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合集下载

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小学

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小学

借景抒情教学设计小学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通过借景抒情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苏轼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2. 教师准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

3.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美丽自然景物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这幅画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中的自然景物,并引导学生感受这幅画所给人们的情感。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常常出现的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等,以及这些景物所带来的情感。

第二步:学习诗歌(20分钟)教师先让学生朗读几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如《飞花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然后,教师分析这些诗歌的主题、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对人们的情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三步:借景抒情(30分钟)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自然景物,如校园里的一棵大树或一朵花,然后要求学生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自然景物的特点,并表达自己对这个景物的情感。

学生可以用单个形容词或一句话来表达。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将选择的自然景物和自己的情感结合起来,写一篇短文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个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引导,如如何选择适当的词语和如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等。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2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轮流展示自己写的短文或小诗,并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借景抒情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间可以互相给予鼓励和赞扬,教师也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借景抒情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并用诗歌或短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中继续观察和感受自然景物,并用诗歌或短文的形式进行表达。

写作借景抒情教案 中职

写作借景抒情教案 中职

写作借景抒情教案中职教案标题:借景抒情写作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能够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写作技巧。

2. 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情感和表现力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借景抒情的范文和例子。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写作借景抒情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式和目的。

2. 教师展示一些借景抒情的范文和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包括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通过景物表达情感和思想等。

2. 教师解读范文和例子,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或自选题目,进行借景抒情的写作实践。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景物,通过描写和抒发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范文和例子,运用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分享和反馈(10分钟)1.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倾听他人的作品,并提出建议和意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指导他们如何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感受,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继续进行借景抒情的写作实践,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将借景抒情与其他写作技巧结合,创作出更多样化和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写作经验,并通过分享和反馈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学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定义和作用。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3. 实例分析及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一组美景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3. 讲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4. 分析实例,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5.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1. 美景图片。

2. 相关文学作品。

3. 写作练习纸。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2. 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六、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游公园、爬山等,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美,为写作积累素材。

2. 开展“最美瞬间”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景,锻炼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七、写作指导1.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话题,确定写作方向和主要情感。

3.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和示例,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框架。

八、课堂展示1. 学生完成写作后,选取部分作品进行课堂展示。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3. 针对学生的作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践经验,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2. 学生选取一幅画作或一段文学作品,分析其借景抒情的手法。

3.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掌握。

十、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通过景物表达情感-----借景抒情写作训练一、教学目标: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师:景物能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那么,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假如我们有了某种感情,反过来就可以通过景物来抒发。

借助景物将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是达到“感情真挚”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借景抒情”文章的写法。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我给大家发下了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抒发了真挚的感情,请大家研究研究这几篇文章各抒发了怎样真挚感情?(二)方法指导:1.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

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

(《看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

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2.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学会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 教学重点- 借景抒情的技巧和方法。

- 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景物描写自然融合。

#### 教学准备- 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

- 一些优秀的借景抒情作文范文。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物可能引发的情感。

##### 讲解新知1. 借景抒情定义: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2. 写作技巧:- 观察景物的细节,捕捉其特点。

- 思考景物与自己情感的联系。

-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 范文分析:阅读并分析几篇优秀的借景抒情作文,让学生理解其写作技巧。

##### 实践操作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或天气,以及这些季节或天气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体验。

2. 写作练习:以“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 作品分享1. 每组选出一篇作品进行展示。

2.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 课堂小结1. 总结借景抒情的要点和技巧。

2. 强调写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 作业布置- 写一篇以“雨夜”为题的借景抒情作文。

#### 教学反思- 思考学生在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 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借景抒情的写作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还能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2. 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3. 借景抒情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魅力。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它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 分析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

b. 将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

c.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d.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write an article. 要求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自然景物,并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文章,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运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优秀借景抒情的文章。

2. 写作素材库。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写作指导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借物抒情教案精选

借物抒情教案精选

借物抒情教案篇一: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作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详细方法;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四、教法:教授法五、学法:仿写法六、教学时数:一教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

”那么,写景的文字就不能是为写景而写景,应该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二)如何处理“景”与“情”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事物,把本人的感情融入到客观事物之中,所写之景都被给予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这确实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生命中总有这么些光阴,为春天百花争艳而迷恋,为夏天炫丽多姿而热诚,为秋天红叶洒疆而痴情,为冬天冰封万里而狂舞;踏着朝阳向青春征询好,寻着和风向如今奋斗,伴着霞光向今后致敬;我们走过的流年,错过的风景,虚度的光阴,而时只剩下残缺的经历,每一段都播放着喜与悲、苦与乐、泪水与欢笑。

如今流年过半,我,你们都坚强。

每一份辛酸都承载一段故事,我和你就书写在那春、那夏、那秋、那冬、那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由于那有你我完满的邂逅及微光的红晕。

”2、情随景生,触景生情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心中乎有所感,思绪万千,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吧本人的感情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所谓的“情随景生,触景生情。

”如“静静地走在这条长街,心生不由的颤抖些许,熟悉且又充满着生疏。

仰头看着阳光普照出的疲乏,带满了颓丧的色素感,这应是秋天,永不变却的颜色和忧伤。

悲凉经风划过指尖,经历犹新忆出昨天。

然、最后的回不去,只是所有的曾经来过。

好似、那些经历中的人儿,那些经历中的事儿,还有那个旧光阴中,孤傲轻狂的年少,都将填满在回忆的脑海中翻阅出无数过去。

”3、以景衬人,以人带景俗话说“立即看将军,花间观美人。

”以景衬人确实是让景物为衬托人物效劳,为把景物写活,常常采纳以人带景的方式,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让读者通过景物来理解作者的心境。

借景抒情 教案

借景抒情 教案

借景抒情教案教案标题:借景抒情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和作用;2. 分析并欣赏借景抒情的经典作品;3. 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2. 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或小说等文本,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等;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和作用,并引用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的句子或段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解借景抒情(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和解读一些经典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含义和作用。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文本,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Step 3:欣赏经典作品(15分钟)教师选择一到两首经典的借景抒情的诗歌或散文,让学生欣赏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逐句解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和情感。

Step 4:运用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借景抒情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感,让他们尝试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Step 5:分享和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借景抒情作品,并进行互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彼此的作品,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Step 6: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感受周围的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进行朗读或演讲,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2.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更多的借景抒情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
——借景抒情写作技法指导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名作欣赏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只 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 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紫藤萝瀑布》
(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羚 羊木雕》
(3)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 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走一步,再走一步》
(4)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 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芦花荡》
请问:以上各句分别烘托了作者的何种情感( )
A. 悲伤
B.愉快轻松
C.宁静喜悦
D. 恐惧
三、方法指导
1、
2、
《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 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
(1) 流星刚升起,一弯蛾眉般的下弦月,正挂在远处的树梢。

风中还带着花香, 景色神秘而美丽。

(2) 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 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

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 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4、
《第一场雪》中: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 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 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 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5、
《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 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

、 、
“ “
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 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

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
6、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A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 ——《诗.小雅.采薇》
(注):A 往:指出征时。

依依: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B 来思:指归来时。

思:动词词尾。

雨(旧读(уù)
:下雪。

雨:动词。

霏 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四、 方法探究
思考:B 、D 段添加了哪些景物,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我走在家乡的小路上心情格外舒畅。

B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正如这活 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

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 舒畅。

C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着,我的心苦闷极了。

D 、 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 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五、 小试牛刀
1、造句:用下列一两种景物表现对应的心情或感受
如: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似乎在嘲笑我的天真无知,我的心冷到了极点。

景、物:太阳(阳光) 星星(星光) 月亮(月色) 云、树(树叶) 小草、花、 路、小鸟、蝴蝶、蜜蜂、虫子、猫、乌鸦……
心情或感受:烦燥、苦恼 昏昏欲睡 悲伤无助 温暖、感动 快乐、欢 喜 ……
2、修改习作《淋浴在阳光中》
要求:在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感情。

① “你下课来我这里!”李老师对着我异常愤怒地说道。

话音未落,课室一下 子变得安静,连我的心跳声也可以清楚地听到。

“不用说,肯定犯了什么错惹老 师生气了……”后面的同学小声议论着。

只有我心里清楚,是因为这次考试,50 分!从来没有过的分数啊!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②回家的路上,我的双腿像灌了铅似的。

妈妈会怎么想呢?
③一进门,妈妈便兴冲冲地问我:“儿子,怎么样?考得如何?”我的声音 一下哽住了,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让妈妈能接受,因为,连我自己也接受不了 啊!鼻头一酸,泪水竟忍不住往外奔,顾不得什么形象,就扑到妈妈肩上……妈 妈楞了楞,用她那双温暖的手轻轻地拍打着我的背,似温暖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 上。

孩子,你甘心这样的分数吗?”我连忙摇头。

那么,你有决心要改变它吗?” 是的,我使劲地点头。

“我想,我不会再这么差的!” 呵呵……那还哭什么呢? 妈妈相信你!你要做的就是证明给我看啊!不过,证明不了你的决心,我就要生 气啦!”
④这就是妈妈那阳光般的爱。

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 ,给了我克服一切 困难的力量,我必能快乐无忧地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