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配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

浅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及复配技术综述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0 前言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一种水泥分散剂,早期开发的产品是以主链为甲基丙烯酸,侧链为羧酸基团和MPEG(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的聚酯型结构,目前多为主链为聚合丙烯酸和侧链为聚醚Allyl alcoholpolyethylene glycol 的聚醚型结构,聚羧酸减水剂是具有一定长度和数量的亲水性长侧链及带有多样性强极性活性基团主链组成的特殊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在润湿环境下,其多个侧链支撑的向外伸展的梳齿结构为水泥粒子的进一步分散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排列效应,能使水泥分散能力和保持的时间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减水剂,从而满足混凝土施工流动性及其保持时间。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多样化使得此类产品的开发和发展更具有意义,工程师可以通过合成技术的“分子设计”方法,改变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梳形结构、主链组成,适当变化侧链的密度与长度,在主链上引入改性基团调整或改变分子结构,而获得适用于不同需求的聚羧酸产品,实现产品的功能化和更佳的适应性。

聚羧酸减水剂产品除了母液合成技术中“分子设计”方法外,也通过添加缓凝剂、引气剂、消泡剂、增稠剂、抗泥剂等小料的方法,使其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材料和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需要,最终获得性能优异的复合型高效减水剂。

对于大中型的聚羧酸厂家,从聚羧酸合成技术入手研制混凝土所需要的优质聚羧酸减水剂、获得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母液是必须的选择,对于复配为主的聚羧酸减水剂应用型小厂,应该能够掌握母液间的复配及辅助小料的物理性复配,由母液特点和小料的物理性复配来解决技术问题。

1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聚羧酸减水剂产品于2005 年前后陆续投放市场之后,经历了早期的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到甲基烯基聚醚的更新,目前,APEG 聚醚类、酯类产品几乎已退出了市场。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复配技术导言建筑行业一直被视为污染环境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十几年来,中国建设规模愈来愈大,与此同时现代化大型工程都对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

因此,混凝土必须要往绿色、经济、高强、耐久等方向去发展。

所以说包括高效减水剂在内的混凝土外加剂在今后的工程中也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减水剂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木钙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阶段;以萘系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阶段和以聚羧酸系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阶段。

由于前两代木质素磺酸盐系普通减水剂和萘系高效减水剂自身材料和性能的局限性,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工程实际的要求。

而在20世纪90年代,所兴起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由于其良好的技术特性和环保优点,从而非常符合现代化混凝土工程的建设。

聚羧酸系减水剂有害物质含量低、掺量少但减水率高、保坍性能好,减小收缩且提高强度,这些优良的特性使其迅速占据了减水剂的市场,大幅度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我国的三峡工程、北京电视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混凝土工程中都使用了聚羧酸系减水剂,从其在这些工程中出不难看出,聚羧酸系减水剂在我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应用趋势势必从过去的重大工程转向一般工程、普通工程中去。

聚羧酸减水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率先研发推广应用聚羧酸减水剂的是日本。

早在1986年,日本触媒公司最先成功研发出具有一定比例的亲水性官能团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该减水剂以其高减水率和低坍损迅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随后逐渐应用在实际混凝土工程中。

在1995时,日本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萘系减水剂,大约占市场份额的80%。

日本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命名为高效能AE减水剂,,且分别1995年和1997年先后纳进JISA6024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欧美[国家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起步都晚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更加偏向于研究使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以后新拌混凝土的减水性能、坍损情况、以及混凝土泌水等问题,但其整体的使用量是远远小于日本,大约仅占两成左右。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磺酸钠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研究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磺酸钠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泵送剂的研究
水: 混凝 土拌和用水 。
系商 I 生能减 水剂为代表 的第三代减 水剂具有 掺量低 、 水率 减 高、 落度损失 低、 坍 分子设计 自由度大 、 对环境污染小等突出 优点 。 目前 我国大部分搅 拌站仍 未大量使 用聚羧 酸系高 但
性 能减水剂 , 主要是因为聚羧 酸系高性能减水 剂价格较高 、

_ s j
聚羧 酸系高性 能减水剂与木质磺 酸钠 复配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及 泵送剂 的研究
杨 柳 王 玲 张 萍 中国建筑材料 科学研究总院 绿 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选 用目 前较 有代表性 的醚类聚羧 酸 系高性能减水剂和木 质素磺 酸钠减 水剂复
配 , 过 试 验 , 究 复 配后 产品 对 新 拌 混 凝 土 工作 性 以及 硬 化 混 凝 土 强 度 的影 响 。 验 通 研 试 结果表明: 聚羧 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木质素磺 酸钠减水剂按 一定比例均匀混合, 可复配出
3试 验 配合 比
根据 《 混凝 土外加剂》( B 8 7 — 0 8 、《 G 0 6 2 0 ) 混凝土外加
质量不稳定且 对掺 量 比较敏感 。 】 而木 质素磺酸钠减 水剂发 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 BT 8 7 — 0 0 , G / 0 7 2 0 ) 通过改变木质素磺
展 得 已较 为成 熟 , 成本 较低 且质量 比较稳定 。 因此 , 用优 采
聚羧酸 系高性能减水剂掺入 木质素磺酸钠减水剂后 , 对
混凝 土各项性能影响见表2 。
2原 材 料
水泥 : 符合G 0 6 B8 7 标准规定 的基准 水泥;
细骨 料 : 合GBT 16 4 符 / 4 8 中Ⅱ区要求的 中砂, 细度模 数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
02
试验中,我们发现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增强减水剂的 分散性能,而另一些则可以改善其稳定性。
03
通过优化配方,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减水剂的减水率 ,同时增强了其保坍性能。
对工业化生产的建议
建议在工业化生产中,对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配方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
应注重研发新的复配方案,以满足不同混凝土工程的需求。
02
试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
水 碎石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不同种类的水泥
沙子
设备
搅拌器
电子称
01
02
03
试验管
滴定管
04
05
研钵
设备
筛子 量筒
计时器 电热板
03
试验方法与步骤
试验前准备
仪器设备
准备电子天平、砂浆搅拌 机、坍落度仪、压力试验 机等试验设备。
原材料
准备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水泥、砂、水等原材料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 验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试验目的 • 试验材料与设备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01
试验目的
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
01
02
03
提高初始流动度
通过优化复配成分,改善 聚羧酸减水剂的初始流动 度,以满足混凝土高流动 性的需求。
增强保坍性能
探究不同复配方案对聚羧 酸减水剂保坍性能的影响 ,以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 稳定性。
与市售减水剂的性能对比分析
01
与市售减水剂相比,聚羧酸高性 能减水剂具有更高的减水率和更 好的流动性,同时对砂浆的含气 量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_邱诚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_邱诚
DO I :10.13204/j .gyjz2010.s1.056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复配技术 及其在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初探
邱 诚 陈泽兰 单 东
(上海源筑新型建材有限 公司 , 上海 201900)
摘 要 :主要研究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几种常用外加 剂的复配 性能以及其 在混凝土 , 特别是 高强混 凝土中的应用技术 。 结果表明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氨基 磺酸盐高 效减水剂不 能复配 , 与萘系高 效减水 剂的复配效果不甚理想 , 与木质素 、葡 萄糖酸钠 可以按 一定比 例进行 复配 , 与脂肪 族高效 减水剂 复配比 较理 想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应用于高强混凝土有较大的优势 , 是配制 C60 及其 以上高强混 凝土不可 或缺的优 质减水剂 。
从图 1 可以看出 , MN 的掺入 , 一定程度上增加 了净浆流动度值 , 当 M N 掺量大于 0.02 %时 , 净浆 流动度值的增加幅度很小 。 从表 1 可以看 出 , M N 的掺入 , 混凝土的坍落度有一定增加 , 坍落度 1 h 经 时损失有一定降低 , 当 M N 掺量大于 0.02 %时 , 混 凝土坍落度 的增加 及坍落 度 1h 经时损 失基 本与 M N 掺量为 0.02 %时相当 ;另外 , 混凝 土的抗压强 度随着 M N 掺量 的增加 有所减 小 , 凝 结时间 随着 M N 掺量的增加而延长 , 当 MN 掺量不超过 0.02 % 时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凝结时间较有保证 。可见 , SNF 与 M N 在一定掺量范围内可以复配 , 但 M N 的 掺量不宜超出 0.02 %。
1)聚 羧酸 系 高 性 能减 水 剂 (以下 简 称 “ S N F”): 采用绍兴市华元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 SNF 聚羧酸 减水剂(液体), 固体含量 11.13 %。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添加剂,它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同时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指将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混凝土添加剂进行配比和混合的过程。

在复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初凝时间、凝结时间、强度发展等因素,以及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的相容性。

复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避免使用不同品牌或型号的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混合,因为不同品牌或型号的聚羧酸减水剂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配比要求,混合使用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性能的不稳定。

在复配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控制。

使用过多的聚羧酸减水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过大,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使用过少的聚羧酸减水剂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减水效果,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复配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合理控制聚羧酸减水剂的用量。

复配过程中还可以考虑添加其他的混凝土添加剂,如缓凝剂、早强剂、粉煤灰等,以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是,在使用其他添加剂时也需要注意相容性和配比要求,避免出现不良的化学反应或
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复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在进行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要求,合理控制用量,并注意与其他添加剂的相容性,以获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材料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技术资料目录编号资料名称份数1 鉴定大纲 12 工作报告 13 技术报告 14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5 应用情况 16 主要完成人 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鉴定大纲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鉴定大纲“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是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的研究课题,课题组已完成了研究内容,现提交全部鉴定资料。

请集团公司专家,对该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一鉴定依据国家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

二鉴定具备的条件混凝土分公司已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具备鉴定条件。

三鉴定目的针对目前使用外加剂厂家提供聚羧酸外加剂成本高、产品对混凝土的影响性能调整慢等特点,混凝土公司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时为顾客提供满意产品,特对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复配研究。

四鉴定内容1 审查提交鉴定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鉴定的要求;2 项目研究的价值;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鉴定程序1 通过鉴定大纲;2 成立鉴定委员会;3 由主任委员主持鉴定评议;4 鉴定结束。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工作报告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混凝土分公司二0一一年十月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复配试验研究工作报告一、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本项目起止时间为2011年3月-2011年10月,项目负责人刘永奎,主研人姚雪涛、姚志玉、刘丁宇。

二、选题立项的背景及其目的、意义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1981年日本首先研制,1986年进入市场。

目前仍以日本研究较快。

主要生产厂商有日本的花王、美国的MASTE公司、GRACE公司,意大利的MADI公司、瑞士SIKA公司等。

在日本,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生产形成了相当的规模,经常应用在高层建筑领域。

而我国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较慢,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量不到普通减水剂总用量的2%,随着时间推移,它在工程中的应用正逐渐增加。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分析研究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分析研究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分析研究摘要: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继木钙为代表的普通减水剂和以萘系为代表的高效减水剂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科技含量最高、应用前景最好、综合性能最优的一种高效减水剂。

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减水剂,它掺量低、减水率高、增强效果显著、坍落度经时损失低,对凝结时间影响较小。

因此,本研究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氨基磺酸盐系、木钠系及脂肪族系等高效减水剂的复配试验,寻求其相互间的复配规律。

关键词:聚羧酸减水剂;复配;试验一、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技术(一)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的复配聚羧酸减水剂属于高性能减水剂,通过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拌合状态决定附加某些小料的方法来改善性能,通过母液的复配来达到基本的要求,然后通过小料进行微调。

母液的复配,可以使产品的分子侧链密度得到调节,取长补短,产品设计的多元化是良好复配的基础,也可以引入具有特殊性能的母液以改善质量。

如引入保坍性良好的母液,或者引入缓释型的保坍剂。

当需要降低成本时,可采用引入经济型的聚羧酸减水剂。

母液的复配有些是性能的加权平均,有些可获得1+1>2的叠加效应。

单个母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或许多种母液组合能发挥所需要的作用。

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是聚羧酸减水剂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母液(含保坍剂)的复配是满足保坍性的最好手段,并能较好适应混凝土原材料(特别是砂)的质量优劣或者波动等。

在调整保坍性的同时,一般使混凝土坍落度在1~2小时内有较小损失,应防止高保坍引起短距离运输后坍落度返大而产生滞后泌水。

(二)功能成分复配为了有效改善混凝土新拌性能,获得适合于现场混凝土使用的聚羧酸减水剂产品,除了采用母液的合成工艺来实现外,还需要通过添加一些功能组分进行简单的物理复配改善混凝土的缓凝、含气量、和易性、外观等施工性能。

缓凝剂的物理复配不可缺少。

掺加缓凝组分是调节外加剂适应不同气温凝结时间的重要成分,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一种或多种缓凝剂并用(常用的有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磷酸盐、糖类、木质素磺酸盐等),特别是葡萄糖酸钠和糖类适应性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配性能研究
钱 静
(深圳市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建混凝土分公司,深圳518117)
摘 要: 在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合二元体系中,研究了木钠掺量对体系分散性及凝结时间的影响,结合XRD分析了木钠对水泥水化机理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木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体系中,木钠对初始分散性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流动保持性;木钠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随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增加;木钠减水剂能有效抑制C3S、C3A的早期水化;当掺量为0.4%以下,对后期水化影响较小,而掺量达到0.6%时,抑制中后期C3S的水化。

关键词: 木钠; 水化; 缓凝; 抑制
R esearch on Polycarboxylic Type W ater2reducer and Sodium Lignosulfonate
Q IA N Ji ng
(Shenzhen Branch Dongjian of Concrete,Tiandi Group Co,Ltd,Shenzhen518117,China)
Abstract: In system of polycarboxylic type water2reducer and sodium lignosulfonate,effect of dosage of sodium lignosul2 fonate on dispersibility and the setting time were researched.With the XRD,hydration mechanism was analysed.The re2 sults show that sodium lignosulfonate enhances dis persibility little,but it increases holding dispersibility heavily.And also it has a retarding ability which enhances with dosage.It retards the hydrating of C3S,C3A in early.When the dosage is less than0.4%,there has little effect on latter hydration.But when the dosage is more than0.6%,it will restrain the latter hydration of C3S.
K ey w ords: sodium lignosulfonate; hydration; retarding ability; control
减水剂可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工程耐久性,一直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活跃的产品,尽管新品种新产品层出不穷,减水剂已经由第1代木质素发展到第3代聚羧酸减水剂,但木钠和木钙仍然广泛应用于工程。

第3代产品聚羧酸减水剂采用水溶液聚合,依靠长侧链的空间位阻作用和短侧链的静电斥力提供分散性和分散保持性,有效分散水泥颗粒,已经成为未来减水剂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聚羧酸减水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占有量还较小。

有研究表明: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合使用,可提高减水率,改善和易性和适应性。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凝结时间过长、强度过低、含气量过大等问题。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也表明:木质素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2%~0.3%,具有分散作用、引气作用和初期的水化抑制作用;它在合适掺量时具有较好的减水作用,但当掺量较大时,引气过多和过于缓凝,造成工程事故[325]。

通过对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二元体系的净浆流动性、凝结时间、强度的分析,为聚羧酸减水剂与木钠复配提供技术支持。

1 实 验
1.1 原料
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
水泥:华新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1.2 水泥试验
按照G 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

34
1.3 X 射线衍射分析(XR D)
采用日本产D/MAX 2Ⅲ型X 2ray 衍射仪进行测
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木钠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图1描述了木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作用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如图1所示,在保持聚羧酸减水剂掺量(0.15%)不变的条件下,随木钠掺量的增加,水泥净浆流动度下降;当掺量小于超过0.1%时,净浆流动度有上升的趋势,当掺量超过0.1%时,净浆流动度与空白相当。

从1h 流动度来看,随掺量的增加,1h
净浆流动度增加。

图1 木钠掺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作为水泥分散剂用的高效减水剂,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大小对分散特性很敏感,一般来说,平均分子量在2000~50000范围内有较好的分散效果。

而木素磺酸盐分子量分布较宽,分子量从几百到几十万,与高效减水剂相比分子量偏大。

水泥浆体中由于大量大分子的存在,浆体粘度增大,浆体保水性较好;有机物吸附于颗粒表面,一方面抑制水化,另一方面有效避免颗粒吸附有效减水分散组分,提高高效减水剂的作用效果。

2.2 木钠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图2给出了凝结时间随木钠掺量的变化。

从图2中可看出,浆体初凝终凝时间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

水泥的凝结取决于C 3A 与石膏水化作用后反应物彼此交叉搭接所形成的网络结构[7]。

木钠减水剂由于残余糖类以及自身所含有的羟
基(—OH )、醚键(—O —)及磺酸基(—SO 3—)等基团,对水泥水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一方面磺酸基
(—SO 3—)在C 3A 上产生“特性吸附”,而与SO 2-4争
夺C 3A 的反应活点,从而延缓C 3A 的水化速度,延
迟AFt 的析晶,推迟了AFt 骨架结构的形成;另一
方面羟基(—OH )、醚键(—O —
)在净浆强碱性溶液中对钙离子产生强烈络合作用,降低液相中Ca 2+的平衡浓度,使Ca (OH )2长时间不能达到过饱和,从而延长诱导期,起到缓凝作用。

图2 木钙掺量对凝结时间的影响
2.4 机理分析
图3为不同木钠掺量的浆体的水化产物XRD 图。

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于1d 水化产物,AFt 、
CH 的特征衍射峰随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说明木钠对1d 的C 3S 、C 3A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于28d 水化产物,当掺量为0.2%、0.4%时,CH 的特征衍射峰降低不明显,当掺量为0.6%时,CH 特征衍射峰明显降低,说明当掺量较小时,木钠对水泥矿物水化的抑制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对28d 龄期的水化影响较小;而掺量较多时,不仅对早期水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会影响后期水化。

木钠减水剂残余
糖类以及自身所含有的羟基(—OH )、醚键(—O —
)和磺酸基(—SO 3-)等强吸附基团吸附于颗粒表面抑制水化,同时溶液中残余的减水剂优先吸附于新生晶相表面,抑制晶体生长;同时羟基(—OH )和醚
键(—O —
)易与水形成水膜、钙基络合物,与阻止水与颗粒接触、凝聚,使水化层的厚度增加,从而延缓了水泥水化;磺酸基(—SO 3-)提供静电斥力,使颗
粒趋于分散,同时磺酸基(SO 3-)与SO 2-4
争夺C 3A 的反应活点,从而延缓C 3A 的水化速度。

在木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合体系中,木钠可有效屏蔽矿物初期水化,吸附于颗粒表面形成水膜,避免水化产物吸附高效减水剂分子,有效提高液相中高效减水剂分子浓度,从提高流动保持性。

4
4
图3 XRD 分析
3 结 论
a.在木钠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体系中,木钠对
初始分散性的影响不大,但可以增加流动保持性,随掺量的增加,流动保持性增强。

b.木钠具有较强的缓凝作用,随掺量的增加,凝结时间增加。

c.木钠减水剂能有效抑制C 3S 、C 3A 的早期水化;当掺量为0.4%以下,对后期水化影响较小,而掺量达到0.6%时,抑制中后期C3S 的水化。

参考文献
[1] 李永德.高性能减水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 ].混
凝土,2002(9):10213.
[2] 田 培.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现状[J ].混凝土,2002
(3):328.
[3] 庞煜霞,邱学青.木素磺酸钙对水泥净浆的缓凝机理研
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8):159921603.
[4] 邱学青,杨东杰.不同分子量木素磺酸钙减水剂的性能
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9(3):7210.
[5] 苏美琴.谈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
影响[J ].工程质量,2006(7):62264.
[6] 刘卫城.木质素磺酸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利用
[J ].吉林水利,2004(11):30232.
[7] 袁润章.胶凝材料学[M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6.
[8] 李 著,唐明述.水泥和混凝土化学[M ].第3版.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9] 外加剂译文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收稿日期:2010201208.
作者简介:钱 静(19792),助理工程师.
E 2mail :simaxiajun @
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