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
历史趣谈: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马谡注定会失街亭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导语:三国马谡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
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马谡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生于190年,卒于228年,享年39岁。
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今为湖北宜城南),为三国时期蜀汉侍中马良之弟。
马谡共有兄弟五人,并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但五兄弟个个都才气过人,被人们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画像
马谡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国,曾相继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之职。
又凭借着他过人的军事天资和谋略深得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与喜爱,他们俩人时常一起讨论军事谋略,甚至时常从白天到黑夜,俩人忘乎所以。
而刘备对马谡的评价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在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对马谡如此评价并且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以把重要的任务交托于他,并且要对他多加考察。
而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违背了刘备的话,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不顾众人的反对,将马谡任命为北伐魏国的先锋,予其以大任,但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不听旁人劝谏,一意孤行,导致了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
马谡因此也获罪,被诸葛亮挥泪斩首,年仅39岁。
虽然马谡为人言语浮夸超过其实,但是他也有一定的才气这是不可置否的,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马谡就以其过人之才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使诸葛亮在南征孟获中大
生活常识分享。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1. 事件背景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
话说蜀汉和魏国之间的斗争可谓是针尖对麦芒,斗智斗勇。
蜀汉的丞相诸葛亮,那真是个神人,智谋过人,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身边的马谡,真是个“好心做坏事”的角色。
这个小子本来在军中也算有点名气,可这次却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失街亭。
街亭,这可不是个随便的地方,战略要地呀,没了它,蜀汉的局势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1.1. 失街亭的经过话说当时,马谡被派去守街亭,他就像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想要大展拳脚。
结果呢,他不听老谋深算的诸葛亮的劝告,偏偏要把防线拉得太宽,结果给敌军留下了可乘之机。
魏国的司马懿就像猫捉老鼠一样,悄悄地就把街亭给拿下了。
哎呀,马谡这一手可真是“打蛇打七寸”,让整个蜀汉都为之摇头叹息。
1.2. 诸葛亮的反应等到诸葛亮得知消息,心里那个急啊,仿佛头上被雷劈了一样。
失去了街亭,就像丢了心爱的宝贝,诸葛亮瞬间感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召集大臣们开会,大家都是一脸愁苦,心里想着:“这下可怎么办?”而马谡,满心愧疚地跑来向诸葛亮请罪,但诸葛亮却没给他什么面子,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2. 斩马谡的决策马谡失街亭的事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诸葛亮决定要对马谡施以重罚。
可你说这斩头这事儿,真是个棘手的问题啊。
虽然马谡也算是个忠臣,可是他这次的失误实在是太大了。
诸葛亮心中明白,这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关乎整个蜀汉的存亡,得以身作则,才能让大家警醒。
2.1. 诸葛亮的痛苦诸葛亮在心里纠结,真是“刀子割肉,痛在心头”。
他跟马谡关系还不错,两人一起打拼过不少年,结果今天要亲自挥刀,这种感觉就像割舍掉自己的孩子一样,让人心痛不已。
诸葛亮虽然坚决,但内心的挣扎让他几乎泪流满面,真是“痛苦不堪”。
2.2. 大臣们的反应当时大臣们也都吓得不轻,有的甚至想要替马谡求情,纷纷开口说:“马谡忠心耿耿,他也不是故意的!”可诸葛亮一句“这关乎国事,不能姑息”,立马让大家都闭嘴了。
失街亭文言文翻译

父马良忠勇,特命其镇守此要塞,以保蜀军后路。
马谡受命后,不以为意,以为失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军难以攻破。
遂不听部下劝阻,擅自率军至山顶,依山而建营寨。
营寨虽险,然无水源,军士饮用困难。
马谡又以山高风大,不利行军,故未设防御工事。
司马懿闻报,知马谡轻敌,遂率大军向失街亭进发。
时值暴雨,道路泥泞,敌军行进艰难。
马谡见敌军来势汹汹,慌忙率军下山,欲凭险要地形抵御敌军。
然而,司马懿早已料到马谡的布置,暗中设下伏兵。
马谡军至山下,正遇伏兵,一时间,蜀军陷入重围。
马谡奋力拼杀,无奈敌军势大,蜀军节节败退。
马谡见形势危急,遂率残兵退守山上营寨。
司马懿指挥大军,将马谡营寨团团围住。
马谡固守不出,军士死伤惨重。
丞相闻报,急命赵云、魏延等将领救援。
赵云、魏延率军赶到,与马谡合力突围。
经过一番激战,蜀军终于杀出重围。
然而,失街亭已失,军心大乱。
丞相得知此事后,怒火中烧,遂将马谡召回,责其轻敌失地,罢免其官职。
马谡懊悔不已,痛哭流涕,向丞相请罪。
丞相怒曰:“汝轻敌失地,使我军陷入被动,罪不容诛!”马谡顿首哀求,丞相见其悔过之心,遂免其死罪,贬为庶民。
马谡心怀愧疚,退隐山林,以图报效国家。
此事过后,蜀军士气低落,司马懿乘机进攻。
丞相诸葛亮临危不惧,亲率大军迎战。
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巧施火攻,大败司马懿,保住了蜀汉江山。
然失街亭之败,使蜀军失去了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为后来的六出祁山埋下了隐患。
诸葛亮在临终前,仍对失街亭之败耿耿于怀,叹曰:“吾一生谨慎,惟独马谡失街亭一事,使我悔恨终身。
”从此,失街亭之战成为蜀汉历史上的一个教训,警示后人不可轻敌,要时刻保持警惕。
而马谡也因此事,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反面教材。
【文言文翻译】昔者,诸葛亮丞相驻军五丈原,与司马懿将军对峙。
时值盛夏,炎炎烈日,军士疲惫,丞相心忧,欲设一险地以阻敌军,遂命马谡镇守失街亭。
父马良忠勇,特命其镇守此要塞,以保蜀军。
马谡失街亭的历史典故

马谡失街亭的历史典故马谡失街亭的历史典故熟识三国的人都知道,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最大的失策,而马谡也因失街亭而丢了性命。
那马谡街亭败给谁?马谡为何会失街亭?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马谡失街亭的历史典故,相信你们有兴趣!马谡失街亭的历史典故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
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
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
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
过了年,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传出消息,要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并且派大将赵云带领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褒城北),装出要攻打郿城的样子。
魏军得到情报,果然把主要兵力去守郿城。
诸葛亮趁魏军不防备,亲自率领大军,突然从西路扑向祁山(今甘肃礼县东)。
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
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抵挡不了,纷纷败退。
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
那时候,魏文帝曹丕已经病死。
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
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叡(音ruì)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去抵抗,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作为据点。
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
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
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参军马谡。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
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
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
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
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
”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马谡失街亭发生在明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夏天,科州封爵马
其谢爵士受命准备在北京城的松江桥下设立街亭。
马其谢极其认真地按照爵士的命令,于是他雇佣了许多木匠和瓦匠,他们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很快便完工了。
马其谢看到了他们完
成的街亭,有了极大的满意,就把街亭里的贡品全部放下,要在此等
候皇上的到来。
然而看守街亭的守备军却出了点意外的事情,近来游荡的歹徒知
道了街亭里有贡品,便趁夜暗,闯入街亭,将贡品全部抢走,并劫掠
这边的乡亲。
正当这桩伤心事件发生的时候,大怒的当朝皇帝听闻这件事,发
怒令,要连夜将盗贼押交朝廷,厉令缉拿。
最终,凶犯遭到抓捕,贡
品也陆续被归还,但最终马其谢却被处以内讧,实刑半年,永不及第。
所以,正是到了明顺治十八年(1661年)夏天,这桩史诗级的事
件就这样在松江桥下发生了,如此经典的故事就沉淀在历史的深处,
至今依然传诵于世。
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马谡拒谏失街亭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中,马谡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导致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这个故事中,姜维向马谡提出了撤退的建议,但马谡认为自己的军队足够强大,可以击败敌人。
他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并继续进攻。
结果,他的军队被敌人打败了,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马谡没有听取姜维的建议,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他的自负和固执导致了他的失败,也给自己和他的军队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谦虚并听取下属的建议。
姜维在这个故事中扮演了一个谏言者的角色,他的建议是正确的,但马谡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领导者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寻求下属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更好地领导团队。
马谡拒绝了姜维的谏言,导致失去了街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固执和自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领导者应该谦虚并听取下属的建议。
马谡失街亭文言文翻译

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命赵云、邓芝等将分兵各路,以分魏之兵力。
诸葛亮自率大军,欲取长安。
其时,街亭位于蜀魏交界之处,为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深知此役关乎成败,遂令马谡守街亭,以为大军后援。
马谡自恃才高,轻视街亭之守,以为不劳而获。
遂不听副将王平之劝,擅自移营于南山,远离街亭要道。
王平无奈,只得独自守街亭。
魏将张郃闻街亭空虚,遂率大军来攻。
王平力战不退,终因寡不敌众,街亭失守。
张郃乘胜追击,诸葛亮大军遂受挫。
诸葛亮大怒,收马谡斩之,以正军法。
马谡失街亭之事,后世多有论及。
或曰:“马谡失街亭,非其才之不逮,乃其心之不诚也。
”或曰:“诸葛亮严于军纪,故马谡之失,亦可见其严明之治。
”马谡失街亭,实为蜀汉北伐之败笔。
然此事亦有其可议之处。
诸葛亮虽严于军纪,然马谡之死,亦可见其用人之失。
诸葛亮自恃智谋,却未能识破马谡之短,以致北伐失利。
此乃用人不当之过。
马谡失街亭,亦为后世留下诸多教训。
其一,为将者,当以诚为本,不可轻视敌我,亦不可自恃才高。
其二,主将应深知部下之长短,用人唯贤,不可偏听偏信。
其三,军纪严明,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马谡失街亭之事,虽已过去千年,然其教训至今仍具有深刻意义。
今人读史,当以此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译文:马谡失守街亭,事出偶然,也是因为人谋不周。
马谡,字幼常,是蜀汉名将马超的儿子,自幼有奇才,长大后更加显赫。
当时正值三国鼎立,蜀汉与魏、吴频繁交战。
马谡因父亲的恩荫,得以担任参军。
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命令赵云、邓芝等将领分兵各路,以分散魏国的兵力。
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意图夺取长安。
当时,街亭位于蜀汉和魏国的交界处,是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深知此战关乎成败,于是命令马谡守卫街亭,作为大军的后援。
马谡自以为才高,轻视街亭的守卫,认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擅自将营地迁移到南山,远离了街亭的主要道路。
王平无奈,只能独自守卫街亭。
魏将张郃得知街亭空虚,率领大军来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马谡失街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通鉴纪事本末·马谡失街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越嶲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
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
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
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收谡下狱,杀之。
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
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
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
”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青龙二年,亮屯五丈原。
秋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
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
所啖食,不至数升。
”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于军中。
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
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
懿敛军退,不敢逼。
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
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B.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C.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D.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拔:攻取B.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行:兼任C.校.变通之道于将来校:订正D.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按:控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并在出兵祁山时委以重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谡为何失街亭(三国中的博弈)
街亭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必争之地,谁抢到谁受益,没抢到的一方就只有自认倒霉。
现在,诸葛亮的前锋马谡抢先到达了街亭。
因为这个地方易守难攻,理论上就是:先到者先得,后到者不得。
马谡先到的,按说该他先得,但结果却是被后到的张郃抢走了。
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马谡搏不赢张郃,痛失街亭。
那么,马谡为什么会失掉街亭呢?分析原因如下:
马谡先到的街亭,有条件抢先占领险要地点,修建工事,积极防御。
只要防好了,对手是很难攻破的。
但是马谡没有这样做。
这一带共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只有略阳、陇坻这前后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最有利于防守。
而街亭没有城,只有山,前不挨村,后不着店。
很不利于防守。
从来没有人规定战争的地点应该在哪里,而是两军在哪里发生冲突就在哪里交战。
马谡把部队驻扎在哪里,魏军就在哪里和他发生冲突。
马谡把部队驻扎在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说:“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则蜀军不战自溃。
”
马谡不听,反说:“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丞相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连字也不识,又何知兵法?”又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他们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
”
王平再三劝阻:“如此布兵危险。
”马谡火冒三丈,将兵分了少许给王平自领,他自己固执地将大军布于山上。
这种布局绝对错误。
前后都可以守,惟独中间的街亭不宜守,大家都知道,马谡也应该知道。
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偏要选最坏的街亭?因为马谡的指导思想是主战(立功心切),街亭最空旷,从“战”
的角度看是最好的,最利于厮杀。
马谡的心思很容易猜准:
1. 不选择狭窄险要的防守地段,而选择了空旷的便于作战的地段,说明他是想战。
2. “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从战的角度看,这的确是非常占优的。
他把部队拉到山上,不是想从上往下冲杀,还想干什么?!也说明他是想战。
3. “置死地而后生”,将自己置于没有防守余地的位置上,迫使自己死战,这也说明他是想战。
所以,从马谡一系列的行为可以确认他是想战。
没有人规定马谡一定要把队伍驻扎在街亭。
他到这里来的战略是守,而他想战。
这就错了。
可以预见的结果是:
1. 战的结果是胜负不确定。
可能胜,也可能败。
只有在胜的情况下,才可以守住,而一旦失败,就守不住了。
2. 守的结果是很容易守住。
即使不消灭敌人,敌人也很难攻破。
在战和守两个选择中,“战”达到目的的最大概率是50%。
“守”达到目的的最小概率是80%。
“战”的最小风险是50%,“守”的最大风险是20%。
所以,在“当前条件”下,选择守比较占优。
马谡没有选最好结果的一种方案,这就不是优选策略。
他的兵法就会失效。
张郃一来,就把他包围了,切断水源,纵火烧山。
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置死地而后生的奇迹没有出现。
所谓“置死地而后生”,是指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不得不以此为“最佳选择”。
而马谡明明有多个好的选择,却偏要主动把士兵置于死地,这就不是优选策略,这是他可以选择的范围内最差的一个选择了。
他的兵法当然要失效。
张郃是5万,马谡是2万,如果发生战争,马谡是败势。
如果利用天险防守,可以成为均势。
怎样证明守得住呢?马谡战败后,那个副将王平只一千人或几千人,对抗张郃的5万,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可见险要地段的防守威力。
如果马谡的2万人全部像王平那样,应该不至于丢失的。
我们可以将马谡的2万人,“用来作战”和“用来防守”,做一个简单的比较,都按最坏的结果算,假设都是输的情况下,会怎样呢?
1. 如果防守输了。
那至少也得慢慢耗呀耗,2万人够耗,不知道要耗多长时间才有结果出来。
2. 如果作战输了。
那就是当场分胜负,2万人一次性全部报销。
两种最坏的结果,孰优孰劣,勿需多说。
马谡假如选择前一种,即使真的守不住,也可以熬很久,只需熬到一两万人的增援部队到来即可。
而他偏偏选择了后一种,结果导致没用到10天时间,就迅速溃败了。
关于马谡的失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离谱的一种是:诸葛亮故意要坑害马谡,先用激将法使马谡立下军令状(正史无此说),然后让他用2万人拖住敌人的5万人。
好,我们就按这个最离谱的情况来分析,马谡还是只能选择守,而不能战。
因为选择守,拖住敌人的时间一定最长,而选择战,拖住敌人的时间只会最短。
又有人说,马谡识破了诸葛亮的诡计,就故意输掉了。
好,就算马谡是这样想的。
他还是只能守不能战。
因为战败后投降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甚至会被杀掉,只有让对手胜不了,投降的价值才是最高的。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守,都是优选。
综观街亭之战,马谡的失败是必然的。
因为他有好的选择却不用,这就叫“让赛”,凡让赛,必吃亏。
单单只看街亭这个小范围内的争夺,完全是马谡自以为是造成的,马谡该负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