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药学专业知识: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

药学专业知识: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
三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
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1939年,澳大利亚人瓦尔特弗洛里和德国出生的鲍利斯钱恩,重复了弗莱明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然后提纯了青霉素,1941年给病人使用成功。
在英美政府的鼓励下,很快找到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1944年英美公开在医疗中使用,1945年以后,青霉素遍及全世界。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青霉素发现挽救了当时成千上万二战士兵的生命,对人类在细菌性疾病治疗方面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青霉素发展到今天,已有一个庞大家族,各具特色,互补不足。
(一)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耐酸,口服有效。
不耐酶,对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无效,抗菌谱同青霉素G,但抗菌效力较弱,主要口服用于青霉素适应证的轻症病例。
(二)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耐酸耐酶,口服有效,对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可有效,抗菌谱同青霉素G,但抗菌效力不及青霉素G。
对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可有效。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的感染。
(三)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耐酸,可口服给药。
抗菌谱较青霉素广,对部分G-杆菌如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流感杆菌、百日咳杆菌、痢疾杆菌、布氏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
(四)抗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等。
青霉素的发展范文

青霉素的发展范文青霉素是抗生素中的经典代表,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发现与应用对人类医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数以亿计的患者提供了救命神药,为医学的进步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本文将简要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应用和发展历程。
青霉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由于青霉菌(Penicillium notatum)细菌培养液的一次意外污染,亚历山大·弗莱明偶然地发现了青霉素的抗菌效果。
在培养皿上,他发现青霉菌形成了一个无菌区域,抑制了周围细菌的生长,这被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弗莱明继续研究和提纯这种物质,并将其命名为青霉素。
然而,尽管青霉素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但它的提纯和应用仍然面临巨大困难。
由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青霉素的实际应用直到1941年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英国牛津大学,霍华德·弗洛里在弗莱明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成功地提纯出了青霉素。
他的努力打破了提纯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伤员提供迅速和有效的治疗。
英国的诺曼·希特和美国的奥斯华德·韦姆斯等科学家们在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改进培养条件和优化生产工艺,青霉素的生产和供应得到了极大的增加,使其在战地医院中得以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霉素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此。
人们继续研究和改进青霉素的结构和配方,以提高其药效和降低其副作用。
通过改进食物包衣和制剂技术,人们提高了青霉素的口服效果,使其更方便患者使用。
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型青霉素类似物,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
这些新型青霉素类药物继承了青霉素的优点,又进一步提高了广谱抗菌活性和药物代谢稳定性。
它们拓宽了青霉素的应用范围,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抗生素。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开端,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一、青霉素的发展1、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毒性很小又能有效杀菌的抗生素,从其发现到量产经历了14年。
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能够“溶解”葡萄球菌的霉菌,他把这种霉菌命名为青霉素。
1939年,他将历时10年培养的菌种提供给牛津大学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1940年,他们完成了制备青霉素结晶体和动物实验。
辉瑞公司第一个盯上青霉素的人叫约翰·史密斯,他1906年加入辉瑞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把辉瑞从化学品提供商转型为主要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企业。
1914年,他曾经一度离开辉瑞,加入施贵宝公司负责研发,1919年回到辉瑞。
1930年后,他了解到弗莱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之后,对其疗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史密斯接受了美国政府下达的艰巨任务:大规模量产青霉素,以供战时之需。
辉瑞采用其特有的深罐发酵技术完成了任务(由约翰·麦基具体领导),并同时成为世界上首个生产青霉素的公司。
1945年,辉瑞生产的青霉素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我国从1953年开始生产青霉素,从当时看,也是紧跟世界的脚步了,到2001年,我国生产的青霉素也超过了全球产量一半,可是辉瑞已经准备关闭其抗生素工厂了),无数在战时负伤感染的人得到拯救。
2.1、青霉素的发展自1940年青霉素投入使用以来,该类抗生素以其疗效确切、对人体细胞毒性小且价格低廉而广泛应用,临床首选于G+球菌所致的感染。
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已从抗阳性窄谱品种发展到广谱的品种,按其抗菌作用可分为:①主要抗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天然青霉素G、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②主要作用于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③抗一般G-杆菌的普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仓氨西林。
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阿扑西林等。
青霉素的发展

青霉素的现状及发展摘要: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本篇从青霉素的历史、结构表征、分类、生产方法、抑菌原理、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青霉素青霉素分类青霉素生产方法一、青霉素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以前,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弗莱明将青霉菌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
1940年弗洛里和钱恩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证实青霉素既能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
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二、青霉素的结构表征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
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
使用前必须先做皮内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做皮试。
三、青霉素的分类青霉素可分为三代:第一代青霉素指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苄青霉素);第二代青霉素是指以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改变侧链而得到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三代青霉素是母核结构带有与青霉素相同的β-内酰胺环,但不具有四氢噻唑环,如硫霉素、奴卡霉素。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

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在医学的漫长历史长河中,青霉素的发现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抗争的局面,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充满奇迹与智慧的旅程,深入了解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
时间回溯到 20 世纪初,当时的医学领域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常束手无策。
许多看似普通的伤口感染、肺炎、败血症等,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威胁。
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对抗细菌的武器。
1928 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实验室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他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意外地长出了一块青绿色的霉菌,而在霉菌周围,原本旺盛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消失了。
这一意外的发现引起了弗莱明的极大兴趣。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弗莱明推测这种霉菌分泌出了一种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
他将这种霉菌命名为青霉菌,并将其分泌的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然而,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弗莱明虽然发现了青霉素,但却无法将其提纯和大规模生产。
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之后的十多年里,青霉素的研究一度陷入了停滞。
直到 20 世纪 40 年代,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重新拾起了对青霉素的研究。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从青霉菌中提纯出了青霉素,并进行了动物实验。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青霉素对多种细菌感染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要实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并非易事。
当时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产量极低,远远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
但在战争的背景下,青霉素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为了提高青霉素的产量,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投入到了这场攻坚战中。
他们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寻找更优质的菌株,优化发酵条件。
最终,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青霉素的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神奇的药物。
青霉素的出现,给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青霉素发展历程

青霉素发展历程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
其发现和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帝国学院的实验室里偶然地发现了青霉素。
当时,他正在研究溶菌酶对细菌的作用,发现一盘已被细菌污染的培养皿中,有一块细菌未能生长的区域。
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在这个区域上长出了一种绿色的霉菌,这就是后来命名为青霉素的微生物。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弗莱明努力地研究和提炼青霉素,试图开发出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然而,他的努力始终未能成功,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并未进行足够系统和持久的研究。
直到1940年代,医学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特·鲁斯卡(Ernst Boris Chain)开始对弗莱明的青霉素进行研究。
他们使用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最终成功地将青霉素提纯为一种可供医疗使用的药物。
1941年,英国博彩公司赞助了弗洛里和鲁斯卡的研究,并且他们成功将青霉素用于治疗小鼠和猴子的感染性疾病。
紧接着,他们开始进行人体试验,并于1942年成功地治愈了第一个青霉素敏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这一突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青霉素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在二战期间被广泛用于治疗军队中的感染病例。
这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存活率,并为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
青霉素的成功也催生了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领域的蓬勃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许多新的抗生素被发现和应用,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青霉素的发现和发展成为了现代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医疗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展概述: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从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被发现以来,抗生素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发现、研究、生产和应用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抗生素的发展历程1. 发现青霉素: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一第一个抗生素,它对许多细菌有杀菌作用,但在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抗生素黄金时代: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是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抗生素被发现和开发出来,如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
3. 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自20世纪50年代起,抗生素的耐药性开始出现。
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途径,获得了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导致抗生素的疗效下降。
4. 新一代抗生素的开发:为了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目前已经有许多新型抗生素被发现,并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二、抗生素的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来源、结构和作用机制,抗生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常见的几类抗生素: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来发挥杀菌作用。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通过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4.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强力霉素等,通过阻断细菌核酸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5. 磺胺类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等,通过抑制细菌对叶酸的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
三、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的生物代谢过程,从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抗生素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失去保护,最终死亡。
2. 阻断蛋白质合成: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结合细菌核糖体,阻断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无法生存和繁殖。
抗生素的发展

抗生素的发展一、引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者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治疗细菌感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以来,抗生素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抗生素的发展历程1. 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菌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就是青霉素的前身。
然而,在当时,青霉素的应用受到了技术限制,直到1940年,霉菌培养和提取技术的进步,使得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
2. 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青霉素的成功应用后,抗生素的研发进入了黄金时代。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许多重要的抗生素被发现和应用,如链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
这些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许多传统的细菌感染得以有效治疗。
3. 抗生素耐药性的浮现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开始浮现耐药性。
这是由于细菌在遭受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逐渐产生了抗药基因,并传递给后代细菌。
此外,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三、抗生素的分类抗生素可以根据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等特点进行分类。
1. 根据化学结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多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等。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2. 根据作用机制- 静菌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杀菌。
- 细胞膜抗生素:如多黏菌素、多西环素等,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来杀菌。
- 核酸抗生素:如利福霉素、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来杀菌。
3. 根据抗菌谱- 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等,对多种细菌有杀菌或者抑制作用。
- 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等,只对特定细菌有杀菌或者抑制作用。
四、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抗生素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细菌产生杀菌或者抑制作用。
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壁是细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份,许多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梦想
活生生的事实不得 不使医护人员对青霉素 刮目相看,在军方的大 力支持下,青霉素开始 走上了工业化生产的道 路。
二战宣传画
闻名于世
1944年,青霉素因治好了英国首相丘吉尔 的肺炎而闻名于世。
“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
闻名于世
如果说,原子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杀伤力 量最强的武器,那么,青霉素就是从这个战场拯 救生命最多的药物。所以有人把原子弹、雷达和 青霉素并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大科学发 明。
神奇的黄色粉末
四个片段:
持之 以恒
百折 不挠
峰回 路转
如愿 以偿
片段一:持之以恒的研究
此后,在长达十年(1929 年—1939年)的时间里,弗莱明 对这种特异青霉菌进行了全面的 专门研究。在这十年中,弗莱明 虽然只发了两篇有关青霉素的研 究论文。但他的实验记录却显示, 十年来,弗莱明并未完全停止青 霉素的研究,因为他坚信青霉素 拯救生命的价值。
三、毒性实验:
弗莱明小心地把它注射进了兔子的血管,然 后紧张 地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兔子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 常反应。这证明这种绿色霉菌液体没有毒性。
1929年6月,弗莱明 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 表。这种绿色霉菌分泌 的杀菌物质就是盘尼西 林,后称为青霉素。
霉菌能产 生一些化 学物质。
人们向他祝贺。英国一位显贵建议 他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那样将来 就会发大财。 弗莱明经过考虑,写信婉 言拒绝了那位显贵的建议。他说:“为 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无形 中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
转战美国
最后,他们带着满身的疲惫和残存的希望,远 涉重洋,来到了美国。在美国,弗洛里等人终于得 到了他们需要的帮助。
1942年…… 弗洛里和钱恩
两位科学家终于把 盘尼西林制成药 品—青霉素!
弗洛里和钱恩
实现梦想
1943年,美国制药企业已经开始对青霉素进行 大批量生产,1944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开 辟了第二战场,开始大规模同德国法西斯作战,受 伤的士兵越来越多,对抗菌药物的需要也越来越迫 切,此时,青霉素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并在治疗伤员时显 示出了极大的威力,它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医学奇迹, 击败了战时最可怕的杀手——伤口感染。
片段二:百折不挠的精神
事实上,他做过青霉素粗提物的家兔以 及小白鼠静脉注射研究。但在用天竺鼠做口 服实验时,出现了极高的致死率,现在知道 这是肠道正常菌丛被杀死所致。这打击了弗 莱明的信心,毕竟这世界上很多早期发现的 抗菌素,最后发现没有什么治疗用价值。而 且青霉素极难提取,且活性不稳定,弗莱明 不懂生化技术,无法把高纯度的青霉素提取 出来,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即使对于专 门的生化学家来说,提取青霉素也是一个重 大的难题。所以,这些都是弗莱明自己所无 法解决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将青 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下去。
片段四:如愿以偿的成功
加菌 分瓶 种
培养 液
繁殖
提取
经过18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得到了100mg纯度可满足人体 注射的黄色粉末状青霉素——“黄色的魔物”。
片段四:如愿以偿的成功
动物
人体
实验
时间节点:1940年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实现
再遇坎坷
青霉素再次发现之后,他的命运仍旧十分坎坷, 牛津大学不仅拒绝为钱恩申请该项目的专利保护,而 且还拒绝了钱恩组建试验工厂以进一步探索工业化生 产青霉素条件的要求。
1945年……
为了表彰这一造福 人类的贡献,弗莱明、 弗洛里、钱恩,三人一 起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 理学奖。
我国青霉素工业化生 产的实现
上海第三制药厂
背景
上海刚解放时,因受国民党残敌的破坏和 美国等的经济封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十 分短缺,特备是如青霉素等战备物资的匮乏, 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口服用
注射用
Contents
意外的伟大发现 神奇的黄色粉末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实现 我国青霉素工业化生产的实现
青霉素事业经久不衰
意外的伟大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
人物简历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8.6 1955.3.11),英国微生物学家。
13岁时随其兄(开业医师)去伦敦做工,由于意外地得 到姑父的一笔遗产,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 1906年毕业后留在母校的研究室,帮助其师赖特博士进行 免疫学研究。
青霉素的发展历史
主讲人:牟莹莹
小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
药
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
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
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
产生的物质(青霉菌)有杀
菌的作用,也是人们最早使
用青霉素。
史
青霉素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青霉素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抗生素,也是一种很重要 的抗生素,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是常用药品,可分别 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等病,增强了 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研究并优化其生产工艺对人类 健康有重要意义。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 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 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敲锣打鼓的人们拥出延安西路、武夷路口的 厂门,向外宣告国产青霉素已经在上海第三制药 厂批量“出世”了。
青霉素事业经久不衰
时间线 ... ...
• 发现青霉素
1929年
1943年
• 生产出青霉 素
• 国产青霉素 诞生
1953年
上世纪60年代
• 裂解出6— APA
• 青霉素产业 快速发展
上世纪80年代
“唉,这里怎么又跑进去绿色的霉菌了?” 弗莱明皱了皱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 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 和繁殖?”
弗萊明 (1881-1955)
培养皿周围 没有细菌滋生!! 原因? WHY?
霉菌能殺 死細菌!?
想到这里,弗莱明兴 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 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绿 色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 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 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 绿色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 养。
片段三:峰回路转的机会
霍华德·瓦尔特·弗洛里 澳大利亚病理学家
钱恩 德国-英国生物化学家
片段三:峰回路转的机会
时间到了1939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 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仔细阅读了弗莱明 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 知道,要提取出这种物 质,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他邀请了一些 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 合实验组——牛津小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 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弗莱明将历时十年 培养的菌种提供给了他们。
至今 ... ...
青霉素的生产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这 80多年里,抗感染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大批的抗生素和合成 抗菌素药物。但是由于青霉素抗生素的抗菌谱 广、活性强,特别是其低毒性是其他抗生素或 合成抗菌素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作为世界上 首支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青霉素一直长盛不 衰。
1918年弗莱明返回圣玛丽医学院,加紧进行细菌的研 究工作。1922年他发现了一种叫“溶菌酶”的物质,发表 了《皮肤组织和分泌物中所发现的奇特细菌》的报告。
1929年弗莱明在《不列颠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 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的研究论文,但未被人们引 起注意。
弗莱明指出,青霉素将会有重要的用途, 但他自己无法发明一种提纯青霉素的技术。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 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 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 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 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 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 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 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 上万毫升,这在实际上无法办到。 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 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但是他的 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
19世纪以前,人们对细菌的研究还很少。 在当时细菌感染如同绝症一样让人们恐惧。
鼠疫
霍乱
1928年7月下旬,
弗莱明将众多培养基未经清洗就摞在 一 起,放在试验台阳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 休假了。9月3号,度假归来的弗莱明,刚进 实验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来串门,寒暄中 问弗莱明最近在做什么,于是弗莱明顺手拿 起顶层第一个培养基,准备给他解释时,发 现培养基边缘有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不同现 象。
谢 谢!
几天后,绿色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了。
一、作用范围实验:
1.葡萄球菌
2.白喉菌 3.肺炎链球菌
很快死亡
“革兰氏阳性菌”
4.链状球菌
5.炭疽菌
6.伤寒菌 7.大肠杆菌等
照样繁殖
“革兰氏阴性菌”
二、杀菌能力实验: 加水稀释至—1倍
10倍 100倍 ...... 800倍
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
1949年5月上海解放, 发放救济粮。
2 前提
1950年3月,陈毅市长批示成立“上海青霉 素实验所”。多名科学家共同努力,他们没日 没夜地守在发酵罐旁,经过反复试验、失败, 再试验、再失败,一直持续了两年。
童村 医学家,微生物学家,抗生素学家
3 成功
1953年5月1日,这天,在我们自行研制的 1500加仑发酵罐中,第一批国产青霉素生产出来 了!盘尼西林依靠国外进口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童村当时自豪地说:“今天我们终于洗刷了中国 人不会搞青霉素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