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课例赏鉴
《丹柯》课堂实录及反思

《丹柯》课堂实录及反思一、设计思想本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侧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上,通过小说主题的挖掘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通过讨论对小说结尾的改写来引导学生探究写作中特别是小说写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的问题。
设计一个写“颁奖词”的环节来激发同学们的对英雄的热爱和赞美的激情,在训练动笔能力的同时渗透情感目标。
二、教材分析《外国小说欣赏》是以“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而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了解小说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丹柯》这篇小说高尔基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悲剧英雄形象。
三、学情分析布置了课前预习,所以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思考,以及初步的相互探究。
学生曾经学习过必修3的小说单元,对小说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梳理情节、认识人物、挖掘主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1.分析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以及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了解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结合文本认识人物,了解丹柯悲剧的根源和意义。
2.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一、导入同学们,是谁在苍茫的大海上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对,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二、梳理情节。
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同桌之间先互相复述一下故事情节。
然后请代表发言。
生1:写的是一位叫丹柯的青年带领族人走出密林,让大家获得了光明和自由的故事。
生2:林子里住着一群人,后来强敌入侵把他们赶到林子深处去了。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3章 《丹柯》教案

《丹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3.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读小说,在这里先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读小说的一点感受(幻灯):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有着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深刻的主题,它能丰富我们的思想情感,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今天我们学是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富有激情的小说高尔基的《丹柯》,学习的话题是“小说的主题”。
二、作者介绍前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高尔基名言:o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超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o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o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o青春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三、梳理情节,探究主题1.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有主题?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
简约·用心·动情——吴春来老师《丹柯》教学实录简评

英雄 啊 。
生: 这 是 悲剧 。
讨论教学法在 中国典籍 中记载最早的是 《 论语 》
“ 子路 曾 皙冉有 公西 华侍 坐 ” , 孔 子 与学生讨 论 问题 , 从 教 师 出题 、 鼓 励 发言 到学 生各抒 己见 , 到教 师在 学生 请
问的前 提下进行启发 、 评价与指导 , 讨论 内容 明确 , 讨 论过程清晰,俨然可见两千多年前孔子运用讨论式教
学 法 的全过程 。
师: 喜剧 不好 吗?
相对 于讨 论法 而 言 , 对话 法更 具 亲和力 。 教 师与 学
生: 悲剧 是把 美丽 的 东西撕毁 给别人 看 , 更有震 撼
吴春来老师执教的《 丹柯》 , 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语 文》 实验教科书的选修教材 国小说欣赏》 第三单元中 的一篇外国小说 , 选 自《 伊则吉尔老婆子》 , 作者高尔基 ,
题 目是编者加 的。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 , 一群族人受到外 敌
林 子— —穿 越林 子—— 走 出林 子—— 悲剧 审 美五个 环
散文《 我的心》 , 高潮处戛然而止 , 无限回味。
最后 是 吴老 师 的动情 。一般 的老 师教 学小 说难 有 朗读 的动情 指导 , 吴 老师却 不 同 , 他 的这节课 动 情 的诵
读指 导 比比皆是 。 例如 : “ 紧 紧地 ” “ 牢牢地 ” “ 不 响也 不动 地” “ 更 紧地 ” 要 强
疑是 其最 显著 的亮 点之 一 。课 的开篇通 过 师生对 话 导
人展开 , 课 的主体通过对话逐层推进 , 课 的收尾通过对 话发散提升。 在这里 , 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
《丹柯》经典教案

《丹柯》经典教案教案:《丹柯》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丹柯》。
本课主要内容讲述了森林里的一位勇敢者丹柯,为了拯救族人,勇于面对困难,最终用生命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的故事。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丹柯的事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丹柯的事迹。
难点:感受丹柯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景引入:森林里有一位勇敢者,他叫丹柯。
他为了拯救族人,勇于面对困难,最终用生命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丹柯有哪些优秀品质?3. 合作交流4. 精讲点拨5. 实践演练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丹柯,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丹柯勇敢无私奉献面对困难换来族人的新生和幸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答案: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示例:丹柯是一位勇敢的人。
他为了拯救族人,勇敢地面对困难,无私奉献,最终用生命换来了族人的新生和幸福。
我们应当学习丹柯的优秀品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社会做出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丹柯的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演练等环节,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对丹柯的优秀品质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丹柯的精神品质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和培养。
《丹柯》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丹柯》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丹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丹柯》,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丹柯的勇敢、智慧、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主人公丹柯的形象特点。
2.2 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3 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2.4 修辞手法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词语的理解、句式的分析、修辞手法的鉴赏。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理解,主人公丹柯形象的分析。
第四章: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课文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5.3 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4 句式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
5.5 修辞手法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6 课堂小结5.7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课下自主学习6.1 任务布置让学生课下查找关于《丹柯》的相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6.2 学习要求学生需在课后完成资料的查找和阅读,并在下一节课前提交学习报告。
第七章:课堂讨论与展示7.1 组织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7.2 讨论主题例如:丹柯的形象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等。
《丹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丹柯》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丹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了解《丹柯》的故事背景、发展、高潮和结局。
2. 人物形象:分析丹柯、国王、老妇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表现的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把握、主题思想的领悟。
2.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
3. 鉴赏法: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丹柯》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丹柯、国王、老妇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 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情怀、民族精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5. 欣赏作品中的优美语句、段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 复述《丹柯》的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选取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简要描述其性格特点。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的态度、方法、情感等,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评价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丹柯》为题材的短篇小说或诗歌。
2. 开展文学社团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3. 邀请作家、诗人等来校讲座,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丹柯公开课件

乌云,你来吧!我不怕你。哪怕你压得接近海面,我也要冲破你的 层层包围,我要把你撕破,我要把你粉碎,我要把你毁灭!
雷,你闪吧!你尽力地闪吧!我是不会被你吓坏的。你和狂风是兄 弟吗?你们的密切合作,是会把那些胆小的海鸟吓得四处乱窜、躲 藏。但我不是它们!我不会被你这么一点点的雷声就吓坏,更不会 因为你这么一点点小小的风而逃避。你们来吧,尽情地来吧!我要 跟你们比一比,试一试,看咱们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大海,你咆哮吧!你尽力地咆哮吧!把这一切的一切,都熄灭吧,熄灭在 你的怀里。你的波浪,是我的翅膀;你的歌声,是我的精神支柱。 出来吧!自私自利的海鸟们,胆小的海鸟们。你们若真的想要安乐 地生活,就跟着我走吧!风云雷电,你们来吧,我将与大海一起,毁灭你 们,战胜你们!
你们这些可怜的家伙,我现在当真是有些可怜你们了。但我不会 跟你们走,我有思想,我有理想,我有追求,我不会就这么轻易地放弃, 哪怕前面满是荆棘,哪怕前面满是钢刀,哪怕前面满是绳鞭,我也要 去闯!就算是单翅,我也要飞翔,我也要飞过这大海!
你们这些短见识的蠢蛋!你们快出来跟我一同去迎接、去挑战那 风云雷电呀!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用法 (1)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①当今,中小学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从早上六七点直到晚上 十点多,不论学生自习课还是课间操,甚至住校生就寝,教师都要盯 上去看,几乎时刻不离学生左右,学生时时处处都处于教师责任感 的笼罩之下,教师的工作可谓无微不至。 ②和珅贪污、受贿、勒索、敲诈,无所不至,无所不能。 提示两者都有“没有一处不至”之意。“无微不至”指没有一个细微 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是褒义词。“无所不 至”一是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二是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带有贬义色彩。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丹柯》教学实践及反思

《丹柯》教学实践及反思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23-01《丹柯》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课文。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英雄主题。
在《丹柯》中,作家歌颂的不是愤世嫉俗的个人主义英雄,而是以自己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相同课文在两个班级采取两种教法得到不同效果,试分析如下。
授课时间:高二(1)班: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1-2节;高二(2)班: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7-8节。
教学流程:一班:预习提问——阅读课文——概括情节——质疑问难——分析形象——总结归纳;二班:阅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方法:一班:讲读法;二班:讨论法。
具体步骤:一班:一、预习提问:作家作品介绍。
明确:作者高尔基,代表作散文诗《海燕》、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阅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篇幅较短,限时五分钟。
三、概括情节:1、学生梳理情节,补充完善答案。
2、师生共同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序幕:面对死亡威胁,族人忧思恐惧;开端:丹柯引领族人,穿越树林沼泽;发展:族人抱怨丹柯,指责乃至仇视;高潮:丹柯掏心照路,族人成功脱险;结局:丹柯倒地身亡,无人引起注意;尾声:丹柯之心变成草原上蓝色火星。
四、质疑问难:1、学生提问:一、为什么族人有点害怕,却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明确:体现族人的愚昧、冷漠、麻木、自私。
二、为什么丹柯要掏心为族人照路而不是用其它方式?明确:体现丹柯勇于实践、献身理想的崇高精神。
2、教师提问:一、如何理解美的人都是勇敢的?明确:美与勇敢并无必然关系,是为展现丹柯挺身而出的勇敢品质。
二、最后一句话如何理解?明确:丹柯以自己的火星预警世人防范摧毁草原的大雷雨,提升境界。
五、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把握动作、语言、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