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合集下载

微生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微生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微生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微生物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1.碳源(Carbon Source):微生物需要碳作为构建细胞的主要元素。

它可以从有机物(如葡萄糖、脂肪酸等)或无机物(如二氧化碳)中获取。

2.氮源(Nitrogen Source):微生物需要氮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

常见的氮源包括氨、硝酸盐、氨基酸等。

3.磷源(Phosphorus Source):微生物需要磷来合成核酸、脂类和能量储存分子(如ATP)。

磷通常以无机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等。

4.硫源(Sulfur Source):微生物需要硫来合成氨基酸中的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

常见的硫源包括硫酸盐和硫酸氢盐。

5.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s):微生物需要微量元素作为辅酶、酶和催化剂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镁、钴、铜、锰等。

6.水(Water):水是微生物生存和代谢所必需的,它在细胞中扮演溶剂、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角色。

这些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可能限制微生物的生长。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有所不同,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需要提供适当的培养基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是指所有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而营养的获取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的。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来维持生命活动。

动物则需要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

摄食是指动物通过口腔将食物摄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获取营养的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些小分子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的营养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如蓝藻、一些细菌等。

而另一些微生物则是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如细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从而获取营养。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而微生物则有多种方式来获取营养。

这些方式都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的营养

3、培养:倒置培养皿,于37℃恒温箱中培养2-3天。
防止培养基冷凝后形成的 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
不利于菌落的形成
4、纯化和保藏:选择小型且呈灰白色的单个菌落,用 划线法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后冷藏在冰箱中 保存。
1、配制培养基:黄豆浸泡,制作豆浆。用奶粉泡 牛奶。 豆浆和牛奶混合,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获得 液体培养基。 杀灭试管 2、接种:点燃酒精灯,打开菌种封口后将试管口在 口的杂菌 火焰上烧一下,并将试管口置于火焰附近,然后灼烧 接种环,将接种环于菌种试管培养基无菌落处冷却后 刮取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3、培养:37℃发酵8-10小时。
6)牛肉膏中含有生长因子。 ( √ )
现有酸奶一瓶、奶粉一袋、黄豆一 袋,如何制作豆奶酸奶?要求用酸 奶中乳酸菌进行发酵。
1、配制培养基:用奶粉泡牛奶,加入1%的琼脂,制 成固体培养基,高压灭菌处理。 2、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点燃酒精灯,用酒精消 毒手,打开酸奶包装,将接种环灼烧,在酸奶中蘸一 下,用划线法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
2、根据用途分
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能通过缺少某种物质或某种特定的反 应选择出特定微生物的具有选择作用的培养基。
通用培养基——满足多种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选择出----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青霉菌、酵母菌等真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选择出----自生固氮菌 加入伊红和美蓝染料的培养基 选择出----大肠杆菌(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的菌落)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选择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 选择出----自养型微生物
2.氮源
凡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氮元素的 营养源,称为氮源。

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及功能

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及功能

微生物六大营养要素及功能
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及功能如下:
1. 碳源: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2. 氮源: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源。

少数能提供能源,只有少数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产生能量。

3. 能源:能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4. 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其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参与新陈代谢,补充微生物所需的氨基酸,利用嘌呤、嘧啶来合成核苷酸,再合成核酸。

5. 无机盐: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源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作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维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稳定性,调节并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控制细胞的氧化还原电位。

6. 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是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这些营养要素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对于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营养

最常见的鉴别性培养基是伊红美蓝乳糖
培养基,即EMB培养基。它在饮用水、 牛奶的大肠菌群数等细菌学检查和大肠 杆菌的遗传学研究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 途。
二、 培养基配制原则
1.目的明确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营养要求配制针对强的培养基。
培养化能自养型的氧化硫杆菌的培养基组成为: S 10g MgSO4.7H2O 0.5g NH4)2SO4 0.4g 0.01g H2PO4 4g CaCl2 0.25g H2O 1000ml
0.5g MgSO4.7H2O H2O 1000ml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干麦芽粉加四倍水,在50℃--60℃保温糖化3-4小时,用碘液 试验检查至糖化完全为止,调整糖液浓度为10。巴林,煮沸 后,沙布过滤,调PH为6.0。 霉菌(查氏合成培养基) NaNO3 3g K2HPO4 1g MgSO4.7H2O 0.5gFeSO4 0.01g 1000ml KCl 30g 0.5g H2O

从微生物所能利用的氮源种类来看,存
在着一个明显的界限: 一部分微生物是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 源的,它们能把尿素、铵盐甚至氮气等 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一切氨基酸, 称为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凡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 的微生物就是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三、水
水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可少
3.半合成培养基:由成分已知的物质和 成分未知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如PDA培养基。 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真菌
根据培养基物理状态分
A. 液体培养基:配制后不加任何凝固剂。 B. 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上加进一定凝固剂,在 液体培养基中如加0.5%琼脂,可以用来观察细胞运 动的特征,鉴定菌种,测定抗菌素的效价等。 C.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如1.52.0%琼脂)。固体培养基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一 个营养表面,在这个表面生长微生物可形成单个菌 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计数,保管。 D. 脱水培养基:指含有除水分以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 培养基,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水分并加以灭菌即可, 其成分精确且使用方便。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为了满足其生长和繁殖的的需要微生物从外界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即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功能。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其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称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即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可为它们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结构物质(大分子碳架)、能量、代谢调解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来源除无机、有机物质外,还包括光能这种非物质形式的能源。

第一节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1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2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微生物细胞由C、H、O、N、S、P、Mg、K、Na、Ca、Fe、Mn、Cu、Co、Mo、Zn等化学元素组成,且以C、H、O、N、S、P六种元素为主,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

微生物细胞中的这些元素主要以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有机物主要为:蛋白质、糖、脂、核酸、维生素及它们的降解物与一些代谢产物等物质组成。

无机物则是:参与有机物组成或单独存在于细胞原生质内的无机盐等灰分物质中。

水是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一般占微生物营养体重量的百分比:细菌80%左右、酵母菌75%左右、霉菌85%左右;霉菌孢子含水约39%、细菌芽孢核心部分的含水量低于30%。

细胞内的有机物、无机物和水等共同赋予细胞的遗传连续性、透性和生化活性。

(二)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细胞也和其他高等生物细胞一样,在元素水平都需要20种左右,且以C、H、O、N、S、P六种元素为主;在营养要素水平上都在六大类的范围内: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二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碳源1 碳源(carbon source)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称为碳源。

碳源是微生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物,又称大量营养物。

2 微生物的碳源谱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即碳源谱。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学》微生物的营养

图6-1 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图6-2 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指溶质必须在细胞膜上的底物特异 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不消耗能量的 扩散运输方式,多见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中少见(图6-2)。促进扩 散与单纯扩散同属于被动扩散,是 不耗能的跨膜运输方式,所以也不 能进行逆浓度运输,但扩散效率较 快,其原因则是有特异载体蛋白的 参与。
(2) 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synthetic medium),也称为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是营养成分 背景完全清晰的培养基,由高纯化学试剂配制而成。 (3) 半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semisynthetic medium)是由部分天然材料和部分化学试剂配制的培养基,如马铃薯蔗 糖培养基(干净削皮的马铃薯200g,蔗糖20g)。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
4.无机盐
无机盐(mineral salt)或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除碳源和氮源外的各种重要 元素,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在配制微生物培养基时,对大量元素来说,首选无机盐是K2HPO4和MgSO4,可同时提供 多种需要量大的元素。同时,许多微量元素是重金属,不能过量,否则可能产生毒害作用, 但是在部分生物中,特别是真菌,会对某些重金属元素富集,这在重金属污染处理中具有重 要意义。
氧化还原电位(redox potential)又称氧化还原势,是衡量某氧化还原系统中氧化剂接受电子或还原剂释放电子趋势 的一种指标。 6. 原料易得
从经济角度考虑,在配制培养基时应尽量利用廉价且来源方便的原料。
(三)培养基设计的方法
1. 查阅文献,借鉴经验 设计培养基时,首先应该根据实验目的查阅文献,收集已发表的培养基配方,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筛 选。 2. 生态模拟 凡有某种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的环境,一定存在着该微生物所必要的营养及赖以生存的其他条件。 3. 营养需求,科学组合 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通过不同因素实验考察的优化方法确定最优配方。 4. 试验比较,优化配方 初步设计的适合某种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配方,还必须经具体试验和比较后才能最后确定符合实 际要求的培养基。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学习要点4.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碳源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学习要点4.1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碳源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学习要点4.1 微生物的六类营养要素一、碳源凡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均可作碳源。

其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及代谢产物的骨架;是大多数微生物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

碳源的种类包括:无机含碳化合物,如CO2和碳酸盐等;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类、脂类、有机酸以及各种含氮的化合物。

二、氮源氮源是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其主要功能有:提供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以及含氮代谢物等的原料;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氮源作为能源。

如,硝化细菌。

氮源的种类包括:分子态氮,只有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态氮作为唯一氮源;无机态氮,包括硝酸盐、铵盐等,几乎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有机态氮,主要是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

三、能源能源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的能量来源的物质。

微生物的能源种类包括化学能和光能,如,化能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利用无机物,光能营养微生物利用光能作为能源。

四、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但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极微量的有机物。

主要包括维生素、AA、碱基等。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合成核酸和辅酶,如嘌呤和嘧啶。

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包括酵母膏、玉米浆、麦芽汁、复合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五、无机盐为微生物细胞的生长提供碳、氮源以外的多种重要的元素物质,多以无机盐的形式供给。

其主要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分;调节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作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构成酶活性基的组分,维持酶活性。

无机盐的种类有大量元素 S、P、K 、Na、Ca、Mg、Fe(以无机盐阳离子形式被吸收,配培养基时要加磷酸盐、硫酸盐)和微量元素 Zn、Cu、Mn、Co、Mo等(在微生物培养中的浓度很低,自来水中的就够用,不需另加)。

六、水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约占细胞鲜重的70-90%,水以游离态或结合态存在。

其作用包括:是细胞生化反应的良好介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被吸收或排出细胞外;水的比热高,能有效的吸收代谢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不致使细胞的温度骤然上升;维持细胞的膨压(控制细胞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1.富含有机氮源,少含或不含糖分。有机氮有利于菌体的生长繁殖,能获得更多的细胞。
2.对于放线菌或霉菌的产孢子培养基,则氮源和碳源均不宜太丰富,否则容易长菌丝而较少形成孢子。
3.斜面培养基中宜加少量无机盐类,供给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
2.发酵培养基
发酵量的原材料,而且也是决定发酵生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4.避免产生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物质或形成沉淀
葡萄糖与铵盐或氨基酸的氨基在灭菌高温下作用形成深褐色物质。这种物质不被微生物利用。因此这两类营养物不宜直接配在一起进行灭菌,而应采用分开灭菌后再加入发酵罐内。
硫酸铵中的SO42-与钙盐易形成难溶的硫酸钙,因此二者也不宜直接配成培养基。
6.金属离子的影响:
有些种类的发酵生产对金属离子相当敏感,因为有些金属离子是中间代谢酶的抑制剂或激活剂。
淀粉:一般要经菌体产生的胞外酶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利用。可克服葡萄代谢过快的弊病。来源丰富,价格比较低廉。常用的为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甘薯淀。
油和脂肪:在微生物分泌的脂肪酶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溶解氧的参与下,氧化成水和CO2。因此用脂肪作碳源时需比糖代谢供给更多的氧。
(2)氮素化合物
氮是构成微生物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质和核酸是微生物原生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氮素一般不提供能量,但硝化细菌却能利用氨作为氮源和能源。
利用无机氮时应注意引起的pH变化。
实验室中常用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等作为有机氮源,工业生产上常用硫酸铵、尿素、氨水、豆饼粉、花生饼粉、麸皮等原料作氮源。
(3)水
(1)水是良好的溶剂,菌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溶解于水中被吸收的。
(2)渗透、分泌、排泄等作用都是以水为媒介的;
(3)水直接参与代谢作用中的许多反应。所以,水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磷:
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必要成分,也是ATP的成分。
在代谢途径调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微生物生长,但过量时,许多产物的合成受抑制。
钙:培养基中钙盐过多时,会形成磷酸钙沉淀。可分别消毒或逐步补加。
镁:处于离子状态时,是许多酶的辅酶的激活剂,不但影响基质的氧化,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硫酸镁加入,但在碱性溶液中会形成沉淀。
pH的具体控制方法
1.可以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加入酸或碱或流加某些营养物质调节培养基的pH,但更应在配制培养基时考虑所用营养物质的组成成分,使其pH值适合该微生物生长或合成代谢产物的需要。
2.还要注意有些营养物质被利用后培养基的pH变化情况.
3.控制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物质作为营养物,如以磷酸盐作为磷的成分;或者避免使用容易产生生理酸性或碱性使培养基pH波动太大的物质。
微生物的营养来源
(1)能源
自养菌:光;氢,硫胺;亚硝酸盐,亚铁盐。
异养菌: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如醋酸。
(2)碳源:
碳酸气;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3)氮源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
2.配制合适的浓度:可以从发酵动力学有关生长、产物合成和基质利用物料平衡的关系中大致推算所需原料或大致计算出所需主要原料的需要量。
3.主成分与其他成分的配比。
4.控制合适的pH: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物的合成往往需要—定的pH环境,在最适pH值下有利于加快各种酶的反应。因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应使培养基的pH适合于微生物生长或产物合成所需。
(5)生长因子广义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又称生长素),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狭义说,生长素仅指维生素。
与微生物有关的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这些维生素是各种酶的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没有它们,酶就不能活动。
凡是缺少合成生长素类物质的微生物(即缺少了合成生长素过程中的某种酶),统称为营养缺陷型。
正烷烃:一般是指从石油裂得到的14C至18C的直链烷烃混合物。
葡萄糖:
是最易利用的糖,并且作为加速微生物生长的一种有效的糖。
过多的葡萄糖会过分加速菌体的呼吸,以致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需要。
糖蜜:是制糖厂生产糖时的结晶母液,是蔗糖厂的副产物。含有较丰富的糖、氨素化合物和无机维生素等,是微生物工业的价廉物美的原料。
就某一类微生物而言,由于其合成能力的差异,对氮营养的需要也有很大区别
氮的来源可分为无机氮和有机氮:
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棉子饼粉、玉米浆、玉米蛋白粉、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蚕蛹粉、尿素、废菌丝体和酒糟等。
它们在微生物分有机氮源特点: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肽和游离的氨基酸
还含有少量的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及生长因子。
(4)水的比热高,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所放出的热,使细胞内温度不致骤然上升。
(5)水是热的良导体,有利于放热,可调节细胞的温度。
(4)微量元素(无机盐类)无机盐类是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主要功用是:
①构成菌体成分;
②作为酶活性基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
③调节渗透压、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④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无机元素包括主要元素(又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这是依据微生物对它们需要量的大小划分的。
主要元素有P、S、Mg、K、Ca等;
微量元素有Fe、Cu、Mn、Zn、Mo、Co、B等。
当盐浓度太高时,对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在较低浓度时却能刺激生长。
一般在复合培养基中由于加入许多动植物原料等都含有微量元素。
(1)根据产物合成的特点来设计培养基:
对菌体生长与产物相偶联的发酵类型,充分满足细胞生长繁殖的培养基就能获得最大的产物。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气态氮
(4)无机盐
磷酸盐,钾盐,镁盐,钙盐等其他矿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其他
(5)特殊生长因子
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醇等
1.斜面培养基
作用:这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用的,包括细菌,酵母等的斜面培养基以及霉菌、放线菌生孢子培养基或麸曲培养基等。这类培养基主要作用是供给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
同时又是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量来源。
(2)碳源种类
糖:单糖中的己糖,寡糖中的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多糖中的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质和果胶质等,其中淀粉是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的碳源。
有机酸如糖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琥珀酸、苹果酸、丙酮酸、酒石酸等
醇类中甘露醇、甘油、低浓度的乙醇。
脂肪酸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都可用作碳源。油酸和亚油酸等高级脂肪酸可被不少放线菌和真菌作为碳源和能源利用,低浓度的高级脂肪酸可刺激细菌生长,但浓度较高时往往有毒害作用。
(5)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6)原料价格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
7)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8)有利于产品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产生“三废”的物质。
zhuyishixiang
1.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成分必须满足细胞生长,代谢活动和合成产物所需的基本要求。
有机氮源的节约和代替主要为减少或代替黄豆饼粉、花生饼粉、食用蛋白胨和酵母粉等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原料。
代用的原料可以是棉籽饼粉、玉米浆、蚕蛹粉、杂鱼粉、黄浆水或麸汁、饲料酵母、石油酵母、骨胶、菌体、酒糟,以及各种食品工业下脚料等。这些代用品大多蛋白质含量丰富,贷源充足,价格低廉,便于就地取材,方便运输。
(7)根据经济效益选择培并基原料
考虑经济节约,尽量少用或不用主粮,努力节约用粮,或以其他原料代粮。
糖类是主要的碳源。碳源的代用方向主要是寻找植物淀粉、纤维水解物,以废糖蜜代替淀粉、糊精和葡萄糖,以工业葡萄糖代替食用葡萄糖。同时,使用稀薄的培养基,适当减少碳氮配比
石油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发酵不但可以生产以粮食为碳源的发酵产品。
泌的蛋白酶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被菌体进一步分解代谢。
玉米浆:是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副产物,其中固体物含量在50%。还含有有机酸、还原糖、磷、微量元素、生长素。
由于玉米浆的来源不同,加工条件也不同,因此玉米浆的成分有较大波动。
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氨水等。
微生物对其吸收利用比有机物快,所以也称速效氮。
因此对于有重大影响的金属离子必须严格控制。如柠檬酸发酵中铁、锰和锌离子都能明显影响产量,钙离子对细菌淀粉酶的生产有促进作用,而钴离子对葡萄糖异构酶的发酵是必需的,这些在培养基配制时都必须予以注意。
四、培养基组成物质的营养与作用
(1)碳素化合物的作用
构成菌体成分的重要元素,
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胞内贮藏物质的主要原料,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等必须予以重视。
(1)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2)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或最大产率。
(3)有利于提高培养基和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4)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