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5175327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案

201235175327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案
201235175327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案

河网中学八年级地理教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特别行政区一一香港和澳门

课时:第1课时制作人:朱敬成审核人:朱和平Array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运用地图说出并记住港澳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计算和分析“人多地狭”的

基本特点,探究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港澳优越的地理位置。

2、港澳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3、港澳经济特点及于祖国内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预习展示】

1、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_________ ,分别位于____ 的东、西两侧,与________ 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 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

由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组成。

3)香港、澳门回归,我国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 ”政策:祖国内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 制度,港澳实行__________ 制度。

4)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要寻找香港的位置,需要查阅:()

A:中国政区图B:世界政区图C:中国气候图

3、家住北京的小明乘坐火车直达香港旅行,他选择的铁路线是()

A :陇海线B:京沪线C:京广线D:京九线

【课堂探讨】

活动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1、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和课本图“香港澳门”,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用自己的话说说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香港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活动二: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1说说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和面积,并计算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

2、河网中学的土地面积是平方千米,现有师生员工700人,河网中学的人口密度__________ ?

3、2007年,中国人口132256万,面积万Km2,人口密度是___________

4、比较一下,中国、河网中学、香港、澳门等地的人口密度,你发现香港和澳门人地。

观察课本中图和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5、港澳地区人多地少,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而采取的措施()

A.鼓励居民迁移到祖国大陆

B.建设海下城市

C.建设高层建筑,填海造陆

D.向其他国家移民

6、说说你对香港城市拓展空间采取这些措施的好处?观察图和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7、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保留有大片的绿地,原因是

A香港用地不紧张 B 香港山地多,且人口少

C香港需要大量木材 D 香港注重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活动三:香港和澳门的“身世”

阅读课本28页的阅读材料并观察图和图,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香港和澳门的区旗的含义?

活动四: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自学课本30页和31页,探究思考下面问题:

1、用自己的话说说港澳的经济特点

2、观察图香港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香港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

2)祖国内地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

3)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3、阅读课本31页阅读材料并观察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转口贸易?4、香港与内地除经济联系外,还有哪些联系? 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后检测】

一、读图填空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城

市:①②

④。特别行政区:

⑵图中⑦是。

二、选择

2)、香港的交通运输业很发达与国际间的货运主

要以哪种运输方式为主()

A、铁路B海运C、公路D 、航空

3)香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①有丰富的森

林;②有丰富的铁矿;③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有

优良的海港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D.①④

4)关于澳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

B.博彩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 D .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5).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省级行政区是(

A.香港 B .台湾 C .澳门D.

6)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A.对外贸易 B .加工制造业 C .钢铁工业 D .旅游业

7)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 B .美国C .中国大陆D .澳门

三、解答题

1、香港的转口贸易给香港和祖国内地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课后作业】

列表归纳香港、澳门在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异同。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知|识|目|标|我|明|确 ①简述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②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③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概况 (1)香港回归: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____________________。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知小结

香港和澳门教案

香港和澳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让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发展更因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使学生知道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使学生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交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使学生知道澳门的旅游业和博彩业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及回归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了,才能不受欺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等影像资料,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政区图、回归场景图、卫星遥感图、城市中的绿地、高楼林立、填海造地、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增长表等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及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进行感情熏陶和渲染。先播放《香港别来无恙》和《七子之歌》,刚才听了这两首歌,我想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我歌里所唱的分别是我国的哪两个地方?生:香港和澳门.你从中听到了什么?或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人教版 (1)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 ----香港与澳门 淮北市梅苑学校李晓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手段 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让学生辨认。 【投影课题】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学生阅读、讨论回答)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回归祖国的时间 香港 澳门 【引子】想了解香港和澳门更多,首先我们就要先了解香港和澳门的自然

地理特征。 【投影】一、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提问】(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2)气候有何特点? 【自学填表】教师把事先印好的“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投影,要求学生看书读图,自学归纳。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 香港澳门 位置 范围 面积 居民 经济 【展示投影片】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投影片,教师根据学生填表情况,串讲提问,查漏补缺,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对比总结】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 香港澳门 位置 范围由 面积29. 居民 经济

7.1《香港和澳门》导学案

第七章 第一节 香港和澳门导学案: NO.3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熟记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能够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香港和澳门外向型经济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3.全力以赴,快乐学习;体会“一国两制”的科学性。 【自主学习】 香港和澳门基础知识比较表 香港 澳门 回归时间 位置(记图) 珠江口 侧 珠江口 侧 毗邻的城市 组成 香港岛、九龙、新界及附近的200多个岛组成。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地形 多低山、丘陵,平原狭窄 平原为主 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面积与人口 地狭人稠,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资源 缺乏 经济 ①以 为基础,以加工业、金融业、房地 产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_______已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自由港:_______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世界________中心,香港与________、________三分全球②发达的交通(海运:________ 港;空运:________国际机场;铁路:________、广深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③旅游业发达,信息、教育中心(三条具体体现,课本划出) 1.主要经济支 柱: 、 、工业、建筑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2.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称号 “东方明珠”、“繁华都会”、“购物天堂” “海上花园”、 是澳门的象征 制度 是我国的两个______________,我国对其实行“____________” 港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制度,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合作探究】通过读图及小组合作,学会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读香港气温降水逐月分配右图,回答下问题: 1.香港属 气候。 2.该气候类型在本区的主要特征是 。 3. 月气温最高, 月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约为 ℃;香港 月降水量最多,约 毫米。 4.香港降水量并不算少,但缺水严重,你能说明其中的自然原因吗?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和模式。 3.了解香港、澳门的位置和组成。 4.理解香港、澳门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1.“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2.“前店后厂”模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位老人把在南海边写下了什么样的诗篇?今天让我们追随着老人在南海边的诗篇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 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1.找出北回归线、珠江、珠江口、南海,说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在图上圈出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优势条件: (1)区位:紧邻港澳和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 (2)劳动力: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3)交通:海陆交通便利 (4)侨乡:“侨乡”众多 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图,完成下面的任务: 1.找出香港和澳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找出香港、澳门邻近的城市,说说它们的相对位置。 3.香港、澳门的经济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什么是转口贸易? 4.说说香港澳门主要的旅游景点及美誉。 四、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根据下图完成任务:

1.说说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之间的经济合作模式。 2.说说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在该模式中的角色和各自的优势。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同步练习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同步练习 1.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20日 2.香港回归后,设立的行政区划是() A.香港省 B.直辖市 C.自治省 D.香港特别行政区 3.香港在我国的位置是() A.广东省珠江口西岸 B.广东省珠江口东岸 C.临广东深圳特区 D.临珠海特区 4.香港在国际上的地位是() A.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B.最大的工业城市 C.人口最多的城市 D.世界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 5.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9年7月1日 C. 1997年 12月 20日 D.1999年 12月 20日 6.澳门回归后设立的行政区划为() A.澳门省 B.澳门直辖市 C.自治省 D.澳门特别行政区 7.澳门在我国的位置是() A.广东珠江口的东岸 B.广东珠江口的西岸 C.临珠海市 D.临深圳市 8.长期以来占领澳门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9.澳门的主要经济来源是() A.工业 B.农业 C.旅游业 D.赌业 10.关于香港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 B.赌博业和旅游业是经济支柱 C.重工业发达 D.重要的自由贸易港 11.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东侧,北与珠海接壤 B.面积约16平方千米,人口400万 C.经济以赌博业和旅游业为主 D.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12.香港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大陆 D.澳门 13.关于香港的土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少,平地多 B.山地多,平地少 C.基本没有绿地 D.保留大片绿地 14.香港人多地少,扩展城市用地的主要方式是() A.移民搬迁 B.建设高层建筑 C.将农业用地逐渐用于城市建设 D.填海造陆 15.香港和祖国内地在经济发展中优势互补,香港的优势是() A.资金雄厚 B.自然资源丰富 C.劳动力丰富而低廉 D.管理经验丰富 参考答案: 1.A 2.D 3.BC 4.AD 5.D 6.D 7.BC 8.D 9.CD 10.AD 11.CD 12.C 13.BD 14.BD 15.AD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掌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 2.“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回归祖国,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4.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的强大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片断:“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通过简单介绍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历史 教师出示:香港、澳门区域图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香港问题的由来? 学生: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教师出示右图)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地区99年,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占领。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澳门问题的由来? 学生:澳门历来是中国领土。1535年,葡萄牙人贿赂广东地方官吏,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和进行贸易的权利。1553年,葡人以曝晒水浸货物为由上岸居住,并于1557年起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葡于1851年和1864年先后侵占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葡迫使清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李杰审核:历史组 学习目标:1.说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回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2.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港澳回归的意义,养成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港澳的回归,认识到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导入: 温故而知新:1、香港问题的由来:(1)1842年英国通过《》割占香港岛; (2)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1)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货物,以贿赂的方式获准在澳门半岛上暂时居住, (2)1887年葡萄牙通过中葡《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同意其永驻管理澳门。 一、自主预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实现,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愿望。。 2、提出:改革开放后,从维护国家统一和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3、内涵: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经过:(1)香港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②,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②__________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合作探究 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有哪些?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当堂训练 1、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

卫生部关于印发《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 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1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促进香港、澳门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加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的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及《<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七》,我部制定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六日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 在内地短期执业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的管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合法执业资格,从事医疗相关活动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 第三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分为以下四类: (一)港澳医师: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生、中医、牙医和澳门

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生、中医生、中医师、牙科医生、牙科医师; (二)港澳药剂师: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药剂师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药剂师、药房技术助理; (三)港澳护士: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护士、助产士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护士; (四)其他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包括香港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医务化验师、职业治疗师、视光师、放射技师、物理治疗师、脊医6类人员和澳门医疗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治疗师、按摩师、针灸师、诊疗辅助技术员4类人员。 第四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是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具有合法执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应聘在内地医疗机构从事不超过3年的执业活动。 第五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应当符合内地有关港澳人员的就业规定,由内地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作为聘用单位。 第六条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在内地短期执业,应当向拟聘用其短期执业的医疗机构提交在港澳获准从事的业务范围及与业务有关的权利义务说明。 第七条港澳医师来内地短期执业,按照《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医师在内地短期行医管理规定》的有关程序和要求申请。 第八条港澳药剂师、港澳护士和其他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内地短期执业,应当由拟聘用医疗机构向该医疗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中医药管理部门(以下同)申请注册,并提交以下材料:(一)港澳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内地短期执业注册申请表; (二)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明材料; (三)近6个月内的2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2张; (四)专业技术人员的执业执照或者执业资格证明; (五)近6个月内的体检健康证明;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上饶县教育体育局监制 学校茗洋学校姓名童彩云备课时间 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科地理 课题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上课时间

整理学案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本堂课的 1、知识点: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 优越性,理解“人多地狭”的地域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双赢;理解香港、澳门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2、重点: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香港、澳门“人多 地狭”的特点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评价检测 1、下列属于香港的支柱是() A、博彩业 B、旅游业 C、建筑业 D、转口贸易 2、游客沿京九线进入香港,首先到达的地区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大屿山岛 3、下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的是() A、北京 B、广西 C、港澳 D、台湾 4、澳门领土组成的是() A、九龙、横琴、路环 B、氹仔、路环、横琴 C、氹仔、路环、新界 D、氹仔、路环、澳门平岛 5、长期以来香港被哪个国家侵占。()A、西班牙B、德国C、美国D、英国 6、下列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珠江口东侧,北面与珠海接壤 B、面积约16平方千亩,人口400万 C、于1997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D、经济以博彩旅游业为主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铁路线:A. ; 地区:B. ,C. ; 特区:D. 。 (2)在比例尺为1:1000000的地图航,量得蛇口(E)到大亚湾西岸(F)的图上5.9厘米,则实地距离为千米。 (3)写出点N的经纬度:,。(4)从该区的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区属于的温度带为 ,气候为气候。 8、“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的绿地?

港澳台地区导学案

第五节 港澳台地区 【学习目标】 1、 港澳台的位置和范围;港澳台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2、 能够分析港澳台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能够结合地图说明分析台湾自然和经济特点以及区位条件 3、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先通读教材并进行知识梳理。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2.在预习预过程中书面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I 教材助读 一、台湾——人口密度大(近600人/ km2),汉族为主(占97%,闽、粤迁去),少数民族-高山族。 1、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台湾山脉形成原因: 2、台湾的气候类型: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3、结合台湾岛地形图,分析地形对台湾岛降水和植被垂直分布有什么影响?对台湾河流分布和水文特征有什么影响?台湾最大河流: ;著名湖泊: 。 4、主要灾害:夏秋季节台风侵袭频繁;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二、香港——中国血统居民占98%,祖籍广东居多;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约占2%,语言是粤语 1、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组成? 2、港口: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自由贸易港。是最繁忙的航空港和国际信息中心之一 3、香港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4、香港的经济 ①经济发展迅速,有“亚洲四小龙”之称。②主要工业部门: ③现以加工业为基础、对外贸易为主导、以多种经营为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有“购物者的天堂”、“东方明珠” 之称;金融业发达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④四大支柱产业: 三、澳门——中国血统居民占95%,祖籍广东居多;葡萄牙人约占3%。 1、经济支柱: ;加工工业以成衣和玩具为主,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西欧、香港等地。 【预习自测】: 学 案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得体会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心得体会 何云霞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八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资料,基本能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处理教材上,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通过对“用什么方式收回港澳,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什么结果”、“一国两制构想内涵”、“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一国两制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何能成功收回港澳”、“港澳回归历史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思考。并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解决个别难度较大的问题上,通过材料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但是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中只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活动,学生间的互动不多;学生之间的合作较少,也缺乏真正的学习“探究”,基本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现在想来这样的“探究”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交流思想、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探究学习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教学形式多样。例如:在导入时直接用香港回归的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同时会产生悬疑,港澳是如何被掠走的?又是如何收回的?在讲到港澳被割占后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情时,播放并全班同唱《七子之歌》体会国家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情感教育。在对中英之间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教学时安排历史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课堂。历史剧的安排虽然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操作过程中显得过于刻意,按部就班,前后的衔接也没有做到位,所以略显突兀。 教学效果较理想。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选择和材料题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本课所学知识。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创新能力不足,在日后的教学中,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设计

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五中学“预学练作”一体化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地理学科第六章第一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编审:孙丙银 教材说明 1、教材分析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2、学情分析 学生对香港和澳门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有关这节课的学习应当较容易一些,,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因此课堂上应当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重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他们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导入:在184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英国殖民者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3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司和九龙“新界”3块中国领土。辛亥革命之后,历届中国政府对上述3个不平等条约均未予以承认,国民党政府曾有两次大规模的收回香港的活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十五兵团南下进军到香港北部边界,香港问题的解决获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政府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收复香港。耐人寻味的是,解放军在抵达深圳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毫无继续南进解放香港之意。新中国缘何采取这种态度?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历史玄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一、人多地狭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27-28正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3: 1.香港和澳门位于祖国大陆,与省市相邻,澳门则位于西侧,与该省市相邻。 2.香港由、、三部分组成,澳门由、、三部分组成。 3.香港与澳门是我国的两个,实行制度。 4.香港面积为1098平方千米,人口666.5万人,人口密度大6070人/平方千米;澳门面积2 5.4平方千米,人口43.8万人,人口密度17244人/平方千米;与大陆的大城市北京(748人/平方千米)上海(2325人/平方千米)相比人口密度,人地;不仅如此,例如香港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上天——()下海——()成为香港扩建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提示:从课本图6.16上,估算香港的植被覆盖率约为70%,为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要加大绿化面积?其原因:香港山地多,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沿海地带城市建设的安全;城市绿地可以美化环境,让香港人生活在宜人的环境中。这说明香港尽管人多地狭,也没有忽视环境保护,香港走出了一条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P30-31正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3: 【秦15中】DL080601【秦15中】DL080601

【历史】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掌握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意义。2.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 3.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性;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自主探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2)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4)邓小平从出发,提出了“”的伟大构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意义:“、”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984年底,中英签署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1987年4月,中葡两国也签署声明,宣布中国将于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年月日,香港回归;年月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在完成祖

国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合作探究】 1.“一国两制”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提出该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地位如何?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国耻,想一想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意义是什么? 【拓展延伸】 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列强强占,今天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了,今昔对比,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学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 编制: 审核: 班级: 姓名: 时间: 编号: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标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祖 国的时间及意义。2.通过会议学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大家 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3.通过港澳的回归,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港澳的回归,最终实现 台湾的回归。 【学习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 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 ”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 制度。 “一国两制” 是新时期 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年7月1日,中 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9年 月 日,中 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 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合作探究】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香港是怎样被英国占领的?香港是何时回归的?从香 港的失去到回归,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当堂检测】 1.“你可知‘MACAU ’,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 的“MACAU ”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 1999.12.20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 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当家作主伟大转折洗雪国耻( ① ) 生死攸关

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学设计 设计人:肥城市汶阳中学明秋丽 一、教学设计意图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它的历史演变过程:过去——耻辱,现在——辉煌,明天——更美好。抓住这一主线设计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 2.运用资料了解香港的经济特征与支柱产业。 3.了解香港的经济支柱与经济发展变化特征。 4.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了解香港的产业升级变化过程及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2.通过地图或资料对比,分析澳门面积扩大的原因。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的概况以及祖国内地与港澳的关系。 难点:香港的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探究法、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探究园地 探究问题: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差异 探究方法:阅读课本中香港和澳门经济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探究形式: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探究内容: ( (二 (三 (四 (五) 和圣园小组——探究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六) 龙柏园小组——探究香港和澳门克服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或做法: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01235175327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案

河网中学八年级地理教学案 科目地理课题:特别行政区一一香港和澳门 课时:第1课时制作人:朱敬成审核人:朱和平Array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 运用地图说出并记住港澳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计算和分析“人多地狭”的 基本特点,探究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学习重点】 1、港澳优越的地理位置。 2、港澳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3、港澳经济特点及于祖国内地之间的密切联系。 【预习展示】 1、快速阅读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_________ ,分别位于____ 的东、西两侧,与________ 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 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澳门 由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组成。 3)香港、澳门回归,我国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 ”政策:祖国内地实行________________ 制度,港澳实行__________ 制度。 4)港澳扩大土地面积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要寻找香港的位置,需要查阅:() A:中国政区图B:世界政区图C:中国气候图 3、家住北京的小明乘坐火车直达香港旅行,他选择的铁路线是() A :陇海线B:京沪线C:京广线D:京九线 【课堂探讨】 活动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1、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和课本图“香港澳门”,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用自己的话说说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香港的地理位置有何优越性?活动二:人多地狭的区域特点 1说说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和面积,并计算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 2、河网中学的土地面积是平方千米,现有师生员工700人,河网中学的人口密度__________ ? 3、2007年,中国人口132256万,面积万Km2,人口密度是___________ 4、比较一下,中国、河网中学、香港、澳门等地的人口密度,你发现香港和澳门人地。 观察课本中图和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5、港澳地区人多地少,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而采取的措施() A.鼓励居民迁移到祖国大陆 B.建设海下城市 C.建设高层建筑,填海造陆 D.向其他国家移民 6、说说你对香港城市拓展空间采取这些措施的好处?观察图和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7、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还保留有大片的绿地,原因是 A香港用地不紧张 B 香港山地多,且人口少 C香港需要大量木材 D 香港注重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分析

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出自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该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二个课时,它与第13课的《海峡两岸的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 实现祖国统一,是必然的趋势,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一个历史性事件,必将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它们的成功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对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起核心作用,在第二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极大地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歌曲演唱、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图片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

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制作。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学法指导】 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 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形成形象的历史概念,识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通过再现中英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流程】

八年级地理香港和澳门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香港和澳门导学案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学习目标 会读图,能从地图获取信息,理解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知道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及原因 知道港澳经济部门,理解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点: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及原因;港澳经济部门 ●学习难点: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稳定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预习: 预习导航 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概括香港、澳门地理位置及气候。 计算港澳地区的人口密度。 拓展延伸 港、澳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澳门目前的面积是1912年的两倍多,这都是填海造陆的功劳。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都是人多地狭地区

或国家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能增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破坏了海洋环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香港的植被覆盖率至少在60%以上,如此大的城市绿地,如此高的植被覆盖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吗?仅仅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吗?关键还在于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 说说香港和澳门扩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回答:港、澳地区两种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及看法;“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展示: 港澳地区优越的__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决定了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发达。香港产业以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为主。______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______、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_____、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长期以来,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也将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通过各种渠道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中国地理《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导学案

认识省级行政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 1.识记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2.了解香港、澳门的重要位置、范围、组成及现行的社会制度,理解其主要经济部门及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一、北京 1.政治文化中心 (1)自然环境 位置:燕山以南,①以东,②平原的北边缘。 地形:平原、山地为主,地势由③向④倾斜,⑤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职能:全国⑥、⑦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3000多年前已形成聚落中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北方重镇;秦、金、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了无数的⑧。 3.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兴建了许多新区和一批⑨。 二、香港 1.概述 (1)位置:珠江口⑩侧,毗邻市。 (2)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3)面积和人口:1098平方千米,人口698.52万(2008年),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4)地形:境内多、,其中香港岛以低山为主,中部高、四周低;平原面积狭小,仅占1/6,故大规模。 (5)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经济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发展贸易的优势: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运输中心。 地位下降,产业发达。 (2)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海运:优良港湾。 空运:香港国际机场。 铁路:、广深铁路。 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3)旅游、信息和科技发达:国际旅游中心,“购物天堂”,有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国际信息中心,教育发达,有香港大学,等等。 (4)工业部门:服装、玩具、钟表等。 三、澳门 1.概况 (1)位置:珠江口侧,毗邻市。 (2)范围: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岛组成。 (3)面积和人口:25.4平方千米,人口54.6万(2008年)。 (4)地形: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