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刘布春,梅旭荣主编)思维导图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几何: 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体系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整理思维。 特别在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对图形与集合的证明、推演,并将这些结论综合整理到思维导图中去,可以让学生沿着极强的逻辑线索来理解掌握这些难点数学知识。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也将更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因此应从小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尝试用思维导图策略去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探讨其对教师教学成长及学生学习的影响,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而提供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策略的教学案例和一些经验。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理念近十几年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我国科学课程改革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于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小学生在从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笔者认为由托尼巴赞所提出的思维导图是个可行的策略,它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笔者与南京某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合作,针对科学课程的特点,参考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4 节课的科学探究课,通过教师教学示范,逐步引导学生,强调合作学习,以提升科学学习的效果。(一)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1.思维导图的学习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结合了左右脑功能,能促进思考、记忆、分析及触发灵感。它对学生而言是新的学习策略,所以在学习阶段,采用4-6 人分组的方式来合作完成思维导图,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强调画图步骤与重点:主题放在中央,尽量加上彩色图案突显主题;将次概念放在次要支干上;每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字体要端正;关键字要写在支干线条上面;结合符号、图画或色彩让导图更丰富;运用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概念。本课中首先用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为例,告诉学生兔子、乌龟、赛跑是主要概念,看、爬为次要概念,结合植物的分类(图1)和假期计划(图2)两张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由认识概念与联结语开始,培养他们逐渐分辨不同层次的能力,让学生对其绘制流程有初步认识,等同学对其绘制逐渐了解时,再鼓励同学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为下一阶段学习做好准备。2.主题的引入本课主题是地球上的水,教师将向学生讲授地球上的水的分类、比例,补充一些学生并不具备或不一定能够想到的知识,如:水的物理性质、物态变化等。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如人类为什么总聚居在河流沿岸等,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关于水的主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个最基本的探究方向。本课中,教师将水的主题分为水的重要性、水的节约、水污染、水文化四个分支,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3.小组的合作各小组分好后,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设计。大家要商量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选定的主题,再进行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任务。然后通过浏览网站,看书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由于之前基本已掌握构图理念和技巧,可以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将导图作品带到学校来,小组成员相互探讨其概念之间的关联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修改不足之处,共同构建小组导图。在这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思维和知识会得到很好的展示,通过讨论,学生之间不仅增强了小组意识,而且容易得到肯定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同学在进行水污染主题的研究中,列举了会出现传染病、生物死亡、植被破坏等问题,在这些概念中有没有上层的或比较普遍的概念呢?显然,危害这个概念包含了上述3 个概念,应是主要概念和层次,通过老师的适当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主要概念和层次的分辨。4.成果的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思维导图向其他小组展示,在此过程中,其它小组的同学可以向该组同学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其作品进行一定的修订。教师在此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最终同学们将研究的主题汇总,共同完成一个较理想的思维导图。通过同学们作品的展示,学生不仅学到本小组主题的相关内容和概念,也了解了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通过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附件1: 编号 洞头县2015年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 √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1)学校管理□(2)课程建设 √(3)学科教学与课堂变革 □(4)德育与心理健康□(5)体卫艺 □(6)评价与质量监测□(7) 教师教育 □(8)教育技术□(9)其它 课题负责人:电话(手机全号): 职务或职称:√是□否县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单位: 洞头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课题组成员的姓名 课题内分 工 工作单 位 职务或职称

有关情况(含负责人)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 位意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日 县 级 初 审 单 位 意 见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附:研究方案

课题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名称 研究背景(针对什么现象、问题或需求,研究价值或意义)500字以内 现象及需求:小学科学课堂教师、学生都很重视做笔记,但发现部分孩子被记录所“绑架”。有的动作慢,记这没记那;有的不会自己设计笔记,照抄老师的板书;有的抄后即忘,有笔记等于无笔记……导致科学课堂的低效及浪费。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甚至一本书、一门课程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去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更将资料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因此利用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展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理清思维脉络,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效果。 研究意义: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在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学中去运用思维导图,以及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学习思维的影响,以期能更有效地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并以此推广到其它学科,为三导式课堂模式的实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设计(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研究内容与方法)500字以内 研究的目的:1、使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起源、思维方法、应用制作方法;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手段;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写总结、汇报成果以改善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能力,实现与新课改的接轨。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技术,通过对众多知识点的自由组合或建构多种方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全局的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

思维导图课题研究经验交流 (终稿)

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全面提升课题研究质量——“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经验交 流 招远市泉山学校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提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新课改以来,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课题。 一、研究背景 为了“和谐高效”课堂的运转,高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校在教研室的领导下,大胆地尝试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堂教学。自2014年暑期的远程研修,老师们就已经接触了思维导图,一致认可了思维导图的神奇功能。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增强使用者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和总体规划能力。历年来专家们研究证明: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主题明确,利于发散思维,层次分明,使用图形,便于联想和记忆,并且颜色鲜明,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思维导图

应用于教学,可以变平面的、线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为立体的、放射性的教学、学习方式,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与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一致起来,从而达到减轻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作用。 为此,我校在2014年11月成立了思维导图课题研究小组,首先在语文、英语、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实现思维导图复习课、新授课模式的使用,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 二、研究内容 1.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2.利用mindmanager软件探索它在学科教学中新授课的基本模式; 3.研究学生如何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习(高层次)。 三、实施过程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4、11-----2015、01,课题组成员对mindmanager软件的安装、运用、功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和功能的初步探索、运用,课题组老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和各项功能的灵活运用,每位老师都能够独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思维导图,完成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后,各位课题组老师利用软件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共同研究,找出问题和疑惑,予以解决。 2.以教带研。2015、03——2015、07,课题组成员在熟练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技术后,就各自在教研组内进行课件的制作,并根据需要实现思维导图与幻灯片的有机结合。然后在本教研组内进行思维导图复习课的示范,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反馈信息,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于更为灵活和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服务。这样,各学科以教研活动为中心,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组老师给予技术指导与支持,相互评判,取长补短,继续夯实技术。 3.以研促教。2015、09-----2016、01,为助推科研为教学服务,我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知识梳理 一、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 联系: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2、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3、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4、线段的比较 (1)叠合比较法(用圆规截取线段);(2)度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度量)。 5、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6、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有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AC=BC= 2 1 AB 或AB=2AC=2BC 。 二、角 1、角的概念: (1)角可以看成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共同的端点叫角的顶点。 (2)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 2、角的表示方法: 角用“∠”符号表示,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 ,∠C 等。 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一节线段、射线和直线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3.培养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 难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 2.(1)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有端点。 (2)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有端点。 (3)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端点。 3.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比较 概念图形表示方法向几个方向延伸端点数可否度量 线段 射线 直线 4.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在直线上,即直线点;点在直线外,即直线点。 5.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即确定一条直线。 二、教材精读 6.探究:(1)经过一个已知点A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解: (2)经过两个已知点A、B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解: (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 解: 归纳:经过两点有且(“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唯一性”) 实践练习:如图,已知点A、B、C是直线m上的三点,请回答 A B C m (1)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 (2)射线BA与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吗? (3)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吗? (4)图中共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 分析: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 解: 三、教材拓展 7.已知平面内有A,B,C,D四点,过其中的两点画一条直线,一共能画几条? 分析:因题中没有说明A,B,C,D四点是否有三点或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应分为三种情况讨论 解: 实践练习:如图,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科学思维导图

水的组成:海洋水占96.53%,地下水淡水中冰川水占最多 水的循环 :水循环中海陆间大循环使海洋和陆地的水得以转化 水的电解: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 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水的浮力:①F 浮=G-F 拉②F 浮= G (漂浮时)③F 浮=ρ液gV 排 物体沉浮的条件:F 浮G 上浮 地球上的水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 (均一,稳定)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泥水) 乳浊液:小液滴悬浮于水中(牛奶) 物质的溶解:(1)溶解度:一定的温度下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2)饱和溶液:一定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 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物质的分离:1.冷却热饱和溶液 2.蒸发溶剂 3.沉淀法 4.蒸馏法 大气层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集中了地球4/3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气温:温度计一般放在一个白色的百叶箱中 大气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单位,帕。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 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的5次。 一般情况下,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天气与气候 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风和降水: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气候: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天气:短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世界上季风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 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台风: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中心为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

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报告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案的实践研究 宋诏桥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小学科学教案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科学教案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探究和科 学概念双螺旋发展”的趋势。老师在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关注孩子概念的获得,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但是在我们的教案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征等影响,面对众多杂乱的客观信息,只注重表象而忽视其内在的联系,热闹之后,活动之余,却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状: 1.教师运用多种方法讲解的科学概念,学生多是表现为当时明白,事后其 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或者很快遗忘。 2.面对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究欲望,动手操作积极, 课堂表现主动;但如果让学生在探究中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时,学生明显缺乏主动性,不愿主动思考,探究活动缺乏深度,孩子的思维缺乏深度。 3.面对一个单元的教案概念,学生能对其中的几个点掌握较好,但整体概 念关系混乱,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知。 4.课堂教案中,学生能解决熟悉的、容易的问题,面对新问题却无法下手, 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 …… 当前小学科学教案非常重视探究的实质和深度。首先“探究目标”不仅要实现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的认识,而且还要达到思维的发展;其次科教案中的探究内容主要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组成,系列性的探究活动覆盖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形成系统的活动课程。科学教案的内容是由一个个的探究活动构成的,那么活动的设计应如何体现探究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科学概念,就了我们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关注: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而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实验让学生从直观现象、感性直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质的飞跃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很难从直观形象感性认识上升到逻辑思维的理性分析。怎样解决做才能完成两者间自然的过度,提高教案的实质呢,在这里,我们课题组提出,在当前的课堂教案中,我们可以应用英国著名教育家.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对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逻辑思辨能力,提高教案的实效。 <二)研究的意义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 有理数 思维导图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知识点及思维导图

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 2、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3、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4、; 5、 6、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 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原因: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82902

精品教育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精品教育 第二章 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初中数学《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基本的几何图形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5课时,课外1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的几何图形,而直线、射线、线段是研究数轴、函数图象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本章中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初步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后继内容打好基础。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因此本章把它们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呈现的思路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学习他们的表示方法、画法以及线段大小的比较,通过探究,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 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柱、球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几何特征。 2.会对简单几何进行正确的分类。 3.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4.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认识两条直线相交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经历展开、折叠、制作等活动体验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应课标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主题单1.你能说说我们身边几何图形吗, 元问题2点、线、面、体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 3.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何不同,

七年级数学上册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有理数 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律运算律乘方的运算符号法则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法则运算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是正整数),这种记数,的形式(其中把一个数表示乘——科学记数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叫做幂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求——乘方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乘积是—倒数的绝对值叫做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绝对值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相反数相关概念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按性质符号分分数整数按定义分分类有理数n 10a 110a n 1a a 0n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思维导图 ?????????????????? ????????????????????????????????????????????????????????????????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步骤反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负同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括号外因数为正去括号作为合并后项的系数所得的结果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合并同类项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类项整式的加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常数项项式—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几个单项式的和—定义多项式指数的和—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系数的式子—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定义单项式用字母表示数减加的式整

一下数学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思维导图 一,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还小,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构成了图形教学中的障碍。作为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物、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孩子自己动手摸一摸,画一画,充分感知来帮助学生获得正确、完整、丰富的表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体会“面在体上”。?( 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个识别这些图形. ?(3)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积木教具,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装三角形三明治的盒子(三棱柱形状)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学具,钉子板等 学生:一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呈现主题图 老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上学期认识过的图形吗?我们认识过一些图形,在图形王国里各式各样的图形多着呢!想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吗? 今天我们就去图形王国参观一下,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吧! 2、引导,揭题。 引导:小朋友在图形王国里搭积木呢!图里的这些积木块全在小朋友的学具盒里,你能把它们拿出来,按形状分成几类吗?同桌小朋友相互合作分一分。 交流:你分成了几类?(三棱柱不要求说出名称)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1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1 【知识点】 一.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线都可以近似的看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1. 正确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名称图形表示方法端点长度 直线 l B A 直线AB(或BA)直线l 无端点无法度量 射线M O射线OM 1个无法度量 线段 l B A 线段AB(或BA)线段l2个可度量长度 2、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 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直线上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一条射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端点字母写在前面)。 一条线段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或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 3、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4、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 (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5、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补充类比:①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垂线段的长;②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垂线段的长)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5)比较线段长短方法:度量法、叠合法。(①圆规截取比较法;②刻度尺度量比较法.) (6)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1 线段、射线、直线 ※课时达标 1.填写下表: 名称图例端点数延伸方向有无长度 线段 射线 直线

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主要内容如下: 一、思维导图简介 二、了解形象思维 三、思维导图学习小学数学 在正式开始之前,大家先热热身,做一个游戏。 24点游戏: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或括号的形式运算,得数24.方法越多越好:大家做做,开始 3,3,3,3; 4,4,4,4; 5,5,5,5; 6,6,6,6; 接下来: 7,7,7,7; 4,4,10,10; 4,4,10,10;这个稍后具体讲解。 好,现在进入正题: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思维导图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思维导图通常从一个主要的概念开始,随着个人思维的延伸,向周围发散为~个树状的结构,能同日寸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利于学习者发散思维的形成,根据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能较快地理清思维的整个过程。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公式大全-思维导图

上次和孩子一起做了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思维导图,今天把这个导图彻底完善了下,把所有的计算公式都加进去了,整个导图画下来,等于把这些几何图形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同时找到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关联,加深了孩子的记忆。里面还有些图形孩子目前还没学到,我在填充的时候,着重给孩子讲解了公式的由来,实在讲不出来的,就直接写上公式了,等于给孩子预习,也方便孩子以后的复习。下面直接上图。 一、基本图形 在认识线和角的基础上,主要回顾了计量单位以及换算。 线段的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角的计量单位:(°) 二、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在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础上,主要是回顾计量单位、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些图形对应的性质。 面积的计量单位: 1、周长: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周长的计量单位和换算和线段一样 2、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计量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长方形: 周长:长方形周长=(长+宽)× 2 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 正方形周长= 边长× 4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孩子都记得比较熟悉,所以直接列出来。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相加,但对边相等,所以只要是两条边相加×2就可以了。 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通过剪切和平移,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最后演变结果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即:S=ah 梯形: 周长比较好计算,四边相加即可。 梯形的面积演变过程,因为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梯形的面积就是: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三角形的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在写三角形的面积的时候,孩子清楚,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角形面积=底×高÷2。即:S=ah÷2 在演变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最好是给孩子画图或者折纸的方式进行,这样会比较直观,孩子也容易理解。 圆:

初一数学上册思维导图(高清版)

初一数学上册思维导图(高清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棱柱:n 棱柱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柱体圆柱几何体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锥:n 棱锥有__个顶点,__条棱,__个面锥体圆锥:构成: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与折叠丰对立面 富的图形正方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圆柱___________________截一个几何体??????????????????????????????????????????????????????????????????? ____________圆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视图左视图从三个方向看俯视图

第二章有理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定义分分类按性质符号分数轴:三要素:几何意义:代数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互为相反数。相反数——字母表示:a 的相反数是____,a+b 的相反数是__理数相关概念________01a ?????????≥????≤????__性质:若a,b 互为相反数,则_____________.几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0绝对值——代数意义:a=____,a 0性质:非负性倒数——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___,负数的倒数是___,0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方——1a 10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