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的科学道理

小故事里的科学道理
小故事里的科学道理

保护报春鸟

年初,当春风降临江南的时候,永原压延厂的一车间飞来了一对深灰色的布谷鸟。它们在厂区盘旋了几天,终于在车间敞篷的水泥柱顶安家落户,用一根根树枝,搭起小巧玲珑的鸟巢,打算在这里生儿育女,繁衍起后代来。

在到处是大楼和工厂的城市,能见到这么精细的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鸟巢,全厂的工人们当然十分好奇。于是,有人在水泥柱子上靠了架扶梯,爬上去欣赏一下精巧的“工艺品”,有人还捉来小虫、蚂蚱,放到水泥柱旁的钢梁上,给两只可爱的小鸟享用。有些小年轻甚至想爬到钢梁上,用手够得着鸟巢的地方,伸手去摸一摸那一对可爱的小家伙。

这件事被应厂长知道了。他认为,布谷鸟肯在自己的厂里筑巢,说明这几年优化厂区环境的工作取得了成绩,它们可是厂子的“吉祥鸟”,绝对不许打扰了他们的安详生活。于是下令全厂职工,谁也不许破坏鸟巢,违者除名。

可是真不凑巧,正当布谷鸟下蛋开始孵小鸟的时候,工厂的敞篷车间进入了改建阶段,为了一条新的生产流水线,所有水泥柱必须换成更长的,篷顶也要升高,工期是那么短,绝对等不到布谷鸟孵出小鸟和小鸟成长了。

怎么办?有人主张把鸟巢搬到别处,但是动物园的老师傅告诉去请教的应厂长:千万不能这么办,小鸟的巢只要沾上一点人的气味,它们便会立即搬家离开,连自己的蛋也会扔下。这当然是不行的。

有人说,不就是一窝小鸟嘛,跟整个厂的效益比,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谁也清楚,何必思前想后,顾这怕哪的?可是,应厂长却不同意,他认为环保意识比经济效益更重要,为了增强全厂职工的环保意识,厂子里就是损失一点也是应该的。

于是,厂房开始改造,旧的敞篷一段上被拆掉,水泥柱子一根根被拔掉,新的敞篷也一点点重新架起来,只有那一根筑了鸟巢的水泥柱,依然挺立在原地。

应厂长去看了几趟,也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总不能让新厂房里留一根旧水泥柱吧,况且,留下水泥柱也无法装上新的流水线,改造厂房不就成一句空话了吗?一定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保全鸟巢,又能够完成改造厂房的任务。

应厂长不惜重金,聘请来三位资深的工程师,要他们修改厂房的设计方案,把那只鸟巢完整地保留下来。工程师们研究了三天,方案终于制订出来了。他们告诉厂长,鸟巢是可以保存的,只不过除了花费十几万元的材料之外,工期也要挪后,势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应厂长审查了新计划毅然拍板照办。于是,在已经搭建好的新敞篷车间那根钢梁上,被焊上了一支钢铁巨臂,由屋顶直伸向那根水泥柱,跟水泥柱四周的钢铁架焊接在一起。等一切都牢牢固定住之后,工人们才把水泥柱锯断,把下边影响新建筑的部分拔起来,搬走。

新建的敞篷车间里,出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在篷顶的右侧,凌空伸出一枝钢铁的臂膀,一直延伸到车间正中央,臂膀的尽头,是一只伸开的大手,手掌中,小心地托起着一段水泥柱和它周围的钢架,在水泥柱顶上,座落着一只小巧的鸟巢。

就在这过程中,鸟巢里孵出了五只小布谷鸟,大鸟们忙碌地觅食,回巢喂养自己的孩子,不久,小鸟羽毛长了出来,当它们快要学习飞行的时候,整个车间改造完成了,比预定的日子推迟了15天。如果把一切费用和损失加起来,厂里这次一共要损失十万元。

落成典礼举行了。布谷鸟带着它们的孩子在练习飞行,它们穿梭般进出敞篷顶。厂长指着那只钢铁柱臂说:“为了环保事业,多花几十万元,值!希望明年有更多的布谷鸟落户到我们更美丽的工厂。”

曾几何时,人们为了发展生产,置大自然的和谐发展于不顾,环境被破坏,生态被破坏。但是,当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以后,便开始了为自然和

生灵贡献自己力量的行动。压延厂宁愿承受十万元的损失,保护一对布谷鸟和它们的孩子,不仅是为环保尽到自己的责任,而且唤醒了全厂职工的环保意识,这是许多个几十万元都买不来的。

海洋的拒绝

奈特博士和所有的荷兰人一样,身体里淌的血也属于海洋。荷兰在木制战舰的时代曾经是海洋大国之一,现在还是海洋航运的大国,鹿特丹便是世界第一大港。许许多多公司的海轮,宁愿到荷兰注册登记,因为挂着荷兰旗的船只,不会受到拒绝。

奈特博士热爱海洋,还因为他从事的职业。他是阿姆斯特丹涂料研究所资深的研究人员,他发明的船体涂料深受各造船厂的欢迎。他的T·B·T涂料,给船体加了层防护的盔甲,所有的贝类不敢在涂有这种染料的船体上安家落户,因此延长了船的寿命,解决了海运事业的一大难题。海运事业的需要,满足了作为荷兰人的奈特的心态,海洋毕竟离不开他,离不开荷兰,这是荷兰的骄傲。

可是,最近一个阶段,奈特博士的耳朵里,飘进了一丝不和谐的声音,他的涂料正在受到指责。海港的人抱怨,因为港区停泊的海轮太多,从船体分解到海水中的涂料含量逐年增加,贝类动物一天天减少,海港有变成死港的可能。环保组织更是气势汹汹,指责奈特博士是海洋杀手,总有一天,他们会让世界各国通过宣言,拒绝T·B·T。

起初,奈特博士对那些抱怨和吵吵只觉得不值一哂。航海家跟贝壳类动物斗争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贝类要粘在船体上延续生命,人类要铲除它让船轻装航行,毕竟是人类战胜了贝类,T·B·T就是对付贝类的绝招,它含有一种针对贝类生物的毒素,能让胆敢粘上船体的贝类毒发身亡,这本是件大好事,怎么会变成坏事了呢?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不服气归不服气,奈特毕竟是位科学家,他必须尊重事实。他隐隐地感到,环保组织那些威胁,恐怕一定会变成事实。一旦宣布一项世界性的公约,自己多年来建立的一切,就会全线崩溃。人不应该缺乏远虑,为了事业,为了海洋,一定要发明一种海洋不会拒绝的涂料。

但是,在这一条战线上,人类已经跟贝类成为死敌,到哪儿去找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奈特知道,奈特知道,贝类本来并不想跟人类为敌,在人类诞生前那几亿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们在海洋里生活得很好,它们只附着在浅海的岩石上,靠水中的微生物为生。只因为海轮附近有更丰富的养料,才把船体当作新家,粘在船壳上四海为家。

那么,有没有一种材料,既不含有毒性,又能驱逐讨厌的贝类呢?奈特觉得,这种材料不应该在实验室里设计出来,而应该到海洋中去寻找。生物界总是相生相克的,贝类应该有它们的天敌,那种天敌应该是人类的朋友,也能帮助奈特闯出难关。

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奈特在一段录像片中发现了希望。那是一段澳大利亚大堡礁地区海底世界的录像,在这块温暖的浅海区,各种生物熙熙攘攘,和平共处了几千万年,这里也有贝类,它们附着在一块块岩石上,安详地过着日子,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却从来没有贝壳类生物的踪影,仿佛大自然划出了一块禁区,宣布贝类莫入。

经过仔细辨认,凡是贝类不敢进入的地区,岩石上都生长着一种海绵生物。别看它们比贝类更加原始,但它们却是这里的主人,让比自己更进化的贝类望而却步。奈特觉得,这些海绵生物恐怕就是自己要找的朋友了。

经过一系列的提萃和试验,奈特终于在海绵生物中提取到一种天然的抗贝类素,它只是一种强大的麻醉剂,吸入了混有这种麻醉剂的海水,贝类生物便会处于麻痹状态,重的要死亡,轻的便赶快逃命,其他生物却依然悠哉游哉。海绵就是靠它占领地盘,不让贝类粘附。

新的防粘剂终于崭露头角,它一定会代替人工毒素,在将来成为海轮的新盔甲,因为海洋不会拒绝它,它来自海洋,不会给海洋添麻烦。

大自然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和谐。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因为自身发

展的需要,却常常破坏这种和谐的发展。这种破坏越演越烈,一旦超过了自然能够容忍的范围,便会产生污染。污染的最终结果,一定是消灭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因此,必须像奈特博士那样,从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中,寻找能保护人类利益的办法。那样做,才不至于被大自然拒绝。

大河朝西流

王庄的老人们,都说自己庄子风水好。王庄三面环水,背靠山,东边隔着辽河,还有一座小山,像是座碉堡,守着王庄。王庄中心那座不高的山上,还建着一座关帝庙,既让山头变得更雄伟,又镇压着四方妖邪。

可是,老天从来不肯给王庄人过安心日子。每年夏天,辽河发了大水,便从庄子西北边淌来,绕过王庄东北角,便从两座小山间穿过,到庄子东南角,又突然直往西,打了个急转弯,才从西南角离开王庄。只要水大一点,三面环水的王庄就会三面泡在洪水里。

这一年,上游的水特别大,瓢泼般的大雨,一直下了一个星期,河水打着漩,冲到王庄北边,就已经漫出河岸,到庄东和庄南的时候,河水变得越发暴躁,卷起一道又一道的大浪,似乎要把王庄冲涮得干干净净。

庄子里,紧急动员起来,老人孩子,一律搬到地势最高的关帝庙居住,其他的,用沙包在庄子周围堆起了长长的堤堰。庄外那些田,庄稼冲了可以补种晚一茬的,庄里的房子却不能被冲毁。

紧张的抗洪开始了。平日里被王庄人引为骄傲的好风水“三面环水”,现在变成了三面受敌,堤堰那么长,材料和人手是那么紧张。堤堰是在一点点加高,但是无论如何赶不上辽河水上涨的速度,假如这些堤堰一旦决口,半个月来的劳累就白换了,庄子照样会淹没。王庄老老小小,心头都像吊着块沉重的石头,唉,该怎么办才好。

村外,年轻人拼命地在抗洪,关帝庙里,一群老头老太也在忙活。他们眼见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庄有被洪水冲垮的危险,既恐惧又绝望,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关老爷身上。

关老爷在座前,香烟缭绕。老头、老太们一个个依次来这里叩头许愿。“关老爷,保佑王庄不被大水淹掉,全庄人一定四季来朝拜。”“关老爷,王庄人祖祖辈辈供奉您老人家,您可要显显灵,让大水退去,咱们一定给您重修庙宇,再塑全身!”许愿归许愿,叩头归叩头,他们心里依然无法释然,仿佛世界的末日就要到了。

正当全村人提心吊胆,只怕灾难马上降临的时候,一天早晨,人们忽然发现,村子四周的水突然全都退了去,庄东庄南的辽河变成枯水期的河道一般,几乎要干到河底了,而辽河却突然搬到了庄西,那里有一道宽阔的大河,奔腾咆哮,直奔西去。

难道奇迹真的出现了?关老爷真的眷顾他的臣民,被王庄百姓的虔诚感动,使出大法力,解了水困,把辽河搬到了村西?相信的人虽然不多,但是那些求过关老爷的老人们却以为自己在这件事中立了功,把关老爷显灵的故事编得活灵活现。最最神奇的说法是:半夜里,关帝庙上出现一道红光,关老爷高举青龙偃月刀,猛地在村西一划,地上就划出了一条新辽河。他们已经开始聚钱,准备实现自己许的愿,修庙宇,塑全身。

村里的年轻人当然不相信什么神灵保佑的迷信故事,但是,他们也说不清大水从村东移到村西去的道理,只是觉得,自己在村外辛苦这么久,功劳却一下子被什么关老爷抢了去,实在太屈。他们到县里请了水利专家,请他说说辽河搬家的道理。

水利专家巡视了王庄四周,告诉大家:过去辽河流到王庄北边,被山挡住,不往西流,反而向地势较低的东淌,结果绕着庄子兜了个圈,那水流当然湍急起来。这一次水势太大,村民们又死死守住堤堰,水没法漫过,便冲开村西原来挡住水的高地,一下子冲到西南方的河道里。河水不必再兜圈了,水流得快,原来的大水当然退了下去,哪里是关老爷显的灵呢!

弄清了道理,村里的人立即准备加深加宽新的河道,让辽河水一直沿着新河道流淌。那些已经聚了来建庙的钱,也用来修一道新堤,保护新辽河东边的王庄。

在人类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畏惧,产生了迷信思想。即使在当今科学昌明的时代,还会有一些自然现象暂时得不到解释,于是,迷信思想还会在一些人

头脑里作祟。迷信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要宣传科学,反对迷信。只要用科学分析周围发生的人和事,人们就会摆脱迷信思想的束缚,推动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感觉敏锐的蕃茄

法国园艺师富兰克是个音乐迷,他的工作常在野外,便带了随身听,让自己在空旷的田野,温暖的大棚里干活的时候,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相伴,他觉得,人生要是没有了音乐,简直是太寂寞了。

有一年夏天,富兰克对蕃茄的培植进行研究。种蕃茄的地点,离开生活区很远,他不愿意在灼热的中午开着汽车来来去去,便在汽车里安排了一个“个人餐位”,把中饭带去。吃过饭后,他在蕃茄棚里架起一张帆布床,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

睡午觉照样离不开音乐,当富兰克一边听音乐一边昏昏欲睡,马上要睡着的时候,便把耳机摘下,顺手往椅子房边的蕃茄棚架上一挂,听凭耳机播放着音乐。

过了一段时间,富兰克在巡视蕃茄棚的时候,发现自己经常睡觉的那一块地方,蕃茄长得又圆又大,最大的一只,竟然长到1.5公斤重,简直成了蕃茄王。这可是一种奇迹呀,假如每一只蕃茄都能长到这么大,生产蕃茄的农庄主一定会欣喜欲狂,这也正是自己要研究的结果。

但是,这些蕃茄是怎么会长得这样大的呢?从表面看,这里的蕃茄与其他的地方一般种植,一样施肥,所有的措施也没有什么不同。莫非这里的土壤里有稀有矿物元素?或者这里的日照强?

一项项可能使蕃茄增产的原因,富兰克都想到了,都检查了,总找不到真正的原因,真有点莫名其妙。有一次,他去参观一家养牛场,走进牛棚,他觉得简直是“宾至如归”,牛棚里,正播放着柔和的古典音乐,那些奶牛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慢条斯理地嚼着草料。据奶牛场主说,放了音乐,奶牛出奶多。

啊呀!富兰克脑子里好似火花在闪烁。对啦!我那些蕃茄不是每天午后都听我耳机里的音乐吗?每天至少一个小时呢。莫非蕃茄跟奶牛一样,也是个音乐迷?

搞园艺居然有可能跟自己爱好的音乐有关系,富兰克的兴趣便更浓厚了。要搞试验倒不难,到市场上买两盘音带,一盘是优美的古典音乐,一盘是吵吵闹闹的流行音乐,便有了三个方面的对比。

蕃茄种下一轮来,不放音乐的植株长得跟大田里的一模一样,这并不奇怪;而另外两组对比植株却出现了各不相同的情况,播送噪音为主的,长得又细又矮,基本上不能结果实,听了优美的音乐的蕃茄,长得跟以前发现的蕃茄一样大,一样好。可见,蕃茄不仅有感觉,而且对音乐简直“爱憎分明”,甚至以自己的身家性命相殉。

富兰克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令科学界大吃一惊。富兰克摇身一变,从园艺师变成了一门科学的带头人,这是一门研究植物感觉力的学科,虽然极为冷门,但却有实效,受科学界的重视。

富兰克的试验手段也科学化了许多。对象当然也不限于蕃茄。他和课题组的同事物发现,许多植物对优美的音乐都比较喜欢,而且各有偏爱,黄瓜南瓜爱箫声,蕃茄爱柔和的浪漫曲,橡树要听管风琴。只有那种生长极缓慢的植物,才会对噪音无动于衷。

富兰克还利用声乐仪器进一步测定植物喜爱的音乐的物理特征,比如,矮豆的植株在不断欣赏到70至80分贝的颤音时,生长速度会增加一倍,种子的发芽率也增加了20%。

使用富兰克发现的规律,人们可以奉献给植物他们各自喜欢的音乐,让它们以更快的速度成长,长叶子的时间短,长得又大又茂盛,结的果实也会更大,质量更高。这种方法无疑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新发现。

科学家们越来越感觉到,植物跟动物一样,决不像以前人们所说的那么“蠢”,它也是一种感情复杂的生物体。它有听觉,对音乐有自己的癖好;它有触觉,含羞草便是明证;它

有嗅觉,对周围环境不同的气味产生反应……等等。以前人们常笑有人“对牛弹琴”,其中当然包含着牛太蠢的意思,其实,不仅是牛,甚至是牛吃的草,也是要听“琴”的,自然界真奇怪。

大海的幽灵

18世纪的时候,人们还要靠风力才能在大海上航行。每年有一段时间,南太平洋珊瑚海的海面上,赤日炎炎,海天茫茫,连一丝风都没有,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乘船进入这个地区。但是,西班牙的唐·贝尔梅斯船长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闯进了珊瑚海,他和他的战船要沿着当年麦哲伦的航线,作一次反方向的环球航行。

主舱上那张大帆,因为没有风,再也挺不起胸膛来,水手们吃力地划着桨,船还是像蚂蚁一般,在水面上爬行,战船上淡水不多了,不知什么时候能划到最近的珊瑚岛上,找到淡水补充贮水箱。

快到黄昏时,主舱顶上的水手长谢萨突然大声叫起来:“船长,左舷30度有条战舰!”贝尔梅斯赶忙举起单筒望远镜,是条战舰,挂着葡萄牙国旗,处境跟自己一般糟糕。“作好战斗准备!”贝尔梅斯可不敢粗心大意,海面上伪装了的海盗船太多了,不作准备就惨啦。

天快黑的时候,两只船都停止了划桨,彼此靠得那么近,打起旗语便能沟通,贝尔梅斯知道,对方也是无意中闯进这条航线的,也在寻找淡水。好吧,各走各的阳关道,今晚多派一个哨兵防备着点,明天一早,各奔东西,谁也不欠谁。

谁知第二天一早,贝尔梅斯便被谢萨的大嗓们吵醒了:“船长,快看,一个岛!”贝尔梅斯走上甲板,看到右舷远处,黑黝黝地出现了一个小岛。奇怪,昨天没见着这个岛呀?他急忙找来海图,的的确确,在这个海区,从来没有过这个小岛,怪了。

“船长,”谢萨的大嗓门又响起来,“你看,西班牙人!”贝尔梅斯定睛一看,葡萄牙战舰上正放下一艘小船,几名水手擎着国旗登上小船,正准备往那个小岛划去。

不好,贝尔梅斯暗暗叫了一声。他们要去占领那个小岛。按当时的规矩,所有无主的土地,谁第一个把国旗插上去,这地就属于谁。贝尔梅斯怎肯放弃替西班牙国王效劳的机会?他立刻命令谢萨如法炮制。两只小船就在海面上展开了比赛。

虽说那无名岛跟两艘船的距离基本相等,但葡萄牙人毕竟先下的船,眼见他们就要捷足先登了。贝尔梅斯急了,大吼一声:“尾炮准备,目标对方小船前边20米,开炮!”只要把那小船拦住,无名小岛便是西班牙的了。

炮弹呼啸着朝葡方小船飞去,可是,贝尔梅斯高兴了没到一分钟,对方的炮弹也飞向了自己的小船,两只小船就像烂木头一般在浪头浪尾颠簸,谁也别想第一个到达小岛,插上自己的国旗。

“快!调转船头,强行登岸!”贝尔梅斯吼得嗓门直冒烟,但他立即发现,对方的动作跟自己一样,也在转舵。两只战船往前移动到一定位置,又不动了,只怕到了对方射程里别吃亏。两只船从上午耗到下午,下午耗到晚上,还没法解决任题,只能对峙着。

贝尔梅斯一夜几乎没有闭眼,他布置好抢夺岛屿的行动,又坐在油灯下,去无名小岛的位置上,画好岛屿,号上一行文字:贝尔梅斯岛,无论如何,即使虎口拔牙,也要把小岛从葡萄牙人手里夺过来。

第二天,东方刚露出一株天色,两只船上就忙活起来。当天光大亮的时候,两只船上的船长、水手们,发现昨天为了它大动干戈的那个小岛,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和前天两只船刚见面的时候一样,水天茫茫,什么也看不到。

贝尔梅斯举着望远镜,拼命搜索了半天,手臂酸痛了,耀眼的阳光刺得他双眼泪水直淌,还是看不到那个刚刚被自己发现的“贝尔梅斯岛”,他只得苦笑着,耸了耸双肩。

直到太阳剥掉人们准备打仗才穿的衣服,贝尔梅斯才彻底放弃了希望,他跟葡萄牙船一起恢复了起初的航向。心里却总摆脱不了那个疑问:那个小岛哪儿去了?

其实,不仅是海上,就是在大河里,有时候都会出现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一些本来

沉在海底的珊瑚礁,会出现在海面上,一些大河边上的大块土地,也会被大水冲到对岸,冲到下游,这时候,就会出现原来没有的“岛屿”,当环境再度发生变化时,这些“岛屿”或者沉没,或者冲走,它们又消失了。人们称这种岛叫“幽灵岛”。自然现象并不奇怪,可是贝尔梅斯等殖民主义者,却为“幽灵”演了一场闹剧,可笑啊可笑。

恐怖的山谷

俄罗斯科学院士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应邀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参加一个世界地质学家的学术会议。会议快要结束时,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学生尤拉,一位最出色的地质学家,在外高加索一次野外勘察中失踪,估计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谢苗诺维奇知道,尤拉是去寻找稀有金属矿的,今年他才32岁。

谢苗诺维奇真想立即登上飞机,回到国内,去外高加索找一个结论,尤拉好像他的孩子,失去了尤拉,他真是伤心极了。但是,他还得等两年,今天,他必须跟所有与会者一起,去参观佛罗伦萨的一个美术展览会,大会替大家安排了这么一个会外活动,目的当然是夸耀一下自己城市的光荣,不去不大合适。

谢苗诺维奇对美术并不是不喜欢,但今天心情不佳,那展品中又夹杂着一些光怪陆离的现代画派的绘画,他也提不起兴趣来。所以,在礼节性的活动结束之后,他也不再跟人一起,对展品发表评论,而是回过身子,打算离开展厅去准备明天的行程了。

走到展厅出口处,他朝墙角不经意地扫了一眼,那里挂着一幅不大的风景画,那诡异的画面立即吸引了他。他快步走上前去,读出那幅画的标题:恐怖的山谷。还标明,该画是野外写生,地点,在外高加索。是偶然的巧合吗?谢苗诺维奇禁不住皱起了双眉。

画面上,光秃秃的山头全画成朱红色,没有树木,没有花草;山谷里,升腾着奇异的紫色雾霭,阳光从云端穿过,在雾霭上部折射出耀眼的色彩。谢茜诺维奇是位资深的地质学家,他知道这种景象表示了什么。这可是一件极有价格的发现呀。谢苗诺维奇记下了画的作者,马萨维·阿蒂诺,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教授。立即决定把行程推迟一天,他要去拜访这位从未谋面的美术教授。

谢苗诺维奇的意大利语还应付得过去,因此他不用请大会找翻译,找到了阿蒂诺教授的家。但在教授家里,他只见到阿蒂诺教授的遗孀。夫人告诉他,教授去年到土耳其野外写生,回家后便染上了怪病,头发一把把脱落,牙龈一点点腐烂,他生的是什么病,怎么会得这病的,至今还弄不清楚。

谢苗诺维奇告诉她,自己是从展览会看到教授的画才来造访的,从画中可以看出,教授的病,跟那幅“恐怖的山谷”可能有关,他想了解一下,教授最后在哪里中止了写生活动,如果知道地点,或许能找到病因,也可以防止别人再罹上怪病。

于是,夫人拿出了教授最后的几封来信,发信的地点在土耳其边境,跟外高加索的波格丹诺夫卡山区毗邻,那里是一大片荒凉的崇山峻嶺,属于格鲁吉亚。

回国以后,谢苗诺维奇得知,尤拉正是在波格丹诺夫卡山区失踪的,遗体至今尚未找到。他立即带了一支勘探队来到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他带着队员,往外高加索山区进发,一路上打听,附近有没有叫“恐怖山谷”或者叫“死亡山谷”的地方。山民们都摇着头,只有来自波格丹诺夫卡的一位老猎人说,他们那儿通往土耳其的途中有一个叫“魔鬼湖”的地方,住着能吞噬生灵的恶魔,每当太阳升起,恶魔便会喷出毒雾,猎犬到了那里,便吓得往回逃。

谢苗诺维奇立即带队前往,在猎犬不肯再往前去的地方搭下帐篷。第二天,他带着几名队员,戴上防毒面具再往前走。太阳升起后不久,他们翻过一座小山,便看到山谷里边果然腾起一阵怪异的雾霭,太阳照在上边,一会儿红,一会儿紫,真让人心惊胆战。

来到山谷前的山坡上,“魔鬼湖”的真相立即展现在眼前,那是一大圈朱红色崖坡围住的深谷,谷底有一个小小的湖泊,银光闪闪,居然是一池液态的水银。太阳光继续烤着岩壁上的朱砂矿石,水银蒸汽升腾到山谷上空,才产生这么怪异的大自然景象。他的脑子里呈现出佛罗伦萨的风景画,阿蒂诺教授大约在山谷的那一边土耳其境内作的写生,那边只看到雾气,无法看出水银湖。

即使戴着防毒面具,这里也不宜多呆。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谢苗诺维奇却往山

谷下冲去,大家跟着他,看到山坡上俯躺着一具尸体,他没有防毒面具,水银蒸汽夺去了他的生命。把尸体翻过身来,大家立刻看到,他就是地质学家尤拉。地上,用勘探锤刻着一行字:“水银富矿,乌拉!”

在山民们看来,“魔鬼湖”寸草不生,猎狗也不敢靠近,确实是一处令人恐怖万分的死亡山谷。但是,画家在这里看到了瑰丽奇异的风光,为了描绘出这种景色,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地质学家在这里看到了宝藏,为了发现大自然造成的宝藏,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高声欢呼“乌拉”。为艺术,为科学,他们甘愿献出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生命,在这里放出最灿烂的光华。

尸灰告诉我们真相

这一天,饶州知县施如棠刚刚升堂,就来了一位告状的。他身着麻布孝衣,头戴白色丧帽,一进县衙,便大哭嚎淘:“青天大老爷!你可要为小人作主哇!我的哥哥死了,是被杀死的,大老爷一定要抓住凶手,替我哥报仇!”

出了人命案,这可是件大事,施老爷立刻详细地询问起案情来。谁知不问也罢,一问之下,施老爷只觉得可笑万分。来告状的是乡民王小牛,状告山里一头吊睛白额大猛虎。是老虎咬死了他哥大牛,王小牛要知县老爷下令猎户抓住老虎,处以极刑,替哥哥大牛报仇。

老虎要吃人,这哪能算得上人命案?在乡间,大凡出了这种事,亲属只会自认倒霉,把死者埋掉了事,连地保也不会去过问,哪里轮得着县太爷来处理?嘻嘻,这乡巴佬也太呆,居然把老虎告上公堂。

可是,人家一本正经地来到县衙,总不能把他轰出去。施老爷只得硬着头皮,把它当作一椿人命案来审。

老爷问小牛,哪座山出了老虎?小牛说就在他家旁。可是,那山也太小,跟本藏不了大野兽呀?王小牛说,也许是过路的大虫,吃了人不知哪儿去了。真是胡扯,老虎不知哪儿去了,叫本老爷怎么去抓?

老爷又问:你哥的尸首在哪?照规矩得验尸。小牛回答,烧啦,老虎把大牛咬得大卸八块,零零落落,谁存心让哥哥那模样落入别人的眼里?

“混帐!”施老爷光火了,“怎么一点规矩不懂?没有老爷点头,怎么能私自烧了被害人尸体?叫老爷如何查勘?”见老爷发火,王小牛似乎有点害怕,他嗫嚅着说:“这,小人不知道有这规矩,乡下人不懂规矩,老爷饶恕。”那眼里,却露出一丝狡黠,仿佛在说,看你怎么办。

这可麻烦了。老虎不知去向,尸首又烧成了灰,县太爷一点事也无法干,只好相信王小牛说的一切,把案子不了了之啦。想到这里,施老爷只觉得无可奈何,只能说:“好吧,逮杀人虎的事,老爷自会吩咐猎户。你回家等着,老爷随叫随到。”一椿糊涂案便糊糊涂涂搁下了。

回到内衙,施大人越想越不是滋味。今天这事,明明是那王小牛在捣鬼,倒像是借县衙门宣布大牛确实是老虎吃掉似的,那王小牛口口声声乡下人不懂事,应对时却井井有条,一点破绽也不露,特别是那眼色,分明在戏弄本官。这里边,肯定有问题。

老爷先不去管猎户逮老虎的事,先派人去查实王大牛死的经过。捕快去了一趟乡区,回来禀报,说那天王大牛上山砍柴,中午没有回来吃饭,小牛便去寻找,回来后便告诉邻居那些话,还带人去看了王大牛的骨灰。当地人都不大信他的话,说兄弟俩为争家产早就不和,吵了好几次。

这就对了。施老爷对王小牛更是怀疑。他是出难题给官府做,让我去平息邻居的闲言碎语,千万别让这狡猾的家伙当枪使。可是,官府说明该有证据才行,他吩咐叫老忤作前来,向他询问解决困难的办法。

听完老爷的话,老忤作沉思了一会儿说:“要用骨灰来验尸,《洗冤录》上倒有记载。我只看过我爹做过一次,能不能成功没有把握。”说完把办法讲给老爷听,施县令听完,决定照办法试一试。

听说县老爷前来验尸灰,村里人都赶进山里,把大牛尸灰围了个水泄不通,小牛也挤在前头,双眼一眨不眨,紧张地盯着老忤作。

老忤作对四周的人视而不见。他把带来的白碳覆盖在尸灰上,哪怕一点空隙也不留,然后点起火来。一会儿,所有的白碳都烧得红红的,热浪扑人。老忤作却忍受着灼热,把带来的芝麻粒洒到火堆上,芝麻遇火,发出噼啪的爆裂声,还淌出油来。

一会儿,白碳烧尽了,没留下多少灰烬。老忤作轻轻扫去那些灰烬,地上立即出现一

个倒伏的人影。人群里,发出一阵惊叹声,好多人都在喊:“大牛显灵,大牛显灵了。”只有小牛变得更加不安,想溜又不敢。

老忤作细细观察了一会儿,回头对施太爷禀报:“回大人,王大牛系被尖刀刺死,一刀在肋下,一刀在肚脐下。”“你,你是怎么知道的?”王小牛吓得矮了一截,呐呐地问。

老忤作笑了笑,又说:“大牛第一次被焚尸,油脂渗入地里,并不会全部烧完。现在,在上边点了白炭,油脂又融化了,跟芝麻油混在一起,便会把原来的尸体状况重现。出现的状况绝不是被虎咬死的模样。”

王小牛再也无法狡辩,只得招认了为争夺遗产,杀害兄长的罪行。

《洗冤录》是中国古代有关验尸办法的科学专著,尽管它里边还有许多迷信的、并不科学的说法,但好多条目是历来忤作(验尸官)经验的总结,在这一专业中具有绝对的权威,饶州府的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更科学的方法已经引入这一专业,从指纹、血型、DNA到电脑的应用,都证明一点:高新科技能提高任何一个专业的工作效率,掌握了科学,就能推动工作和生产。

西非有个杀人湖

在非洲西部的喀麦隆班布托山的地区,有一个美丽的尼约斯湖。它四周绿山环绕,湖面清澈宁静,跟世界上其他同类的湖泊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它的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落,数千名当地的居民,祖祖辈辈生息在这块美丽肥沃的土地上。

人们万万没想到,就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在美丽的尼约斯湖里,却埋伏着杀机,蕴酿已久的杀机,突然爆发,造成了1700人的死亡,大批的牲畜也在同时倒斃,美丽的人间变成了悲惨的修罗场。

那是1986年的一个夜晚,尼约斯湖地区跟往常一样平静,大多数村落的人们都已经入睡,就在这个时候,尼约斯湖面忽然冒起一片白雾,白雾在湖面上空积成云朵,这些白云在上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裂开,飘落到附近村落里。

但这还只是开始。几分钟之后,尼约斯湖面突然翻起60米高的巨浪,一阵爆裂声之后,巨浪泻落,一大团气体冲破水面,冲上天空,又向四周散发,笼罩了四周方圆20公里的地区,灾难就这样降临到四周的村落。

第二天,当在外工作的教师尤恩回家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惨剧,他的15名住在湖边的亲属无一幸免,就连他家那条看门狗,也倒斃在家门口,他立刻把情况报告了政府急救部门,请他们到现场作实地考察。

从巴富萨姆、丰班和巴门达,大批的急救队伍迅速来到尼约斯湖畔,不久,首都雅温得也派来了专家小组。他们发现,许多人都还好端端地睡在床上,虽说许多牛和狗已冲出村落,睡到了田间,但在那里也躲避不开死神的追逐,它们的尸体散落在田间。只有一些住在山坡上的居民,听到爆裂声,走出屋外,登上高坡观看,才幸免于难。

迷信原始宗教的喀麦麦隆人听到这消息后,认为是尼约斯湖元神发怒了,在惩罚周围的生灵,他们向自己周围的山、河、湖泊祈祷,或者远远地离开那些能够显灵的地方,只怕下一次的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面积的灾难?专家们必须对国人有一个解释。据他们掌握的情况,恐怕是尼约斯湖底湧出了一股致命的气体,一下子把无法逃脱的人毒死在家中,或者追杀在广阔的田间。

但是,像硫化氢这些致命的毒气应该留下气味才对。而这里,第二天便再也没有异味,人也可以正常生存,显然不是那种剧毒的气体在作祟。这时候,专家们想到了古代意大利的杀狗洞。据说,那山洞人可以自由出入,丝毫不受影响,而每一条狗,只要进洞几分钟,就要倒地死去。原因是那座石灰岩溶洞只有一个洞口,而且高出洞内地面,当洞里的二氧化碳积聚过多时,无法跟洞外空气交流,沉在洞底,比人矮得多的狗进去后,无法吸到含氧的空气,因而窒息而死。难道尼约斯湖喷出的火是这种令人蓄窒息的二氧化碳?

要证实这个猜想,必须到湖底去考察。潜水员奉命带了氧气瓶,沉入了湖底观察取样。他们发现,在维尼斯湖底,确实存在厚厚的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层,就象汽水瓶里的汽水一样,稍加搅动,便会冒出大量二氧化碳汽泡。平时,湖水的压力使这些二氧化碳留在湖底,一旦二氧化碳积聚太多,大量的气体便会冲破湖面,冲上天空,而二氧化碳气体比寻常空气重,一下子无法跟空气混合,便沉入山谷,淹没了湖畔的村庄,造成大批人畜的窒息性死亡。

杀人湖杀人的秘密揭穿了,人们开始设法消除尼维斯湖的隐患。科学家们在湖底安放了一台抽水泵,水泵上装有粗大的水管,直通湖面。水泵不停地抽出湖底的水,喷向高空,让二氧化碳随水喷到空气中,与大气混和,这样一来,二氧化碳就不会在湖底积聚了。另外,还在湖边安装了二氧化碳报警器,一旦二氧化碳超过限量,村民便可及时撤离。

大自然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灾变。有些灾难一时无法找到原因,于是就会有种种迷信

的思想产生。但是,当人们从愚昧中摆脱出来,用科学的道理解释清楚灾变的原因时,那些由于恐惧产生的迷信思想也会随之烟消云散。而且,当人们掌握了科学,洞悉灾变原因之后,就会寻找出战胜灾难的办法,科学的力量就在于些。

布雷诺歪打正着

灯不点不亮,珍珠蒙上尘也会黯淡无光。闪光锋亮的枪炮,闲着不用,遇上湿气,便会长锈。再要使用,枪十枝有九枝要卡壳,大炮还要爆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的炮火沉寂了好一阵时间,除了军纪松驰,官兵心理承受不了,余下的便是武器装备大出问题。世界大战变成这模样,英国的给养部门真是始料不及,实在头疼得紧。

当时的英国虽说工业并不落后,但生产的钢铁,很容易生锈。不打仗,涂着牛油,还能够捱上三年两载。到战场上,经常使用,还不会这么快损坏。等枪成了战壕里的摆设,士兵们又懒得去擦拭,不几日便会长锈。

大臣们觉得,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钢铁厂只注意多炼钢铁,多造枪炮的错误,要他们炼出好钢来,让枪炮不再这么容易生锈。这个任务,当然地落到著名的炼钢专家哈里·布雷诺头上,而且要则日完成。

时间是那么紧,布雷诺不能再像往日那样,一头钻进实验室,从理论上进行探讨,求证出最佳的配方,然后用坩锅试验,成功后再进炼钢厂批量生产。产品还要进行测试,确定成功之后,最后投入正常生产。那样做,没等钢炼好,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

他只得一头扎进炼钢厂,凭自己的经验,在炼钢炉旁作试验。该加哪一种有色金属,份量又是多少,能不能提高抗锈能力,一切都要有钢铁炼成才能确定。布雷诺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古代的炼丹术士。

不过,几次试验下来,布雷诺觉得还是有收获的。他发觉,把那种贵重金属铬加进铁水中去,炼出的钢便真的不容易生锈。于是他大胆地作了一次试验,大幅度提高铬的含量,看炼出来的钢会是什么模样。

钢炼成了,马上拿去造枪。枪装配起来了,马上拿去射击场试验。新的枪闪着银白色的光,大概不会很快上锈。它的外观,比前几次的试验品强多了,布雷诺暗暗高兴,只盼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完美结局。

哪想到,那种合金造的枪却不争气,它的强度不够,而且特别脆。子弹还未出膛,枪杆子已经裂开,弹片飞舞,险一些伤了试验人员。布雷诺摇摇头,把那支破枪扔进了废料堆。

布雷诺的试验,就像英国的天气,一直阴沉沉地见不着阳光。好不容易几天阴雨过去之后,天偶然放晴了。布雷诺匆匆经过厂里的废料堆,突然,从废料堆反射出一束阳光,照花了布雷诺的双眼。他遮住双眼偏过头,看到了一枝炸裂了的枪管。整堆废铁因为连日阴雨都锈得不成样了,只有那枝枪依旧熠熠生辉。

“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布雷诺咕哝了一句,刚走出几步,又突然停了下来。这东西虽然不能造枪,能不生锈也不错。他又往回走几步,小心捡起那段枪管,带回了实验室。一边造枪,一边搞些副产品也不错。

在实验室,布雷诺让助手对它作了完性分析,又作了锈蚀试验。结果意外地发现,这种合金钢有极强的抗锈能力,无论怎么潮湿,它都不会生锈,一般的酸碱都无损它的表面,布雷诺给它起了个光彩的名字:不锈钢。

布雷诺的主要任务是要造枪,当然没有功夫去想这种新钢种会有什么广泛的用途。不过他还是替它找了第一位顾客,那是一家餐具公司。布雷诺早就知道,他们对钢铁餐具意见大透了,生了锈又无法擦干净,就餐的人一见到便倒胃口,现在有了合适的替代材料。

不锈钢制的第一批餐具很快问世了,立刻大受欢迎。家庭主妇们更是对它们情有独钟,它们像银餐具那么美丽,价格低,又不必经常擦拭,太适合居家日用了。

等军方需要的合金钢也试制成功之后,布雷诺便更加热心制造不锈钢了,它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里找到了更大的地盘,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

科学发明是在不断的失败过程中向前发展的,许多次的失败才会造就预料的成果出现。但是,对于原定的目标来说,有些试验是一种失败,但它本身,却未必不是另一种成功。有时候,歪打正着会让另一种发明创造问世,而且这种发明的价格不一定比原定目标的价值低。关键在于科学家要有明察秋毫的眼光,并抓住每一个能让创造发明诞生的机会。

中国“自然之友”

20世纪80年代,《百科知识》杂志的编审梁从诫先生正在编辑室值班。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篇来稿,这篇稿子他已看过三遍,还觉得意犹未尽。一位普通的公民,看得这么远,这么深,真不简单哪。

梁先生又一次读起那篇文章来。作者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声一浪高似一浪,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给中国工业注入新概念,新血液,但是,设备简陋的乡镇企业,规模不大,将成为中国的污染源,假如不注意这一隐患,它将成为影响环境,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

多么尖锐,又多么切中要害!能从一片热闹的鼓吹中发现问题,需要多么敏锐的眼光,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梁先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感到,那位作者是他的启蒙老师,唤起了他对人类生存关境的关注,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他要投入保护环境的斗争。

经过深入的学习,连络了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梁从诫先生在1993年,和20多位知识界的朋友,到北京八里庄“玲珑国”一座荒废的古塔下,开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团体,第二年,名为“中华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的组织正式在民政部注册登记,梁先生当仁不让,担任了会长,人们把它称为“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没有经费来源,完全靠志愿者奉献。梁先生的多年积蓄,当然成为了第一笔经费的来源。他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观察员,并且跟新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发现严重破坏环境的事故,他们之间的热线立即会接通,新闻媒体便会把问题曝光,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制止那些错误行为。

“自然之友”是个民间团体,力量有限。他们的工作越积极,招惹的风险便越大,他们要监督的,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常常是一个强有力的团体,甚至是带有保护色彩的地方政府。但是,会员们不怕用鸡蛋去跟石头碰,往往在威吓和打击之下绝不低头。

1996年春,云南省德钦县的地方财政遇到了困难。这里是贫困地区,无法用发展生产的办法解决问题。工资发不出,只能靠山吃山,政府的一个部门决定砍伐一片原始森林,把木头卖了,补足财政亏缺。

可是,那片原始森林,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栖息地,假如把森林砍了,滇金丝猴就危在旦夕,这是一种多么短视的行为啊!一个物种就要在一些人的工资得到保障时被灭绝,怎么能够这样做?

“自然之友”的会员,云南省林业厅工作人员奚志农得悉了德钦县的决定,在自己无力阻止的情况下,立即向“自然之友”报警,同时连夜撰稿通知新闻媒体。梁先生接到电话,立即写信给国务院有关领导,请求保护滇金丝猴的最后栖息地。在中央有关部门强有力的干预下,德钦县终于撤销了砍伐原始森林的批文,那块滇金丝猴赖以生存的“天堂”得以保存。“自然之友”为保护环境作出了贡献。

到了1998年,美国克林顿总终访华,到桂林时,特意请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讨论环保问题,梁先生当然成为讨论的主角。梁先生把奚志农拍摄的野生滇金丝猴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向他介绍了保护滇金丝猴的经过。

克林顿饶有兴趣地问:“这种金丝猴目前还剩下多少?”“不足1200头。”梁先生回答,“据我们所知,灵长类动物中,只有滇金丝猴和我们人类一样,长着鲜红的嘴唇。它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哦,”克林顿认真地端祥着照片,“多可爱的一对母女,那是我的表亲。”他诙谐的回答,引起讨论会场一阵笑声。梁先生也笑了,他说:“是呀,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这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我们愿意为这事付出必要的代价。”他意味深长的话,引发了全场一阵赞扬的掌声。中国的“自然之友”,正与世界其他环保组织一起,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保护环境现在已经成为国策,谁都能够把它说得激昂慷慨。但是一旦跟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发生冲突,很多人就会把信誓旦旦抛到九霄云外。要坚持国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还应该让所有的人保持清醒的头脑,相信科学,坚信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生活中的人生感悟小故事_人生感悟

生活中的人生感悟小故事 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所蕴含着的道理,需要我们慢慢去感悟,下面有橙子整理的生活中的人生感悟小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与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可怕的虚假安全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了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牺牲的飞行员以及飞机失事的原因和地点。其结果令人震惊——夺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敌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风暴雨,而是飞行员的操作失误。更令人费解的是,事故发生最频繁的时段,不是在激烈1 / 6

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紧急撤退时,而是在完成任务归来着陆前的几分钟。 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丝毫不惊讶,他们说这是典型的心理现象。在高度紧张过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类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精神高度集中,虽然外界环境恶劣,但由于大脑正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纰漏。 在返航途中,飞行员精神越来越放松,当他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他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因此人们管这种状态叫“虚假安全”。 在人生的路上,也有很多“虚假安全”。当你通过重重困难,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因放松警惕而放慢你的步伐。 【启示】:可怕的“虚假安全”事实告诉我们,人们的失败往往不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而是在人们精神最放松的时候。本来胜券在握,但精神松懈了,问题就接踵而至,甚至会导致彻底的失败。 三个金人 曾经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2 / 6

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学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学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和有关科学的故事 篇一:金冠之谜国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篇二:巧算灯泡容积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阿普顿拿着灯炮琢磨了好长时间,于是用皮尺在灯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阵,又在纸上画了好多的草图,写满了各种尺寸,列了许多道算式,算来算去还未有个结果。爱迪生见他算得满头大汗,就对他说:"我的上帝:你还是用这个方法算吧!"他在灯泡里倒满了水递给阿普顿说:"把这些水倒进量杯里,看一看它的体积,就是灯泡的容积了."

助手听了顿时恍然大悟,于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来。 篇三:迷路的人有一天明文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道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他的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无独有偶。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巴尔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临出门时在大门上写上了几个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他一边散步一边构思小说,几个小时后他饿了,就开始往家里走,突然发现大门上的字,他十分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说:“原来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呀。”说完他掉头又往回走,继续构思他的小说。一个是大科学家,一个是大文学家,为什么有时连自己家也不知道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并不奇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人嫉妒迷恋于某件事时,在他的脑部神经中枢产生了一个极大的兴奋点,其他的一切都暂时被抑制住了。他此时已进入忘我的境地,除了它所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这种‘迷恋’状态,正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达到高峰的体现。

科学趣味故事

科学趣味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有一天,我在无聊的时候看了一本书,叫《爱迪生发明记》,我很佩爱迪生,如过你也读过,也会佩服他的,我就抄了一点给你看。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着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

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

小儿教育的科学小故事

【小猫米米和静电】 今天,在小猫米米的身上,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怪事件! 早上刚起床,小猫米米来到镜子前梳头发,梳着梳着,它的头发竟然‘飘’起来了!好诡异呀!可把它吓了一跳。 当它整理好一切,拉开门准备出门的时候,突然感觉触电了一样,吓得它不由得缩回了手。“难道门把手上也通了电?”小猫米米不停的犯嘀咕。 出门之后,小猫米米就来找好朋友玩儿了,当它看到小猪哼哼的时候,高兴的握住小猪哼哼的手,可是当它们的手碰到的那一刻,“哎哟哟!”两个人同时大叫起来往后跳开,小猫米米感觉到手指尖一阵刺痛。 再说它晚上睡觉的时候吧!也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它脱衣服的时候,毛衣竟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还冒出点点蓝光!小猫米米还以为着火了呢!赶紧把毛衣往地下一扔,结果半天过去了,毛衣还是好好地。 经过这一天到事情之后,小猫米米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恐惧了,它跑进妈妈的房间里,对妈妈讲了这一天所有的事情,猫妈妈仔细听了听,结果却哈哈大笑起来,它说:“:傻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所以根本不要害怕!而且你今天发生的这所有的事情,只是‘静电’搞的鬼!” “静电?”小猫米米很疑惑:“静电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静电?” 妈妈继续解释:“静电啊,就是一种处在静止状态的电荷,越是在干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季,越容易产生静电!” “哦!”这下小猫米米明白了。 【石头激起的水波】 妈妈带着萌萌到公园游玩,走到小桥上,萌萌捡了个石子,往倒映着他们人影的水面上扔,结果,妈妈和萌荫的影子乱了,水面上还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波纹,从石子落下去的地方一点不乱地向四周扩散开去,越往外扩散,波纹越大。 等到水面恢复平静,萌荫扭头问妈妈:“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呀?为什么水纹是一圈一圆的?为什么离石子落水的地点远,圈越大呢? 妈妈抚着孩子的头说:“萌荫,你看见过妈妈晒衣服吗?” “看见过呀!” “妈妈晒衣服之前,会先把绳子擦一下,刚擦完时,绳子是怎样的? “还在晃动呀。” “对呀,这就是振动的结果,水面平时设有被冲激时好像一面镜子,垂柳、游客都可以在水面上照个影儿。可是石子一扔进去,就使得水面上下振动,而且带动邻近的水面上下振动——”“妈妈,我懂了,石头落下去的地方一振动就带动了它们的四邻跟着振动,而它的邻居又带动了邻居的邻居,结果,就形成了一圈比一圈大的水波,一直传向远方。 “荫萌真聪明,假如能把水面一刀剖开,来看看它的纵断面——” “什么是纵断面?” “哟,妈妈说深了,就像切西瓜,一刀把西瓜切开,露出瓜瓤的那一面。” “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您接着说。” “切开之后就会发现这是一条有规则的波动曲线,这也证明了水波的确是一种波,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得见的波。” “妈妈,照您这么说,还有肉眼看不见的波吗?” “有啊,比如声波、超声波、光波、无线电波等等,它们都是‘波’的家人

生活中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生活中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生活中,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被人们所尊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感恩故事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生活中关于感恩的小故事_感恩故事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生活中关于感恩的小故事_感恩故事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在她们贫穷的家里,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回来后给她带一块小小的年糕,是她最大的快乐。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当她看见妈妈的时候,妈妈手里拿一块小小的年糕倒在路旁,已经永远的离开了她。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科学课上的趣味小故事

科学课上的趣味小故事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却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来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后来,一般妇女每 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 美好愿望 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嫦娥奔月是远古神话,是我国十大远古爱情故事之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 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 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中秋节有丰富浪漫的神话传说,围绕着名为嫦娥的美丽仙女。她的故事在中华大 地广为流传,版本也非常之多。相关联的有后羿、吴刚、玉兔、捣药、伐桂等等。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趣味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

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二):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样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

科学小故事12个

科学小故事 科学小故事(一): 小鸡出世 鸡妈妈生了两个蛋。它留意的把蛋放在肚子下边,认真地孵了起来。 鸡蛋里真暖和,小鸡也一天天长大了,它们多想出来呀。笃,壳破了,小鸡看到蓝蓝的天,它们想,外边必须是蓝色的。笃笃笃,壳碎了,两只鸡宝宝咕噜,翻了个身,小鸡看到红红的花,它们想,外边必须是红色的。小鸡来到草地上,看到绿树、红花、蓝蓝的天空,它们高兴地说:“原先外边是彩色的呀!”两只小鸡越长越大,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公鸡和一只小母鸡。它们又长啊长啊,变成了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学本领去了。 科学道理: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科学小故事(二): 小蛇多多 有一天,小蛇多多要到外面去玩,妈妈叮嘱它不要乱吃东西。小蛇多多回答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走着走着,小蛇多多看见了一根香蕉。它想:香蕉软软的,必须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了一根香蕉。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串葡萄。它想:葡萄酸酸的,必须很好吃。于是,多多吃下了一串葡萄。走着走着,多多看见一个苹果。它想:苹果脆脆的,必须很好吃!于是多多又吃下一个苹果。多多的小肚子已经很饱了,但是,不一会儿,多多又看见了一块西瓜,它费劲地把西瓜也吃了下去。哎呀呀!多多吃了太多的水果,不能动了。肚子涨涨的,真难受呀! 这时,一只小蚂蚁爬到了多多的鼻尖上。蚂蚁在多多的鼻尖上爬来爬去,多多觉得鼻子痒痒的、痒痒的,它实在忍不住了,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啊嚏” 咚咚!肚子里的水果都飞了出来。多多把水果送给了小蚂蚁,轻简单松地回家了。 科学道理:吃的太多对身体没有好处,所以不要贪吃。 科学小故事(三): 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 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但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样扛得动” 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能够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部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科学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甜。 科学小故事(四): 搞笑的科学小故事:变色龙捉迷藏 变色龙看见了,也想玩儿。它说:“我能够和你们一齐玩儿吗”

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小学科学教育故事 南郭而小学:杨西联 学校安排我接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这对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考验.开始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就是引领学生自己随便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因为科学课有很多实验,这要求老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记得我在讲授《风的形成》这一课时,刚开始布置实验没有几分钟,正当别的同学都安安静静地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着手做实验时,突然在李朝越同学的位置处冒出了黑烟。吓得旁边的女同学大叫,“老师,李朝越冒烟了.”我赶紧走过去,查看原因……可是这时,他早已吓得藏起了作案工具,黑烟也已渐渐散去,我不明白这个黑烟是如何冒起的。我看了一会儿,说:“李朝越,你的实验相当成功,只是风变了颜色,你是如何做的?能不能给咱们同学和老师说一说?”李朝越一看,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赞同他的做法。这时,他的胆子大了起来。他走到讲桌前,给我们师生当起了临时的小老师。他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说:“其实,我刚才也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做的,只是我手中还有一根蜡烛,没什么意思,就随手点着了,然后把蜡油滴在蚊香上。就这样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就起了浓浓的黑烟!"随着实验的进行,当蜡油滴在了蚊香上,就真的出现了黑烟,“你们看,就是这样其中一部分黑烟沿着演示器向右,再向上冒出,这就是所谓的风的形成了;可是还有一部分直接向上冒出了.”我随机鼓励他,“你的一次捣乱,让我们

每个同学,包括老师都很清楚地看到风的形成!我们还得向你学习这种精神呢!你知道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就是敢于突破常人的思维,用别人没有用过的东西来做的实验,你很有科学家的天份呀!”“谢谢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解一下风的形成原因呢?”“因为演示器里蜡烛的点燃,让周围的空气变热,上升;而蚊香的左侧放了一块湿毛巾,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了,蚊香的烟就沿着实验器补充过来了。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及时补充,就形成了风。”“你说的真好!看来你真的理解了风的形成原因了。可是,对于刚才出现的黑烟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别的同学知道吗?”“不知道……”“那好,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回家查阅资料,寻找一下这个实验起黑烟的原因。”第二天,我一到学校,李朝越同学就找到我,说:“老师,我知道了。黑烟就是因为碳没有完全燃烧!"“你真棒!通过自己努力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以后要更努力呀!”…… 我想说,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要求每位科学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备好一节课,然后全身心地投入每节40分钟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上学有所获!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科学课!

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转载

生活中的安全小故事经验分享 ——处处留意生活中的安全细节 一、事件经过描述 刚立秋的时节一早一晚凉风袭人,甚是惬意。今天是星期六,妻子单位有事加班,小孩参加绘画兴趣班去了,平时少于回家的我美美地睡了个懒觉。起床后吃完妻子早已备好的早餐,和着上午清凉的晨风,伴着轻音乐我休闲地做起家务来。整理完室内卫生,我发现开水瓶中的凉水没啦,决定重新烧点开水,于是将水壶放置在灶台面上开始接水。“反正接一壶水得2分钟吧,我干脆将垃圾提到电梯口,物管保洁员好收走。”于是我提着垃圾,打开房门,凉爽的晨风迎面而来,我走了出去。 “风会不会将门吹回来关起哟?——反正走不到几步路。”我快速向垃圾存放处走去,择身回来时,看见门缓缓地关闭。我一个箭步冲向房门,可在我手触到门的同时,门已经关闭了。“遭啦!我除了休闲短裤和背心,没带任何物品。”我赶紧敲开邻居的门,借来他的手机向妻子求援。妻子在电话中苦笑我这“马大哈”,并称立即驾车回来。这次我可没忘了提醒妻子驾车时注意安全。妻子从单位回来起码得20分钟,我站在门外甚是煎熬。待妻子回来打开房门,厨房内早已是“水漫金山”了!“还好,整个厨房做过防渗漏处理的哟!”妻子风趣地说。但处理完室内积水后,还是主动向楼下的邻居做个加强观察的提示,毕竟要预防为主嘛!

二、事件教训 我这次真实的经历引起这样一些安全方面的反思: 1、做任何事不能有侥幸心理。在我提垃圾开门时,我意识到风很大,可能将门吹关闭,但侥幸心理及经验主义思想还是让我选择了“冒险”。安全工作切不能有任何侥幸心态! 2、平时习惯性“违章”为此次事件埋下了“隐患”。我们可能都有过烧烂水壶或接水漫出来这类生活琐事发生。将水壶置于灶台面上接水本身就不是最佳选择,我完全可以将水壶置于洗碗槽内接水,即使发生水满水壶顶多造成水资源浪费(当然也不应该),但我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杜绝日常习惯性违章是搞好安全工作的法宝! 3、采取一些“小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事件”发生,如开门后顺手在门沿处搁置一只拖鞋或其它,或出门前检查一下自己的钥匙。强力推行“五分钟工作法”!即做任何操作前思考五分钟,做好危险源识别,想好应急措施。 4、对重要部位做好防御性安全措施十分重要。如果我家厨房没有或只局部做防渗漏处理,这次肯定会给邻居造成损失。事前防范优于事后补救!

科学家的励志小故事精选简短

— 科学家的励志小故事精选简短或许在我们的脑海中,科学家是一群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们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思想。然而,从他们身上所经历的许许多多事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很普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的信念,他们的坚持。 1、《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2、《科学家的故事》——杨瑞恩 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 有一天,调皮的孩子们把磨好的镜片带到二楼去玩。有个孩子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惊奇地大叫着: > “多奇怪呀,那么远的钟楼怎么跑到眼前来了” 孩子们轮流看着,一个个都惊奇地叫起来。 杨瑞恩听到孩子们的叫嚷,跑到楼上来,拿过重叠的镜片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 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经过不断的钻研和改进,他终于发明了望远镜。 3、《科学家的故事》——牛顿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

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 4、《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 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

科学小故事

1、海水为什么是咸的【科学故事】 水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们的生活真是一刻都离不开水。但是作为饮用水的只能是淡水,海水由于很咸是无法饮用的。那么,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 海水之所以是咸的,主要原因是海水中含有各种盐分,其中大部分是氯ǜ化钠,还有少量的氯化镁、硫酸钙等。其实,在海洋刚形成的时候,海水和江河湖水一样,都是淡的,后来,雨水不断冲刷岩石和土壤,并把岩石和土壤中的盐类物质冲入江河,而江河的水流到大海,使海洋中的盐分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海中水分不断蒸发,而盐分几乎不会蒸发,这就使盐的浓度越来越大,于是,海水就慢慢变咸了。 2、鸡为什么飞不高【科学故事】 鸡的祖先是鸟,小朋友们都知道鸟是会飞的,可鸡为什么飞不高呢? 原来,鸟的祖先是始祖鸟,始祖鸟既飞不高,也飞不远。因为当时的地面上都被一些大型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如恐龙、老虎、大象等霸占了,始祖鸟身材矮小,力气又弱,还跑不快,所以就经常饿肚子。 那时候,天上除了一些蚊虫会飞以外,就只有长翅膀会飞的极少数恐龙了,始祖鸟很羡慕他们,梦想着自己能飞到果树的高枝上吃个饱。于是,始祖鸟先开始练习跳跃,练习腿部的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始祖鸟可以吃到矮树枝上的果子了。始祖鸟没有骄傲,而是加紧了训练。 一天天过去了,始祖鸟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奇异的变化,先是小腿上多余的肉没了,跟着大腿也发达起来,整条腿重量减轻了,弹跳力越来越好。再就是上

肢的手指不见了,代之以一大块蓬松的羽毛。羽毛可以伸展,伸展时像一把扇子,训练时热了还可以扇风呢。慢慢地始祖鸟发现,扇着扇着身体轻了许多,有种浮力在托着自己向上飘。始祖鸟便双脚用力一蹬,自己竟飞了起来。

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科学家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前人科学发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的行为习惯。 2、知道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的成长故事,学习科学家高尚的品质。 3、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树立动手动脑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知道科学家、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 学法指导:讲授法活动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科学家画册各种资料小红花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课前放映好幻灯片首页,让学生静息,控制课题纪律。 利用第二张幻灯片上的“灯泡”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灯泡”来展开想象。“请小朋友们看白板,看到这个灯泡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出爱迪生,对爱迪生进行简要介绍: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有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 讲授新课 爱迪生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故事: “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找来很多小朋友拿来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是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妈妈。”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 “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请学生拿出课前搜集好的资料放在桌子右上角,老师来检查。请收集到爱迪生资料的同学讲讲爱迪生的故事。老师放映幻灯片,出示“爱迪生的故事”这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将完后奖励说得好的学生一朵小红花。 读儿歌 带学生有节奏地拍手读课本第63页的儿歌,读完后教师简单讲解。 引出今天的“故事会”。 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来讲一讲吧!”同时放映幻灯片。 4、张衡 用幻灯片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观察ppt上“数星星”这一张图片。师:“我国古代也有一位数星星的伟大人物,他还发明了地动仪,知道他是谁吗?”引出张衡。然后请学生讲张衡的故事。 。。。。。。。 5、谈启发 听完故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在学生回答后,把他们说的好的一些答案写在黑板上,如:爱观察,坚持...引导其他学生回答,参与教学。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6、幻灯片出示华罗庚的图片,问问学生认不认识,说出名字。 7、教师简要介绍华罗庚:著名数学家。主要贡献是华氏定理。然后让学生自己讲故事。讲完故事后教师点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同样写在黑板上引导其他学生。 8、竺可桢 教师简单介绍竺可桢: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让学生看幻灯片,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听老师讲竺可桢读书时代的故事。。。。。。。 9、牛顿 出示牛顿被苹果砸头的漫画图片,让学生观看,提问学生这位科学家的名字? 教师简单介绍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万有引力。让学生讲关于牛顿的小故事,教师点评总结。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科学家发明小故事

科学家发明小故事 1929年的一天,当英国人第一次看到电视图像时,无不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在他们中间的电视发明者贝尔德1888—1946,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贝尔德出生在英国,从小体弱多病,好多次差一点被病魔夺去生命。然而,身体的脆 弱磨炼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大学毕业后,他在电气公司工作。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很短时间就修好了几台几乎淘汰的机器,深受公司器重。 无情的病魔缠住了他,只好辞职养病。1923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他:“既然马可尼能够远距离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那么发射图像也应该是可能的。”这使他受到很大启发。贝尔德决心要完成“用电传送图像”的任务。他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卖掉,收集了 大量资料,并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研制电视机上,最后,完成了电视机的设计工作。 要把设计图纸变成实物样机,不是容易的事。一间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虽然疾病折磨着他,但他仍顽强地工作着,常常是日以继夜,连夜战斗,饿了吃面包,困 了和衣睡一会儿,没有钱买实验器材就以旧茶叶箱、旧帽子盒盖、编织针等代替。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和无数次失败之后,贝尔德终于用电信号将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 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并有所成就。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是美 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 交家及发明家。 1706年富兰克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他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 了避雷针,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富兰克林是共济会的成员,被选为英国皇家 学会院士,也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他的墓碑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 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 电联想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 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 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插进一个 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故事8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小故事8篇 1小班科学小故事:蛤蟆吃西瓜 有一只蛤蟆,种了一块西瓜地。夏天,西瓜成熟了,一个个长得又大又圆。 眼看着西瓜越长越大,可是蛤蟆想不出吃西瓜的好办法。蛤蟆心里真着急呀! 这一天,蛤蟆的好朋友青蛙来了,青蛙看到这么大的西瓜,就帮蛤蟆想办法。青蛙说:“我们用石头砸西瓜吧!”蛤蟆想了一下,“不行。一砸西瓜就碎了。”青蛙又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来用刀砍西瓜吧!”蛤蟆又想—下,“还是不行,哪来这么大的刀呢?我们又怎么扛得动?”蛤蟆和青蛙没办法了,就到瓜旁边去玩。在路上,它们捡到一根竹管。蛤蟆看着竹管,一下子想出了好办法。 蛤蟆和青蛙把竹管插进了西瓜,红红的西瓜汁立刻从竹管的另一头流了出来。蛤蟆和青蛙吸呀,吸呀,西瓜汁真甜。它们喝饱了,肚子都胀得圆鼓鼓的,西瓜汁还在流。于是,蛤蟆在竹管上装了个水笼头,可以随时开关。它还在竹管上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供应西瓜汁”。

小动物们看见牌子,部来了,他们排起了队,轮流喝西瓜汁。喝过西瓜汁的动物都说:“蛤蟆种的西瓜真甜!” 科学道理:西瓜的水分很多,吃起来很甜。 2小班科学小故事:小鸡出世 鸡妈妈生了两个蛋。它小心的把蛋放在肚子下边,认真地孵了起来。鸡蛋里真暖和,小鸡也一天天长大了,它们多想出来呀。笃,壳破了,小鸡看到蓝蓝的天,它们想,外边一定是蓝色的。笃笃笃,壳碎了,两只鸡宝宝咕噜,翻了个身,小鸡看到红红的花,它们想,外边一定是红色的。小鸡来到草地上,看到绿树、红花、蓝蓝的天空,它们高兴地说:“原来外边是彩色的呀!”两只小鸡越长越大,慢慢地变成了一只小公鸡和一只小母鸡。它们又长啊长啊,变成了鸡爸爸和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学本领去了。 科学道理: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3小班科学小故事:红红的小东西 马路上有一个红红的小东西,它高高兴兴地往前滚着。滚呀、滚呀,它遇见了一只小老鼠,小老鼠说:“你是谁呀?”小东西:“我不知道。”小老鼠说:“你是一颗红樱桃,不然我就一口把你吃掉了。”小东西继续向前滚着,它遇见了一只小白兔,小白兔有两只红红的眼睛,小东

我的科学教育故事

我的科学教育故事 这节课我来做老师好吗?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作为科学老师,我在平日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课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一下新课内容,自主探究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将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然后上网查资料、看图片,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等上课时再探讨交流就容易多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互质疑解答,这样比老师单纯的讲授训练会更有效,还能节约教学时间。这不,那天我一进六二班教室就有人向我挑战了。“老师,这节课我来做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好吗?”“好啊,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因为我下载了课件,还查得到了一些资料。”周志杰同学蛮有信心地说。看着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心想:她?她平时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可以说是班上的差生了,竟然想当老师讲课?能行吗?不过我很快就同意了。只见她一本正经地说:“上课”全班同学都站起来了,齐声说:“老师好!”话音刚落,便有同学哈哈大笑起来,她接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能量与太阳》一课,请同学们翻开书65页……”真没想到语数课学的并不好的她对科学课有这

么大的兴趣,更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的讲课中,同学们尽然听得很认真,且相互交流得也很好。课件运用的得心应手,整堂课上得不错,尽管有的地方讲得不全面,甚至有点跑题,但对于平时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她的影响下,当我第二天走进教室时,张小芳同学竟然跑过来说:“老师,我想预约下一课行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问她什么意思啊,她说“就是下一课我来给同学们上课。”我明白了,同学们想讲课说明他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喜欢自主学习探究了,毕竟在他们熟悉教材,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制作纸桥 科学课中科技制作课相对不多,每到这样的课学生的兴趣都很浓,在六年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