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6资料
种子土壤肥料学课件6.ppt

2.生物热 。 3.地球内热。226J/cm2·年
29
太 阳 的 能 量 来 源
30
(二)影响土壤热量的其他因素 1.纬度 2.海拔高度 3.方位、坡度 4.地表状态(植被、覆盖度等) 5.气象条件 6.土壤颜色 7.土壤湿度
背景音乐:兰色多瑙河
31
二.土壤热性质 土壤热容量
10
3.土水势的分势 由于作用力不同,土水势可以分为几 个分势: 基质势(φm):由土粒分子吸水和毛 管力作用下所降低的势能,是最主要的土 水势组成部分。 压力势(φp):静水压力和气压。
11
渗透势(φs):土壤水中溶质所降低
的势能,在一般土壤中忽略不计。 重力势(φg):在淹水条件下,由于重
力作用水向下渗漏时产生。 土水势是上述各分势的代数和。
φt=φm+φp+φs+φg
12
(二)土壤水吸力 1.土壤水吸力的概念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在概念上并不是土壤对水的吸力,但在实际
应用中仍用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在数值上相 当于土水势的基质分势和渗透分势。
2.表示单位:用压力作单位,即大气压或厘 米水柱高;由于厘米水柱高数据太大,用起来不 方便,采用pF值,即厘米水柱高的对数值来表示。
1
(一)吸湿水 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
用所引起的,由于这种作用的力非常大,最内 层可达1×109~2×109Pa,最外层约3×106Pa, 紧束缚不能移动,密度1.2~2.4,平均1.5,具固 态水性质,无溶解能力,植物不能利用吸湿水。
土壤中吸湿水的多少,取决于土壤颗粒表 面积大小和空气相对湿度。当空气的湿度接近 饱和时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量,称为最大吸湿 量或吸湿系数。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料则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手段。
了解土壤肥料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土壤肥料学的关键知识点:一、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经过风化作用会逐渐转化为次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等。
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肥力。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3、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不同类型的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不同,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
4、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中,其组成和含量与大气有所不同。
良好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生长。
5、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合比例,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特征,如砂土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性差。
6、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和组合方式,常见的土壤结构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团粒结构是理想的土壤结构,具有良好的通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
二、土壤肥力1、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在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人工肥力则是通过人类的农业活动如施肥、灌溉等形成的。
2、土壤肥力的因素土壤肥力受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影响。
物理因素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化学因素如土壤酸碱度、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生物因素如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3、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常用的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等。
土壤肥料学资料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土壤溶液交换时,定量土壤胶体所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最大量(反映土壤保肥性能)2.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3. 土壤肥力: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两方面供应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4. 土壤水分:土壤经过105~110℃长期烘烤,被驱逐的水分5. 矿物:是由化学元素在地质作用之下形成的自然产物. 常有固液气三态6. 肥料:供给养分,改善土性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肥料7. 地质大循环:母质中的可溶性盐分在雨水地质作用下周而复始地进行由陆地到海洋的循环过程8. 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物质由无机质变为有机物,在各代生物体繁衍中的循环。
9. 土壤地带性:土壤类型在陆地表面的一定区域呈带状分布的规律。
10. 土壤孔性:能反映空隙总容积的大小,孔隙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的分布状况。
11. 孔隙度(p%):在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的土壤中孔隙所占的百分比。
12. 萎蔫系数:植物达到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13. 次生(表生)矿物:在水、热条件下,原生矿物经过化学变化而成的新矿物。
14. 岩浆岩:由岩浆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的过程中直接冷凝而成。
15.土壤质地:机械组成(各级土粒在土壤中所占的百分比)相近的土壤组合。
16.土壤水分常数:一定质地类型的土壤水分达到的最大值。
17.毛管水断裂量:毛管空隙蓄水出现断裂时的含水量也称为植物生长阻滞含水量18.土壤胶体:指粒径1—2微米的固体颗粒其性质最活跃,影响整体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状态。
19.土壤离子交换作用:负电荷胶体外围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阴离子进行交换作用也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20.土壤盐基饱和度(BS):土壤胶体上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21.复合肥料:一种化肥中同时含N P K 或含其中2中元素的化肥。
简答题1土壤空气与大气的区别(土壤空气的组成及特点)?答: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土壤空气主要来源于近地面的大气,少量是土壤中生物,生物化学和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所以土壤空气与大气的组成基本相似,但某些气体含量有明显差异。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一、土壤学基本知识1、土壤的概念和剖面结构?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所组成,是地表植物生长的基础。
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并能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条件。
土壤剖面结构由上至下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又可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和淋溶层;心土层可分为淀积层和母质层;底土层可分为风化层和母岩层。
2、土壤的肥力特征是什么?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等生活条件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土壤,其肥力特征也不同。
自然土壤剖面中,自上而下出现各种不同颜色和不同粒级的矿质颗粒,称为土壤剖面发生层次。
根据这些发生层次可把自然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土类。
按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常见的有暗沃土、棕壤、黄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盐碱土等。
3、什么是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中不同粒级的矿质颗粒的相对含量。
一般把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把直径大于0.002毫米而小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砂粒,把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砾石。
根据砂粒(0.002-2毫米)与粘粒(<0.002毫米)的相对含量,可将土壤质地分为以下几类:(1)砂土:砂粒含量在50%以上;(2)壤土:粘粒在20%以下,砂粒在40%以上;(3)粘壤土:粘粒在20-40%,砂粒在40-60%;(4)粘土:粘粒在40-85%,砂粒在15-50%;(5)泥炭质土:腐殖质层厚度大于30厘米。
4、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有何关系?土壤质地是决定土壤水肥供应能力的一项重要因素,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质地粘重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强,但通透性差,而质地疏松的砂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弱,但通透性好。
不同质地类型的土壤,其适种作物也有所不同。
二、肥料学基本知识1、什么是肥料?肥料是指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能,施入土壤中或喷洒于植物体表面,能为植物提供养分或为改善植物生育条件而产生效应的一种人工制品。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一、土壤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土壤,是我们脚下那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是地球的皮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为生命的延续默默贡献着力量。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矿物质是土壤的“骨架”,主要由岩石风化而来,它们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孔隙度。
有机质则是土壤的“灵魂”,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为土壤提供了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
土壤中的液体就是土壤溶液,它包含了各种溶解的养分,是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的重要来源。
而气体部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对土壤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有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颗粒较大,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颗粒细小,孔隙度小,通气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壤土则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了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度(pH 值)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
大多数植物在 pH值为 60 75 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也有一些植物适应了酸性或碱性的土壤环境。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等,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蛋白质合成;磷有助于植物的花芽分化和根系发育;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果实品质。
四、土壤肥力与改良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合理施肥、轮作、深耕、种植绿肥等。
合理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668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C/N比:指有机物中碳素总量和氮素总量之比。
2、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3、氮肥利用率: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肥料中氮的百分率。
4、反硝化作用: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的生化反应。
5、沤肥:利用有机物同泥土混合,在淹水条件下经微生物嫌气分解而成的肥料。
6、堆肥:以干秸杆、落叶、杂草、垃圾等为主要原料,加入不同数量的泥土、人畜水或少量化肥在好气条件下堆制而成的肥料。
7、绿肥:凡是以植物绿色部分作肥料的叫绿肥。
8、饼肥:各种含油份较多的种子经过压榨去油后剩下的残渣用作肥料的叫饼肥。
9、追肥:在植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
10、厩肥:指家畜粪尿与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而成的肥料。
11、化成复合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复合肥。
12、混成复合肥: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成复合肥经机械混合,有时经二次加工造粒而成的复合肥。
13、种肥:是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或幼株附近或与种子混播或与幼株混施的肥料。
14、复合肥料:指同时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三种或任何两种的肥料。
15、富铝化作用:土体中脱硅,富铝、铁的过程。
16、硅铝铁率:土壤成粒部分中SiO2的分子数与R2O3的分子数的比率。
17、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指过磷酸钙在贮存过程中吸湿后,其中的磷酸钙在水的作用下,参与制造时生成的硫酸铁铝等杂质起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18、矿质化过程:有机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19、离子间的抵抗作用: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种离子的吸收。
20、潜性酸:土壤胶体上吸附H+、Al3+所引起的酸度。
21、生理酸性肥料: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作物的选择性吸收所产生的酸度为生理酸性肥料。
22、田间持水量:在自然条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满水份,当重力排除后,土壤能实际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23、土壤:是地球陆地上上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
24、土壤导热率:土壤传导热量的特性。
土壤肥料学课件-第六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与氮肥-土肥

1. 土壤氮素
2. 植物氮素营养
3. 氮肥种类、性质与施用
4. 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5. 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第一节土壤氮素
(一)土壤氮素含量
(二)土壤氮素形态
(三)土壤氮素转化
第一节土壤氮素
※耕地土壤全N:0.4-3.8g/kg,平均1.3g/kg ※自然土壤全N:0.4-7.5g/kg,平均为2.9g/kg
(一)土壤氮素含量
一、植物氮素含量与分布
二、氮素营养功能
三、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四、植物氮素营养失调
NH3 + 酮戊二酸 Glu NH3 + 草酰乙酸 Asp NH3 + 丙酮酸 Ala
ASP + α-酮戊二酸
Glu + 草酰乙酸 Gln + ATP + Pi + H 2O
Glu + NH 3 +ATP Gln合成酶
Mg 2+ Asn + ADP + Pi + H 2O ASP + NH 3 + ATP Asn合成酶
Mg 2+
)
(423硝酸还原作用亚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
--−−−−→−−−−→−NH NO NO
水培水稻
绿色V字症
苗期缺氮老叶缺氮
不同时期和部位的缺氮症状
水培油菜。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四部分组成成分相互混合构成极其复杂的单个土体:矿物质(土壤固相)38%有机质(土壤固相)12%土壤空气(土壤气相)25-30%土壤水(土壤液相)12-25%第一节土壤矿物质1.主体物质——“骨骼”——95%~98%2.土壤母质1经风化成土作用2形成3.对土壤的物理性质3和化学性质4以及生物与生物化学性质5均有深刻的影响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沉积岩和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通过母岩的风化、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二)岩石的风化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
可分为:a.物理风化:物理崩解、 T、结冰、水流、风b.化学风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H2O, CO2 ,O2c.生物风化:生物作用+分泌+有机产物物理+化学作用▪1. 物理风化▪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只有物理形状的改变,由大变小,而不会引起岩石的成分和性质的改变。
▪ 1) 热力作用受热因昼夜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而气温与地表温度均有相应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 2) 冰劈作用在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由于体积的膨胀,产生960㎏/cm2的压力,使岩石逐渐崩解为岩屑。
▪ 3) 盐崩作用随着水分的蒸发,浓度逐渐达到饱和,对周围裂隙壁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岩石崩裂。
物理风化是机械力作用的结果流水的冲击、风、冰川等自然动力对岩石的磨蚀,树根生长时对岩石造成的挤压作用,均能加速岩石的破碎。
物理风化的结果,产生许多岩石碎屑和细粒,获得了岩石所没有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但由于物理风化只是岩石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破碎,产生的岩屑一般都大于0.1mm,没有毛管作用,所以对水的保蓄性能很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多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核酸、植素、高能磷酸化合物、磷脂
•参与植物体内 许多代谢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 运转 氮代谢 脂肪代谢
•抗逆性 抗旱、抗寒
左为施氮磷钾的正常油菜;中为不施肥的对照为缺磷 的油菜,表现为生长停滞,其生长量与对照相差无几。 油菜对缺磷很敏感,可以作为土壤缺磷的指示作物。
自左至右,依次为油菜幼叶至老叶,缺磷 油菜叶片从暗绿、暗紫发展至紫红色。
图为花椰菜缺磷的症状:红色花序,叶片 硬化,尖角,并有紫边。
水稻缺 磷生长 滞缓, 不分蘖 呈“一 柱香” 的僵态
小麦
缺磷症状
•各种代谢过程受抑制,植株生长 迟缓,延迟成熟 • 叶色暗绿或灰绿 • 缺磷严重时,玉米、番茄、油菜 等的茎叶出现紫红色斑点或条纹
磷过多
• 禾本科无效分蘖多,瘪粒多 • P与Si拮抗,水稻→稻瘟病
以无机磷为主
H3PO4 H2PO4- pH7.2
HPO42-
H2PO4-+H+ HPO42-+H+ PO43-+H+
• 土壤磷素含量 • 土壤磷素形态 • 土壤磷素固定
全磷 0.2~1.1g/kg
减
全国总趋势:从北
南
有效P)含量
0.5M
NaHCO 3 浸提法
<5ppm
<10ppm 10~15ppm
>15ppm
作物对磷肥的反应
严重缺磷,对磷肥反应极好,磷 是限制因子 缺磷,磷肥有良好的反应 对需磷迫切的豆科及绿肥作物, 磷肥有效,对水稻小麦效果不显 著 一般无效
作物 喜磷 豆科、绿肥、油菜
不喜磷 禾本科
Ca3(PO4)2) 机械法——难溶性磷肥
水溶性磷肥的基本性质
肥料品种
普通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
P:6~9 S:10~20 Ca:20
重过磷酸钙
P:20~22 Ca:12~16
磷酸一铵
P:20~26 N:10~13
磷酸二铵
P:20~23 N:15~18
主要化合物
Ca(H2PO4)2·H2O CaSO4·2H2O
第八章 磷钾素肥料
磷素肥料
作物的磷素营养 土壤的磷素 磷肥
钾素肥料
• 作物体内磷的含量 • 磷的生理功能 • 作物磷素失调的症状 • 作物对磷的吸收
磷含量 0.1%~0.5%
形态 有机磷 85% 无机磷 15%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器官中的磷含量(%)
生育期 叶片 叶鞘 茎 穗 合计
分蘖盛期 67.48 32.51 — — 100 抽穗前期 25.41 3409 23.96 16.54 100 成熟期 4.77 4.51 6.68 84.06 100
Ca(H2PO4)2·H2O
溶解性能 吸湿性
86%溶于水, 其它溶于柠檬 酸(盐)溶液
遇潮结块
同上
吸湿有腐 溶性
NH4H2PO4 (NH4)2H2PO4
95~100%溶于水 同上
磷肥的利用率10%~25%,其原因: 一是磷的固定作用 二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
水溶性磷肥的施用技术
原则:尽可能减少与土壤的接触 尽可能增加与根群的接触
固定机制
化学固定作用 吸附作用 闭蓄作用
Ca、Mg控制的转化体系:石灰性土壤 中性土壤
Fe、Al控制的转化体系: 酸性土壤 一般溶解度很小,可逆性很小
非专性吸附:土粒表面的静电引 力对离子的吸附。
粘 —OH
粒
+H+
—O
H H
+
+H2PO4-
—O
H H
+
—O—P—OH
│
OH
pH低时
专性吸附: 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 离子的吸附。
有效磷>20mg/kg 有效磷<10mg/kg 有效磷<5mg/kg
磷丰富 磷缺乏 严重缺乏
我国各省区olsen-P>20mg/kg占耕地面积比例
面积比例 等级
省区
>75 50-75 25-50 10-25
Ⅰ
—
Ⅱ
西藏
Ⅲ 福建、黑龙江
Ⅳ
云南
我国严重缺磷土壤的q面积分级(万公顷)
面积分级
省区
>600
印度
250.0
7.9
据FAO,Fertilizer Yearbook,1994
我国磷肥主要品种及产量
磷肥产量 过磷酸钙
磷铵 钙镁磷肥
1998年
(万吨,P2O5)
667 426 127 81
2000年
(万吨,P2O5)
663 377 330 62
几个国家的磷肥高浓度品种比重*(1994)
国家
总产量
M—OH O
M—OH
O-
O
+P
HO OH
OHO
O M—O—P OH M—OH OH
O M—O
O
P
M—O
OH
H2O
• 发展概况 • 种类 • 合理施用
世界主要磷肥生产国产量及排次(1994)
国家
产量
占世界产量
(万吨,P2O5)
100%
世界
3168.9
100
美国
1022.9
32.3
中国
417.0
13.3
旱旱轮作 :磷肥优先分配于喜磷作物需 磷特性相似,则优先分配越 冬作物
措施
集中施用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与其它化肥配合施用
机理
• 有机肥分解产生有机酸,可 溶解或解吸土壤中的Fe-P, Ca-P
• 有机肥料中碳水化合物对土 壤磷吸附位的掩蔽
弱酸溶性磷肥的基本性质
磷肥品种 主要成分% 主要化合物 溶解性能
钙镁磷肥 P:6~10 钙镁硅磷盐 溶于柠檬酸
沉淀磷肥 钢渣磷肥
四川
467~600 333~467
200~333
内蒙古、河南、安徽、山东
河北、江苏 吉林、山西、陕西、
甘肃、新疆
有机磷 (OP)
20%~50%
无机磷 (IP)
Ca-P 石灰性土壤iP的主要形态 Fe-P、Al-P 酸性土壤iP的主要形态 闭蓄态P 被铁氧化物胶膜包被的磷酸盐
土壤磷的固定
土壤中可溶性磷化 合物转变为不溶性或缓 效性的过程。
高浓度磷肥
(万吨,P2O5) 比重(%)
美国
1022.3
69.1
印度
187.4
80.7
法国
69.7
92.2
2003年,中国高浓度磷肥比重约为50%。
磷矿资源
全磷 >12.2%
高品位磷矿
全磷 7.86%~12.2% 中品位磷矿
全磷 <7.86%
低品位磷矿
酸制法——水溶性磷肥(H2PO4-) 热制法——弱溶性磷肥(HPO42-或
P:8~13 P:4~9
CaHPO4 CaHPO4·2H2O
5CaO·P2O5·SiO2 7CaO·P2O5·SiO2
溶于柠檬酸 溶于柠檬酸
钙镁磷肥施入土中的变化
Ca3(PO4)2 H+ CaHPO4 H+ Ca(H2PO4)2
合理分配:
• 土壤状况 • 作物需磷特性 • 磷肥特性
表7 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磷肥反应的分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