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与武钢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案例分析16---“宝武”重组方案落地 宝钢拟换股吸收合并武钢

案例分析16---“宝武”重组方案落地宝钢拟换股吸收合并武钢9月20日,武钢股份[0.00%资金研报]、宝钢股份[0.00%资金研报]公告披露,双方重组初步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对此,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指出,(正式)重组方案有望在近期公布,而上述两份公告的发布,表明宝钢集团将成为此次重组的主导方。
在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划后,武钢股份(600005,SH)和宝钢股份(600019,SH)两大巨头重组路径终于明晰了。
在重组路径逐渐明晰的同时,两大巨头也在为最终的“联姻”加速筹备,而通过央企交叉持股优化股权结构,无疑在为顺利重组扫清障碍。
在一德期货产业服务部总经理徐勇波看来,两大巨头的重组已进入关键期,与宝钢集团一样,武钢集团划转上市公司股份给央企伙伴,更多是从资本层面为重组减少难度。
宝钢成重组主力9月20日,武钢股份先发重组进展公告称,“宝武合并”的初步交易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宝钢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宝钢股份为合并方暨存续方,武钢股份为被合并方暨非存续方,预计不会导致公司最终控制权发生变更,也不会构成借壳上市。
这一方案与市场预期吻合。
在一位与宝钢、武钢均有业务往来的机构人士看来,从双方各自规模上,宝钢为国内钢铁行业老大,作为此次重组的主导方也是实至名归。
在金银岛市场分析师弭澎琦看来,宝钢不仅规模大于武钢,更重要的是宝钢市场化经营好于武钢。
由宝钢来主导这场合并,符合“宝武”合并后统一经营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武钢股份是2015年钢铁业上市公司“亏损王”,年净利润亏损超过75亿元,总负债将近7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
这仅是武钢财务困境的冰山一角。
武钢集团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9月底,武钢集团负债总额接近15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184亿元。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同为央企,但宝钢在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上明显优于国内同行,与武钢合并还能减少同业竞争,加速钢铁行业去产能。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造业的命脉。
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关乎整个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在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无序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并购重组成为钢铁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本文从理论入手,简要介绍了并购的定义和并购的实质及关键,以行业和付款方式两种划分方式对并购的形式进行了描述。
其次概述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整体情况,着重分析我国钢铁行业上一轮并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仅注重规模扩张的简单产能叠加式的并购重组易造成整而不合的问题。
接着本文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层次对宝武合并进行了动因分析。
内部动因主要是武钢经营业绩欠佳、炼钢成本较高、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非钢产业发展较慢等。
外部动因主要是全球经济放缓、工业化接近末期、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政府积极推动等。
然后本文利用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并结合对历史交易价格的比较分析宝武并购交易换股价格的合理性。
并购交易中宝钢和武钢以停牌前的历史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换股价格和换股比例,表明此次两大央企是充分以市场化的角度进行整合,该定价方法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投资价值判断,符合市场惯例。
通过分析认为其具有合理性。
再者本文对存续方宝钢并购交易前后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分析发现交易前后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有所提升,资产结构保持稳定。
负债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不会面临短期资金压力和流动性风险。
资产运营效率水平未受到较大冲击,总资产周转率未有明显变化。
偿债能力水平未有太大波动、基本维持稳定。
盈利能力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分析了宝武合并面临的问题及合并后对时局的影响。
研究认为宝武合并后将释放潜在协同效应、消除无序竞争、增强议价能力、优化企业布局、推动行业去产能、为钢铁业供给侧改革助力、提升我国钢企的国际影响力、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打破我国钢铁“北强南弱”的格局。
案例分析17---宝钢吸并武钢方案初定 钢铁兼并大戏刚刚开始(受益股)20125

案例分析17---宝钢吸并武钢方案初定钢铁兼并大戏刚刚开始(受益股)经过近3个月的筹划之后,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战略重组方向初定。
9月20日晚,宝钢股份(600019)和武钢股份(600005)同步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初步交易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根据2015年产销数据,宝钢和武钢合并后,将拥有超过6000万吨的粗钢产量,跃居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这一整合也意味着,武钢股份这家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也将伴随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变化而成为历史。
换股价格是关键3年前,马国强从宝钢调任武钢集团董事长,彼时市场便有宝钢与武钢要进行整合的猜想。
而不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业绩指标,目前的宝钢股份都明显优于武钢股份。
尤其是去年亏损75亿元后,武钢股份降成本、提效益压力更大;而宝钢股份则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
目前,宝钢股份总股本165亿,总市值约808亿元;武钢股份总股本101亿,总市值279亿元。
若以换股方式进行吸收合并,则可能还存在因企业质地、估值情况不同而导致的双方股东意见分歧。
虽然重组整体方案由国资委主导,但由于双方大股东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均需对重组方案回避表决,因此中小股东对换股价格的认可也显得尤为关键。
钢铁供给侧改革推进作为全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一任务,钢铁、煤炭去产能,是今年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完成47%,煤炭行业仅完成38%,时间过半,均未能实现任务过半。
2016年以来,已有多家央企实施重组,包括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等。
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其中第一条就是推进强强联合,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央企进行重组。
从行业视角来看,宝钢、武钢正式合并意味中国钢铁产业整合大幕拉开,迈出了消除恶性竞争、去产能促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

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近几年,宝钢武钢吸收合并的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是一次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对两大钢铁巨头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宝钢武钢吸收合并的背景、原因、过程、成果以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一、背景宝钢和武钢是中国两家最大的钢铁企业,分别位于上海和武汉,业务涵盖国内外。
然而,中国钢铁产业总体过剩,不同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压力。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宝钢和武钢探索合并的可能性。
二、原因合并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个企业面临了许多共同的压力和挑战。
一方面,宝钢和武钢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缺乏现金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国际贸易环境也在逐步变化,中国钢铁产业也面临了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压力。
此外,宝钢和武钢的产业重叠度较高。
这意味着两个企业之间不仅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还存在大量的重复投资。
合并能够削减不必要的投资,并从中获得更大的经济规模和效率优势。
三、过程在这次合并的过程中,两家公司进行了多轮谈判,讨论了各种合并方案。
最终,宝钢在2016年9月与武钢达成了协议,按照“定价方式合并”方案将武钢纳入宝钢集团。
合并后,宝钢集团由原来的上市公司和子公司原武钢化为一体,拥有产能13000万吨/年。
宝钢成为全球第十一大钢铁企业,市值超2000亿港元。
四、成果吸收合并之后,宝钢武钢从管理层面、研发能力、市场发掘等各方面都实现了优势互补。
具体成果可从多个方面来考察。
在供应链上,宝钢武钢合并后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煤焦钢铁一条龙供应。
同时,新的合并企业还能够强化对未来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实现了产业升级。
在销售上,宝钢武钢合并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在国内外的市场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新企业还可更好地应对国内外贸易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影响宝钢武钢合并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个公司。
它直接涉及到整个钢铁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研究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宝钢成功地控制了财务风险,实现了并购目标。这为其 他钢铁企业的并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钢铁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复杂多样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除 了上述提到的优化并购方案、加强财务处理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措施外,还可以采 取其他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例如,制定详细的并购计划、合理安排融资渠道、 加强目标企业的风险评估等。此外,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以 便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1、优化并购方案:宝钢对武钢进行了全面的尽职调查,评估了各种潜在的 风险和收益。通过优化并购方案,降低财务风险。
2、加强财务处理:宝钢制定了规范的财务处理流程,对并购过程中的资金 流动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财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3、调整资本结构:宝钢在并购后对自身的资本结构进行了调整,通过优化 债务和股权比例,降低财务风险。
供给侧改革是中国政府在面临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产能过剩等问题而提出的重要政策。这一改革的重点是通过 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增长由传统的依靠投资和出口,向依靠创新、 消费和产业升级转变。钢铁行业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宝钢武钢的并 购重组无疑是对这一政策的积极响应。
பைடு நூலகம்
总之,宝钢武钢并购重组的成功为中国企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 参考。希望两家企业能够在未来继续携手共进,为中国钢铁行业的繁荣和发展作 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内容
宝钢武钢并购重组案例研究:基 于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在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是产能过剩。为了推动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国家 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宝钢武钢的并购重组成为了供给侧改革中一个备受的 事件。本次演示将围绕这一案例展开,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宝钢武钢并 购重组及其影响。
钢铁企业绿色并购绩效分析——以宝武合并为例

钢铁企业绿色并购绩效分析——以宝武合并为例发布时间:2021-06-30T08:10:51.58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祝雅玫石宇灏[导读]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宝钢集团,于2000年2月成立,于200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湖北经济学院 430205摘要: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坚实后盾和支撑,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其涉及的上下游产业链几乎涵盖了我国最重要的几个基础性产业。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
钢铁企业可以通过绿色并购吸收其他企业的绿色技术和绿色资源,开发绿色产品,拓展绿色竞争优势,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优化,最终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并购绩效一、宝武并购简介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宝钢集团,于2000年2月成立,于200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宝钢股份已成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500强企业。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武钢集团,于1999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仅次于宝钢的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以先进的钢铁生产流程著称。
此次宝武合并采用宝钢吸收合并武钢的方式,目的在于保障双方股东享受平等待遇。
此次合并中宝钢向武钢发行股数总额为56.53亿股,并购完成后,宝钢控股股东维持不变,武钢法人资格消失且退市。
宝钢股份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历程如下所示。
2016年06月07日,双方均发布停牌公告,进行商议联合重组。
9月22日,国资委发布公告,宝武并购事件获得批准。
10月10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复牌。
10月28日,双方分别召开股东大会,以99.5%以上的赞成票通过吸收合并方案。
12月29日,宝钢股份收到证监会关于宝钢武钢合并的核准文件。
2017年2月14日,武钢股份退市。
2017年2月27日,合并完成,新增股份同日上市。
宝钢并购武钢的市场及财务绩效分析

宝钢并购武钢的市场及财务绩效分析
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产业,其发展始终密切关联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受产能过剩等产业问题的影响,整体利润率呈持续下降状态,发展形势堪忧。
为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质性调整,政府大力支持国内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间的各类并购重组活动不仅可以在短时期内使企业规模实现迅速扩张,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企业间的生产、财务以及人力等各项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
在国内外众多关于并购的研究中,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深入分析研究了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市场以及财务绩效。
首先,本文从研究钢铁行业并购案例的背景以及现实和理论意义入手,并简述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等。
在对国内外众多学者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总结整理了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的主要两大方面的理论,即并购绩效产生原因和并购绩效评价这两方面的基础理论。
然后,在简单介绍此次并购事件双方企业各自的基本情况以及合并的过程和原因后,进入全文的核心绩效对比分析部分。
在具体分析时,先是采用事件研究法整理计算了并购公告日发布前后并购双方各自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其合并的市场绩效表现,然后以财务指标分析法详细计算分析了宝钢集团在完成对武钢的并购后在盈利、偿债、运营及发展等多个方面的财务业绩变化情况,并通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验证了该并购事件实际产生协同效应。
本文最后部分对本次案例的研究分析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也简述了对后续国内钢铁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启示和展望。
企业并购财务分析-以宝钢并购武钢案例为例

摘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钢铁行业逐渐出现了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日益下降、利润趋零的现象。
从长远来看,企业并购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以提升,竞争力变强,从而效益也随之提高。
而并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财务整合风险,一旦财务整合风险解决不好,企业并购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合理的财务并购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并购带来的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了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
同时也研究了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分析,宝钢,武钢Abstract: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s gradually witnessed overcapacity, declining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zero profit. In the long ru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enhance the productivity, competi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n the proces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re are often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Once the financial integration risks are not solved properly,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will not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risk of financi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s brought b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financial index analysis to study the solvency, operation ability and profitability of Baosteel and WISCO before and after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tudies the financial risk in the process of M&A.Keywords: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financial analysis,Baosteel,WISCO目录1 引言 (18)1.1 研究背景 (18)1.2 研究意义 (19)2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19)2.1相关理论 (19)2.2研究综述 (20)3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20)3.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别 (21)3.2并购后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21)3.3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22)4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3)4.1并购前的详细的目标企业财务调查 (23)4.2选择安全有效的支付方式 (23)4.3合理安排并购后的融资资金 (23)4.4整合后进行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 (23)5企业并购案例 (24)5.1并购双方简介 (24)5.2并购背景及动机分析 (24)5.3并购前的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5)5.4并购后企业评估的风险分析 (28)6钢铁行业并购的政策建议 (30)6.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价 (30)6.2关注市场价格的变化 (30)6.3利用政策建议严格审核 (31)结论 (31)参考文献 (31)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109㊀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2014年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李依桐(1996-),女,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会计;赵雅玲(1995-),女,汉族,四川广安人,硕士,西南政法大学,研究方向:审计.宝钢与武钢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李依桐㊀赵雅玲(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重庆401100)摘㊀要:在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我国的市场竞争日趋紧张.企业为了占领足够的市场,采用促销方式获得营运资金,企业并购也是企业惯用的手法.由于我国目前不健全的经济体系,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严重损害其经济利益,使企业面临经营发展困境从而走向破产,促使众多企业踏上了联合重组的道路.近些年来行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行为已经掀起浪潮,钢铁行业间的并购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多处于产能过剩,行业利润受压迫时期,我国重要的钢铁行业重要支柱宝钢和武钢选择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以此来共同应对压力和提高竞争力.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中图分类号:F 23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14.0520㊀背景宝钢在中国上海北翼长江之畔成立,被视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如今,从企业创立以来,已有30年久的历史.宝钢重点围绕钢铁供应㊁技术㊁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展开大力发展,已成为了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㊁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武钢是历经3年的投产建设并且完工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我国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家重点关注和培养的企业.目前武钢运营的三大主业是钢铁制造业㊁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除了钢铁行业这个主业,武钢还相继发展了城建㊁运输㊁甚至还有燃气供应㊁地产等十几个产业.总体看来武钢拥有可观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复杂的经济背景下,中国的钢铁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从2016年9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审核并且通过了宝钢与武钢的重组方案,计划9月初上报国务院,但当时相关事项需要高层审核.直至2016年12月1日上午,联合重组方案实施5个多月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下简称宝武钢铁)在上海总部揭牌成立,这象征着全球第二大中国第一大钢铁集团正式成立.1㊀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分析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曾经主要是以成本法为主要的资产评估方法,而以收益法作为第二选择,基本上企业不会选用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但是从近几年的并购交易市场情况看,收益法采用的比率在逐渐上升,而其他另外两组呈现着下降趋势.在并购交易活动中企业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价值评估方法,但是为了保证评估的正确性,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文研究的实际案例中,宝钢并购武钢,根据目标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以及数据收集情况,本文主要采用收益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使评估的结果更贴合实际.收益法的基本模型为:E =B -D 其中,E :企业净资产;B :企业整体价值;D :公司付息债务价值.1.1㊀目标企业(武钢)历史经营数据分析表1㊀武钢资产负债表金额单位:元注:数据资料来自武钢2014年-2016年年报.表2㊀武钢利润表金额单位:元注:以上数据资料来自武钢2014年-2016年年报.1.2㊀预期营业收入㊁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属于母公司的税前利润+税前所需负的债务利息+折旧与摊销-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增加额营业收入和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主要是根据武钢历史的收益状况和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从而准确的把握企业未来的增长值,具体的情况表3显示.1.3㊀未来收益期的确定宝钢在吸收合并之后,两家企业仍然继续经营,并且收益法的使用前提就是企业处于持续稳定经营的情况下,因此,针对目标企业(武钢)的价值评估未来收益财经论坛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14期110㊀㊀期仍然按照持续经营的角度考虑.表3㊀武钢利润表金额单位:元1.4㊀折现率的选择折现率(d i s c o u n t r a t e)主要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在经济学中,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主要是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 C C )确定相对应的折现率.WA C C =(E /V )ˑR e +(D /V )ˑR d ˑ(1-T c)其中各项字母所代表:WA C 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 e =股本成本,R d =债务资本,E=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D=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V=E+D ,E /V=股本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D /D+E .D /V=债务占融资总额的百分比=E /D+E ,T c =企业所适用的税率.企业的股本资本主要的定价模型主要是根据: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 A P M )计算,计算公式为:K E =R F +β(R M-R F )其中:R F -无风险报酬率;β-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风险系数;R M 一上市公司股票的加权平均收益率.1.5㊀目标企业武钢的价值评估结果本文在使用收益法前提条件下都满足的前提下,对目标企业(武钢)价值评估值为44,229,567,043,25元,比企业的账面价值增长了17,565,519,041,47元.增长幅度相对较小,武钢在前几年的经营发展中,由于公司盈利能力不佳,并且武钢股份是2015年钢铁业上市公司 亏损王 ,年净利润亏损超过75亿元,总负债将近700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从而影响了公司近些年的业绩发展.公司的财务报表仅仅只反映了企业实体拥有运营的资产价值,并未对其他潜在的资产做过多的详细计算.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中尤为重要的就是选择合理的并购目标企业,一般企业在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从本企业方的目的出发: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为了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而选择并购同行企业,而有时也为了分散企业的运营风险而选择别的企业.但是企业要是从税收筹划的方面出发,可以选择并购同行企业,也可以选择并购外资企业,与此同时可以享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宝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对武钢的控制.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份可以换取0.56股宝钢股份的股份.宝钢在此次的并购过程中向武钢股份全体股东发行股份的数量5652516701股,武钢现有的全部资产㊁负债㊁业务㊁人员㊁合同㊁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文中所陈述的案例主要是以股权置换型的方式完成控股目的.表中显示双方企业在并购后,宝钢主要占总股本的52.10%,而武钢占有13.48%,其中,宝钢股份换股价格为4.60元/股,武钢股份换股价格为2.58元/股,两者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施联合重组.我国目前«企业改组改制中所得税业务问题暂行规定»,并购企业在对目标企业实施并购行为时,除了向目标企支付相应的现金㊁有价证券,如果支付的数额不高于其所需支付的股本账面价值的20%,则目标企业不需要确认全部资产的所得或者对应损失,同时也不缴纳企业应该承担的所得税.目标企业在并购之前的所得税事项在并购后由主并购企业承担,以前公司的年度亏损,如果未法定的弥补期限,可以有双方企业用以后的经营所得弥补.2㊀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并购风险一般是指由于企业并购中定价㊁融资以及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价值风险的集合.分为三点:(1)存在的企业融资风险,宝钢并购武钢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并购决策会对宝钢公司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2)支付风险,宝钢的并购资金如何获取,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或者融通能力可以支持并购,采取何种方式向武钢支付相应并购价款,这些都对宝钢的财务支付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3)流通性与偿债风险,一旦并购成功后,宝钢的资金流动将会发生变化,企业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在并购过程中,宝钢如果无法及时的完成资源有效整合㊁由于债务的不断增加㊁缺乏短期融资以及不合理纳税筹划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宝钢的财务压力和风险.3㊀财务风险防范措施3.1㊀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宝钢与武钢在并购时没有考虑相关融资成本,没有结合考虑自身资金实力进行合理的融资,应该通过有理有据的设计,对两企业的债权和现金进行结合.在并购过程中宝钢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支付现金能力,试图构建较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减缓在并购后的偿债压力.3.2㊀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财务支出方式不仅仅仅限于一种,可以鼓励宝钢发展现金支付㊁股票支付㊁债券支付两两结合或多种结合的支付方式.也就是说,发展支付手段向混合型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带来的财务风险会大大缩小,也可以趋其利弊,发挥某些支付方式的优点,有效降低了企业在并购中的财务风险.3.3㊀降低流通性与减轻偿债风险并购双方在成功完成并购后,宝钢要迅速对该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宝钢关键应该从企业的财务资源管理㊁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机构管理等三个基础方面进行展开活动.积极的利用双方企业优势取长补短,减轻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4㊀结论通过宝钢和武钢之间的强强联合,并购双方之间可以利用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资源以此来加快研发新产品的进程,大力研发推广新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钢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两家公司联合重组后的新产品也将由廉价㊁低能㊁单一的时代过渡到昂贵㊁高效㊁多元化的新时代,让钢铁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本文在广泛收集和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基础上,主要以宝钢与武钢之间的并购为原型进行案例分析,针对两家公司并购的财务问题现状进行了深度分析,认为集中精力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㊁税收方案和风险规避措施,对于解决宝钢与武钢并购的财务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危机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1]谢昭.宝钢武钢吸收合并案例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0).[2]刘雅琴.利率变动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实证分析 以武钢企业集团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4).[3]薛开征.企业并购风险投资问题及防范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