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件设计-要求
塑料件的设计规范

塑料件的设计规范1.材料选择:(a)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等。
(b)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c)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获得性。
2.尺寸和公差控制:(a)设计时要确保塑料件的尺寸和公差能够满足产品的装配要求。
(b)考虑到塑料件的热膨胀系数,可以在设计时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构设计:(a)设计时要考虑到塑料件的结构强度,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或变形等问题。
(b)尽量避免在塑料件上设计过多的孔和凹槽,以减少成本和生产时间。
4.制造工艺:(a)设计时要考虑到塑料件的制造工艺,以确保能够实现高效的生产。
(b)考虑到塑料件注塑成型的要求,如壁厚、缩水率等。
5.表面处理:(a)考虑到塑料件的使用环境和外观要求,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表面处理方法,如涂装、喷涂等。
(b)考虑到塑料件的耐候性,可以选择添加防紫外线(UV)剂。
6.排气和冷却:(a)设计时要确保塑料件的排气和冷却能够满足注塑成型的要求,以避免缺陷的产生。
(b)考虑到塑料件的形状和厚度变化,可以适当设计出气道和冷却系统。
7.注塑模具设计:(a)考虑到塑料件的形状、尺寸和结构,设计合适的注塑模具,以确保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塑料件。
(b)考虑到模具的制造成本和使用寿命,可以合理选择模具材料和加工工艺。
总而言之,塑料件的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材料选择、尺寸和公差控制、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表面处理、排气和冷却、注塑模具设计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指导和标准。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设计师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塑料件,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三章_塑料制件设计原则2019

四.塑料制件的结构设计---1.形状
塑件的形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其有利于 成型,特别是尽量不采用侧向抽芯机构,因此塑件设计时尽 可能避免凹凸形状或侧孔。
图3-2 改变塑件形状图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模具结构不仅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 造成本,而且会在塑件分型面上留下飞边,增加后续工作量。 下面就这一案例做具体分析,塑件如图3-3所示。
图3-19 加强筋错排
Hale Waihona Puke 除采用加强筋外,对于薄壁容器或壳类件,可以通过适 当改变其结构或形状达到提高其刚度、强度和防止变形的目的。 (1) 将薄壳状的塑件设计为球面,拱曲面等,可以有效地增 加刚性、减少变形。
图3-20 改变形状提高强度(a)
(2) 薄壁容器的边缘是强度、刚性薄弱处易于开裂变形损 坏,可按照图3-20(b)所示方法给予加强。
图3-13 塑件成型
为了便于塑件脱模,防止脱模时擦伤塑件,必须在塑件
内外表面脱模方向上留有足够的斜度α,在模具上称为脱模斜 度。
脱模斜度取决于 塑件的形状、壁厚 及塑料的收缩率,
一般取30 ′~
1°30′。
图3-14 脱模斜度
图3-15 脱模斜度示意图
外形以大端为基准,斜度由缩小方向取得 内形以小端为基准,斜度由扩大方向取得
图3-20 改变形状提高强度(b)
❖ 容器边缘的增强 ❖ 容器侧壁的增强
加强筋尺寸设计:
❖ 高度L=(1~3)t ❖ 筋条宽A=(1/4~1)t ❖ 收缩角α=2°~5° ❖ 根部圆角R=(1/8~1/4)t ❖ 顶部圆角r=t/8
图3-21 加强筋示意图
5 支承面
支承面:用于放置物体的平面,要求物体放置后平稳。
经常拆装或受力大的螺纹,要采用金属螺纹 嵌件来成型。
塑料件设计规则

塑料件设计规则塑料制品设计原则⼀、尺⼨,精度及表⾯精粗糙度〈⼀〉尺⼨尺⼨主要满⾜使⽤要求及安装要求,同时要考虑模具的加⼯制造,设备的性能,还要考虑塑料的流动性。
〈⼆〉精度影响因素很多,有模具制造精度,塑料的成份和⼯艺条件等。
〈三〉表⾯粗糙度由模具表⾯的粗糙度决定,故⼀般模具表⾯粗糙⽐制品要低⼀级,模具表⾯要进引研磨抛光,透过制品要求模具型腔与型芯的表⾯光洁度要⼀致 Ra 〈 0.2 um塑件圈上⽆公差要求的仍由尺⼨,⼀般采⽤标准中的8 级,对孔类尺⼨可以标正公差,⽽轴类各件尺⼨可以标负出差。
中⼼距尺⼨可以棕正负公差,配合部分尺⼨要⾼于⾮配合部分尺⼨。
⼆、脱模斜度由于塑件在模腔内产⽣冷却收缩现象,使塑件紧抱模腔中的型芯和型腔中的凸出部分,使塑件取出困难,强⾏取出会导⾄塑件表⾯擦分,拉⽑,为了⽅便脱模,塑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与脱模(及轴芯)⽅向平⾏的内、外表⾯,设计⾜够的脱模斜度,⼀般1°——1°30`。
⼀般型芯斜度要⽐型腔⼤,型芯长度及型腔深度越⼤,则斜度不减⼩。
三、壁厚根据塑件使⽤要求(强度,刚度)和制品结构特点及模具成型⼯艺的要求⽽定:壁厚太⼩,强度及刚度不⾜,塑料填充困难;壁厚太⼤,增加冷却时间,降低⽣产率,产⽣⽓泡,缩孔等。
要求壁厚尽可能均匀⼀致,否则由于冷却和固化速度不⼀样易产⽣内应⼒,引起塑件的变形及开裂。
四、加强筋设计原则:〈⼀〉中间加强筋要低于外壁 0.5 mm 以上,使⽀承⾯易于平直。
〈⼆〉应避免或减⼩塑料的局部聚积。
〈三〉筋的排例要顺着在型腔内的流动⽅向。
五、⽀承⾯塑件⼀般不以整个平⾯作为⽀承⾯,⽽取⽽代之以边框,底脚作⽀承⾯。
六、圆⾓要求塑件防有转⾓处都要以圆⾓(圆弧)过渡,因尖⾓容易应⼒集中。
塑件有圆⾓,有利于塑料的流动充模及塑件的顶出,塑件的外观好,有利于模具的强度及寿命。
七、孔(槽)塑件的孔三种成型加⼯⽅法:(1)模型直接模塑出来。
(2)模塑成盲孔再钻孔通。
塑料件设计准则

2024/5/12
目录
一. 壁厚均匀原则 二. 加强筋设计原则 三. 倒角原则 四. 拔模原则 五. 形状和结构的简化 六. 避免应力集中 七. 加强刚度的设计 八. 抗变形设计
一.壁厚均匀原则
• 在确定壁厚尺寸时,壁厚均一是一个重要原则。该原则主要是从工艺角度以 及由工艺导致的质量方面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均匀的壁厚可使制件在成型过 程中,熔体流动性均衡,冷却均衡。壁薄部位在冷却收缩上的差异,会产生 一定的收缩应力,内应力会导致制件在短期之内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之后发 生翘曲变形。
壳体/盒状体 一般≥1.5°;
皮纹面
细皮纹≥3.5° 粗皮纹≥5°
注:皮纹区域在设计数模前必须定义,由客户定义或我们定义客户确认,皮纹状态为客户输入,且必须输入
如出现客户未定义,皮纹面按5°执行,并与客户报警。
四 . 拔模原则
拔模角设计参考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 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 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 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 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 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 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塑料件结构设计要点

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a、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入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b、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c、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生产效率要高,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d、考虑便于装配生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e、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用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f、能通用/公用的,尽量使用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g、兼顾成本大略的汇总下结构中常见的问题注意点,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1、关于塑料零件的脱模斜度:一般来说,对模塑产品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有一定量的脱模斜度,以便产品从模具中顺利脱出。
脱模斜度的大小一般以0.5度至1度间居多。
具体选择脱模斜度注意以下几点:a、塑件表面是光面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收缩率小的,应选用较小的脱模斜度,如0.5b、较高、较大的尺寸,根据实际计算取较小的脱模斜度,比如双筒洗衣机大桶的筋板,计算后取0.15 ° ~0.2 °。
c、塑件的收缩率大的,应选用较大的斜度值。
d、塑件壁厚较厚时,会使成型收缩增大,脱模斜度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e、透明件脱模斜度应加大,以免引起划伤。
一•般情况下,PS料脱模斜度应不少于 2.5 °~3°,ABS及PC料脱模斜度应不小于1.5 ° ~2°。
f、带皮纹、喷砂等外观处理的塑件侧壁应根据具体情况取2° ~5°的脱模斜度,视具体的皮纹深度而定。
皮纹深度越深,脱模斜度应越大。
g、结构设计成对插时,插穿面斜度一般为1° ~3°(见后面的图示意)。
2、关于塑件的壁厚确定以及壁厚处理:合理的确定塑件的壁厚是很重要的。
塑件的壁厚首先决定于塑件的使用要求:包括零件的强度、质量成本、电气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各项要求,一般壁厚都有经验值,参考类似即可确定(如熨斗一般壁厚2mm吸尘器大体为2.5mm),其中注意点如下:a、塑件壁厚应尽量均匀,避免太薄、太厚及壁厚突变,若塑件要求必须有壁厚变化,应采用渐变或圆弧过渡,否则会因引起收缩不均匀使塑件变形、影响塑件强度、影响注塑时流动性等成型工艺问题。
塑料件的设计规范

注塑件设计的一般原则:a.充分考虑塑料件的成型工艺性,如流动性:b.塑料件的形状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有利于充模,排气,补缩,同时能适应高效冷却硬化;c.塑料设计应考虑成型模具的总体结构,特别是抽芯与脱出制品的复杂程度,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制造工艺,以便使制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d.塑料件设计主要内容是零件的形状、尺寸、壁厚、孔、圆角、加强筋、螺纹、嵌件、表面粗糙度的设计。
4.2.1壁厚塑料件壁厚设计与零件尺寸大小、几何形状和塑料性质有关。
塑料件的壁厚决定于塑料件的使用要求,即强度、结构、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各项要求,壁厚应尽可能均匀,避免太薄,否则会引起零件变形,产品壁厚一般2~4mm。
小制品可取偏小值,大制品应取偏大值。
4.2.1.1塑料件相邻两壁厚应尽量相等,若需要有差别时,相邻的壁厚比应满足以下要求:t :t1≤1.5 ~24.2.1.2塑料凸肩H与壁厚t之间关系如图4.2-2中,图a中H>t,则造成塑料件的厚度不均匀,应改图b所示,H≤t可使塑料件壁厚不均匀程度减少。
4.2.2过渡圆角为了避免应力集中,提高强度和便于脱模,零件的各面连接处应设计过渡圆角。
零件结构无特殊要求时,在两面折弯处应有圆角过渡,一般半径不小于0.5~1mm,R≥t。
4.2.2.1内外圆角半径零件内外表面的拐角处设计圆角时,应保证零件壁厚均匀一致,图中以R为内圆角半径,R1为外圆角半径,t为零件的壁厚.4.2.3加强筋为了确保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而又不使零件的壁厚过大,避免零件变形,可在零件的适当部位设置加强筋。
4.2.3.2设计加强筋时,应使中间筋低于外壁0.5~1mm,以减少支承面积,达到平直要求。
4.2.4孔的设计孔的周壁厚会影响到孔壁的强度。
孔口与塑件边缘间距离a不应小于孔径,并不小于零件壁厚t的0.25倍。
孔口间的距离b不宜小于孔径0.75倍,并不小于3mm。
4.2.4.1 孔的周壁厚H和突起部分的壁厚c和高度h、h与c之比不能超过3,如图内螺纹直径不能小于2mm,外螺纹直径不能小于4mm.螺距不小与0.5mm.螺纹的拧合长度一般不大于螺纹直径的1.5倍,为了防止塑料螺纹的第一扣牙崩裂,并保证拧入,必须在螺纹的始端和末端留有0.2~0.8mm的圆柱形.并注意:塑料件螺纹不能有退刀槽,否则无法脱模。
QJ-MF05.001-2006塑料件设计规范

QJ/MF05.001-2006
5.5 耐磨擦零件 用于轴承、轴衬、滑杆、易磨擦面的零件塑料有 PTEE、PA、POM 5.6 电气结构件 电气结构件要求具有阻燃、一定的强度,塑料有 PC、PPO、阻燃 ABS、阻燃 PP 5.7 透光零件 透光零件要求具有较高的透光度、透明度,塑料有 PS、PC、PVC、AS、PMMA 5.8 薄膜料 薄膜料有 PE-PP、PVC、PET 5.9 板材、管材 常用于制做板材、管材的塑料有 PVC、PE、PP、ABS
4. 内容
4.1 总体设计规范 首先深入了解产品的功能,使用环境和载荷等方面的最终用途和要求,包括:a)功能要点, b)结构要求的装配情况,c)成本限制,d)遵循的准则和标准,e)使用和环境条件。充分考虑塑料 的物理机械性能,避免和补偿其缺点。 4.2 设计五项原则 a) 脱模斜度 b) 壁厚的均匀性 c) 消除点角 d) 简化形式 e) 与同类产品比较 4.3 塑料件形状 在保证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塑料件的形状应求简单,以便于模塑,即塑料件内、外表面的形 状应有利于开模,取出制品,尽可能不使用瓣合分型结构、抽芯机构等,以达到简化工艺、提高 生产效率的目的。 4.4 塑料件壁厚 壁厚取决于使用要求,即对强度、结构、电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装配等指标的要求,壁厚 对制件质量影响很大,太薄会造成制品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受力后易产生翅曲变形,壁厚过大, 不但会增加成本,还容易产生局部收缩、缩孔、翅曲等不良现象。壁厚要尽量均匀,减少制品的
美的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2006-10-30 批准
2006-11-30 实施
1
QJ/MF05.001-2006
ABS、抗静电 ABS,ABS/PC 合金等。 3.6 PP:聚丙烯的缩写,是以丙烯为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属热塑性塑料,目前以使用其改性料如 改性 PP、耐候 PP 为主。 3.7 PS:聚苯乙烯的缩写,是以苯乙烯为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属热塑性塑料,因其性脆、易裂, 通常工程上使用的是经改性的高抗冲 PS (HIPS) , 在此基础上的改性料有阻燃 HIPS、 增强 HIPS、 高光 HIPS。 3.8 PC:聚碳酸酯的缩写,是对主链中含有碳酸酯的聚合物的总称,属热塑性塑料,综合性能良 好,改性料有阻燃 PC、增强 PC 等。 3.2 注塑件: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在料筒中加热软化,以螺杆或柱塞推挤入闭合模具的型 腔内成型,经冷却、启模取出的塑料制品。
塑料件设计要点

塑料件设计要点一、壁厚一般光面出模角为≥0.5°~1.0°。
在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上视织纹的深度而相应增加,一般细皮纹(砂面)表面>1°,粗皮纹表面>3°。
塑料名称最小厚度小型制品壁厚中型制品壁厚大型制品壁厚PP平均厚度取2~2.5,最溥处不小于0.7,最厚处不大于4.5(否则缩水严重)二、圆角筋骨与主体交接处:倒圆角与壁厚的比例为0.2至0.6之间,理想数值是在0.5左右(即圆角半径小于壁厚的一半)特别受力的柱子根部做圆角,约R0.5。
主体转角处尽量倒圆角,内侧圆角半径最小值为壁厚的20%(一般取50%=R/T=0.5),外侧圆角半径最小为壁厚值任意位置圆角最小R大于0.3三、筋骨ABS/PMMA:a=2.0~3.5,b=0.4a,r=0.3~0.6a,f=0.5度,c≦3a,d>3aPBT:a<3.2时,b<0.6a,r>0.5a,f=0.5~度,c≦3b,d>3aPBT:a>3.2时,b<0.4a,r>0.5a,f=0.5度,c≦3b,d>3aPC/PS/PPO: a<3.2时,b<0.4a,r=0.25~1a,f=0.5度,c≦3a,d>2.5aPC/PS/PPO: a>3.2时,b<0.6a,r=0.25~1a,f=0.5度,c≦3a,d>2.5aPA/PE: b<0.6a,r=0.25~1a,f=0.5度,c≦3a,d>2.5aPP:a=2~2.5,b=0.3a,r=0.25a,f=0.5度,c=2.5~3a,d>3a要求表面质量好的话c=1.5a(2mm厚的手柄盖c取3mm)四、支柱当 BOSS不是很高而在模具上又是用司筒顶出时,其可不用做斜度。
当BOSS很高时,通常在其外侧加做十字肋(筋),该十字肋通常要做1-2度的斜度,BOSS看情况也要做斜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1 脱模斜度设计
当塑件成型后因塑料收缩而包紧型芯, 若塑件外形较复杂时,塑件的多个面与型 芯紧贴,从而脱模阻力较大。为防止脱模 时塑件的表面被檫伤和推顶变形,需设脱 模斜度。如图3-7
一般来说,塑件高度在25mm以下者可 不考虑脱模斜度。但是,如果塑件结构复 杂,即使脱模高度仅几毫米,也必须认真 设计脱模斜度。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2 尺寸精度的确定
表3—1是模塑件尺寸公差国家标准(GB/T 14486-1993),表3—2是常用塑料材料的 公差等级选用。
将表3—1和表3—2结合起来使用,先查表 3—2,根据模塑件的材料品种及用要求选定塑 件的尺寸精度等级,再从表3—1中查取塑件尺 寸公差。然后根据需要进行上、下偏差分配。 如基孔制的孔可取表中数值冠以(+)号,如基 轴制的轴可取表中数值冠以(-)号,其余情况则 根据材料特性和配合性质进行分配。
a)(A-B)×100%/B≤5% b) (A-B)×100%/C≤5%
3.4 壁厚与脱模斜度
3.4.1 脱模斜度设计 3.4.2 塑件壁厚设计 3.4.3 加强筋及其它增强结构 3.4.5 增加刚性减少变形的其他措施 3.4.6 塑件支承面的设计 3.4.7 塑件圆角的设计 3.4.8 塑件孔的设计 3.4.9 采用型芯拼合复杂型孔
塑件设计成圆角的作用: ⑴避免产生应力集中。 ⑵提高了塑件强度。 ⑶利于塑料的充模流动。 ⑷塑件对应模具型腔部位设计成圆角,可以使模具 在淬火和使用时不致因应力集中而开裂,提高模具的 坚固性。
3.4.8 塑件上孔的设计
孔与孔的距离,孔边至塑件边缘距离应 不小于孔径。固定用孔因承受较大负荷,可 设计周边增厚来加强。如图3-23所示。
3.5.7 嵌件的设计要点
3.5.1 塑料铰链设 计
对于聚乙烯、聚丙烯等软性带盖容 器,可以将盖子和容器注射成型为一个 整体,其间用铰链结构连接。
图3-30是铰链的截面形式。由图可 知,铰链部位塑件壁厚减薄,且减薄处 以圆弧过渡,盖子与容器合拢打开时这 段薄片弯曲转动。
3.5.2 模塑螺纹的特点
踏 着 鹊 桥 来 接我, 今天你 能来吗 ?你的 织女! 8、 我 对 你 的情会 少会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基本内容
塑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塑件的形状结构设计
第3章 塑件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塑件成型工艺性与模具结构关系 掌握塑件形状结构与模具结构的关系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重点
对塑件的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理解。 塑件形状结构的设计。 螺纹塑件及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第3章 塑件设计
本章难点
对塑件成型工艺性、塑件的形状结构与 模具结构的关系的理解。
第3章 塑件设计
3.1 塑件设计原则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4 壁厚与脱模斜度 3.5 嵌件的安放与塑料螺纹、齿
轮设计 3.6 思考题
3.1 塑件设计
塑件设计原则:
⑴满足使用要求和外观要求 ⑵针对不同物理性能扬长避短 ⑶便于成型加工 ⑷尽量简化模具结构
②透明制品型腔和型芯粗糙度一致。 ③非透明制品的隐蔽面可取较大粗糙度, 即型芯表面相对型腔表面略为粗糙。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3.3.2 结构设计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设计塑件的内外表面形状要尽量避免侧 凹结构,以避免模具采用侧向分型和侧向抽 芯机构,否则因设置这些机构而使模具结构 复杂.不但模具的制造成本提高,而且还会在 塑件上留下分型面线痕,增加了去除飞边的 后加工的困难。
整圆螺纹是由完整的螺纹型腔或螺纹型腔 或螺纹型芯成型出来,螺纹表面光滑无痕,塑 件脱离模具时,模具螺纹成型零件需做旋转脱 离动作;
对拼螺纹是由两瓣螺纹型成型的,塑件表 面在两瓣型腔拼合初呈现出一道线痕(分型 线),两瓣型腔分离塑件即可脱出模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2 结构设计
为使强制脱模时的脱模阻力不要过 大引起塑件损坏和变形,塑件侧凹深 度必须在要求的合理范围内,见图 3—6下面的说明(公式),同时还要重 视将凹凸起伏处设计为圆角或斜面过 渡结构。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2 结构设计
图3—6 可强制脱模的浅侧凹结构
3.4.2 塑件壁厚设计
就设计原则来说要求同一塑件各处的 壁厚均匀一致,否则制品成型收缩不均, 易产生内应力,导致制品开裂、变形。如 图3-9,3-10,3-11.
当无法避免壁厚不均时,可做成倾斜 的形状,如图,使壁厚逐渐过渡。或者使 壁厚相差过大的两分别成型然后粘合成为 制品。
3.4.3 加强筋及其它增强结构
3.4.1 脱模斜度设计
脱模斜度的选择原则:
⑴热塑性塑料件脱模斜度取0.5°-3.0°。 热固性酚醛压塑件取0.5°-1.0°。
⑵塑件内孔的脱模斜度以小端为准,符 合图样要求,斜度由扩大方向得到;外形 以大端为准,符合图样要求,斜度由缩小 方向得到。
⑶塑料收缩率大,塑件壁厚大则脱模斜 度取大些。
⑷对塑件高度或深度较大的尺寸,应取 较小的脱模斜度。
当塑件底部有加强筋时,应使加强筋高度低 于支承面至少0.5mm 。如图3-20
固用的凸耳或台阶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 紧固时的作用力。应避免台阶突然过渡和支 承面过小,凸耳应用加强筋加强 ,如图3-21.
3.4.7 塑件圆角的设计
塑件除了必须要保留的尖角外,凡转角处应采用圆 弧过渡。一般即使取0.5也可以增加塑件的强度。设计 塑件内外表面转角圆角时,应象图3-22所示确定内外 圆角半径。
塑件上的孔分通孔和盲孔两大类,下面 分别介绍它的成型方法。
成型通孔时型芯的这三种结构形式,是 根据通孔大小和深度的具体情况从而满足型 芯足够的抗弯能力的需要出发而设计。如图 3-24
3.4.8 塑件上孔的设计
盲孔:盲孔只能用一端固定的型芯来成型。为 避免型芯弯曲,对于注射和压注成型,孔深不得大 于孔径的4倍;对于压缩成型,平行与施压方向的 孔深度为孔径的2倍.
对于细长型芯,为防止其弯曲变形,在不影响 塑件的条件下,可在塑件的下方设支承柱来支撑。 如图3-25所示。
斜孔或形状复杂的孔可采用拼合的型芯来成型。 如图3-26所示
3.5 嵌件的安放与塑料螺纹、齿轮设计
3.5.1 塑料铰链设计 3.5.2 模塑螺纹的特点
3.5.3 模塑螺纹的结构 3.5.4 塑料齿轮的设计 3.5.5 带嵌件塑件的设计 3.5.6 嵌件的主要结构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1 尺寸精度 3.2.2 尺寸精度的确定 3.2.3 表面质量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1 尺寸精度
1、塑件尺寸概念 塑件尺寸——塑件的总体尺寸。
2、塑料制品总体尺寸受限制的主要因素: *塑料的流动性 *成型设备的能力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 1、模具制造的精度,约为1/3。 2、成型时工艺条件的变化,约为1/3。 3、模具磨损及收缩率的波动。 具体来说,对于小尺寸制品,模具制造 误差对尺寸精度影响最大;而大尺寸制品 则收缩波动为主要。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3 表面质量
1、塑件制品的表面质量要求: ①表面粗糙度要求。
②表面光泽性、色彩均匀性要求。 ③云纹、冷疤、表面缩陷程度要求。 ④熔结痕、毛刺、拼接缝及推杆痕迹等缺陷 的要求。
3.2 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
3.2.3 表面质量
2、型腔表面粗糙度要求
①一般,型腔表面粗糙度要求达0.20.4mm。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三章
塑料制品的设计
七 夕 节 的 温馨 祝福100条 1、 爱 情 是 把 双面刃 ,奥秘 谁能说 得清。 觅来甘 泉 畅 快 饮 , 酿成苦 酒含泪 呑。千 年修来 好缘分 ,细心 呵护好 婚姻。 欲做百 年有情 人 , 坚 贞 包 容是根 本。情 人节好 运! 2、 说 不 尽佳 节情, 信息三弄。昨夜枯梅 有 缝 雪 , 相 思愁。 小风疏 雨萧萧 地,又 催下千 行泪。 新年人 间天上 ,肠断 与谁堪 寄 。 3、 每 天 送 你朵玫 瑰,怕 你说浪 费;每 天发你 条短信 ,怕你想我累。相约 个 来 世 与 你 相会, 怕飞机 票太贵 。最后 只好说 句我爱 你,听 到你心 醉! 4、情 人 节 的 短 信 是红色 的,是 玫瑰的 花瓣铺 成的花 海,情 人节的 短信是 浪漫的 ,是甜 蜜 的香吻 拥成的 热潮, 情人节 的短信 是角一 条的, 是一心 一意表 达的真 心。 5、 天 边漂浮 的是白 云,人 间普撒 的是关 爱;鹊 桥相约 的是情 侣,树 下共度 的是恋 人; 有 你 , 有 我 ,就有 真爱, 美丽的 日子, 衬托咱 们真情 的美满 ,七夕 ,你快 乐,我 就 快乐! 6、 鹊桥流 淌着牛 郎的深 情,带 着梦想 带着期 望,今 夜在天 宇间飞 行, 短 信 传 递 着 爱你的 真情, 带着心 跳带着 渴望, 此刻在 时空里 穿行, 宝贝, 祝你七 夕 快乐! 7、 我的心 上人是 个盖世 英雄, 我知道 ,总有 一天他 会身披 五彩战 衣,
以成型侧孔和凸凹结构为例。比较两种方 案,从而选择优良的设计方案。
3.3 形状和结构设计
3.3.1 形状
图3-1a所示塑件在取出 图3-2a所示塑件的内侧有
模具前,必须先由抽芯机 凸起,需采用由侧向抽芯
构抽出侧型芯,然后才能, 机构驱动的组合式型芯,
取出模具结构复杂。
模具制造困难。
图3-1b侧孔形式,无需 图3-2b避免了组合式型 侧向型芯,模具结构简单。 芯,模具结构简单。
3.4.1 脱模斜度设计
在压塑成型深度较大的塑件时, 不但要求凸凹模均有脱模斜度,而 且还希望凹模的斜度大于凸模的斜 度。在压模闭合时,由于尖劈作用 使塑件上部密度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