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一等奖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 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失 败原因等问题。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如江南制 造总局的兴衰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 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01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 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和 背景知识相对薄弱。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及时记录学生的 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史实、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史实 的理解程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等。
实施课堂评价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介绍19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外形势,分 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影响
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 用,以及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派在军事、民用工业、 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问题剖析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
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洋务 运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 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洋务运动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括(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请问:前面讲了哪两次战争?结局如何?这两次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官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今天,就请和我一起第4课,去了解他们是怎样探索的。
(出示PPT1并板书:第4课洋务运动)出示PPT2,提问:什么是洋务?(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过渡:洋务运动它为何兴,又为何败呢?在近代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1、背景:出示PPT3,请看图片,在洋务运动开展之前,大清王朝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遭遇?这些遭遇说明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1、内: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外:英法(美俄)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北京条约》等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蚕食北方大片领土。
概括: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假如你是当时清朝官员,要摆脱这样的困境,你会向皇帝提出哪些对策呢?(生畅所欲言)综合起来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以摆脱困境。
2、目的:(过渡:请听两个例子,并看两则材料,。
)(师讲述)A、第二次鸦片战争,保卫天津的过程中,清军名将蒙古族人僧格林沁,率3000蒙古铁骑,冲向英法联军阵地,枪炮停息,联军无一伤亡,3000蒙古铁骑仅剩7人6马。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获奖教案_1

第4课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的概况展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以期永远之利。
__曾国藩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教师:他们的建议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师夷长技。
教师: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首先了解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学生: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洋务派的主张和目的?学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教师: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学生: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教师: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学生:“自强”;“求富”。
教师: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主要代表: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李鸿章简介(2)曾国藩、李鸿章还做了哪些事?教师: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师生共同完成。
(1)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展示:前期的近代军事工业(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洋务运动的内容,图片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观看视频和对漫画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第一批飞机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福州船政局制造(2)洋务派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展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3)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教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正统儒学意识形态和既有政治体制框架内部开始:洋务派打“自强”的旗号,遵循的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主要选取了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奏折”与“信件”,体会其在大变动时代依然竭力挣扎、力图维持一个一直在风雨飘摇中的腐朽政权的那种无奈心境与悲凉命运。
二、教学目标分析1.利用文献、图片等资料了解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及其带动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体验民族危机中近代化起步的艰难。
2.分析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西方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通过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信函,了解改革的复杂性;通过民族实业家张謇和詹天佑的事迹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中国近代史”部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首篇。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严重威胁晚清政府的统治,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客观上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同时它也是19世纪中期世界上封建国家掀起的向资本主义学习的三大改革运动(另外两次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之一。
本课讲述中国近代工业兴起的历程:从洋务派开展的从“自强”到“求富”的洋务运动,轮船、铁路和电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实业和中国第一批留美科技人才詹天佑主持建造京张铁路的四个方面阐述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所推行的“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文明革故鼎新的第一步。
但是,仅有这一步而不继续前进则变革必然受挫。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赛课获奖教案_1

人教2011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主张、时间、口号、概况。
2.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洋务运动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读课前阅读教材,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活动一,初步感知洋务运动;2.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洋务企业的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活动二,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初步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活动三,学会客观评价洋务运动,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意识。
4.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到:同其他国家交流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交流,坚持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学法指导:列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交战的视频,留意交战双方的武器。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多媒体金田起义浮雕和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片教师设问:这两张图片反应了19世纪中叶的两个重大事件,你能说出来吗?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局势是怎样的?(参考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外患。
)二、讲授新课(一)危机与图存教师讲述:针对内忧外患,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比较开明的官员有何看法呢?材料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
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主编:《李鸿章大传·一人敌一国》,31页,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教师设问:李鸿章认为受制于西人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怎么办?(参考答案:中国武器装备等技术落后于西方。
向西方学习,用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等技术来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过渡)面对危机,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自强与求富1.军事工业自主学习: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自强”,他们以“自强”为旗号,发展了一批军事工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有代表性的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一等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设计:xx中学2018年10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教案设计设计:华宁县第四中学宋成羽第4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中的第一课。
本课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时间、目的、主张、代表人物、口号,主要活动。
需要向学生提高的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迈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近代化的开端。
初二年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预习课本,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所要贯穿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
通过分析、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和提高辩证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插图,相关史事,培养学生研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
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洋务运动的评价教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教育法、教具学具补充材料具 体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预设 展示实物洋伞、图片洋火、洋车、洋 炮、等,点出“洋——西方”的。
点 入课题。
在老师带领下,联 通 过身边 实物想这些“洋物”的 不 同时期 名称的展示,拉近学生 与学习 内容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课题 观看大屏幕,自主 上课分析课题,在脑海里构建本课 能 让学生 更好的 了解本 课知识结构观看大屏幕,了解 课 前呈现 学习学完本节要达到的 目标,指明学习呈现本节要达到的三维学习目 标 的 方向性 与目的性。
对 于课本 上已学生预习,认真的 有 的概念 性知在课本上勾画知识识给学生自学,提 高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 能力与 合作能力。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李鸿章,堪称晚清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说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有人说他是晚清的中流砥柱……就连梁启超这个曾经暗杀李鸿章未遂的人物,竟然在李鸿章死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体现了英雄惜英雄的叹惋。
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晚清统治,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的发展情况怎样?我们如何评价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洋务运动,共同学习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新课探究】一、洋务运动1.背景【材料链接】【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什么样的形势?答案提示: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总结归纳】2.兴起(1)洋务派的形成:两次鸦片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妥协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结束。
这样悲惨屈辱的结局惊醒了地主阶级中一些较先进、开明的人士。
他们逐渐认识到了列强的坚船利炮是导致两次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于是,他们抛弃了原有的夜郎自大的观念,逐渐地向西方靠拢,并开始用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方式来试图挽救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
这部分人便成了后来的洋务派。
(2)概念①洋务:泛指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
②洋务派: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一个政治派别,它的主要主张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务派的阶级属性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而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③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创建新式海陆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视频播放及从近代中国的大国复兴 之路背景导入
学生活动 观看、聆听思考
激情导入
1/2
一、
自主学习 (一)
二、
洋务运动的兴起 学生阅读自主学习后教师讲解 洋务运动背景、目的、人物和时 间。
阅读、自主学习。
互助学习 (二)
洋务运动的内容 学生互助学习后,教师讲解以 全班齐读,同桌合作, “自强” “求富”为口号创办的 并交换批改学习任务。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教育 和边防等内容。 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分析洋务运动的结果及原因 ②讲授历史事件评价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 务。 自行完成小结 分组读题和做答
教 学 设 计 表
学科 历史 年级 第 二 单 元 八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人教版)
第 4 课 洋务运动
计划 学时
1
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
工业和民用工业。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 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 ②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 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 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史实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等相关图片及大国复 兴之路,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以“自强” “求富” 创办的军用、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 的和作用,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 解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和内容,尝试从历史角度进行分 析评价,认识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 洋务运动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
合作探究 (三) 思维小结 练习巩固
洋务运动兴起、内容、结果及评价 练习展示
课后作业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了哪些有益启示?
洋务运动
板 书 设 计
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结果和评价
背景、目的、人物、时间
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育、军事
结果、原因、评价
教 学 反 思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