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技术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分析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与应用分析摘要:随着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飞速发展,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因其自身具有的良好的减水和保坍作用,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就聚羧酸减水剂在生产应用中的复配与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复配;应用1聚羧酸系减水剂聚羧酸系减水剂属于高性能减水剂,其主要构成物质是接枝聚合物,试剂呈浅褐色,具流动性,梳形分子结构,分散性能好。
聚羧酸系减水剂掺加到混凝土中,本身不跟水泥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会产生新的水化产物。
其作用机理是减水剂分子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作用,极性较弱的长链吸附在水泥颗粒的表面上,而使水泥颗粒带负电荷的是极性部分。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新型高性能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分散性好、生产过程无污染、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低,混凝土收缩小等优点,克服了其他减水剂的一些弊端。
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工程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方案包括聚羧酸减水剂的不同母液之间的组合使用,以及聚羧酸减水剂母液与缓凝、引气、状态调节剂等功能组分(常指小料)的物理性复配。
2.1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属于高性能减水剂,通过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拌合状态决定附加某些小料的方法来改善性能,笔者认为前提是通过母液的复配来达到基本的要求,然后通过小料进行微调。
母液的复配,可以使产品的分子侧链密度得到调节,取长补短,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是良好复配的基础,也可以引入具有特殊性能的母液以改善质量。
如引入保坍性良好的母液,或者引入缓释型的保坍剂。
当需要降低成本时,可采用引入经济型的聚羧酸减水剂。
母液的复配有些是性能的加权平均,有些可获得1+1>2的叠加效应。
单个母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多种母液组合能发挥所需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聚羧酸减水剂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母液(含保坍剂)的复配是满足保坍性的最好手段,并能较好适应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砂)的质量优劣或者波动等。
聚羧酸减水剂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今后混凝土不但性能要高,而且必须向着绿色的,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聚羧酸系减水剂做为第三代减水剂,由于它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身与环境友好的特点,在国内外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聚羧酸系减水剂从1986年日本触媒公司首次将产品打入市场至今也不过短短的20年时间。
国内近几年来(进入21世纪以后),也给予极大的关注,最近这些年发展势头更加汹涌。
仅仅四五年时间,进入商品领域的生产厂家由几家发展到了几十家。
不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都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进入了各种工程用混凝土领域。
国内发达地区近年建设的一些标志性工程几乎都使用了聚羧酸系高减水剂,如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工程,北京奥运主场馆工程、三峡工程、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大小洋山深水港工程,北京——天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应用技术中的新问题。
铁道部为即将开工的京沪高速铁路制定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空军的军用机场自密实水泥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规范,在这些混凝土中也都考虑主要使用聚羧酸系高减水剂,为此,从06年就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工作。
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些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应用技术工作,在叹服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优越性能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应用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对长期习惯于应用以萘系为主的高效减水剂的人会感到非常不合常理、或者叫做在我们的预料之外,这与我们对聚羧酸系高减水剂原来过高的期望值产生了差距。
人们原本期望新的外加剂不但性能优越而且能解决混凝土其它组分的在的一些问题,因为聚羧酸系高减水剂的“适应性”很好。
过去已经习惯了一种好的外加剂应当能解决一切混凝土性能方面的问题,当混凝土出现了性能方面的问题,人们首先向外加剂供应方提出要求,而外加剂厂商也习惯了立即用各种复配手段来满足要求,很少或不能去考虑其它方面的原因,只能在复配原料及相对参量上去做文章,往往是事倍而功半。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 前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早期开发的产品是以主链为甲基丙烯酸,侧链为羧酸基团和MPEG(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的聚酯型结构,目前多为主链为聚合丙烯酸和侧链为聚醚Allyl alcoholpolyethylene glycol 的聚醚型结构,聚羧酸减水剂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数量的亲水性长侧链及带有多样性强极性活性基团主链组成的特殊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在润湿环境下,其多个侧链支撑的向外伸展的梳齿结构为水泥粒子的进一步分散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排列效应,能使水泥分散能力和保持的时间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减水剂,从而满足混凝土施工流动性及其保持时间。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多样化使得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更具有意义,工程师可以通过合成技术的“分子设计”方法,改变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梳形结构、主链组成,适当变化侧链的密度与长度,在主链上引入改性基团调整或改变分子结构,而获得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聚羧酸产品,实现产品的功能化和更佳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除了母液合成技术中“分子设计”方法外,也通过添加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增稠剂、抗泥剂等小料的方法,使其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材料和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需要,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型高效减水剂。
对于大中型的聚羧酸厂家,从聚羧酸合成技术入手研制混凝土所需要的优质聚羧酸减水剂、获得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母液是必须的选择,对于复配为主的聚羧酸减水剂应用型小厂,应该能够掌握母液间的复配及辅助小料的物理性复配,由母液特点和小料的物理性复配来解决技术问题。
1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于2005 年前后陆续投放市场之后,经历了早期的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到甲基烯基聚醚的更新,目前,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几乎已退出了市场。
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图片简介:本技术介绍了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在常温状态下,往反应箱内加入占总溶液总比重20%50%的聚醚时,后加入占总溶液总比重30%71.7%的水进行溶解,自由基聚合:往进行溶解后的溶液内滴加占总溶液总比重3%7.5%的丙烯酸,滴加完毕后开始滴加占总溶液总比重0.3%的巯基乙酸,接枝反应:对经过自由基聚合的溶液进行加热直到8085摄氏度,开始滴加一个半小时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由占总溶液总比重0.5%过硫酸铵和占总溶液总比重4.5%10.5%水混合而成,保温:将经过接枝反应中的溶液在80摄氏度下,保温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
技术要求1.一种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常温状态下,往反应箱(1)内加入占总溶液总比重20%-50%的聚醚时,后加入占总溶液总比重30%-71.7%的水进行溶解,自由基聚合:往进行溶解后的溶液内滴加占总溶液总比重3%-7.5%的丙烯酸,滴加完毕后开始滴加占总溶液总比重0.3%的巯基乙酸,接枝反应:对经过自由基聚合的溶液进行加热直到80-85摄氏度,开始滴加一个半小时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由占总溶液总比重0.5%过硫酸铵和占总溶液总比重4.5%-10.5%水混合而成,保温:将经过接枝反应中的溶液在80摄氏度下,保温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其中,所述的反应箱(1)侧壁上设有出料管(11),所述反应箱(1)设有加热块(13),所述反应箱(1)内设有传动轴(14),所述传动轴(14)上设有搅拌杆(141),所述反应箱(1)侧壁上设有保温层(12),所述反应箱(1)顶部设有多个进料口(15),所述反应箱(1)顶部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料口(15)相配合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顶部设有储料箱(2),所述连接管(3)侧壁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设有固定板(31),所述连接管(3)内设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穿设于所述储料箱(2)内,所述支撑板(5)底部设有导块(55),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下料口(54),所述下料口(54)设于所述导块(55)上方;在制备聚羧酸减水剂时,将聚醚和水加入到反应箱(1)内,传动轴(14)带动搅拌杆(141)转动,聚醚与水在反应箱(1)内混合;将丙烯酸放入到其中一个储料箱(2)内,再将巯基乙酸、硫酸铵和水的混合物放入另外的储料箱(2)内,推动连接轴(4)带动支撑板(5)移动,根据需要滴加的量确定支撑板(5)的位置;当支撑板(5)位置确定后,储料箱(2)内的液体进入到连接管(3)内,连接管(3)内的液体从下料口(54)处往下运动,液体粘沿导块(55)往下滑落,将液体滴入到反应箱(1)内,根据先后顺序依次将相应的液体加入到反应箱(1)内,当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完成后,将聚羧酸减水剂出料管(11)内排出,获得初成品聚羧酸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添加剂,它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同时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指将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混凝土添加剂进行配比和混合的过程。
在复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初凝时间、凝结时间、强度发展等因素,以及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相容性。
复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避免使用不同品牌或型号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混合,因为不同品牌或型号的聚羧酸减水剂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配比要求,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不稳定。
在复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控制。
使用过多的聚羧酸减水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使用过少的聚羧酸减水剂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减水效果,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复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合理控制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
复配过程中还可以考虑添加其他的混凝土添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粉煤灰等,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是,在使用其他添加剂时也需要注意相容性和配比要求,避免出现不良的化学反应或
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复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在进行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要求,合理控制用量,并注意与其他添加剂的相容性,以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

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引言】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工程中的化学添加剂,它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提高流动性和强度,被誉为现代混凝土技术的革命性进展。
然而,正确的聚羧酸减水剂掺量选择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进行全面评估,为读者提供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聚羧酸减水剂的指导。
【深度:聚羧酸减水剂的工作原理】在混凝土中,水泥颗粒之间存在着静电排斥力和极化作用,这使得混凝土难以流动和维持一定的强度。
而聚羧酸减水剂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土中形成了一层吸附膜,能够改善水泥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降低内部摩擦力,使混凝土更易于流动和流平,从而提高施工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还能与水泥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凝胶,有效填充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深度: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影响因素】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环境条件、预期的混凝土性能等。
一般来说,随着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会显著改善,然而过量的添加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气泡过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适宜的掺量。
【深度: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测定方法】确定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需要借助实验室测试和实际生产中的经验。
常见的掺量测定方法包括塔巴试验、稀释法、电导率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测定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和电导率等指标,来评估聚羧酸减水剂的效果和适宜的使用量。
【广度: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应用实例】1. 根据混凝土的预期性能选择掺量:需要保证较高强度的混凝土,在掺量上应该适当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量,以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2. 根据施工环境条件选择掺量:当施工温度较高或水泥含水率较高时,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应适当增加,以提高流动性和减少开裂的风险。
3. 根据经验选择掺量:在实际生产中,经验和试验结果是选择聚羧酸减水剂掺量的重要依据。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计算方法

减水剂复配方法:
1、母液固含40%,则固含为6%的减水剂1吨里复配母液需=(1000/40)*6=150kg.
简单记忆25kg母液为1个固含.也就是配7个固含直接算25*7=175的母液即可.
至于其他小料,如夏天每吨减水剂复配葡钠20‰,即每吨加葡钠20kg 即可。
2、在搅拌站试配时复配少量的外加剂算法为:复配固含为6%的减水剂400g,母液需=(6%/40%)*400=60g。
简单记忆,每配400g多少固含的外加剂,即加母液固含*10即可。
例配400g固含为8的外加剂加母液80g。
如果配500g固含为8的外加剂加母液=(80/400)*500=100.
同理可复配其他重量外加剂
至于小料:如夏天每吨减水剂复配葡钠20‰,则复配400g减水剂时加葡钠=400*20‰=8g。
同理,复配800g减水剂,纤维素掺量为1.5‰,则加纤维素=800*1.5‰=1.2g。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与复配技术详解

混凝土外加剂合成技术复配技术的工程应用在众多高性能减水剂中,具有梳形分子结构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由于其具有减水率高,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掺量低。
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外加剂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3]。
本文在总结现有聚羧酸系减水剂合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试验合成了一代号为NKY的聚羧酸系减水剂。
1 现有的合成方法通常是丙烯酸或甲在聚醚上引入活性双键,200至3000之间的活性大单体,然后由该大单体与各种羧酸单体共聚而得。
T.Hirate等人网采用不同链长的甲氧基聚乙二醇醚与甲墓丙烯酸缩合,再由该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共聚而得一混凝土坍落度保持性很好的外加剂。
M.Ki-noshitam等人先合成了甲基封端的聚氧乙烯丙烯酸酯,然后与丙烯酸钠、烯丙基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共聚,制得水溶性共聚物,作为混凝土外加剂使用时,只需添加0.01%—0.2%,便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
清华大学的李崇智[3]则用过量的丙烯酸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部分酯化,得到系列的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再与(甲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磺酸钠共聚,所合成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1h基本无变化。
华东理工大学包志军等的[6]合成方法如下:第一步在四口烧瓶中依次按配比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甲基丙烯酸,加热搅拌,并升温至110~C,反应5h,得到大分子单体(MAMPEC);第二步同时滴加MAMPEG、丙烯酸和过硫酸铵水溶液经共聚反应后得成品,该产品在0.8内的研究者大多采用此种方法。
链都会相对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流动性;若阻聚剂量过大,在第一步中虽然能充分起到阻聚作用,但过量的阻聚会影响之后的聚合,使得产物的转化率和分子量都会降低,从而减小流动度。
另外,该方法中间产物需经分离提纯后转入第二个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工艺比较复杂,操作不方便,成本较高,影响了该成果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1.2先共聚后缩合先共聚后缩合是指第一步将一种或几种羧酸类单体在溶液中均聚或共聚成高聚物,分子量由几千至几万不等,第二步由该高聚物与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在高分子主链上引入聚醚侧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加剂 适应性
可 泵 性
降强
火 成 岩
沉 积 岩
石:由天然
岩石经破碎
筛选粒径大 于5mm的岩
变 质 岩
石颗粒或卵
石、碎卵石
比重 吸水性 方园状
2020/10/3 针棒状
花 岗 岩、长 岩 致密长 石
玄 武 岩、辉 绿 岩、辉 长 岩 橄 榄岩
石 灰 岩、白 云 石
砂
岩
燧
石
砾
岩、 角 砾 石
页
引气品种对降强影响
脂肪醇酸钠
小于
烷基苯酚聚氧二烯醚
烷基苯黄酸钠松香皂
小于
松香热聚物
小于
烷基磺酸钠
OP-8 OP-9 OP-10
分
水
子
泥
形
成
式
份
粉 煤 灰
硅 灰
矿 粉
性价比
各类减水剂 适应性
配技术
砂
石
检
测
方
子
子
法
2020/10/3
配 合 比 设 计
施 工 要 求
水
泥
胶 凝 材 料
掺 合 料
2020/10/3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技术
2020/10/3
混
凝
减水剂合成技术
土
外
加
剂
技
术
泵送剂复配技术
2020/10/3
萘系减水剂 氨基减水剂 脂肪族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
萘系、氨基系、脂肪 族系、三聚氰胺系 聚羧酸系减水剂
磺化
缩合
中合
烘干复合
硫酸+工业萘
磺化液+甲醛 缩合物+碱
萘
系
减
水 剂 合
萘 酸 比
温 度
时 间
P.O 普通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
~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简称普通水泥。
P.S 矿渣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
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简 称矿渣水泥。
P.P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
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 材料,简称火山灰水泥。
岩
片 岩、 片 麻 岩 石英岩 大理石 蛇级岩 闪岩 板岩
硬度 粒径 表面密度 形态 杂质有害物 含泥量 石粉含量
强度 可泵性 流动性
混凝土强度 石子强度
碱
自流平性能
水
高密度钢筋通透性
率
塌落度 扩展度
商
混
砼
凝 土
站
外
加
剂
成
本
外
控
加
制
剂
企
业
2020/10/3
配合比设计
使
用
合理使用外加剂
成
本
控
性价比的合理分析
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质量分数计应大于15%, 但不超过50%。
粉煤灰 硅灰 其它
硅酸三钙 C3S (3CaO·SiO2)
硅酸二钙 C2S (2CaO·SiO2)
铝酸三钙 C3A (3CaO·Al2O3)
铁铝酸四钙
C4AF
(4CaO·Al2O3 .Fe2O3)
C-S-H凝胶 60%-70% 钙矾石 20%-25% 氢氧化钙 20%-25% 其它类 水灰比 0.35-0.4
木质素类减水剂
其它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
脂肪族减水剂
木钠
引气
木镁 木钙 碱木素
减水 缓凝
单糖
低聚糖 多糖
常见品种
纤维及其衍生物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各类
减水
三聚氰胺减水剂
剂几
种分
直线型
蒽系减水剂
子形
式
聚羧酸水剂
木浆 竹浆 苇浆 草浆 糖密减水剂 糖钙减水剂 糖钠减水剂
齿型 链状
糖类及碳水化合物
缓凝剂
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掺非活性混合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0%。
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按质量分数计为20%~70%。 允许用石灰石、窑灰、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中的 一种材料代替矿渣,代替数量不得超过水泥质量的8%, 替代后水泥中粒化高炉渣不得少于20%。
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分数计为20%~50%。
水泥中粉煤灰掺量按质量分数计为20%~40%。
有害物质:砂中含有害物,如云母不得大于2%;轻物质如煤、贝壳等不大于1%;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重量计不大于1%。 使用海砂时,钢筋混凝土位于水位变动区、潮湿或露天条件下则氯离子含量 不得大于0.1%,位于水下或干燥环境则不限制。
风 化 砂
2020/10/3
泌水
质轻 表面密度低
多微裂孔 强度低
粘聚性 保水性 减水率 干缩 强度 塌落度 外观
P.F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
粉煤灰、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简称粉 煤灰水泥。
P.C 复合硅酸盐水泥定义为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
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简称复合水泥。
掺活性混使材料时,最大掺量不得超过15%,其中允许 用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或不超过水泥质量10%的非活 性混合材料来代替。
羟基羧酸盐类
无机盐类
葡糖蔗乙
萄
糖 酸
糖密糖钙
多 元 醇
胺 类 衍 生 物
纤 维 素 类
葡洒柠水乳 萄 糖石檬杨 酸 钠酸酸酸酸
磷 酸 盐
亚 硫 酸 盐
硼 酸 盐
硫 酸 亚 铁
锌 盐
其 它 硫 酸 盐
阴离子型
引
气
剂
自然物
非离子型
2020/10/3
松香热聚物及松香皂 烷基苯磺酸钠 脂肪醇硫酸钠
三帖皂苷
烷基酸聚氧乙烯醚
高抗拉抗析混凝土
抗磨混凝土
低温、高温环境施工混凝土
耐久性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纤维混凝土 耐酸混凝土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 防辐射混凝土 抗海水混凝土 其它类
基本材料 多种能材料
设备 工艺 施工工艺 检测评定
标
仪
方
人 员
准
器
法
评 定
外加剂的选择
1.1 各种外加剂都有其特性,如改善混凝土和易 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等。 使用者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 如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性能、加快模板周转 等综合指标来考虑,即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 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砂
山砂
粒
河砂
径
在
江砂
5mm 海砂
以
下
特细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吸水、湿胀(干缩):含水5%—8%湿胀最大(20%—3%体积)
砂率:骨料总生量中细骨料的所占比率
含泥量:砂中的含泥量规定:≥C30级混凝土或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 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均不得大于3%;≤30级混凝土,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
制
合 成
提高性价比
技
术
研
性能研究
究
工艺研究
复
配
节约生产成本
技
术
研
究
新产品开发
砂、石含泥量 增加掺量与保塑 压款外购利息利润 自建外加剂复配厂利润
自建外加剂复配厂,降 低使用成本
增
加
新
功能性外加剂
的 利
润
抗裂保水外加剂
性
能
混
性
凝
研
土
究
技
术
研
究
与
技
术
储 备
品 种
性
研
究
2020/10/3
高强混凝土
高抗渗混凝土
压 力
压 力
温 度
稠 度
缩 合 空 间
中 和 反 应
温 度
时 间
成
工
艺 多多 种酸
双 缩 合
磺 化 液
多 次 扩 溶
多羧 酸基
苯根
根物
环磺 物化
大分子量 多组分基因
介介 入入
2020/10/3
高适应
高减水
成 品 + 复 合 物
多 组 份 减 水 剂
普 通 减 水 剂
减 水 剂
高 效 减 水 剂
20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