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历史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相关史料
晚年益肥壮,腹 垂过膝,重三百三十 斤,每行以肩膊左右 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至玄宗前,作胡旋舞, 疾如风焉。
——《旧唐书》
(节度使)既有 其土地,又有其人民,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
——《新唐书》
重点探讨
1、安史之乱 (3)影响
①严重破坏北方经济,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 迁,但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宦官专权
相关史料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三)五代十国
基础梳理
1、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相关史料
(三)五代十国
基础梳理
1、实质: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2、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实 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 奠定了基础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课程标准:了 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 的高度繁荣,认识民 族交融、区域开发的 新成就
(一)隋朝之兴
基础梳理
1、隋的统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 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派 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长期 分裂的局面
隋朝形势图
相关史料
隋文帝杨坚
(二)隋朝的衰亡 重点探讨 隋朝为何短命而亡? 1、原因 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 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最终生 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 大规模起义 2、标志 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 死,隋朝灭亡。
时间
605年三 月
605年三 月
605年四 月
②推动民族融合,促进统一 面,阎立本的职贡图可谓神来之笔,不是充满敌意的

统编版《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完美课件2

统编版《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完美课件2

(2)贵族、官宦醉死梦生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沿岸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安禄山控制的河
北三镇的兵力,接近
全国兵力的一半。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2)经过
时间:755年——763年
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
过程:范阳
洛阳
潼关
收复 洛阳
郭子仪,李光弼
收复长安
长安
(3)修建大运河
依据材料,概括隋朝灭亡的原因?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 杨国忠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侈。
——摘编自《贞观以政洛要》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
——杜甫《无家别》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求谏》 黄巢起义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义根据地,占领长安后不思进取,最后失败,但是,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玄宗继位以后,稳定政局,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唐太宗
兼听纳谏
黄巢起义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义根据地,占领长安后不思进取,最后失败,但是,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黄巢起义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起义根据地,占领长安后不思进取,最后失败,但是,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杜甫和《无钱家别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2)贵族、官宦醉死梦生
注:上图为“【历史地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截图, 如需使用,请插入动画。
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②总结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2、唐朝的繁荣
(2) 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农业:江南地
区制造了曲辕
犁,并创造新
型灌溉工具---
筒车。
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
筒车
手工业:①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还吸 唐
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②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彩
还有著名的“唐三彩”(最名贵的陶)。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时空定位
目 录
CONTENTS
01 隋朝兴亡
02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03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 十国
一、隋朝兴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建隋,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南北统一。
南北朝上承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本身虽仍处于分裂状态,但南北对峙, 北方占据优势,逐渐为隋唐的统一和 鼎盛打下基础。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1.安史之乱 (1)背景: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节度使兵力扩大,形 成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2)概况:755年,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 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3)影响: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在平叛过程中,唐 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吐 蕃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大唐之国——1400年的记忆遗产》
启示: 民族团结一家亲; 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纳百川,开放共享;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合作探究 思考点P35 隋唐盛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结合隋唐的政治、经济和民族政策思考。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优质课件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优质课件

2.隋朝速亡 失误:过于急切 不恤民力
高中历史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后统一全国。
高中历史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 以民为本 劝课农桑 知人善任 虚怀纳谏
高中历史
“贞观之治”
武则天 发展科举 拓展边疆 轻徭薄赋 发展经济
“贞观遗风”
唐玄宗李隆基 选贤任能 改革吏治 发展生产 大兴文治
4.后周局部统一
高中历史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高中历史
小结
隋朝 成就:
实现统一、 发展经济 制度创新 、兴建东都 修建运河 失误: 过于急切 滥用民力
唐朝 成就:
制度完善、经济繁荣、 文化灿烂、民族交融、 对外开放 失误: 中央与地方失衡 后期忽略民生
高中历史
隋朝全图
• 兴建东都
加强对山东、江南等地的控制
高中历史
隋洛阳城
隋朝局势图
• 修建运河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高中历史
隋朝运河
• 修建运河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 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 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者矣。
——傅泽洪《行水金鉴》
高中历史
隋朝运河
——(唐)刘允章《直谏书》
高中历史
2.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
• 875年,黄巢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高中历史
3.五代十国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旧五代史•晋书》
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
高中历史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郭威 邺都留守

《中古隋唐时期》课件

《中古隋唐时期》课件

道教的演变与影响
01
道教的起源和发展
道教起源于公元前的道家思想,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 独特的宗教体系。
02
道教的信仰和实践
道教信仰神仙、符箓、炼丹等, 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养生修炼 。
03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涉及哲学、医学、化学、文 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0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与东北亚国家的交往
高句丽
隋唐时期与高句丽的关系复杂。隋朝曾三次征讨高句丽,但均未能征服。唐朝初期,太宗 皇帝也多次派兵征讨,仍未能成功。后高句丽因内乱被新罗和唐朝共同平定,高句丽领土 被纳入唐朝和百济、新罗的势力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中S TO CREATE A NEW
ERA
• 隋唐时期概述 • 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 •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 隋唐时期的宗教与哲学 • 隋唐时期的建筑与艺术
目录
CONTENTS
01
隋唐时期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政治权力的垄断。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02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地方行政改革
03
隋唐时期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
管理。
经济文化
01
农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提高了
农业生产效率。
02
工商业的繁荣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20张PPT)
第六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 杨隋兴亡
(一)兴盛:广设仓库,兴建名城,开通运河,创设科举 (二)覆亡:隋炀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征伐高丽
含嘉仓考古遗址 (缸式地下粮窖)
营建洛阳: “得土之 中”,便 于运送贡 赋,控御 全国。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运河开通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唐肃宗于灵武即位,尊玄宗为上皇天 帝,年号至德。
马 嵬 驿
2.藩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
藩镇割据形势图
3.宦官专权
唐自穆宗以来八世,而为宦者所立者七君。
——《新唐书》卷九《本纪九》
4.牛李党争
李商隐在令狐楚和王茂元之间左右为难。
黄巢起义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5.朱温灭唐
907年,废哀帝, 改国号梁,史称后 梁。至此,唐王朝 灭亡。中国历史进 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852年-912年)
四 五代十国 “天子宁有种焉”
1.政权更迭
〔安〕重荣起于军伍,暴得富贵,复 睹累朝自节镇遽升大位,每谓人曰: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卷九八 《晋书 · 安重荣传》
东突 贞观年间被唐所灭,复叛 厥 后为回纥所灭
西突 高宗年间被唐与回纥所灭 厥
回纥 玄宗朝被册封怀仁可汗, 后发展为维吾尔族
藏族 太宗朝和亲,9世纪中期唐 蕃会盟
靺鞨 玄宗朝被册封渤海郡王
三 盛极而衰
755-763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1.安史之乱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高中历史课件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

高中历史课件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3)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 工,用6年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 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 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隋朝兴亡
隋的建设
隋初经济飞速发展
农业方面:
人口增加。统一时的三千万口到 606年增至四千六百余万口。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③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成为南北交
通大动脉,对加强我国统一,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 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隋朝的运河系统。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 年(605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 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 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 运河系统。”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
“恺揣帝心在宏侈,于是东京制度穷极壮丽。” ——《隋书·列传·卷三十三》
隋朝兴亡
隋的建设
①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 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也包括备水旱 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积储丰富。
②兴建洛阳城:隋炀帝兴建,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 工,用6年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 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 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
——《新唐书·兵志》
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极具独立性。当时全国军队五十七万余,而镇兵竟达四十九万 人,占全国兵员总数的85%以上。其中猛将精兵又主要集中在东北与西北 边境。仅安禄山所领兵力,就达十五万人之多。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镇之 间的力量对比失去了平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9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9张PPT)
材料:
(1)根据材料,写出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名称,并将图片空白处补充完整。该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开凿的?
洛阳
通济渠
隋炀帝
隋朝大运河(大运河)
探究: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
(2)唐代诗人皮日休针对“尽道隋亡为此河”提出相反的观点“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你认为该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探究:从选官制度看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根据材料,归纳隋朝的吏治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央集权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的原因。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创立不论门第,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中国的这套选官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十分推崇,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官办法。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晋书·刘毅传》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背景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政治发展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营造东都,建大运河等15源自(秦始皇、秦二世)38年(隋文帝、隋炀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B.贞观乊治 D.康乾盛世
二、材料分析 1、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宎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丌由进士者,终丌为关 。”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4)根据材料一,进士科是由谁创立的?
_____年,隋朝统一南北。 589
涿郡 洛阳 2.隋朝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北达____,
余杭 南至____,全长两千多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3.开凿大运河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4.开凿大运河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以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而著称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宎 • C .唐玄宎 D .武则天
B)
• 4、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宎比喻为可以“知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 A .魏征 B .杜如晦 • C .房玄岭 D .李白
• 5、唐太宎、武则天、唐玄宎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 B ) • A .轻徭薄赋 B .重用人才 • C .减轻刑罚 D .善于纳谏
四,拓展延伸。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 亡”。试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期 用人方面的史实对此论点加以说明,并就此谈谈 你的看法。
A说明:①唐太宗重用贤相房玄龄、杜如晦,重用谏臣魏 征等,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②武则天破 格用人和发展科举制度,任用名相狄仁杰、姚崇等,使 社会继续发展。③唐玄宗前期选贤任能,选拔德才兼备、 年富力强的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出现“开元盛世”。 ④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酿 成“安史之乱”。⑤总之,三人都为选拔人才,重用人 才,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看法:①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人才。②人才是社会的财 富,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我们中学生,要勤 奋努力,做一名对时代发展有用的人才。
3.唐太宎在民生问题上采取了哪家学派的主张? 其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4.唐太宗在民生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怎样?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5.后人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是什么?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唐太宗有哪些突出的措施和政绩?(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①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 ②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人才; ③完善隋朝官制,改革整顿国家机构; ④完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⑤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⑥重视文化教育,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⑦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⑧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二、“贞观之治” 李世民 唐高祖传位于 李世民就是 唐太宗 ,年号“贞观 ”。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 ⑴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 压榨压榨农民; ⑵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⑶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⑷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 .唐太宎在民生问题上采取的是哪家学 派的思想主张,其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什么?
• 6、“政启开元,治宍贞观”是谁的统治 ( C • A .隋文帝 B .唐太宎 • C .武则天 D .唐玄宎
)
7、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D ) A . 唐太宎 B . 唐高宎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宎 8、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C ) ①耧车 ②秧马 ③曲辕犁 ④筒车 A . ①② B .①③ C . ③④ D .②③ 9. 科丼制度正式形成于:( B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 C.唐太宎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四、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直到 清末 废除。(1905年废除)
•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1——4课)综合练习 • • • • 一、选择题 1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D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加强南北交通 C .巡游享乐 D .巩固封建统治
• 2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丼考试强调以 什么作为选宏的标准? ( D ) • A .门第高低 B .思想觉悟高低 • C .财产多少 D .才能大小
三、隋的灭亡:
隋炀帝 统治后期,暴 原因:
虐无道,导致起义。 时间: 灭亡。
618
年,隋朝
“成由勤俭;败由奢”最能体现这 句话的皇帝是: 隋文帝、隋炀帝
一个朝代:隋朝
两位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三个时间:581年、589年、从605年 四件事情:隋朝建立、隋朝统一南北 经济繁荣、开通大运河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 618年 人物: 李渊(唐高祖) 都城: 长安
从605年起 隋炀帝 3、中心、起始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激增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海河
4、什么叫“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 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 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
三、唐朝的衰亡 转折:安史之乱 ——由盛而衰 瓦解:唐末农民战争 灭亡: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朝统一南北: 时间: 589年 过程: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4、长度及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 、开凿大运河的作用
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 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4课)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国家统一
繁盛 繁盛一时 的隋朝 一时
经济繁荣
大运河开通 二世而亡 共存38年
(581—618)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建立: 1._____年_______ 建立隋朝,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定都________。
唐太宗
3、什么是 “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 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 治”。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周 。
2、政绩: 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
选拔贤才的政策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⑴ ⑵ 发展农业生产
2、隋炀帝时
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以 进士、明经 两科最重要。 2、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 唐太宗 、 武则天 和 唐玄宗 。 3.唐太宗: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 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 加学员。
第一名称 状元 。
3、唐太宗常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1)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①吸取隋亡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④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2)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②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的问题 ③认识到民生问题是统治的根本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改革措施:
①任用贤才(姚崇); ②重视地方吏治; 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 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① 兴修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② 农耕技术提高: 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三、问答题
1.科举制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科举制有何影响 ?
朝代:隋朝。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科丼制在哪一朝代逐渐完善? 关键有哪几位皇帝完善了科丼制?
①完善:唐朝②皇帝:唐太宎、武则天、唐玄宎
三、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创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创科举制)
完善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四、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 功读书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 10. 隋朝统一全国是在公元( B )年: A.公元581年 B.公元589年 C.公元605年 D.公元618年 • 11. 唐太宎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 下列属于贞观名臣的是:( C ) A.姚崇 房玄龄 B.宋璟 杜如 晦 C.房玄龄 杜如晦 D.姚崇 宋璟
• 12. A.文景乊治 • C.开元盛世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涿郡(北京)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市: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 段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江都(扬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