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1
旅游资源的会计资产确认

旅游资源的会计资产确认旅游资源是人类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因其独有性、不可再生性,且随着经济发展的增值性有别于它类资产。
从会计层面,我们认为旅游资源理当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唯如此,才能遵循会计的客观真实性原则,从而更准确反映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
标签:旅游资源资产确认据统计我国现有旅游景点景区约1.5万个,他们绝大部分依托公共旅游资源而建立,如黄山旅游(600054)等资源类旅游公司景区门票收入的40%~50%作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且索道、宾馆、饭店的收益也依托景区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
然而在该公司财务报表里,给公司带来丰厚现金流的资源性资产没有任何列示,其不足是显见的。
为此,本文尝试以会计理论为指导,将旅游资源确认为资产,以此遵循会计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更准确反映公司资产的真实价值。
一、旅游资源的界定旅游(Tourist)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艾斯特(AIEST)定义,它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交流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该定义由瑞士学者亨泽克拉夫1942提出,后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所用。
该定义的要点是旅游在时间方面的基本特征:逗留时间的临时性或非定居性。
类似的还有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联合制定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的定义。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资源(Resource),但它有不同的提法。
一般认为是指资财的来源或天然的财源,也即人类社会中一切有用的资财。
在实际使用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其基本特征是稀缺与效用。
基于上述对资源和旅游两个基本概念的分析,本着简明实用的原则,我们认为所谓旅游资源就是引致人们离开日常居所到特定地域,并具有满足特定需求效用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称。
上述概念除沿袭艾斯特定义中的逗留时间特征外,以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需求、效用概念为元词来定义旅游资源,有效避免了名词间的逻辑循环,更突出反映了范畴的经济学特征。
《旅游概论》专升本单选模拟习题(含答案)

《旅游概论》单选模拟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的发展C、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功D、相对持续的和平大环境正确答案:C2、旅游者首先必须是一个( )A、游览者B、旅行者C、有钱人D、旅游爱好者正确答案:B3、旅游购物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受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经济及其他因素变化的影响较大,这是指旅游购物品的()。
A、针对性B、礼品性C、艺术性D、纪念性正确答案:A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古迹和()A、人文资源B、生物保护C、自然资源D、退耕还林正确答案:C5、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都属于()A、新型旅游B、专项旅游C、观光旅游D、度假旅游正确答案:A6、人文活动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是()A、春城昆明B、三峡水库C、桂林山水D、哈尔滨冰雪节正确答案:D7、会展旅游是指()A、以会展业为依托的旅游活动B、以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宗教勘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C、开会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社会活动D、一种以购物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正确答案:A8、“当日游客”的概念提出的时间是()A、1963年罗马会议B、1991年旅游统计国际大会C、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D、1937年国际联盟正确答案:B9、在中国现代旅游的改革振兴阶段,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为()A、国旅B、国家旅游局C、青旅D、中旅正确答案:C10、在欧美,通常批量购买饭店、交通运输、旅游景点产品,再组合成包价旅游产品的是()A、旅游零售商B、旅游经营商C、国际旅行社D、旅游批发商正确答案:D11、通过生态旅游,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然、增长自然知识,了解特有的物种生活的习性及其可利用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表明生态旅游具有()。
A、天然性B、高层次性C、保护性D、知识性正确答案:D12、1927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出版了我国第一本()A、《旅行》B、《旅游》C、《旅游杂志》D、《旅行杂志》正确答案:D13、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就是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提高旅游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A、特点B、职能C、功能D、优势正确答案:C14、世界旅游市场将形成欧洲、美洲、亚太地区三分天下的格局,亚太地区已跃居世界第()A、一B、三C、四D、二正确答案:A15、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每年的发展速度是()A、20-40%B、30%-50%C、10-30%D、1% -10%正确答案:C16、旅游的客体是( )A、旅游者B、旅游交通C、旅游资源D、旅游业正确答案:C17、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世界上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是()A、发展中国家B、拉丁美洲C、经济发达国家D、非洲正确答案:C18、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入境旅游人员称为()A、国际旅游者B、出境旅游者C、入境旅游者D、国内旅游者正确答案:C19、如果国际旅游者要选择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观光,他们大多首先会选择到达()A、该国家或地区有特色的地方B、该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C、该国家或地区历史悠久的城市D、该国家或地区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正确答案:B20、外出的目的是为了参观游览、多看景点,除了在食、宿、行、游等方面必要的支出外,其他方面消费很少的是()A、度假保健旅游者B、观光旅游者C、公务旅游者D、娱乐休闲旅游者正确答案:B21、工业旅游起源于()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正确答案:B2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为国家旅游局,在中国现代旅游的什么阶段()A、改革振兴阶段B、起步阶段C、全面发展阶段D、开创阶段正确答案:A23、下列旅游商场中,一般位于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同时又比较分散的旅游地的是()A、旅游购物品一条街B、旅游定点商场C、旅游商店D、售货亭正确答案:A24、下列旅游购物品中,属于其他商品的是()A、用泰山石雕刻的印章B、机场免税店购买的意大利皮革制品C、和田玉手镯D、旅途中购买的方便面正确答案:B25、标志着人类的旅游活动已初见“平民化”时代的曙光的是()A、近现代旅游B、近代旅游C、古代旅游D、现代旅游正确答案:B26、在我国,现代主题公园兴起的标志是( )A、锦绣中华B、中华民俗村C、世界之窗D、迪士尼乐园正确答案:A27、在下列旅游景区中,人工设施要减少到最小程度的是()A、植物园B、风景名胜区C、旅游度假区D、自然保护区正确答案:D28、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是( )A、次生态B、泛生态C、原生态D、大生态正确答案:C29、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旅游者,具有明显的()A、针对性B、礼品性C、艺术性D、纪念性正确答案:A30、旅游娱乐业的作用之一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表现在()A、娱乐旅游、奖励旅游、展览旅游等,使人们在娱乐、观光中相互学习、洽谈业务。
民俗旅游中的社区参与

民俗旅游中的社区参与刍议摘要:民俗旅游不仅是当前旅游发展的新热点,也催生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社区。
在以特色文化为主的民俗旅游中,社区既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方。
社区的参与不仅可以带动社区自身的建设,也能够促进并保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俗旅游;旅游社区;社区参与一、相关概念民俗旅游,实际上就是“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自己惯常居住的社会文化环境,到异地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里,以观察、感受、参与、体验异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寻根访祖游、异国风情游、民族风情游、乡村风情游、古村古镇游、胡同老街游等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
游客参加民俗旅游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发展的结晶,它体现了一种异国、异地的文化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往往是唯一的。
这种文化不可转移,只会呈现在它所缘起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就是“旅游社区”。
旅游社区是指在民俗旅游景区这个较大的地理空间范围之内的人群活动区域相对独立、社会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拥有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传统的一个人口聚落群体[1]。
它可能是一个古镇、一个村寨,也可能是一条老街、几座院落。
旅游社区具有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地域、文化和生活。
与旅游景点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社区里仍然有居民居住,仍然有居民在此生产生活,而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正是“民俗”的生动体现,游客希望看到的也正是他们独具文化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催生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社区,这些社区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但自身获得发展的机会,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所谓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2]。
本文所指的社区参与民俗旅游发展是指在民俗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和参与主体,以在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保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
2009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模拟试卷

2009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模拟试卷餐旅管理专业综合理论本试卷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两卷满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80分)一、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代时的官办住宿设施被称为()A.诸侯馆 B.四夷馆 C.蛮夷邸 D.四方馆2.下列关于旅行社的职能,不正确的是()A.宣传招徕旅游者B.旅游创收的重要基地C.生产、销售旅游产品D.组织协调旅游活动3.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A.注意 B.兴趣 C.需要 D.动机4.有些旅游者在饭店开房时,经常提出再住以前曾住过的楼层。
在商场购物时,习惯购买以往使用过某牌子的商品。
这类旅游者属于() A.急躁型 B.活泼型 C.稳重型 D.忧郁型5.下列不属于人的需要特点是A.指向性B.选择性C.变化性D.周期性6.四大石窟中没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的是()A.莫高窟 B.云岗石窟 C.龙门石窟 D.麦积山石窟7.辛亥革命首义之处是()A. 南昌 B.武汉 C.上海 D.南京8.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是_______的道场,()A.观音菩萨 B.地藏菩萨 C.文殊菩萨 D.普贤菩萨9.桂林最美的岩洞是()A.七星岩 B.叠彩山C.芦笛岩D.象鼻山10.餐巾花在推折时应在干净光滑的台面的上,用控制间距()A.食指B.中指C.拇指D.无名指11.值台员在开宴前5min斟好预备酒,一般是()A.红葡萄酒B.白葡萄酒C.烈性酒D.啤酒12.成熟度中的全熟,其英文是()A rateB mediumC medium wellD well done13.针对餐饮服务的特点,餐饮部一定要制定餐饮服务质量标准()A.无形性B.一次性C.同步性D.差异性14.以下鸡尾酒是以吉特拉酒为基酒的()A.martini B.bloody mary C.margarita D.pink lady15.菜单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 获力能力 B 食品成本C 特定的目标市场D 花色品种16.热菜中的主菜摆在餐桌中间。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于江(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并且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绝好的生态本底条件。
本文从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的机遇入手,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策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级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
尽管不同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但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开发已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不少区域付诸实施。
然而,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其首要任务是自然保护,如何在不妨碍自然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1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1.1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开辟n斫的融资途径。
据调查,我国平均每个自然保护区建设费用缺口占需求量60%,管理费用每年缺口占需求量的26%。
资金投入不足致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薄弱,缺少与之相适应的科研、交通、通讯等设备,许多保护区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看护水平上,环境监测、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等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均无法正常发挥。
而生态旅游的开发则为自然保护区开辟了新的有效融资渠道,可以为国家增创更多外汇,为保护区筹集更多资金。
1.2带动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目标是把保护自然旅游资源和促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不仅让旅游组织者和旅游者受益,而且让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经营者、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当地社区居民等多方受益。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可促进地方餐饮服务行业、土特产品市场等得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我国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内部都有居民定居,“靠山吃山”是他们传统的生存方式,与自然保护相矛盾,且长期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旅游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
•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00多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通过了《里约宣言》,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1世纪议程 》(也就是著名的“地球宣言”)等重要文件,向全世界宣布,各国人民将为遵循可 持续发展的模式,而采取一致行动,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心必须实施”的战 略。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拓展阅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1.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协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 护之间的发展的关系,既要合理规划开发旅游意愿,又要保护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 态效益相结合。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 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 分:“需要”和对需要的 “限制”。
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 (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 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 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 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 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 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 择自由。
• 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授权中国国家旅游局出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 指南》,用以指导各地旅游发展业。
• 1999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第十三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道德规范》,明确提出了 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广州市莲麻村的实证调查

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广州市莲麻村的实证调查发布时间:2023-02-15T06:56:10.43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作者:何召约莫焕新叶淑娟许彩霞黄祖仪梁凯晴[导读] 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形式,何召约莫焕新叶淑娟许彩霞黄祖仪梁凯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摘要: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国内外旅游学家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乡村居民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调研项目以广州从化莲麻村为例,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居民感知价值视角,分为经济、思想文化、环境三个维度探讨了莲麻村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建设的感知及验证感知价值对居民参与旅游建设意愿的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1)莲麻村居民对旅游建设有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等正向感知价值,同时也有经济收入两极分化、噪音污染破坏生活、因土地使用引起冲突等负向感知价值;(2)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建设普遍持支持态度,居民满意度与社区认同感在居民正负向感知价值与参与旅游建设意愿之间起着传导机制作用。
最终从结论出发,提出消除居民负向感知价值和提升居民满意度和社区认同感的方法,从而提高居民参与美丽乡村旅游建设的意愿。
关键词:感知价值;乡村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意愿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rceived value on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of beautiful rural tourismA case study of Lianma village in Guangzho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ourism scientists and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s the core stakeholders, rural resid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tourism, but now there is a lack of relevant research. Taking Lianma Village in Conghua,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methods of in-dept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sidents' value per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ral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ourism construc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1)The residents of Lianma Village have positive value percep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income, the improvement of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quality,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ulture and the change of ideas, as well as the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income, noisy living environment andother negative value perception.(2)Local residents generally hold a suppor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ommunity identity (community ownership) and satisfaction ar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betwe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value perception and supporting tourism development.(3)The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income gap caused by different mod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sidents' tourism management and foreign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have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Keyword:Perceived value;rural tourism;Community residents;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中国在2035年前后将基本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北京乡村旅游

北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大多集聚在北京的周边山区与郊区供需条件:北京周边山区,较之平原地区,不具备发展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充分条件,所以转向发展第三产业,这成为近年来这些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又由于北京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压力增大,他们渴望在工作之余到户外放松心情、亲近自然、寻觅返璞归真的体验。
而北京周边乡村和远郊山区,其地理区位、资源环境、自然体面、乡土人情等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供与之相对应的旅游产品。
供需关系的存在使得北京乡村旅游有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极大可能性。
政策条件:2003 年以来,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开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也考虑为市民提供到乡村休闲、度假的环境,以求缓解城市的空间、环境等问题。
于是,各区县和北京市政府选择一批以旅游资源为依托、先期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进行旧村改造。
政府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了村庄的旅游接待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这也有助于使乡村成为城市功能的全新承载区,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北京郊区的近4000 个行政村中,有300 多个村开展了旅游接待工作,民俗旅游接待达到1 万多户,从事旅游接待工作的农业人口有4 万多人。
同时,乡村旅游收入在乡村居总收入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005 年,北京观光农业收入超过30 亿元,民俗旅游接待收达到7.57 亿元。
郊区现有2000 多个特色农业园区、330 多个民俗旅游村,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将近5 万人。
其中评定了30 个市观光农业示范园、70 个市级民俗旅游村和5100 多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
根据乡村旅游理论的分类方式和北京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北京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形式: (1)特色农业园。
包括高科技农业观光园、采摘园、养殖园、观光农场等,如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四季青樱桃观光园、安利隆生态农业旅游山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6月联合国大会第九次特别会议上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共同向大会散发概要《21世纪议程》是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亦称“地球高级会议”)的182个国家政府在1992年6月14日通过的一个综合性的行动纲领。
作为第一个取得了国际上一致赞同的环境与发展的文件,《21世纪议程》提供了一个保证地球从现在到21世纪有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
它确定哪些环境和发展问题可能会造成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灾祸,并提出一个实现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文件将《21世纪议程》转化成为一个关于旅游业的行动纲领,旅游业在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受益,而这些资源正是这个产业的核心,而且,旅游业也有条件保护这些资源。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有能力取得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大改善,能为其所在社区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为了发挥这一潜能并保证取得未来长期的发展,各国政府和旅游业的各个部门需要采取一致的行动。
本文件的上篇简要地分析了《21世纪议程》和旅游业在实现该《议程》的目标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该篇强调了政府、旅游业和其他组织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
它还分析了旅游业战略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并论证了使整个产业得以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关注“生态旅游”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
说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消费方式是持续性。
本文件的下篇讲的是行动纲领,第二章的内容针对负责旅游业的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
第三章的内容针对旅游公司每一章都提出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和几个优先考虑采取行动的领域,并对每一个优先领域都确定了具体目标,还对实现该目标可以采取的步骤做了简要说明,所附案例用来说明世界各地的有关组织是如何开始处理一些领域的问题的。
对政府部门、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有代表性的行业组织来说,其首要目标是确立能够体现以决策步骤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动机的系统和程序,确定为实现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应当采取的行动。
应当采取行动的9个优先领域分列如下:1.评估现有的法规、经济和志愿体系实现可持续性旅游的能力;2.评估该组织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方面的影响;3.培训、教育与公众意识;4.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规划;5.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可持续性发展的信息、技能与技术的交流;6.促使社会各部门的参与;7.设计以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旅游新产品;8.测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9.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建立伙伴关系。
对公司来说,其主要的目标是确立起一些系统和程序,使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核心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并确定为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应当采取的行动,应当采取行动的10个优先领域分别是:1.废弃物的最小化、再利用和回收利用;2.能源的效能、保护与管理;3.洁净水资源的管理;4.废水的管理;5.危险物质;6.交通运输;7.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8.使职工、消费者和社区参与环境事务;9.为可持续性而设计。
关于实现本文件中所提出目标的困难,文件做了充分的估计。
这将需要对旅游业做根本性的调整。
但是,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花费一定会大大超过采取行动的花费。
从短期来看,对旅游业资源的破坏将会继续,其经营活动,特别是随着联合国对里约程序后续措施的实施,将会面临更加严厉的法规或经济方面的惩罚。
从较长期来看,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将取决于现在为支持《21世纪议程》所采取的行动。
术语定义旅游(Travel and Tourism)是指人们离开平时的环境,为消闲、公务或其他目的而到外地旅行或逗留连续时间在一年之内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满足现代需求而又不妨碍后代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发展。
(Brundtland Commission)在维持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活的同时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如果一项活动是可持续性的,实际上它可以永远地延续下去。
(IUCN,UNEP,WWF)环境(Environment)地球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理和生物资源。
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发展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
可以设想,可持续旅游导致以如下形式管理所有的资源、在保持文化完整、基本生态进程、生物多样化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同时,经济、社会和审美方面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WTO)可持续旅游产品是与当地环境、社区和文化保持协调一致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旅游发展的永久受益者,而不是牺牲品。
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21世纪议程》与旅游业:简要分析在一个国家内和国与国之间,人类面临着重大的差异,饥饿、贫困、文盲和健康状况不佳的问题日益严重。
清新空气的缺乏、气候的变化、土壤的退化、森林的滥伐、生物种类的减少,以及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等造成的生态后果威胁着我们的未来。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的差异已经加大,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人数并没有减少。
在发展中国家,10亿多人没有充裕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和住房,而生活在发达国家中的人却消耗着世界绝大多数资源。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是应优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们不仅影响全球人口的生活,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增长。
在过去的30年中,环境不断恶化,这一恶化的表现包括当地区域的烟雾、清新空气的缺乏、森林被滥伐、土壤贫瘠化等现象,人们对此越来越关注。
如果任全球性生态平衡的破坏继续下去,那将危及地球维持生命的质量,进而,必将导致生态和经济的双重灾难。
什么是《21世纪议程》《21世纪议程》是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亦称“地球高级会议” )的182个国家政府在1992年6月14日通过的一个综合性的行动纲领。
它提供了一个保证从现在到21世纪地球有个可持续未来的蓝图。
在同类文件中,它首次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赞同,这反映了在最高层次上全球性的认可和政治上的承诺。
这一《议程》由一系列的主题组成,其中包括40章和115个单独的活动领域,每个领域都代表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议程》的各个章节构成了一个全面的行动清单。
这些行动是针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发展问题的总体而言,它也包含着许多激励、鼓动以及具体的措施,以减少贫富国家差异,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减少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降低难以支撑的人口增长速度,这种人口增长速度既威胁着发展,也威胁着环境。
《议程》意味着什么这个内容广泛的行动纲领是出席大会的所有182个国家一致通过的。
也许,这是迄今为止在一次国际性的大会上协商制定的一个最复杂的文件。
《21世纪议程》虽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它有着道义上和实际上的威力。
实际上,这个《议程》最大的力量在于这样一个现实;它不是事先由专家们制定而提交给政府去批准,而是由负责实施的政府代表经过逐字逐句斟酌协商产生的。
从根本上讲,《21世纪议程》集中体现了对一种战略目标的承诺,现在这个目标的实现特别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需要商界的积极性。
没有这些社会团体的承诺,这个文件中所制定的目标——为所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永远不能实现的。
谁来负责简言之,大家负责。
《21世纪议程》是针对各国政府、联合国机构、其他政府间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商业界和实业界以及广大公众提出来的。
为了保证我们这个星球取得成功并有个美好的未来,上述每个社会团体都必须参与实施该《议程》所提出的行动。
《21世纪议程》认为,各国政府对指导这个进程负有最大的责任。
不过,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广泛的合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在实现《议程》的目标中,可以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开展行动的核心要求《21世纪议程》的成功实施需要坚定的承诺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其中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承诺是由社会的各个方面与各个阶层做出的——从根本上讲,这就是一种“全球性的伙伴关系”。
为了使这种伙伴关系真正发挥作用,那就必须在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确立新层次上的合作,增强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
该《议程》的实施需要对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较大的调整,这包括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完全灌注于经济与社会政策之中,包括在国家和国际的范围内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
在很多情况下,从这种调整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好处:政府将减少在疾病方面的开支,降低净化的花费;实业界将从高效的资源利用中减少开支;旅游目的地将获得长期的成功。
最终,我们的孩子们将保证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描述了旅游业应当采取的行动。
虽然这些行动可能看上去有点吓人,但是,如果不采取行动,问题将更加严重。
从短期看,会导致对商业活动的法律或经济惩罚的增加,可能会对风光、野生动物、纪念物和建筑物以及文化多样性等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而这一切又都是旅游业的决定因素;从长期看,不采取行动将会造成环境和经济上的灾难。
实现目标的工具《议程》指出,各国政府为实现议程的目标可以使用以下三个最重要的工具:1.实施新的或强化现有的法规以保证人类身体健康和环境得到保护;在《议程》中,法规发挥的是一种辅助作用,只有当其他措施不大可能获得改进,或当人类健康或环境会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时,才利用法规。
2.利用市场机制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越来越能够反映资源投入、生产、使用、回收以及根据国家特定条件而设置的环境保护费用;政府经过和实业界讨论而提出的这些工具被认为在提高废弃物最小化、改进水管理和能源管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潜力;在发达国家中,这些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某些服务的涨价。
3.产业导向的志愿活动。
这些活动的宗旨是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角度来保证产品和生产过程实施负责任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管理;这些活动应当以适当的契约和行为准则为指导,将环境意识融入实业策划决策、促进公开性和与雇员和公众对话等所有因素之中。
尽管这些工具并不是新东西,但对后两点的强调则是异乎寻常的。
该《议程》并没有指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工具,确实也没有指出哪些工具的组合最为有效,有些决定留给各国政府去做。
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工具的使用将根据各个部门或部门之间所确定的具体的活动项目来确定。
旅游:开路先锋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1994年在国际间一共运送35.28亿人,产生了3220亿美元的收入(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
旅游业是个重要的经济力量,1995年创造的总产出大约为34000亿美元,为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9%,为2.117亿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在新设施和设备方面的投资为6939亿美元,对全球税收的贡献达6370亿美元。
到2005年,预计旅游业在全球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其总产出达72000亿美元,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1.4%,为3.05亿人创造就业机会,新设施与设备的投资达16130亿美元,税收贡献将超过13690亿美元(世界旅游理事会:《新经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