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公开课

合集下载

燕歌行(公开课)

燕歌行(公开课)

本诗多处运用了一种表现手法来突出诗 歌的主旨,请你找出来并结合诗句加以
赏析。 对比
①出师时的铺张扬厉和战败后的困苦凄凉的 对比。
诗人用“金伐鼓”“旌旆逶迤”渲染出师时 的声势浩大,用“破”“下”等动词写出了 出师时将士一往无前的勇猛气势。与下文惨 败的悲凉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②战士和将领的对比。
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 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战士何等质朴勇敢!而带兵将领却侍宠贪功、 纵情声色,“岂顾勋”一词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 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 叠》《渭城曲》等)
⑤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内容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 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情感。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修辞方面:①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常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 描写、细节描手等手法。 ③ 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
①“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 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也写出了战士们作战环境的险恶。
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孤城落日, 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 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和战败后的困苦。
③“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边塞战场总 是战云密布,彻夜不息的警报声都渲染出战况惨烈,军 情危急的气氛。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优质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优质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收录于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诗歌欣赏。

具体内容为诗的第一、第二两章,深入分析其韵律美、意境美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的第一、第二章,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燕歌行》韵律、意象的理解和鉴赏。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燕歌行》原文、注释、配图等。

2. 学生用书:课本、《燕歌行》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燕赵多佳人”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燕歌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出示课件,带领学生朗读《燕歌行》第一、第二章,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仗、用典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5. 情感体验: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第一、第二章原文意象:燕、赵、长城、胡马等修辞手法:对仗、用典情感: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燕歌行》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爱国情怀”的短文。

2. 答案示例:通过对《燕歌行》的鉴赏,我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感受了古诗的韵律、意象美,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怀?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燕赵多佳人”的历史故事,下节课分享,进一步了解诗歌背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鉴赏。

2. 诗人的爱国情怀及其在诗中的表达。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设计。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课题:燕歌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2、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3、把握诗歌谴责边将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二、新课讲授1、文学知识(1)产生(2)主要内容(3)艺术特点(4)代表作家: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

2、知人论世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3、创作背景4、解题“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

曹丕的《燕歌行》写的是一个女子思念情人的旷怨之情。

高适沿用了这个乐府旧题,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以往的传统。

5、播放音频,梳理字音6、整体感知“汉家烟尘在东北……单于猎火照狼山"—出师“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身陷重围“铁衣远戍辛勤久……寒声一夜传刁斗"—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相看白刃血纷纷……至今犹忆李将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三、赏析内容1、出师(1)译文(2)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的气势?(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战争的失败做铺垫。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 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 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 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 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 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据 宽吴缓兢不《 苛乐 ,府 士古 以题 此要 爱解 乐为》用:。“《燕歌行》,言时序迁换,而行役不归,佳人怨旷,无所诉也。
夸赞的就是这首古诗参以律句造成的音调之美。 将《领燕们歌为行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校开尉元自 二大十沙六漠年送,来客了有紧从急御的史军大书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在所一“个 感王”朝之的三上,升是和谴鼎责盛军时中期官,兵在苦文乐学不作均品。中出现歌颂军功的昂扬旋律,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 3至、今七仍言然古怀诗念,西参汉用时律的句李。广将军。
❖ 所“感”之一,是表 现唐军的声威。
❖ 在一个王朝的上升和鼎 盛时期,在文学作品中 出现歌颂军功的昂扬旋 律,也是民族精神的一 种表现。 《秦风·无衣》 强调“同袍”、“同 仇”、“同泽”、“同 裳”。
❖ “横行”语出《史记 季 布传》。樊哙在吕后面 前说:“臣愿得十万众, 横行匈奴中。”,季布
❖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却认为:“作豪语看亦 可,然作归期无日看,倍有意味。”
❖ 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说:“用一‘终’字而使 人读之凄然。盖终不还者,终不得还也,连上句金甲着 穿观之,久戍之苦益明,如以为思破敌立功而归,则非 诗人之本意矣。”

2024年度2024优质《燕歌行》课件ppt优质课

2024年度2024优质《燕歌行》课件ppt优质课
10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2024/3/23
11
独特艺术手法探讨
01
02
03
意象的运用
通过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 意象,如“燕子”、“歌 声”等,营造出富有诗意 和想象力的艺术空间。
2024/3/23
抒情与叙事的融合
以情感为线索,将叙事与 抒情紧密结合,使故事情 节与人物内心世界相得益 彰。
对比手法的运用
2024/3/23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 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加深对
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024/3/23
讲解法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背景 、作者介绍和相关图片等资料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

04
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
2024/3/23
15
思想内涵深入挖掘
忠勇爱国
通过描绘边塞战士的英勇 形象和报国情怀,表达诗 人对忠勇爱国精神的赞美 。
2024/3/23
苍凉悲壮
以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 酷为背景,抒发诗人对战 士命运的同情和对和平的 渴望。
深刻的社会思考
通过对比不同社会阶层在 战争中的命运,揭示社会 的不公和战争的残酷。
2024优质《燕歌行 》课件ppt优质课
2024/3/23
1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的古诗文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对《燕歌行》全文的解读、赏析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燕歌行》全文,掌握其文学特点及艺术价值。

2. 通过对《燕歌行》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燕歌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

教学重点:《燕歌行》全文的解读、赏析以及唐代边塞诗的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燕歌行》原文打印稿、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边塞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高适及其创作《燕歌行》的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读:详细讲解《燕歌行》全文,分析诗句的意境、用词、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难点为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进行翻译、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人:高适2. 诗名:《燕歌行》3. 文学特点:边塞诗、豪放、激昂4. 重点词语:戍楼、烽火、胡马、阴山5. 赏析要点:意境、用词、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燕歌行》全文。

(2)翻译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简述《燕歌行》的文学特点。

2. 答案:(1)略。

(2)青海上空飘着长长的云,遮蔽了雪山;孤城遥望着玉门关。

(3)《燕歌行》是一首边塞诗,具有豪放、激昂的特点,用词雄浑,意境壮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燕歌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文的美,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高适《燕歌行》(公开课课件)

一、出师
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 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 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 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二、身陷重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 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 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 禄山讨奚、契丹,为虏所败。二十六 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 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 契丹,先胜后败。高適见到两次战败, 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 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 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

2024版(完整版《燕歌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燕歌行》,该作品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燕歌行》全文解析,重点词汇、句式解读,以及诗歌背景和作者情感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燕歌行》的字词、句式,领会其文学价值。

2. 分析《燕歌行》的背景和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燕歌行》的词汇、句式解读,作者情感分析。

难点:把握作者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燕歌行》全文、注释、图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战争图片,让学生思考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燕歌行》。

2. 课堂讲解:a. 介绍作者及诗歌背景。

b. 解读全文,分析重点词汇、句式。

c. 讲解诗歌描绘的战争场景,分析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燕歌行》的鉴赏题,指导学生答题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一道类似的鉴赏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燕歌行》所表达的家国情怀,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燕歌行》2. 作者:高适3. 重点词汇、句式4. 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5. 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燕歌行》中作者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 答案示例:在《燕歌行》中,作者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战士们的敬意,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燕歌行》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战争场面的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时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重点词汇、句式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边塞诗
内容: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 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 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 志等。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 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燕歌行
高适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失利
的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全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被围
过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程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死斗
三、合作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 结合诗句分析。
三、合作探究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汉家烟尘在东北, 天子非常赐颜色。 了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出师
一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场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 役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出师
豪情壮志
失利
悲愤

战争

被围 同情

死斗 忆李将军
四、总结
这首诗记述了边塞上一次战役的 全过程,反映了军旅生活的严酷及军 中将士苦乐不均的事实。表达了诗人 对广大兵士的同情,对不恤兵士的将 军的讽刺和愤恨。
五、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
失利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写出士兵久战不归的 苦闷、两地相思的凄 凉,并表达作者深切
同情。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被围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死斗
对士兵英勇战斗的赞 赏 , 对将帅不能与士 兵同甘共苦的讽刺。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初步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
二、整体感知
正音
• 燕歌 yān 旌旆 jīnɡpèi 逶迤 wēiyí
• 碣石 jié 塞草腓 féi
玉箸 zhù
• 蓟北 jì 功勋 xūn
飘飖 yáo
划节奏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1、阅读诗前小“序”:说说它主要写了什么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 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 败,张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
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
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 调。
六、推荐课外阅读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 岑参
•《吊古战场文》

——唐 李华
谢谢你们! 你们是最棒的!
谢谢观赏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
分析。
首先理解诗句意思,抓住
方法
壹 关键词语,再明确诗歌表 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人的情感会随着事情的发 贰 展变化而变化,请注意情
感的复杂性。
汉汉家家烟烟尘尘在在东东北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汉男将儿辞本家自破重残横贼行。, 天子非豪常情赐壮颜志色。
男天摐校儿子金尉本非伐羽自常鼓书重赐下飞横颜榆瀚行色关海,。,,
旌旆逶迤碣石间。 单于猎火照狼山。
摐金伐鼓下榆关, 出师
旌旆逶迤出碣师石:间满。怀壮志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悲慨士兵的无辜惨 死,同时对将帅腐 败无能却贪功轻敌 充满愤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