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现状详解-精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全面)

1997年, Padhi等人最早提出了LiFePO4的制 备以及性能研究 。LiFePO4具备橄榄石晶体结构, 理论容量为170 mAh/g, 有相 对于锂金属负极的稳 定放电平台, 虽然大电流充放电存在一定的 缺陷, 但 由于该材料具有理论比能量高、电压高、环境友好、 成本低廉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等显著优点, 是近期研究的重点替 代材料之一。目前, 人们主要采点用击高添温加固标相题法制备LiFePO4 粉体, 除此之外, 还有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软化学方法, 这些方法都 能得到颗粒细、纯度高的LiFePO4材料。
三价锰氧化物LiMnO2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具有价格低, 比容量高(理论比容量286 mAh/g, 实 际比 容量已达到200mAh/g以上) 的优势。LiMnO2存在多种结构形式, 其中单斜晶系的LiMnO2和正方晶系LiMnO2具有层状材料的结构 特征, 并具有比较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对于层状结构 的LiMnO2而 言, 理想的层状化合物的电化学行点为击要添比加中标间题型的材料好得多, 因 此, 如何制备 稳定的LiMnO2, 层状结构, 并使之具有上千次的循 环 寿命, 而不转向尖晶石结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可以在LiNiO2正极材料 掺杂Co、Mn、Ca、F、Al等 元素, 制成复合氧化物正极 材料以增强其稳定性, 提高充 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2) 还可以在LiNiO2材料中掺杂P2O5 ; 点击添加标题
(3) 加入过量的锂, 制备高含锂的锂镍氧化物。
锰酸锂具有安全性好、耐过充性好、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及 无毒性等优点, 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 种正极材料。锰酸锂主要有尖晶 石型LiMnO4和层状的LiMnO2两种类型。尖晶石型 L iMnO4具有安 全性好、易合成等优点, 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但 LiMn2O4存在John—Teller效应, 在充放电过程 中易发生结构畸变, 造成容量迅速衰减, 特别是在较点高击温添度加的标使题用条件下, 容量衰减更加突 出。三价锰氧化物LiMnO2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 极材料, 具有价格低, 比容量高(理论比容量286mAh/g, 实际比容量 已 达到200mAh/g以上) 的优势。
锂离子电池三元镍钴锰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综述

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正极材料LiNi l/3Co l/3Mn l/3O其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掺杂、包覆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三元系正极材料的结果:LiMn x Co y Ni1-x-y O2具有α-2NaFeO2层状结构。
Li原子占据3a位置,Ni、Mn、Co随机占据3b位置,氧原子占据6c位置。
其过渡金属层由Ni、Mn、Co 组成,每个过渡金属原子由 6 个氧原子包围形成MO6 八面体结构,而锂离子嵌入过渡金属原子与氧形成的(MnxCo yNi1-x-y) O2层之间。
在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均有Li+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位错的趋势,特别是以结构组成中有Ni2+存在时这种位错更为突出。
抑制或消除过渡金属离子在锂层中的位错现象是制备理想α-2NaFeO2结构层状正极材料的关键,在LiMn x Co y Ni1-x-y O2结构中, Ni2+的半径( rNi2+=0.069nm)与Li+的( rLi+=0.076nm)半径接近,因此晶体结构会发生位错,即过渡金属层中的镍原子占据锂原3a的位置,锂原子则进驻3b位置。
在Li+层中,Ni2+的浓度越大,则Li+在层状结构中脱嵌越困难,电化学性能越差。
而相对于LiNiO2及LiNi x Co1-x-y O2,LiMn x Co y Ni1-x-y O2中这种位错由于Ni 含量的降低而显著减少。
同时由于Ni2 + 的半径( rNi2 + =0. 069nm) 大于Co3+ ( rCo3+ = 0. 0545nm) 和Mn4 + ( rMn4 + =0. 053nm) ,LiMnxCo yNi1 - x - yO2 的晶格常数有所增加。
由于充分综合镍酸锂的高比容量、钴酸锂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锰酸锂的高安全性及低成本等优点,利用分子水平的掺杂、包覆和表面修饰等方法来合成锰镍钴等多元素协同的复合正极材料,因其良好的研究基础及应用前景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
2023年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需求分析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迅速,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方面对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进行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需求前景当前,电动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是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国家政策的推进,锂电池行业市场的需求将逐步增长。
另外,锂电池正极材料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
二、行业竞争状况目前,国际上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主要企业为汤姆森、宁德时代、L&F 等,国内主要厂商有比亚迪、松下、南方院等。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大型化、高性能化和长寿命的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增长很快,但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对新技术和新增市场的需求反应迟钝。
三、市场需求分析1、电动车市场电动车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电动车在城市出行中具有优越的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
未来五年内,中小型电动汽车的年销售量有望在全球市场上达到300万辆。
电动车的快速发展使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巨大。
2、储能市场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锂电池正极材料是储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电视剧《爱情公寓》中的“储能芯片”就是由锂电池正极材料制成的。
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市场将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
3、消费电子市场锂电池正极材料在消费电子市场上有广泛应用,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等。
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未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将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带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
四、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将近年来不断增长。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系统,已经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因其高安全性、长寿命、环保性等优点,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其化学性质、合成方法、改性研究、应用前景等方面,以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其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
然后,综述了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溶胶-凝胶法等,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文章重点讨论了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包括表面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手段,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文章还探讨了磷酸铁锂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其在小型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现状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磷酸铁锂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磷酸铁锂的基本性质磷酸铁锂,化学式为LiFePO4,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它具有独特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磷酸铁锂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虽然相对于其他正极材料如硅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A/NMC)较低,但其实际比容量仍然可以达到150mAh/g左右,足以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
磷酸铁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其橄榄石结构中的PO43-离子形成了一个三维网络,这个网络有效地隔离了锂离子和电子,从而防止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失控现象。
同时,磷酸铁锂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强度也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池材料。
除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磷酸铁锂还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其晶体结构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使得电池的容量衰减较慢。
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

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现状三元系锂电池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等优势,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正极材料是三元系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性质。
本文将对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三元系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由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CoMn)O2)和镍钴锰氧化物(NCM)两种材料构成。
以Li(NiCoMn)O2为例,目前已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型式:层状结构(Layered)、尖晶石结构(Spinel)和沙漠铁酸锂(LFMO),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化学式和晶格结构。
层状结构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如NMC622、NMC622、NMC811等)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能,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较为广泛。
尖晶石结构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如NCM811、NCM811等)具有更高的充放电电压平台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但其合成工艺较为复杂,目前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沙漠铁酸锂结构的锂镍钴锰氧化物在结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方面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
除了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钴氧化物(LiCoO2)也是一种常见的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
与锂镍钴锰氧化物相比,锂钴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但其价格较高且含有的有毒重金属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材料也被研究用作三元系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如锰酸镍钴(LiMn2O4)和锰酸锂(LiMnO2)。
锰酸镍钴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和较低的成本,但其比容量较低,目前主要用于低容量应用;锰酸锂具有较高的比能量和较低的成本,但其结构稳定性较差,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循环寿命。
总体而言,三元系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和改性方法。
未来的研究重点将主要集中在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提高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以满足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应用的需求。
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方式,已经在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前景。
本文将简要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正极材料的重要性。
然后,重点分析三元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综述近年来三元材料在合成方法、改性技术和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化、复合化、掺杂等改性手段对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望三元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锂离子电池正极三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发展。
二、三元材料的基本性质三元材料,又称为三元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循环寿命等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一般化学式可表示为LiNixCoyMn1-x-yO2 (NCM) 或LiNixCoyAlzO2 (NCA),其中x、y、z为各元素的摩尔比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优化材料的性能。
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这使得锂离子电池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因此适用于高能量需求的电子设备或电动车等领域。
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三元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迁移率,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
其结构稳定,能够在充放电过程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减少电池容量的衰减。
安全性:三元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有效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同时,其结构中的元素均为无毒或低毒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y
C O( A , ,i oM 2 M= 1Mg T ) 及
Li i x - y CO Mn O 三元正极 材料是 N l 2
料对提高 锂离子 电池能量密度 的重要
性。 另外 , 在高 能量 密度 电池 的安全性
锂状 态 下 的安全 问题 突 出等 缺点 。 若
容 量可达 2 0—2 0 5 8 mAh/ 但 是该 g,
类 富锂 固溶体复合 氧化 物材料通常需
子 电池 , 必然 需要研 发新 型的 电极 就
仅从 正极材料 容量 比较 而言 , 钴 一 镍一 锰 ( —cO Ni —M n 三元 电极 材料的发 )
工性 能好 等 ) 但 由于 其成 本高 、 电 , 高
的控 制及 其材 料修 饰 改性 非常 重要 , 而镍 ~ 锰 三元材料 在价格 、 钴一 热稳定
性及 循环 稳 定性 方面 具有 优势 , 以 所
除了单独 这 些材料 使 用外 , 某些 场 在
合这 两种材料还 会与尖 晶石锰 酸锂进
朝 着 高能 量密 度 、 功率 密 度及 大型 高 化 方 向发 展 , 例如 , 用 锂 离 子 电池 商
的能 量 密度 虽 已实现 2 0 h/kg 0W 的
指标 , 但市 场 的需 求仍 然需 要锂 离子
电池 的能 量密 度进 一 步提 高 , 增加 如 到 2 0~3 0 h/kg 5 0W 的水平 , 然这 显
行混合使 用 。
体 产物 为氧 气 , 而未 包覆 材料体 系 的
主 要气体 产物 为 二氧 化碳 。 这为 推测 当电极 充到高 电位 时所 发生的 电化学 ( 化学 ) 应提 供 了有 益的 实验证 据 。 反
锂离子电池正极相关材料

锂离子电池正极相关材料-----------------------作者:-----------------------日期: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环境友好等优点,已经成为21世纪绿色电池的首选。
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是正极材料,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LiCoO2,但存在成本高、实际比容量偏低、抗过充电性能差、安全性能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它在更广领域的应用,迫切需要研究者开发出成本低、性能优良、安全性高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满足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的需求。
锂离子电池是绿色环保电池,是二次电池中的佼佼者。
与镍镉电池(Cd.Ni)和镍氢电池(Ni.H)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充放电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显著优点,且没有Cd-Ni电池中镉的环境污染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上述特点,使其可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因而适合于小型便携式电器电源,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
这些电器与人们的商务活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用的群体广,新旧换代快。
锂离子电池还可以用于电动工具和电动车电源替代Cd.Ni电池和铅酸电池,一方面Cd-Ni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原材料上涨,成本提高,发展受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另一方面欧盟在2005和2006年相继出台了两项与化学品相关的RollS和REACH法令,前者限制了铅、镉等6种化学元素的使用,后者则规定上万种化学药品要重新注册。
所以这为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l】。
此外,锂离子电池也是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要求空间上移动使用的新一代清洁安全能源,以及作为家庭和交通照明、备用电源、储能电站等时间上移动使用的储能调峰电源。
因此锂离子电池有非常广阔的应用范围。
1.2锂离子电池发展概况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可以追迥到锂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石油危机,当时主要集中在以金属锂及其合金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体系,但锂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电极表面的凹凸不平,导致表面电位分布不均匀,造成了锂的不均匀沉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生产的困难较大。
凝胶-溶胶法 化学均匀性好、热处理温度低、粒径小且分 干燥收缩大、工业化难度较大、合成周布窄、反应过长Fra bibliotek于控制、设备简单。
期较长、制备的过程较复杂。
磷酸铁锂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产品质量问题
1) 产品振实密度低。Valence公司磷酸铁锂材料的振实密度为1.5g/cm3,而国 内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为1.2g/cm3,国内批产产品的水平 通常在1.0g/cm3-1.2g/cm3。假设1只18650电池中磷酸铁锂正极设计体积为 7cm3,采用1.5g/cm3振实密度的材料可装入10.5克;而采用1.2g/cm3振实密 度的材料仅装入8.4克,两者差了约25%。
磷酸铁锂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产品质量问题
3) 批次之间产品质量一致性差。国内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采购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 料的采购标准非常实际,如果某个磷酸铁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振实密度控制 在1.2g/cm3、比容量稳定在130mAh/g-140mAh/g、其他性能符合要求,基本就 满足了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采购要求。关键是磷酸铁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批 次之间质量一致性不好、误差大,无疑给电池制造商带来了很多麻烦。
磷酸铁锂材料研究方向讨论—材料改性
率纯为相约Li为Fe1P0O-41的0S/电cm子,电而导 且锂离子按照一维扩散方 式进行,扩散系数为1014cm2/s。
体相掺杂
细化尺寸
改性研究
需要同时提高LiFePO4的离子 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才能保 证材料具有好的电化学性能。
表面包覆
磷酸铁锂材料研究方向讨论—材料改性
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现状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已成为市场和研发的热点。目前研究的主要正极 材料包括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 、镍钴锰(NCM)
指标
体系
LCO(钴酸锂) LMO(锰酸锂) NCM(三元系) NCA(二元系) LFP(磷酸铁锂)
比能容(mAh/g)
135~140
100~120
改性途径-----碳包覆
a. 包覆炭黑 b. 包覆有机物热解炭
a
b
1)阻止内部颗粒接触,防止不正常晶粒长大;2)防止二价 铁离子氧化;3)提高电子导电性。
2) 产品比容量低。国内科研和中试阶段磷酸铁锂材料做得好的达到150mAh/g155mAh/g,而批产产品通常在120mAh/g-140mAh/g范围,而Valence公司磷 酸铁锂材料稳定在140 mAh/g。若120mAh/g与140mAh/g两种质量水平材料 比较,2只18650电池分别各装入12g两种材料,则2只电池的理论放电容量 分别为1440 mAh和1680mAh,相差200 mAh的容量。
130~140
160~180
130~150
倍率特性
中
低温性能
优
高温性能
优
循环特性(次)
500
安全性
差
成本
高
优
中
中
优
优
优
优
差
差
优
优
优
300
500
500
20000
好
较好
差
优
低
较高
高
低
磷酸铁锂材料产业化现状—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批量生产技术还存在突出的工艺稳定性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些大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从磷酸铁锂材料平均粒径、电极加工性、 电极压实密度、实际比容量、循环寿命、倍率放电、温度特性、安 全性等方面对国内几个磷酸铁锂材料供应商和Valence等国外供应商 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非常系统的试验评价,客观的试验数据表明: 国内磷酸铁锂批产产品与Valence等国外供应商产品比较仍有较大差 距;
磷酸铁锂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产品质量问题
5) 反映在电极制备和电池性能上存在电极加工性差,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及
容量保持率低,倍率放电能力弱。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质量优劣最终还是使 用者评价最有说服力,电极加工性如何?由此正极材料制造的电池充放电 循环寿命如何?电池倍率放电能力如何?是衡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综合性 能 的 主 要 标 准 。 Valence 磷 酸 铁 锂 材 料 制 造 的 18650 锂 离 子 电 池 容 量 达 1600mAh、电池充放电循环2000次容量仍保持额定容量的90%、20C-30C放 电容量仍能保持额定容量的90%以上,而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商提供 的产品与其相比差距较大,如国内某厂家提供的磷酸铁锂倍率放电特性为: 145mAh /g(0.2C) 、 135mAh/g(1C) 、 125mAh/g(2C) 、 97mAh/g(5C) 、 68mAh/g(20C) 。此外,国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极加工性与Valence公司产 品比较也有差距。
反应时间仍相对过长,产物一致性要求 的控制条件更为苛刻。
水热合成法 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径,物相均一,粉体粒径 需要高温高压设备,设备造价高造价高,
小,过程简单。
工艺复杂。
液相共沉淀法 溶解过程中原料间可均匀分散,前驱体可实 反应后需沉淀、过滤、洗涤等;工艺较
现低温合成。
长。
微波法
该方法设备简单、加热温度均匀、易于控制、 所需时间短。
一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还反映一个现象:同一供应商提供的产 品质量批次一致性差异较大、重复性很差;
磷酸铁锂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工艺选择
制备方法
优点
缺点
普高温固相法 工艺简单,易实现工业化、制备条件容易控 晶体尺寸较大,产品倍率特性较差。 制。分解产物易于除去,减少了杂质的生成。
碳热还原法
避免了反应过程中Fe2+可能氧化为Fe3+,使 合成过程更为合理。
4) 由材料制备的电极压实密度低。电池制造商在评价国内外磷酸铁锂材料试验表 明:国 外 Valence 等 两个 公司 提供的 磷酸铁 锂材料 制备电 极的压实 密度 在 2.2g/cm3-2.3g/cm3,国内供应商提供的磷酸铁锂材料制备电极的压实密度在 2.0g/cm3-2.3g/cm3 ( 数 据 分 布 很 散 ) 。 试 想 : 如 果 压 实 密 度 为 2.0g/cm3 与 2.2g/cm3两种电极比较,假设电池正极体积设计为10 cm3,则两者之间差了2g, 若材料比容量为120mAh/g、130mAh/g、140mAh/g和150mAh/g,两种压实密 度电极制备的电池理论容量相差分别为240mAh 、260mAh、280mAh和300m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