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断魂枪
《断魂枪》课件老舍

现实意义思考
传承与发扬传统武术文化
01
面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落,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传统武术
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培养武德修养
02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武德修养,不仅要注重技艺的
提高,更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弘扬民族精神
03
我们应该积极弘扬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
《断魂枪》课件老舍
contents
目录
•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语言艺术及修辞手法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体现 • 艺术成就及影响评价 • 知识拓展:其他相关作品推荐
01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老舍生平与文学成就
生平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他出生于北京一个满族贫民家庭,自幼生活贫困,历经多次生活变故。
幽默诙谐
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和诙 谐的笔触,使得沉重的主题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得以展现。
口语化表达
老舍善于运用地道的北京口语,使 得作品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增 强了艺术感染力。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事物 具体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
品内涵。
夸张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特 点和场景特征,增强作品的戏剧
同时期其他作家类似作品推荐
巴金的《家》、《春》、 《秋》三部曲
通过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落和新一代青年 的觉醒,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进步力量的 成长。
茅盾的《子夜》
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揭示了民族工业在帝 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困境和挣扎。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一,本文主旨
1840 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 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
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 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 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 的一种手段。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孙老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着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 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成考报名
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重点段落简析》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 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 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断魂枪
《断魂枪》(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 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断魂枪习题及答案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习题,其中一种备受学生们关注的习题就是“断魂枪”。
这种习题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入的思考要求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典型的断魂枪习题,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一、断魂枪习题:诗词鉴赏1. 请解读以下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木兰花慢》)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春风吹来时,无数的梨花在瞬间绽放的美景。
通过“忽如一夜”和“千树万树”的对比,表达了春风的瞬息万变和梨花盛开的壮丽景象。
2.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七步诗》)答案:这句诗表达了人生有始有终,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的不可避免。
但是,只有那些有坚定信念和追求的人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二、断魂枪习题:文言文阅读1. 请解读以下句子:“射者中,人皆以为神射。
”(出自《论语·述而》)答案:这句话是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其中的“射者中”指的是在射箭比赛中,人们普遍认为子贡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几乎可以称之为神射。
2.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之初,性本善。
”(出自《论语·为政》)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孟子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本性。
只是在后来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受到了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才会表现出恶劣的行为。
三、断魂枪习题:现代文阅读1. 请解读以下句子:“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决定胜负,而是坚持到底。
”(出自网络)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
在这场比赛中,胜负不仅仅取决于速度,更重要的是坚持到底。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2. 请解读以下句子:“时间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悄悄地割下了我们的青春。
”(出自网络)答案:这句话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对人们青春的消逝。
时间无情地流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悄悄地割下了我们的青春。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断魂枪》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的原因是______A.绝技不传B.淡出江湖C.清醒意识D.自私保守2、“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______”。
A.惠B.利C.益D.客3、《红楼梦》中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揭示了______四大家族的没落。
A.贾、秦、王、林B.贾、史、王、薛C.贾、秦、王、薛D.贾、史、王、林4、李斯《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的“业”意思是______ A.功业B.使……成就功业C.使……拥有产业D.产业5、《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______。
A.余秋雨B.梁实秋C.周作人D.鲁迅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______A.刘向B.郭茂倩C.司马迁D.班固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的人是______ A.子路B.曾参C.公西华D.颜回8、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为《乡愁》的作者是______。
A.顾城B.海子C.食指D.余光中9、在《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景物是______。
A.江水、枫叶、白鹭B.清风、明月、江水C.夕阳、清风、琵琶D.明月、菊花、扁舟1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A.南方B.南林C.南面D.南枝11、下列作品中,不是屈原作品的是______A.《九辩》B.《九章》C.《离骚》D.《天问》12、《诗经》句式灵活,变化多样,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兼有,在这些句式中,最主要的句式是以______为主。
A.杂言B.四言C.五言D.七言13、大观楼位于美丽的滇池湖畔,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最著名的莫过于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长联作者孙髯生活的时代是______A.明代B.清代C.民国D.宋代14、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人是______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周作人15、下面属于诗人陆游《关山月》中的诗句的是______。
老舍《断魂枪》原文阅读

老舍《断魂枪》原文阅读“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
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
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
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
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成昨夜的。
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
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这是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的时候。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象霜夜的大星?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肉。
镳局改了客栈,他自己在后小院占着三间北房,大枪立在墙角,院子里有几只楼鸽。
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熟习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
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
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会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
只有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才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
在白天,他不大谈武艺与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在他手下创练起来的少年们还时常来找他。
他们大多数是没落子的,都有点武艺,可是没地方去用。
有的在庙会上去卖艺:踢两趟腿,练套家伙,翻几个跟头,附带着卖点大力丸,混个三吊两吊的。
有的实在闲不起了,去弄筐果子,或挑些毛豆角,赶早儿在街上论斤吆喝出去。
那时候,米贱肉贱,肯卖膀子力气本来可以混个肚儿圆;他们可是不成:肚量既大,而且得吃口管事儿的;干饽饽辣饼子咽不下去。
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五虎棍,开路,太狮少狮……虽然算不了什么——比起走镳来——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露露脸。
2017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断魂枪》详解

2017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断魂枪》详解成考语文阅读文对于成考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大题,得分很高的题,对于阅读文的解析是得分的关键,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断魂枪》课文的解析,接下来我们跟随无锡贝尔教育培训来看看无锡成人高考语文《断魂枪》课文详解!《断魂枪》(重点课文)《作家作品》老舍本名舒庆春。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
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等。
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课文讲解》一,本文主旨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
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不时代抗衡的一种手段。
二,课文串讲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始——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
”描写时代变迁,沙子龙的落寂,徒弟们对他的崇拜。
第二部分:“王三胜,沙子龙的大徒弟——他独自上了天汇。
”描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卖艺败给孙老者,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
第三部分:最后两段。
描写徒弟们对沙子龙的失望,沙子龙被人们遗忘。
《学习要点》重点掌握小说开始部分环境描写的意义。
展示了时代背景,有三层意思。
(1)时代发生了急剧变化;(2)传统文明正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替代;(3)落后的封建文化无力抵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侵入。
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孙老者;执著进取,爽快利落。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的,反衬的作用。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教案大学语文断魂枪

课程内容:老舍《断魂枪》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断魂枪》的时代背景,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沙子龙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复杂心态,以及作者通过沙子龙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通过对《断魂枪》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沙子龙的形象分析。
2. 《断魂枪》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1. 沙子龙复杂心态的解读。
2. 作者通过沙子龙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断魂枪》文本、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预习《断魂枪》文本,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作者老舍及其创作背景。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阅读文本,分析人物1. 学生阅读《断魂枪》文本,分组讨论沙子龙的形象特征。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沙子龙的性格特点:- 经历过辉煌,但最终走向失落。
- 孤傲、保守、与现实抗衡。
- 珍爱传统文化,但又无法适应时代变化。
三、分析主题思想1. 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探讨《断魂枪》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2. 教师总结:- 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动荡、民族危机的背景。
- 揭示了传统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
- 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断魂枪》所反映的主题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 回顾沙子龙的形象特征和《断魂枪》的主题思想。
2. 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感悟。
二、深入探讨沙子龙的心态1. 分析沙子龙复杂心态的成因。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沙子龙为何选择保守、与现实抗衡?- 他的心态是否值得肯定?三、讨论《断魂枪》的艺术特色1. 分析《断魂枪》的写作手法,如白描、对比等。
2. 学生分享对《断魂枪》艺术特色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断魂枪》教案

《断魂枪》教案《断魂枪》教案《断魂枪》教案1一、教学目标及重点学生在初中对老舍及其作品已有了初步接触及了解,高一阶段应在思考和审美方面有所强化和提升。
本文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老舍语言特色,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断魂枪》丰富的思想内涵,探讨主人公的人格品质、价值追求,以及透视作品体现的时代风貌和精神,增进对历史、社会的了解,增强民族忧患意识,思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教学过程(一)预习阶段1、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根据作家、作品背景知识,仿照《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的夹批、旁批,为本文批注;或根据教师建议完成以下思考:(1)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怎样?为什么?(2)沙子龙为什么最终没有与孙老者交手?始终不传“断魂枪”?(根据学生层次可具体分层要求。
)(二)课上活动1、检查预习情况。
(1)概述课文故事梗概。
(2)交流学生批注。
(小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二人重点发言。
)2、师生共同研讨。
(1)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怎样?为什么?阐释:当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
”人们祈告祖先与神灵不再有任何用,长矛毒驽,花蛇斑彩的厚盾挡不住不同面色人的雷烟火炮,因为他们的“枪口”还热着。
连皇帝的头都能被杀,整个国家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而他的徒弟们依然满足于温饱,热衷于炫耀,所以尽管他在生活上对王三胜们有所援助,但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并不满意的,也无可奈何,于是对他们学武的要求要么回避要么拒绝,对外也不承认他们的师徒关系。
(2)沙子龙为什么最终没有与孙老者交手?始终不传“断魂枪”?阐释:如果说沙子龙与王三胜的师徒关系的变化体现出的是社会变迁的结果,那么他始终不与孙老者交手则更多的体现了他在这种社会变迁中的心境和人格特征。
沙子龙面对巨大而急速的社会变迁,心情是矛盾而复杂的。
一方面他对过去时代无限留恋、眷念、欣赏,另一方面他对时代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心中充满了英雄末世的落寞与悲哀;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与清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题目寓意精深
表现拳师沙子龙枪技的高超和他的威 慑力 表现的是没有用武之地后伤心断魂的 悲凉 如果还固执死守历史的繁华旧梦,无
沙 子 “ 龙 断 魂 枪 ” 作 者
昔日
今日
评价 人物 揭示 主题
视时代变迁和进步,那么,得到的是
令人“断魂”的结局。
(2)篇首题词寓意精深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从前我这 么想过,现在我懂得了。” 参照 对比
• 老舍是横跨现当代文学并均有卓越建树的作家,这 在20世纪中国作家中并不多见。 • 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是现代小说 的一座高峰。
• 老舍的《茶馆》、《龙须沟》等又是当代话剧成熟 的标志。 • 老舍作为京味文学的奠基人,一直到今天都有着深 刻的影响。
老舍的创作有三条道路: (1) 以幽默讽刺为主要风格的早期长篇。 (2) 严肃的悲剧:《月牙儿》《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3) 通俗文学,鼓书,鼓词,快板等曲艺 创作
• 三、1937年抗战爆发后,老舍在战火纷飞中 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中 的前两部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 篇小说集《火车集》 、 《贫血集》,以及 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
• 新中国建立后,老舍继续创作出大量优秀作 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未完 成),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 《茶馆》等。
老舍、曹禺等人在美国 1946年老舍在耶鲁大学演讲后与 曹禺(右)合影。当时老舍对曹 禺说:“我喜欢耶鲁,这儿中国 人多,都说中国话,真痛快!”
1949年底返回北京,以无比高涨的热情参与新中国建设。
我热爱新北京
我是歌颂共产党 的“歌德”派
20世纪50年代的老舍
1950年6月,以政务院文教委员会 委员、作家身份列席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 二次会议并发言。会议休息时老 舍(左)与冯乃超(中)、阳翰 笙(右)合影。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华罗庚、 老舍、梁思成、梅兰芳在休息时交谈
1965年访问日本
1960年7月23日,老舍(右)在参加中国文学艺术 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与主席团其他成员受到 毛主席接见,右二为梅兰芳,右三为田汉。
建国后,老舍先后创作了长篇 小说《正红旗下》(1961~ 1962 ),长篇报告文学《无名 高地有了名》(1954年),散 文杂文集《福星集》(1958 年),剧本《龙须沟》(1951 年)、《茶馆》(1957年)等。
文革被批斗,不忍其辱,自投大明湖……
老舍、吴晗、傅雷相继被迫害致死
老舍最后的照片
老舍的创作个性
在创作十年之际,老舍曾作过这样的分析:“穷, 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 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我为什么要笑骂, 而又不赶尽杀绝”。 • 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苦难、贫穷之中形成 的个性气质,为老舍日后创作所形成的笑骂、冷 骂、醉骂的幽默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抛开旧势力的重负,抱着批评的态度,有 了自己的思想,用活着的文字,看着一切问题,
我们的国家已经破产,我们还甘于同别人一块做
梦吗?我们忠诚于生命,便不能不写了。”
——老舍《论创作》
(3)对话描写
文章对沙子龙用白描手法写了 他的肖像,又通过对话写他的内心
世界。
课堂讨论
沙子龙为什么不传“五虎断魂 枪”?你赞同吗?你怎么看待沙子龙 这个武士形象?你能给沙子龙找一条 出路吗?
3.人物分析
• 王三胜 鲁莽气盛 争强好胜 • 孙老者 刚直锐进 求艺心切 • 沙子龙 ?
提示:沙子龙为什么改镖局为客栈?只有 沙子龙的世界被狂风吹走了吗?王三胜和 孙老者面对环境改变,各自采取了怎样的 方式?
孙老者
• 如果《断魂枪》仅仅写沙子龙这一条情节 线索,这篇小说最终难免成为一曲为中国 传统的技艺和精神悼亡的挽歌。 • 但《断魂枪》里还出现了一位孙老者,他 在卖艺场上显露的性格和沙子龙颇为接近, 但他和沙子龙大为不同,他乐观、坚韧, 为学习传统的武林绝技而风尘仆仆地奔走 江湖。
写到这里,我只写了两个字:“不 传”,就结束了。还有很多东西没说,让 读者去想。想什么呢?就让他们想想小 说的“底”——许多好技术,就因个人 的保守,而失传了。 (老舍《小说,语言及其他》)
老舍本人在1959年自评这篇小说的主旨 是:“许多好技术,就因个人的保守而失传 了”,新加坡学者王润华认为特定的时代 气候使老舍言不由衷,他揭示出“断魂枪” 和“沙子龙”的悖论性的含义,“它原本 是使人断魂的枪,现在却是自己是断了魂 的枪”、“沙子龙固然令人想起他是西北 沙漠的龙头,也寓意着是一盘散沙的中国 人民的首领”,这篇小说是一个寄意宏远 的“民族寓言”。
1936年创作《骆驼祥子》时摄于青岛 《骆驼祥子》在 《宇宙风》杂志上 连载
•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 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别妻 离子,只身奔赴武汉。
一家三口在济南
老舍和夫人
• 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被选 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
•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 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 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 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 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 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 舍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成立大会
1938年,抗战中的老舍
茅盾、老舍、于立群在重庆
老舍先生抗战时在重庆北 碚寓所中,当时正在创作 《四世同堂》
1945年冬老舍一家摄于北碚寓所院 子大门前,左起:舒济、舒雨、老舍、 舒乙、舒立、胡絜青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
教学之余,老舍读了大量外 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 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和《二 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小 说。 “英伦三部曲”
1929年在英国
• 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进入 创作的丰盛期。
老舍先后创作 了《猫城记》 (1932)、《离 婚》(1933)、 《牛天赐传》 (1934),和一 些短篇小说。
小说着重刻画了拳师沙子龙开镖局,练 就了“五虎断魂枪”的绝技,威震西北 无敌手,创造出了“神枪沙子龙”的英 名,并开创了走镖事业。然而这些作为 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被时代的狂 风吹走了,于是沙子龙只得在表面上顺 应潮流,将镖局改成了客栈。
传滑的望气 !的威着把 ”枪风天六夜 身。上十静 ,叹的四人 又一群枪稀 微口星刺, 微气,下沙 一,想来子 笑用起;龙 ,手当而关 “指年后好 不慢在,了 传慢野拄小 !摸店着门 不着荒枪, 凉林,一
读老舍的小说,宛若在读白居
易的诗,平易畅达,老妪能解。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多描写城市市民(主要是 贫民)的生活和命运,表现出 鲜明的反帝爱国思想,揭露黑 暗,歌颂光明。
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京 味”,语言传神,极富表现力。
——正文解读——
《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小说的故事背 景是清朝末年,帝国主义用洋枪洋炮打开 了古老的中国大门,闭关锁国,以天朝大 国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会,资本主义的狂风震撼着古老中国的传 统生活、传统文明,中国人的“东方的大 梦没法子不醒了。”
现代文学时期,老舍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
• 一、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英国期间模仿狄更 斯“画稿子”创作了“英伦三部曲”:《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二马》三部长篇小说, 登上文坛并被人们关注。
•二、1930年至1937年,老舍先后创作了长 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 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 等,进入创作道路上的成熟期。
沙子龙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
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 世、洁身自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 “品”。
4.艺术特色
(1)“复调”式的叙述
(2)烘托、对比的手法
(3)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外形和动作表现
人物的心理
(4)京味语言,洁净生动,富有表现力。
欣赏要点
化身,精神世界的寄托,生命意义的所在。
不追逐身外的功名利禄,毁弃名声,保住断
魂枪的秘密,坚决不传。
生不逢时、英雄末路的苦涩与孤寂。
主题的连续性 :基本主题——对民族
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从鲁迅开 始地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 示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特色。
2. 背景
清末民初,由于外来的压迫和欺 凌,中国传统古老的文明被西方现 代物质文明所冲击,旧的秩序风雨 飘摇,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国民 的困惑与无奈相交织。
老舍在写作 50年代末,北京寓所客厅
他经常接触文艺界的朋友们。
老舍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师生们
1952年,老舍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联欢会 上说笑话
老舍和京剧演员
深入群众,关心他们的生活。
老舍同工人们在一起
老舍在内蒙古
老舍与家人。
1953年夏老舍一家人在院中合影。 左起老舍、胡絜青、舒立、舒乙、 舒雨、舒济。 老舍夫妇与小女儿舒立于院中
小说真切而精致地写出了一个蜕变时 代旧风气的衰微,精湛的构思包含着浓郁 而复杂的感情,既灌注着国道不振而国术 没落的感慨,也流露了与昨天告别时的留 恋和悲凉。小说充满着一种古老文化兴衰 嬗变的历史悲凉感。(杨义)
全文五千余字,据作家的自述,是 从一个足以写成十万字的武侠小说《二 拳师》的生活素材中,选取精彩的片段 写成的。作家对这番熔裁颇为满意: “拿这么一件小小的事,联系上三个人, 所以全篇是从从容容的,不多不少整合 式。这样,材料受了损失,而艺术占了 便宜;五千字也许比十万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