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借景抒情表达技巧(成)

借景抒情表达技巧(成)

散文
散文中借景抒情的手法更加自由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穿插环境描写来抒发情感。
散文中的借景抒情通常与作者的感悟、思考和人生经验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人生、 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散文中的借景抒情还能够起到过渡和衔接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增强作品的连贯性和整体感。
诗歌
缺点
过度使用影响理解
过度使用借景抒情技巧可能会使读者产生困 惑,影响对作品情感和主题的理解。
容易流于形式
借景抒情有时可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情感的实 质,导致情感表达不够真实、深刻。
不适合所有题材
借景抒情更适合表达细腻、感性的情感,对 于一些题材可能不太适合使用这种表达技巧 。
05 如何提高借景抒情表达技巧
语言优美
为了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营造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的语言往往优美、生动、形 象,富有诗意。
02 借景抒情的常见手法
比喻
总结词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或差异之处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比喻的关键在于找到与主题相关且具有生动形象的事物来进行比较,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例如,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通过将心比喻为石头,形象地表达了这个人情感冷漠、无情的特点。
VS
详细描述
对比可以强调事物的特点,使描述更加鲜 明。例如,“他的人生是喜剧,而她的人 生是悲剧”,通过将两者进行对比,突出 了他们人生的不同之处。
排比
总结词
排比是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 句子或短语来加强语气的修辞手法。
详细描述
排比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力度, 使表达更加有力。例如,“他走了,她走了, 我也走了”,通过连续使用三个“走了”, 强调了大家都离开的情境。

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文

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文

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文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用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文”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以物寄情,情随物游",此般手法在写作中常被妙用,为文章添彩无数。

借物喻人,以物之形传人之貌;借景抒情,以景之美发人之感;托物言志,以物之特点抒发人之情怀。

可谓"五感"之中,"脑"感为主,通感互用,写出别样风采。

那玉立庭院的桂花,香气袭人,甜而不腻,沁人心脾。

借桂花之香,我想到了品德高尚之人的气质,不事张扬,却能深入人心,令人沉醉其中。

古刹旁的古藤,盘根错节,历经风霜而不改其志。

借古藤之韧,我想到了坚强不屈之人的品质,面对逆境,毫不退缩,始终迎难而上,终得成功。

湖光粼粼,波光潋滟,微风拂过,泛起阵阵涟漪。

借湖水之波,我想到了人世间的波澜起伏,坎坷与顺遂交织,但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便可化险为夷,乘风破浪。

山间瀑布,飞流直下,势不可挡。

借瀑布之势,我想到了勇往直前之人的气魄,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勇攀高峰,成就一番伟业。

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忽明忽暗。

借星光之闪,我想到了人性的善与美,在黑暗中闪烁,点亮希望,温暖人心。

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可谓手法多变,各有风采。

以"五感"之"脑"为引,通感互用,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更能深入挖掘事物的内涵,寄托情感,抒发志向,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我们学习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今天我们来谈谈散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

通常而言,一般的抒情散文,多数都会运用到以下几种写作手法:1、直接抒情法。

即在写作时直接用自己的感情去抒发情怀。

比如《背影》《我爱这土地》等文章。

2、间接抒情法。

即在写作时借助于他人之口或物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3、对比法。

通过将人或事进行对照比较,进而深入挖掘出人或事的情感。

例如:《药》一文,通过“余”与夏瑜的对比,深入挖掘出夏瑜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高尚品质,赞美了他那伟大的精神。

4、联想法。

即在写作时由某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引发联想。

5、借古讽今。

即通过对古代名人的事迹或者典故的描述,表现当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

例如:《口技》通过“中山狼”和“东郭先生”的两个典故的描述,对今日社会上“狼心狗肺”式的小人加以批判。

6、托物言志。

即通过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

这类型的文章非常多,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竹石》。

“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就有如下几个句子: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其中第二个和第四个句子都是通过描写烟雨迷蒙的景色,体现出一种迷离的、虚幻的感觉。

7、以物喻人。

即借助事物本身特征,阐述人物品质或人物形象。

可以以植物、动物、器物、建筑物等,表达人物的品性。

例如:“竹石”一文,作者以竹子的坚韧不拔和傲雪凌霜,正直清高与有节等品质,来赞美了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周总理。

8、移情于景。

即通过对所要歌咏的人物或事物产生感情,借助客观的景物或情感去体现主观情感,让读者也能产生同样的情感。

9、反衬。

通过渲染对立的环境氛围,来衬托主要形象,突出主要人物,并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闲 花
( 一 )
【 佳作展示 】
在路 边 闲步时 ,瞥见路 坡 下的草 丛 中有 几个 浅紫 色的晃动 的亮点 ,仔 细辨认 才看清是绽放 的夜 来香。 固然 ,不会 有人在 草深 虫多之 处 种花 。 它是 怎 么来到这 里的呢 ?不 管 是 怎么来 的,既然在 此 立 了家,它就
雨 , 已下 了整 整 一 天 。 此 时 的世 界 消 逝 了平 日里 的 热 闹
与喧哗 ,只有雨声涌进 涌 出。 倚 窗听雨 , 内心一 片宁静 ,抑 或
寂 寞。 雨是 天上云 朵的泪水 , 多情 而繁 密 。 惹 多 少 文人 墨 客 为 之 挥 笔 洒 墨 , 这无尽 的诉 怨又在 向谁倾说 ? 没有 风 ,云还 可 以流动 。缺 失某 个人 ,地球 依 旧 转动 不停 。 路悲歌。 云 的泪水如此 清澈 ,却 又如 此苦 涩 。拾 于手 心 ,是恨 ,是怜 ,个 中滋 味 ,只有 自己知 晓。
此刻 ,有情人 的心片 落满 了这纷 乱 的雨 点。 留意雨在臂 上的爬 行 ,吹
口 气 ,让 它爬 得 更 远 。 抬 起 头 , 天 地 间让 是 连 绵 不 断的 雨 点 。 有人说 :愁绪如 雨 ,不 逝反骤 。

心病 时 , 流遍 全 身 , 不 留 一 点 儿缝
隙。 ( )
要 生 长 .开 花 。 它 的 周 围全 是 半人 高的 杂 草 枯 藤 ,遮 掩 着 它的 茎叶 , 而 它全 然 不
了 。”
土 、对祖 国大陆深 沉的怀 念和追 思 , 以及 内心凄凉而缠 绵的思乡之情 。 2 . 直白式抒 情和 渗透式抒 情 相结 合。直 白式抒情就 是在一 段精彩描 写 后 ,用总 结性话 语来直接 抒发 内心情 感 。渗透 式抒情 不是直接 表达 感情 , 而是将 自己的喜 怒哀乐 巧妙地 融入绘 景之 中。如2 0 0 9 年湖 南高考卷 优秀作 文《 踮起 脚尖 》片段 : “ 踮起脚 尖 , 听晨风抚 过松林 ,飒飒 作响 ,那是林 海 的呼吸 ;踮起 脚尖 ,感受初 阳掠过 草地 ,收藏露珠 ,那是 温馨 的暖意 ; 踮起 脚尖 ,看蝴 蝶轻拍花 朵 ,轻歌曼 舞 ,那是 生命 的活力 。踮 起脚 尖的人 生 异样 精 彩 !”作 者 在 描 写 景 物 之 后 ,采 用直 白式抒情 ,用一 句话点 明 了 自己的认识 :踮起脚 尖 的人 生异样 精彩 !再  ̄2 0 0 8 年福建 高考卷 优秀作 文 《 我 于咖啡 中看见 》片段 : “ 我恍 然看 见在春光 明媚 的苏格兰 乡下 ,弥 漫 着 矢 车 菊 香 味 的 阳 光铺 满 整个 房 屋 ,笔 与纸轻轻 地摩擦 ,桌旁 的咖啡 轻 袅 地 散 发 热气 ,她 正 写着 《 奥 兰 多 》。”作者 用这样 一段景物 描写 , 来作 为弗吉 尼亚 ・ 伍 尔夫静静 写作 的 环境 ,小作者 并没有 直接表 达 自己的 情感 ,但从字 里行 间 ,我们可 以感受 到作者 对弗吉 尼亚 ・ 伍尔夫 由衷 的赞 美之情 。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及解题思路提示展开全文写作手法之十一:借景抒情1、什么是借景抒情?答题语言组合思路提示: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情感在流露。

即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即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

2、借景抒情的好处是什么?答题语言组合思路提示:利用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可以收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让文章的感情表达得细腻而深刻,即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3、借景抒情范例:示例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忧伤。

情在描写中。

)示例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乍看,是一首写景诗,但却饱含着浓浓的离别之情。

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的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

诗人与朋友的那种真挚深厚、依依不舍的感情就饱含在这翘首凝望的画面中。

(即在诗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示例3: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水。

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

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淖,发出零丁的叹息。

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渗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文章中没有直接抒情语言,却营造出了一种荒凉惨淡的氛围,作者的那种忧愁与压抑之情已流露其中。

)。

写景作文技巧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景作文技巧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景作文技巧借景抒情托物言志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抒情有好几种方式,而表现出来,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一种是轻淡的、弛缓的。

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别有会心;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别有凄心。

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紧张的抒情,直抒所感,不加节制,也不隐晦和改易,只要内蕴的情感真切、深沉,就会写出很好的抒情文字。

弛缓的抒情,则把内蕴的丰富感情,表露出一部分来,于平淡中抓取精神实质,能给读者以暗示和启发,自有感人至深之处。

那么,对抒情有哪些要求呢?导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应注意如下几点:1、早春和仲春、暮春的景色不同,应抓住早春的景色特征来写。

如池塘的冰开始融化;塘边柳枝突出米粒似的新芽;蔚蓝的天空略带暖意的风……早春季节农民种藕的情景,也是绝美的景色。

2、写作时可变换立足点,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另外动景、静景可结合写,有助于表现早春的景色。

3、写景和写人要结合,写景和抒情要结合。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要求:①注意情、景、理的结合。

②700字左右。

③不用诗歌形式。

导思: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只不过在题目以外,加了一些启发性的文字,借以引发考生的思路罢了。

1、从命题要求看,写作这道文题,应该在文章的内容上包含情、景、理这三项要素。

既要描写出夏夜的景色,要触景而生情,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进一步因景因情而发出议论,作一些理性上的思考与探讨。

而情、景、理这三者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

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文一、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内涵。

1.1 借景抒情呢,就是咱们看到周围的景色,心里头有啥想法或者情绪,就借着这景色给表达出来。

比如说啊,您瞧见那秋天的落叶了吧,一片一片地从树上落下来,这时候您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凄凉,那您把这种凄凉的感觉写出来,这就是借景抒情。

这景色就像是个导火索,一下子把您心里头那些个感情给点着了。

1.2 托物言志呢,就是咱们找个东西,然后通过描述这个东西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者品质。

就像那竹子,笔直笔直的,中间还空心,咱们就可以说它象征着人要正直,而且内心要虚怀若谷,这就是托物言志。

这东西啊,就像是个代言人,替咱们把心里想的那些高尚的东西给说出来。

二、如何运用在作文里。

2.1 找景找物。

咱们先得找好景或者物。

这可不能瞎找,得找那种能引起咱共鸣的。

比如说您要是想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您可以找那悬崖上的松树。

那松树啊,就长在那石头缝里,土都没多少,可它还长得郁郁葱葱的。

这就是个很好的素材。

您看,这景或者物一找对,这文章就有了个好的开头。

2.2 细致描绘。

找好了就得好好描绘。

还说那松树,您可以写它的根,像爪子一样紧紧地抓着石头,不管风吹雨打,就是不松劲儿。

它的树干啊,虽然不粗,但是笔直,树皮粗糙,就像经历了无数的磨难。

这叶子呢,绿得发黑,像针一样,在风中摇曳着,好像在向大自然示威呢。

您把这些细节都写出来,读者就能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画面,就像看电影似的。

2.3 抒情言志。

描绘完了,就得把自己的情啊志啊给加进去。

就说这松树,您就可以写“看着这松树,我就想到了那些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人。

我也要像这松树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向上生长。

”这一下子,文章的主题就升华了,不再是单纯地描写松树,而是通过松树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优秀范例展示。

3.1 比如说写荷花。

“那池塘里的荷花啊,可真是美极了。

荷叶田田,像一个个大圆盘,铺在水面上。

荷花呢,有的含苞待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盛开了,花瓣洁白如雪,中间的花蕊嫩黄嫩黄的。

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一、前言
在文学创作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通过借用自然、人文景观等
元素,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情感、抒发情绪。

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让读者更易于产生共鸣。

二、自然景观的抒情表现
自然景观是作家常用的借景对象之一。

在作品中,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动人情境,作家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表达内心的情感。

例如,在一首诗歌中,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作家可以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过去岁月的眷恋。

三、人文景观的抒情表现
除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是借景抒情的常用手段。

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情感交流等方面,作家可以借助人文景观,抒发对人性、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比如,在一篇小说中,通过描写一个善良的老人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温馨互动,作家可以借此表达关于人性善良和纯真的主题。

四、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对景物的生动描绘、对人物之间的微
妙关系揭示等方式来实现。

在写作中,作家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借景抒情更富有张力和表现力。

此外,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度也是借景抒情有效的关键因素,只有情感深刻、真挚,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五、结语
写作中借景抒情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运用,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内心情感,让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在创作过程中,不妨多尝试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借景抒情技巧在写作中的运用
作者:杨文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01期
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心中的情感渗透到赏景、写景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地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或喜或悲的情。

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使语言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柳永的《雨霖铃》就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其中,词人按照时间顺序,从多个角度来描写离别时的情景。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一句,词人抓住“寒蝉”“长亭”“骤雨”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深秋送别图:天至傍晚,大雨刚刚停止,寒蝉凄切地鸣叫,那十里长亭默默无语。

在这样凄清的傍晚,词人要远离恋人而去,这怎么不叫人心生悲戚?“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离别之后的眼中之景,表达了词人与恋人分手后悲伤的心情。

“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眼前幻化出离别后的景物:杨柳依依,晓风拂过,残月依旧,却不见昔人。

景物描绘突出了离别后的冷清,表达了词人对恋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我们在写作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必能使我们的作文显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其中,我们要抓住两个要点:
1.有目的地选景写景。

景物描写是为抒情服务的,我们选景、写景要遵从自身情感抒发的需求。

如台湾作家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片段:“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

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这段文字中,作家按照季节有选择性地描写了四月的黄梅雨、七月的台风暴雨、秋天的斜雨,形象地写出了冷雨的特点,从而表达了自己对故土、对祖国大陆深沉的怀念和追思,以及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2.直白式抒情和渗透式抒情相结合。

直白式抒情就是在一段精彩描写后,用总结性话语来直接抒发内心情感。

渗透式抒情不是直接表达感情,而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巧妙地融入绘景之中。

如2009年湖南高考卷优秀作文《踮起脚尖》片段:“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收藏露珠,那是温馨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蝴蝶轻拍花朵,轻歌曼舞,那是生命的活力。

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作者在描写景物之后,采用直白式抒情,用一句话点明了自己的认识: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再如2008年福建高考卷优秀作文《我于咖啡中看见》片段:“我恍然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
下,弥漫着矢车菊香味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笔与纸轻轻地摩擦,桌旁的咖啡轻袅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作者用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来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静静写作的环境,小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由衷的赞美之情。

【佳作展示】
璀璨的流星
河南省民权县第一高级中学陈月娟
丝雨
(一)
中午还有燥热的骄阳,下午便下起了雨。

其实,我是喜欢雨的。

我喜欢淅沥的小雨。

站在雨中,雨滴落在我的脸上、唇上、臂上,抚摸着我的皮肤,让丝丝清爽沁入心底。

我喜欢雨落在我的刘海儿上,打湿我的头发。

喜欢它们在我的发间流淌、缠绵、交错叠织;喜欢它们爬满我的脸庞,让我彻底放松。

我喜欢独自信步雨中,看雨拥万物入怀,觉得这世界只有我一人。

雨中发光的绿叶,脚下嬉闹的雨水也只为我而生,而我只需张开双臂便拥蓝天入怀。

此刻,有情人的心片落满了这纷乱的雨点。

留意雨在臂上的爬行,吹一口气,让它爬得更远。

抬起头,天地间让是连绵不断的雨点。

有人说:愁绪如雨,不逝反骤。

心病时,流遍全身,不留一点儿缝隙。

(二)
雨,已下了整整一天。

此时的世界消逝了平日里的热闹与喧哗,只有雨声涌进涌出。

倚窗听雨,内心一片宁静,抑或寂寞。

雨是天上云朵的泪水,多情而繁密。

惹多少文人墨客为之挥笔洒墨,这无尽的诉怨又在向谁倾说?
没有风,云还可以流动。

缺失某个人,地球依旧转动不停。

一路悲歌。

云的泪水如此清澈,却又如此苦涩。

拾于手心,是恨,是怜,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晓。

闲花
(一)
在路边闲步时,瞥见路坡下的草丛中有几个浅紫色的晃动的亮点,仔细辨认才看清是绽放的夜来香。

固然,不会有人在草深虫多之处种花。

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不管是怎么来的,既然在此立了家,它就要生长,开花。

它的周围全是半人高的杂草枯藤,遮掩着它的茎叶,而它全然不顾,只是努力昂扬着脑袋,把枝条伸出杂草,托起鲜嫩的花,狂放地绽,肆意地开,努力而骄傲……
偶然间拾得的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为那杂乱败落中的美丽。

(二)
窗外灰褐色的树梢不知何时换了妆。

树梢上不知是花,还是种子,硬币大小,或火红,或浅黄,到边缘,渐渐成了橘红色或粉色,还透着一点绿莹莹。

明晃晃的一片,煞是好看。

这时的树,宛若从灰姑娘突然变成了顶着花缨的雅静公主。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热爱它,它就会让你不经意间突遇惊喜。

开启心灵之窗,把心交给生活的阳光,就会收获生活馈赠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