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专业
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刘小英【摘要】由腰果酚、甲醛、二乙烯三胺与CuCl2反应制备了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PCDCu);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和热分析仪(TG)等对PCDCu 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了PCDCu催化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腰果酚醛缩二乙烯三胺(PRC)分子结构中-OH、-NH-和-NH2等功能基与Cu2+发生配位作用,形成含Cu-N、Cu-O配键的高分子配位聚合物:PCDCu中Cu2+易进一步接受电子成为活性中心,使得它具有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性能,其酯得率较高,且重复使用性能好.【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0)006【总页数】5页(P62-66)【关键词】腰果酚;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配位;催化【作者】刘小英【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61腰果壳液的主要成分腰果酚,由于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获得广泛应用[1-3]。
近年来,为从可再生的天然产物制取高性能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4-7]。
在关于腰果酚金属衍生物的研究中发现,腰果酚醛金属衍生物的理化性能较腰果酚醛聚合物(PC)优异,尤其是耐热性、耐腐蚀性大为改善[8-10],而且具有特殊的功能[11]。
本文利用腰果酚醛缩二乙烯三胺(PCD)分子中-OH、-NH-、-NH2功能基[12]易与氯化铜配位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PCDCu),并对该高分子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其催化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特性。
1.1 原料与试剂腰果酚为市售品;二乙烯三胺、37%甲醛、氨水、CuCl2等为分析纯。
1.2 试样的制备1.2.1 PCD的制备参照文献[12]方法制备,简称PCD。
将产物涂布于玻片,110℃烘干2 h,备用。
1.2.2 PCDCu的制备往装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腰果酚、37%甲醛,在氨水催化剂作用下,于80~90℃下反应50 min后,再加入计量的二乙烯三胺,回流脱水1 h后,逐滴加适量的CuCl2溶液,继续升温至130~135℃反应至一定粘度,冷却,得到棕褐色粘状物(简称PCDCu)。
泉州师范学院

泉州师范学院大门 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教育学院、泉州师范学校三校合并组成新的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经过教育资源的合理重组,进一步加大内涵建设,具备了建立本科师院的条件,1999年11月20日至23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就泉州师专申报本科师院进行考察评估,一致同意向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推荐评议。2000年3月21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泉州师范学院。2001年12月福建南安师范学校并入泉州师范学院。
1982年5月17日,晋江地委决定撤销原泉州师范、泉州师专两校合一的中共泉州师范学校总支委员会,成立中共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地委宣布了泉州师专领导班子名单,接着在教育局的主持下,于7月12日两校正式脱钩,分署办公。新领导班子成员是:党委书记施宣铁,校长兼党委书记黄东德,党委副书记陈励金、倪永图,副校长崔少东、傅维葵、吴端阳。
1997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党员大会隆重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陈笃彬同志代表中共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一流师专,实现新的跨越》的报告,中共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泉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陈笃彬、陈世兴、赖新民、王炳庆、林华东、耿永泉、王亚书,书记:陈笃彬,副书记:陈世兴、赖新民。
1963年秋,根据党的调整方针和《高教六十条》的精神,泉州师院合并到定址于漳州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并入二师院后,一部分教师、干部调往二师院,一部分则由本地区安排或回中学任教。专科毕业生按往常分配,本科二、三年的学生部分提前分配,部分进入其他高师,或回原籍自谋职业。清源山校舍停建,已建成的校舍、教学、生活设备由省教育厅接管,后改办为晋江专区华侨子弟补习学校。
应用化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湖南 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 、长沙学院 、湖南理工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湘南学院 广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药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汕头 大学 深圳大学、广州大学、韶关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惠州学院嘉应学 院、 东莞理工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广西 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工学院、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 池学院 云南 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 西南林学院、曲靖师范学院 贵州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师范学院、毕节学院 四川 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摘要 基本介绍 就业信息 相近专业 开办院校 期刊介绍 微信文章 新闻动态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蜂胶中的黄酮和酚酸

此外 ,缓冲液浓度是影响被测物迁移时间和分 离度的另一重要因素 。迁移时间和分离度随缓冲 液 浓 度 升 高 而 增 大。然 而 较 高 的 浓 度 ( > 50 mmoL /L )会引起被测组分的峰电流降低 , 产生较高的焦耳热 ,影响分离度和重现性 。综合考 虑峰电 流 、分 离 度 、分 析 时 间 和 缓 冲 容 量 , 选 择 50 mmoL /L (pH为 912)的硼砂为运行缓冲液 。 21113 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 改变分离电压 ,测 定槲皮素 、乔松素 、高良姜素 、咖啡酸 、对香豆酸和 阿魏酸的迁移时间与分离电压的关系 (混合标准 溶液的浓度 :槲皮素 : 110 ×10 - 5 g /mL ,乔松素 : 210
Vol130. No. 3 2011 - 3
80%甲醇 ,超声提取 30 m in,于 4 ℃静置过夜 ,经 0122μm 聚 丙 乙 烯 滤 膜 过 滤 , 滤 液 于 4 ℃避 光 保存 。 2 结果与讨论 211 电泳条件的选择 21111 检测电极电位 改变检测电位 ,测定槲皮 素、乔松素 、高良姜素 、咖啡酸 、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 峰高与检测电位的关系 (混合标准溶液的浓度 :槲皮 素 : 110 ×10- 5 g /mL ,乔松素 : 210 ×10- 6 g /mL ,其余 均为 210 ×10- 5 g /mL ) 。提高检测电极电位峰电流 升高 ,峰电流在 + 0160 V 处快速上升 , 至 + 0190 V 后峰电流上升幅度减小 ,继续提高电极电位虽然可 以提高峰电流 ,但此时本底电流大幅增加 ,噪音明显 提高。综 合 考 虑 选 择 检 测 电 位 为 + 019 V ( vs. SCE) ,此时信噪比较高 ,电极的稳定性较好 。 21112 运行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 本实验选用硼 酸盐作为运行缓冲液 ,因为在碱性溶液中硼酸会与 多酚中的邻二酚羟基或邻二醇羟基形成配合阴离 子而增加溶解度 ,减少了因吸附造成的峰拖尾等 影响 。
【泉州师范学院校友风采】校友郑木炎先后指导学生摘得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金三银

【泉州师范学院校友风采】校友郑木炎先后指导学生摘得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三金三银
时间:2014-01-09 16:31来源:未知编辑:林伟荦点击:次
“我们的目标是让省一等奖人数用手指数不过来,得向脚趾求助。
”——这是我校2004届化学专业校友、泉州七中化学竞赛主教练、化学教研组副组长郑木炎老师常和学生共勉的话。
他的幽默、踏实是一张行走在化学领域里的绿卡。
郑木炎毕业后,到泉州七中任教,先后指导学生摘得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三金三银。
其中,2006年,指导施秋龙同学夺得金牌;2009年,指导苏泽彬同学获得金牌,现场保送北京大学,指导黄志红同学获得银牌,现场保送中国科技大学。
2012年,在第26届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中,他指导的学生13人获得省一等奖,占全省三分之一。
3名同学入选省队参加全国决赛,柯链宝同学获得金牌,戴聪润和汤宝鑫获得银牌,均现场保送清华大学。
郑木炎,中学一级教师,2000年9月进入泉州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学习,2004年毕业后就职于福建省泉州第七中学,泉州七中化学教研组副组长、泉州七中化学竞赛主教练,中国化学会会员。
先后获得鲤城区“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4次被泉州市教育局评为泉州市化学竞赛园丁奖,5
次被评为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优秀指导教师,3次被评为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优秀指导教师。
所担任的班主任班级先后被评为鲤城区“先进班集体”、泉州市“先进班集体”。
(化生学院蔡英卿)【泉州师范学院】。
面向生产实习改革的实践深化本科教学模式的认识

随着我 国加入 WT 国内经济 、 O, 科技 与人才 面临强 烈的国际竞 争。 我院培养 的人才能否适应这一形势 、 注重实 际能力培养、 提高 自 身素质 , 显得尤为重要 。应用化学专 业是我 院首届 的非师范本科专 业之一 , 其教育 目标是培养化学技术研 发与应 用型人才 , 其必须具 有“ 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其 中, 如何理解 、 定义这 专业 的 “ 实践能力”?又如何体现其 “ 实践能力”?首届非师范 专 业的实习实践摆上 了 日程。为此 , 学院组织 了部分有丰富教学 经验 的理论课教师及实验 、 实习教师进行 了前期调 研 , 分别到兄弟 院校 和用人单 位走访 , 广泛收集信息 , 初步确定将第一届 0 级应用化学 1 专业实习 , 主要定位于 “ 生产实习 ”, 并侧 重大化工方 向, 主要实 习 基地是 福建石化集团三 明化工有限公司合成 氨厂。 通过 2 0 0 4年首届 的 “ 生产实习”实践 , 院进一步考察 、 学 明确 了以下几方面的反馈信息 :1 习效果而 言 , () 学 经过二年多时间 的理 论知识学 习和专业能力训练 , 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较 明显提 高 , 但社会型和技术型能力 , 其是综合化能力相当欠缺。 尤 对 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而言 , 实际能力 的培养 至关重要 , 而这种综 合能力 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 够的,必须从课堂走 向社会 。 “ 生产实 习”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生产第一线 , 虽然 尚不足 以熟 悉企事业单位 的整体运行。() 2院系 目标而言 , 学院在生产实习单位 的安排上侧重于大型化学化工企业 , 学生很少 实际动手 , 基本是认 知学习 ,目 的在于通过了解大工业 的生产过程和组 织运作状 况, 使 学生能够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 从而提高学生 的思想认识 和专 业水平 。从这一层面看 , 生 产实习” “ 注重课堂学习的延伸 , 离预演 和准备就业工作还有一段距离 。(学生角度而言 , 3 ) 他们在这一 时期 即面临就业压力 , 迫切需要学校与社会 的沟通 , 寻求应对应聘挑战 的综合能力 , 尤其是观察、 分析 和解决 问题 的实际工作能力 , 从而为 毕业应聘创造较为有利的条件 , 为就业 的初期尽可能地缩小学校 也 教育与社会实际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打下基础 。 因此希望生产实 习 之 中能够更多关注就业方 向。( 企业调查发现 , 4 ) 企业最希望 的是职 教培训量 身定做 , 于企 事业用人单位而言 , 对 专业知 识往 往并非第 要求 , 积极 、 热情、 团结 , 好动脑 、 上手快才是他们的第一要求 。( 5 ) 在普通高校大量扩招的背景下 , 如何缓解 因扩招造成的教学与就业 的双重压力 , 一方 面确保 教学质量 , 使不同层次学 生较为顺利和扎 实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一方面提高其 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 另 力 , 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 满 成为摆 在高校实践教学 面前 的一个重 要课题 。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矛盾 , 就必须适时调整高等教育 的专业方 向、 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 内容 , 专业知识技能 与企事 业单位关 力求 键技能 的相接或融合。2 0 年 , 0 5 在总结第一次 “ 生产实习” 实践经 验基础上 , 结合泉州 当地 的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 , 基于对我 院学生的 能力 、 知识结构和毕业生 的就业方向 , 工作岗位的性质 、 特点有更详 细 的了解 ,学院尝试放弃一般高校的单一做 法 , 改革专业实习 , 从
基于本科新生情况调查的教学对策探究——以无机化学课程为例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国家教育部调整高校布局结构的基础上,由原来的优秀的专科学校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所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的普通本科院校,它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可以简单界定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一批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或独立升格而组建的普通本科院校[1-2]。
2017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首次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显示,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已实实在在地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3]。
新建本科院校生长于地方,与地方有着天然联系,对于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泉州师范学院是2000年国家设置批准的41所新建普通本科院校之一,在经历了2004年本科合格评估之后快速发展,并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积极向应用型学校转型。
在这一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就成了学院的突出问题。
近两年,我校分别接受了国家教育部的教学质量评估,积极参与了化学工程专业认证。
为了配合整体工作,学校从课程层面上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本着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原则,建立教与学的信息反馈通道,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举措。
提高教育质量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教学质量与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4-5]。
教学质量是教与学双方面共同融合而呈现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授业形成同步,传递的知识能够被有效地接收,则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情况、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及对教师及其教学方法的评价,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笔者通过对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的2017级新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中学化学基础及对无机化学课程学习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探究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问卷的内容设计问卷内容分为单选和多选题目,多选题每题选择1~3项。
问卷分别从专业选择、课程学习、学习投入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设计,共12个题目,其中1~5和10~12题为单选题,6~9题为多选题。
2010 秋 泉州师范学院 班级课表(以这份为准))

《环境化 学》张英武 (理工501)15周 《中学化学 教学研究》 张英武(理工 502)1-10周
教学情况一览表
1 课程名称 高分子化学(1) 学分 选课属性 考核方式 总学时 教师 职称 2 限选 考查 30 刘小英 讲师
2 应用电化学(1) 3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4 环境化学 5 药物化学
2 2 2 2
王玲玲 讲师 郑志福助理实验师 潘仲巍 副教授 李国清 副教授 潘仲巍 副教授 许淼清 教授 黄妙龄 讲师 刘小英 讲师 肖春妹 讲师 潘仲巍 副教授
2010 秋 泉州师范学院 班级课表
行政班:08级化学 周一 一 二 节 三 四 节 五 《化学基础 六 实验(4) 节 上》王玲玲, 陈楷翰(昭情 1-302)7-16 周[五六七] 七 《化学基础 八 实验(4) 节 上》王玲玲, 陈楷翰(昭情 1-302)7-16 周[五六七] 九 十 节 十 十 一 节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物理化学 (1)》贤景春 (理工508)双 周 《信息检索 与论文写 作》潘仲巍 (理工501)115周 《教育学》 吴忠良(理工 320)1-15周 [五六七] 《化学史》 《物理化学 张英武(理工 (1)》贤景春 508)单周 (理工501)118周 《结构化学 《结构化学 (1)》吴洪 (1)》吴洪 (理工503)1(理工320)116周 16周
行政班:07级生物科学 周一 周二 一 二 节 周三 周四 周五 《中学生物 实验研究》 葛清秀,吴文 杰(宝龙2502)1-8周 [二三四] (原周一早 上2、3、4 节) 《中学生物 《生物统计 实验研究》 学》陈细香 葛清秀,吴文 (理工506)1杰(宝龙210周 502)1-8周 [二三四] (原周一早 上2、3、4 节)
《化学基础 实验(4)》王 玲玲,陈楷翰 (昭情1302)3-17周 [一二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专业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2015 年12 月、调研目的根据福建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省教育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闽人函〔2013〕368 号)要求,完成本校2015 届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是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优化招生和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回应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调查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招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我校目前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化学专业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在院系领导的指导下,我专业积极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工作,对2015 届化学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
通过调研,我们获得了2015 届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2015 届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专业毕业生。
学生总人数60人,发出问卷60份,收回60份;其中男生人数19人,占31.7%;女生人数41 人,占68.3%三、调研内容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3、毕业生对材料化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建议四、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具体有以下三种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
直接将问卷调查表分发给2015届化学专业部分毕业生(35% 以上)填写,回收问卷(份数需达到发放问卷总数的85%以上)。
2、用人单位调查,通过发放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具体表现。
3、电话访问法。
调查者通过电话,对问卷调查表中的问题向部分2015届材料化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访问,并由调查者填写问卷调查表。
化学专业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第一章毕业生基本情况、本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分析化生学院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共60人,其生源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其中泉州20人,漳州10人,龙岩2人,福州8人,宁德2人,南平3人,三明3人,莆田6人,厦门6人。
一系列1图1 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生源地分布情况二、毕业生就业率化生学院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总数60人,9月1日初次签约率为55% , 就业率为87%其中已签约人数33人,升学人数3人,签订劳动合同15人,专业签约数为51人,签约率为85%接收函人数为25人,接收函比例为42%专业就业数为52,专业已就业率87%截止到10月25日,化生学院化学专业就业人数57人,其中师范类57人,非师范类0人图2初次就业情况三、就业结构1、就业地区分布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内就业,在福建工作的有57人,有3人分别选择到北京、上海、广东工作。
其余均在本省就业,特别是闽南地区 人数最多,其次是厦门、福州。
具体如下 :泉州27人,厦门8人,福州5人, 漳州4人,上海1人,龙岩1人,南平1人,三明2人,广东1人,北京1人。
湖4 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表专业名称化学生物材料药学化工生物食品师范类非师范类本科专科全院合计 科学化学 技术龙岩泉州厦门福州漳州广东浙江莆田上海龙岩南平三明宁德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云南平潭北京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图3就业地区分布泉州27 27 28 26 O%5O11O O P13 29 2835 55 131 186 191 4 13 40 53 54 4 18 27 45 47 29 8 17 15 ■系列10 9 9 9 0 7 7 8 01 0 30 0 30 0电 01 7 0 00 0 T 1 ------ :1 | 7 8 7—11 ■已签约人数 -国家地方项目 ■升学人数 ■劳动合同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统计时间:10.20就业地区而泉州生源20人,在泉州就业17人,福州1人,厦门就业1人,北京1图4泉州生源就业分布2、就业流向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60人,其首先选择的用人单位是教育单位,其次是民营和私营企业,而进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还有升学的则相对比较少,这与泉州私营企业比较发达、国营企业较少的社会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其具体分布如图5所示:就业人数52人,其中私营企业17人,占32%教育单位26 人,50%民营企业1人,占2%考研3人,占6%国有企业2人,占4%事业单位3人,占6%图5就业单位分布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分布如下:专业技术岗位19人,占32% 其他占32人,占53%业务岗位7人,占12%管理岗位2人,3%■ JL 、芝tl 爾 ■ $、吉址技术囱 ■ D 、冃他图6工作岗位分布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1.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院通过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毕业生开展多层次的 就业指导和相关政策辅导,引导毕业生参加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 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服务社区计划”、全省教师招考及各 类基层单位企业的招聘等,目前化学专业毕业生 90%以上面向基层就 业,效果好。
2. 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推动下,对学生开设创业选修课,鼓励大 三学生选修该课程,推荐意向创业的学生参加YBC 培训班,组织毕业 生参加创业宣讲会等,有小部分毕业生兼职创业。
3. 完善双困生就业帮扶机制学校、院重视双困生就业,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辅导员对双困 生进行不定期的谈话,及时了解情况,建立相应的对策,通过帮助推 荐工作单位,发放困难补助金等形式,指导双困生树立自强的信心。
4. 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学院成立了毕业生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由各辅导员定期 向学生发布或通知相关的就业信息, 各班班干组成就业工作小组,通 过班会、班级QC 群、微信、飞信、易班平台等形式及时的将相关的 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向每位毕业生传达,做到全覆盖。
5. 完善校园招聘活动制度我校就业指导中心每个学期联合省、 市公务员局集中举办 1-2 场 全校大型人才招聘会, 学院每学期也结合各专业实际, 定期举办 1 场 院级人才招聘会, 不定期举办用人单位的专场招聘会, 如面向材化专 业的晋江百宏集丄、營瑾尚2;12%e团、诚长鞋材有限公司的专场招聘会等。
6.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学院开展“每月一企”活动,加强与企业用人单位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与企业开展共建活动,努力为毕业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带毕业生到企业见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同时还与企业开展科研、生产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学长带师弟、实习等形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二、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情况1. 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学校统一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创业选修课,同时还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
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化学专业辅导员已任《大学生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四年,并长期从事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2.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不定期聘请创业典型人物来院讲授经验,邀请专家来院讲座,组织宣讲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就业创业政策;配合学校就业中心开展创业培训班,帮助毕业生申请创业扶持基金,辅导员开展一对一辅导等。
3. 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评价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回访,2015 届化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达80%以上。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趋势特点1、就业现状满意度情况化学专业毕业生对自己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满意程度(图7):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满意程度:25人一般,占41%;28 人满意,占47%;5 人非常满意,占9%;2 人不满意,占3%;0 人非常不满意。
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图8):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4人,占6%满意29人,占49% 一般27人,占45%不满意0人;非常不满意0人。
以上数据可看出化学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现状满意的占50%左右,40-45%对自己的工件状况感觉一般。
对工作不满意的低于5%目前工作满意原因(图9):薪酬合理16人,占27%工作环境良好23人, 占38%提升空间大21人,占35%锻炼机会多40人,占67%与自身兴趣一致21人,占38%其他7人,占12%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除了薪酬合理(27%夕卜,更加注重工作环境(38%、锻炼机会(占67%及提升空间(35%也有的毕业生(12%更加看重工作与个人的兴趣紧密结合■非***■満盍■ 一股■不活圭图7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满意程度■Ek満戏■ C. 一股■不淸意■ E.非韋不満意图8对目前工作的满意程度■A.薪酬舍理 ■Bv 工作环境良妊■C.理丹空何尢 •乳锻炼的机会參 ■良与自身兴羅一致 ■F, Xffe_图9目前工作满意原因2、专业对口率情况分析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有8人,占14%专业基本对口 24人,占39.5%;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21人占35%; 以上三种情况加之和53人专业对口率88%;专业完全不对口 7人,占12%对口者及基本对口者占53.4%,相关联单位占35%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 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占12%这主要是毕业生个人兴趣偏离专业方向引起。
■匕、专业不对LI ・恒有部分芫联-L ■专业完全不对 口图10专业对口率情况3、薪资水平及分析2015届化学专业毕业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薪酬绝大部分不高于 3000元/月,个别人月薪高达4000-5000元。
具体如下(图11):第一份工作薪酬水平:2000 元以下 7 人,占 12% 2000-3000 元 38 人,占 63% ; 3000-4000 元 12 人,占 20%专业非带对口 专业基本对口7.囂无4000-5000元1人,占2% 5000元以上2人,占3%。
第一份工作的薪资与学生急于就业的心情是相关联的。
■ A.加00元以下■B* 2000—3000元■C. 3000 4000元■氏400C加00兀■ E. 500D元以上图11第一份工作薪酬毕业半年后,工作收入普遍都提高了,基本都达到2000元以上。
其中毕业半年后的薪酬水平:2000元以下5人,占8% 2000-3000元27人,占45% ;3000-4000 元20 人,占33% 4000-5000 元3 人,占5% 5000 元以上5 人,占8%■祗加00元以下■ B. 2000-3000元• C. 3000^000元■D* ^CXXVSOQO元■E、5000元臥上图12毕业半年后的薪酬4、离职率及分析正常的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