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1

合集下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作物的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着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对油菜的危害较大。

为了更好地防治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菌核病菌,属真菌。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这些病原菌会大量繁殖并感染油菜作物,导致病害的发生。

2.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是油菜菌核病大量繁殖的主要条件之一。

高湿度和高温度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快速生长和传播,加剧油菜菌核病的发展。

3.非生物因素:除了病原菌和气候条件外,土壤富含病原菌、油菜种植密度过大、连作等非生物因素也是导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取抗病品种:育种抗性强的油菜品种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至关重要。

多采用高抗品种,可以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在土壤调理方面,应注意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保持土壤健康,提高作物的自然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适当减少油菜作物的密植程度,有利于降低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4.轮作休耕:适时进行地膜覆盖或轮作休耕,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5.化学防治: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遵循农药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和时间,以避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6.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蚜蝇)或者种植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植物,打造一个天敌与害虫的平衡,达到防治油菜菌核病的目的。

7.采取物理防治:在种植油菜时,可以利用种植密度、排水、通风等物理手段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气候条件和非生物因素。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害,我们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取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轮作休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方面的措施。

[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油菜菌核病

[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油菜菌核病

[青海高原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探讨]油菜菌核病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青海省传统的经济作物。

随着产业结构的适当调整,加之市场前景看好,油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施肥水平的提高,小麦菌核病由加重趋势。

常年发病率高10%-15%,严重的达5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油菜菌核病惯称麻杆、白杆、烂杆等,是我省油菜粮食作物的主要长江中下游地区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品种、含油率下降。

此病寄主范围及其广泛,主要寄主有油菜、白菜、甘蓝、向日葵、茄子、辣椒、蚕豆、胡萝卜、马铃薯等。

一、为害症状1.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

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

茎部染病渐现已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管理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

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以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柱状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

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

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2.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楔形,中心灰褐色或淡黄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

在寒冷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

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格外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纤毛。

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

重病株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产量和含油率降低。

当油菜因小麦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病原、发病规律和传播方式1.油菜菌核病属真菌的该科核盘菌科。

菌核形状不规则,外表黑色,内部白色或粉红色。

2.油菜菌核病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交杂在种子间越冬。

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p o o e n t e b s f p a t g d s r p s d o a i o l i i— h s n n
油菜 菌核 病 是 由核 盘 菌 ( Ceo ¥ 7r- tnas l o i m)引起 的一种世界 ii ce to r 性 油菜病 害 , 在世 界各地都有分 布 , 我
J u n lo rc lu a t sr p lg 2 2. l2- 4 7 o r a fAg iut r lCa a to hoo y 01 Vo No 4: -
油菜菌核病的研 究
李明桃
上 海 市 青 浦 区徐 泾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中心 , 海 2 10 上 0 72
2 10 ) 07 2
Ab t a t s r c Ca s s a d sg s o a e u e n in f rp
关键词 油菜 茵核病 ; 发生规律 ; 危害症状 ; 防治 中图分类号 ¥ 3 .5 4 56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9 — 3 5 2 1 )4 0 4 0 0530(020—O—4
油 菜 菌 核 病 的 病 原 为 核 盘 茵
[ ce o i i s lr t o u ( i . e S lr t na ce o ir m L b )d
Br ]属 子 囊 菌 亚 门 、 茵 纲 、 膜 菌 ay , 盘 柔
目、 核盘 菌科 、 核盘菌属真菌。
11 形 态 .
植物 , 中重要 的经济作 物除油菜 外 , 其 还有 向日葵 、 大豆和花生等[ ” 。 油菜感染菌核病后,—般减产 1; j 0; ~
v n o dc nrl e f n a o to i n
4 % 严重达 7 % 0, 0 以上 , 中含油 量降低 其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并综合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菜菌核病发病原因1.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黑腐霉菌(Pyrenopeziza brassicae),该病原菌主要通过侵入受伤组织、气孔和伤口等途径侵入油菜植株,并在植物体内生长,最终形成孢子堆,传播病害。

2.生态环境: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湿、高温、低照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也会影响油菜的抗病能力,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3.宿主植物:油菜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寄主,而且油菜菌核病还会通过种子和菌丝体的残留物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从而增加了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综合防治措施1.培育抗病品种:选择抗病优良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措施。

目前育有一些抗油菜菌核病的品种,因此在种植时应优先选择这些抗病品种。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减少植株间距,使植株叶面积充分覆盖土壤,减少空气湿度,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而且可以加速油菜生长,提高免疫力。

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抗病力。

5.密植揭土:每隔7-10天进行一次揭土,将土壤揭起覆盖在病灶处,促使基部的气体交换和干燥。

同时也有助于观察病害发展情况。

6.及时灭菌处理:发现油菜菌核病的病株及时采用宜力霜、振宁锰锌等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7.轮作栽培:与以往的连作种植相比,轮作栽培可以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降低病害的危害。

8.合理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杂草,保持地面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于油菜、小白菜、芜菁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一)环境因素1. 湿度: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快的病害,高湿环境是它的主要感染因素。

油菜菌核病菌体在较高湿度(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易于繁殖和传播,当气温在15℃~20℃时,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

2. 低温:低温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降低其抵御病害的能力,也会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3. 土壤酸碱度和土质:较高的酸碱度和大量含有酸性物质的土壤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生物因素1. 油菜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青霉菌属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它传播快速,繁殖迅速。

在潮湿环境下,病原菌侵染油菜根颈,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色坚硬菌核,然后侵入油菜茎、叶和花蕾中繁殖,最终导致整个作物枯死。

2. 害虫:某些寄生于油菜等作物的害虫,如菜青虫、芜菁夜蛾、桃小食心虫等,会将油菜叶片咬掉一部分后,破坏了油菜的防御机制,使其更易受到病害的侵染。

3. 过度密植:过密的种植不利于空气流通和干燥,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生态防治1. 基地消毒:在种植前,先对田块进行消毒,清除残余的病菌和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换茬和轮作: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具有较高的耐养分性,因此需要通过换茬和轮作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率。

3. 节间管理:通过适当的节间调控和通风通气方法,保持作物株形修剪和以下的透风,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1. 避开发病高峰期:在病害高峰期,采取及时治疗。

在油菜开花期和油菜生长前期,病害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病害发生,避免油菜受到极大损失。

2. 防治湿度高:对感染中的油菜,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一般采用药粉或药水喷洒油菜,防治菌核病的同时,可以预防菌核病、灰霉病等一系列病害。

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吴纯仁

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吴纯仁

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Ⅰ.植物毒素的产生及毒素晶体扫描电镜观察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ves, 编辑部邮箱1989年01期本文研究了离体培养条件下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草酸毒素的产生及其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草酸含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与病菌的生长速度呈正相关,并伴随着pH值相应的规律变化。

病菌分泌的草酸与钙离子形成四面体或棱柱形晶体结构。

生物测定证实了草酸在油菜菌核病致病性中的作用.STUDIES ON THE PATHOGENESIS OF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RAPESEEDI.PHYTOTOXIN PRODU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ITS CRYSTALSIn vitro production of xalic acid,aphytotoxin of the fungus(Sclerotinia sclerotiorum),and scanning observation of its crystal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xalic acid content increased as S-type model,and its accumulation rate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rate of fungal growth and naga-cively with change of pH value in culture during incubation periods.In agar cultures supplemented with calcium,the,crystals of phytotoxin were predomi-natly tetragonal or prismatic.The bioassay revealed the role of...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的研究Ⅳ.病菌侵入途径和附着胞结构的观察吴纯仁; 刘后利;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编辑部邮箱1990年01期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能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还可以由气孔沿着保卫细胞内侧间接侵入表皮细胞。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对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有较为严重的危害。

这种病害不仅能使种子和子叶发生腐烂,还能引起幼苗死亡,导致产量大幅下降。

要想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就需要全面了解其发病原因并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 真菌侵染:油菜菌核病主要是由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引起的,这种真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病原菌,它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入植物体内,并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迅速繁殖。

2. 大气湿度:油菜菌核病对湿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真菌更容易在植物体内繁殖,导致病害的发生。

3. 高温多雨: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多雨和高温的天气,这种气候条件会使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升高。

4. 土壤条件:土壤中的病原菌最初是通过种子或植株残体等途径在土壤里繁殖,而后再通过空气、水流等方式传播给健康植株。

二、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油菜病核病抗性好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

2. 合理密植:适当增加油菜的栽培密度,减少空气流通量,降低空气湿度。

3.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蒸汽消毒,能够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4.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适度施用有机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5. 清除枯萎植株:及时清除田间的枯萎植株和残茬,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6. 喷施农药:在病害发生初期就要采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害发展。

7. 合理灌溉:控制灌溉水量和频次,避免过多地浇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8. 防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对防治其他病虫害也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减少局部病害发生上升。

以上就是对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通过了解其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油 菜 菌 核 病 的菌 核 在 土 壤 中 的存 活 时 间 大 约 为 1 年左 右 , 如果 长期浸水 , 大 约在 3 0 d左 右 就 会 腐 烂 , 因此 连 作 地 块 的 油 菜 菌 核 病 发 病 程 度 要 远 远 高 于 轮 作 的地 块 ,而 且 连 作 的年 限 越 长 , 发 病 的程 度 越 重 。 因 此 要 尽 量 的避 免 连 作 , 将 油 菜 种 植 与其 他 作物进行轮作 , 这 样 能够 有 效 的减 轻 菌 核病 的 发 生 。其 次 , 要 做 好焚残 灭菌 工作 , 将油菜 收获之 后产生 的老 叶 、 黄 叶 和 病 叶 残 体 进 行 焚烧 和 妥 善 处 理 , 尽 量 不 要 将 其 留 在 田间 日 。另外 , 油 菜 脱粒之后 , 要 将 堆 积 场 以 及 四周 的表 面土 壤 进 行 铲 除 。 根 据 油 菜 菌 核 病 发 生 的规 律 和 原 因 , 应采用旱 地深耕 、 中 耕 松 土 的 耕 种 方式 , 这样 能够有效 减轻病 害的发 生 , 还 能 够 在 杂 草 控 制 和
我国的油菜种植 面积在不断扩大 , 油 菜 种 植 的规 模 和 数 量 都 在 持续上升 。 相应 的 , 油 菜 菌 核 病 的发 生 情 况 也 越 来 越 严 重 , 轻则 导 致 油 菜 产 量 的 减 少 ,重 则 导 致 油 菜 的 品 质 和 产 量 都 骤 减 , 针 对这个 问题 , 需 要 对 油 菜 菌 核 病 发 生 的规 律 进 行 分 析 , 并 采 取 针 对 性 强 的 防治 措 施 , 提高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 菜 品种在高抗 菌核病 的极少 , 抗 病差 的品种发病 率较 高 , 品 质
会转为白色 同心轮纹 ,发病处 与健康部分 之间的界限比较 明显。 另外 , 感染的油菜还存在着病 杆容 易折 断、 表面粗糙等现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菌丝穿过植物的重重阻碍到达植物体内部时. 它 的 各 种 水 解 酶 >蛋 白 酶 被 最 大 限 度 分 泌 .并 在 草 酸 等 的 调 节下达到酶活性的 高 峰.这 些 酶 分 解 底 物 得 到 的 小 分 子将成为菌丝生长 最 好 的 养 料.这 和 观 察 到 的 病 源微生物会优先利用植物营养一致$
另 外 .有 报 道 在 植 物 抵 抗 真 菌 的 系 统 反 应 中 .核 盘 菌通 过 诱 导 葡 萄 糖 基 转 移 酶 VcY[OXbdY_\B^beZ\BbZ‘活 性解除十字花科植物抗毒素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
用 !LE#.但 其 具 体 的 分 子 调 控 仍 不 清 楚 $ 不 管是 草 酸 还 是 植 物 抗 毒 素 解 毒 酶.都 是 核 盘 菌
的 ?@基因家族有密切关系 $ !L;# 草酸在病菌侵染早期 会大量积累.导致周围 环境 UC 降低.从 而中断 植物 多 聚半乳糖醛酸酶 抑 制 蛋 白 的 分 子 交 感 作 用 VWXYZO[YB\ ]^_Z\BO_]X^‘.但同时病菌的 ?@的活性也被减弱$但是 同 属核盘菌?@家族的内生?@abUc7在UC:&"时可被 草 酸诱导显著增加其活性$abUc7的表达先 于其 他家 族 成 员 .可 能 因 为 植 物 表 皮 的 聚 苯 乙 烯 和 蜡 质 的 诱 导 . 它 扩大 了坏死 组织的 边 缘.使 植 物 原 本 光 滑 不 易 粘 水 的 表 面 变 粗 燥 .使 附 着 胞 更 紧 密 的 结 合 在 寄 主 植 物 上 $ 据报 道.植 物 的 胶 质 和 半 乳 糖 醛 酸 会 诱 导 abUc7和 其 他 ?@ 家 族 成 员 的 表 达.但 表 达 会 受 到 葡 萄 糖 含 量 变 化的抑制$
m 核盘菌侵染的致病期
致 病 期 又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第 一 个 阶 段 !释 放 草 酸 和 其 他可能 的因素 阻断 植 物 的 过 敏 反 应 "PN]JM^Jd^GSGnJ MJ^]_d^J!op)#第 二个阶 段!在上一 阶段的 基础 下!低 的葡 萄糖浓度+高 的 -./0水 平+及由 草 酸+半 乳 糖 醛 酸+缩氨酸创造的低的 酸性 ]o 值环 境!使细胞 壁水 解 酶 的 活 性 达 到 最 大 8RO,这 一 时 期 !核 盘 菌 主 要 对 寄 主 的 防 御 体 系 如 角 质 层 +细 胞 壁 进 行 分 解 和 利 用 !创 造 合 适 的环境,
活 性氧 一 方 面 可 以 抑 制 病 菌 的 进 一 步 发 展.另 一 方 面.作为植物 超敏反 应 的 一 个 信 号 也 诱 导 了 寄 主 植 物 的细胞发生程序性 死 亡.将 真 菌 阻 隔 在 正 常 的 细 胞 之 外 $但 在 有 趣 的 进 化 螺 旋 中 .丝 状 真 菌 已 经 发 展 了 一 个在没有活性氧的存在下也能诱导植物超敏反应发生
EE8
{|}~|!"!#|{$
%&&’V(‘
和 改 变 钙 离 子 信 号 通 道 而 实 现 $ !"# 在 其 他 真 菌 如 %& ’()*+*,中 是 通 过 二 甲 基 琥 珀 酸 来 抑 制 氧 爆 !-#$不 过 这 些新陈代谢的产物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抑制氧爆的产
生.而 是 在 第 二 步 的 次 级 流 时 发 挥 作 用$ 在 /011*2+0345(’2+(601((中 是 通 过 脯 氨 酸 来 解 除 活 性 氧 的 毒 性 !78#$同 时 真 菌 也 会 编 码 多 种 过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和 过 氧 化 氢 酶.这 些 酶 会 大 量 的 消 耗 植 物 的 抗 病 毒 素 $ !779 7:#
应 用 !在 植 物 与 微 生 物 互 作 +植 物 基 因 工 程 的 抗 病 育 种 等 方 面 开 展 了 深 入 的 研 究 !取 得 了 很 大 进 展 ,本 文 对 核 盘菌的侵染过程进行综述,
核 盘 菌 的 侵 染 可 分 为 三 个 阶 段*前 腐 生 期+致 病 期 +后 腐 生 期 ,
事实上病原菌在侵染植物时会同时释放出大量其
它 的 酶 如 纤 维 素 酶 +胶 质 酶 +木 聚 糖 酶 和 一 系 列 的 低 聚 糖 酶 !他 们 的 功 能 也 被 进 一 步 证 实 !然 而 植 物 细 胞 壁 也 包 括 %&l的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蛋白水解酶也扮 演 了 一 个 重 要 的 角 色 !与 之 前 的 酶 相 比 !他 们 也 会 利 用 植 物而给病原菌提供氮源,
油 菜 菌 核 病 89:;<=>?@A@BC:;<=>?@>=DE "FGH)IJ KLMNO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最早是1PLQ 等 %6%2年 在 印 度 报 道 的!但 对 病 原 核 盘 菌 的 研 究 则 可 追 溯 到 %(7R年 FGHJMS/. 对病原菌的最初命名8%O,我国著名 的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在 %67’年用英文发表了T中国 的 菌核病U及 T9:;<=>?@ABV@WBX<BADC于我国境内的发 现 及其与 94Y=B:Z@[@C之比较研究U等!这是 我 国 最早 关 于 菌 核 病 的 文 献 ,多 年 的 研 究 表 明 !病 原 核 盘 菌 寄 主 范围很广!以往报道为 3$科 ’’2属 7(7种植物,最新报 道侵染 R’科约 $&&种植物!以双子叶植物居多8’O!油菜 地边的许多杂草均为其寄主,最近 %&年来!分子生物 学与基因工程在病原物致病机理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
睹的.草酸万的方浓数度据确保菌 核 在 最 适 合 的 时 期 生 长 而 避 免早熟$
!7# g]hZ\_QP&?YB^_A\d_XcBW]OBZP\i[Z^^BZVjkb]OOB\]‘ !Q#&?[hY]blZihdQP g]hZ\_.7":K&
!L# TXYB^i@m.CBYYD&n^iZkXeUYB^_lXb_bXeJ’1*+02()(, =’1*+02(0+FG !m#&?YB^_?B_lXY.7--;.7If-:o78"&
对 植物 抵抗反 应所进 化 的 有 效 的 入 侵 手 段.如 果 能 对 其 致 病 >调 节 等 具 体 环 节 详 细 了 解 .相 信 可 以 从 中 找 出 抗菌核病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f
N 核盘菌侵染的的后腐生期
在 核盘 菌 侵 染 的 后 腐 生 期.核 盘 菌 产 生 菌 核 的 分 子信 号 OPQ?.葡 萄 糖 等 的 浓 度 都 在 为 病 原 菌 的 调 节 生 长 发 育 而 变 化 $ OPQ?在 菌 丝 生 长 转 变 到 菌 核 发 育 的早期也起到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 !7-.L8# OPQ?可以 抑 制 核 盘 菌 属 的 多 种 真 菌 如 J&2+(601(0+FG.J&G()0+ 等小种的菌核的生长.这个过程目前推测 是 通 过 ?RP 与 OPQ?的结合.促使靶 蛋白磷酸化 从 而 控制 菌 核 相 关 基 因 的 表 达 而 实 现 的 $在 此 期 间 .核 盘 菌 分 泌 的 酶 的 种 类 和 数 量 应 该 有 较 大 的 变 化 .不 过 目 前 还 未 见 报 道 $ 此外菌核的形成与草酸的产生之间的联系也是有目共
mrrs年 第 t期
作物研究
2$6
油菜菌核病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张 源!阮 颖!彭 琦!伍林涛!刘春林
"湖南农业大学#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
摘 要*将核盘菌的侵染分为三个阶段*前腐生期+致病期+后腐生期,在前腐生期核盘菌产生附着胞分泌水解酶软化细胞 壁!为致病期的菌丝生长提供条件!菌丝的生长导致整个环 境 的 改 变!当 菌 丝 在 植 物 中 占 主 导 地 位 时 核 盘 菌 进 入 后 腐 生 期! 水 解 的 产 物 诱 导 了 菌 核 的 产 生 !核 盘 菌 生 命 周 期 完 成 , 关 键 词 *油 菜 #菌 核 病 #多 聚 半 乳 糖 醛 酸 酶 #草 酸 #-./0 中图分类号*123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52’(&"’&&3)&25&2$65&7
S讨 论
我们推测草酸在附着胞形成前会被分泌到植物体
上!"#.可 能 通 过 抑 制 CLML 的 形 成 中 断 PTP 诱 导 的 气 孔 细 胞 关 闭!L7#.使 植 物 局 部 蒸 腾 作 用 加 大.造 成 植 物 表 面 萎 焉 .便 于 附 着 胞 生 长 .同 时 开 放 的 气 孔 相 比 叶 面 表皮更易成为核盘菌菌丝入侵植株的通道 $另 !LL.L:# 外 草酸与在腐生生长期内已知的首先表达的与侵染相关盘菌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一个非常
重 要 的 时 期 ,前 腐 生 期 从 囊 孢 子 萌 发 开 始 !孢 子 一 般 在 衰 老 或 受 伤 的 组 织 上 萌 发!形 成 附 着 胞 "L]]MJ^^_MG‘a)!附 着 胞 通 过 水 压 和 胞 内 囊 泡 分 泌 的 多 种 水 解 酶!如 角 质 酶+多 聚 半 乳 糖 醛 酸 酶 "]_bNcLbL-S‘M_dL^J!0e)软 化 瓦 解 细 胞 壁 对 侵 染 起 到 非 常 重 要 的 作 用 87!$O,从 子 囊 孢 子 萌 发 开 始 ,通 常 在 花
的 辅 助 机 制!7;#$%02+<2(=*11(32(’,分 泌 的 特 殊 蛋 白 可 以 通 过 钙 离 子 流 >鞘 脂 类 新 陈 代 谢 >一 氧 化 氮 及 氧 化 分 子信号启动超敏反应$最近关于核盘 菌 ?@ 的 研 究也 显示 在 侵 染 过 程 的 早 期 有 依 赖 AB信 号 传 导 促 进 CD 的现象!7E#.而这一现象也在 %&’()*+*,中被发现 ?@活 性 与 启 动 CD 有 关$ 但 是 在 /011*’202+(’5FG 1,H*),+(FG 侵 染 黄 瓜!7I#.J&=’1*+02(0+FG 侵 染 油 料 作 物 等 !7K# 其他一些产 生 草 酸 的 病 原 菌 的 侵 染 过 程 里.草 酸 被 证 实 可 以 跳 过 氧 爆.不 产 生 CLML.诱 导 植 物 程 序 性 死 亡.但缺少 氧爆的 防 御 反 应 并 不 足 以 抵 挡 真 菌 的 侵 染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