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快速画等效电路图

合集下载

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资料

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资料

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电路的等效变化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步骤:⑴ 标出等势点。

依次找出各个等势点,并从高电势点到低电势点顺次标清各等势点字母。

⑵ 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即把几个电势相同的等势点拉到一起,合为一点,然后假想提起该点“抖动”一下,以理顺从该点向下一个节点电流方向相同的电阻,这样逐点依次画出草图。

画图时要注意标出在每个等势点处电流“兵分几路”及与下一个节点的联接关系。

⑶ 整理电路图。

要注意等势点、电阻序号与原图一一对应,整理后的等效电路图力求规范,以便计算。

例1、图1所示电路中,R1=R2=R3=3Ω,R4=R5=R6=6Ω,求M、N两点间的电阻。

解:该题是一种典型的混联电路,虽然看上去对称、简单,但直接看是很难认识各个电阻间的联接关系的,因此必须画出等效电路图。

下面用快速三步法来解。

1.在原电路图上标了等势点a、b、c。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从高电势点M点开始,先把两个a点捏合到一起,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a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1、R2、R3流向b点;再捏合三个b点,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b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4、R5、R6流向c点;最后捏合c点,电流流至N点。

(见图2)3.整理电路图如图3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方式,很容易计算出M、N两点间的电阻R=3Ω。

◆练习:如图4所示,R1=R3=4Ω,R2=R5=1Ω,R4=R6=R7=2Ω,求a、d两点间的电阻。

解:(1)在原电路图上标出等势点a、b、c、d(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首先捏合等势点a,从a点开始,电流“兵分三路”,分别经R2流向b点、经R3和R1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b,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5流向c点,经R4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c,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6和R7流向d点。

(3)整理电路如图7所示从等效电路图可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关系,很容易计算出a、d两点间的电阻R=1Ω。

◆(09年广东理科基础)14.如图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路端电压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向 b端移动时:A.伏特表 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学生 等效电路图画法

学生 等效电路图画法

等效电路图画法【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等电压法”的应用(重点)2、等效电路图的画法(难点)3、电流表、电压表处理方法及做题中的技巧 (考点)(电压表、电流表;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特点的有效利用,如果电压相等,则为并联,电流相等则为串联)【第二部分】“等电压法”的应用一、“等电压法”画等效电路图1、常规电路图2、动态电路图1、当闭合开关S 0、S 1,断开开关S 2时 当闭合开关S 2,断开开关S 0、S 1时.2、当S 1、、S 2 均闭合且滑片P 滑到a 端时 当S 1、S 2 均断开且滑片P 在a 端时.3、当闭合开关S 1,断开开关S 2和S 3, 当闭合开关S 1、S 2,断开S 3时 当闭合开关S 3,断开S 1 、S 2时.4、当S 1、S 2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端时 当S 1、S 2都断开,滑片P 在b 端时 .5、只闭合开关S 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最左端时 只断开开关S 1,滑片P 移至最右端时 只闭合开关S 1,滑片P 在最右端时 .二、等电压法画电路图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电路图.三、“等电压法”连接实物图1、将图中电路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四、用“等电压法”进行电路改错1、将下面错误电路中的接线柱改动位置,使两灯并联连接.要求:只能改变一处位置,不能随意拆解导线.2、L 1和L 2并联,请在图中错误之处打上“×”,加以改正,并在空白处画出正确的电路图.五、用“等电压法”设计电路(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1、将电路元件连成电路图,要求:S 1控制L 1,S 2控制L 1、L 22、根据图所示,要求L 1、L 2并联,S 1控制L 1,S 2控制L 2,S 3在干路,连线不要交叉,先画出电路图,然后连接实物图.六、用“等电压法”选择仪表例1、如图所示,圆圈a、b、c表示三只电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B.a、c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a为电流表,b、c为电压表D.b为电流表,a、c为电压表【第三部分】戴氏经典练习1、画出下面电路图的等效电路图2、依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第四部分】课后强化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只有L 1发光 B .只有L 2发光 C .L 1 、L 2都发光 D .L 1 、L 2都不发光2、如图四个电路图中,与下面实物图对应的是( )3、如图所示的电路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若S 1、S 2、S 3都闭合时,则L 1 、L 2并联 B .若S 1、S 2、S 3都闭合时,则L 1 、L 2串联 C .S 3断开、S 1、S 2闭合,L 1 、L 2并联 D .S 1闭合、S 2、S 3断开,L 1 、L 2串联4、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能使L 1 、L 2两盏灯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 ( )5、下列是小丽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一些说法,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B .只有不高于220 V 的电压才是安全的C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可能发生了短路, 二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A DC BD.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和空气开关都能起到断开电路的作用6、关于物体的导电性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和绝缘体都容易导电B、大地、人体、油都是导体C、橡胶、塑料、碳都是绝缘体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7、图中,若L2的灯丝断了,而电路其他部分完好,则开关S闭合后()A.L1发光,L2不发光B.L1不发光,L2发光C.L1和 L2都发光D.L1和 L2都不发光8、在下图中,两灯泡组成并联的电路的电路图是()A B C D9、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三孔插座,是因为如果不接地 ( )A、家用电器不能工作B、家用电器的寿命会缩短C、人接触家用电器时可能发生触电事故D、家用电器消耗电能会增加10 、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造成很大浪费。

电路图几种画法例析

电路图几种画法例析

九、节点跨接法
将已知电路中各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用1、 2、3、------数字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高,接于 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低,等电势的节点用同一数字,并合并 为一点)。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从新排列,再将各元 件跨接到相对应的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路图。 例10由5个1Ω 电阻连成如图27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 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 多少欧?
解析:因B 与D 两点、A与C 两点间无用电器,故可将 BD、AC导线缩短:先将导线BD缩成一点得图2电路, 再将导线AC缩成一点得图3电路,最后经处理可得等效 电路如图4.
二:拽拉导线法 将电路中的连接点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拽拉,再经处 理即可得串、并联关系明显的等效电路图。 例2把图5电路改画成串、并联关系明显的等效电路图。 解析将A点先向上拉再向左拉,将B点先向下拉再向右 拉得图6电路;再经处理可得图7即题中所求电路。
效电路图如图29所示,故AB间的总电阻为0.5欧。
十、支路电流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走向, 经外电路电阻各电阻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 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 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 连的节点是等势点(当两个节点间连有电阻可以忽略或理 想的电表时),可等效为一个节点,连在两个相邻的节点 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28中的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4 和R5)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 步分析,即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后与电阻R4和R5并联后 串联,之后再与电阻R3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 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
五、元件拆除法
拆除法是识别较复杂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 串联电路--------拆除一段电路上的用电器后,其他路段上的用电 器不能正常工作。

等效电路图

等效电路图

等效电路图等效电路图就是将一个复杂的电路通过适当的方法改画出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

这个简单的电路,叫作原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图等效电路图的画法1、先根据实物图中元件的直接位置画出等效电路图,然后再根据这个电路图画出另一个更规范的电路图。

如果还看不出来,就再画,最后就会规范出一个标准的电路图。

2、对于不规范的电路图,可利用“移点”或“移线”的方法变为规范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将图一中的L3左端接a点的导线移至接c点,而右端接b点的导线移至接d点,成为图二的形状,就可看出这三盏为是并联的。

注:移点或移线时,只能沿着导线移动,不能“越位”移动(即不能跨越电路元件移动)示例这似乎是个初中题目. 我不知道你们初中阶段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了"电势"这个概念. 注意,我说的是“电势”,不是“电压”。

如果掌握了电势这个概念,那么这道题目可以解决。

没学电势这个概念的话,题目比较难。

你可以通过电压= 电势差来揣摩一下电势这个概念。

至于等效电路,有三种可能性。

我画图不方便,用语言叙述下。

给5个电阻编号,上面2个从左到右记R1, R2,下面2个从左到右记作R3, R4。

中间那个记作R5。

假设电流方向从左向右。

R1 和R3 左端的电势记作U。

R1 R2 R5 三者的交点记作a, 该点处电势记作Ua。

R3, R4, R5 交点记作b,该点电势记作Ub。

R2 R4 右端的电势记作0。

1)等效电路一R1:R2 = R3:R4 情况下(例如假设5个电阻彼此相等)这时,R5 两端电势相同Ua = Ub,换句话说,R5两端电压为Ua - Ub = 0。

R5 无电流通过。

这时,相当于R5 及其所在支路不存在。

R1 R2 串联,R3 R4 串联,然后再并联。

2)等效电路二R1 : R2 > R3 : R4这时Ua > Ub, R5 中有电流通过,方向从a 到b。

从左向右,总电流I = I1 + I3然后I1 又分为I1 = I2 + I5然后I5 与I3 合并,I5 + I3 = I4然后I4 又与I2 合并,I4 + I2 = I至于串并联关系,是复杂的混联关系。

等效电路图通法——八种方法

等效电路图通法——八种方法

等效电路图的八种画法等效电路又称“等值电路”。

在同样给定条件下,可代替另一电路且对外性能不变的电路。

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电磁过程可用其相应的等效电路来分析研究。

等效电路是将一个复杂的电路,通过电阻等效、电容等效,电源等效等方法,化简成具有与原电路功能相同的简单电路。

这个简单的电路,称作原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图的画法步骤1、认真审题,在草稿纸上画出原图,并把开关的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所处的位置依题意画下;2、根据电流路径的优先走法,把没有电流经过的元件用橡皮擦擦掉,同时将断开的开关及与其串联的元件与擦掉,闭合的开关用导线代替;3、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测哪部分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再将电路图整理,即画出了等效电路图;4、把已知条件尽可能标注在等效电路图上;5、找出所求的物理量与哪个等效图对应,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特别注意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正确运用电学公式来分析解答。

等效电路画图的技巧第一种方法叫首尾相接法,如果是全都是首尾相连就一定是串联,如果是首首相连,尾尾相接,就一定是并联。

如果是既有首尾相连,又有首首相连,则一定是混联。

第二种方法叫电流流向法,根据电流的流向,来判断和串并联的特点,来判断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

第三种方法,叫手捂法,含义是任意去掉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的一定是串联;任意去掉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能工作就一定是并联;任意去掉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部分能工作的一定是混联。

第四种方法,叫节点法1、标出等势点。

依次找出各个等势点,并从高电势点到低电势点顺次标清各等势点字母。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即把几个电势相同的等势点拉到一起,合为一点,然后假想提起该点“抖动”一下,以理顺从该点向下一个节点电流方向相同的电阻,这样逐点依次画出草图。

画图时要注意标出在每个等势点处电流“兵分几路”及与下一个节点的联接关系。

3、整理电路图。

高中物理快速画等效电路图

高中物理快速画等效电路图

电路的等效变化高中生在处理较复杂的混联电路问题时,常常因不会画等效电路图,难以求出等效电阻而直接影响解题。

为此,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画等效电路图的方法《快速三步法》。

快速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的步骤为:⑴ 标出等势点。

依次找出各个等势点,并从高电势点到低电势点顺次标清各等势点字母。

⑵ 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即把几个电势相同的等势点拉到一起,合为一点,然后假想提起该点“抖动”一下,以理顺从该点向下一个节点电流方向相同的电阻,这样逐点依次画出草图。

画图时要注意标出在每个等势点处电流“兵分几路”及与下一个节点的联接关系。

⑶ 整理电路图。

要注意等势点、电阻序号与原图一一对应,整理后的等效电路图力求规范,以便计算。

例1、图1所示电路中,R1=R2=R3=3Ω,R4=R5=R6=6Ω,求M、N两点间的电阻。

解:该题是一种典型的混联电路,虽然看上去对称、简单,但直接看是很难认识各个电阻间的联接关系的,因此必须画出等效电路图。

下面用快速三步法来解。

1.在原电路图上标了等势点a、b、c。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从高电势点M点开始,先把两个a点捏合到一起,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a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1、R2、R3流向b点;再捏合三个b点,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b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4、R5、R6流向c点;最后捏合c点,电流流至N点。

(见图2)3.整理电路图如图3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方式,很容易计算出M、N两点间的电阻R=3Ω。

◆练习:如图4所示,R1=R3=4Ω,R2=R5=1Ω,R4=R6=R7=2Ω,求a、d两点间的电阻。

解:(1)在原电路图上标出等势点a、b、c、d(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首先捏合等势点a,从a点开始,电流“兵分三路”,分别经R2流向b点、经R3和R1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b,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5流向c点,经R4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c,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6和R7流向d点。

等效电路图

等效电路图

(3)整理电路如图7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可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关系,很容易 计算出a、d两点间的电阻R=1Ω。
1.整理电路图如图3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 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方式,很容易计算出M、N两点间的电 阻R=3Ω。
பைடு நூலகம்
◆练习:如图4所示,R1=R3=4Ω,R2=R5=1Ω, R4=R6=R7=2Ω,求a、d两点间的电阻。
解:(1)在原电路图上标出等势点a、b、c、d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首先捏合等势点a,从a点开始, 电流“兵分三路”,分别经R2流向b点、经R3和R1流向d点; 捏合等势点b,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5流向c点,经R4 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c, 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6和R7流向d点。
江西省瑞金市第三中学
第二章《恒定电流》
人教版选修3-1
专题:等效电路图
电路计算的首要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元件之间 的串并联关系;在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中很难一眼看出各 元件的串并联关系,这是电路的简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处理较复杂的混联电路问题时,常常 因不会画等效电路图,难以求出等效电 阻而直接影响解题。为此,向同学们介 绍一种画等效电路图的方法《快速三步 法》
例1、图1所示电路中,R1=R2=R3=3Ω, R4=R5=R6=6Ω, 求M、N两点间的电阻。
1.在原电路图上标了等势点a、b、c。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从高电势点M点开始,先把两个a点捏合到 一起,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a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1、R2 、R3流向b点;再捏合三个b点,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b点“兵 分三路”,分别经R4、R5、R6流向c点;最后捏合c点,电流流 至N点。(见图2)
快速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的步骤为: ⑴ 标出等势点。依次找出各个等势点,并从高电势点到低 电势点顺次标清各等势点字母。 ⑵ 捏合等势点画草图。即把几个电势相同的等势点拉到一起, 合为一点,然后假想提起该点“抖动”一下,以理顺从该点向下 一个节点电流方向相同的电阻,这样逐点依次画出草图。画图 时要注意标出在每个等势点处电流“兵分几路”及与下一个节点 的联接关系。 ⑶ 整理电路图。要注意等势点、电阻序号与原图一一对应, 整理后的等效电路图力求规范,以便计算。

等效电路图的几种实用画法

等效电路图的几种实用画法

等效电路图的几种实用画法作者:何准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3年第08期中学阶段,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电路,因此要求我们能将这些电路合理地转换成简单的串、并联关系的电路,即为等效电路.本文结合一些具体事例介绍几种较为实用的等效电路的画法.1 观察法电路连接是否复杂并不取决于元件的多少,有些电路尽管元件较多,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分析出电路连接的方式.如图1所示的电路是由9个电阻组成,我们仔细观察电路的特点,从右向左分析可知:R3、R6、R9三个电阻串联后与R5并联等效为一个电阻,再与R2、R8串联后与R4并联等效为一个电阻(记作Rx),则AB之间的电路是由R1、Rx、R7三个电阻串联而成,其总电阻值就是R1、Rx、R7三个电阻值总和.2 等势法在电路中,设想有电流从一端流向另一端,同一条导线上的电势是相同的,不管导线有多长,我们都可以将它等同于同一个点.电流经过用电器时电势降低,因此电路中就存在着许多电势不等的点,所有的用电器元件都处在两个不等的电势之间,将电路中电势不等的点进行标记,按照电势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安插元件,然后将电路中的各个元件逐个地安插在对应的各点之间,适当整理就可得到一个非常直观的等效电路图了.如图4所示,画出其等效电路图.分析首先用字母对各个节点进行标记,同一根导线相连的节点标记为同一个字母,如图5所示.然后由电势高低顺序依次标出A、C、B三点,再将各个用电器逐一地安插在相应的点之间(同时标上元件的符号,以防疏漏和出错),如图6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就显而易见了.拓展题运用等势法画出如图7 所示的等效电路图.点拨如图8,①用字母在原电路图中标出各个节点的符号,电势相等的点符号相同;②依据电势高低顺序标出各个点;③将电阻R1~R8依次安插在对应的点之间;④适当调整电阻位置减少交叉的导线,原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8④所示)的连接方式就一目了然了.3 支路法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我们无法使用“观察法”和“等势法” 时,可以尝试用“支路法”,也可以称之为“支路电流法”.方法介绍:在电路分支较多的地方,设想有电流从电势高处流向电势低处,顺着电流的方向找出几条独立的串联电路(注意各支路中不能有重复的原件).对于那些不在支路上的元件可以依据其所在的位置安插在支路之间(一般都是从一条支路跨接到另一条支路).实例分析:画出如图9所示电路的等效电路图.本题虽然只有5个电阻,却不能直接看出电路连接的方式,运用“支路电流法”我们可以从A点出发到B点找出两条支路:一条是经过R1和R4的,另一条是经过R2和R5的,首先画出这两条是独立的电路,然后将R3这个不属于任何支路的元件安插在相应的位置,结果发现这5个电阻组成的电路实质上是一个桥式电路(如图10).拓展题运用上述方法画出图11所示的AB间的等效电路图.点拨(1)首先确立从A到B间的四条支路:①一条经R2和R9,②一条经R10和R7,③一条经R8和R5,④还有一条支路只有R1一个电阻.(2)将不在支路上的三个电阻R3、R4、R6安插在相应的位置,就得到如图12的等效电路图了.4 方法整合还有一些电路更为复杂,我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化繁为简,许多难题也可以迎刃而解.如图13所示由12个阻值都等于R的电阻组成的电路,试求AB间的总电阻 .分析与解:首先运用“支路法”将AB间的电路等效为图14所示的电路(类比上述画法,不赘述).认真观察电路,我们不难发现D和E两点电势相等、C和F两点电势相等,再运用“等势法”在AB之间电势由高到低的顺序为A、D(E)、H、G、C(F)、B,将各个电阻安插在相应的点之间,就形成图15所示的电路.由串并联的特点不难求出AB间的总电阻 .[画等效电路图方法有很多,本文所列举的一些画等效电路图方法,感觉还是比较实用的,同时也希望能抛砖引玉、互通有无,与同行们共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的等效变化
高中生在处理较复杂的混联电路问题时,常常因不会画等效电路图,难以求出等效电阻而直接影响解题。

为此,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画等效电路图的方法《快速三步法》。

快速三步法画等效电路图的步骤为:
⑴ 标出等势点。

依次找出各个等势点,并从高电势点到低电势点顺次标清各等势点字母。

⑵ 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即把几个电势相同的等势点拉到一起,合为一点,然后假想提起该点“抖动”一下,以理顺从该点向下一个节点电流方向相同的电阻,这样逐点依次画出草图。

画图时要注意标出在每个等势点处电流“兵分几路”及与下一个节点的联接关系。

⑶ 整理电路图。

要注意等势点、电阻序号与原图一一对应,整理后的等效电路图力求规范,以便计算。

例1、图1所示电路中,R1=R2=R3=3Ω,R4=R5=R6=6Ω,求M、N两点间的电阻。

解:该题是一种典型的混联电路,虽然看上去对称、简单,但直接看是很难认识各个电阻间的联接关系的,因此必须画出等效电路图。

下面用快速三步法来解。

1.在原电路图上标了等势点a、b、c。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

从高电势点M点开始,先把两个a点捏合到一起,理顺电阻,标出电流
在a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1、R2、R3流向b点;再捏合三个b点,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b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4、R5、R6流向c点;最后捏合c点,电流流至N点。

(见
图2)
3.整理电路图如图3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图3可以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方式,很
容易计算出M、N两点间的电阻R=3Ω。

◆练习:如图4所示,R1=R3=4Ω,R2=R5=1Ω,R4=R6=R7=2Ω,求a、d两点间的电阻。

解:(1)在原电路图上标出等势点a、b、c、d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首先捏合等势点a,从a点开始,电流“兵
分三路”,分别经R2流向b点、经R3和R1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b,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5流向c点,经R4流向d点;捏合等势点c,
电流“兵分两路”,分别经R6和R7流向d点。

(3)整理电路如图7所示
从等效电路图可清楚地看出原电路各电阻的联接关系,很容易计算出a、d两点间的电阻R=1Ω。

◆(09年广东理科基础)14.如图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路端电压变小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
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在图中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向 b端移动时:
A.伏特表 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减小
B.伏特表V和安培表A的读数都增大
c.伏特表V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的读数减小
D.伏特表V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的读数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