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部分习题答案

6.(1)①K=2(PL/PK)L; ②K=(PL/PK)1/2L;③K=1/2(PL/PK)L;④K=3L。
(2) ① L=200×22/3,K=400×22/3;②L=2000,K=2000; ③
L=10×21/3,K=5×21/3 ;
④ L=1000/3,K=1000。
7.(1) A(λL)1/3(λK)2/3=λAL1/3K2/3=λQ,故,该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7. X1=M/(2P1); X2=M/(2P2)。 8.若:a>P1/P2,最优组合是:(M/P1,0);若: a<P1/P2,最优组
合是:(0,M/P2); a=P1/P2,最优组合是:预算线M=P1Q1+P2Q2 上的任何一点。 9. (1) q=1/(36p2) ;(2) p=1/(6q0.5) ;(3) CS=1/3。
4. (1) TPL=Q=20L-0.5L2-50,APL=20-0.5L-50/L,MPL=20-L。
(2)L=20, L=10, L=0。
(3)L=10。
5.Q=min(L,4K)是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有效率的资本与劳动投 入组合应满足:K/L=1/4。
(1)当Q=32时,L=32,K=8;(2)当:Q=100时, L=100,K=25,minC=325。
10.解:A商品的价格总效应为:ΔQP=-40; 当PA=20时,QA=90,购买A的支出为共为6500-1800=4700, 当商品A的价格上升到P=40时,为保持其实际收入不变, 对其进行斯卢茨基补偿后,让他仍买得起原来的商品组
合,其收入为M=4700+40×90=8300,则,Q=0.02×8300 -2×40=86, 故, 替代效应为:ΔQS=86 -90= -4; 收入效应为:ΔQI=ΔQP-ΔQS= -36。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习题集及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传感器和测量的基本知识§1-1测量的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1.测量的定义及其内容是什么?2.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定义是什么?3.直接测量的方法有几种方法?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4.仪表精度有几个指标?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学习指导p1)5.仪表分辨力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测量是借助和和,取得被测对象的某个量的大小或符号;或者取得与之间的关系。

(专用技术;设备;实验;计算;一个变量;另一变量)2.测量是将被测量与通过专用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比表示测量结果时,必须注明(同性质的标准量;比较;标准量倍数;标准量某0的单位)3.直接测量是从事先间的函数关系,先测出,再通过相应的函数关系,被测量的数值。

(分度好的表盘;被测量;某种中间量;中间量;计算出)4.直接测量方法中,又分,和。

(零位法;偏差法;微差法)5.零位法是指在比较仪器中进行,让仪器指零机构,从而确定被测量等于该方法精度(被测量;已知标准量;比较;达到平衡(指零);已知标准量;较高)6.偏差法是指测量仪表用,直接指出被测量的大小。

该法测量精度一般不高。

(指针、表盘上刻度线位移)7.微差法是和的组合。

先将被测量与一个进行用测出。

(零位法;偏差法;已知标准量;比较;偏差法)8.测量仪表指示值程度的量称为精密度。

测量仪表指示值有规律地称为准确度。

(不一致;偏离真值)9.测量仪表的精确度简称,是和以测量误差的来表示。

(精度;精密度;准确度;相对值)10.显示仪表能够监测到被测量(最小变化)§1-2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复习思考题1.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及其在检测中的位置。

2.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定义是什么?3.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技术指标及其各自的定义是什么?作业题1.传感器是与被测对象接触的环节,它将被测量转换成与机构。

它是检测和控制中最关键的部分。

(最初;被测量有确定对应关系;电量)2.通常用传感器的和来描述传感器输出-输入特性。

高教高职版《财务会计习题与全真实训》(第四版)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高教高职版《财务会计习题与全真实训》(第四版)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1章总论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A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B7、【答案】:B8、【答案】:C9、【答案】:B10、【答案】:B二、多选题1、【答案】:ABCD2、【答案】:ABCD3、【答案】:BCD4、【答案】:BC5、【答案】:ABD6、【答案】:BD7、【答案】:ABCD8、【答案】:ABD9、【答案】:ABC10、【答案】:AC三、判断题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第2章货币资金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B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C12、13【答案】:C14【答案】:D二、多选题1【答案】:ABC2【答案】:ABD 3【答案】:BCD 4【答案】:ABC 5【答案】:ABC 6【答案】:ABCD 7【答案】:ABD 8【答案】:CD9【答案】:ABC 10【答案】:ACD 11【答案】:ABCD 12【答案】:AB三、判断题1、【答案】:√【解析】: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答案】:×12.【答案】:×四、计算分析题1、【答案】(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019年1月31日单位:元(2)如果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仍不相等,则应进一步逐笔核对,发现错账、漏账应立即予以纠正。

(3)该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为264 000元。

[资料]信息传输原理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资料]信息传输原理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第一章 习题题(1.1)英文字母中e 的出现概率为0.105,c 的出现概率为0.023,o 的出现概率为0.001,试分别计算它们的自信息量(以比特为单位)。

解:由题意可得Ie= -log0.105=3.25bitIo= -log0.001=9.97bitIc= -log0.023=5.44bit∴字母e 的自信息量是3.25bit ,字母c 的自信息量是5.44bit ,字母o 的自信息量是9.97bit 。

题(1.2)某个消息由字符A,B,C,D 组成,已知它们的出现概率为83)(=A P ,41)(=B P ,41)(=C P ,81)(=D P ,试求由60个字符所构成的消息,其平均自信息量是多少比特。

解:由题意可得H (x )= -(38log 38+14*2*log 14+18log 18)=1.906bit∴由60个字符构成的消息的平均自信息量是1.906*60=114.36bit题(1.3)在二进制信道中信源消息集为}1,0{=X ,且已知出现概率)1()0(P P =。

信宿消息集为}1,0{=Y ,信道传输概率为41)0|1(=P 和81)1|0(=P 。

试求该信道所能提供的平均互信息量),(Y X I 等于多少?解: ∵ P Y/X =13,4471,88⎡⎤⎢⎥⎢⎥⎢⎥⎢⎥⎣⎦,P X =11,22⎡⎤⎢⎥⎣⎦∴P Y = P X *P Y/X =11,22⎡⎤⎢⎥⎣⎦*13,4471,88⎡⎤⎢⎥⎢⎥⎢⎥⎢⎥⎣⎦=97,1616⎡⎤⎢⎥⎣⎦∴H (Y )=-(916log 916+716log 716)=0.989bitH (Y/X )=12H (14,34)+12H (78,18)=0.678bit∴I (X ,Y )=H (Y )-H (Y/X )=0.989-0.678=0.311bit题(1.4)在二进制对称信道中传输消息}1,0{=X ,接收到的消息为}1,0{=Y 。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部分)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部分)1-1 什么是⽣产过程、⼯艺过程、机械制造⼯艺过程?答:⽣产过程是根据设计信息将原材料和半成品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艺过程是在⽣产过程中,⽑坯的制造成形(如铸造、锻压、焊接等),零件的机械加⼯、热处理、表⾯处理,部件和产品的装配等是直接改变⽑坯的形状、尺⼨、相对位置和性能的过程,称为机械制造⼯艺过程,简称⼯艺过程。

采⽤合理有序安排的各种加⼯⽅法,逐步地改变⽑坯的形状、尺⼨和表⾯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艺过程。

1-2 什么是⼯序、安装、⼯位、⼯步和⾛⼑?答:⼯序是指由⼀个⼈(或⼀组)⼯⼈在⼀个⼯作地点对⼀个(或同时对⼏个)⼯件连续完成的那⼀部分⼯艺过程;安装——⼯件(或装配单元)经⼀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序。

⼯位——在⼀次⼯件的安装中,通过⼯作台的分度、移位可以使⼯件相对于机床变换加⼯位置,⼯件在每⼀个加⼯位置上所能完成的加⼯内容。

⼯步——在同⼀⼯位上,要完成不同的表⾯加⼯时,其中加⼯表⾯、⼑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位内容。

⾛⼑——⼑具在加⼯表⾯上切削⼀次所完成的⼯步内容。

1-3 什么是⽣产纲领、⽣产类型?答: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和⽣产能⼒决定的、在⼀年内应当⽣产的产品的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产纲领。

企业(或车间、⼯段、班组,⼯作地)⽣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般分为⼤量⽣产,成批⽣产和单件⽣产三种类型。

1-4 简述各种⽣产组织类型的特点。

答:单件⼩批⽣产时,其⽣产组织的特点是要能适应产品品种的灵活多变;中批⽣产时,采⽤通⽤设备与专⽤设备相结合,以保证其⽣产组织满⾜⼀定的灵活性和⽣产率的要求;⼤批⼤量⽣产时,⼴泛采⽤⾃动化专⽤设备,按⼯艺顺序流⽔线⽅式组织⽣产,⽣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即柔性)差。

1-5 简述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组成。

答:⾸先,组成机器的每⼀个零件要经过相应的⼯艺过程由⽑坯转变成为合格零件;其次,要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部件;最后,在⼀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

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根据上表指出:(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i f f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 手机拥有量B 商品库存额C 市场占有率D 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 人口出生率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两个统计指标。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

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 f, a p 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

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_清华大学出版社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部分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2. 第3项任务,状态标志位的状态决定转移方向。

3. 程序存储是将要执行的程序的全部指令存储到存储器中,程序控制指程序开始执行后,通过指令流控制数据或计算机,完成设定的任务。

4. 分BIU 总线接口部件和EI执行部件两大部件,其中总线接口部件BIU负责取指令和数据,执行部件EI负责执行指令及运算。

在执行一条指令的同时可以取下一条指令,重叠运行,速度快。

5. 有6个状态标志,分别为进位标志CF、溢出标志OF、零标志ZF、奇偶标志PF、负标志SF、辅助进位标志AF。

3个控制标志分别为中断允许标志IF、单步标志TF、方向标志DF。

标志位的内容可以通过标志位操作指令来操作,例如CLC指令清除进位位,即使CF=0,STC指令使CF=1,CLI指令使IF=0,禁止中断,STI指令使IF=1,允许中断。

还可以通过LAHF指令取来标识寄存器的内容修改后用SAHF指令送回去。

也可以用PUSHF/POPF指令来修改标志寄存器的内容。

6. 实模式下分段靠4个段寄存器实现。

段寄存器中的值就是段地址,当偏移地址为0时的段地址+偏移地址就是该段的起始地址。

物理地址是由段地址左移4位后与偏移地址相加形成的20位地址。

7. 说法不一定正确。

对顺序执行指令的计算机是对的。

对重叠或流水线的计算机就不对了。

例如对8086CPU,由于采用了取指令与执行指令的一次重叠,尽管执行一条指令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化,但连续执行n条指令时,总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可以简单的比喻成总时间为原时间的二分之一,快了一倍。

8. 引入流水线后,执行一条指令的总时间并没有变化。

9. 高速缓存的目的是提高存储器的速度,进而提高了CPU的速度。

虚拟存储器的目的是为了给程序员或程序一个大的存储或运行空间。

10。

8086采用总线接口部件BIU与执行部件EU分开提高了速度,286将8086的BIU进一步分成3个部件,提高了并行性。

386在286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成6个逻辑部件,实现多条指令重叠,进一步提高了速度,486采用硬组合逻辑控制器,同时采用内嵌高速缓存,提高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式可知可以通过减小圆弧半径 ,以及金属丝的轴向应变。 可以用如下几种结构来减小横向效应: 1),将敏感栅的圆弧段直接用金属丝短接; 2),采用萡式应变片; 3、一应变片的电阻R=120欧姆,k=2.05,用作应变为800um/m的传感 元件。①求ΔR和ΔR/R,②若电源电压U=3v,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 桥的输出电压。 解: ①利用(4-9)式可得
E0 ke 2/ Q
满量程值:EFS ke 1.8/ Q
e1
' E0 E0
EFS
e 0.4/ Q 1 e 0.2/ Q
第七章
习题
1、 用压电式传感器能测量静态和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吗?为什么?而其阻尼比很小, 为什么 可以响应很高频率的输入信号而失真却很小? 答:当作用在压电元件上的力是静态力(w=0)或者是变化很缓慢的力(w︽0)时,则前置 放大器的输入电压等于零。 因为电荷就会通过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传感器本身的泄漏电阻漏 掉。 压电式传感器可以等效为一个电荷源与一个电容并联, 阻尼比很小的压电式传感器可以 认为电容很大,故在响应很高频率的输入信号时,压电式传感器的自身阻抗就会很小,输出 失真也就很小。 2、压电式传感器中采用电荷放大器有何优点?为什么电压灵敏度与电线长度有关?而电荷 灵敏度无关? 答:前置电荷放大器有两个作用,第一是把压电式传感器的微弱信号放大;第二是把传感器 的高阻抗输出变换为低阻抗输出。
第十五章 习题 1、说明湿度的定义和表达方法。 答:绝对湿度表示单位体积空气里所含水汽的质量,其表达式为
MV V
相对湿度是气体的绝对湿度( V )与在同一温度下,水蒸汽已达到饱和的气体的绝对 湿度( W )之比,常表示为%RH.其表达式为 露(霜)点:相对湿度为 100%RH时的温度。 2、氧化锂和半导体湿敏传感器各有何特点? 答:氯化锂湿敏元件灵敏、准确、可靠。其主要缺点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潮解性盐的浓度会 被稀释,因此,使用寿命短,当灰尘附着时,潮解性盐的吸湿功能降低,重复性变坏。 + 半导体湿度传感器根据电阻变化情况有正特性与负特性之分,N型半导体的在H 静电场很 大时都呈现负特性,且半导体湿敏传感器受温度影响较大。 第十六章 习题 1、说明大气窗口的含义。 答: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水蒸汽以及固体微粒、尘埃等物 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使辐能在传输过程中逐渐衰减。 红外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被分割成三 个波段.即 2—2.6cm.3—5um 和 8—14um,统称为“大气窗口” 。 2、设计红外测温系统。 解:见 331 页给出结构原理并叙述其工作原理 第十七章 习题 1、说明半导体应变片和金属应变片有何不同。 答:半导体应变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压阻 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在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金属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丝的电阻随受力产生的形变而变化 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不同点:半导体应变片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数十倍; 半导体应变片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极小; 半导体应变片温度稳定性和线性度比金属电阻应变片差得多。 2、设计一个利用半导体应变片的测压系统。 提示:参照 17.2 节。 3、如何补偿半导体应变片的零位漂移和温度误差。 解:零位漂移的补偿: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方向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并串联调零法,即 在 R3 上串联 Rs 的同时,又在 R4 上并联 RP,适当选择 Rs 和 RP 的值,可以使电桥失调为零, 而且在调零之后温度变化原则上不会引起零点源移。若满足上述零漂为零,要求 Rs 与 RP 为
n 与气体检测灵敏度有关、除了随传敏感器材料和气体种类不同而变化外,还会由于测 量温度和激活剂的不同而发生大幅度的变化。m 表示随气体浓度而变化的传感器的灵敏 度(也称之为气体分离率)。对于可燃性气体来说,M 值多数介于 1/2 吏 1/3 之间。 体控制型电阻式传感器: 在采用反应性强容易还原的氧化物作为材料的传感器中, 即使是在 温皮较低的条件下,也可因可燃性气体而改变其体内的结构组成(晶格缺陷),并使敏感元件 的阻值发生变化。 2、为什么多数气敏传感器带有加热器? 答: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用作烧灼元件表面油垢或污物;第二,可起加速被测气体的吸、 脱过程。
第一章作业题
2、请对如下机械系统进行力-电流和力-电压机电模拟。
图一 机械系统
解答: i):力-电流模拟 下表为力-电流相似系统中参量对应关系
把题中的图一机械系统用用图二所示的电流激励并联电路来模拟。
利用上表的对应关系可知,只要知道 A点的电压就可以模拟机械系统中的 质量 m2 相对应于大地的速度 m 2 模拟了电路的激励电流就模拟了机械 系统结构物的激励力 f ,结构物相 对于大地的速度 是用激励电压 x 来模拟的。对应关系是:
v
v
u
u a vm 2 i f u vx
图二
电流激励并联电路
m1 、m2
相对速度为
v0 vm1 vm 2
只要知道得到了模拟电路中a、b两节点的电压差 即可模拟输出速度 v0 对输入速度
vx 的响应。
u0 u1 u2
ii):力-电压模拟 下表为力-电流相似系统中参量对应关系
图 7—18 是压电式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连接的等效电路,由“虚地”原理可知,反馈电容 Cf 折合到放大器输入端的有效电容 C’f 为
当 1 k C f 10 Ca Cc Ci 时,传感器的输出灵敏度就可以认为与电缆电容有关。从 上式也可以看出电压灵敏度与电荷灵敏度无关。 3 、 有一零度 X 切的纵向石英晶体, 其面积为 20mm2, 厚度为 10mm, 当受到压力 P=10MPa。 作用时,求产生的电荷量及输出电压。 解:根据(7-18)式, Ca
第六章 作业
4、 电涡流传感器线圈的外径、内径和厦度分别为48mm、43mm和 2mm,今用它检测钢材的厚度,若以x=2mm为零点,测量范围为 +/-0.2mm,问用端点连线法求线性度相对误差约为多少?
解:根据6.3.2节可知,E 其中t未被测材料的厚度
ke
t / Q渗
根据端点连线法
' E0 k e2.2/ Q e 1.8/ Q
1、举例说明不同集成度智能传感器系统,并请说明 CCD 固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 程。 解答:按集成度划分,智能传感器系统可以分为初级集成度、中级集成度和高级集成度。 以 DTP 型智能式压力传感器进行说明。其由以下构成: 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辅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压力传感器 异步发送/接收器(uART) 微处理器及存储器 地址/数据总线 程控放大器(PFA) A/D 转换器、DA 转换器 可调节激励源
从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幅频特性可以看到,只有在 w wn 的情况下, Av w 1 ,相对速 度 V(t)的大小才可以作为被测振动速度 V0(t)的量度。 第九章 习题
1、举例分析热敏电阻、热电偶和集成热电传感器的原理。 2 、参考电极定律有何实际意义?已知在某特定条件下材料 A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为 13.967mv,材料 B 与铂配对的热电势为 8.345mv,求出在此特定条件下材料 A 与材料 B 配 对后的热电势。 解:利用参考电极定律可以用来测量被测物件的温度。利用(9-1)式
可得, E AB (T , T0 ) E A铂 (T , T0 ) EB铂 (T , T0 )
=13.967-8.345=5.622(mv) 3、画图说明对热敏电阻进行非线性补偿,和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的方法。 解:热敏电阻的线性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通过在热敏电阻上串并联固定电阻, 作成组合式元件来代替单个热敏元件, 使组合式元件 电路特性参数保持一致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线性特性。 对热电偶进行温度补偿: 补偿方法主要有: (1)冷端温度修正法; (2)冷端温度自动补偿法; (3)延引电极法。 随便一一种方法具体说明即可。 第十章 习题


(n1 )r 2nl(n1 )r (n1 )r (x y ) LL L2 nl x x y 1 2 2 2
因此横向效应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L横向应变=S x L n 1 r x y 2 n 1 r 1 u x 2
1、举例分析三种光电效应的光电传感器原理。 答: (1)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的电子逸出表面的现象叫外光电效应,以光电管来说明原理… (2)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电阻率改变的现象叫内光电效应,以光敏电阻来说明原理… (3) 在光线作用下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的电动势的现象叫阻挡层光电效应, 以光电池来 说明原理… 2、设计三种转速传感器。 可以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压电原理、光电效应等等 第十一章 习题
4.62 1010 C
输出电压 U 0 第八章 习题
Q 4.62 1010 5.8 107 V Ca 7.97 104
1、对动圈式磁电传感器进行动态特性分析。 解答:图中 V0 为传感器外完的运动速度,即极洲物体运动速度 Vm 为传感器惯性质量块的 运动速度。若 V(t)为惯性质量块相对外壳的运动速度,则其运动方程为
ii);传感器二阶幅频相频特性
第四章作业
2、什么叫横向效应?怎样减小横向效应的误差?
答:将直的金属丝绕成敏感栅之后;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状态不 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直的金属丝小,因此灵敏系数有所降 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金属丝原长为: S nl r n 1 敏感栅总变形:
电源 CCD 固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 266 页 CCD 原理, 工作过程见 268 页第二段。 2、说明集成智能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工艺。 答:按制造工艺分,智能传感器可以分为:集成传感器、薄膜传感器、厚膜传感器、陶瓷传 感器。 集成传感器用于标准的生产硅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制造, 通常还将用于初步处理被 测信号的部分电路也集成在同一芯片上。 薄膜传感器通过沉积在介质衬底上的相应敏感材料的薄膜形成的。 厚膜传感器是利用相应材料的浆料涂覆在陶瓷基片上制成的。 陶瓷传感器采用标准陶瓷工艺或某种变种工艺生产。 第十二章 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