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佳联赏析

合集下载

古代书坊文雅春联

古代书坊文雅春联

古代书坊文雅春联1.上联: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下联:竹书千万字,灌花酿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解释:这副对联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书坊清雅的氛围。

2.上联:坐卧一楼间,困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下联: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解释:此联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学习,以及与古人为友的志向。

3.上联:诗罢春风荣草木;下联:书成快剑斩蛟龙。

解释:这副对联以春风和快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吟诗和书法的魅力,展现了书坊的文化气息。

4.上联:雨醒诗梦来蕉叶;下联:风载书声出藕花。

解释:此联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诗梦与书声融入自然之中,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书坊环境。

5.上联:环壁列奇书,有史有文堪探讨;下联:小楼多佳日,宜风宜雨足安居。

解释:这副对联描绘了书坊中丰富的藏书和宜人的环境,体现了书坊作为文化交流和学习场所的重要性。

6.上联:墨香四溢书斋暖;下联:竹影摇曳砚池清。

横批:文墨飘香解释:这副对联描绘了书斋中墨香四溢、竹影摇曳的清雅景象,横批“文墨飘香”更是点睛之笔,凸显了书坊的文化氛围。

7.上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下联:一窗昏晓送流年。

解释:此联展现了书坊中博览群书、度过漫长时光的场景,下联则表达了岁月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

8.上联:架上丹黄成旧友;下联:案头青白结新知。

解释:这副对联以书架上的书籍为旧友,案头的新书为新知,形象地表达了读书人的情感世界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

9.上联:好书悟后三更月;下联:良友来时四座春。

解释:此联描绘了读书人在深夜中领悟好书、良友相聚时的愉悦场景,寓意着知识带来的温暖和友谊的珍贵。

10.上联:笔架沾窗雨;下联:书签映隙曛。

解释:这副对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书坊中静谧而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笔架上的笔似乎也在期待着书写者的灵感。

这些春联不仅展现了古代书坊的文化氛围和清雅气息,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学习、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论楹联构思十法、书房佳联赏析、史上书家经典名联100副

论楹联构思十法、书房佳联赏析、史上书家经典名联100副

论楹联构思十法、书房佳联赏析、史上书家经典名联100副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

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

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

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

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

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一、点题法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

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一年欣有首;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

又如九月婚联:喜望金菊放;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

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影动半轮月;香生一握风。

(扇店)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

(报社)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

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

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观书千载近;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二、虚字法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何须蛋白寻营养;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至大至刚,三天两地;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入座三杯醉者也;出门一拱歪之乎。

三、数字法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

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

每日鉴赏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楹联赏析

每日鉴赏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楹联赏析

每日鉴赏扬州瘦西湖静香书屋楹联赏析
静香书屋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景区的万花园内。

书屋坐北朝南,三开间的青砖瓦房,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门前一池清水,亭台廊榭环绕,正门楹联为郑板桥所题:
飞塔云霄半;
书斋竹树中。

此联集刘宪、李频诗而成。

上联出自唐朝刘宪的诗《奉和九月九日圣制登慈恩寺浮图应制》“飞塔云霄半,清晨羽旆游。

”下联摘自唐代诗人李频的五律《夏日题盩厔友人书斋》首联:“修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

”此联既有书法之美,又有意境之美,充满动与静的艺术辩证法。

此联虽是集唐人诗句而成,然与静香书屋情境甚为契合,诚如量身定做一般,浑然天成。

上联是远景眺望,立足瘦西湖畔的静香书屋放眼北望,栖灵塔巍然矗立蜀冈之上,直冲云霄,有如天外飞来,都看不到塔的全景。

下联则是近景聚焦,环视静香书屋,茂林修竹映生姿,亭屋掩映其间,实是读书佳处。

纵观全联,充满动静之美。

“飞塔”展现了动感,特别是“飞”字,乃神来之笔。

“云霄半”,则极尽夸张之能事,突出塔之高,气魄宏大。

“书斋”突出读书之静谧,“竹树中”,彰显书屋环境之幽。

静香伴书香,清境随画境,而环绕书屋的翠竹,则体现人竹品性相辉映,衬托出昔日主人的品行高洁,象征一个君子的坚守。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可打印修改)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可打印修改)

名人书房对联欣赏名人书房对联欣赏人淡似菊;屋小如舟。

鲁迅故居三味书屋联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梁同书学士集句楹联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

杨大司马(应琚)读书楼联门前桂花落;阁中笔墨香。

陈雪松(锦衣居士)书斋联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

魏源题书斋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题书斋文情生若春水;弦咏寄之天风。

集王右军兰亭序字为楹联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清]郑夔题书斋联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王海日(王文成之父华)自题书室联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

曹雪芹题砚联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与韩生镐论文联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为学深知书有味;观心澄觉室生光。

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

集欧阳率更书醴泉铭字成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题书斋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彭文勤(元瑞)题书房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大事必闻才算学生。

陶行知题晓庄学校联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敏学问者终生无所谓满足时。

清人集圣教序字作楹帖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

申凫盟(涵光)题书室联毋忘孤苦出身看诸儿绕膝相依已较我少年有福;切莫奢侈过分闻到处向隅而泣试问你独乐何心。

黄炎培自题书斋酒阑兴倦事往情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费西墉京兆(锡章)自撰书室联 书斋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与斋主、书斋无关,纯粹作为装饰点缀,以示风雅的,如名家手迹、历代名联等;另一种是与斋主有关的,或描写书斋景象,或抒发壮志情怀,这类对联大多出自斋主手笔,亲自题写,也有友人赠予的。

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对联。

读文人学士的书斋对联,可以明了他们的心迹志向。

苏东坡早年书斋中悬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咀嚼这副对联,可明晓他日后之所以能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真谛即源于此。

古人书房佳联赏析

古人书房佳联赏析

古人书房佳联赏析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

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

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自题“书巢”联。

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

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

放翁嗜书,老而弥笃。

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

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二、左光斗: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题书斋联。

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

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自题书房联。

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

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一>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自署“随园”联。

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

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

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自题“随园”联。

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题“所好轩”联。

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

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

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朱藤花压读书堂分得桐阴半亩凉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一>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自题书斋联。

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到是不谦虚。

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

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1. 介绍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概念经典书房对联七言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在中国古代广泛流传。

对联是由上下两句构成,上下句之间有着严格的平仄和韵律要求。

而七言对联则是指每句有七个字。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是在书房中展示的对联,通常关于读书、智慧和知识的主题,寓意着追求学识和智慧的人。

2.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历史渊源经典书房对联七言起源于宋代,当时书房是士人学习读书的地方,对联的内容往往与文化、学问和思想有关。

这种文学形式在后来的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在书房内部作为装饰和气氛营造的重要元素,展示了主人的学识和品味。

2.1 宋代书房对联七言的特点宋代的书房对联七言注重表达主人的风度与学识,常常以儒家思想和文人气质为主题。

对联的内容含蓄而深刻,词句工整,展现了士人的学识和高尚情操。

2.2 明清书房对联七言的特点明清时期的书房对联七言相对于宋代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装饰效果。

对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如人生哲理、文人雅趣、天地之间等等。

同时,对联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逐渐发展出了很多新的表现方式。

3.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题材和内容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题材和内容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涉及到诗词、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

3.1 诗词题材经典书房对联七言常常包含古诗词的内容,可以是对诗词的赞美、解读或者诗词中的寓意。

3.2 历史题材书房对联七言也常常涉及到历史的题材,可以是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历史事件的评述,或者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等等。

3.3 文化题材经典书房对联七言通常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展示主人的博览群书和文化素养。

3.4 哲学题材书房对联七言还可以涉及到哲学的题材,可以是对人生、智慧和人类思考的思索与总结。

4. 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创作与鉴赏经典书房对联七言的创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诗词造诣。

创作者需要理解对联的平仄韵律要求,同时又要有灵感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对联四味书屋原文鉴赏

对联四味书屋原文鉴赏

对联四味书屋原文鉴赏1、上联:茶浓书声清下联:烟香佛影静释义:茶、烟、书、佛对应四味书屋的主题。

茶对烟,书对佛,浓对香,声对影,清对静,字字相对。

上联中茶浓谐音茶农,隐含南岳乃衡阳茶乡的寓意;书声谐音书生,暗含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之意,同时也暗含了衡阳烟草人才辈出之意。

清通亲,有亲近、亲切之意,寓意四味书屋开门迎八方来客之意。

下联中烟香,反过来就是香烟,暗含了四味书屋和衡阳烟草的主营业务。

佛影寓意有佛庇佑。

静通近,隐含书屋跟南岳古寺相近,点明了地点。

下联还巧妙的把烟影嵌入联中,表达了是通过烟影平台征集到此副对联。

从整体上来看,上联是动景,一壶香茗细细品味,手握书卷,精彩处忍不住发出轻声。

下联是静景,佛影既是实景,又可为虚景。

一动一静,动静相宜。

2、上联:四时独秀岳南景滋味长下联:书润禅道悟金丝绕屋荣注解:1:四时:南岳的四时美景,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

2:金丝:烟草在古籍中曾以其色香被赋予金丝草雅称。

释义:以五岳独秀着称的南岳衡山一年四季分别有不同的美景,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和散发韵味的自然景观一样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读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染人们明事理、参禅悟道,有着浓郁烟草企业文化的小小书屋和企业同发展,共繁荣!此联内容丰富,涵盖南岳美景、书屋、佛道、烟草等,恢弘大气。

上联讲景,下联寓情,情景结合,并将横批“四味书屋”四字嵌入联中,格式对称,结尾升华,提出美好祝愿。

3、上联:胜景揽秀心愿旅下联:书馨鉴古四味屋注解:1: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释义:到五岳独秀的胜境欣赏美景,祈福达成心愿。

到四味书屋读书陶冶美好的情操,博古通今,培养高尚品德。

此联上联讲心愿之旅,下联讲四味书屋。

先宏观再微观,句式简洁,意思明显。

4、上联:锦绣河山登临寿岳观来雁(.)下联:清幽雅座相约四味品书香5、上联:品茶道析佛理享禅意人生神交天下鸿儒下联:赏烟影舞墨香悦非凡时光畅游万卷书海6、上联:茶味烟味味味不同味味有味道下联:书经佛经经经关联经经相益彰。

初一下学期名联欣赏的赏析

初一下学期名联欣赏的赏析

初一下学期名联欣赏的赏析
一室尽含千古意;此间应少六朝尘。

赏析:上联一室尽含千古意可见书房的高古与厚重文学气息,下联此间应少六朝尘可见书房的宁静与自在。

整联适合悬挂书房,可以与五千年文化朝夕相伴。

春秋格外无人识;论语言中有我知。

赏析:春秋气度,自成大器,无人识也。

论语著作,有我主观,自成知者。

整联也许有几分清高清冷的味道,但读来还是可以一品的,如孔子自写,如儒家自立。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赏析:这副对联是赞美诸葛亮的名篇。

上联的两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陆游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赞誉。

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更是家喻户晓的美谈。

而下联的“一对”指的是诸葛亮为刘备指点天下的隆中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屋佳联赏析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

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

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一、陆游: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自题“书巢”联。

以“巢”名书斋,足见耽书之甚。

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

放翁嗜书,老而弥笃。

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

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土!二、左光斗: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题书斋联。

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

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

非光斗不能为之。

三、邓子龙: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

自题书房联。

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

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四、袁枚(四则)<一>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自署“随园”联。

集晚唐诗句为联以署其园。

随园主人好客,骚人墨客,窈窕淑女,云集于此,放酒豪歌,及时享乐。

此联清空潇洒,且有“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之概。

<二>此地有丛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自题“随园”联。

据传曾有友人想寻他开心,故意向他借阅这坟、典、索、丘四部书,他只好收起这幅对联,因为这是失传了的书,他只是自吹而已。

<三>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题“所好轩”联。

有魏晋遗风,“懒“是愤世嫉俗的缘故,意为淡薄官场生活。

这是明清时代退隐政台、独善其身的文人士大夫人生态度的生动写照。

此公平生好味、好色、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古玩字画,尤好书籍。

其书斋故名为“所好轩”。

<四>朱藤花压读书堂,分得桐阴半亩凉。

自题书斋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企图营造一个桃花源式的生活环境。

半耕半读,自娱自乐,是“性灵派”诗人理想生浩的真实反映。

五、郑板桥(四则)<一>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自题书斋联。

号称“三绝诗书画”,自然“富于笔墨”,老夫子倒是不谦虚。

官仅七品,是穷于时而非穷于命。

下联扬起,老当益壮,杜甫诗云:白头虽老赤心存。

使人于安贫乐道之时,仍存奋进之志。

<二>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自题书屋联。

好一幅“月夜读书”图。

此联对仗工稳,词语别致。

撑、锁二字足见怪人笔下之功夫。

<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自题书屋联。

此联是为别峰书屋所题写的木刻联。

书屋位于镇江焦山别峰庵中,门头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楹上存有郑氏手书此联。

联语言简意深,看似一幅写景联,实则包含着一定的哲理在内,耐人寻味。

<四>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自题画室联。

联意谓画三秋树宜简洁,画二月花宜奇异。

虽是“扬州八怪“自言其画,实亦蕴含为诗为文之道。

六、梁同书(三则)<一>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

题北京“阅微草堂”联。

阅微草堂乃清代纪昀书斋。

此联明题草堂,实写草堂主人。

“群玉府”即帝王藏书之处;“大罗天”道家所言最高之天。

极言纪氏著作等身。

<二>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

自题书斋联。

此联朴素淡雅,像是随口吟和而成。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里没有美洒佳肴,有空来坐坐,喝杯清茶,兴致高了咱们就赋诗唱和。

反映了旧时士大夫的日常活动。

<三>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读书。

题“三味书屋”联。

书屋所以名为“三味”是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

”书读得这样有味,这或些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七、纪晓岚(二则)<一>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

题书斋联。

读书读出颜如玉,非风流人物不能为之。

疏慵平淡,蕴藉风流。

读此联可以想见其斋其人之风貌。

<二>小筑当水石间,直以云霞为伴侣;大名在欧苏上,尽收文藻助江山。

贺法式善梧门书屋落成联。

上联盛赞书屋构筑之美,下联称颂主人才能之高。

这是典型的阿谀逢迎之作。

八、李石贞: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

题书室联。

文句通俗易懂,读来郎郎上口。

联语表达了一种宿命观念,这或些是当时封建士大夫的奇特心态。

九、邓石如(二则)<一>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信富不如贫,贵不如贱;竹书千万字,灌花酿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自题画室联。

室贫又如何、贱又如何。

自耕自乐,有洒有花有书,与世无争。

如此清淡恬适的生活,谁不想过?<二>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自题“碧山书屋”联。

上联写景,天下奇观,历历在目。

下联论文,古今奇书,皆藏我胸。

此联用词精到,玉缀珠联,浑然一体,不着一丝堆砌痕迹,气势磅礴,蔚然大观。

确是传世之佳联。

十、佚名:天下文官祖,古代帝王师。

题曲阜孔府书室联。

文武百官、帝王将相都尊孔夫子为祖师,孔子思想一统天下。

此联以儒学观念,极力赞颂孔孟之道。

十一、林则徐(二)<一>坐卧一楼间,困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

自题书房联。

此乃告老还乡后所作,壮志未酬人已老,渐感倦于时事。

欲借林泉一隅,读书以终老。

读此联有英雄无奈于时之感。

<二>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题少时书室联。

儿时贫寒,无地筑屋。

秉烛夜读,以求富达。

联语暗隐抱负。

日后确也功成名就。

有“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意。

十一、佚名:鸟吟花笑有余乐,月白风清无尽藏。

此为北京中南海长春书屋联。

联语有声有色,声色俱佳,有动有静,动静有致。

十二、乾隆(三则)<一>烟霞并入新诗卷,云树常开旧画图。

题“荫榆书屋”联。

“烟霞”入诗,“云树”成画,是舞文弄墨者之常情。

乾隆爷也附庸风雅。

此联并无新意,只因是皇帝老儿所作,而得以传世。

<二>诏绪仰斯文,识小识大;趋庭传至教,学礼学诗。

题孔尚任读书处。

读书处位于孔庙承圣门内故宫井前,斋名“诗礼堂”,孔尚任曾在此堂为康熙讲过经书。

乾隆到此留下这幅御联。

<三>深心托豪素,怀抱观古今。

题三希堂联。

乾隆帝喜收藏碑帖书画于书斋中,其中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皆希世珍宝,故名书斋为三希堂。

上联意谓潜心于纸墨笔划。

下联则谓要用宽旷的襟怀鉴赏古今贤人。

十三、许文恪:但有余闲惟学帖,即逢佳客莫谈天。

自题书室联。

语朴实无华,告诫我们不要虚度时光。

有朋自远方来,咱们就谈书论文,莫闲聊。

十四、何绍基(二则)<一>明月同行如故客,异书难得比高官。

题书斋联。

“异书难得”与“高官”难求,在作者心目中孰轻孰重,看此联便一目了然。

此种思想境界确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二>江上此台高,问坡颍而还,千载读书人几个;蜀中游迹遍,信嘉峨特秀,扁舟载酒我重来。

题东坡读书楼。

此楼位于四川乐山市凌云山栖鸾峰上,相传苏轼曾在此读书。

读此联便能感知这里确是个读书的好去处,站在滚滚东去的大江边,引昴高歌“大江东去,………”。

何等潇酒。

十五、佚名:屋小如舟,人淡似菊。

三味书屋旧联。

联语清新淡雅,尤如在大热天喝到一杯凉水。

屋虽小如扁舟,但它却孕育出一代文豪---鲁迅。

此联久已散失。

十六、曾国荃:瓶花落砚香归字,风竹敲窗韵入书。

题书斋联。

读书写字有如此雅致,可见其人不俗。

字含花香,书有竹韵。

闲情逸致,跃然纸上。

十七、黄庭坚: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

自撰书斋联。

上联言吟诗之味,好象春风荣草木;下联指书法笔见功力,犹如快剑斩蛟龙。

语出不凡,足以惊人。

十八、徐渭(三则)<一>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自题书舍联。

读此联仿佛在眼前出现一幅韵味别致的写意画,我们能从“雨”声“风”响中,清晰地看到“蕉叶”之碧绿,“藕花”之艳红。

联中“醒”、“载”二字新颖奇丽,别具匠心。

<二>未必玄关别名教,须知书户孕江山。

题“青藤书屋”联。

此联刻在青藤书屋的石柱上。

书能孕育出大千世界,非读书人能有此奇想。

他取名自已的书楼也叫“孕山舫”。

<三>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题“张氏书室”联。

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调,描绘了张氏书室的优美环境,水鸣鸟啼、花艳竹翠,尽收眼底。

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

大自然使生命重焕青春。

十九、王咨臣:环壁列奇书,有史有文堪探讨;小楼多佳日,宜风宜雨足安居。

题书屋联。

王咨臣著名藏书家,家藏文、史、医、农、历法等一万五千余册。

上联言明藏书之多,下联叙述书屋之佳。

读此联能感受到大藏书家的风采。

二十、史可法:斗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题书屋联。

看史要有豪情,斗洒壮胆,纵横于历史长河。

读经须练静功,一柱清香,万念俱灭。

联语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看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心态,用平常心观史,以激昴心念经,那么看到的将是一团解不开的迷。

二十一、石涛:耽文艺如嗜欲,以古人为朋曹。

题书室联。

食色,性也,人之常欲。

大画家石涛的欲望已超越于此。

精艺通文成为他的本能欲望,非常人是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二十二、刘熙载: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环壁皆书籍字画,饶屋是山水美景。

联语连用方位词东、西、南、北四字,攘括了文化人理想的生活环境。

有书有画,有山有水,在这种充满艺术气氛的书室内玩弄笔墨,有多少文人能不向往。

二十三、黄铖:旧书细谈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

中国旧式文人有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大丈夫应云游四海,寻觅知音,多交益友。

如遇知音,则放酒豪歌,谈诗论文,彻夜不眠。

文坛祖师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联传达的正是这种思想观念。

二十四、张廷济: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此联写得比较平淡通俗,自平淡中见真情,拣茶为友,筑室为书,反映了读书人的奇特心态。

二十五、李璧瑜: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自题书屋联。

此乃清代一名不经传的学官,自书的一幅对联。

联语生动地刻划出社会下层学吏凄冷清寒的生活境况。

所有词语如“伤心”“寒灯”“秋风”“秃笔”等,都含有一股悲凉的气息,写者悲凉,读者更悲凉。

二十六、俞樾(二则)<一>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题红叶读书楼。

此楼为孙叔莲读书处。

上联极写书楼之盛之美,连神仙都要为之迷到。

下联点明主题,与楼名关合,落叶满屋,奇书满床,乃红叶读书楼之特色。

<二>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矣;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自题俞楼联。

此联描述俞楼的壮观,不免有点自吹自擂,五百年后又有谁在此作诗为文?二十七、吕留良: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自题居室联。

先生是晚明抗清志士,作此联以明已志。

上言“虞廷十六字”,系指<书•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语;下云“目空天下士”者,乃不耻屈节者所为之谓也。

口气虽大,气节却高。

二十八、张载: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

此联勉励自已抓紧时间,刻苦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