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戏曲《夫妻双双把家还》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受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通过聆听范唱、视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三)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黄梅戏相关知识。

2.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腔和唱法。

3.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

三、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初次聆听
2.黄梅戏简介
(二)念白与板式特点
1.学习黄梅戏念白
2.简介黄梅戏的板式特点
(三)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1.随琴哼唱
2.随伴奏演唱
3.探讨黄梅戏艺术风格
4.介绍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
5.分角色表演唱
(四)小结下课。

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计划

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计划

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计划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计划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音乐梨园风采教学计划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

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

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

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

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

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

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

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

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Ji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梨园风采戏曲教案

梨园风采戏曲教案

梨园风采戏曲教案教案标题:梨园风采戏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并演绎一段经典的梨园戏曲剧目。

3. 培养学生的戏曲表演技巧、艺术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 介绍梨园戏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播放一段梨园戏曲表演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梨园戏曲的基本分类和表演形式,如京剧、豫剧、越剧等。

- 讲解梨园戏曲的表演艺术要素,包括唱、念、做、打等。

- 分享一些著名的梨园戏曲表演艺术家和经典剧目。

3. 角色分配与剧本阅读(20分钟)- 分发一份经典梨园戏曲剧本给学生。

- 学生自愿报名并分配角色,每个角色至少有两名学生。

- 学生在课堂上分组阅读剧本,理解剧情和角色性格。

4. 角色表演与指导(30分钟)- 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指导和点评,包括发音、语调、动作和表情等方面。

- 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提高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5. 整体排练与展示(30分钟)- 将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整合,进行整体排练。

- 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 最后,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梨园戏曲剧目展示。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学生对整个戏曲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 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戏曲表演艺术。

教学资源:- 梨园戏曲表演视频- 经典梨园戏曲剧本- 角色表演指导材料- 学生评价表格教学评估:- 角色表演评估: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评价其发音、语调、动作和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 教师观察评估:观察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观看一场专业梨园戏曲表演,并进行观后讨论。

-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戏曲表演比赛,展示他们的戏曲才艺。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京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京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戏曲的唱、念、做、打让学生初步了解戏曲的基本表现手段;通过鼓励学生学唱、学念、学做来增加感性认识,并锻炼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欣赏、表现、思考、评论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有目标,有定向的音乐鉴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戏曲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拉近学生与戏曲这种民间、民族艺术的距离,引导学生渐成欣赏戏曲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表演形式,并参与表演。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音乐《新贵妃醉酒》1、教师演唱歌曲《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预设问题(是戏曲中的哪种剧种?)2、教师出示曲名并简要讲解——提示本课的主要内容“京剧”——出示课题《梨园风采——京剧》二、分内容学习1、京剧的起源师:京剧的起源于哪里?生:分别说出不同的地名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解答地名“安徽”——教师讲乾隆年间有关京剧起源的故事(出示课件)师:京剧表演的四个基本功是什么?——出示选择题————学生说出答案(唱念做打)——师总结京剧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2、“唱”的学习师:提问——关于京剧的唱腔你了解有多少?生:举手示意,依次回答。

师:补充有关唱腔的知识,重点讲二黄腔与西皮腔的慨念(出示课件)师:表演京剧片段(卖水)——出示唱词——预设问题(辨别该唱段是二黄还是西皮)生:回答问题(教师做总结)师:讲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示练声图(吊嗓子的方法)师:师按图式做练声。

生:模仿(教师提示练好声音的基本要领)师:按练声的感觉教唱《卖水》片段——出示唱词——分句教唱生:分句学唱——整体演唱(教师给与鼓励)3、“做”的学习师:播放视频《拾玉镯》中喂鸡的片段(预设问题:属于唱念做打中的哪一个?表现了什么场景?)生:回答问题1,问题2(不同回答)——教师做声音和动作来提示师:有无鸡?门?(生回答)——讲解身段表演的重要性。

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

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

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音乐梨园风采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梨园戏,并认识其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梨园戏中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音乐播放器。

2. 梨园戏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资料。

3. 学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梨园戏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梨园戏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梨园戏的第一印象以及对其感兴趣的方面。

探究:1. 向学生介绍梨园戏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讲解。

2. 播放一段梨园戏的音乐,引导学生聆听并描述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 引导学生分析梨园戏中的唱腔特点,比如使用的音域、音调变化等。

4. 引导学生讨论梨园戏中的表演技巧,如面部表情、手势、舞台动作等。

实践:1. 分发学生乐器,如二胡、古筝等,让学生尝试演奏梨园戏中的经典曲目,如《霸王别姬》等。

2. 分组让学生模拟梨园戏表演,其中包括唱腔和表演动作。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梨园戏的片段进行表演。

3. 学生表演结束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改进。

总结:1. 总结梨园戏的特点和表演技巧,让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梨园戏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 引导学生思考梨园戏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拓展:1. 邀请专业梨园戏演员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梨园戏的魅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梨园戏演出或戏曲艺术展览,加深对梨园戏的理解和欣赏。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2. 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唱腔准确性和表演技巧的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 将梨园戏与其他国家的戏曲艺术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戏曲表演形式。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入环节。

用图片来进行导入,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戏曲?戏曲的五大剧种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京剧二:什么是戏曲和京剧?介绍什么是京剧和京剧的四大行当?通过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京剧。

三: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上半段。

1.首先找出乐曲中和我们说话不一样的发音,大声的进行朗读。

2.接下来通过发声练习更好的感受京剧的韵味。

3.分句来学唱乐曲的上半段。

4.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重点和难点。

5.完整演唱乐曲的上半段。

6.跟伴奏演唱乐曲7.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都有哪些?四:师生互动环节播放京剧武生短打剧目《三岔口》让学生用锣和铙钹来进行伴奏,进一步感受京剧的节奏。

五:小结学情分析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但是现在很多孩子对京剧了解很少。

不是不喜欢而是不了解,所以也谈不上喜欢。

这一单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能够去走进京剧,了解京剧!其实孩子们的求知欲还是非常强烈的。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很显著!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对戏曲和京剧的了解,让同学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又学唱了京剧选段《儿行千里母担忧》,学生都能够积极体验感受京剧的唱腔,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

都能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

教材分析《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传统剧目《三家店》,该剧讲述了秦琼被权奸所害,押解赴登州,夜宿三家店,瓦岗寨上众英雄及押解官罗周等前来搭救的故事。

这个唱段是秦琼在被押解的路上所唱,既表现了他对亲朋友好的依依不舍,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唱出了英雄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唱段采用西皮流水板式,是表述性内容的西皮流水。

第一句“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是从板上起唱的,第二句“尊一声过往宾朋”和下面的几句都是在小过门后过板起唱。

这个唱段比较长,老师可以选取其中的几个乐句来教唱,只要让同学们感受到京剧的韵味即可。

教程过程中要避免反复演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

初中音乐教案梨园风采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感受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2. 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地方戏曲选段,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哪种戏曲?你对其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感受,教师总结。

二、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重点介绍地方戏曲的形成和特点。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脉络。

三、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20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地方戏曲的代表品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

2. 学生欣赏这些戏曲的代表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四、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现场演示,了解这些技巧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学唱地方戏曲(20分钟)1. 教师选择一段简单的地方戏曲选段,教学生学唱。

2. 学生跟唱,教师指导。

三、戏曲表演实践(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曲表演,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分组表演。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地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在戏曲表演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梨园风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子。

2、八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

三、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六课,每课还包括“聆听”、“演唱”、“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重难点分析京剧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角色还有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

4、课时:两节四、教学措施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力求做到备课认真,规范,教研活动有内容有总结,有实效,有提高。

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注意课时教学计划案例的积累。

2、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的更新教学手段,给学生直观,全新的艺术感觉,发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思维,开发智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地域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各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抓好校社团活动的训练工作,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

时间有保证,推动学校文艺工作的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株洲杨静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内容解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

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

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

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

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

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

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

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

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

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师: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

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

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

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

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

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

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
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唱段六:《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喜欢它、欣赏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