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设计)

合集下载

抽水试验方案

抽水试验方案

一任务来源大连地铁三十里堡隧道区间构造施工受到本线第四系孔隙潜水影响, 需求取该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

二试验目旳通过现场试验获取试验特性曲线, 选择适合水文地质条件旳计算公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为确定基坑降排水设计方案提供可靠根据, 合理优化施工降水方案, 保护水资源。

三试验任务由于试验场地条件限制, 拟针对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粉质粘土层进行带观测孔旳单井抽水试验。

试验场区位置及试验井孔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四试验工作布置(一)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共布置抽水试验孔1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219mm(井构造见附图二);抽水专门观测孔2眼, 井深暂定33m, 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 井径Φ600mm, 管径Φ400mm(井构造见附图二), 6m间距布设1眼, 20m间距布设1眼。

(二)抽水试验运用单孔抽水带多种观测孔进行旳抽水试验, 可精确求取水文地质参数。

本次试验在钻孔成井后, 运用单孔抽水, 同步观测2眼观测井, 稳定期间分别为8、16小时, 小落程出水量为大落程出水量旳1/2—2/3。

(三)抽水试验观测频率、精度规定及所有试验工作时间1. 抽水试验技术规定抽水试验旳布置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旳规定, 同步应观测水位和水量;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不大于8H。

抽水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直至稳定。

2. 静水位观测每小时观测一次, 三次所测水位相似或4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厘米, 即为静止水位。

3. 抽水试验稳定原则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 若有观测孔则以距抽水主孔最远端旳观测孔鉴定;同步考虑区域该时段旳自然水位变化状况, 若与区域自然水位变化一致, 同样鉴定稳定。

4. 水跃值确实定在抽水井外环滤层中安放专门水位观测管, 用于观测水跃值。

5. 观测频率抽水孔、观测孔均按稳定流抽水试验频率进行观测, 即开泵前测初始静水位, 开泵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分各测一次, 之后每隔30分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专项水文地质勘查群孔抽水试验设计目录一、目的任务 (3)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 (3)三、抽水孔及观测孔的布置 (5)四、群孔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8)五、资料整理 (11)六、观测孔施工预算 (12)七、工期 (12)八、设计依据 (12)九、施工组织 (13)根据《专项水文地质勘查设计》、《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及《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要求,在井田布设群孔进行抽水试验。

一、目的任务1、充分揭露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流场特征及边界条件。

2、确定抽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为数值法预测矿井涌水量提供水文地质参数。

3、监测抽水过程中不同阶段水质变化,分析地表水与地下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二、群孔抽水试验出水量确定及时间安排2.1 群孔抽水出水量确定根据设计YJS-14钻孔为水文地质孔,为群孔抽水试验抽水孔。

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34.60米。

钻孔结构为钻孔结构:一开口径Φ394:0~30m 下入套管Φ340:+0.5~30m;二开口径Φ311:30~336.40m 下入套管Φ219:+0.5~336.40m;三开口径Φ190:336.40~540m 下入花管Φ168:328.02~534.60m。

该孔于2012年7月10开钻,目前已经完成钻探任务,正在进行洗井工作,为群孔抽水试验做准备。

根据测井以及岩屑显示,该孔位揭露发育的中、新生代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延安组(J1-2y)厚度13.8m、直罗组(J2z)厚度195.2m;白垩系(K)厚度235m、下第三系(E)66m和第四系(Q)厚度32m。

根据地层变化该孔已将直罗组以上地层采用下管固井方式进行了钻孔封堵,达到封闭以上地层含水层的目的,钻孔封闭后进行了止水检查,止水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满足规范的要求。

主抽水孔抽水层位为二煤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含水层:336.0-524.34米。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

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李子园水源地勘探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设计前言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及《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相关要求、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河南省地矿局评审通过的《河南省濮阳市地下水源给水工程李子园水源地勘探设计》的工作部署~43为了评价水源地8×10m/d允许开采量~开展本次群孔抽水试验。

群抽工作由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和濮阳市自来水公司共同组织实施。

群孔抽水试验的主要任务是:1,充分揭露勘探区水文地质条件、流场特征以及边界条件,2,确定总抽水量与水位下降的关系~提供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如水位过程资料等,~评价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3,监测抽水过程中不同阶段、探采井水质的变化、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其补排关系的转化,监测不良水体对水源地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 434,提出水源地8×10m/d的开采井布置方案。

1(群抽水量的确定及时间安排1.1群抽水量确定43根据规范要求、水源地设计开采能力为8×10m/d等~将本次抽水试验设计为不小4343于2×10m/d、4×10m/d的两次降深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1.2群抽时间安排1.2.1 群抽时间安排为避开丰水期降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以及满足水量保证程度分析计算~群抽时间安排在:3,5月份~水位出现稳定则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15天~总抽水时间约为35天。

1.2.2 水位恢复时间安排群抽水位稳定延续时间满足规范要求后~即可停抽~停抽后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参照单孔及孔组抽水试验资料~恢复观测时间暂定为5天,届时根据水位恢复情况确定终止时间。

2(抽水孔(井)及观测孔,井,的布置2.1 抽水孔(井)的布置443群抽可利用的抽水孔共22眼~为了满足2×10、4×10m/d两次降深抽水试验~分1别需要启动10眼和21眼井。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

机井抽水试验方案目录1、试验目的 (1)1.1概述 (1)1.2基本规定 (1)1.3试验基本技术要求 (1)2、试验仪器和设备 (3)2.1过滤器 (3)2.2抽水设备 (3)2.3量测器具 (3)3、抽水试验 (4)3.1稳定流抽水试验 (4)3.2试验现场记录 (5)3.3试验资料整理 (6)1、试验目的1.1概述确认是否达到设计流量,从而确定井深度,管井结构和地层柱状图,包括岩层的名称岩性描述厚度和埋藏深度,钻孔及下管深度、壁管和过滤器的规格及其组合填砾及封闭的位置,地下水静水位和动水位,电测井资料等。

1.2基本规定1.2.1完整孔: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厚度的抽水孔;1.2.2非完整孔: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抽水孔。

1.2.3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抽水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1.2.4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保持抽水流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流量随时变化的抽水试验。

当含水层厚度不大于15m时,宜采用完整孔抽水;当含水层厚度大于15m时,可采用非完整孔抽水。

根据设计资料显示,本项目机井含水层厚度大于15m,本次抽水试验采用单孔抽水,方式采用非完整孔抽水。

1.3试验基本技术要求1.3.1松散含水层抽水孔中的过滤器外壁应设置测压管,其有眼部分长度应与抽水孔过滤器一致。

1.3.2在试验各次降深中,抽水吸水管口均应放在同一深度。

从承压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含水层顶板以上适当位置;从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 处。

1.3.3抽水孔的静水位和动水位、动水位和出水量均应同步进行观测。

1.3.4试验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并应在抽水停止后第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 30min 观测一次。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

吉林大学抽水试验设计报告

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2)第二章、工作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地形地貌 (2)3、气象水文 (3)4、地质条件 (3)5、水文地质条件 (4)6、井孔及地下水流场 (4)第三章、抽水试验目的 (5)第四章、抽水试验设计依据 (5)第五章、抽水试验方案 (5)第六章、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6)1、水位监测 (6)2、流量监测 (6)3、水温监测 (6)4、水质监测 (7)第七章、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 (7)1、稳定流Dupuit公式法 (7)2、Theis 配线法 (7)3、Jacob 直线图解法 (7)4、水位恢复法 (7)第八章、预期成果 (7)(吉林大学2012级地下水秘)第一章、项目概况吉林大学地下水长期观测试验场位于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后侧的小型地下水原位试验场,始建于2010年10月,占地约1500m2。

配置TRM-ZS2型小型气象站、PC-2S型土壤水分测定系统以及8眼地下水位动态长期监测井。

作为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场所,试验场具备气象观测、地下水位动态观测、土壤水分观测、地下水水质监测等功能。

自2012年开始,该试验场地增加了本科三年级生产实习的抽水试验内容。

第二章、工作区概况(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井孔位置分布,井径、深度、高程,初始流场等值线)1、地理位置抽水试验场位于长春市中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内,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地处我国松辽平原东部,是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台地平原的过渡地带。

地理坐标为E 125°11′~125°27′,N 43°45′~44°00′。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

第二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纵贯其间,伊通河为主要河流,沿河两岸则为平坦的冲积平原。

2、地形地貌长春到四平深断裂是一条分割山地与平原的朱构造线,构造线以东为隆起区,以西为沉降区,长春地区位于隆起区和沉降区之间。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

井孔抽水试验一、抽水试验的目的、任务及原理(一)目的与任务1、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系数、弹性储水系数等,为计算井孔涌水量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提供数据。

2、确定影响半径的大小,了解降落漏斗的形状及其扩展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取得依据。

3、确定地下水动力性质,查清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以及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第,阐明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为各种水源间的补偿调节提供数据资料。

4、确定单井或群井涌水量与水位降深之间的关系,进而拟定合理的适宜的井径、井深、井距等布井方案。

(二)基本原理把流向垂直井中的地下水导引或汲取到井外,使井内的位下降,而进壁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降落漏斗范围内,由于水头差的作用,连续不断地流入进内,逐渐的在井壁周围形成一个以井轴为中心的由小支大以至稳定的降落漏斗。

初期降落漏斗范围攻很小,因地下水流向井的坡度较大,使流速和流量也较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范围会不断扩大,水力坡度逐渐变小,所以在抽水设备及井的出水能力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控制水位降深不变时,井孔出水量必将逐渐减小;或保持出水量不变则井内水位将会不断下降。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井的出水能力都是有限的,在满足控制出水量的情况下,水位降深也会逐渐达到相对稳定。

上述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利用和研究,如采用非稳定流理论,应取用水位降深和出水量尚未达到稳定但变化较小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如采用稳定流理论,则取用水位降深与出水量均达到相对稳定的抽水过程段的观测资料,求得水文地质参数。

二、抽水试验的类型(一)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井(孔)出水量或水位两者之中的一个保持为常量,观测另一个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而后将其代入相应的计算公式,则可求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贮水系数或压力传导系数。

稳定流抽水试验要求水位降深与井(孔)出水量均须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即保持近似的常量,代入计算公式求得渗透系数。

抽水试验设计书

抽水试验设计书
对邻近井、泉、岩溶点及水文、工程地质现象观测要求及示意图
负责人审批意见
恢复水位观测要求
水样采取要求
最后一次降深完成前采取
抽水结束探孔深度
孔内沉淀物不得埋没主要含水层的五分之一。
其它要求
抽水层次
项目负责人:水文地质组组长:工程负责人:材料负责人:机长:设计编制人:
施工钻机
试验层位
P2m
实验目的
了解富水情况



钢析尺、海带、油漆、棉纱、高压胶布若干,φ127同径止水器、温度计2只。
设备规格及试验要求
泵(提桶)
排水管
风管
测水管
筛管
试验要求
规格(mm)
深度(m)
规格(mm)
深度(m)
规格(mm)
深度(mm)
规格(mm)
深度(m)
规格(mm)
深度(m)
水位降深次数
每次降距(m)
每次稳定时间(h)
水位误差(%)
设备和工具
试验设备
水泵、提桶
测流量工具
三角堰
测水位工具
测绳、万用表、
φ91



174.30
三角堰、钢板尺,海带、油漆、棉纱、高压胶布若干,φ110同径止水器、温度计2只。
设备规格及试验要求
泵(提桶)
排水管
风管
测水管
筛管
试验要求
规格
深度
规格(mm)
深度(m)
规格(mm)
深度(mm)
规格
深度(m)
规格(mm)
第二层次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0五地质队
毕节市马鞍山矿区马鞍山煤矿井田(勘探区)ZK801号钻孔水文地质实验设计书

深基坑群井抽水试验设计方案

深基坑群井抽水试验设计方案

群井初步抽水试验方案一、工程概况XX项目位于上海市地块,具体位置为:。

基地周边环境见图1所示。

1250K VA箱变(基坑实施时拆除)图1 基地总平面图本工程地面以上为3幢独立的超高层建筑,无裙房,但3幢塔楼在标高40m~60m有连接体将3幢塔楼连接成整体。

本工程基坑面积约为49200m2,周长约为955米。

本基坑工程普遍区域开挖深度为26.85m,邻近地铁一号线区间隧道区域写字楼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1.4m。

本工程基坑拟采用纯地下室逆作,塔楼区域顺作顺逆结合设计方案,围护结构拟采用地下连续墙,纯地下室利用结构楼板替代支撑,塔楼区域竖向设置5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图2基坑围护结构剖面图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工程地质1.拟建场地属正常地层分布区,浅部土层分布较稳定,中下部土层除⑦2 层层面埋深局部稍有起伏外,一般分布较稳定。

在135.3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浅海相、沼泽相及河口~湖泽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组成,一般具有成层分布特点2.场地地层分布主要有以下特点:(1)拟建场地第①层填土,土质非常杂乱:部分地段地面为砼地坪,填土上部一般夹碎石、碎砖、碎砼块、煤渣等建筑垃圾,局部地段上述杂物含量较多。

(2)第②层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土质随深度增加渐变软,呈可塑~软塑状态,局部夹少量粘土,局部层底附近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及少量粉性土,土质不均匀。

填土较厚区域该层缺失。

(3)第③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夹多量薄层粉性土,呈流塑状态,高等压缩性,土质不均匀;本场地第②层之下、第③层之上遍布第③夹层灰色粘质粉土,该层厚度较薄,一般为0.9~2.9m,该层夹薄层粘性土,局部夹砂质粉土及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不均匀,呈松散状态。

第④层灰色淤泥质粘土,分布稳定,夹极薄层粉性土,局部夹少量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土下部一般含有贝壳碎屑,呈流塑状态。

第③、④层土特征: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土质软弱不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干流嫩江干流堤防工程
第七标段
巨宝排水闸站基坑降水
抽水试验
施工单位: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六年九月
审定:审核:校核:项目负责人:编写人:主要参加人:
1 工程概况
巨宝排水闸站为自排与强排相结合的改建排水闸站,位于巨宝堤防上,桩号为10+877;自排流量21.3m3/s,强排流量10.08m3/s。

巨宝堤防工程级别2级,防洪标准50年一遇,防洪水位162.79m,建筑物级别为2级。

1.1 工程任务与规模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中规定,排水闸站规模属于小(1)型,泵站等别Ⅳ等,泵站建筑物级别为5级。

防洪标准20年一遇。

巨宝排水闸站为改建泵站,本次改建的主要土建工程由引渠、前池、进水池、泵房、压力水池及自排控制闸门、交通桥等组成,压水池与原排水闸涵洞衔接。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2.1 工程地质
巨宝排水闸站位于嫩江左岸漫滩之上,地势较低,地面高程在161.20~163.21m。

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纪全新统(Q4al+l)及上更新统(Q3al+l)冲积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人工填土(Qr):
①1堤身填土:高度3.0m,主要由低液限粘土填筑,呈可塑状态。

①4杂填土:分布于堤段两侧,厚度1.6~3.2m,主要由杂土充填,松散,稍湿。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l):
①低液限粘土:黄色,层厚0.8~2.4m,呈可塑状态,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微透水~弱透水,分布连续。

①3低液限粘土:灰色,层厚0.8~1.5m,呈软塑~流塑状态,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微透水~弱透水,分布连续。

②级配不良细砂:灰黄色,层厚2.6~8.0m,稍湿~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中等透水,分布不连续。

③级配不良砾:黄色、灰黄色,部分钻孔揭穿该层,层厚11.6~
13.1m,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强透水,分布连续。

③1级配不良粗砂:灰色,层厚0.9~1.4m,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透水~分布不连续。

④级配不良粗砂:灰色,未钻穿此层,饱和,稍密~中密,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透水,分布连续。

1.2.2 水文地质
本次勘察揭露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级配不良砾、级配不良粗砂、级配不良细砂,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1.6~2.5m,静止水位埋深1.0~2.9m,高程在160.12~160.34m。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水位年变幅在1.0~3.0米,地下水水位呈季节性变化。

排水闸基础坐落于②级配不良细砂、③级配不良砾之上,渗透稳定条件较差,在动水位作用下易发生流土、管涌现象。

施工开挖工程采用井点法进行施工降水,避免出现基坑流土、管涌。

1.3 主要工程问题
巨宝排水闸站计划于2016年9月开工,2016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

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基坑降水拟采用了降水井+潜水泵的井点降水方式,将基坑地下水位降低至渠底下1m范围,以保障开挖边坡的稳定及干地施工条件。

根据已有资料和踏勘初步分析,为制定合理的降水施工方案,需要确定闸站站址处地层的渗透系数。

我单位开展了现场抽水试验,对地层的渗透性开展研究。

2 抽(降)水试验内容、方案及技术要求
2.1 试验目的
本项试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抽(降)水试验确定闸站站址处区域内地层综合渗透系数。

通过抽水试验确定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复核降水施工方案报告中的有关参数。

2.2 试验内容
采用多孔抽水试验在不同流量及降深条件下进行抽水试验,观测流量、降深以及水位变化,抽水试验尽可能达到稳定流。

根据多孔
抽水试验的试验成果,采用公式法和反演方法求得含水层的综合渗透系数。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方案主要依据
本次抽降水试验方案主要依据的规程规范:
1)《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
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
2.3.2 抽水试验布置
抽水试验设一个降水井和二个观测井,全部为新打井。

降水井及观测井在一条直线上,其方向应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垂直于闸站纵向轴线方向),位于闸站主厂房横向轴线下游13.05m处,抽水井与2个观测井的距离分别为13.35m、41.6m。

具体布置位置详见附图。

巨宝排水闸站抽水试验降水井、观测井平面布置图
2.3.3 降水井及观测井结构
抽水井和观测井井管均为壁厚5mm双壁波纹塑料管,直径
400mm。

成井开孔直径为700mm,成孔后将井管用对中器吊放入井中,周围回填合适的反滤料。

打井深度为20m。

2.3.4 抽水试验方案
抽水试验采用多孔抽水试验。

以1#井作为降水试验井,2#井、3#井作为观测孔进行水位观测。

抽水孔内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最远观测孔水位降深不宜小于0.1m。

降水试验中达到稳定降深,即满足抽水孔内水位波动值小于3cm或观测井内水位波动值小于1cm这两个条件,2小时后方可停泵,然后记录井水位恢复至初始水位的过程。

变换不同的流量进行三次抽水试验,分别计算渗透系数取平均值作为抽水试验的最后成果。

2.4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松散含水层抽水孔中的过滤器外壁应设置测压管,其有眼部分长度应与抽水孔过滤器一致。

多孔试验的观测孔,其过滤器长度和深度都应与抽水孔过滤器长度和深度相同。

2)在试验各次降深中,抽水吸水管口均应放在同一深度。

从潜水含水层中抽水,吸水管口宜放在最大降深动水位以下0.5~1.0m处。

3)抽水孔和观测孔中静水位和动水位、动水位和出水量均应同步进行观测。

4)按照多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抽水试验时一种降深稳定时间不小于8小时。

5)抽水试验时,动水位和出水量观测的时间,宜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 后各观测一次,以后可每隔30min 观测一次。

6)所有抽降水井和观测孔应在抽水前5天开始观测静止水位,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

7)抽降水试验结束后,水位恢复观测时间应与抽降水试验开始阶段相同。

8)由于抽降水试验时间要求不能间隔,需要实行三班连续作业。

2.5 抽水试验方法
选择一口井进行定流量抽水,其他井作为观测孔,同时记录流量、降深与时间的关系。

抽水设备采用电潜水泵,电源采用发电机组发电,出水量采用量水堰测量;水位观测采用多功能渗压计。

抽水井主井和观测孔的水位使用电测水位计测量,在量测前分别对各个观测尺进行了校核,设定统一计时,消除时间差的误差。

3 抽水试验进行情况
3.1抽水试验
抽水试验从2016且8月4日开始,至2016后8月8日结束。

抽水试验主要是求取地层综合渗透系数。

抽水试验基本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抽水试验:
第二次抽水试验:
第三次抽水试验:
4.试验成果计算与分析 4.1 潜水含水层稳定流计算
按潜水含水层非完整井的稳定流公式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SL320-2005)潜水含水层稳定流渗透系数计算公式:
)()
(16.02''1''21''r l arsh r l arsh S S l Q K -⨯-=
式中:)(5.0210''S S l l +-=。

通过抽水井和观测井的关系计算出
的渗透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抽水试验成果表
4.2 抽水试验成果小结
由上表可知,当地层中含有强透水层,地层的综合渗透系数可达到109.62m/d。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