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下丘脑的结构及功能
高二生物下丘脑有关知识点

高二生物下丘脑有关知识点下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间脑底部。
它是通过神经细胞与上丘脑、间脑和脑干相连。
下丘脑在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睡眠觉醒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物下丘脑的相关知识点。
1. 下丘脑的解剖结构下丘脑主要由前叶下丘脑、中叶下丘脑和后叶下丘脑组成。
前叶下丘脑位于前间脑底部,中叶下丘脑位于间脑的水平部分,后叶下丘脑位于间脑底部。
2. 下丘脑的功能2.1 调节体温下丘脑中的温度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当体温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调节出汗、扩张血管等机制来降低体温;当体温过低时,下丘脑则会通过调节发热、收缩血管等机制来增加体温。
2.2 控制水盐平衡下丘脑中的渗透压调节中枢通过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来控制体内的水分平衡。
当体内渗透物质浓度过高时,下丘脑会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使肾脏排尿量减少,从而减少水分的丢失;反之,当体内渗透物质浓度过低时,下丘脑则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排尿量,增加水分的丢失。
2.3 调节睡眠觉醒下丘脑中的睡眠觉醒调节中枢对睡眠和觉醒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下丘脑会通过与脑干的神经传递来调节睡眠和觉醒的周期。
当下丘脑释放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时,会促使觉醒;反之,当下丘脑释放具有抑制作用的化学物质时,会促使睡眠。
3. 下丘脑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
它通过与垂体的神经传递,控制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能够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根据需要来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4. 下丘脑与激素的关系下丘脑调节的垂体激素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皮质激素、性腺激素等。
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会释放相应的激素释放因子来刺激垂体激素的分泌。
这些激素又反馈到下丘脑,形成一个负反馈调节的循环。
总结:下丘脑在调节体温、水盐平衡、睡眠觉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与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并通过与垂体的神经传递来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

传出纤维:此核——结节漏斗束——正中隆起外层的垂体 门脉一级毛细血管网——释放GHRH, β-内啡肽 及多巴胺等。
2. 正中隆起——
是中枢神经与脑垂体及内分泌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最后驿 站。位于第三脑室底,由下丘脑最底部近中线处向正中交汇而 成。 结构:此处无神经细胞,主要由神经纤维和丰富的血管组成。
• 多种短程局部环路: 弓状核的GHRH细胞——室周核的SOM细胞,与GH的分泌调
控有关。
弓状核的POMC神经元——室旁核,影响GRH, OXT 神经元 的功能。
2.下丘脑的传入通路:包括神经通路和体液通路。
• 前脑内侧束:隔区、杏仁梨状皮质、基底嗅脑发纤维穿外侧区
并
终止于此区。
• 穹隆:海马及下托的纤维——穹隆——连合后穹隆(穹隆
分内、外两层。
内层——接受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的纤维,继续进入垂体后叶。纤 维以肽能为主; 部分纤维为起于弓状核含前阿黑皮素 (preopiomelanocortin, POMC)的纤维。
外层——
① 接受起源于弓状核和腹内侧核的结节漏斗束的纤维,含生
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前阿黑皮素(POMC)、P物质 (SP)、多巴胺等神经激素、神经肽和递质;
(三)纤维联系:
1.下丘脑内部的联系: • 核团内部同种神经内分泌细胞间的联系。 内侧视前区的LHRH神经元;室旁核的CRH神经元。 • 核团内不同性质神经元间的联系。 室旁核内的CRH神经元——AVP, OXT 大细胞神经元;
以上联系可能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功能的同步化及相互协调有关。
• 各区及各核团间的联系。 弓状核及腹侧乳头体前核POMC神经元——其它核团 乳头体核的组织胺能神经元——其它核团
高中关于下丘脑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下丘脑什么是下丘脑?下丘脑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脑底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它主要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如体温调节、食欲、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下丘脑的结构下丘脑由许多小脑区组成,每个脑区都负责不同的功能。
其中一些重要的脑区包括: 1. 视交叉:负责处理视觉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其他脑区。
2. 嗅球:负责处理嗅觉信息,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气味。
3. 下丘脑后部:控制垂体的分泌,调节激素的产生和释放。
4. 下丘脑前部:控制体温调节、饮食行为和饥饿感等。
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作为一个重要的调节中枢,具有多种功能: 1. 调节体温:下丘脑可以通过控制血液循环和出汗等方式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 饮食调节:下丘脑能够感知体内的能量需求,并通过控制饥饿感和饮食行为来维持能量平衡。
3. 控制内分泌系统: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的分泌来调节和控制体内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如生长激素、睾丸激素和卵巢激素等。
4. 调节生殖系统:下丘脑对于控制性欲和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刺激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相关的生殖过程。
下丘脑的调节机制下丘脑的功能调节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
当感受到外界环境或体内状态的变化时,相关的信息会通过神经元传递到下丘脑相应的脑区,从而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下丘脑还可以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如杏仁核和海马回等,来进一步调节和控制人体的行为和情绪。
下丘脑的相关疾病下丘脑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下丘脑功能减退症和下丘脑性肥胖症等。
下丘脑功能减退症是指下丘脑功能受损,导致体温调节、饮食调节和内分泌功能等出现问题。
下丘脑性肥胖症是指下丘脑异常引发的肥胖症,患者的饥饿感和饮食行为失控,导致体重增加。
总结下丘脑作为大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
它通过调节体温、饮食行为、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实现其功能。
下丘脑的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
下丘脑学案

下丘脑学案下丘脑是脑干中的一部分,位于丘脑下方。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下丘脑主要控制着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维持体内的稳态非常关键。
在下丘脑学案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下丘脑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我们将首先介绍下丘脑的解剖学结构,包括其位置、大小和组织结构。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包括视下丘脑核、垂体前部核和垂体后部核等。
然后,我们将讨论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通过调控垂体腺体的分泌来控制体内的内分泌系统。
它可以通过刺激或抑制垂体前叶来调节各种激素的分泌,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等。
此外,下丘脑还可以通过调节垂体后叶的神经垂体系统来控制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还参与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它们控制着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功能。
下丘脑通过调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来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此外,下丘脑还与其他大脑区域进行密切的交流。
它与大脑皮质相连,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来参与调控应激反应。
下丘脑还与杏仁核和海马等大脑区域相关,通过调节情绪、记忆和学习等过程来影响行为。
最后,我们将探讨下丘脑在疾病中的作用。
下丘脑的功能紊乱常常与内分泌疾病和自主神经失调症等疾病密切相关。
例如,下丘脑的损伤可能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增高,引发内分泌失调相关的疾病如库欣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此外,下丘脑的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失调症,如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综合征和多汗症等。
总结而言,下丘脑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脑区,它通过调控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人体的稳态维持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下丘脑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对于我。
高考下丘脑知识点

高考下丘脑知识点下丘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它位于脑的底部,具有调节和控制机体内部环境的功能。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下丘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系统地介绍一下。
一、下丘脑的位置下丘脑位于脑的底部,与脑干相连,与大脑皮层之间通过下丘脑下垂体系统相互联系。
下丘脑与大脑皮层之间通过视丘、耳下丘、嗅丘等结构相互连接。
二、下丘脑的功能1. 调节体温:下丘脑通过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使得机体能够在恒定的温度范围内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调节睡眠与觉醒:下丘脑通过与大脑皮层的相互作用,调节人的睡眠和觉醒状态,保持身体的正常休息。
3. 调节生殖功能:下丘脑控制着人体的性成熟、性周期和性腺的发育等生殖功能。
4. 控制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下垂体之间通过下丘脑下垂体系统相互联系,下丘脑释放的激素能够调控下垂体的功能,并通过下垂体激素在人体中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
5. 调节嗅觉:下丘脑中的嗅丘与嗅觉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调控,使人能够正常感受和辨别不同的气味。
三、下丘脑的疾病1. 下丘脑功能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下丘脑功能异常,例如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2. 下丘脑肿瘤:下丘脑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颅内肿瘤,常常压迫并损害周围组织和器官,表现为头痛、视力改变、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3. 下丘脑损伤:外伤、中风等因素导致的下丘脑损伤会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体温调节紊乱、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等。
四、高考考点解析1. 下丘脑的位置和结构:要掌握下丘脑位于脑的底部,与脑干相连,并与大脑皮层、下垂体系统相互连接的基本结构。
2. 下丘脑的功能:要了解下丘脑的常见功能,包括体温调节、睡眠与觉醒调节、生殖功能控制、内分泌调节和嗅觉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3. 下丘脑与其他器官的联系:要理解下丘脑与下垂体、大脑皮层、嗅觉等的关系,以及通过下丘脑下垂体系统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机制。
4. 下丘脑的疾病与影响:要了解下丘脑功能障碍、肿瘤和损伤对人体的影响以及相关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下丘脑在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吴宜军 (江苏省江阴市云亭中学 214422)张年缝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214421)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
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多处提到下丘脑,下面就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归纳如下。
1.下丘脑的结构下丘脑大致可分为四区,即前区、内侧区、外侧区与后区。
①前区包括视前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室旁核和下丘脑前核。
②内侧区又称结节区,包括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结节核、灰白结节、弓状核和结节乳头核。
③外侧区有分散的下丘脑外侧核,其间穿插有内侧前脑束。
④后区主要是下丘脑后核与乳头体核。
2.下丘脑的机能下丘脑的体积很小,但它却控制着机体多种重要机能活动。
其特点有二:一是神经细胞不多,但联系复杂而广泛;二是除了一般神经元外,还含有内分泌神经元,它具有普通神经元的特点,又具有内分泌细胞合成激素的功能。
2.1水平衡调节 在视交叉上方第三脑室底部,自上而下分布有室旁核和视上核。
这两个核团的胞体分泌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其激素沿轴突输送到垂体后叶贮存。
2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血液的温度 中的温度感受器传入 传入 皮肤血管 立毛肌 汗腺 骨骼肌 肾上腺 甲状腺(血流量减少) (收缩) (发汗减少) (寒战)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2.2.2 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立毛肌舒张高温温觉感受器下丘脑皮肤血管舒张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2.3血糖调节下丘脑与糖代谢有关,尤其是室旁核损伤可造成持久的糖代谢紊乱,缺胰岛素性糖尿。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处于正常范围而维持体重正常。
当下丘脑发生病变,如炎症,创伤,新生物刺激及其他病理变化时,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觉中枢被破坏,解除了对腹外侧核饥饿中枢的抑制,临床出现多食,易饥,并由于大量进食而导致肥胖。
2.5 下丘脑对情绪反应有影响切除大脑皮层而保留下丘脑的动物,可自发产生或轻微刺激就能引起假怒的情绪表现,如猛甩尾巴、竖毛、张牙舞爪、挣扎、瞳孔扩大、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
解读下丘脑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解读下丘脑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在高中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板块中,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体温等多项平衡的调节都涉及到了有关下丘脑的知识。
而教材中对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很少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认识,如何把握所授内容的深度是教学工作中难点所在。
而教师自身对该知识点的解读就尤为重要。
1、下丘脑的结构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
位于丘脑的下方脑干的上方,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其区域包括间脑腹侧的大部分区域。
下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
2、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通过脑下垂体连接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体内各种渗透压的变化,也能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它们能调节垂体前叶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物是通过门脉流入垂体前叶的。
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抑制激素等。
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抑制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和靶腺合成的激素,形成一个激素网,调节着集体的许多活动。
3、下丘脑与调节下丘脑能通过下述三种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①由下丘脑核发出的下行传导束到达脑干和脊髓的植物性神经中枢,再通过植物性神经调节内脏活动;②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发出的纤维构成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两核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着此束流到神经垂体内贮存,在神经调节下释放入血液循环;③下丘脑分泌多种多肽类神经激素对腺垂体的分泌起特异性刺激作用或抑制作用,称为释放激素或抑制释放激素。
下丘脑通过上述途径,调节人体的体温、摄食、水平衡、血压、内分泌和情绪反应等重要生理过程。
3.1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前部是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所在部位,它们感受着体内温度的变化,如各部位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传来的信息;下丘脑前部受损,动物或人的散热机制就失控,失去在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功能;下丘脑后部是体温调节的整合部位,能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保持体温稳定于一定水平,如通过有关神经控制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骨骼肌皮肤血管的变化等。
浅论下丘脑的结构及功能

浅析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相信不少人对下丘脑的了解非常模糊:下丘脑在人体的哪儿?与大脑是什么关系?到底哪些生理过程与下丘脑有关?我们在这儿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一、下丘脑的结构人类的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桥、延髓。
下丘脑即丘脑的下部,是间脑的一部分。
它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丘脑的下方、垂体的上方。
下丘脑内部有许多神经细胞集合在一起,组成多个神经核来完成下丘脑的各项功能。
二、下丘脑的功能下丘脑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1、调节功能⑴下丘脑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下丘脑的这一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然而下丘脑位于脑部,而各类腺体分布在身体各处,它又如何调节这些腺体呢?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控制和协调内分泌腺的活动。
例如,当人体感觉寒冷、紧张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加强机体代谢。
依赖这种调节方式的腺体还有性腺、肾上腺皮质。
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直接调节某些腺体的活动。
例如,饭后血糖含量上升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含量时,下丘脑又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它们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维持血糖的平衡。
⑵下丘脑也能调节体温的正常: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的所在地。
在寒冷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肾上腺分泌增加,减少热量散失。
体内温度如有升高,下丘脑就因高温的刺激而使身体发生出汗、立毛肌舒张以及皮肤血管舒张等反应,加强散热。
一旦体温恢复正常,这些反应就随之消失,体温停止下降。
⑶下丘脑还能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此激素有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壁通透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
相信不少人对下丘脑的了解非常模糊:下丘脑在人体的哪儿?与大脑是什么关系?到底哪些生理过程与下丘脑有关?我们在这儿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下丘脑的结构
人类的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脑桥、延髓。
下丘脑即丘脑的下部,是间脑的一部分。
它位于脑的腹面、大脑之后、丘脑的下方、垂体的上方。
下丘脑内部有许多神经细胞集合在一起,组成多个神经核来完成下丘脑的各项功能。
二、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
1、调节功能
⑴下丘脑能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下丘脑的这一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
然而下丘脑位于脑部,而各类腺体分布在身体各处,它又如何调节这些腺体呢?下丘脑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控制和协调内分泌腺的活动。
例如,当人体感觉寒冷、紧张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加强机体代谢。
依赖这种调节方式的腺体还有性腺、肾上腺皮质。
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控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来直接调节某些腺体的活动。
例如,饭后血糖含量上升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到一定含量时,下丘脑又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它们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维持血糖的平衡。
⑵下丘脑也能调节体温的正常: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的所在地。
在寒冷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冲动传至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以下活动:一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机体代谢增强,抗寒能力增强;二是经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肾上腺分泌增加,减少热量散失。
体内温度如有升高,下丘脑就因高温的刺激而使身体发生出汗、立毛肌舒张以及皮肤血管舒张等反应,加强散热。
一旦体温恢复正常,这些反应就随之消失,体温停止下降。
⑶下丘脑还能调节水盐平衡: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此激素有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壁通透性的作用。
当饮水不足或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传到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通透性高,重吸收的水多,尿量就少。
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低,重吸收的水少,尿量就多,以维持体内水平衡。
对于无机盐的平衡,下丘脑则是通过调节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来实现的,因醛固酮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的作用。
2、感受功能
下丘脑中有许多种感受器,是许多感觉的整合中心。
例如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和降低。
3、传导功能
下丘脑能将其内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
如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大脑皮层综合整理后再下达指令——加强饮水,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
4、分泌功能: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其分泌的激素主要有各类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释放激素包括很多种,其命名也有一定的规律,即“促”+所调节的腺体的名称+“激素”+“释放激素”,它们直接作用于垂体,继而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而抗利尿激素则是先运至垂体的后叶贮存,当身体需要是,再释放入血,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从而大大增强尿的浓缩能力。
缺乏抗利尿激素会引起尿崩症,使机体大量脱水。
总之,下丘脑监测着身体的各种情况,对人体多种功能实行控制。
它不但“知道”人能感受到的情况,如;寒冷、紧张等,而且“知道”人感受不到的事情,如血浆的渗透压、血液中激素的含量等,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大脑,而大脑发出的指令也要经下丘脑转达,从而协调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平衡调节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参与水平衡调节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涉及两种主要激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下面做简要概括比较。
激素名称作用具体功能分泌部位调节过程
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减少排水下丘脑产生,垂体后叶释
放分别见下图解(即水和盐
平衡调节)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通过肾小球滤过的水、钠、钾有99%被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
水平衡的调节
二、血糖平衡的两种调节方式
1. 激素的直接调节
整合:血糖调节的总体过程可以归纳概括如下图解:
2. 神经系统的间接调节
综合两种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即血糖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
三、血糖的来源去路及浓度
1. 来源去路
血糖来源:①食物消化吸收②肝糖元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
血糖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排出③转变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
2. 浓度
血糖过高:①高血糖(空腹高于130 mg/dL)②糖尿病(高于160 mg/dL~180mg/dL)血糖过低:①低血糖早期症(低于50mg/dL~60mg/dL)②低血糖晚期症(低于45 mg/dL)
四、体温调节的两种情况
人体的体温分别在寒冷与炎热的环境中时,表现出两种调节机制:
1. 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
2. 人在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增加散热
综合上述两种环境中的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图解。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人体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但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仍然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了这个能力范围,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两种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归纳如下
1. 肾上腺
位于肾脏上方的内分泌腺。
左右各一个,左侧略大于右侧,总重约10g~20g。
肾上腺由两个来源不同、细胞成分和功能各异的内分泌腺:髓质与皮质(人类之比约为1:9)组成。
①腺体外层:肾上腺皮质(源于中胚层),是人类和哺乳动物生存所必需的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均为类固醇,总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由外向内有三种不同的结构,分别分泌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有少量雌激素。
②腺体内层:肾上腺髓质(源于外胚层)。
分为肾上腺素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前者数量多,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动物具有应急能力。
后者数量少,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还有少量交感神经节细胞。
2. 胰腺
为人体中很重要的腺体。
兼有内与外分泌腺双重角色,由外分泌和内分泌两部分组成。
①外分泌部: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和导管组成,主导管与胆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
分泌胰液,呈碱性(pH7.8~8.4),渗透浓度与血浆相等,是食物消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酶的来源,胰液中各种消化酶最为丰富,包括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等多种,为糖类、蛋白质、脂肪及核酸等在肠内进行水解所必需的。
②内分泌部:胰腺内分泌部为胰岛,为分散在胰外分泌腺之间的不规则的细胞团。
主要有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于胰岛的外周部,能分泌胰高血糖素,有促进糖原分解,提高血糖的作用。
胰岛B细胞的体积较小,能分泌胰岛素,为糖的分解代谢和糖原合成的重要激素。
人和哺乳动物胰岛中有四种细胞,另外还有C细胞和D细胞。
六、下丘脑的双重功能: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
下丘脑位于脑的腹面,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既有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把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体温、营养摄取、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
下丘脑的部分调节图解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