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第三代头孢菌素de致出血倾向_魏开敏 可作为前言

第三代头孢菌素de致出血倾向_魏开敏 可作为前言

情况下

其 原 因 是 通 过免 疫介 导 引 起
物 引 起 免疫 复合 物 生 成 或 自 身 抗 体 生 成 进 而 导 致 免疫 反 应 发 生 从 而 发 生
溶 血 性贫 血

,
叶酸 及 B 族 维生
,
免 疫 反 应 而 破坏血 小 板
,
或 药 物竞争
,
素 以 防止 出 血
立即停 药外
, ,
,
因 此 应 当引 起临 床
医 生 和 患 者 的 高度 重 视 和 警 惕
综 合 研 究 的 结果
1
.
,
第三 代 头抱 菌
:
素 引 起 出血 的原 因 有 三 点
低 凝 血 酶 原 血 症 表 现 为凝 血 酶 原 时 间 延 长 和 血清 维 生 素 K 水 平 降
低 可 能 是 由 于 大 剂 量使 用 头 抱 药 物
时 可 预 防 性地 加 用 维 生 素
,

或 出血

要 注意
总之
,
使 用 第 三代 头抱 菌素 时应
,
K 以避免
,
控 制剂量 和用 药天 数
向 应 立 即停 药
, 。
,
一 旦 有 出血 倾
当 注 意有 无 出 血 倾 向
尤 其 是 长 期大

出血

剂量 用 药 期 间 相 对于 前
, 。
,
应 经 常 检查 红 细 胞 和
,
,
2
.
血小 板功 能 障碍

一般 见于 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
免 疫性 溶血 性 贫血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预防分析
1.1过敏反应
在发生的临床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主要的不灵反应,发生率约为0.5% ~1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热、哮喘、严重者可致药物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第三代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分别是17.7%、13.3%、11.3%,居头孢菌素之首。其发生原因除患者的个体差异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混有其他杂质,或其代谢产物与体内蛋白等大分子载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引起抗原抗体的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症状;
近年来,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治疗中,发生很多的不良反应的情况。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形成的原因,以下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临床的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与预防的合理指导。
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是由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获得。常用的约有30种,根据药物研制时间的先后,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以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的不同,目前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第一代有头孢唑林,头孢氨
2解决与预防Βιβλιοθήκη 施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能做到正确用药,正确用量,仔细观察,多加防范等方法,是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也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率。以下介绍两种预防的措施:
2.1作为医生,应严格掌握头孢菌素类抗
生素的适应症,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的计量和方法。防治滥用、过量应用。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药物在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两类药物之间可致不弯曲的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 ~30%对特别菌素类药物也过敏,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在应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分子结构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MTT)的头孢菌素有类双流醒的功能。当与乙醇联合应用时,N-甲基硫代四唑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从而使乙醛无法降解,储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而呈“醉酒状”即戒酒硫反应,又称“双流醒”反应。此外,头孢菌素类药物还能引起顽固性呃逆、流感综合症、幼儿乳齿变黑、龟头溃烂等少见的不良反应。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致严重凝血功障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致严重凝血功障碍
需要关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 避免联合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
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准确的指导。
需要提高对该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和 警惕性,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用药 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三:预防与应对措施
01
预防措施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或避
免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02 03
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如补充凝血因子、输注新鲜血浆等。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 标,确保患者安全。
案例总结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能导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使用时应充分评 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并加强监测。对于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诊 断和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用机制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 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舒巴 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增强头孢 哌酮的抗菌活性。
适用症状与使用方法
适用症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主要用于治 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 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使用方法
静脉注射,成人常用剂量为2g(头 孢哌酮1g和舒巴坦1g)每日一次, 根据病情可适当调整剂量。
03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 脉注射致凝血障碍案例 分析
案例一:患者情况与治疗过程
患者情况
患者为52岁男性,因肺部感染接 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
治疗。
治疗过程
连续用药5天后,患者出现全身多 处瘀斑和出血点,伴有牙龈出血、 鼻出血等症状。
凝血障碍诊断
实验室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和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 降低,确诊为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异常1例作者:付兆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前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为常用药,因其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在肾内科应用非常广泛,目前临床上更趋向于大剂量突击使用,以提高抗菌效果,而大剂量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地嗪、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进而可致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1]。

【案例经过】患者,男,68岁,头晕20年,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性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脑梗塞后遗症、2型糖尿病,痛风病史,3月4日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肾脏内科,入院检验结果如下:3月6日行右颈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插管术,3月7日血常规结果如下:自3月7日起先后滴注头孢唑林及盐酸莫西沙星进行抗炎治疗,3月18日行血液透析后,血常规结果如下:3月19日静推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抗炎治疗,3月20日凝血功能结果如下:3月21日复查凝血功能结果如下:3月21日遂即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并给予20mg维生素K肌肉注射,凝血功能结果如下:【案例讨论】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异常两方面。

先天性或遗传性凝血异常如血友病A、B 及遗传性凝血酶原、FⅤ、FⅦ、FⅩ、FⅪ缺乏症等。

获得性凝血异常分为: (1) 肝病性凝血障碍;(2) 维生素K 缺乏症;(3) 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4) 尿毒症性凝血异常等[2]。

该患者在血透和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PT、APTT 延长,表明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均有异常,TT 无明显变化,可基本排除血透影响和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因此考虑是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缺乏或不足。

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并给予维生素K肌肉注射治疗后,PT 和APTT结果接近正常,证实该案例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发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既往已有许多头孢哌酮舒巴坦导致凝血功能异常的文献报道。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全文)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全文)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全文)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ADR)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ADR报道最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1 不良反应1.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头孢菌素类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5%~1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哮喘等,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据文献报道[1],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居头孢菌素之首。

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2.2%、1.8%、1.3%。

黄凯文[2]报道,在1990~2000年的113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中,绝大多数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噻肟占17.7%、头孢哌酮占13.3%、头孢曲松占11.3%。

在体内吸收过程中,第三代头孢菌素还可透过眼部房水,曾有报道应用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引起双眼失明[3]。

由于头孢菌素与青霉素同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两者的致敏介质相似,可发生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

对头孢菌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可参照青霉素所致休克的方法处理。

1.2 消化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3.6%~10.8%,主要表现为腹泻[4]。

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3.0%、1.2%、1.3%。

头孢曲松应用于儿童时更易引起体液与电解质失衡。

近年多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报道,尤以头孢哌酮发生率居高。

这可能与头孢哌酮抑制或破坏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菌群而使凝血酶原复合物生成减少有关。

由此可见,在应用该类药物时,应密切观察PT变化,注意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倾向,必要时给予维生素K,以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可能。

大剂量青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

大剂量青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实验的影响
3项凝 血 实 验 的检 测 , 并 每种
抗生 素连续 检 测 1 。 0d
11 研究 对象 对 照组 : . 常规 凝 血检 测标 本 筛选 出
13 4 数 据统 计 ..
用 统计 软件 S S 对 照 组 与测 P S将
实验结 果 正 常 的 血 浆 制 备 而 成 的 混 合 血 浆 。测 定 组: 体外 加入 不 同抗生 素浓 度 的混合 血 浆 。
而产 生抗 菌作用 , 大剂量 使用 此类 抗生 素可 引起 出血
或引起 低 凝血 酶 原 血症 等不 良反应 …。本 文 采用 体 外加 入法研究 大 剂 量青 霉 素及 三 代 头 孢菌 素 对凝 血 实验 , 中包括凝血 酶原 时 间( T 活化 部 分凝血 活 酶 其 P) 时间( 哪 ) A 和纤维蛋 白原浓度测定 ( b ) F g 的影 响 。
统 计 意义见 表 2 。
表 1 不 同浓 度 青 霉 素 血 浆 3项 凝 血 实 验 检 测 结 果 ( ± , n=1 ) 0
12 仪 器 和试 剂 C . A一10 5 0凝 血 仪 ( 日本 Ss e ym x
定 组各项 测定 结果 进 行配 对 检 验 P<0 0 } .5表示 两 者 间有显 著性 差 异 。
2 结 果
公司产 品 ) 注 射 用 青 霉 素 钠 ( 0万 U 瓶 , ; 8 / 山东 鲁 抗
维普资讯

1O ・ 8
JH nnU i Si eh M dSi ea n c Te ( e c) v
Sp m e 0 V 2 N . et br O6 d.4 o3 e 2
大 剂 量 青 霉 素 及 三 代 头 孢 菌 素 对 凝 血 实验 的影 响

浅谈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浅谈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浅谈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它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1]。

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同时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

根据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分析,在抗感染药品中,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排名第一位的是头孢菌素类,下面就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及如何预防进行简单分析。

1.常见不良反应1.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为当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约为0.5%~10%。

临床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皮肤瘙痒等,可伴有发热和嗜酸粒细胞增多,发生率约为0.9%~3.2%。

皮疹较轻微,自限性,停药后可消失。

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有报道口服头孢克洛出现血清病样反应[2],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各种皮疹,包括各种荨麻疹、多形性红斑,有或无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或不伴有发热,血清病样反应发生率从0.2%~40%,且常见于儿童。

除头孢克洛以外,还有头孢噻吩、头孢噻啶等。

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不清楚。

1.2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胃肠道反应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约有3.6%~10.8%的发生率[3]。

主要变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和腹部不适等症状。

同时本类抗生素强力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引起内源性致病菌的过度繁殖,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和维生素K缺乏。

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尤以第2、3代头孢菌素为甚。

1.3 肝脏毒性多数头孢菌素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胆红素等值升高,多为轻至中度,持续时间短,停用可恢复。

头孢曲松可引起较明显的肝脏反应,如原发性胆汁淤积、胆囊泥沙样结石等,尤其以儿童多见,但停药可恢复。

1.4 肾毒性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肾毒性,如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异常、少尿、尿蛋白等,停药后即可恢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王亚玲童海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抗菌作用强,毒性低,广泛用于呼吸道、腹腔、泌尿道等中重度感染的治疗,但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的报道也逐渐增多[1]。

笔者遇到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69岁,因“胸闷、气急伴头晕2天”于2017年3月20日收住我院重症医学科。

患者患高血压二十余年,2型糖尿病十余年,平时血压控制不详,血糖控制差,2天前晚饭后呕吐出大量胃内容物,伴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后出现头晕,胸闷、气急情况加重。

查体:T 37.3℃,BP 153/93mmHg啰,双肺听诊可闻及湿音和哮鸣音,双下肢中度水肿。

实验室检查:WBC 12.2×109/L↑,血糖25.2mmol/L↑,血酮2.1mmol/L↑,肌钙蛋白Ⅰ3.0ng/ml↑,尿素17.2mmol/L↑,肌酐133μmol/L↑,CRP 102.2mg/L↑,降钙素原(P C T)0.73ng/ml↑,血浆脑钠肽(BNP)1260ng/L↑。

CT检查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及中等量积液。

入院诊断:肺部感染、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血压。

继续对症治疗基础疾病外,应用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月25日,实验室检查示WBC 9.8×109/L↑,CRP 136.1 mg/L↑,PCT 0.62ng/ml↑;改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微泵注射,8小时1次)。

3月29日患者肺部感染及心肌梗死症状有所好转,但尿量减少,尿色偏暗红,考虑尿路出血(尿常规隐血试验3+,镜检红细胞2+),停用阿司匹林、左氧氟沙星。

4月1日查凝血功能出现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PT)29.6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8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9.7s↑,凝血酶时间(TT)25.1s↑,纤维蛋白原(FIB)5.08g/L↑,下午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第三代头孢菌素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以利其合理应用。

方法登录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氨噻肟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以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溶血性贫血多见。

结论临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时,应注意其在血液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凝血功能障碍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effect on coagula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to benefit their rational use. Methods By retrieving relative periodical literature in China Text and Wanfang database, the individual case reports of 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collected for conduct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DR in hematological system induced by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ceftriaxone, cefoperazone, cefotaxime mainly blood coagulation disorders or hemorrhage. Conclusion When using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in clinic,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blood system should be paid high attention to.
Key Words: cephalosporins; Coagulopathy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大多于20世纪70-80年代开发,90年代后广泛用于临床。

虽然目前头孢菌素已发展至第四代,但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且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及毒性较低,故受广泛欢迎。

目前,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头孢菌素达10多个品种,如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等。

但因其可以引起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出血的报道近年逐渐增多,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和警惕[1]。

1 第三代头孢菌素所致凝血功能异常的作用机理
1.1 抑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
第三代头孢菌素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与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水平降低有关[2]。

维生素K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必需的辅助因子,参与凝血酶原前体中谷氨酸的γ-羧化反应。

许多学者认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除杀死致病菌外,对一些肠道内产生维生素K的正常细菌也有抑制作用,从而引起低凝血激酶原血症,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

1.2 抑制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包括粘附、凝集、释放等效应,二磷酸腺苷(ADP)、α-肾上腺素、胶原等是诱导血小板凝聚的激动因子。

测定出血时间、
血块退缩试验,以及ADP、α-肾上腺素和胶原诱导血小板的凝聚试验可判断血小板的功能。

体内试验和离体试验均证实,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但离体试验中所需的药物浓度更高。

2 第三代头孢菌素体外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试验
薛静[3]等人通过体外加入法研究不同浓度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氨噻肟的对常规凝血实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bg)的影响。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头孢曲松钠在700mg/L 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400mg/L时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头孢哌酮钠在400mg/L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头孢氨噻肟在700mg/L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0mg/L时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第三代头孢菌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其研究表明,血浆中3种药物在不同浓度时,PT及APTT时间有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随药物浓度增加延长更加明显,说明控制严重感染时,大剂量、长时间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患者凝血功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刘云芳[4]等人通过体外加入法研究大剂量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统计处理并分析显示,血浆头孢哌酮浓
度为350ug/ml,PT值APTT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头孢哌酮浓度在3500ug/ml以上时,对PT实验产生极显著性干扰(P<0.001);在8000ug/ml以上时,对APTT实验产生极显著性干扰(P<0.001)。

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血浆PT,APTT凝血实验检测结果值与其浓度成直线相关关系。

大量文献认为头孢哌酮通过抑制和杀灭肠道正常菌群,导致Vit K合成障碍,引起Vit K依赖性凝血功能障碍[5]。

此外,头孢哌酮可能主要由于呈剂量依赖的对骨髓抑制而诱导血小板产生减少。

头孢哌酮含有甲噻四唑基团(NMTT)侧链能直接抑制微粒体的羧化活性或VitK氧化还原酶,影响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羧基化,引起依赖VitK凝血因子缺乏[6]。

头孢哌酮及其制剂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报道率最高[7]。

头孢噻肟钠在实验的各不同浓度(175-8000ug/ml),其PT,APTT,Fbg测定结果均与对照组无差异。

3.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高龄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穆静[8]等人通过对5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高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86±2.6)岁,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激性出血的可能,记录患者用药后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发生时间和转归以及用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bg)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其记录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从开始使用头孢菌素到临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为5-12d,平均(8.4±2.6)d,主要表现为呕血、血尿、黑便、创面渗血。

轻度者仅表现为镜下血尿,重者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患者同时出现
痰中带血、肉眼血尿和褥疮创面渗血。

高龄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进食困难、摄入不足、肾功能减退,使用头孢菌素后会使血药浓度迅速增加,在大剂量给药、长时间使用后会更加明显,继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临床出血,影响预后。

4.讨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凝血功能的影响与患者本身的状况有关,老年人、营养不良、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时凝血障碍发生率大为增加。

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还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临床医师要对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在用药前后及疗程中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现异常时立即停药或补充VitK,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则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固不影响该类药物在多数患者中的应用。

5.参考文献
[1] 魏开敏.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致出血倾向.中国医药指南.
[2] Bang Nu & Kammer PB:Rev Intect Dis 5 (suppl 2):S 380,1983.
[3] 薛静,王鑫,王少华,张立,宋琳娜.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天津医药 2002 2(2):89-90.
[4] 刘云芳,杨舒.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8 7(4):118-119.
[5] Sherchuk Ym. Intect Dis, 1990, 12:1109-1126.
[6]胡丕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外国药学.抗
生素分册,1990,11(2):116.
[7] 段丽芳,张卫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血小板减少2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 8(4):313-314.
[8] 穆静,安磊,王晓伶,杨玲. 高龄患者应用头孢米诺钠致凝血功能障碍.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0 14(15):1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