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课件.ppt
合集下载
《望月怀远》课件(最新原创精品)

探寻古诗词中的“梦”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琵琶行(唐)白居易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梦李白二首·其二 (唐)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青鸟传音 ……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远嫁和亲的公主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挖掘意象内涵——尝试探“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 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 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探索赏析入口:海上生明月
池塘生青草(谢灵运)……
大江流日夜(谢朓)……
明月照积雪(鲍照)……
666……
草原跑牛马(某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知人论世—— 一代名相张九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典诵读ppt课件_图文

相见欢
--【南唐】李煜 --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处境孤寂,心境萧条
景 凄清冷落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情 寂寞哀愁
小结
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
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
苦的心态。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 滋味在心 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月 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孟浩然
霜月 唐代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宿建德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月夜 唐 刘方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望月怀远张九龄》课件

起伏变化的手法,使诗歌情感跌 宕起伏,引人入胜。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望月-PPT精品教学课件4

作业: 搜集描写月亮的美文片 段和诗句,摘抄并背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斯宾塞 ●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 罗兰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 ──马克思 ● 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牛顿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 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 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列夫· 托尔斯泰 ●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而已。 ──高尔基 ●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易卜生 ●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托尔斯泰 ●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 芬奇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 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雨果 ●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罗曼.罗兰 ● 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哥白尼 ● 有很多人是用青春的幸福作成功代价的。 ──莫扎特 ● 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笛卡尔 ●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 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爱因斯坦
《望月怀远》苏教版必修课件上学期苏教版

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01
02
03
朗诵表演
学生经过指导后,进行朗 诵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 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诗词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 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作品, 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兴趣 和能力。
课堂互动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见 解和问题,展现出良好的 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对未来教学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强化背景介绍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 强对诗词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
感表达。
增加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诗词 朗诵比赛、文学创作比赛等,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可以更加注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采 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
必修课程的重要性
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全 面的学科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 实的基础。
《望月怀远》背景及作者简介
《望月怀远》背景介绍
《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的一 首佳作。这首诗是张九龄在离乡背井 、望月思乡的情境下创作的,表达了 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0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望月怀远的情景,通过“灭烛”、
“披衣”等动作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无奈。同时,“光满”与“露滋”
的对比也突出了月夜的清冷和静谧。
03
文学价值与影响
《望月怀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唐代文学的代表作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佳作,被誉为代表唐代文 学高度的作品之一。
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大学语文古代诗歌赏析精品PPT课件

拟人: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 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古代诗歌赏析
1. 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 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 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 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 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 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 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 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 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 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 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 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 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
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 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8、表达方式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 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 情。而
古代诗歌赏析
1. 作品的形象
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 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和 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 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 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譬 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 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 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 都是借景抒情。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 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 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 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全词借景抒情,抒 发了作者游赏山林遇雨时的见闻与感受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认识。词的 上片运用叙事、设问等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 泰然自若与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借描写、 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和人 生风雨无常的点滴感悟,颇具哲理意味。这 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 全词语言豪放,融情于理,意蕴幽深。
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课件(共59张PPT)

课前导读
什么是词?
词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 句之分,所以词也叫长短句。
理解词题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从词题中,你知道了 什么?
这首词写了作者夜晚在黄沙 道中的所见所闻。
疏通字词
听范读
疏通字词
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
学习《宿建德江》
朗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拓展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学习《宿建德江》
初读古诗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学习《宿建德江》 理解诗意
理解古诗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 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
学习《宿建德江》 关键词的意思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 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理解古诗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古诗大意
乌云翻滚像泼翻的墨汁,尚未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 好似蹦跳的珍珠,已经打入游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 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此诗营造了一种怎样意境?表达什么感情?)
1、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写了一望无垠的大 海,冉冉升起的明月,彻夜不眠的我,灭掉的 蜡烛,滋生不已的露水等景色。2、此诗从望月 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 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 写到人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营造了雄浑 阔大而又幽清的意境。3、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 人的相思之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尾联营造了哪种意境,表达什么感情
1、月光是如此皎洁,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 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 希望在梦中相会。2、此联构思精巧,营造了孤 独幽清的意境。3、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 人的怅惘和失意。
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辉,揽 之不盈手”。
1、怨,怨恨。 “竟夕”,亦即通宵。2、
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 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3、 直抒胸臆,写出了多情人(自己)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复杂心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你认为哪些字用得最好。
怜,滋。 1、 “怜”:怜爱。 “滋”: 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2、月华如此美 好,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 神望月,明月如此撩人思绪,诗人不禁久久伫 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 3、两句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更觉相思之苦。
2、“生”字好在哪里?
1、 “生”:生发、升起。2、写出明月 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3、富有动感。
3、“共此时”的是谁?怎样理解? 1、是我,伊人或天下人。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 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 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 远 。(富有哲理性,千古名句)
[唐]张九龄
本诗的内容与感情是什 么?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 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这是一首什么体裁、题 材的诗歌?
五言律诗、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借自然景物中的山、水、 田园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 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情 感,而是移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自 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 感情色彩。
有感情地朗读《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分小组讨论
• 1、全班分成5个学习小组,分别研究 讨论每一联的诗歌。 2、结合考试的出题方向,第一组研究首联
,设计首联的一个问题并分析答案。第 二组研究颔联。第三组研究颈联,第四 组研究尾联。最后一组研究整首诗歌。
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 志;托物喻理;)。
练习1:请判断以下诗句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念天地在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有哪 些呢?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 的情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首联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1、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 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2、展示了 雄浑阔大的意境。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 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也体现了 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是千古佳句。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自然具有一 种高华浑融的气象,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白居易《琵琶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三、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寂寞的情怀。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4、“我”在思念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朋友等,具有不
确定性。(有含蓄的美感。)
意境题
1、抓意象。(景象、物象、人 象) 2、品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 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3、悟情感(联手法)。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请赏析“怨”和“竟夕”,此联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心情?
回顾诗词鉴赏:分析情景、意境题
• 1、提问方式:这首诗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何感情?
这是最常见题型。要从景、情、境三方面去分析。 (有手法答手法)
• 2、答题步骤
1、抓意象。(+特点) 2、品意境。(+特点) 3、悟情感、作用。 (有手法答手法)
诗歌中的景情关系《金版学案》 18页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 而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
作者介绍
【生平补介】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是一位审时度势、锐意
改革的政治家。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 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 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
首倡唐诗山水田园诗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 盛唐的桥梁与标志。其诗作《感遇》十二首及 《望月怀远》传诵久远。后人评价“独能超出 一格,为李、杜开先”。
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有哪些意象表达相思、离愁、悲伤等情感
白云、明月: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杜鹃鸟:为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 青鸟: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悲伤的感情。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表示凄苦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