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尝试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尝试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尝试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尝试

摘要: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入手,简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及怎样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学生物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认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自由发展,形成多向思维,就要纠正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教学情境,特别是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愉快的生活,由“厌学”变“愿学”,“苦学”变“乐学”,由“被动”变“主动”,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养成求新求异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

浅议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7-09T15:03:20.7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6期作者:张亚楠[导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实现综合发展。新疆兵团第九师团结农场中学834602 摘要:情境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衍生而出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知识记忆。生物作为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采取情境教学可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对此,本文则从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实验情境等分析具体教学策略,望给予生物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实现综合发展。生物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借助情境教学可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快速且准确地接受新知识,改变传统单一沉闷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动机一般来自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初中阶段学生年龄、心理、认知都在增长,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该阶段学生也十分喜欢听故事,无论现实生活还是科学发展史都有较多的趣闻轶事。初中生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必要时可以二次加工故事,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力,更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消化和吸收”一课为例,在该章节教学中,学生可以知道食物从口腔进入,再从肛门排出,整个消化过程涉及人体多个器官,如果教师单一讲解各个器官必然会十分枯燥无聊,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生物教师可为学生讲解一个名叫“西瓜子历险记”故事,以拟人化方式描述西瓜子进入消化道的旅程,生动直观展现消化道器官功能作用和结构特点。之后借助西瓜子的眼睛观察到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过程以及最终产物。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生物教师还特别为学生讲解阑尾位置和会厌软骨的作用,上述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不仅掌握知识,更提高学习质量。对于初中生而言,大部分生物知识来自实验,然而此部分知识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感到枯燥沉闷,无法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对此,教师引入故事活跃课堂气氛。以“植物的生殖”一课为例,教师讲到:“1984年的春夏,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箭竹大量开花,但竹子则在开花后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以致于大部分熊猫因无法找到食物而饿死。”基于此故事提出问题:“为何大熊猫非要吃竹子?”教师解释道:“因为大熊猫有吃单一食物偏好,如果一种惯性食用的竹子开花死亡后,那么就不得不找其他食物。部分老弱病残的大熊猫因无法找到其他可以吃的食物而被自然淘汰”,最后教师引出本章节要讲解的知识,提高教学针对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探究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问题就是启发思维的最佳途径,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创设问题情境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和需掌握的知识发生冲突,在激化矛盾中增强探究知识动力。首先借助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初中生物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材中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设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生物教材和思考问题并从中寻找答案。 以“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为例,教师就提出以下问题:“引起传染病有哪些病原体?”“传染病有何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有哪些?”“传染病传播途径有哪些?”“传染源来自哪?”“哪些群体是传染病易感人群?”设置问题情境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生物学习当中,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是初中生物重要教学方式,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实验以形象性和直观性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知识,让学生积极探究生物现象本质,形成良好的观察交流能力。生物教师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从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着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积极性。以“细胞吸水和失水”一课为例,生物教师就开展以下实验,即将切好的萝卜分装在两个盘子当中,一个盘子用盐拌,另外一个盘子则用清水浸泡。几分钟后让学生观察两个盘中萝卜发生什么变化。之后生物教师就针对实验提出以下问题:“盐拌的萝卜为何变软?”“清水浸泡的萝卜为何会变硬?”虽然学生无法直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欲望,进而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初中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即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生物知识和技能,因而生物教学无法脱离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新、求异和求动心理,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结语:总之,生物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不免有所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直观理解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生物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红浅谈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7,(5):87-87。 [2]武俊英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17,(5):60-60。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实行有效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提岀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善于注重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协助学生提升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作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抓好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实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让学生实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一种体验性学习得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将得到体现:譬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达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应变等水平,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际,也一定要给予学生的表现作岀一个中肯的评价。接下来举一个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实行角色扮演的例子。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较抽象,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实验观察,而忽视另一个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但这两者是并重的,不能忽视任何一方。据此情况,我决定用角色扮演一一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个重点内容。 在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后,作者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张硬纸板(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请七位同学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硬纸板确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细胞核的同学开始:在植物细胞中我是核心人物,我控制着其他人物,大家猜 猜我是谁?”细'一胞一核!”(此时,学生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气氛热烈)对了!然后,由这个同学将硬纸板(细胞核)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六个角色依次实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或者由我适当加以点评。 在活动实行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扮演液泡的同学,上来后张口就说大家好,我是液泡……”哈哈……”在座的同学一起大笑起来,我也忍俊不禁,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那位自称为液泡”的同学,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只见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既然我已经承认了自己是液泡,那现在请大 家说一说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同学反应热烈,挣抢着回答他的问题。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大 家不要忘了,植物细胞想要喝水还要靠我呢!”此时我都有点感动了:为他的随机应变和自信!掌声经久 不息。 通过让学生实行角色扮演,不但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岀学生潜在水平。 二、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窍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很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升他们的智力和动手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协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动学生提岀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水平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作者引导学生展开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协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使用知识的水平,如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柑橘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另U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柑橘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 )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岀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探究式实验设计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摘要】“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标准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赋予知识以生命,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好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生物知识用起来。因此如何组织一节仅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量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广大生物教学工作者进行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之前生物一直跟音、体、美属于同一层次——不是重要的学科,近年来,由于大家对生物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要,本文笔者结合几年以来对生物教学的经验大胆提出几条能够构建初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先习旧再授新 要想完成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因此要针对接受教育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课前准备,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对课堂将会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讲解透彻。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序安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准备必要的教具进行教学辅助,使学生对抽象的事物与概念形象化。 在教学新内容时,课堂中可先用一定的时间,如五分钟,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巩固。针对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忘记、混淆的情况,在讲授新课程内容时有必要让学生对之前所学内容进行回忆、思考,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促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制记忆,加深理解。此法在课堂上用时少,但效率高,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从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教材或教案为依托,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因此,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感兴趣的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 如在讲“遗传病”时,教师可以引入“月亮女儿”(白化病)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居民,他们的皮肤雪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他们害怕阳光,喜欢夜晚,每逢月光皎洁的夜晚,就在海滩上欢呼跳舞。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从表现上判断,岛上居民患的是什么遗传病?它的遗传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岛上居民的表现型都一样?通过趣味的故事、科学的提问,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主动、积极思维,从而学有所获。又如,在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课:①出示制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发酵食品,让学生品尝并思考问题:这些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么?②出示“痢疾病症”与微生物有关的病例图片,提出问题——致病原因是什么?③课前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向医生咨询有关问题,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按计划所作的调查内容,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

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 卢岩

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卢岩 发表时间:2014-10-11T09:30:02.7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4年第5期供稿作者:卢岩 [导读] 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卢岩定州市杨家庄初级中学 073000 摘要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拙法和体会。 关键词结课功能方法 一、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结课的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知识系统,承前启后。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和功效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归纳总结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2、布惑置疑,再起波澜。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3、首尾呼应 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 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4、讨论比较 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5、达标巩固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6、设置悬念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7、妙设歌诀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8、冶情励志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讲“探索生物的奥秘”时,联系我国明代杰出植物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辉煌事迹:他常常是头戴斗笠,肩背药筐,“东西南北中”,江湖田野山村处,搜罗百氏,访采四方,用了27年时间付出大半生心血,完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巨著——《本草纲目》。还可简介我国现代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业迹。又如讲“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时,简介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

生物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迁安二镇中林桂霞 生物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新课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上教师讲多练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太小 虽然新课改实施多年了,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更新,教学观念陈旧老套,“一言堂”、“满堂灌”依然存在,而且很严重,有的教师课堂上自己讲课时间将近30分钟,留给学生自由可支配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这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格格不入的,课改要求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课程理念很难得到落实。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理解不透、认识也不到位,对课程教学目标把握必然会失之偏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教师包办代替多,学生主动归纳少 初中生物教学概念多、规律多和需要记忆和总结的也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无论哪个年级的教师,都是把概念图、规律和方法总结好,然后交给学生记忆,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任务布置较少,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得不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差,这与新课改是不协调的。 三、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激发没有良策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不尽一致,以致于很多学习活动都流于形式。有的老师动辄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造成了学生的“无效参与”;有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堂一放开,让他自主学习,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学什么,学习效率很差,因而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大。我听了一节《人类遗传病》的课堂教学,上课伊始,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什么叫遗传病?2、遗传病有哪些常见类型?3、怎样才能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呢?然后让学生开始自学,最后教师就这三个问题简单做以讲解。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问题认识不清

研究论文: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86059 学科教育论文 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 何谓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接近孩子理解范畴的具体问题情境,导入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的“教师为主体”相反,它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通过根据教学大纲创设的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变“被动灌输”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1.情境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的知识累积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独立思考能力相对也不断增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刨根问底,而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地为学生着手实践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时,必然需要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知欲,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通过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例如,讲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刚种下去的树都要剪去大部分的枝叶?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断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情境教学极大地保护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参与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长此以往,这会发展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 1.利用实际生活场景,水到渠成地引入课程内容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基本贴近学生生活,许多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释。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小场景,以生活为主题,创设问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3.1.2消化和吸收-- (2)

3单元第 1章第2节第 1 课时总计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 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用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启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点评】从学生刚刚学过的知识引入,目的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连贯性,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要求同学们先自主预习课本内容,然后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导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课本中勾画出主要知识点,并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 1.消化系统的组成 (结合课本,参照右图,记忆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大消化腺、小消化腺分别有哪些?) 2.食物的消化:比较消化、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的概念。 3.消化道哪些部位具有吸收功能? 各部位分别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4.分析总结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分别有哪些? 【点评】讲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本节课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三、合作探究(8分钟) 要求:1、各小组同学预习、自学中不理解的知识,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尽可能使每个同学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都搞明白,并构建知识网络。(先对桌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小组讨论,统一答案。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问,展示到黑板上,由全体师生共同解决。) 2、要注意讨论的有效性,珍惜时间,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谈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观察图3.1-4消化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通过一粒西瓜籽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的过程来分析) ②尝试指出自己的胃、小肠和肝脏等消化器官的位置。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完成) ③在各种消化器官中,最膨大的是哪一部分?最长的是哪一部分? (结合图3.1-4完成,并分析最长的是什么结构?最膨大的是什么结构?) ④消化腺分为哪两类?主要区别是什么?分别位于哪个部位? (引导合作完成消化腺的学习) 【点评】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生活常识、小组成员间谈论,能逐步的解决问题。 (二)食物的消化 1.探究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观看微课) (1)提出问题(看课本) (2)作出假设:; (3)材料用具:(看课本) (4)操作方案:(阅读课本,描述步骤,分析问题) ①课本中设计的是对照实验吗?找出实验组和对照组。 ②思考完成课本第10页“表达交流”中的2个问题 (5)实验现象: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宜城市板桥中学刘大春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减负增效”,,必须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有效备课、有效授课和有效作业三方面阐述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减负增效”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把握好45分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既能夯实双基,又能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特别是生物这类短线学科更应如此。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备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备课是提高授课效率的前提。在备课中要把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备课的关键是教师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备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法,突破重难点。把新授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做到有的放矢。 1、备教材:首先,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它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利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其次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怎样怎样让学生课前预习、怎样引入新课、怎样启发、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怎样设计习题等都要精心组织。 2、备教法:课堂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的特点等加以选择,坚持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加以灵活应用。 3、备学生和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要想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懂得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弄清他们现拥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快慢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分析并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二、有效授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授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提高授课的效率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的仪表要端庄、从容、精神饱满;其次教师讲课时不能平淡无力,似唱催眠曲,更不能跑题或用语罗嗦。教师要有课堂激情,教师的激情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课堂,投入学习。在教学中还要用好的疑问和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从某种角度上讲,学生的成绩就等于能力乘于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突破口,在几分钟内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带动全部教学内容的有效讲授。如讲述果实与种子形成时,可让学生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描述的是什么?接着再提问:“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的是什么?各由什么发育来的?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时,可让学生试着解释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在阴天或傍晚?为什么要带土移栽?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等等。好的教学设计或提问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急盼、渴知的心里状态,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求教师对学生多用激励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经常的批评、打

中学生物课堂结课浅谈

中学生物课堂结课浅谈 发表时间:2014-09-09T14:39:10.730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利民 [导读]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054400)刘利民 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课堂教学结课的功能1.1 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1.2 知识系统,承前启后。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1.3 指导实践,培养能力。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4 质疑问难,发展智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1.5 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2 生物课堂的结课方法和功效2.1 归纳总结。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2.2 布惑置疑,再起波澜。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 2.3 首尾呼应。生物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2.4 讨论比较。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2.5 达标巩固。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结束时,都可以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获得下面或下节课教学内容乃至教学方法的调整信息。达标巩固包括实验操作、习题训练,也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做题组测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2.6 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7 妙设歌诀。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2.8 冶情励志。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 3 生物课堂结课应注意的问题3.1 科学准确性。结课要以科学为指导,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结合教材自然地进行思想教育,不可信口开河。 3.2 明确性。结课应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或从重难点点拨,或从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予以引导,针对性强,不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3.3 言简意赅,富启发性。结课应重点突出,切中要害,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语言精炼干净利落。要给学生以启发,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这样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起思维火花,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收效良好,意味隽永。3.4 趣味性。在设计结课时,应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尽可能设计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使学生乐学。切忌从头到尾简单重复。 3.5 恰当紧凑。学生实践活动及内容要安排合理恰当,要求明确,作业数量恰当。结课环节的安排要紧凑,不要拖堂。3.6 多样性。结课有法,但无定法。在设计结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的难易,学生的特点等各方面情况,形式要新颖,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结课时,各种方法可以综合利用。 总之,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结课也是艺术,应有“画龙点睛”之效,不可忽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期望更多的同仁来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以推动整个生物教学的发展与提高。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王世兴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3、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的类型 (一)、置疑导入法 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学生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doc

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 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简化属性研究。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要注意灵活调度,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普及生物研究史。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

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普及生物研究历史,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总之,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 王利芬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堂成功的生物课,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科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围绕生物新课程和有效教育的理念,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有以下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2、问题驱动 3、展示过程 4、联系生活 5、概念教学 一、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整体高效益的有效策略。高中生物教学中怎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呢? 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合作、常总结”的方法。 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多层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由浅入深,引申推广,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3、勤合作。生物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4、常总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总结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有所进步。 二、问题驱动 生物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生物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的驱动力之一。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案例:讲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提出以下问题,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宾逊,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你能利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食物,而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和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 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的蛋,最后再吃鸡。(二)设计层次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发展 案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逐步设计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用豌豆做实验容易成功? ②杂交实验的含义是什么? ③如何进行豌豆之间的异花传粉? ④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子二代又出现矮茎呢? ⑤子二代中出现3:1的比例是偶然的吗? ⑥你能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现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三)将低水平问题重组为高水平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关于物质运输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 ②这些方式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③常见哪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将以上问题与相关联的其他问题组合一下: ①列表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 ②为什么脂溶性物质比其他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③一位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上存在着一种与水的运输有关的蛋白质,请由此判断水分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三、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是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展示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前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前人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惑与挑战、体会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