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教案】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目

0002页 0072页 0121页 0484页 0847页 1571页 1611页 1651页 1702页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全章复习与测试 第1节 共价键模型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全章复习与测试 第1节 认识晶体 第3节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全章复习与测试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020最新鲁科版高Hale Waihona Puke 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1章 原子结构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2020最新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 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课件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结构与性质
目标: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一、引入
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1. 讲解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探讨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的导电性、熔点,共价化合物的溶解性、熔点,金属化合物的导电性、延展性。

三、案例分析
1. 举例说明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四、实验操作
1. 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交流
1.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2. 指导学生归纳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规律,拓展思维。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学生对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2. 提议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案例。

七、反馈与评价
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梳理学生的反馈意见。

2. 学生反馈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内容和操作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第三课时公开课教学 ppt课件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第三课时公开课教学 ppt课件

2.电子云
• 电子云:描画核外电子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 的概率大小的图形。
• 电子云中的小黑点:

并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一个电子,而是
表示电子在此空间出现的机率(电子曾经来
过)。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阐明电子出现的
时机多,而电子云密度小的地方阐明电子出
现的时机少。
3.原子轨道的图像描画——电子云的轮廓图
在高中阶段我们先来学习电子云。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宏观物体
微观粒子
质量 很大
很小
速度 较小
很大(接近光速)
位移 可测 能量 可测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轨迹
可描述
(画图或函数描述)
不可确定
为了便于了解,我们用假象的给氢原子照 相的比喻来加以阐明。氢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为了在一瞬间找到电子在氢原子核外确实定位 置,我们有一架特殊的照相机可以给氢原子照 相(快门足够短,目前是不能够的)。先给某个 氢原子拍五张照片,得到不同的图像。
第一节 原子构造模型 〔第3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不能同时准确测定它 的位置和速度;初步认识原子构造的量子力学模型,知道原子中 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形状用原子轨道来描画;认识到原子轨道的 能量是量子化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用能级来描画;知道电子云是 对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里出现概率大小的笼统化描画。 2、知道科学假说模型在原子构造建立中的重要作用。 3、经过原子构造量子力学模型建立的历史,感受科学家在科学 发明中的丰功伟绩。
d能级的原子轨道有5个
f 能级的原子轨道
f能级的原子轨道有7个
问题讨论
原子轨道与火车运转的轨道有何不同?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完整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完整版】

若C为阳离子Cn+,有2c-n=18(n取偶数):n=2时,c= 10,为Ne,舍去;n=4时,c=11,为Na,无Na4+,舍去; n=6时,c=12,为Mg,无Mg6+,舍去。故C为O元素,由 ④知A、C、D必为相邻周期元素。C为O,则A为Al,D为 Na,B为S。
【答案】 (1)Al S O Na (2)Al3+:1s22s22p6 S2-:1s22s22p63s23p6 O2-:1s22s22p6 Na+:1s22s22p6 (3)r(S2-)>r(O2-)>r(Na+)>r(Al3+) (4)Na>Al (5)< (6)Na<Al<S<O
第一电离能
电负性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大体增大
变大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小 变小
A、B、C、D为原子序数小于18的四种元素: ①A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②A与B处于同一周期,B与D可形成离子化合物D2B, 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③C的离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8; ④A、C、D三种元素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 推断A~D各为何种元素,并用其元素符号填空: (1)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5)B、C的电负性大小关系为B________C。 (6)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关系 为____________。 【解析】 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成D2B离子化合物Li2O、Na2O、Na2S,它们的水溶 液都为碱性。由③可知若C为阴离子Cn-,则设核电荷数为 c,有2c+n=18(n取偶数):n=2时,c=8,C为O;n=4 时,c=7为N,无N4-离子,舍去;n不可能大于5。
3.洪特规则 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原子轨道上排布时, 应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方向平行(即自旋方 向相同)。例如:

【教案】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设计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2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结构,本节课应该通过搭建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展示有机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通过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交流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同分异构现象,预测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部位,讨论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药物和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为例学习对映异构,了解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上述教学,提升学生对有机物结构和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典型的有机化合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有机物分子中的单键双键和三键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认识有机物分子中的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

核心素养层面:能辨识同分异构现象,能写出符合特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能举例说明立体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课件学案【新课引入】同学们,“结构决定性质”是我们经常提起的一句话。

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

那么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官能团是怎么影响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的?【联想质疑】展示六种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思考每一种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官能团有何不同?二者怎样共同影响有机物的性质?【回答】学生思考作答。

【交流研讨】展示课本给出的8种有机物,思考:这些分子中,与碳原子成键的分别是什么原子?碳原子的成键数目是多少?碳原子的成键情况有何特点?【教师小结】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1.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成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结合方式的多样性(1)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还可以形成三键。

(2)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开链结构,也可以形成_环状结构。

(3)碳原子除了彼此间成键外,还可以与H O N Cl_等其他元素的原子成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全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

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探索新知](1—18号)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以H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b. 以He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c. 以C 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N 、 O 、Ne 、Al 、Mg 、Si 、[学无止境](19—36号)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Sc Fe 结论: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Cr Cu 结论:练习:V、As第2、3课时(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交流·研讨]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解 疑 强调学生的分析思路是正确的, 鼓励学生 学生分析 P 和 S, 得到了及时 答惑 自己继续探究。强调 Mg(1s22s22p63s23p0) P(1s22s22p63s23p3) 的提高,解 正处于全空状态,能量较低,比较稳定, 半满状态, 比较稳 决了在积极 所以不易失去电子。同理分析:P 和 S 定, 所以不易失去 地问题,学 电子。 生的积极情 绪正在提 升。 交 流 观察图 1-3-5 和 1-3-6, 请你说明原子的第 和前面所学知识 从前面知识 研讨 一电离能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 对应,找出不同 很好的认识 怎样的变化, 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 点,讨论分析,还 到了这种规 释。 是从全空、半满、 律,使学习 全满角度分析特 的知识更加 殊性 准确。学生 自己也能解 释原因,积 极性很高。 必 要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对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 的 总 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 结 , 体上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短周期 注 重 元素的这种递变更为明显,这是同周期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随着核 对 知 电荷数的增大和原子半径的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依次增强 识 的 的必然结果。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表明自上而下 强化 原子越来越易失去电子。这是因为同主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同,原子 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逐渐减弱。过渡元素的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不太规则,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加从左到右略有增加。 这是因为对这些元素的原子来说,增加的电子大部分排步在(n-1)d 轨道 上,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化不是太大。
【教学过程】 教 学 教学活动 环节 复 习 请同学们写出第 3 周期及 VA 族元素原子 学生写的是电子 巩固第二节 引入 的价电子排布; 排布式, 没有抓住 的 学 习 内 可能出现的情况 设计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鲁科版全册教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板书】)行星模型解释下列概念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一、道尔顿原子学说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2)定态假设(3)量子化条件(4)跃迁规则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3.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重点】1.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2.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难点】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足。

能量关系一般为:)(A)1p(B)2d(C)3f(D)5d【板书设计】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1.主量子数n能量关系一般为:E K <E L <E M <E N <E O <E P <E Q 2.角量子数ι①主量子数n 与角量子数ι的关系对于确定的n 值,ι共有n 个值,分别为:0、1、2、3……(n -1) ②角量子数ι的光谱学符号 ③能级的记录方法举例:若主量子数n=2,角量子数ι有0和1两个取值。

既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 记做2s 、2p 。

④能级顺序:Ens<Enp<End<Enf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第3课时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 、l 、m 、ms 这四个量子数描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 l 和磁量子数m 对应着n 电子层中l 能级中的 原子轨道3.了解原子轨道的图象是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一种形象化表示4.会辨认不同的原子轨道示意图【教学重点】1.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3.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4.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教学难点】1.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教学过程】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教学重难点】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联想质疑】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

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

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 x、2p y、2p 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

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 x)。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基态原子就是所有原子轨道中的电子还没有发生跃迁的原子,此时整个原子能量处于最低.【板书】1.能量最低原则【讲解】原则内容:通常情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这就是构造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则。

打个比方,我们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

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练习】请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各原子轨道。

【学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5g6s【讲解】但从实验中得到的一般规律,却跟大家书写的不同,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大家可以看图1-2-2。

【板书】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过渡】氦原子有两个原子,按照能量最低原则,两电子都应当排布在1s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2。

如果用个圆圈(或方框、短线)表示满意一个给定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这两个电子就有两种状态:自旋相同↑↑或自旋相反↑↓。

事实确定,基态氦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这也是我们对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进行排布必须要遵循的另一个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

原理内容: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会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板书】2.泡利不相容原理【讲解】在同一个原子轨道里的电子的自旋方向是不同的,电子自旋可以比喻成地球的自转,自旋只有两种方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在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因此一个s轨道最多只能有2个电子,p轨道最多可以容纳6个电子。

按照这个原理,可得出第n电子层能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个【板书】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交流研讨】C:最外层的p能级上有三个规道可能写出的基态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可能排布:①2p②③④2pp有3个轨道,而碳原子2p能层上只有两个电子,电子应优先分占,而不是挤入一个轨道,C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两个电子的排布应如①所示,这就是洪特规则。

【板书】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交流与讨论】1. 写出11Na、13Al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17Cl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总结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2. 写出19K、22Ti、24Cr的电子排布式的简式和轨道表示式,思考35Br原子的电子排布,总结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点,并仔细对照周期表,观察是否所有原子电子排布都符合前面的排布规律[讲述]洪特规则的特例:对于能量相同的轨道(同一电子亚层),当电子排布处于全满(s2、p6、d10、f14)、半满(s1、p3、d5、f7)、全空(s0、p0、d0、f0)时比较稳定,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小结】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即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这三个原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也就是说核外电子在原子规道上排布要同时遵循这三个原则。

【阅读解释表1-2-1】电子排布式可以简化,如可以把钠的电子排布式写成[Ne]3S1。

【板书】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活动探究】尝试写出19~36号元素K~Kr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小结】钾K:1s22s22p63s23p64s1;钙Ca:1s22s22p63s23p64s2;铬Cr:1s22s22p63s23p63d44s2;铁Fe:1s22s22p63s23p63d64s2;钴Co:1s22s22p63s23p63d74s2;铜Cu:1s22s22p63s23p63d94s2;锌Zn:1s22s22p63s23p63d104s2;溴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氪K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注意: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K原子的可能电子排布式与原子结构示意图,按能层能级顺序,应为1s22s22p63s23p63d1但按初中已有知识,应为1s22s22p63s23p64s1事实上,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的核外电子并不完全按能层次序排布。

再如:24号铬Cr:1s22s22p63s23p63d54s1;29号铜Cu:1s22s22p63s23p63d104s1;这是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如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讲授】大量事实表明,在内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外层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因此一般化学反应只涉及外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我们称这些电子为价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价电子的数目密切相关,为了便于研究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间的关系,人们常常只表示出原子的价电子排布。

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还可进一步写出其价电子构型:2s22p2。

图1-2-5所示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总结】本节课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自旋方向相反,这个原理成为泡利原理。

推理各电子层的轨道数和容纳的电子数。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板书设计】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则能量由低到高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2.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必须相反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切自旋方向平行4.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式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3.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4.知道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