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哲学中的上帝

合集下载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笛卡尔的唯理论)【圣才出品】

第13章笛卡尔的唯理论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哲学家,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

笛卡尔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智的规则》(1628年)、《方法谈》(1637年)、《第一哲学沉思集》(1641年)、《哲学原理》(1644年)。

一、方法论的反思笛卡尔从方法论的角度,摧毁旧的经院哲学体系的基础,同时证明新兴的自然科学的合法合理性。

他的《方法谈》为理性时代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

1.普遍数学(1)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

(2)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

(3)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

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

①数学的“度量”只是量与量之间的比较。

在数学以外的领域,我们可以把度量转化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同与异的比较。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

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

但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规则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尔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1)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2)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3)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4)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数学家的故事2 笛卡尔

数学家的故事2 笛卡尔

笛卡尔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

——恩格斯数学史上的伟大转折阿基米德之死是希腊文明的不祥之兆。

除了比阿基米德稍晚一点的阿波罗尼奥斯在圆锥曲线有伟大的贡献以外,托勒玫、帕普斯、丢番图等人在几何、算术、三角等方面的贡献也增添了希腊数学的荣光。

特别是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名著《算术》,对后世的数学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总的说来,在阿基米德以后,由于经济、政治(战争是它的特殊形式)和其他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数学乃至整个科学的步履都慢了下来。

在以后的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印度人、阿拉伯人、中国人和中亚一些民族,在数学上都有不少重要贡献;尤其是印度人建立了十进位值记数法、负数和无理数运算法则,对数学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帮助。

算术、代数、几何、三角这些所谓“初等数学”或“常量数学”发展成熟了。

然而在封建统治下呻吟的欧洲,正经历着长夜漫漫的中世纪,在数学史上显得暗淡无光。

直到15世纪后半叶,文艺复兴开始,意大利人对代数方程的研究,纳皮尔发明对数,韦达建立代数符号系统,才使数学发展又显露出生机。

而真正的伟大转折是笛卡儿的坐标几何的兴起。

17世纪法国先进科学思想的光荣代表勒内·笛卡儿,是卓越的近代哲学家,同时也是第一流的自然科学家。

他对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医学和天文学都有重大贡献。

他的音乐著作对17、18世纪的音乐家产生过很大影响。

数学只是他研究的众多科目中的一个。

但是,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他在其他方面的工作黯然失色。

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穆勒说:“笛卡儿的坐标几何远远超过他哲学上任何成就,是严密科学中一个最为重大的进展,它使笛卡儿的名字永垂史册。

”小哲学家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半岛上有一座图朗城。

从塞文山脉北麓逶迤而来的卢瓦尔河轻轻穿过这座幽静的小城,注入美丽的比斯开湾。

城里住着一家姓笛卡儿的贵族世家。

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观点:
1.怀疑主义:笛卡尔认为人在获取真知时必须要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怀疑,因为
人的感知和认识常常受到偏见、错觉以及其他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干扰会导致人的认识不准确。

因此,人需要以怀疑的态度来审视一切,从而排除错误和虚妄的信念。

2.存在唯一神学:笛卡尔认为存在唯一的上帝,并且上帝是绝对完美的、无限
的、智慧的和真实的。

他通过自己的《第一哲学沉思》一书,在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中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经典论证,强调思考是不可否认的存在,这也成为他哲学体系的基础。

3.理性主义:笛卡尔认为人的知识来自于理性,而非经验。

他认为只有透过纯
粹的理性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感觉或经验。

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和数学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4.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分别属
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或影响。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哲学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关于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是笛卡尔在他的第一篇哲学著作《第一哲学沉思》中提出的思想
体系,通过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来探讨真理的本质问题。

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因为我们的感官容易受到干扰和误导,而我们
的理性则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信仰的影响。

因此,如果要找到真理,首先要从怀疑一切
开始。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认为只有思考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思考
是绝对不可否定的,没有思考就没有存在。

换言之,人类所认为真实的世界可能是虚幻的,但人的意识和思维却是真实的。

在此基础之上,笛卡尔提出了“分离论”思想,认为身体和精神是不同的实体,身体
是肉体的存在,而精神则是不可见的思想和意识的存在。

通过这种思想,笛卡尔揭示了身
体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质疑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

笛卡尔还提出了“上帝存在定理”思想,认为上帝是完美的存在,必然存在。

同时,
上帝也是真理的保证,因为上帝不会欺骗我们,可以通过上帝的存在来确认真理。

这种思
想也带来了笛卡尔时代对于上帝和信仰问题的争议。

最后,笛卡尔认为,人类不仅要怀疑过去所接受的知识和观念,还要追求新的知识和
真理,这是维护人类理性和自由的必然选择。

通过怀疑和探索,人类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和
世界,实现真理、自由和幸福的价值目标。

总的来说,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是对传统哲学观念的重大挑战,通过怀疑一切和追求
真理,揭示了人类意识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现代哲学的新纪元。

五大论证,即上帝存在的哲学论证

五大论证,即上帝存在的哲学论证

五⼤论证,即上帝存在的哲学论证圣经根本不想证明神的存在;只是简单地宣告⽽已,因为圣经的作者们视神的存在为既定的事实。

圣经的头⼀⾏只简单的陈述:起初,神……(创1:1)相信神的存在是最基本的信仰根基。

希伯来书⼗⼀章六节告诉我们,到上帝⾯前来的⼈必须信有神,也就是信神的存在,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

换⾔之,相信神的存在,乃是个⼈对神信仰的⾸要之务。

⼀个⼈如果拒绝神存在的事实,那他就没有凭借,也⽆法正确的认识他⾃⼰并周遭的世界。

除⾮相信神的存在,否则⼈⽆法从上帝领受什么,也不能认识神。

信是造物主与受造者之间的桥梁,使神和⼈得以连结。

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11:1)。

事实上,神已经赐下许多看得到的凭据,⾜以叫那不相信他存在的⼈⽆可推诿。

“⾃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可推诿。

”(罗1:20)愚顽⼈⼼⾥说,没有神。

(诗53:1)但是在宗教哲学上,神存在吗?他的存在到底有没有“理由”或“证据”呢?这却是要探讨的⼀个基本问题。

⼀、本体论论证本体论论证本体论和⼈类学很相近。

⼈类不仅被造的很聪明,⽽且与⽣俱来有⼀种直觉,能相信、认识神的存在。

直觉是指⼈不靠理性分析过程就能了解与知道。

⼈直觉地知道有神,乃是与⽣俱来的,也就是⼀般所谓的宗教本能,它使⼈渴望拜某物或某⼈。

⼈是天⽣的敬拜者,渴想敬拜神,神如果没有将这种直觉放进⼈类⾥头,叫⼈认识他的存在,⼈就不会寻求敬拜神。

全世界各民族皆普遍相信神(也许相信多神),这事实印证此论据。

⼈如果没有接受真神,也没有找到真神,就会宗教当作⼀个神祇来敬拜,以满⾜他直觉的认识。

相信神不是⽂化条件下的产物,乃是直觉(徒17:23-24;罗1:18-23;约1:3-7;诗115:1-8)。

1、逻辑特征属于先验的论证⽅式;其逻辑特征是:从“上帝的概念”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2、代表⼈物正⽅:安瑟伦、笛卡尔、马尔科姆反⽅:⾼尼罗、伽桑狄、康德、⿊特兄弟3、论证与反驳(1)安瑟伦----本体论论证经典形态的第⼀种形式安瑟伦其⼈安瑟伦的神学渊源:远承柏拉图的理念论,近师奥古斯丁的上帝观。

谈谈方法

谈谈方法

另外,笛卡尔的上帝也不是也个无穷的神。他显然是有界限的,最明显的界限就是他不能包含不完满。甚至不能理解不完满。这种包含的的不完备性正也正是这个神的不完满,当然,也可能使由于这个神的不屑,那么不屑是不是一种不完备呢?此外,笛卡尔的神,是一个不具有意志的神,笛卡尔曾经提到,从神那里得到的都是完满。神没有给出不完满,只可能是不愿或是不能,若是不能,很显然不具有自我意志的。如果说是不愿给出不完备,只能说笛卡尔的神是按照某一其自身也无法决定的规则行事的,也是不具有自我意志的。所以笛卡尔的神,是一个被降级了的神。甚至可以这样说,笛卡尔的神是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它若存在,它的存在的目的只是让人们认识到自己长得不够白。
人的认识可靠吗?为什么不是一个强大意志的大骗局?如果你没出过国,会不会根本没有美国韩国。这些过国,也会不会没有火星水星,只是政府联合起来一种以所谓“发射探测器”为名的骗钱的手段。当然我们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信不会有这种事发生。那么一下这种情况呢?你其实是在出生时候就死了,科学家救了你的脑子(只有脑子)他们把你的脑子放在装了营养物质的容器里,保持它的鲜活,然后拿来做实验,红色的导线是传导视觉信号,蓝色的传导听觉信号,白色味觉,黄色触觉……,你没发觉到只是因为你从小便是如此,你的人生其实只是一场试验。那么你真的能相信你的感觉吗?
谈谈方法读后感
本文章主要就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提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主要涉及“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上帝的概念,附带讨论一下基于笛卡尔的方法论,对灵魂、对他人思想的一些看法。
关于“我思故我在”
同怀疑论的观点相比较起来,“我思故我在”这句话中体现的笛卡尔的聪明绝对是超出前者百倍。同怀疑论一样笛卡尔也去尝试怀疑一切,但他却特别指出,自己并不能怀疑“自己在怀疑”这个事实,这也成为了笛卡尔哲学的第一命题“我思故我在”的条件。

笛卡尔的六个哲学沉思

笛卡尔的六个哲学沉思

笛卡尔的六个哲学沉思第⼀个沉思能被怀疑的事物我们已有的观念和知识或从感官得来,或是通过感官得来。

但感官是欺骗性的,由此不可靠基础上建⽴的学说也是不可靠的,因⽽需要将不可靠的基础彻底清除,再从根本上重新开始。

“只要我们在科学⾥除了直到现在已有的那些根据以外,还找不出别的根据,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普遍怀疑⼀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

不过这种怀疑是⼀种“⽅法论的怀疑”,是以怀疑为⼿段,破除旧的教条与成见,摒除怀疑论的对真理的绝望情绪,⽬的是为⼈类的知识⼤厦寻求⼀牢固的根基,正如他⾃⼰声称其整个计划是谋求保证我们⾃⼰摒弃流动的泥⼟和沙地,寻找岩⽯和粘⼟。

第⼆个沉思⼈类⼼灵的本质以及⼼灵⽐物体更容易被认识⼼灵运⽤它⾃⼰的⾃由,只要对事物的存在有哪怕最轻微的怀疑,它就假设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不存在的,但是⼼灵是存在的。

笛卡尔认为⼈是⼀个在思维的东西,⼀个在怀疑、在理解、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和在感知的东西;⼈是⼀架整套的机器,灵魂控制着我们的所有⾏动。

灵魂也就是⼈的精神是什么?⾸先精神是不可分的,我们可以认识半个物体却不能认识半个灵魂;其次精神和物质在本质上不⼀样,就如⼀块蜡熔化后,我们感知不到原先的蜡,但它依然存在着它任然是蜡。

再者⼈的⾁体缺少了⼀部分将不再是同⼀⾁体,⽽精神却不会,它从本质上是不灭的。

严格说来物体也是不是通过感官或者想象⼒的功能被领会,⽽是通过理智本⾝;并且这种领会不是来源于它们被摸到或者被看到,⽽是来源于它们被我们所理解。

第三个沉思上帝的存在在我的观念⾥⾯,有些似乎是我与⽣俱来的,有些是外来的,有些是由我创造的。

笛卡尔是在“我”这个观念的旁边发现了“上帝”的观念的。

这⾥,观念有实体的意义。

观念本⾝肯定了⾃⼰的存在,观念就是存在于思想中的实物。

他是这样论证的,第⼀,我有⼀个⾄善的观念,这个观念只能来⾃⼀个完美的存在,就是上帝;第⼆,我不是⾄善的,⼜没有⾄善的⾃⾝,⽽我却有⾄善的观念,那么有这个⾄善观念的“我”显然是来⾃上帝的创造;第三,存在者必有原因,⾄善者不能产⽣于不完满的存在,所以上帝的观念存在的原因必不来⾃于我,这个观念必然是上帝置于我⼼中的“天赋观念”,所以上帝存在;第四,⾄善的观念其本⾝就蕴涵了存在,正如三⾓形蕴涵了三内⾓之和等于⼆直⾓⼀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

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勒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及评价17世纪前期在笛卡尔生活的法国,批判经院哲学,建立为科学撑腰的新哲学,是先进思想家的共同任务,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笛卡尔哲学思想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勒内·笛卡尔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着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

笛卡尔常作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安德尔-卢瓦尔省笛卡尔-1650年2月11日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

哲学思想笛卡尔被广泛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

哲学上,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以及理性主义者。

笛卡尔认为,人类应该可以使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

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

(他举出了一个例子:在我们做梦时,我们以为自己身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然而其实这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参见庄周梦蝶)。

他从逻辑学、几何学和代数学中发现了4条规则:除了清楚明白的观念外,绝不接受其他任何东西; 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思想必须从简单到复杂; 我们应该时常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东西。

笛卡尔将这种方法不仅运用在哲学思考上,还运用于几何学,并创立了解析几何。

由此,笛卡尔第一步就主张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怀疑,而不能信任我们的感官。

从这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他必须承认的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在怀疑。

而当人在怀疑时,他必定在思考,由此他推出了着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笛卡尔将此作为形而上学中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里他得出结论,“我”必定是一个独立于肉体的、在思维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笛卡尔哲学中的上帝
导言:本文试图就《第一哲学沉思录》中笛卡尔关于上帝性质、地位的描述,对书中不断提到的上帝做一分析。

同时由此为一个小切入点,对哲学与宗教这个命题一瞥,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些联系。

关键词:笛卡尔上帝哲学体系
一、宗教上的上帝
笛卡尔教育背景
笛卡尔八岁时被送到法国国王亨利第四创立并由耶稣神父们经办的欧洲当时最有名的学校之一——拉夫赖公学,在那里血刺拉丁文、希腊文、诗学、物理学、数学、逻辑学、道德学、形而上学等等课程,为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在宗教信仰的教育方面,耶稣会的神父们对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而他一生也始终不渝地以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自居,即使在他后来长期居住的新教国家荷兰,他也非常骄傲地称“我是天主教徒,身上流淌着法国人的血”。

笛卡尔与1616年被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学了很多书本知识后,又从军跟随部队转战了很多地方,结识了诸多的著名科学家。

笛卡尔从小的宗教教育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得在日后的著作里反思自身的时候不断地提到上帝,并试图证明上帝和灵魂不朽,使不信教的人们相信上帝。

教会的控制
十七世纪初欧洲仍处于极权主义的封建统治之下,经院哲学控制着哲学思想。

虽然自然科学逐渐走上的发展的道理,伽利略于1611年制成天文望远镜,初次看到以前用肉眼看不到的许多天体星象,进一步中国农史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哈维创造了血液循环理论,推进了医学、解剖学和生理学。

但是此时教会中的传统保守势力仍有余威。

布鲁诺、伽利略的悲惨遭遇,使笛卡尔更加小心翼翼,尽量避免与天主教会发生正面冲突,并为此而旅居新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荷兰长达二十年。

笛卡尔虽然后来改学法学,并接触到各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周游欧洲是又获得了不少社会知识,使世界观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但他仍不敢直接与宗教神学和传统思想发生冲突,更没有勇气为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理性哲学而殉道。

笛卡尔写《沉思录》的“动机”1
他在《致神圣的巴黎神学院院长和圣师们》中写道:“我一向认为,上帝和灵魂这两个问题是应该用这些的理由而不应该用神学的理由去论证的主要问题。

因为,尽管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一些信教的人来说,光凭信仰就足以使我们相信有一个上帝,相信人的灵魂是不随肉体一起死亡的,可是对于什么宗教都不信,甚至什么道德都不信的人,如果不首先用自然的理由来证明这两个东西,我们就肯定说服不了他们”。

笛卡尔试图表明,他写这份沉思录是为了证明上帝存在,人们应相信上帝。

但事实上,笛卡尔是在通过一个怀疑一切的过程思考自己,思考周围。

同样在这份书信
1这里用加引号的“动机”一词,因为个人认为,笛卡尔在致教会的信中写到的目的不算是其真正的目的,故在此加上引号。

中他提到:“不管我的理由的说服力有多大,既然它们是属于哲学范围的,那么假如不把它放在你们的保护之下,就没有希望在知识界产生巨大的效果”“自从神圣的宗教会议以后大家从来没有这样赞扬过任何其他教团的判断,而且在人类的哲学上,大家都认为在别的地方不可能再有什么更坚毅有理、知识丰富、更小心持重、完整无缺的判断了”。

笛卡尔在寻求教会对此的支持,同时特意给书披上了支持宗教的外衣。

后来,尽管笛卡尔不敢直接攻击教会的传统的各种信条,不敢触及诸如上帝观念、灵魂不死、道德意识等敏感问题,但他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研究和独立见解而去重复那些因袭的理论,更不想再去捡拾晚期经院哲学和传统神学的牙慧。

这样,他的学说终于引起了教会的攻击。

荷兰乌特列赫特大学新教董事会首先禁止令其著作的流行;随后,天主教会也将他的全部著作列入了禁书目录。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笛卡尔的丰富的学识,多年的游学经历已经为其奠定了思想的基础。

在《沉思录》一书中笛卡尔试图用宗教的外衣掩饰真知灼见。

宗教哲学
在笛卡尔这里,宗教与哲学形成了一个交汇点。

哲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和功能就是可以反思和论证,而宗教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和认识形式,它自己不能反思。

“哲学对有关神的存在、本质和能力,神与宇宙和人的关系,以及宗教的企业、性质、作用和生命等等与宗教有关的一切问题都进行思考”。

目前,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宗教哲学,另一类为宗教的哲学。

2在宗教哲学中,哲学根据正反两方面的证据和宗教现象,通过对宗教的思考获取真理和智慧。

而宗教的哲学不属于哲学体系,把哲学当做工具来使用。

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沦为神学的奴婢。

笛卡尔在他的书信里也称自己的这本书属于哲学体系,需要教会的支持才可能扩大影响。

的确,《第一哲学沉思录》属于宗教哲学体系,它通过对宗教的思考,走上了获取真理和智慧之路。

前文提到笛卡尔本身的教育情况以及教会的控制,为了体现宗教对笛卡尔的影响,以至于在这里不断论证上帝概念。

但是事实上,就是在对这个宗教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沉思”周围的事物,“什么东西该相信,什么东西该怀疑”,“什么东西是本原”等等,发展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二、哲学高度的上帝
理性主义思潮
十七世纪的欧洲,神学鼎盛时期已经过去,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制度开始崩溃,而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正在萌芽的时代,近代科学正在兴起,天启神学已经解释不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垄断整个中世纪思想的经院哲学已经成为令人厌恶的东西。

这些在青年笛卡尔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研究过物理学、光学、天文学、机械学、医学、解剖,而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出名。

所以在思考哲学的时候,笛卡尔试图摆脱各种传统的见解,用怀疑一切的态度来对待哲学和神学的种种命题的有效性,甚至不惜怀疑自己的感觉。

在柏拉图这里,理性由于普遍怀疑,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笛卡尔哲学中的上帝
从宗教的高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上帝从一个现实苦难的精神寄托上升到一个至上存在
2对于宗教哲学这个问题,学界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人认为笛卡尔的书最后被禁,他已经脱离了宗教哲学。

个人在这里采取的理解为宗教哲学是属于哲学体系的,通过比较和思考宗教来获取真理。

参考刘秋菊《哲学宗教化与宗教哲学化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的辨析》
体。

笛卡尔写到:“我是指一个无限的、永恒的、常住不变的、不依存与别的东西的、至上明智的、无所不能的、以及我自己和其他一切东西由之而被创造和产生的实体说的。

”所以,笛卡尔在这里指的是一个全知的、非常圆满的、至善的上帝。

那么笛卡尔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上帝呢?
1.解释人类认知
笛卡尔写道:“实际上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证明上帝本来应该给你一个他已经给你的那个认识功能更大一些的认识功能;不管你把他想象为多么熟巧精练的工匠,你也不应该因此就认为它本来应该把他可以放到几个作品里的全部圆满性都放在每一个作品里。

”人是不断会犯错误的,具有不完满性。

上帝是一个无限的、至上完满的存在体,卓越地存在于我。

他没有把完满性全部地分给我,只给予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有了会犯错误的我,所以我需要不断地追求,思考,找到可以确定为正确的东西。

他试图用上帝这样一个概念解释人类认知的情况。

不仅解释了犯错误的原因,解释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同时也表达着对这样一个至上完满体的向往。

在笛卡尔的时代,科技在不断进步,日心说的出现颠覆了宗教以地球为中心的说法,所以,人类的认识有时候即使人们觉得它正确,可能在以后的某个时间点看来,它恰恰就是错误的。

这个发现是震惊的,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看法,人类由此陷入一种困境中。

这对笛卡尔自身的影响便是他采取普遍怀疑的思考方法,试图避免不留神就陷入错误中,希望不要犯和前人一样——把平常习惯的东西当做正确的东西的错误。

同时,又需要对人类这种认知现象对一个解释,他用“上帝只是把部分的完满性分享给人类”这个说法来解释人们易犯错误的特点。

2.表达一个极限的存在
笛卡尔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哈维发现了人的血液循环理论,笛卡尔自身在数学等学科上的建树等等。

随着这些科学的发展,他逐渐感到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但同时,这个认知过程好像是无穷无尽的。

知识的深渊有时能产生一个黑洞一般的效果,令人们惊喜的同时感到恐怖——对知识无穷性的恐怖。

所以他需要一个至上存在体,那意味着一个极限,意味着尽管知识是无限的,就像上帝本身是无限的一样,至少,存在这样一个东西,它可以包含所有知识,知道所有知识。

使得知识不再是绝望的深渊,人们可以不断地去探索追求,去接近上帝。

人类在前沿追求的时候,一如在宇宙中的探索般无边无际,深渊——望不到底。

人们总是希望寻求一种宏大的完满的理论,它符合目前的各种现象,同时又闪烁着希望之光,吸引着人探索前行;而笛卡尔就是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可以容纳万物存在的体系。

参考资料:
1.刘秋菊,《哲学宗教化与宗教哲学化宗教哲学与宗教的哲学的辨析》
2.卓新平,《笛卡尔与西方哲学反思》
3.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杨廷久,《理性的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