观、打击别人的积极性,嘲讽别人的努力,显然它属于反面的可以批驳的对象。
从两者关系的角度:黑暗与光明,失望与希望,高贵与卑贱,美丽与丑陋,相信与怀疑,冷讽与热情等等。
如此,则可以拟定如下题目:1、给心情涂上太阳的颜色2、与灰色说“88”3、野百合也有春天4、黑暗的日子会过去5、有梦,才有远方6、点燃希望的火7、有梦的时节花更美8、不高贵,照样能美丽9、上天是公平的10、共享清风与明月11、给他一分光,也会给你一分热12、阳光会照临到每个人的头上13、面对打击我昂起头14、岁月如歌我放声高唱15、心中有阳光16、当嘲讽袭来的时候17、莫听穿林打叶声18、关爱胜过冷嘲与热讽19、信念大树常青20、高贵是高贵者的通行证。
2014辽宁卷高考作文解析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过往人类的无知,如今科技似乎让人与自 然的距离越来越远。物质化使人类丧失了把握联系多样性着眼于长远利益的 理性,肆无忌惮地滥用科技淫威伤害自然,使自然之美不复存在。昔日福楼 拜惜时看日出,欣赏朦胧如鱼肚白的晨曦,放在雾霾围城的北京却好似遥不 可及的传说。也难怪梭罗要发出来自灵魂深处对工业革命的强烈控诉:“让 我们像大自然那样从容不迫地过上一天,而不要因落在路轨上的坚果壳和蚊 子翅膀而出轨!”?他也为了能一览漫天繁星,孤身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瓦尔登湖。人类汲 汲与工业化城市化,却让科技背上了破坏自然的黑锅,让繁星成为城市化进 程中无辜的牺牲品,信可悲也!
让城市变得五彩缤纷”
拆解:比喻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
美化了生活
整合中心:现代/科技/都市/的美好事物(具体:手机、嫦娥登 月、“神十”上天等科技…… )美化了生活(延展了生活的广度和 深度)
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霓虹灯的“美”和“美化”的特点,偏向了论述科 技的危害(危害人们的健康/危害环境)——30,兼有尚可。
科技改变生活,美化世界,为当代人带来全新的物质与精神享 受。它通过推动物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几乎美化了我们生活中的 一切。溶洞景观中的霓虹灯为单调的乳白石灰岩披上绚丽外衣,平 添仙境之美;摄影用数码成像记录下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动人一刻, 带人们领略大好河山,咂摸淡淡乡愁,平添回味之美;一幢幢摩天 大楼拔地而起,人们于灯红酒绿纵享欢愉,丰富的生活岂不美哉! 然而,科技之美却不仅限于此,它更深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甚至 颠覆了“美”的定义,教美学探索从以“自发美”为主向“自觉美” 的更高层次进发。从前人们绘画以摹得山光水色为美,如今以光影 巧妙结合的印象派和机械分割立体图像的抽象派为美,意境更为悠 远;从前人们只懂得欣赏鸟悦蝉鸣,如今用电脑合成的电音别有一 番韵味,风靡全球。科技之美甚至可以比大自然赐予的恩宠更为精 彩!霓虹之美、科技之美,是人类独立于造物者,自我努力创造的 果实,值得品味,信可乐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1、终极目标:立人2、两大热点主题:健康发展,和谐发展3、永恒主题:理性、人文、体验4、主要元素:生活、哲理、诗意、人文、价值二、高考作文思考什么1、“幸福”:我们怎样才是幸福的?我们怎样才能幸福?寻找幸福、感受幸福、思考幸福2、物化与浮躁的当今3、道德良知诚信物欲信任冷漠自私文化阅读平衡弱势……三、思维活动:“鸟窝”作文第一步审题立意如何切合题意?方法如下: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审题三忌: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材料类审题方法关键词句法、以果溯因法、联系实际法、领会寓意法、提炼话题法一、关键词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1、洛伦兹的悲哀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
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臵疑。
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适当的怀疑是智者的火炬。
2、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 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生存)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
二、以果溯因法1、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井里捞鱼结果: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就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2、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
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立意点拨: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3、材料一: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小王进了一家公司。
当领导分配她做最基础的工作时,原本很有优越感的她立即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一次,在计算收益时,她把一笔投资存款的利息重复计算了两次,虽然最终没有给公司造成实际损失,但整个公司的财务计划却被打乱了。
事后,她很不以为然,觉得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
这让主管很不放心,以后再有什么重要的活,总找借口把她“晾”在一边。
材料二:上海某著名高校毕业的一位才子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书本、零食、新买的枕头甚至酒瓶等杂物。
因为桌子空间有限,才子把过道也发展成了他的仓库。
没过多久,这位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就因为邋遢而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拜拜了。
审题提示:组合型材料(1)现在的青少年都有好高骛远的毛病,他们不愿意做最基础的工作,这对自己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以为人民服务为职业宗旨,以服从社会需要为择业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
(2)习惯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如何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是他们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一环。
(3)“认识”是形成人生境界的一个重要方面。
“觉解”的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质量。
激发学生的觉解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联系实际法1、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这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千里马”与“老黄牛”的态度,如果将材料中的动物联系到人类社会,学生自然容易找出材料的主旨:对人不能求全责备。
或者,让自己足够优秀。
2、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的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而美好。
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
水没有得到自由却失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审题提示:可从和谐的角度写,水与岸的和谐相处,创造出了美好;可从其辩证关系写,水与岸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从其比喻意写,谈“情感与理智”,甚至谈“生存”谈“价值”都可以。
3、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审题提示】: 1.助人亦助己。
2.双赢。
3.借助外物成就自我。
四、领会寓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
1、父亲和儿子走在雪地里,看到远处有一棵大树,就对儿子说:“我们来比赛,谁在雪地上跑出的线最直。
”儿子听了就很小心地走,不断注意自己的双脚,把一只脚慢慢放到另一只脚前面。
好不容易走到大树旁,看见父亲已经先到,他并不觉得意外,但父亲走的路比较直,却令他吃惊。
原来父亲明白,要走成一条直线,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光看着脚,而要注视着前方的目标。
只要眼睛始终不离开大树,就能走成一条直线。
生活中也有同样的情形。
请认真阅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在材料中“脚”、“大树”都可是隐喻。
“脚”可以是具体的每一件事,是眼前的得失……,“大树”可以看作是人生或阶段的方向、目标等。
在我们一生中,我们有时得小心注意自己的脚下,但更多时候,要知道自己往哪里去。
2、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过程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因此: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②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审题步骤】1.完整地阅读材料,及全部要求。
2.在整体感觉的基础上给材料分层或分人物,角度。
3.再整合起来,对材料形成整体理解。
4.认真看“要求”,是可以任选一个角度,还是只能就主旨写作.但无论如何角度都必须是材料中有的,不能偏离或曲解材料。
【材料分析】(1)弓:出色的,又远又准--猎人:珍惜,喜爱(2)弓的外观:毫不出色,稍微笨重--猎人:可惜,补救(3)爱的初衷--弓断的结果【材料的中心】又远又准的弓,雕上行猎图,却断了.【正确立意角度】两大立意类型:A 缺憾与完美 B 外表与本质猎人角度:苛求与失去;完美也要适度;重其本质,轻其形式;顺其本性;不要滥用爱;(有些东西不需要别的东西去装饰)--简单的也可以是美的;(弓耐用的本质胜过它的美丽外表)--事物的本质胜过外表;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弓的角度: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华而不实与实而不华;重视内在本质,不要刻意注重外表--美不只注重外表;缺憾也可以是美的;其实朴实也可以很美;事件角度:追求生命的本色;完美无需装饰;过分追求完美只会事倍功半;别让爱变成伤害;五、提炼话题法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
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质。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
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
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
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我们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这一材料的本质。
问题就是: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以此为论点,深刻,准确。
1、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要求:请你结合诗句的内容,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