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燕歌行》PPT精品课件

时代背景:唐代边塞诗风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与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复杂多变。
边塞诗在唐代达到了高峰,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边塞诗人和作品。他们 以边塞风光、战争场景、军民生活为题材,抒发豪情壮志,表达对战争 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唐代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语言简练明快,意境 深远悠长。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军 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思考题:如何将边塞诗精神传承下去
深入挖掘边塞诗的文化内 涵
通过研读经典边塞诗篇目,深 入理解边塞诗中所蕴含的爱国 情怀、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等 文化内涵。
创新边塞诗的传播方式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电 视、电影等,以更加生动、形 象的方式传播边塞诗,让更多 人了解和喜爱边塞诗。
推动边塞诗与当代文化融 合
诗歌意象与意境营造
意象分析
诗歌中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烟尘”、“鼓角”、“铁衣”、“金笳”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边塞战争和军人生活的艰苦环境。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描绘边塞秋景的萧瑟和战斗场面的惨烈,营造了一种悲壮、苍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 残酷和士兵的苦难。同时,诗歌中的对比手法也突出了这种意境,如“战士军前半死生”与“美人帐下犹歌舞” 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歌主题概括
本诗以边塞战争为背景,通过描 绘士兵的苦难和战斗场面的惨烈 ,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的渴望。
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
01
关键句段一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解读:这两句诗描绘了唐朝
边境的战争景象和军人告别家乡、奔赴前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燕歌行》PPT课件优质

体 描写敲鼓行军有何深意,请分析? 分
析
此联承接上文,将士们“本重横行”天子又“赐颜色”使得一
方面士气高涨,另一方面这里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正
是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骄态的体现,表现了将士们骄傲自大,盲目
轻敌,为后文的战败做铺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
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
平。
爱兵如子 用兵如神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 鼓、角等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 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 城,世称高常侍;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 尤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燕歌行》 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 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 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 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具
体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分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析
非常:特别,不一般;赐颜色:俗称给面子,赏脸。
指的是给予褒奖恩宠。
天子非常重视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具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燕歌行》优质课件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字词,如柳中庸的 《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3.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 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 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3.边塞诗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败的原因。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 ?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 烈,唐军伤亡惨重。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 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 解围(愤慨)
返回
赏析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出 了边地怎样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 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 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 的险恶。与上文“残贼”呼应,突出将领 的轻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揭示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汉军 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的矛盾,暗示了必
内容提要
本诗通过记叙一场战役的全过程,描 写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从而 热情地颂扬了士兵们英勇爱国精神, 同时严厉的抨击了将领们享乐腐败和 视士兵生命为儿戏的轻敌冒进的现实。
总结
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
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 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 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 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
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 恨不恤兵士的将领。
2024年度高适《燕歌行》(优质课)配套课件

2024/3/24
23
学生提问环节,解答疑难问题
学生可以就《燕歌行》的背景、主题 、艺术手法等方面提出问题。
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 力。
2024/3/24
教师将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4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将被分成若干小 组,每组选取一个主 题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 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 体会,互相交流和学 习。
2024/3/24
讨论主题可以包括诗 歌的意境、情感表达 、语言特色等。
25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将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同时,教师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4/3/24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 斗精神,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精 神动力。
2024/3/24
18
05 知识拓展:唐代边塞诗其 他代表作品
2024/3/24
19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诗中描绘了边塞壮丽雪景,表达 了离愁和乡思的情感。
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 手法,将离愁和乡思融入对边塞
向往和追求。
对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思考
03
诗人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和思考,提出了对人类社会未来
走向的深刻关切和忧虑。
17
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1 2
激发民族自豪感
在当代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优质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诗歌欣赏。
具体内容为诗的第一、第二两章,深入分析其韵律美、意境美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的第一、第二章,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燕歌行》韵律、意象的理解和鉴赏。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燕歌行》原文、注释、配图等。
2. 学生用书:课本、《燕歌行》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燕赵多佳人”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燕歌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出示课件,带领学生朗读《燕歌行》第一、第二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仗、用典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5. 情感体验: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第一、第二章原文意象:燕、赵、长城、胡马等修辞手法:对仗、用典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燕歌行》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短文。
2. 答案示例:通过对《燕歌行》的鉴赏,我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了古诗的韵律、意象美,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怀?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燕赵多佳人”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进一步了解诗歌背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
2. 诗人的爱国情怀及其在诗中的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设计。
2024版《燕歌行》高适PPT教学课件

音韵美感呈现
要点一
押韵平仄
要点二
叠词运用
高适在《燕歌行》中运用了押韵和平仄 等音韵技巧,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具有音乐美感。如“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句,通过押韵和平 仄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诗中运用了大量叠词,如“萧萧”、 “萋萋”、“纷纷”等,这些叠词的运 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也表达了 诗人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
优美词句欣赏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运用借代手法,以“汉”代唐,表现唐朝将士奋勇杀敌、保卫家国的 英雄气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军中将士苦乐不均、生死与共的社会现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以李广将军的英勇善战和士兵们的苦难生活作对比,表达对英勇将士 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借助古代边塞题材,传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
精神。
塑造民族性格
《燕歌行》所塑造的英勇善战、 威武不屈的民族性格,对于培养 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意义。
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塞诗,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培育民族精神
他的《凉州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戍边将士的孤独,表达了深深的思乡 之情。
边塞诗派对后世影响
对唐代诗歌的推动
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边塞诗派打破了宫廷诗歌的束缚, 推动了唐代诗歌向更为广阔的社 会生活领域发展。
边塞诗派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 情实感的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为现实主义文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
高适诗歌风格与特点
对景描写
高适的诗歌以对景描写为主要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将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呈现得淋漓 尽致。
《燕歌行》课件(优质课)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2024/7/29
车师西门伫献捷。
感谢观看
2024/7/29
2024/7/29
写作背景
此诗是有感而发。其所感之事,则 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 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 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打败仗 却谎报军情。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 因写此篇。
2024/7/29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犹忆李将军。
2024/7至/29 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读诗歌
思考: 按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结局)
2024/7/29
结构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 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 揭示其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 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 突出壮志豪情。
2024/7/29
展示讨论
1.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描写了 哪些边塞的意象?
2.本诗塑造了几种人物形象?分别 在诗歌中的哪些句子里呈现的?作 者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的?
《燕歌行》完美课件

对燕歌行审美和价值的再认识
重视诗歌审美体验
《燕歌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读者在欣赏诗歌时应该注 重体验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 和艺术追求。
挖掘诗歌深层意蕴
《燕歌行》所描写的自然风光和战争场面不仅具有形象的美 感,还蕴含着深刻的意蕴。读者应该深入挖掘诗歌的深层意 蕴,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
马相如、贾谊、张衡等。
文学体裁的创新
03
燕歌行是一种乐府诗,乐府诗在汉代是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
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燕歌行的作者介绍
作者概况
燕歌行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文人曹丕,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文 学家和诗人。
文学成就
曹丕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辞藻华丽而著称,对后 世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民族关系与战争
燕歌行所描写的战争是汉朝与匈奴之间长期战 争的一部分,也与当时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密 切相关。
燕歌行的文化背景
汉代文化特色
01
燕歌行创作于汉代,这一时期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方面。
诗歌发展的繁荣
02
汉代诗歌发展空前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如司
其他作品介绍
除了燕歌行,曹丕的代表作品还有《典论》、《燕歌行二首》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都 有着重要的地位。
02
文本分析
燕歌行文本赏析
叙述了《燕歌行》的作者、年代、体裁、内容、思想 以及艺术特色。
分析了《燕歌行》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家国等 主题。
介绍了《燕歌行》的背景,包括历史背景、文化背景 和作者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