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值》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 ︳人教新课标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积的近似值︳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积的近似值的概念,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并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积的近似值的概念2. 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3. 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2. 教学难点:理解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积的近似值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积的近似值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探究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积的近似值。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四舍五入法。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几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积的近似值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积的近似值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表现。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积的近似值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是求积的近似值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关于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处理方法,它可以将一个数值近似到最接近的整数或指定的小数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课件

5
2、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兴文化用品商店发票
第0035号
购货单位:育群小学
1994年9月5日
货名
数量单位
单价 (元)
百
金额 千元
角
分
白粉笔 35 盒 1.50
彩粉笔 18 盒 2.50
白 纸 15 张 0.38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 需要保留很多在的收小付数现位款数时,,这通时常可只以算根据需要, 用 “ 四舍至五“入分””法,保所留以一只定要的保小留数两位数小,求出 积的近似数值,。千分位上的是4把它舍去。
4
做一做 1、在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
1、按要求取下面各小数的近似值 0.383(保留一位小数)___0_.4___ 3.859(保留两位小数)__3_._8_6__ 5.4 (保留整数)________5___ 6.996(保留两位小数)__7_._0_0__
2
积的近似值
3
积的近似值 12.32×2=24.64(元) 21.68 ×3.3=__7_1_.5_4_4_(元) ≈___7_1_.5_4_(元)
蓝墨水 5 瓶 3.72
浆 糊 4 瓶 3.40
总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6
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计算器,完成 一次为家里买菜的任务(去自由市场), 计算出所共消费的总钱数。
7
【更多精品】狂点☺
感谢阅读
8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积的近似值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积的近似数》。
一、说教材《积的近似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是在孩子们学完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以及求一个数的小数倍之后学习的内容,从横向知识层面讲,这一节属于本单元较为简单的一节,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基本内容,只需再次细心计算即可。
从教材安排的纵向知识层面讲,本节课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孩子们已经会熟练得按要求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并且和前面学习的小数性质结合起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教材这样安排层层递进,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吃透教材并非难事。
在练习中一般都注明要求把得数保留几位位小数,但是也有些题没有注明要求,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本节课并非孤立存在的,近似数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且作者在设计本节课时也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找最切合生活的例子,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近似数的用途,更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说学情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第五课时便是《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初学这一内容时,孩子们接受这一知识有些吃力,但是在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和分析后,孩子们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得还很不错,知道了出现“约等”、“精确”、“保留”“省略”等字眼时都是让求近似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遇到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保留形式,比如“进一法”和“去尾法”等,学生在之前也有所了解。
比如钱中没有比分更小的单位,学生也知道了遇到钱的问题时就算题中没有要求,也应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值。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各和生活经验,对本节课帮助很大,有的孩子甚至自己经过预习就能掌握本节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课件

先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后,再 按“四舍五入”法来求近似数。要求保留一 位小数,就要看积的百分位。
12.5×3.7≈46.3(元) 答:需要46.3元。
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约是2.46,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典题讲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很 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 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一般的 计算机重2.5千克.(得数保留整数)
5.85×6 ≈ 35吨
5.8 5
×
6
3 5 .1 0
答:这台计算机约35吨重。
小结
1.求积的近似数时,先按照小数乘法的法则求 出积,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按“四舍 五入”的方法取舍,求出结果,最后用约等号连 接。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 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 狗约有多少 亿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讲授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 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亿 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0.049×45 ≈2.2(亿个) 0.0 4 9 × 45
245 196 2 .2 0 5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是小数时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求积的近似数往往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导入
按要求取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0.9846 保留三位小数( 0.985 )
保留两位小数( 0.98 ) 保留一位小数( 1.0 )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 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
同学们好!
五年级上数学课件-积的近似值 ppt人教新课标

4.31 1.86
2.1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复习 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2.095
精确到个 位
2
精确到十 分位ຫໍສະໝຸດ 2.1精确到百 分位2.10
4.307
4
4.3
4.31
1.8642
2
1.9
1.86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 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 确到百分位……。
•
2.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 最高境 界,也 必然是 书法的 最高境 界。
•
3.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 自然的 过程中 ,提炼 了书法 的点画 样式, 丰富了 书法的 生命意 象,升 华了书 法的审 美境界 ,终将 书法内 化为书 家的人 格修养 和心性 表达。
•
4.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 现了人 对世界 和自然 的深刻 认知与 利用, 更在精 神层面 上表达 了人对 美好事 物不懈 追求的 愿望。 在全球 化时代 ,中华 饮食文 化并不 会失去 自我, 而将在 人类普 遍的文 化价值 认同之 下进一 步为世 界各国 所认同 。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 近似值是3.58。准确值可能是下 面的哪个数?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五年级上 数学课 件-积的 近似值 ppt人 教新课 标
五年级上 数学课 件-积的 近似值 ppt人 教新课 标
一个两位小数,用四 舍五入法把它精确到十 分之一是6.3,那么这个 两位小数最小是多少? 最大是多少?
•
7.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 感主要 表现为 环境对 人的亲 和性、 生活性 和人对 环境的 依恋感 、归属 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对求一个数的近似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在求积的近似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四舍五入。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学生分组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商场举行优惠活动,一件商品原价200元,现进行8折优惠,请问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讲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数,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求积的近似值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合会用到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范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教研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值》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求积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积近似值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估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求积近似值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体会“四舍五入”法的含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更高效的方法。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舍五入”法。
5.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辨别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异。
2.运用近似数的计算方法,快速估算乘法运算结果。
3.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
2.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特点。
2.运用近似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正确判断近似数的合理性。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近似数的定义、特点、计算方法等内容。
2.教具:数字卡片、白板、马克笔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的应用场景。
第二步:讲解1.通过课件讲解近似数的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近似数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第三步:练习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近似数的计算练习。
2.师生互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第四步:拓展1.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探讨近似数的局限性及改进方法。
第五步:总结1.总结近似数的特点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鼓励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近似数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积极应用近似数进行计算。
八、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2.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建议。
以上是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七页的例五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求积的近似值,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截取积的近似值。
[重点难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实际需要与题目要求正确地求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0.8⨯4 0.32⨯2 0.8⨯12.5
7.8⨯0.01 3.2⨯0.2 0.08⨯0.08
9.3⨯0.01 8.42+5.8 4.8-0.48
选其中几题讲一讲算式的意义。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师: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2、教授新课。
出示例5。
指名读题,说计算方法,列式。
问: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单价⨯数量=总价)
指名学生板演:
0.92⨯49.2=45.264(元)
问:1)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什么?(分)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分`的是哪个数位?(百分位)
3)现在我们算出的积有几位小数?(三位小数)
教师说明:“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分`。
然后问:
4)要精确到分该怎么办?(保留两位小数)
5)那么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多少?(45.26元)
教师板书:
0.92⨯49.2≈45.26(元)
答:应付菜款45.26元。
3、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根据需要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取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是几,要保留两位小数,就看第三位小数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
例如: 3.952≈3.95(保留两小数或精确到百分位)
3.952≈
4.0(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
3.952≈4(保留整数或精确到个位)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七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示:求付款的题目没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时,都要以元为单元保留两位小数。
对于第2 题,由于这道题只有两位小数,不必再求近似数。
在以后做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或实际情况来判断。
2.练习二的第1-4题。
第1、2题的第一小题。
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发票中文字。
告诉学生发票中的“金额”就是总价。
并向学生说明填写的方法。
填完后,集体订正时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