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与实践进展
GIS实验报告: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报告专业名称:城乡规划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开课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室:建筑城规学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姓名:王迪沈恩穗指导教师:实验时间: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名称建筑与规划数字技术(2) 实验项目名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其他指导教师韩贵锋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名: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以重庆某县为例,在对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县域的空间管制分区。
通过练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在ArcGIS环境下的实现矢量和栅格的坐标转换,基于DEM的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计算,栅格数据的重分类,带权重的空间叠加方法。
二、实验内容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时需要考虑多个要素。
首先,单要素出发,依据对建设的适应性或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出发,进行单要素评估区划。
其次,根据重要性权重进行空间叠加,再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结合总规编制的要求,提出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
结合地形和行政区划图对综合叠加结果进行说明,重点说明敏感区评价与空间管制的关系,以及评价结果如何引用到县域城乡规划之中。
结合评价结果说明县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实验方法:(使用方法及操作步骤)单因素评价-------确定权重--------综合叠加1.导入文件shp,找到地形的经纬度,在网站上找到四张dem图片,导入。
2.使用mosaic to new raster工具,把四张dem图拼贴在一起。
点击生成的图层,右键data, export data。
3.使用project 工具转化平面坐标系,分辨率默认30米。
4.在工具箱里搜索。
Mask,使用extract mask,第一个下拉菜单加入生成的图层,第二个下拉菜单选择shp,保存输出。
5.使用Special analyst工具,在里面选择surface analysis, slope生成坡度图。
6.打开新生成的坡度图的属性表,点击classify,reclassify,将数据分成四个级别。
基于GIS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活动行为和自然环境变化的反映程度,反映的是一定区域在遇到干扰情况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外界干扰可能造成的后果[1]。
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呈现的是一种稳态,但是当外部干扰超过承受范围即达到一定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状态就会被打破,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而言,敏感性高的地方,生态系统的稳态越容易失衡[2]。
因此,在生态敏感性程度较高的地方,更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工作。
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地区更好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建设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借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8]。
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为集中,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科学价值,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但由于近年来,开发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张,众多风景名胜区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与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因此对于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当前所急需的。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发展,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产业已经相对稳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跨多个行政边界,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对于景区管委会的规划编制也是单独开展的,使得在众多问题上存在一定难度,在开展过程中也有较多矛盾。
因此,针对武功山管委会这一特殊行政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不仅可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当前众多同类级别的景区管委会国土空间规划项目的推动。
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可以指示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域,有助于景区生态环境的合理性、科学性、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与治理。
当前对于生态敏感性的评价,目前研究较为多样,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集中于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城市或城市群等)[9-11]、生态环境脆弱区[12-14]、重点生态功能区[15-18]等,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是基于层次分析法[18]、主成分分析法[19]等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区实现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

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生态产品价值分区实现研究——以阿勒泰市为例闫天亮;王承武;陈梦茜;陈暄;赵文静【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4(47)4【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
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高程>坡度>坡向。
(2)阿勒泰市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5%,在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以及南部额尔齐斯河两岸均有分布;不敏感等级和低度敏感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山间冲积平原区。
(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阿勒泰市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防护治理区3个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阿勒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参考。
【总页数】10页(P612-621)【作者】闫天亮;王承武;陈梦茜;陈暄;赵文静【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木耳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2.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及模式分区——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例4.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临江市生态功能分区研究5.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修复项目经济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研究题目: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研究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和修复的对策和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呈现,验证了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
一、研究问题及背景:1.1 研究问题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游客涌入旅游景区,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和污染。
如何保护和修复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旅游景区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减少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方法选择本研究首先调研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生态环境评估、植被改良、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等。
2.2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文献研究等。
收集到的数据以表格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呈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生态环境评估本研究针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估,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多个景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2 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几个典型旅游景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了植被改良、土壤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等方法,对这些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方法在不同景区的适用性和效果。
四、结论与讨论:4.1 结论总结通过对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研究,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问题;(2) 植被改良、土壤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等方法对于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有一定的效果;(3) 不同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摘要:三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自此西湖迎来一崭新的时代,走向了世界,同时,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古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群闻名中外,它是人工与自然景观结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下,持续以西湖山水创造景观,自唐代至今所形成的景观对中国乃至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和题名景观"西湖十景";的影响最大。
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经济、轻环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环境施压,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许多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湖泊、森林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丰富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生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生态环境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要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经济环境构成威胁的基础上,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二是避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和导致暴力,防止生态环境为地区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国家环境的威胁。
基于GIS的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分析——以重庆市南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中 图分 类 号 : U9 41 文 献 标 识 码 : T 8. A
文 章 编 号 :6 1 9 0 (0 10 — 0 7 0 17 — 1 7 2 1 )5 0 0 — 4
Ab ta t s r c :By wa fs l c i g r g o a l e e e t tv t o st a r v h c e tfca d e c e t l n n f c n c r s rsa d hit rcst s t e y o e e tn e i n lyr pr s n ai e me h d t mp o et es in ii n f i n a ni g o e i e o t n so i ie , h h i i p s p p r f s s sGI ’ ve t r d i o u t n a d t eM u t— a t rS p r o i g M e h d a d t e o u t n i — e t n l s so e e o o i a e s— a e , r t e S S c o d t n fnc i n h liF c o u e p sn t o , n h n c nd c sa n d p h a ay i f h c l g c l n i i u a i o t s
动 也 达 到 了 高潮 。 何 科 学 地 处 理 好 适 度 的 旅游 开 发 , 护 好 如 保
区 , 面 积 为2 6 m2 总 6 k 。风 景 名 胜 区 的 四至 座标 为 北端 : 三泉 附 近 , 纬2 。0 5 ” : 端 : 枝 溪 上 游 河 北 9 7 4 南 柏 谷 ,北 纬 2 。 5 3 ” 8 5 8 西端 风 景 名 胜 区 正 西 位 置 ,东经
风景区生态整治暨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风险可控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已经得到充分考虑,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项目的风险可控。
对未来环境保护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环保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附件及参考文献
附件内容及说明
间接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风险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社会效益评估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环境效益评价
风景区生态整治暨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提升风景区生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
添加标题
目标:通过生态整治和环境保护,改善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任务:对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治和保护方案,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强游客管理和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风景区的生态环境。
资金风险及应对措施
资金筹措:分析筹措渠道、筹措成本和筹措风险
资金使用: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计划,防止资金滞留和浪费
资金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基于GIS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研究摘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指对于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和分析,是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与基础。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撑,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生态保护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精细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 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和压力。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的关键。
GIS技术具有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优势,可以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有效支撑。
2.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2.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由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关键因素构成,包括地理因子、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经济因子等。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生态环境的敏感性。
2.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敏感性评价指数,从而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
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3.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结果的应用利用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后,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敏感性等级和分布情况。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调整、生态补偿政策、环境监测与预警等。
3.2 GIS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GIS技术可以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例如生态监测与评估、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保护区划等。
通过将GIS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精细化管理与保护。
4. 实例分析本文以某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实例分析结果表明,GIS技术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保护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work in scenic spot, and has raised the scientificness about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cenic resourc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connotation and object of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scenic spots, the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f scenic spot was conclud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evaluation target setup,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ment etc. It summariz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in scenic spot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enic spot; ecological sensitivity; GIS; evaluation method
风景名胜区生态敏ogy 87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gress in Ecological Sensitivity Evaluation of Scenic Spot
王国玉 白伟岚*
WANG Guoyu BAI Weilan
摘 要: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已成为风景名胜区规划 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提高风景资源保护利用科学性的 有效手段。在梳理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及对象的基础上,结 合山岳型和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案例和应用实 践,探索归纳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包括评价目 标确立、评价方法和步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等;总结分析 了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现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应 对措施。 关 键 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GIS;评价 方法
88
风景园林生态
态要素和生态实体[6],其保护、生长、发育程度 的好坏决定了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是需 要加以控制或保护的区域。
2 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及对象 2.1 生态敏感性评价内涵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 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7]。从方法论的角度来 看,敏感性分析就是一种定量描述评价输入变量 对输出变量重要性程度的方法,通过每个属性在 可能的取值范围内变动,研究和预测这些属性变 动对评价结果输出值的影响程度[8]。生态敏感性 分析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对各生态要素和实体属性 分析,得到各要素属性敏感性系数大小,明确不 同敏感区分布规律与特征,形成生态环境保护、 恢复、修复的分级依据。 2.2 生态敏感性评价对象
2种以上不同生态系统结合部。2015年环保部发 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将生态敏感 区定义为“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具有特殊敏感 性或潜在自然灾害影响,极易受到人为的不当开 发活动影响而产生负面生态效应的区域”[5]。综 上,生态敏感区概念内涵外延广泛,狭义概念上 可认为是自然生态类型环境敏感区;广义理解则 包括对整个城市区域具有生态环境意义的生态要 素或实体。 1.2 风景区生态敏感区
文章编号:1000-6664(2019)02-0087-05 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7-06 修回日期:2017-11-2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503003) 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编号Z181100005318003)共同资助
从宏观角度来看,风景区自身就属于生态 敏感区中的一类,风景区内各要素只是生态敏感 性强弱有所差异,或是敏感类型不同。因此,风 景区生态敏感区只是将风景区内的生态资源依据 敏感性程度或类型归类的结果。风景区生态敏感 区,是指对风景区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
* 通信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rbwl2004@
资源保护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 涵。开展风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识别出敏
感程度高的区域和类型,可以为风景区资源保 护、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基础。近年来,随着保 护理念深入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 风景区生态敏感性评价规划和研究实践日益增 多,但多为案例式探讨,缺少整体性概述。本文 即以此为切入点,聚焦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 价工作开展论述。
1 风景区生态敏感区概念 1.1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定义目前存在不同看法。李胜团 等[2]认为生态敏感区是与文化敏感区、资源生产 敏感区、天然灾害敏感区并列的一种环境敏感区 类型。房庆方等[3]将生态敏感区定义为对区域总 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 实体。徐福留等[4]则将生态敏感区特指为2种或
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是国家依 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1],是需要严 格保护的重要生态空间。自1982年设立风景名 胜区制度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呈现出蓬 勃发展的势头,国、省两级风景名胜区遍及除香 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地区和省份, 其总面积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比例由1982年的 0.2%提高到2017年的2.23%。风景名胜区在拉 动旅游经济,促进区域发展、国际交往,建设生 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 经济拉动、城乡建设、旅游开发也对风景名胜区 资源保护造成突出压力,部分风景区甚至出现由 于认知不到位或规划引领不足而造成违章建设、 错位开发的极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