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 德国野兽W-S470四声道功放测试报告

豪情 德国野兽W-S470四声道功放测试报告
豪情 德国野兽W-S470四声道功放测试报告

6低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 成绩 :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实验 实验室名称 模电实验室 实验 名称 低频功率放大器 同组 同学 指导 老师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OTL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OTL 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图7-1所示为OTL 低频功率放大器。其中由晶体三极管T 1组成推动级(也称前置放大级),T 2、T 3是一对参数对称的NPN 和PNP 型晶体三极管,它们组成互补推挽OTL 功放电路。由于每一个管子都接成射极输出器形式,因此具 图7-1 OTL 功率放大器实验电路 有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等优点,适合于作功率输出级。T 1管工作于甲类状态,它的集电极电流I C1由电位器R W1进行调节。I C1 的一部分流经电位器R W2及二极管

D , 给T 2、T 3提供偏压。调节R W2,可以使T 2、T 3得到合适的静态电流而工作于甲、 乙类状态,以克服交越失真。静态时要求输出端中点A 的电位CC A U 21 U =,可以 通过调节R W1来实现,又由于R W1的一端接在A 点,因此在电路中引入交、直流电压并联负反馈,一方面能够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同时也改善了非线性失真。 当输入正弦交流信号u i 时,经T 1放大、倒相后同时作用于T 2、T 3的基极,u i 的负半周使T 2管导通(T 3管截止),有电流通过负载R L ,同时向电容C 0充电,在u i 的正半周,T 3导通(T 2截止),则已充好电的电容器C 0起着电源的作用,通过负载R L 放电,这样在R L 上就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C 2和R 构成自举电路,用于提高输出电压正半周的幅度,以得到大的动态范围。 OTL 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 0m 理想情况下,L 2CC om R U 81P =,在实验中可通过测量R 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来 求得实际的L 2 O om R U P =。 2、 效率η 100%P P ηE om = P E —直流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理想情况下,ηmax = 78.5% 。在实验中,可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电流I dC , 从而求得P E =U CC ·I dC ,负载上的交流功率已用上述方法求出,因而也就可以计算实际效率了。 3、 频率响应 详见实验二有关部分内容 4、 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U i 之值。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5V 直流电源 5、 直流电压表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6、 直流毫安表

开关电源适配器测试报告模板

适配器12V/1A测试报告 方案基本参数一览 输入电压90~264Vac (恒压<±1%)输出规格12V/1A 输出纹波29mV@220Vac满载转换效率85.11% @220Vac,满载 待机功耗<110mW 拓扑结构反激式 VDD电压15.48V~26.48V(正常范围)CS波形正常 VDS峰值519V@264Vac<600V FB纹波237mV(正常范围) 其他说明:本测试报告针对XXX12V1A适配器成本优化方案(变压器资料如下图),福大海矽竭诚为客户提供完善到位的服务。 变压器版本:V2(20150831) 1、各绕组绕制参数见下表所示EE19立式骨架 绕序绕 组 线径*根数 脚位圈数套管(L) 绝缘胶带 9.0mm/Ts 绕线方式 进 脚 出 脚 Ts 进出 1 N1 ¢0.19mm*1(2UEW) 2 3 68 加套管 2 N2 ¢0.35mm*2(TEX-E) 三层绝缘线 10 8 21 加套 管 加套 管 3 N3 ¢0.19mm*1(2UEW) 3 1 68 5 N4 ¢0.19mm*1(2UEW) 5 4 28 制作说明: 1. 骨架EE19立式脚距4mm 排距10.3mm PC40磁芯Ae为23mm2 2. 电感量Lp(1→2)=2mH,漏感为Lp的5%以下 3. 初级对次级打3000V AC漏电流<2mA/60s 4. 初级对磁芯打15000V AC漏电流<2mA/60s 5. 次级对磁性打15000V AC漏电流<2mA/60s 6. DC500V绕组与磁芯之间1min大于100mΩ 7. DC500V绕组与绕组之间1min大于100mΩ 注:PIN3、PIN6、PIN7、PIN9需剪脚 版本更新说明: 1、初始版本V1(20150721) 2、版本V2(20150831)调整初次级匝数,次级由飞线改为插脚,去掉铜带屏蔽,去掉磁芯接地(进行成本优化)

测试报告编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测试报告编写方法及注意事项软件测试 一:测试报告编写方法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 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作者时间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测试概要

电性能测试报告分解

电性能测试报告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拟制 (Tested by) 黄秋霞 (Qiuxia Huang) 日期 (Date) 2015-10-16 审核 (Approv ed by) Marey 日期 (Date)

目录 1 概述 (3) (Summary) 2 测试地点、时间、人员 (3) (Test place, Time, Personnel) 3 测试引用标准 (3) (Guide) 3.1 技术指标要求 (3) (Technical Norm Requirement) 3.2 测试方法 (3) (Test Criterion) 4 测试设备 (3) (Test Equipment) 5 结论 (3) (Test Result) 6 问题报告 (3) (Problem Report) 7 测试内容和结果 (4) (Test Items and Result) 7.1 常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4)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7.2 高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5)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7.3 低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6)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8 附录 (7) (Appendix) 8.1 输出电流测试值 (7) (Output Current Test Values) 8.2 效率测试数据记录 (7) (Record of Efficiency Test Date) 8.3 电压调整率计算 (8) (Line Voltage Calculation)

20种家用电器能耗测试

一测吓一跳!20款家用电器功耗全测试 2008-04-09 11:15:17 来源: 泡泡网(北京) 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自从人们开始熟练的使用电开始,人类社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应运而生,尤其是近些年开始,电的广泛应用,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代生活已经无法想象,没有了电,将会是什么样子。 南方的特大雪灾,造成了大面积的停电,人们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干扰,铁路也接近瘫痪,电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家中的大部分生活用品都要依靠电来运转。可是对于如此多的用电产品,对于其耗电量,有过比较精确的计算吗?什么东西是最费电的?什么东西的耗电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一直都存在误区?

我们的功率测试仪 功耗是所有的电器设备都有的一个指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中所消耗的能源的数量,单位为W。不过复印机和电灯不同,是不会始终在工作的,在不工作时则处于待机状态,同样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除非切断电源才会不消耗能量)。因此复印机的功耗一般会有两个,一个是工作时的功耗,另一个则是待机时的功耗。 这里要感谢王老师,将家中20款电器的功耗一一测试,让我们更直观的来了解家用电器的各种功耗是多少!从而计算出各种电器的耗电量是怎么样的,可能在不经意间的使用差别就能使电费成倍的增长,下面我们赶快来看看20款家用电器在功耗方面的表现如何吧。在这里我们依然用的是功耗测试仪,将所测电器插头通过测试仪接入电源。 ●待机也要交电费液晶电视功耗测定

第一个测试对象是一台46英寸液晶电视,我们共测试了两个数值,一个是工作状态下的,一个是在待机状态下的,来看看在不同状态下液晶电视的功耗分别是多少。由于液晶电视只要亮度值恒定,功耗就比较固定,所以是在正常收看的状态下测得的功耗值。 正常收看状态下的功耗为133W。另外,我们也测试了电视机在不同亮度情况下的实际功耗。测试表明,无论电视机的亮度有多高,其功耗始终保持在133W左右。下面来看一下待机状态下的功耗。

华为海思K3V100R001 样机功耗测试报告

产品名称Product name 密级Confidentiality level K3 内部公开 产品版本Product version V100R001 Total 5 pages 共5页K3V100R001样机功耗测试报告 Prepared by 拟制 Date 日期 2009-4-22 Reviewed by 评审人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Authorized by签发Date日期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TST05T01 V2.0/ IPD-PTM V2.0 / 仅供内部使用)

Revision record 修订记录 Date 日期Revision Version 修订版 本 CR ID CR号 Section Number 修改章 节 Change Description 修改描述 Author 作者 2009-4-22 1.00 initial 初稿完成

目 录 1.测试目标 (4) 2.功耗测试概述 (4) 2.1测试原理 (4) 2.2测试需求 (4) 3.测试结果 (4)

K3V100R001样机功耗测试报告 1.测试目标 z测试各个常用应用场景的平均电流值,测试数据与产品规格或标杆手机作比对; z为后续K3功耗测试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2.功耗测试概述 2.1测试原理 本次使用直流稳压电源KEITHLEY 2306提供3.70V电压为手机供电(特殊情况专门说明),每30秒钟积分一次,测试手机在各个常用应用场景的平均电流。 测试过程中SD卡、SIM卡在位,文件存放在SD卡中,其他设置均为出厂默认设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2测试需求 名称型号 直流稳压电源 KEITHLEY 2306 Windows Mobile手机 K3样机 存储卡 2GB的Micro SD卡 SIM卡 中国移动GSM卡 Wireless Access Point D-Link DWL 2100AP 3.测试结果 ROM020NXF1092000135

测量放大器实验报告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设计准备 (3) 1.1 引言 (3) 1.2 Multisim简单介绍 (3) 2. 测量放大器原理图设计 (5) 2.1 设计任务及要求 (5) 2.2 设计原理 (5) 2.3 设计方案及实现 (7) 2.3.1 方案1及电路图 (7) 2.3.2 方案2及电路图 (8) 2.3.3 方案3及电路图 (9) 2.3.4 方案4及电路图 (9) 2.4 比较后选择的方案及合适器件 (13) 2.5 部分功能电路 (10) 3. 电路的仿真、测量波形及实物图 (13) 3.1 电路的仿真 (13) 3.2 测量波形 (15) 3.2.1输入差模信号 (19) 3.2.1输入共模信号 (20) 3.3 实物图和调试波形图 (20) 3.3.1实物图 (20) 3.3.1调试波形图 (21) 4. 设计过程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19) 4.1 元器件的选择............................................................................................... .19 4.2 实验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9 5. 元器件清单............................................................................................................ .21 6. 小结........................................................................................................................ .22 7. 参考文献................................................................................................................ .23

测试工作总结归纳编写守则

精心整理软件测试工作总结编写规范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缩略语 4. 规范要求 5. 引用文件 6. 质量记录 1. 目的

精心整理 本文件规定了测试工作总结编写时应考虑的事项,通过测试工作总结来不断地积累测试经验,提高测试工作的整体水平。并对软件产品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开发人员以后的修改、升级提供一个预防问题的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项目与软件产品的功能测试与系统测试。 3.术语和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规范要求 4.1 测 4.2 在 5.引用文件 本程序采用 6.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测试种类)测试工作总结

目录 1. 引言 (3) 2. 项目测试结果 (3) 2.1软件产 (3) 2.1.1软件产品名称及综合评价 2.1.2提交项目管理部门物品 3 3. 测试工作评价3 4. 软件问题倾向 4.1问题解决情况总结与分析 4.2 附录二:测试结束检查表

1.引言 说明参加本项目测试的负责人、参加人员、起止时间及实际工作量。 2.项目测试结果 2.1 软件产品 2.1.1 软件产品名称及综合评价:给出该软件产品的产品名称及对该软件产 品的综合评价。 2.1.2 总结测试工作内容并向项目管理部门提交测试结果 内 3.测试工作评价 3.1 3.2 发现问题数量: 3.3 析。 训。 4. 列出本次实际发现问题数量、解决问题数量、残留问题数量。并对残 留问题对系统功能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 4.2 错误类型统计与分析 在对软件产品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 础上,由全体参与测试的人员完成软件问题倾向分析表,对该类型或 该系统软件产品在模块、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出错倾向及其主要原因进

开关电源测试报告

电源测试报告 一、功率因数与效率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万用表、功率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输出带最大负载1.7A、常温25℃; 3、测试方法: 1)、依规格设定测试条件;输入电压、输入频率、最大负载; 2)、从功率表中读取Pin and PF值,并读取输出电压计算Pout; 3)、功率因数=Pin/(Vin*Iin),效率=Pout/Pin*100﹪; 4、测试数据 二、能效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万用表、功率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输出负载分别为1.7A,1.275A,0.85A,0.425A; 3、测试方法: 1)、在测试前将产品在标称负载条件下预热1分钟; 2)、按负载大小由大到小分别记录220V ac/50Hz/60Hz输入时的输入功率(Pin),输入电流(Iin),输出电压(Vo1,Vo2),功率因数(PF),然后计算各负载下的效率; 3)、在空载时记录输入功率与输入电流。 4、测试数据 三、纹波与噪声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负载分别为1.7A,1.275A,0.85A,0.425A,0A,常温25℃; 3、测试方法:按测试回路接好各测试仪器,设备,及待测品,测电源在各负载下的纹波与噪声; 4、测试数据及最大幅值的波形。 四、上升/下降时间测试 1、使用仪器设备:AC SOURCE(交流电源)、电子负载、示波器; 2、测试条件:输入电压220Vac,输入频率50Hz/60Hz,负载为1.7A;

射灯天线覆盖效果测试报告(室外向下对打)--钟陈生

茂南财富新城射灯覆盖(室外向下对打)效果测试报告 测试人:钟陈生、申卫报告撰写:钟陈生测试日期:2013年7月17 1.概述 1.1站点描述 基础信息 1.2射灯覆盖图及环境描述:

项目总负责人 单项负责人设 计 人校 审 人 审 核 人单 位比 例日 期 mm 2013.4图号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YBGS0130-WX-MNCHXCF-02-5 注:本系统图中器件红色为新增,黑色为原有, 蓝色为更换,黄色为利旧。 茂南财富新城F-安装点位图 二功分器 ″馈线7/8″馈线1/2″超柔馈线 全向天线 三功分器 双频合路器 电桥 22栋 28栋29栋 30栋31栋 23栋 27栋 25栋 38栋 26栋 17栋 ANT1-20F 下倾角51.84° ANT1-18F 下倾角37.15°ANT2-18F 下倾角47.39° ANT3-18F 下倾角47.39° ANT4-18F 下倾角47.39° ANT7-18F 下倾角47.39° ANT10-18F 下倾角47.39° ANT11-18F 下倾角42.27°ANT9-18F 下倾角43.88° ANT8-18F 下倾角40° ANT13-18F 下倾角45° ANT14-18F 下倾角45° ANT15-18F 下倾角47.39° ANT12-18F 下倾角43.88° ANT5-18F 下倾角47.39° ANT6-18F 下倾角37.13° ANT16-18F 下倾角47.39°ANT17-18F 下倾角37.13° 16栋 10栋 PS1-18F PS2-18F PS3-18F PS4-18F PS5-18F PS6-18F PS7-18F 38栋,共 19层 26栋,共18层 约高57米 约高54米 射灯天线

小型功率音频放大器LM386的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BY:华中师范大学电信专业DYLAN 小型功率音频放大器LM386的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1.熟悉焊接工艺。 2.熟悉测量的理解和仪器的使用。 3.增强对电路的理解。 4.熟悉电路的调试以及电路参数的测量。 2、试验原理: LM386的封装形式为塑封8引线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主要应用于低电压消费类产品。为使外围元件最少,电压增益内置为20。即在不接外接电路的情况下电压增益为20倍。但在1脚和8脚之间增加一只外接电容,便可将电压增益调为任意值,当外接电容20uf 时电压增益为最大200。 LM386引脚图 3、电路分析 1.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1和T3、T2和T4分别构成复合管,作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5和T6组成镜像电流源作为T1和T2的有源负载;T3和T4信号从管的基极输入,从T2管的集电极输出,

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 根据电路图得前级差分放大电路增益: 1 211)////(A be b l ce ce u r R R r r +-=β 若l R 远远小于21//r ce ce r ,则 1 1A be b l u r R R +-≈β 所以使用镜像电流源作为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增益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容的增益。 2.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T7为放大管,恒流源作有源负载,以增大放大倍数。 3.第三级中的T8和T9管复合成PNP 型管,与NPN 型管T10构成准互补输出级。二极管D1和D2为输出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以消除交越失真。 4.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为同相输入端。电路由单电源供电。输出端(引脚5)应外接输出电容后再接负载,主要是用来滤去一些杂波。 5.电阻R7从输出端连接到T2的发射极,形成反馈通路,并与R5和R6构成反馈网络,从而引入了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能够起到稳定电压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电路具有稳定的电压增益。

电源可靠性测试报告

开关电源可靠性测试报告 测试电源型号: ------------------------------------------------------------- 测试电源版本: ------------------------------------------------------------- 报告编号: -------------------------------------------------------------------- 测试日期: ------------------------------------------------------------------ 测试结果: ------------------------------------------------------------------

目录 1.输入特性 (3) 1.1输入电压调整率 (3) 1.2效率、功率因数 (3) 1.3浪涌电流 (3) 2.输出特性 (4) 2.1启动延时 (4) 2.2负载调整率 (5) 2.3启动输出电流过冲幅度 (6) 2.4纹波、杂讯测试 (6) 3.保护特性 (7) 3.1短路保护 SCP 短路功耗 (7) 3.2开路电压 (8) 4.环境适应性 (8) 4.1电流漂移 (8) 4.2 ON/OFF测试 (8) 4.3元器件使用余度试验 (9) 4.4温度应力(温升) (10) 4.5高温启动 (11) 4.6高温工作测试 (11) 4.7低温贮存测试 (11) 4.8高压测试 (11) 5.电磁兼容&安规 (11) 5.1谐波测试 (11) 6.备注说明 (12)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测试报告编写指南 由安博测试空间技术中心:///提供摘要 测试报告是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本文提供测试报告模板以及如何编写的实例指南。 关键字 测试报告缺陷 正文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优秀的测试经理应该具备良好的文档编写能力,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下面以通用的测试报告模板为例,详细展开对测试报告编写的具体描述。 PARTⅠ 首页 0.1页面内容: 密级 通常,测试报告供内部测试完毕后使用,因此密级为中,如果可供用户和更多的人阅读,密级为低,高密级的测试报告适合内部研发项目以及涉及保密行业和技术版权的项目。X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 可供索引的内部编号或者用户要求分布提交时的序列号 部门经理 ______项目经理______ 开发经理______测试经理______ XXX公司 XXXX单位(此处包含用户单位以及研发此系统的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0.2格式要求: 标题一般采用大体字(如一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副标题采用大体小一号字(如二号)加粗,宋体,居中排列 其他采用四号字,宋体,居中排列 0.3版本控制: 版本作者时间变更摘要 新建/变更/审核 PARTⅡ 引言部分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提示:通常,用户对测试结论部分感兴趣,开发人员希望从缺陷结果以及分析得到产品开发质量的信息,项目管理者对测试执行中成本、资源和时间予与重视,而高层经理希望能够阅读到简单的图表并且能够与其他项目进行同向比较。此部分可以具体描述为什么类型的人可参考本报告XXX页XXX章节,你的报告读者越多,你的工作越容易被人重视,前提是必须让阅读者感到你的报告是有价值而且值得浪费一点时间去关注的。 1.2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术语和缩写词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 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1.5参考资料 1.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东。 2.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PARTⅢ 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功率测试总结报告

中国联通鸡西分公司功率测试分析总结报告 2008年1月20日

测试目的:全面掌握现网不同厂家多期设备的输出功率,以及合路器、馈线损耗,为日后的故障定位、网络 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测试方法: 在线测试 a)对现网西门子、华为、北电厂家的不同类型的TRX的 输出功率进行测试。 b)对西门子、华为厂家不同型号的合路器损耗进行测试。 c)对不同工期的馈线损耗进行测试。 测试人员:赵佳溪、王加玉、颐龙公司:关雷 测试地点:业务分配成功率低的小区、故障较高的小区。 测试时间:2007年12月-2008年1月 测试设备:Digital Power Meter 数字功率测试仪 型号:BIRD Model 5000-EX 分析总结时间:2008年1月17日-2008年1月20日

●概述 鸡西联通运行维护部无线及网优人员本着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维护技能的原则,为全面掌握现网设备功率输出及损耗情况,并为今后的故障定位、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于2007年12月—2008年1月期间对现网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低和故障率相对较高的小区进行了在线对比测试。本次测试共涉及鸡密虎地区9期工程的19个站点45个小区功率测试。 附件一:功率W与Dbm换算关系 ●功率测试数据汇总分析 本次测试共计对GSM网络1期、4期、5期、6期、7期、9期、12期、13期、15期合计16个基站以及CDMA网络3个基站进行在线功率测试。 测试过程中发现,瓦数相同的载频输出功率也存在差异。为了查找其原因,无线及网络优化中心人员利用同一个基站同一个合路器带相同瓦数的不同载频进行多次在线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发现:即使相同瓦数的不同载频输出功率也存在微小的差异,而同一个载频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在线功率测试,输出的功率也不相同。 详细的功率测试数据见附件二。 ●功率测试分析总结 通过对本次不同工期设备功率对比测试数据汇总、分析、研讨得出以下结论: 一、G网设备功率测试

XX天线性能测试报告

基站天线性能综合评估报告 (XX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 XX分公司为了改善弱覆盖、提高用户满意度,解决网络中的隐形问题,同时借鉴发达省份的成功经验,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选择了使用不同年限、品牌的天线进行综合性能测试。通过对三阶互调、使用年限、前后比和第一上旁瓣抑制性等指标综合分析,借助更换对比,DT测试、话务KPI综合分析,为网络优化中天线故障排查、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标准、以及更换后达到的效果提供了参考依据。 1.本次测试选取的场景、天线、基站数量如下: 场景天线数量/根基站数量 1.农村弱覆盖投诉183 2.高速公路带状覆盖488 3.市区干扰点掉话279 4.库房新天线抽查10/ 2.天线性能测试 本次采用德国Rosenberger 三阶互调测试仪和扫频仪对天线性能进行测试,同时结合话务统计指标、DT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1 天线性能测试结果 本次主要对天线自身的主要参数指标:三阶互调(IM)、驻波比(VSWR)、前后比、第一上旁瓣抑制进行测试。

2

2.1.1 三阶互调合格率 参数说明:三阶互调是反映天线综合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线的优劣。目前国标要求≤-107dbm。本次判定合格的标准如下: 三级互调测试标准(dbm) 等级大于‐90大于‐107且小于等于‐90小于等于‐107 评测不合格可用优良 三阶互调测试结果 不合格合格优良 11% 28% 61% 说明:通过本次对天线综合性能的测试,发现较多天线三阶互调不合格(本次测试把IM≤-90dbm的均视为合格,远低于国标要求),这和目前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基站系统难以匹配。 3.网络KPI指标综合分析 本次网络KPI指标的分析是建立在:老天线→集采新天线→KATHREIN高性能天线,分别提取相同时段的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多次分析基础之上的。

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实验报告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模电实验 实验日期: 2016.4.15 班级:2015级应用物理学实验名称:功率放大电路的仿真测试姓名: 实验成绩:学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OTL、OCL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参数测试。 (2)对比分析OTL功率放大器和OCL功率放大器的性能差异。 二、原理与说明 功率放大器根据功放管平均导通时间的长短(或集电极电流流通时间的长短或导通角的大小),分为以下4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甲类工作状态下,在整个周期内晶体管的发射结都处于正向运用,集电极电流始终是流通的,即导通角A等于180°。 (2)乙类工作状态:乙类工作状态下,晶体管的发射结在输入信号的半周期内正向运用,在另外半个周期内反向运用,晶体管半周期导电半周期截止。集电极电流只在半周期内随信号变化,而在另半个周期截止,即导通角A等于90°。 (3)甲乙类工作状态:它是介于甲类和乙类之间的工作状态,即发射结处于正向运用的时间超过半个周期,但小于一个周期。即导通角A大于90°小于180°。 (4)丙类工作状态:丙类工作状态:丙类工作状态下,晶体管发射结处于正向运用的时间小于半个周期,集电极电流的时间不到半个周期,即导通角A小于90°。

图4.4.2 OCL功率放大器原理图 4.4.3为单电源供电互补推挽功率放大器。 三、实验内容 1.OCL功率放大器测量

1)按照图4.4.2所示输入自 己的OCL实验电路。并测量晶体管的静态工作,判断器件工作状态。 表格1.1.1 开关闭合开关断开 Q1 Q2 Q1 Q2 I B12.012pa 12.012pa 55.511na 1.691na I C1201ma 1.201ma 1.201ma 1.201mna U CE12v 12v 12v 12v 2)调节信号源输出为3V(峰 值),在开关J1闭合和断开条件下,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 J1断开时: J1闭合时: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名称+版本] 测试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 (2) 项目基本信息 (1) 第1章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项目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1.4 术语和缩略语 (2) 第2章测试概要 (3) 2.1 测试用例设计 (3)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3) 2.2.1 功能测试 (3) 2.2.2 性能测试 (3)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4)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4)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4) 3.2 功能 (5) 3.2.1 总体KPI (5) 3.2.2 模块二 (5) 3.2.3 模块三 (5) 3.3 性能(效率) (6) 3.3.1 测试用例 (6) 3.3.2 参数设置 (6) 3.3.3 通信效率 (6) 3.3.4 设备效率 (7) 3.3.5 执行效率 (7) 3.4 可靠性 (8) 3.5 安全性 (8) 3.6 易用性 (8) 3.7 兼容性 (8) 3.8 安装和手册 (9) 第4章覆盖分析 (9)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10) 5.1 缺陷汇总 (10) 5.2 缺陷分析 (10)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10)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11) 6.1 测试结论 (11) 6.2 建议 (11)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以下作为参考] 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基站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美化天线技术规范

总体概况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站数量不断增多,天线星罗密布,对周围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以满足对环境美观的要求;同时群众对天线辐射的普遍抗拒心理也导致基站选址建设相当困难,这就要求对天线的安装方案进行特别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美化天线是在尽量不增加传播损耗的情况下,通过一些美学、工艺技术的手段对天线进行伪装,来达到隐蔽的目的。通过采用美化天线,既美化了城市环境,也避免了居民对无线辐射恐惧和抵触,保证通信的覆盖和质量。 经过几年的积累,在美化天线的规范、分类、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化美化天线体系和定价模式。本手册对美化天线的技术标准、安装验收规范、采购模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供各分公司参考。 1 建设总体要求 美化天线在满足通信基站工程建设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同时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技术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首先必须满足无线覆盖的要求,无线信号衰减尽量低,衰减增加不超过1dB。 由于天线需要±30°内的方位角,15°内俯仰角(电调+机械角度)可调整,美化天线的材料和结构对天线调整后的发射性能应没有影响,在天线安装位置的垂直面的正前方不能有金属阻挡。 (2)经济性原则:在进行天线隐蔽时,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尽量选用通用型强、结构简单的隐蔽方案,以节省隐蔽费用。 (3)维护性原则:天线有时需要调整下倾角和方位角以及维护等,天馈线隐蔽方案需要考虑天馈线的维护和扩容的方便。 (4)安全性原则:美化天线要求结构牢固,满足各地风压设计要求。产品应适应全天侯使用,在雨、雪天气及-40℃~70℃温度均可保持良好物理特性;天线罩材料阻燃性好,达到GB8624-1997难燃Ⅰ级。 (5)耐用性原则:要求隐蔽材料经久耐用,耐高温和耐腐蚀,使用寿命不少于10年。

测试报告总结归纳 项目 测试环境

测试报告总结归纳项目 测试环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XX项目 测试报告 版本信息 注:状态可以为N-新建、A-增加、M-更改、D-删除 目录 1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情况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并对测试质量进行分析。 本报告作为测试质量参考文档提供给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阅读。 2测试参考文档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开发计划》 《软件测试计划》 《软件测试方案》 《软件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用例》 《缺陷分类指南》 《功能及UI测试标准》

3项目信息 4测试概述 4.1基本信息 本次测试的基本信息如下: 4.2测试过程

4.3测试范围

5测试过程评估 5.1测试设计 5.1.1测试用例 1、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错误推测法等。 2、依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设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覆盖所有需求功能点,在评审通 过后执行测试。 5.1.2测试方法 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描述,明确指出了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者只需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是否能在输入适当的数锯下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能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因此采用了着眼于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黑盒测试。 本次测试的重点集中在基本数据录入、业务流程和各功能模块间的接口。 5.2测试执行 5.2.1测试用例覆盖总结 1、执行的测试用例数覆盖了所有的功能点 5.2.2测试用例执行总结 测试执行统计表

控制测量规范与要求

第一部分茅荆坝(蒙冀界)至承德公路(第15标)控制网复测技术设计书 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大广高速公路蒙冀界至承德高速公路GPS控制网成果表》(设计院交给的)(2)、《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5)、《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二、平面GPS、四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 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隧道段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四等网技术要求施测。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7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的要求进行。 2.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2.2 四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3-3. 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符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 3.1 GPS复测组网实施

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4太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GPS 网各时段全部以边连接方式构网,形成由大地四边形组成的带状网。 3.2 采用GPS测量方法的平面复测 遵循与设计单位建网时相同的构网原则,本次GPS方法的控制网复测组网以大地四边形为基本构网图形组成带状网,采用边联式构网。实际外业测量必须遵循基线组网设计所确定的作业模式,并在接收机或控制器上配置GPS外业观测参数,参与作业的接收机所配制的参数应相同。 每天出工之前,必须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要求,数据存储设备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仪器及其附件必须齐全。 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的对中精度要求为1mm。天线应利用脚架和天线安置基座直接实现队中—在开始GPS外业观测前,必须确认天线安置基座的管水准器合格,天线安置基座必须严格整平。脚架必须稳定、牢固安置。 —如天线有指北定向标志,则应借助指北针或罗盘,在开始观测和观测过程中都使接收机天线指北标志指向正北方向。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立即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GPS测量需要遵循的操作要点有: —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开始同步观测。当没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他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后对观测时段作必要调整,观测者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 —经检查,接收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各项连接正确,接收机设置状态和工作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收机开始测量。 —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天线高丈量必须按接收机使用规定,从天线相位中心标志处丈量至地面点位标志,丈量的天线高是垂直高还是斜高必须在记录手薄上清楚的表明,且无论是垂直高还是斜高,直接丈量距离的误差在前后2次丈量中必须小于等于1mm,方取两次直接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作最终距离丈量的结果。 —不同时段的观测间隔期间必须重新进行天线安置基座的整平、对中操作,并重新丈量仪高。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观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完整地记录在观测手薄上。同时严密注意仪器的警告信息,及时汇报和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