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91-120)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91-120)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孟获第五次失败后,去拉外援了。
第六次叫来了另一个洞主木鹿大王,能呼风唤雨,能指挥虎狼豺豹。
被诸葛亮用木制巨兽打败。
第七次请来了乌戈国帮忙,乌戈国人都穿藤甲能防毒水,于是诸葛亮设计火攻,大败乌戈国人。
就这样总计七擒七纵,最后孟获心服口服,归顺诸葛亮。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诸葛亮平定南蛮之地后,准备班师回朝,路过泸水,被水中孤魂野鬼阻挡,不能前进。
后来得知要用七七四十九个人头祭奠才能过河。
诸葛亮仁慈之人,肯定不会杀人祭河,于是杀了很多牛羊,做成人头的样子,叫做“馒头”,祭奠泸水,这就是馒头的由来。
最后孤魂野鬼散去,诸葛亮军队顺利回到成都。
此时,北方魏国皇帝曹丕病故,享年才40岁,在位仅7年。
皇位传给曹丕儿子曹睿。
正好雍州、凉州没有太守,司马懿毛遂自荐去当这两个州的太守。
诸葛亮利用反间计,散布司马懿要篡位的谣言,离间曹睿和司马懿,最终曹睿罢免司马懿,把司马懿赶回老家种田。
另一方面,诸葛亮听说曹丕驾崩,幼子曹睿继位,打算北伐魏国。
《出师表》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于是诸葛亮带着包括赵云在内的一路人马开始北伐。
魏国那边就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前来迎敌。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诸葛亮带着赵云等大将来战夏侯楙,夏侯楙那边派出西凉大将韩德及其四个儿子出战,父子一共五个人都被赵云杀了。
夏侯楙大败,退守南安城,赵云等三路军马围攻南安城。
夏侯楙向周边的天水、安定两个城求解。
被诸葛亮使用“诈称魏将”的计策破了南安和安定两个城,捉拿了夏侯楙。
只有天水城没有被攻破,而且天水城的谋士姜维(字伯约)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接着,诸葛亮带兵来攻打天水城,诸葛亮不知道天水城有姜维这么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低估了拿下天水城的难度。
同时,姜维也巧妙的使用了兵法,所以在最初的几次战役中,诸葛亮大败。
后来诸葛亮摸清了姜维的情况,精心安排了这样一个进攻策略:引一军打姜维老母亲所在地冀县;引一军打囤积粮草之地上邽;引一军打天水城。
《三国演义 马谡拒谏失街亭》读后感

《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读后感《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是一段让人触动心灵的故事,它讲述了马谡因为固执而失去战机的悲剧。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一个人的思想局限性对命运的影响。
故事中,刘备偷袭关羽失利,急需增援,而马谡一直认为关羽的城池牢固,并不需要他的援助。
关于增援的问题,马谡一直置之不理,再三忽视法正的劝告。
直到法正因重病无法说话,马谡才担心真正的问题。
马谡的固执和思想的狭隘造成了他失去了援兵的机会,让他悔不当初。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的例子。
我们常常在决策中遇到两个瓶颈:一是过于固执己见,不肯接纳其他人的不同意见;二是过于自我中心,视野狭隘,无法看到远处的事物。
文章中夸奖了法正一直为刘备设身处地地着想,时刻为刘备考虑。
他用周密的计划拯救刘备。
然而,马谡却执迷于自己的固执和狭隘的眼光,没有真正站在刘备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另外,马谡只看到了眼前的关羽城池牢固,而没有换位思考背后的原因,误以为关羽不需要援兵。
这是因为他将自己限制在了狭隘的思维框架里。
这使得他无法意识到刘备即将面临的危机,固执己见。
从马谡的错误中,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毕竟不可能做到无所不能。
以及,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而团队合作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我们要谦虚,不要拒绝别人的意见,也不要忽视别人的看法。
马谡的错误还揭示了思想狭隘对命运的影响。
马谡由于思想的局限性,误判了形势,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现实中,许多人由于狭隘而无法看到全面的问题,无法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其实,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小组的意见就足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并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故事中,马谡的遭遇其实也是一种悲剧,他因为自己的固执和思想的狭隘,错失了援兵的重要机会。
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也让我深思自己的言行。
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具备更加睿智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心态,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和见识。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1. 事件背景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
话说蜀汉和魏国之间的斗争可谓是针尖对麦芒,斗智斗勇。
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那真是个神人,智谋过人,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身边的马谡,真是个“好心做坏事”的角色。
这个小子本来在军中也算有点名气,可这次却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失街亭。
街亭,这可不是个随便的地方,战略要地呀,没了它,蜀汉的局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1.1. 失街亭的经过话说当时,马谡被派去守街亭,他就像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想要大展拳脚。
结果呢,他不听老谋深算的诸葛亮的劝告,偏偏要把防线拉得太宽,结果给敌军留下了可乘之机。
魏国的司马懿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悄悄地就把街亭给拿下了。
哎呀,马谡这一手可真是“打蛇打七寸”,让整个蜀汉都为之摇头叹息。
1.2. 诸葛亮的反应等到诸葛亮得知消息,心里那个急啊,仿佛头上被雷劈了一样。
失去了街亭,就像丢了心爱的宝贝,诸葛亮瞬间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召集大臣们开会,大家都是一脸愁苦,心里想着:“这下可怎么办?”而马谡,满心愧疚地跑来向诸葛亮请罪,但诸葛亮却没给他什么面子,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2. 斩马谡的决策马谡失街亭的事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诸葛亮决定要对马谡施以重罚。
可你说这斩头这事儿,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啊。
虽然马谡也算是个忠臣,可是他这次的失误实在是太大了。
诸葛亮心中明白,这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关乎整个蜀汉的存亡,得以身作则,才能让大家警醒。
2.1. 诸葛亮的痛苦诸葛亮在心里纠结,真是“刀子割肉,痛在心头”。
他跟马谡关系还不错,两人一起打拼过不少年,结果今天要亲自挥刀,这种感觉就像割舍掉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心痛不已。
诸葛亮虽然坚决,但内心的挣扎让他几乎泪流满面,真是“痛苦不堪”。
2.2. 大臣们的反应当时大臣们也都吓得不轻,有的甚至想要替马谡求情,纷纷开口说:“马谡忠心耿耿,他也不是故意的!”可诸葛亮一句“这关乎国事,不能姑息”,立马让大家都闭嘴了。
失街亭文言文翻译

父马良忠勇,特命其镇守此要塞,以保蜀军后路。
马谡受命后,不以为意,以为失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军难以攻破。
遂不听部下劝阻,擅自率军至山顶,依山而建营寨。
营寨虽险,然无水源,军士饮用困难。
马谡又以山高风大,不利行军,故未设防御工事。
司马懿闻报,知马谡轻敌,遂率大军向失街亭进发。
时值暴雨,道路泥泞,敌军行进艰难。
马谡见敌军来势汹汹,慌忙率军下山,欲凭险要地形抵御敌军。
然而,司马懿早已料到马谡的布置,暗中设下伏兵。
马谡军至山下,正遇伏兵,一时间,蜀军陷入重围。
马谡奋力拼杀,无奈敌军势大,蜀军节节败退。
马谡见形势危急,遂率残兵退守山上营寨。
司马懿指挥大军,将马谡营寨团团围住。
马谡固守不出,军士死伤惨重。
丞相闻报,急命赵云、魏延等将领救援。
赵云、魏延率军赶到,与马谡合力突围。
经过一番激战,蜀军终于杀出重围。
然而,失街亭已失,军心大乱。
丞相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遂将马谡召回,责其轻敌失地,罢免其官职。
马谡懊悔不已,痛哭流涕,向丞相请罪。
丞相怒曰:“汝轻敌失地,使我军陷入被动,罪不容诛!”马谡顿首哀求,丞相见其悔过之心,遂免其死罪,贬为庶民。
马谡心怀愧疚,退隐山林,以图报效国家。
此事过后,蜀军士气低落,司马懿乘机进攻。
丞相诸葛亮临危不惧,亲率大军迎战。
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巧施火攻,大败司马懿,保住了蜀汉江山。
然失街亭之败,使蜀军失去了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为后来的六出祁山埋下了隐患。
诸葛亮在临终前,仍对失街亭之败耿耿于怀,叹曰:“吾一生谨慎,惟独马谡失街亭一事,使我悔恨终身。
”从此,失街亭之战成为蜀汉历史上的一个教训,警示后人不可轻敌,要时刻保持警惕。
而马谡也因此事,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反面教材。
【文言文翻译】昔者,诸葛亮丞相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将军对峙。
时值盛夏,炎炎烈日,军士疲惫,丞相心忧,欲设一险地以阻敌军,遂命马谡镇守失街亭。
父马良忠勇,特命其镇守此要塞,以保蜀军。
三国演义第34会阅读笔记

三国演义第34会阅读笔记当我读完《三国演义》后,有一个故事使我记忆犹新的就是“马谡拒谏失街亭”。
这个故事是说司马懿攻打街亭。
马谡愿去守街亭,并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便派他和平平去守街亭。
到了街亭,马谡要在山上下寨,王平再三劝阻,马谡还是上山下寨。
魏军到了街亭,看马谡在山上下寨,立刻切断水源,放火烧山。
最后马谡逃走,街亭失守。
这个故事表面是因为马谡不听劝告,一塞上山下寨,使蜀军乱套,街亭失守。
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却不在他身上,诸葛亮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刘备生前说过,马谡这个人不可大用。
可诸葛亮就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让马谡去官运亨通蜀军的咽喉城——街亭,害的蜀军失去了它。
一个人再好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诸葛亮可是蜀军中的一位绝顶聪明的军师,可他也会犯很多错误。
有时优点不可能是个纯优点,它中间也包含着不好的因素。
如:诸葛亮太谨慎了,不敢直出叙谷,攻打眉城,不然他应该早就攻取长安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争取让缺点变得更少。
三国演义第34会阅读笔记这天,我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资料丰富,人物个性鲜明,然后故事鲜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厌。
在这书中,鲜明刻画了孙权的以貌取人,刘备的仁慈与敬才,曹操的`奸诈与自负,孔明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杰聚首桃园结义,让我懂了干什么事,都要重情重义,遇事要有情有义,待人要情义相融。
第十五章,刘玄德三顾茅庐,以礼求贤,礼待贤达的故事,让我慬得了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礼,处事以理;同时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地辅佐班干部工作,这样我们班的群众就会更加有魅力。
这篇小说,不只是教给了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也教给了我们自身要有宽阔的胸怀,遇事不能斤斤计较,如孔明施计三气周瑜,原因在于周瑜气量狭小造成其悲惨结局,这让我体会到,看到一个比你强的人,就应当虚心地向他学习,而不能用一种嫉妒的眼光来看待他,否则就会越来越来恨他,最后自己气死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放开胸怀,如大海纳百川的容量,才会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失街亭故事梗概

• 司马懿占了新城后,又率军 来到长安,曹睿命张郃为先 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司 马懿引二十万军,杀奔街亭 而来。
• 诸葛亮知孟达被司马懿所杀, 又闻司马懿引兵取街亭,大惊, 便问手下诸将:“谁敢引兵去 守街亭?”
• 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 往。”诸葛亮曰:“街亭虽小, 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 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 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 极难。”
• 王平多次随丞相经阵,每到 之处,丞相尽意指教。 “此山是座绝地,若魏兵断 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
• 马谡恃于丞相的宠信和“理 论家”的头衔,对王平合理 的建议置若罔闻。王平无奈, 分了五千兵自去道口下寨。
• 司马懿听说马谡在山上安营扎 寨,大喜过望。下令两路兵围 山,先断了汲水道路;待蜀兵 自乱,然后乘势袭击。
这时的孔明,身边别无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 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 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 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 孔明烦躁地将羽扇扔下去的一瞬, 羽扇与琴弦相撞发出一声脆响。 灵感来了。城门大开。孔明披上 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童, 来到城楼上,凭栏而坐,焚香操 琴,酌酒抚弦,谈笑自若。
• 拿到马谡请罪的书文,孔明心 里乱做一团。期其事而观其信。 失街亭的责任,自己也难逃其 咎。若他不是怀有那点私心, 或对马谡的能力和所长有一个 清醒的认识,事情也不至于发 展到今天这地步。
• 马谡伏法了。 诸葛亮眼含泪水,一直忍到最后 忍不住哭出来为止。
• 眼泪里有对幼常深厚情义的 惋惜。然而,他更是想起了 先帝的嘱托:马谡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
• 马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 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诸葛 亮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 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 敌之。”马谡曰:“休道司马懿、 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 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三国演义》第95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三国演义》第95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却说魏主曹睿令张合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
二人奉诏而去。
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合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
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迳取长安,早得多时矣。
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
今必出军斜谷,来取□〖音“眉”,字形左“眉”右“耳”;后以“眉”替之〗城。
若取眉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矣。
吾已发檄文,令子丹拒守眉城,若兵来不可出战;令孙礼、辛毗截住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合曰:“今将军当于何处进兵?”懿曰:“吾素知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
诸葛亮欺子丹无备,定从此进。
吾与汝迳取街亭,望阳平关不远矣。
亮若知吾断其街亭要路,绝其粮道,则陇西一境,不能安守,必然连夜奔回汉中去也。
彼若回动,吾提兵于小路击之,可得全胜;若不归时,吾却将诸处小路,尽皆垒断,俱以兵守之。
一月无粮,蜀兵皆饿死,亮必被吾擒矣。
”张合大悟,拜服于地曰:“都督神算也!”懿曰:“虽然如此,诸葛亮不比孟达。
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
当传与诸将:循山西路,远远哨探。
如无伏兵,方可前进。
若是怠忽,必中诸葛亮之计。
”张合受计引军而行。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
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
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合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
”孔明大惊曰:“孟达作事不密,死固当然。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
”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
”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合,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
《三国演义 马谡拒谏失街亭》读后感

《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读后感张淞豪(3)
在三国演义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马谡拒谏失街亭》这一小段。
这个故事讲了孔明听说司马懿从长安出兵,去助曹真,大惊:“司马懿出兵,必取街亭,断我咽喉之路。
谁敢引兵去守街亭?”马谡说他愿去,并立军令状。
孔明又派王平相助。
马谡看了地形,觉得没有必要扎在城门旁边,居高临下,决定扎在山上。
王平仍不放心,于是带着少数的兵扎在城门旁边。
司马懿大军攻街亭,马谡在山上见此情景,命令士兵冲下山,可无一兵敢下山迎战,都怕大军冲上山来。
王平见马谡无动静只好自己带着少数兵力迎战,但很快战败。
司马懿见马谡在山上,命手下断山水,放火,马谡被困。
孔明听说了,立刻派人疏运粮食,却遭攻城,孔明使出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
事后,孔明挥泪斩了马谡。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第一,在委托别人办事之前一定要选好人,否则会发生错误或损失。
诸葛亮就是选了一个骄傲的马谡,所以损失太多。
第二,俗话说的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文中的马谡因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失了街亭。
比如现在,有的同学学习很好,觉得没有必要再认真学了,别人说他也不听,成绩自然下降了。
第三,在遇到紧急情况下,不要慌张,否则越紧张,事越糟。
比如,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冷静,否则惊慌失措的话,命也会搭进去的。
古人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警告,现在我们可不能再犯相同的错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马谡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导致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这个故事中,姜维向马谡提出了撤退的建议,但马谡认为自己的军队足够强大,可以击败敌人。
他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并继续进攻。
结果,他的军队被敌人打败了,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马谡没有听取姜维的建议,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的自负和固执导致了他的失败,也给自己和他的军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谦虚并听取下属的建议。
姜维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谏言者的角色,他的建议是正确的,但马谡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领导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寻求下属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团队。
马谡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导致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领导者应该谦虚并听取下属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