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分析

案例|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单位简介骆驼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井田面积,保有储量亿吨,设计生产能力150万t/a,主要开采煤层为9、16煤层,9煤层厚度约3m,16煤层厚度约;矿井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事故发生时矿井处于二期建设工程阶段,事故发生地点是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下距奥灰层的距离平均为34米;2.事故经过据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回忆,7时30分,在9煤工作面的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走到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水深约30公分,且不到一分钟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起初时最大达万m3/h;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并向调度室汇报了情况;在调度室指挥下, 杨某等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一个大浪袭来,8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8名抓住木板等物漂浮,在水中坚持了四个小时后获救;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员共有77人,其中46人升井38人紧急撤离,8人获救,31人被困井下12人在距地面189m的9煤作业面,19人在距地面289m的16煤作业面;事故发生后,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救援,生还45人,死亡32人;本次救援累计施工钻孔20个,进尺5874m,排水144万m3,对陷落柱进行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m3; 3.事故原因16煤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从煤层底板涌出,造成此次事故;4、事故教训1.煤矿企业和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煤矿防治水规定,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等手段,查明矿井范围内的隐伏导水构造及地下含水层基本情况,准确掌握矿井水患情况;对受采掘影响的隐伏导水构造要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采掘工作面物探不能代替钻探,存在异常必须进行打钻探放水;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立即撤出受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2.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要根据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制定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储备足够的抢险排水设备和材料,并每年进行1次救灾演练;3.煤矿企业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矿井存在的水害威胁类型,及发生水害水害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式;其实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的自保和互保能力;。
矿井透水事故分析

来宾市壮大煤矿重大透水事故分析一、事故概况2001年1月5日7时40分左右,来宾市泡水煤田壮大煤矿2号井主井发生重大透水事故,在井下作业的22名工人仅1人侥幸逃生,其余21人全部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约80万元。
二、事故经过2001年1月5日零时许,上夜班的22名民工开始下井作业,其中带班员1人、电工1人、炮工2人、采掘工:18人,当班共安排了3个掘进工作面,其中一个工作面为主井筒延伸掘进,一个工作面为往北开平巷(平面)掘进,另一个工作面为往下山掘进作水仓。
凌晨4时左右,平台北巷放过一次炮。
凌晨5时40分左右,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下山水仓有一些水涌出来,而后李佑牛升井到矿部找到矿长罗某说:“3号井(即2号井主井)当头底板已有漏水现象,请你们赶快去检查处理。
”罗某听完汇报后即同分管机电的副矿长罗某下井检查。
他们两人下到井底见巷道顶板确有滴水现象时,矿长罗某说要立即安装水泵抽水。
他检查了一下水管,因发现水管已漏水,便叫罗某上井口拿新水管下井来换。
炮工兰庆安在罗某走后约10分钟,即7时40分左右,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预感到是透水了,就往外井筒出口方向跑。
跑了约10米远,水便将他冲到铁轨处,他就紧紧地抓住铁轨不放。
后来水反涌出来的时候,兰某才敢放开铁轨,水又把他往井口推了50米左右才停下来,兰庆安慢慢地爬出水面后就昏倒了,此时升井取水管的副矿长罗某带着电工黄某、罗某和瓦斯员罗某某也跟着往下走。
遇到兰某后将其救出,其余矿工全部遇难。
三、事故分析1. 突水源分析事故发生后,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发现井底平台下山临时水仓9m处的巷道北侧底板有一个长约1.1m、宽约0.88 m的漏洞,且尚有一股约每小时150m3的水柱不停地涌出。
通过观测和分析,该处底板中为一大溶洞,而且溶洞的含水量很大,补给水源充足,含水层水位高,压力大,连通性广,为主要透水点。
因此可认定位于该巷道底板的承压溶洞水为主要突水源。
2.水害形成条件分析(1)物的不安全状态由于位于巷道底板的溶洞含水量大、连通性广,补给水源充足,为矿井突水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溶洞中水的压力高,为水害的形成提供了能量基础。
山西煤矿工程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 4.19 ”重大水害事故事故经过:事故区域404盘区8#煤层在掘进2446运输巷5446风巷及一开切眼和二开切眼期间采取直流电法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超前探放水布置对上覆7#煤层探水硐21 个施工探放水孔44 个,其中有14个钻孔打通采空区,已排放上覆层积水12800用,针对复杂的老空积水情况,虽然进行了超前探放水工作,但其探放水钻孔密度,深度不够,2015年4月19日中午12点,突水点附近唯一幸存者综采一队支架工袁乐义与其他1 0名旷工开完班前会后入井,1 3点到达工作面,14点在工作面机尾部位开始向机头割煤,割完一刀煤采煤机返回机尾后,王智勇、王维东、张宝成开始换截齿,他与薛燕飞顶支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去5446回风巷小便,2015年4月19日18时50分,袁乐义突然听到工作面后方轰隆隆的顶板垮落声,并伴随着哗哗的水声,他回头看到水从老塘翻腾出来,高过刮板输送机0.3m 左右,他就高喊透水了,快跑,他赶紧沿5446 风巷往外跑,最后从回风联络巷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在转载机处的钟利兵、李永兴也察觉到异常,听到工作面跟班队长的警报后,立即沿2446运输巷往经404盘区机轨合一巷跑出来,透水后8446综采工作面切眼2446 运输巷全部及5446风巷距工作面31m巷道全部过水,1032标高以下巷道全部被淹,事故区域共有作业人员31 人,其中7 人安全撤离,24 人被困。
据事后分析,这个透水冲击力大,破坏力强峰值透水强度达57000m3/h 。
事故直接原因:经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直接原因是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老空积水和回采过程中出现的透水征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随着工作面继续回采,悬顶面积不断增大,在上覆岩体和7#煤层老空积水体共同压力作用下,顶板瞬间冒裂垮落导致大量老空积水突然溃出,造成事故发生。
事故间接原因:1 、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探放水设计不规范,审批把关不严格,措施不完善,对上覆采空区只设计用单一钻孔探查,存在漏探区域,对8446 综采工作面上覆7#煤层采空区的积水未探测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制定加强探测措施和补充探查方法;探放水队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没有实现探掘分离;探放水孔施工验收制度不规范。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

23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享摘要: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二、23 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基本情况2.事故原因3.事故处理及救援过程4.事故结果及影响三、煤矿透水事故防范措施1.煤矿企业应采取的措施2.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四、总结与建议正文:一、煤矿透水事故概述煤矿透水事故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或地表水突然涌入矿井,造成矿井内水位升高,影响矿井正常生产和工人安全的事故。
煤矿透水事故是煤矿生产中的一种常见事故,对其防范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23 年煤矿透水事故案例分析1.事故基本情况2023 年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多名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2.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可能是由于矿井周边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
另外,矿井自身的安全设施不完善,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事故处理及救援过程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井下搜救。
同时,调动周边煤矿的资源,为救援提供支持。
经过多日努力,成功救出部分被困矿工,但仍有部分矿工失踪。
4.事故结果及影响此次透水事故造成多名矿工被困,其中部分矿工成功获救,但仍有部分矿工失踪。
事故对矿井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对矿工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三、煤矿透水事故防范措施1.煤矿企业应采取的措施煤矿企业应加强矿井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同时,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使矿工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2.政府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的措施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整改。
同时,加大对煤矿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煤矿安全水平。
四、总结与建议煤矿透水事故对矿井生产和矿工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朝阳隧道透水事故

朝阳隧道透水事故一、事件背景介绍2021年5月10日,上午9点,位于朝阳区的朝阳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
这是一条交通要道,连接着城市的主要区域,也是市民日常通行的重要路段。
这次事故导致了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事故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初步调查显示,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朝阳隧道管道设备的故障。
隧道的排水系统失灵,无法正常排水,导致大量的水涌入隧道内部。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或者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2. 天气因素:天气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天正下着大雨,雨水不断灌入隧道中,增加了水压,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3. 管理不善:此次事故还暴露出隧道管理的不善之处。
相关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进行,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管理人员对隧道设备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了解不足,也没有制定合理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措施。
三、事故影响1. 交通瘫痪:事故发生后,朝阳隧道迅速封闭,导致大量车辆被困在隧道内部,交通完全瘫痪。
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还给周边的道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2. 人员伤亡:事故中有多名市民被困在隧道内,其中一些人被淹没在水中无法自救。
救援人员紧急展开救援行动,但仍有人员被困隧道中时间过长,生命受到威胁。
3. 财产损失:水灾造成了隧道内的电力系统损坏,设备和车辆被严重损坏,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此外,受到事故影响的商铺和住户也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四、应急救援和善后工作1. 救援行动:事故发生后,消防、抢险救援和城市管理部门迅速行动,组织人员投入到救援行动中。
他们用尽全力营救被困人员,排除隧道内的积水,并修复隧道设备。
2. 受灾人员安置: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安置工作。
受灾商铺和住户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启动了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程序。
7.15珠海隧道透水总结

7.15珠海隧道透水总结1. 引言7月15日,珠海市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珠海隧道发生了透水情况,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原因,并总结教训,本文对7.15珠海隧道透水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2. 事件回顾7月15日晚,珠海隧道突然发生了大量水涌入的情况,导致隧道瞬间被淹。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进行紧急施救,并封锁隧道进行抢修恢复通行。
3.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初步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导致7.15珠海隧道透水的主要原因如下:3.1 隧道设计不合理据初步分析,珠海隧道在设计初期并未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措施。
隧道设计选择了低洼地区施工,且未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排除和处理,从而导致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3.2 施工质量问题隧道施工阶段存在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
可能存在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导致了隧道本身结构的漏水风险增加。
3.3 管理和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隧道的管理和监管存在一些问题。
监管部门未能严格要求隧道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也未对隧道的使用和维护进行有效监管,导致了透水事故的发生。
4. 教训总结鉴于珠海隧道透水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管。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加强设计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排水措施,确保隧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施工区域,避免低洼地区进行施工。
4.2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单位应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4.3 健全监管机制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隧道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要求施工方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并定期对隧道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煤矿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选取几起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案例一:孟家煤矿透水事故2010年,山西省临汾市孟家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了矿井60余名矿工死亡。
该煤矿曾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却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很多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管理层存在严重的安全管理漏洞。
孟家煤矿在事故发生前曾多次接到水源外泄的报警电话,但管理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这一严重隐患。
其次,缺乏应急救援措施。
一旦透水事故发生,矿工需要立即撤离矿井,但缺乏相应的紧急通道和救援装备,导致大量矿工无法及时逃生。
最后,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不及时。
作为一家获得“先进单位”称号的煤矿,其技术水平应相对先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滞后性。
缺乏先进的透水预防和控制技术,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是安全意识不能松懈。
无论任何行业,安全都应是最重要的原则。
煤矿行业更是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煤矿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来说,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应严格要求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安全管理应涵盖从设备维护到作业流程的各个方面。
在应急措施方面,需要为矿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紧急通道,确保他们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撤离。
案例二:沙洲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8年,河南省宝鸡市沙洲坝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导致了15名矿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几个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首先,进风巷道温度过高。
矿井巷道内积存的瓦斯在高温下易爆炸,进风巷道温度过高加剧了矿井中瓦斯的聚集程度,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煤矿水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二
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煤矿重特大 透水事故
“3.28”华晋焦煤集团王家岭煤矿重特 大透水事故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许中煤集团山西临汾碟子 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发生透
水事故,当班下井261人,升井108人,153人被困井下,
被困人员多为山西、河北、湖南、贵州4省籍农民工。为 小窑老空水透水事故。 经查,该起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 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937万元。
其中,对山东华源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珍修
及副总经理张灿君等6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
追究刑事责任,被判处7年不等有期徒刑。对
20名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行 政处罚。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中,有地 (厅)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5人。
如有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事故原因及抢险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骆驼山煤矿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 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诱发该掘进工作面底 板底鼓,承压水突破有限隔水带形成集中过水通道,导致奥陶系灰岩水从 煤层底板涌出。
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探放水措施不完善,防治水工作不到位;应
急处臵不当,贻误撤人时机;违法分包工程,施工组织混乱;现场施工管 理不到位,技术力量薄弱;建设、施工等单位未严格执行三级安全培训制
救援工作。
4、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
事故调查组经调查分析,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共对29
名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其中,4名涉嫌犯罪的事故责任人被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5名企业人员和党政机
关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同时,责成内蒙古自治
区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书面检查,中煤能源集团、 神华集团向国务院国资委作出深刻书面检查;由内蒙古煤 矿安全监察局依法对乌海能源公司处以300万元罚款,对中 煤五建公司处以200万元罚款;由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行政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华集团乌海能源骆驼山煤矿2010.3.1透水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0年3月1日,神华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骆驼山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3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53万元。
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骆驼山煤矿属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年,主要开采煤层为9号、16号煤层。
事故发生时矿井建设处于二期工程阶段,发生事故的地点是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下距奥灰层的距离平均为34米。
3月1日7时30分,承建单位陕西煤建公司掘进队杨某等16名工人下班后从作业面返回停车场时,发现停车场有没靴深的积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位就上涨到1米左右(据后来估算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
发现异常后,他们立即撤回作业面向调度室汇报了情况,此时是7时40分。
在调度室指挥下,这几名工人顺着回风巷道往立井方向跑,但到了立井发现并无可供攀爬的设施,这时水势已经越来越大,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八名工人顿时没了身影,剩下的工人赶紧抓住漂浮的木板、原木等物漂浮在井筒中,在水中坚持了4个小时后获救,不幸的是其中一名工人因连续呛水最终未能保住生命。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乌海市委市政府和神华集团的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救援领导小组,展开救援工作。
在经过14天、2万多人次的营救后,未发现井下受困人员及生命迹象。
经国家矿山医疗中心和抢险救援指挥部医疗组专家反复研究认为,井下被困人员已无生还可能,于3月14日停止了搜救工作。
至此当班井下共有作业人员77名,事故发生后经抢险营救46人,死亡32人 (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而后开展井下水源封堵工程,截止5月10日,本次救援累计钻孔20个,进尺5874米,排水144万立方米,注浆堵水共注入浆料8384立方米。
事故原因:16号煤层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遇煤层下方隐伏陷落柱,在承压水和采动应力作用下,承压水突破隔水带形成导水通道,导致奥灰水水从煤层底板涌出,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水害形成条件分析:由上述可知,该事故的充水水源为地下水中的岩溶水,冲水模式为直接充水水源与冲水模式,充水通道为其他通道和点状导水通道,由于本次事故涌水量在起初最大时达7.2万立方米/时,所以矿井充水程度为冲水极强的矿井。
矿井突水水源分析:水源为底板灰岩岩溶水;突水现象为底板压力增大,出现底鼓,突破底板后,涌水量大,其势迅猛,破坏性大,亦有迟到突水情况。
突水特征:突水初期,若水小时则为清水,水量逐渐增大;若初期水量很大时,则为混水,往往携带大量岩石碎块、泥沙或黄泥突水后,渐变清水。
也有一开始为清水的,水量大而水势迅猛,水压大,涌水量十分稳定。
当岩溶水径流条件较好时常为HCO3-Ca.M g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