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不同生境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牧业发展也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县域内的牧草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在此背景下,本次对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进行调研。

一、牧草资源现状当前,河南省牧草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太行山区和伏牛山区,其中太行山区属于丘陵山地区,牧草覆盖率较低,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余区域的牧草资源丰富,质量较好。

其中以黄河流域地区的牧草种类最为丰富,品质最佳。

河南省目前主要的牧草种植品种有白三叶、狐尾草、黑麦草、鹿角草、高羊茅、早熟禾、洋牧草等。

二、优势牧草分布状况1、白三叶白三叶是一种多年生禾本植物,适应性强,耐盐碱、耐旱、耐寒性都比较好。

在河南省的平原和丘陵山地均有种植,以黄河流域为主。

因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宜家畜食用,成为河南省牧业发展的重点品种之一。

2、高羊茅高羊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势旺,产量高,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等养分丰富,适宜牛、羊等家畜消化吸收。

其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南部黄河流域,以及伏牛山区。

3、狐尾草狐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对介质适应性强,也适合做绿化和草坪。

在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和伏牛山区。

4、洋牧草洋牧草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品种,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和经济价值。

其分布范围广泛,适宜生长环境条件宽泛,适合种植在平原、丘陵地带。

在河南省,洋牧草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地区。

三、建议在现有牧草资源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做好牧草品种的选择和培育,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提高牧草的质量和产量。

鼓励畜牧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促进畜牧业和牧草产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还应该加强牧草种植和养殖行业的协调,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对牧草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牧草是畜牧业中重要的饲料资源,对于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和促进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河南省牧草资源较为丰富的县份之一,本文将对河南县的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进行调研,以期为该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一、河南县牧草资源概况河南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区,地处雨水充沛、四季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牧草生长。

该县是一个农牧业发达的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县的牧草总面积达到了50000亩,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山地和丘陵地带,其中包括草原、草地、草坪等不同类型的牧草。

二、优势牧草品种分布状况1. 苜蓿河南县是我国苜蓿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县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类型都非常适宜苜蓿的生长。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河南县的山地和丘陵地带,苜蓿种植面积占到了整个牧草面积的60%以上,其中以黄花苜蓿、紫花苜蓿、白花苜蓿为主要品种。

苜蓿具有高产量、优质、丰产等优势,对于提高牛、羊等家畜的产奶率和体质素质有着显著的效果。

2. 燕麦草燕麦草是河南县的另一种优势牧草品种,该品种生长期长,耐贫瘠、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该县的土壤环境。

据调研数据显示,燕麦草的种植面积居于第二位,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其优势在于生长快速、产量较高、肥料利用率高等特点。

3. 狗牙根狗牙根是河南县的一种地方性优势牧草品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耐旱耐寒,是该县的重要牧草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狗牙根的种植面积在近年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山地和平原地带,为该县的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三、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河南县的牧草资源比较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品种单一目前河南县的牧草品种主要以苜蓿、燕麦草和狗牙根为主,其他品种的种植面积较小,导致牧草资源的单一化,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河南县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河南县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开花期和籽粒成熟期 的发育百分率普遍下 降 2 5 5 个百分点 , o 总数达不到 5 %, 0 影响牧草的产籽量 和次年牧草的返青 , 导致单位 面积优势牧草丛数下
降, 即优 良牧草的优势开始下降。
表l 河南 县牧草发 育期 百分率变化 表
1 94 9
1 97 9
2 0 00
特 点 。草 场 主要 以高寒草 甸类 、 山地草 甸类 、 灌丛 草
图 l 河 南县冷 、 暖季及年平均 气温变化
甸类为主 , 中高寒草甸类 占总面积 的 5 .%, 其 12 山
地草甸类 占总面积的 2 %, l 灌丛草甸类 占总面积的
8. 2% 。
2 气候 变化
2 1 气温变化趋势 . 受全球气候变暖 的影响 , 河南县年平均气温变 化和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 , 年平均气 温和冷季(O 一翌年 4月) 1月 平均气温 的气候倾 向 率为 05 c/ a暖季( —9 平均气温的气候倾 . I1 , 7= 0 5 月)
维普资讯
3 4
青 海 气 象
20 年第 1 07 期
河 南 县 号 候 变 化对 草 地 生 态 环壤 帕 影 响 及其 防 治措 旋 研 夯
赵 和梅 袁
(. 1青海省黄 南州气象局 同仁 81 0 2青海省河南县气象局) 13 ;. 0
一 一
牧 草覆 盖 度
— — 变 化趋 势
图 4 河 南县牧草覆盖度 变化
草地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 大风、 沙尘暴、 干旱等 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 , 影响牧草的生长 , 导致产量 下降。近 l 每年大风出现的 日 O, 数平均为2 .d沙 55 ,
3 12 牧草覆盖度降低 .. 受气候变化和 鼠害的影响 , 牧草年平均覆盖度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近年来,河南县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牧草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了解河南县的牧草资源状况及优势,进行了一次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河南县的牧草种类和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县主要有国内外引种的牧草种类,包括黑麦草、苜蓿、牛筋草等。

黑麦草是河南县主要的牧草品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县内各个乡镇和村庄的畜牧场和农田中。

苜蓿是河南县另一种常见的牧草,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牛筋草适应性广泛,区域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适合草坪、牧场等地种植。

我们对河南县的牧草资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县的牧草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品质良好。

黑麦草生长迅速,产量高,是河南县主要的牧草资源之一。

苜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对增加动物的产奶量和肉质的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牛筋草适应性强,对贫瘠的土地和气候条件要求较低,能够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生长,是河南县的重要牧草资源之一。

我们分析了河南县的牧草优势。

河南县位于北纬30度左右的黄淮海平原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雨量充沛。

这种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非常有利,使河南县具有良好的牧草生态环境。

河南县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牧草的种植。

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优越性为河南县的牧草资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县的牧草资源丰富多样,以黑麦草、苜蓿和牛筋草为主要品种,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河南县的牧草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气候和土地条件的优越性上。

未来,河南县应进一步加强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适应机制

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适应机制

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适应机制高寒草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位于大陆性高寒地区海拔较高的地带。

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对草原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机制。

高寒草原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得高寒草原的土壤有着奇特的特征。

起首,高寒草原的土壤层薄且含有大量冰冻土壤。

这种土壤结构不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其次,高寒草原土壤的养分含量较低,尤其是氮和磷等关键元素的供应较为有限。

这种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相对较低。

再次,高寒草原土壤的pH 值偏酸性,这对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尽管高寒草原土壤环境恶劣,但土壤中依旧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

探究表明,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为主,它们分别占据微生物群落的主导地位。

不同海拔高寒草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受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机制也是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探究方向。

起首,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通过形成耐寒菌株和产生耐寒酶等途径来增强对低温的适应性。

这些耐寒菌株具有较高的抗冻能力和适应低温的酶活性,能够在极端低温环境下存活和生长。

其次,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通过产生高效的氮和磷转化酶等途径来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这些微生物酶能够降解有机废弃物、固定大气氮和破坏磷矿物质等,从而提供养分供应。

最后,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通过形成细菌-真菌-植物共生网络等途径来增强资源共享和互惠合作。

这种共生网络能够增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转化,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总的来说,不同海拔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特征和适应机制。

高寒草原土壤中微生物丰富多样,但其数量和活性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

土壤微生物通过形成耐寒菌株、产生高效酶和形成共生网络等途径来适应高寒草原的恶劣环境。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一、调研目的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牲畜饲料供应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了解牧草资源及优势的分布状况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河南县牧草资源及其优势的分布情况,为河南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1. 河南县牧草资源分布情况在河南县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牧草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内的草地、耕地和林地中。

其中草地面积占到了牧草资源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面积占到了15%左右,林地面积占到了25%左右。

2. 河南县牧草资源优势通过对河南县不同地区牧草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地质条件的优势:河南县地势东高西低,河网纵横,有较为充足的水源供给,这为牧草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2)土壤条件的优势:河南县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富含矿物质元素,可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3)气候条件的优势:河南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宜,适合各类牧草的生长;(4)农民素质的优势:河南县农民对于牧草种植的技术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5)地理位置的优势:河南县地处交通便利的位置,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牧草运输到周边地区。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河南县牧草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草地、耕地和林地中;(2)河南县的牧草资源具有优势,包括地质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农民素质和地理位置的优势;(3)河南县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农牧业产业。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牧草品种选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牧草种植的科学化水平;(2)提供良好的牧草收购价格,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3)加强政府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畜牧业的发展;(4)加强牧草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造成资源浪费。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

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一、本文概述《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一文旨在深入探讨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和土壤退化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然后详细分析了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的现状及其特征,接着探讨了导致退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过度放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植被和土壤退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保护和恢复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黄河源区位于中国青海省境内,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2°30′至36°20′,东经95°30′至102°30′之间。

该区域是黄河的发源地,拥有广阔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海拔在3000米以上。

黄河源区的气候属于高原寒带半湿润气候,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暂而温和。

年降水量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夏季。

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黄河水源涵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源区高寒草原的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在黄河源区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高寒草原样地,进行植被和土壤的详细调查。

通过设立固定样方,对样方内的植被种类、数量、高度、盖度等参数进行定期观测和记录。

同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

将采集的植被和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

植被样品通过烘干、称重等方法,计算植被的生物量。

土壤样品则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分析方法,如粒度分析、酸碱度测定、有机质测定、元素分析等,评估土壤的退化程度。

对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黄河源区高寒草原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牧草资源丰富,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牧草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的调研对于加强对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河南省牧草资源及其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一、牧草资源现状河南省地处华北平原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适合各种类型的牧草生长。

全省主要牧草类型包括禾草、豆科牧草和旱地牧草等。

据统计,全省牧草总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年生产饲草能力可以满足全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各种牧草的生长。

河南省的牧草资源得天独厚,成为了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优势牧草分布状况1. 禾草类牧草河南省禾草类牧草种类繁多,以高产优质的黑麦草和早熟禾为主。

黑麦草主要分布在南阳、信阳、周口等地,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黑麦草的生长。

早熟禾主要分布在郑州、许昌、商丘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适合早熟禾的生长。

2. 豆科牧草豆科牧草在河南省的分布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苜蓿、紫花苜蓿等。

苜蓿主要分布在洛阳、平顶山、焦作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湿润,适合苜蓿的种植。

紫花苜蓿则主要分布在新乡、安阳、鹤壁等地,这些地区气候适宜,适合紫花苜蓿的种植。

3. 旱地牧草河南省旱地牧草主要包括燕麦草、河北早熟禾等,这些牧草在全省的分布比较广泛,适合在北部干旱地区进行种植。

燕麦草主要分布在濮阳、鹤壁、焦作等地,而河北早熟禾则主要分布在济源、漯河、周口等地。

以上各类优势牧草的分布情况反映了河南省的牧草资源得天独厚,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三、发展畜牧业的建议1. 加强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河南省应该加强对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保护好现有的牧草资源,培育出更多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质牧草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的畜牧业需求。

2. 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河南省应该加强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转变种植观念,逐步推进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畜牧业的产出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Qinghai Province Grassland Station, Xining Qinghai 2Key Laboratory of Restoration Ecology in Cold Region of Qinghai Province, Xining Qinghai 3Qingh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Xining Qinghai 4Northwest Platea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Qinghai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9, 7(2), 89-10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journal/hjss https:///10.12677/hjss.2019.72011
邓艳芳 等 3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收稿日期:2019年3月10日;录用日期:2019年3月25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1日
摘要
为了阐明高寒草地植被特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不同生境(阴坡、阳坡、湿地、退化和平 滩)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和各生境土壤的化学性 质。结果表明,阳坡、平滩、阴坡、湿地和退化地物种多样性逐渐在减少,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 全N、全P2O5和全K2O含量之间接近正相关,在不同生境中土壤养分含量最高的是阴坡,其次是阳坡,平 滩土壤中养分含量是相对较低的,退化相对于湿地土壤养分是较高的。金露梅分布海拔较高约达3682 m, 而鹅绒委陵菜分布海拔较低约3582 m,高海拔生境的土壤相对于低海拔生境的土壤养分相对略高,金露 梅群落在不同物种中土壤养分相对较高。
Received: Mar. 10th, 2019; accepted: Mar. 25th, 2019; published: Apr. 1st, 2019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alpine grassla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ecies diversity, the soil nutrient under different elevation changes, the soil nutrien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and the habitat of th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different alpine habitats (shady slope, slope, wetlands, degradation and spli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es diversity of sunny slope, flat beach, shady slope, wetland and degraded land was de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contents of soil available N,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total N, total P2O5 and total K2O were close to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highest soil nutrient content in habitat is the shady slope, followed by the sunny slope. The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flat beach soil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degrad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tland soil. The distribution of Potentilla fruticosa is about 3682 m higher,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Goose down is lower than 3582 m. The soil nutrients of high-altitude habitats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ow-altitude habitats. The soil nutrients of Potentilla fruticosa community are relatively high in different species.
The Analysis of Vegetation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Habitats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s of Henan County
Yanfang Deng1,2, Nengyang Xiao3, Yuanwu Yang3, Huakun Zhou2,4
Open Access
1. 引言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随着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生物 多样性丧失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作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生态地域单 元,青海高寒草地的植被变化特征比其它地区更明显,周围地区的影响也可能更大。作为高寒草地的青 海,研究土壤中化学成分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状况,生物量分配,对认识青海高原草地生态系统 运行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植被覆盖变化与土壤的关系、不同尺度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 物量以及根冠比与环境土壤关系的研究,确立环境效应。采用系统聚类和关联度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未 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阶段下土壤养分和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草地植被达到 极度退化时,土壤养分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运用关联分析的计算表明,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对草地产 量、盖度、密度有正的相关性,其关联度在 0.69 以上[1]。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 3 种高寒草地植被为研 究对象,设置 6 个样地,并结合附近活动层观测场环境因子数据,定量分析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各高寒草地地下生物量对总生物量的贡献率最大,而地下生物量在 0~10 cm 集中分布;对于 总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各因子影响程度大小次序为:土壤盐分 > 土壤含水量 > 空气温度,而对地上 生物量,依次为土壤含水量 > 土壤盐分 > 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同生物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伴随 多年冻土退化,活动层表层不同深度(10~50 cm)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盐分不断增加, 从而使高寒草地植被类型出现由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至高寒草原的逆向演替过程,群落总盖度及生 物量均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2] [3]。高原鼠兔干扰与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叶片养分含量的关系:高原鼠兔
DOI: 10.12677/hjss.2019.72011
90
土壤科学
邓艳芳 等
干扰与高山嵩草叶片全磷含量、垂穗披碱草和小花草玉梅叶片全氮含量呈显著的正二次函数关系,随高 原鼠兔干扰水平增加,高山嵩草叶片全磷含量、垂穗披碱草和小花草玉梅叶片全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4] [5]。对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境内不同生境条件下阶地、明坡、山脊、阳坡高寒草甸草原生 长季中期、末期的草地植被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旨在探寻生境因子对草地生产 力的影响,为不同生境草地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同生境下草地植被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物 种数量差异不显著,但其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植被盖度为阳坡、山脊、阶地、阴坡,阶地与阴坡盖度均 显著高于阳坡,月底山脊盖度与阴坡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为山脊、阳坡、阶地、阴坡,其中样地间除 月初山脊与阳坡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同一时期不同生境条件下植被物种数目、群落 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阶地、阳坡、山脊、阴坡,各生境间群落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不 明显,可能不适用于高寒草地的评价。植被群落相似性系数差异变化表明生境对草地群落组成结构的影 响显著[6]。以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封育三年的灌丛草地、小嵩草退化草地和黑土滩等 3 个高寒草地群落为 研究对象,利用镜检法,对其土壤种子库的规模、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及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群落围栏内外土壤种子库物种数目差异不显著,但禾本科与莎草科种子在土壤种子 库中所占的比例表现为围栏内 > 围栏外,草地围栏能提高原生植被土壤种子库比例。围栏封育能够提高 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数量,对退化草地的恢复有重要作用[7] [8] [9]。
Keywords
Alpine GRASSLAND, The Altitude, Soil Properties
河南县不同生境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特性分析
邓艳芳1,2,肖能洋3,杨元武3,周华坤2,4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 西宁 2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文章引用: 邓艳芳, 肖能洋, 杨元武, 周华坤. 河南县不同生境高寒草地植被与土壤特性分析[J]. 土壤科学, 2019, 7(2): 89-100. DOI: 10.12677/hjss.2019.72011
关键词
高寒草地,海拔高度,土壤特性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