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了解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2、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冲击,严重威胁了晚晴政府的统治,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的洋务运动。
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学习,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判断的方法和初步历史学习能力。
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这一幅幅古老的照片,记载了我们民族被欺凌的历史,同时也记载了一百多年前,有一群人,他们为了大清帝国的命运,为了民族的明天,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他们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了一场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洋务运动的认知可能较为片面,只了解到洋务运动的一些表面现象,而对于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发生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分析洋务运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洋务运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
提问:“你们对洋务运动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洋务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2

近代化的探索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
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
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3】《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最早启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什么政治派别?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在找答案同时,一起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提问:什么叫洋务派?洋务派产生于什么时候?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释疑: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运动分为几个阶段?主要进行了哪些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释疑:3.教师出示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造船厂等企业的图片和近代主要军事企业的简表(详见课件)。
提问:洋务派在创办近代军事企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具体困难?提示: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
4.教师出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图片和近代主要民用企业的简表(详见课件)。
5.教师出示近代主要军用、民用企业分布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的历史信息。
提问:从地图中可看出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其原因又是什么呢?提示:这些企业大多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也是我国资本主义兴起较早的地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目的、代表人物、成就以及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认识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原因。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
4.案例分析法: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例,分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打印好的相关案例资料。
3.分组讨论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成就和失败原因。
在呈现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3.操练(10分钟)分发打印好的案例资料,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思想和行为。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洋务运动这一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产生疑惑,需要教师耐心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其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基本情况。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4.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具体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案例:教师收集与洋务运动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点。
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与洋务运动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其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课标
人教版)
4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同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使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统治根基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技能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
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
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XX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
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
探究: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剿发捻,勤远略”、“以资攻剿”,解决内忧外患,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出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重点介绍李鸿章。
二、洋务运动的活动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表格展示
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
地位
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安庆个军事工业
65年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上海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远东大船厂
展示相关军事工业的图片
创办民用企业
创办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地位
72年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近代个轮船公司
76年开平煤矿李鸿章唐山
3年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武昌
3年汉阳铁厂张之洞汉阳个近代化钢铁厂
展示相关企业图片
创办新式学校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泽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展示京师同文馆和洋务派遣的留学生图片。
建立新式海陆军
世纪60年代,组建洋枪队,淘汰传统
兵器,采用西式兵器练兵。
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出示相关图片。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结局
教师讲述:洋务派为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如何?
多媒体展示: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洋务运动的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
材料二湖北织布局的机器全部购于英国,投产后,日产棉纱100担,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于鄂、湘、川等省,还远销国外。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展示材料:
材料一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
料二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币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
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的“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
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失败最根本的材是没有变革封建制
度。
所以,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探究: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不是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仅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能改变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五、巩固总结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兴工业办工厂。
建海军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六、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