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开模塑料件的技术要求

开模塑料件的技术要求

开模塑料件的技术要求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塑料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开模塑料件的制造技术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

开模塑料件是指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将塑料原料注入模具中,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最终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为了保证开模塑料件的质量和性能,有一些技术要求需要注意。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开模塑料件制造中的关键环节。

模具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合理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形式。

同时,模具的制造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以确保模具能够承受高温高压的注塑成型过程。

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也是确保开模塑料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原料进入模具中后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因此需要控制好注塑机的温度和压力参数,以保证塑料原料能够充分熔化和填充模具腔体,并且能够在冷却后顺利脱模。

注塑成型过程中的冷却和脱模也需要注意。

冷却是指在塑料原料注入模具后,通过冷却水或其他冷却介质将模具温度降低,使塑料原料能够迅速固化。

冷却的过程需要控制好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温度,以避免塑料件出现变形或内部应力过大的情况。

脱模是指在塑料件完全固化后,将其从模具中取出的过程。

脱模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塑料件与模具之间的粘连或破损,可以采用合适的脱模剂或改变模具的设计,以便顺利脱模。

开模塑料件的质量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质量检测可以通过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方式进行。

外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塑料件的表面是否有缺陷、色差、气泡等问题。

尺寸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工具对塑料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则是对塑料件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如强度、硬度、耐磨性等。

总的来说,开模塑料件的制造需要注意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冷却和脱模的操作以及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保证开模塑料件的质量和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对于从事开模塑料件制造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来说,掌握和应用这些技术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塑料件技术要求范文

塑料件技术要求范文

塑料件技术要求范文首先是塑料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根据塑料产品的用途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塑料材料至关重要。

要考虑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等性能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可加工性、环境友好性等因素,以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

其次是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是塑料件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良好的模具设计能够确保产品的准确尺寸和外观质量。

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结构和尺寸,合理确定缩水率和收缩方向,并设计合适的模腔和冷却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产品的脱模性,即使产品容易脱模,并避免因模具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产品瑕疵。

第三是加工工艺。

塑料件加工工艺包括塑料件的成型方法、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后续的加工工序。

对于注塑成型方法,需要根据产品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塑机和成型模具。

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包括注塑机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的设定,以及熔融料的注射、冷却和固化过程控制。

此外,针对特殊要求,还可以进行塑料件的二次加工,如表面处理、组装等。

在加工工艺中,需要注意控制塑料件的收缩率、翘曲、气泡等缺陷,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最后是质量控制。

塑料件的质量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包括产品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等方面。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每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原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监测参数,比如温度、压力等,来控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最后是产品的质量检测,包括尺寸检测和物理性能测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起来,塑料件技术要求包括塑料材料的选择、模具设计、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这些要求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塑料制品的需求。

塑料工艺技术要求

塑料工艺技术要求

塑料工艺技术要求塑料工艺技术是一种将塑料原料进行加工、成型和加工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使塑料材料能够达到符合特定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塑料工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建筑和包装等。

以下是塑料工艺技术的一些重要要求。

首先,塑料工艺技术需要确保塑料材料的原料质量。

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所以,在选择原料供应商时,需要考虑其信誉度和质量控制能力。

原料供应商应具备相关的认证,如ISO9001或ISO14001等。

同时,需要进行原料的质量检测和测试,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规格。

其次,塑料工艺技术需要确保成型工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成型工艺是将塑料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并通过注塑、吹塑、挤出等方法将其转化为特定形状的过程。

在进行成型之前,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如熔体温度、注射速度和压力等。

同时,需要合理选择和调整模具材料和结构,以确保塑料成型的质量和尺寸的稳定性。

第三,塑料工艺技术需要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塑料制品的性能和质量是衡量其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测试标准。

常用的测试包括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和硬度等)、化学性能测试(如耐腐蚀性)和热力学性能测试(如耐热性和耐寒性)等。

最后,塑料工艺技术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塑料是一种基于石油的人工合成材料,其生产和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和污染物。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如选择环保型的塑料原料、采用节能型的生产设备、合理利用废料和开展废料的回收利用等。

同时,还需要推动塑料工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开发更环保和可持续的塑料替代品。

综上所述,塑料工艺技术的要求包括原料质量、成型工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只有确保这些要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塑料制品,满足不同行业和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塑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

你想想看啊,塑料件那可是到处都有呢!从咱日常用的小物件,到各种大机器里的零部件,哪儿都少不了它们。

那它们得满足啥条件才能算合格呢?首先啊,这质量得过硬吧!不能说咱用着用着,“咔嚓”就断了,那多闹心呀!就好比盖房子,根基得打牢了,这塑料件也得结实耐用才行。

强度得够啊!你总不能稍微碰一下就变形了吧。

就像咱人一样,得有个好身板,才能经得起折腾。

要是软趴趴的,那能顶啥用呢?尺寸精度也得有保障呀!你说要是尺寸不对,该装的地方装不进去,那不是白费力气嘛。

这就好比你穿鞋子,尺码不合适,要么挤脚,要么太松,能舒服吗?还有啊,这外观也不能太难看了吧。

虽说不能要求个个都跟艺术品似的,但起码得看着顺眼吧。

要是上面坑坑洼洼的,颜色也不均匀,那多影响心情啊。

耐热性也很重要呢!要是遇到点热就变形了,那可不行。

咱生活中有时候会接触到热的东西呀,总不能一热就完蛋了吧。

耐腐蚀性也得有啊!不能遇到点酸碱啥的就不行了,那多娇气。

咱生活的环境啥样的都有,它得能适应各种情况呀。

再说说这加工性能,得好加工吧,不然多麻烦。

就跟做饭似的,要是食材特别难处理,那做饭的人得多头疼。

你看那些质量好的塑料件,用起来顺手,看着也舒服。

就像一个靠谱的朋友,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咱买东西的时候也得多长个心眼儿,别光看外表好看就买了,得好好挑挑,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些技术条件。

不然买回去不好用,那不就亏大了嘛。

总之呢,这塑料件通用技术条件可不能小瞧了,它关系到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呢。

咱得重视起来,让这些塑料件更好地为咱服务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塑料管技术要求(PPR和UPVC)

塑料管技术要求(PPR和UPVC)

PPR管技术要求一、选用厂家资格要求:1、所提供产品必须在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检测合格;2、送标时,必须每一种管材及管件送一样品。

二、性能指标及质量要求:1、给水PPR管:产品必须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产品性能说明书,并应表明生产产家规格和生产日期。

2、所供材料外观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材和管件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纹、脱皮和明显的痕纹、凹陷,色泽应基本一致。

B、管材的端面应垂直于管材的轴线。

管件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

C、管材、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管材尺寸、外径、壁厚公差与管材公差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3、性能要求:给水 PPR:工作压力1.6Mpa,S4系列4、规格表示说明:给水用PP-R管管径与公称直径对照表如下:5、要求厂家提供2份PP-R管复检报告。

6、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

UPVC管技术要求一、管材及管件的产品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材和管件应颜色一致,无色泽不均匀及分解变色线。

2、管材及外壁均应光滑、平整,无气泡、无裂纹、无脱皮和严重的冷斑及明显的痕纹、凹陷等缺陷。

3、管材轴向不得有异向弯曲,其直线度偏差应小于1%,管材端口必须平整,并应垂直于轴线。

4、管件应完整无损、无变形,浇口及溢边应修理严整,无开裂,内外表面平滑。

5、管材在同一截面的壁厚偏差不得超过14%,其外径、壁厚偏差应符合1、2条的规定。

二、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管采用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公称压力0.8MPa。

三、材料参数要求1、排水 UPVC内螺旋立管规格尺寸及公差3、管材和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四、其他要求:1、管材及管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进场附带质量证明文件一式四份,质量证明文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再验收材料,材料验收不合格不允许卸车。

2、管材及管件厂家必须提供合格有效的厂家资质文件,并应有明显标识,标明生产厂家名称、规格及执行标准号,应有检验部门测试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可降解注塑件产品技术标准2024年

可降解注塑件产品技术标准2024年

可降解注塑件1本文件规定了注塑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注塑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 总则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43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GB/T2828.1-2003 抽样标注GB/T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14486-MT5 塑料注塑件尺寸公差3贯穿或未贯穿材料外表或其整个厚度的裂缝,处于裂纹两侧壁之间的聚合材料是完全分离的。

塑料制品表面或潜表面的一种缺陷,是由于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密度降低所造成桥搭的表观裂纹。

因配料、注射工艺或杂质等控制不好,造成注塑件内部或表面出现局部颜色与整体颜色不同的缺陷。

由于物料缩离模具使注塑制品的表面出现的凹陷。

通常出现在制品厚度有较大变化的区域。

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注塑件在注塑过程中,因内应张力不均衡而发生的产品形变现象。

模塑期间从模腔逸出的部分物料或在模具合模面之间形成的过量物料。

由于塑胶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当塑胶件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

4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材料颗粒一致,原材料中不能有明显的黑点、杂质。

以标准色板或样板为标准进行对比,色差符合标准色板上下限范围要求。

第一观测面:从90℃、60℃、45℃观看无明显缩水痕,如在柱位、骨位背面之缩水,以30CM 距离观看(90℃)不明显,且触摸无严重凹陷感为准。

塑胶件常用技术要求

塑胶件常用技术要求
5. 图示尺寸为成品尺寸,2D图面表达不清楚的,以3D电子文档为准
6 未注公差按GB1804-M级
7. 壁厚2.5mm
7.防火等级为V0级
8.材料耐高低温要求(零下40度到75度)
9.上下盖组装断差为+0.3/-0(上盖尺寸大于或等于下盖尺寸)
10.母模面表面做咬花处理。
技术要求:
1. 零件表不允许有收缩凹陷,熔接痕,水纹,顶白及飞边等缺陷
透明零件不允许有气泡气孔出现.
2. 浇口位置的设置应与设计人员协商确定,并保证不影响产品外观及产品装配,
顶针处胶位原则上应低于表面0.05-0.1mm.
3. 零件弯曲变形不超过0.5mm,扭曲变形不超过0.5mm.

塑胶零、部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塑胶零、部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塑胶零、部件加工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一、透明塑胶件:技术要求:1.粗糙度Ra0.4考核制品光面的模具面;2.粗糙度Ra25考核制品毛面的模具面;3.制品要求成型完整、边缘无披锋,表面不得有磕碰、刮伤、杂点、夹水纹、缩水、变形及裂痕等外观缺陷;4.对于多模穴制件需在内表面的非配合面上增加模号和材料的回收标志;对于分模线及水口、顶针的位置,均需在开模前经相关结构设计人员确认后才能正式开模;5.未注圆角为R0.2~0.3,未注脱模斜度均按注塑件成型要求选取,常取1°或较小值(一般情况下,制件内表面脱模斜度要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6.图中所有尺寸按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制件尺寸公差》或SJ/T 10628-1995《塑胶制件尺寸公差》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选取,各尺寸均为制品注塑成型后应达到的尺寸(未考虑注塑成型时缩水的影响);7.图中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分别按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标准中m 级和 f 级选取;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均按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标准中H级选取;8.带*标志的尺寸为影响装配及性能的重要尺寸,加工、检验人员要特别注意此类尺寸控制;9.成形前胶料应进行预热干燥,生产和检验人员要注意成形后制件表面质量,制件不得有扭曲、变形等。

二、非透明塑胶件:技术要求:1.粗糙度Ra0.4 考核制品光面的模具面;2.粗糙度Ra25考核制品毛面的模具面;3.制品要求成型完整、边缘无披锋,表面不得有磕碰、刮伤、杂点、夹水纹、缩水、变形及裂痕等缺陷;4.对于多模穴制件在其内表面的非配合面上增加模穴号和材料回收标志;对于分模线及水口、顶针的位置,均需模具供应商在开模前把模具资料经相关开发设计人员确认后才能正式开模;5.未注圆角为R0.2~0.3,未注脱模斜度均按注塑件成型要求,常取1°或较小值(一般情况下,制件内表面脱模斜度要大于外表面的脱模斜度);6.图中所有尺寸按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制件尺寸公差》或SJ/T 10628-1995《塑胶制件尺寸公差》标准中所规定的要求选取,各尺寸均为制品注塑成型后应达到的尺寸(未考虑注塑成型时缩水的影响);7.带*标志的尺寸为影响装配及性能的重要尺寸,生产及检验人员要特别注意此类尺寸;8.图中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分别按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的公差》标准中m 级和f 级选取;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均按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标准中H级选取;9.表面处理:外表面喷漆(喷油),如颜色为银灰色,喷涂层厚度:30~60um(内表面喷漆:20~30um;外表面喷漆:30~45um;打底漆:15±5um;喷面漆:25±5um),其表面光亮,不允许有颗粒、露底、起皱、多喷、异色等外观缺陷;喷层附着力要求能通过百格测试,其附着力要求≥4B,即用3M 600#胶纸粘贴,在同一位置进行3次(或2次)相同的试验,该镀层脱落总面积≤5%)为合格;10.表面电镀:镀铬(Cr3+),镀层厚度:20~50um(先以镀铜、镍做底,表面镀铬,即Cu15Ni20Cr0.4),外观光亮,表面不允许有气泡、凹坑、漏镀、划伤、黑点、锈斑及镀层脱落等缺陷,镀层附着力要求做百格测试,用胶带在同一位置进行3次(或2次)相同的试验,附着力要求≥4B,该镀层总脱落总面积≤5﹪为合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件技术要求
{1:1.未注尺寸见三维数据;}
{2:2.产品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滑、不允许有裂纹、翘曲、发斑、脏污和影响外观的飞边、毛刺、擦伤等缺陷;}
{6:3.浇口的去除不应影响外观和装配;}
{7:4.安装紧固后周边与行李舱门外板配合处靠实; }
{8:5.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9:QCn29017;} {10:6.未注倒角为R0.5~1;}
{12:7.未注拔模角为1~3度;}
{14:8.表面处理:Pl/Ep.Cu20Ni25dCr 0.5}{16:按}{17:QC/T625;} {18:9.分体结构粘贴强度不低于本体强度;}
{19:10.制造日期(年,月)、材料代码和标识,见}{20:GEELY-0212 }{21:标准,}
{22: 图中区域用}{23:"W" }{24:表示。

}
钣金件技术要求
{2:1.未注尺寸见三维数据;}
{3:2.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QC/T268的规定;}
{4:3.零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起皱等缺陷;}
{5:4.去除尖角、毛刺;}
{6:5.冲孔、切边的粗糙度均为;}
{7:6.螺母凸焊技术要求按JLYY-JT-090相关规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