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上课用PPT课件

另一方面,司马氏集团为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并为 夺取政权制造舆论,又竭力提倡儒家礼法,造成严重的 道德虚位现象。以清醒和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和虚伪 的现实,知识阶层的精神痛苦,也就显得尤其尖锐、深 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式文 人面对严酷的现实,很自然的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 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 迫下的悲哀。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7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徘孤薄夜 徊鸿帷中 将号鉴不 何外明能 见野月寐 ,,,, 忧翔清起 思鸟风坐 独鸣吹弹 伤北我鸣 心林襟琴
)咏
怀
八
十
阮 籍
二 首
(
其
一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 ;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 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知识拓展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末年 ,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 ,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 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 么“竹林”。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7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徘孤薄夜 徊鸿帷中 将号鉴不 何外明能 见野月寐 ,,,, 忧翔清起 思鸟风坐 独鸣吹弹 伤北我鸣 心林襟琴
)咏
怀
八
十
阮 籍
二 首
(
其
一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 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 ;阮籍狂放不拘礼法,我们又怎能学他 那种在走投无路时,便恸哭而还呢?
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知识拓展
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格先生考,西晋末年 ,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 ,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 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 么“竹林”。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中学小学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
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
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上课可用
28
阮籍诗的贡献
•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人。
上课可用
3
诗歌鉴赏
•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的 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 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五言 《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一生的志 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 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上课可用
4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上课可用
10
艺术特色
1、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
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
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
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
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
“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
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
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
体的内容。
上课可用
上课可用
14
诗句赏析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 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 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 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 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上课可用
7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优秀实用课件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1.这首诗采用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的手法,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身发 热——裸身——“我以天地 为栋宇,屋宇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
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
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
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
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
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深重。特别是那“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 ”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兵”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给人以惊悸之感。这茫茫夜色笼罩着的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傲林泉,高谈阔论,企图以
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
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高中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精品课件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阮籍诗的贡献
•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 先河 •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首五言诗传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七贤中真正能代表
当时文学最高成就的只有 阮籍和嵇康。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幽独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杀父,天下之极恶,
而以为可乎?”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
禽兽不若。”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身发 热——裸身——“我以天地 为栋宇,屋宇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刘伶
•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饮。妇捐酒毁器, 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 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 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刘伶祝誓。伶 跪而祝曰:“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 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 可听。”便饮酒进肉,隗 然已醉矣。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ppt课件

艺术特色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 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 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 受到诗人幽寂孤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 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 其具体的内容。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②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 诗风:悲愤哀怨,隐晦曲折。
品读与鉴赏
▪ 诗眼表现为诗歌的凝聚点,提示诗的主旨。诗眼是 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品读与鉴赏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说说你对这两句的理解,这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怎
样的一个夜境? ▪ 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
▪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徒集团的暗影;这条路上,洒下了 若干泪珠!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纵然呕血数升;为好友 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着手是沉默,当行刑前, 嵇康弹起史无前例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居心泪 为友人送别;为生疏的兵家女孩,女孩好看而具才情,未及出 阁,得病身亡,他冒鲁莽轻率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妙的性 命送行。
▪
这条略,满意泪珠。
▪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点吓人。当名望高的
人裴楷前来走访,他只报以翻白眼。裴楷清楚,阮籍的人的生
活之路早已逾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实用PPT课件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CHENLI
10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CHENLI
1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3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CHENLI
14
❖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
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
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
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
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
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 哀……
徘徊将何见,优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 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月 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
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优思独伤心”这表现
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C愁HEN闷LI 的心情。
CHENLI
6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
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
CHENLI
10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视觉、感觉
CHENLI
11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3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知人论世
CHENLI
14
❖ 三国魏晋时人。公元249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
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
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
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
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
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
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 哀……
徘徊将何见,优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 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在空中徘徊,月 光朦胧,夜色苍茫,他们见到什么?
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优思独伤心”这表现
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C愁HEN闷LI 的心情。
CHENLI
6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
康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3、这首诗采用动静相形,情景交融的手法, 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起坐弹鸣琴” 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鸿号鸟鸣也 都是动。有人有景但无不示意着诗人内心 的焦躁。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 背景的。动,更衬托出了夜的死寂,夜的 深重。特别是那“孤鸿”在夜间高声哀号, 给人以惊悸之感。这茫茫夜色笼罩着的一 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 承受着的重压。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仍是继续写 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 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 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 者清风、明月,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 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 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 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 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 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 “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失望和愁闷的心情。
Hale Waihona Puke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 酣饮为常”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 实景 • 把这“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看成是时代之夜: 时代之夜 黑夜里, 众人皆醉我独醒”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诗歌鉴赏
•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展成为诗坛 的主流。在正始时期最有成就的诗 人,应推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 有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抒写 一生的志向、感触,这里选的是第 一首,写夜中不寐,独自弹琴的情 境。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 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清风、孤鸿、翔鸟”以动 写静,渲染出一种寂静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风 景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背景介绍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 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 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 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 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 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为陌生的兵家女孩, 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 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为他,也为这条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作者 介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 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 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 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 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能 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 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
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 泉,高谈阔论,企图以不跻身 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 精神生活的自由。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 《思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
•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
籍传》)
•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 哭而反
•
——穷途之哭是其痛苦内心的深刻表现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为常”的诗 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 “阮步兵”
•
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
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 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 伺察,终无他意。
• —— 邻家美女未嫁而亡,
他哭吊送丧,甚是悲哀
《咏怀》其一
阮 籍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 年八岁,曹爽、司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 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在此期间,大量士人被杀,在极端黑暗恐怖
中的广大士人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其文学
创作时时流露出这种忧惧心态。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
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 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屠刀, 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强调礼法, 提倡忠孝。
和吕安所作,十分感人,但
无诗流传;刘伶只有一首五 言诗传世;山涛、王戎、阮 咸没有诗歌传世。因此,七 贤中真正能代表当时文学最 高成就的只有阮籍和嵇康。
阮籍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 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 厚,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 司马昭面前,公开纵酒吃肉
阮籍诗的贡献
•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人。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 —— “杀父尤可,至杀母乎!”
“杀父,天下之极恶,
而以为可乎?”
“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
禽兽不若。”
刘伶
• 一喝酒便大醉,醉后全身发 热——裸身——“我以天地 为栋宇,屋宇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
• 鹿车 + 酒 =“死便埋我”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 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 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坐,弹响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实景
• 把这“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
黑夜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 明月相伴、清风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落 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 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 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躲。 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他们 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里, 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 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 名杀死。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பைடு நூலகம்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阮旨遥深”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
阮籍诗的贡献
• 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
• 先河 • 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 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 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
•
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 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 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