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202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七)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7分)

哲学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也许是夏夜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际的星空,他的心中会 a 生出神秘的敬畏感,一个巨大而朦胧的问题开始叩击他的头脑:世界是什么?这是哲学悟性在心中 b 的时刻,可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保持,生活越来越(fán)忙,世界越来越(xuān)闹,而哲学家越来越稀少了。

①有一点我敢断言:对于大自然的神秘无动于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领悟哲学的。②不过,如果你真的对哲学感兴趣,那你就最好把闲暇时看电视和玩游戏机的时间省出一些来。

③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得已的,也是无可指责的。④多到野外或至少是户外去,静静地看一会儿天,看一会儿云,看一会儿繁星闪烁的夜空。

有一回,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路上抬头仰望天空,(jìng)然不小心掉进了路旁的一口井里。别人便嘲笑他只顾看天而忘了地上的事情,但泰勒斯说,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如此 c ,忙于地上的(suǒ)事而忘了看天是一种更可笑的无知。

(摘自周国平《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fán)______忙(xuān)______闹(jìng)_____然(suǒ)_____事(2)根据上下文,abc处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顿然觉悟狭隘B.油然觉醒狭小

C.油然觉悟狭小D.顿然觉醒狭隘

(3)给文中第二段中的句子排序: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篇名。(10分)

①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⑥_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____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⑦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一则》)

⑧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名著阅读。(5分)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

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其宣传海报也引发人们的热烈探讨。下图是以一幅故宫破损古画为背景的海报细节图,其卓越的设计让人惊叹。

材料二:圆明园文物修复室中,修复师把所有的瓷器碎片按照形状、图案进行分类。一片片地比对,一点点地复原。往往拼出两三片相邻的瓷器碎片,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修复文物完成拼接补配之后,修复师还要完成打磨、调色、绘纹饰、上釉等步骤,再形成文物修复档案,经过专家评审等步骤最终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

材料三:高级人才的短缺和新生人才的断档主要是因为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但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文博专业渐渐热门,选择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一谈“海报一”设计的巧妙之处。

(2)综合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容,谈一谈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文物修复手艺的原因。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7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5.诗人在山西村中看到了哪些生活场景?(3分)

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主人应声开门后,“我”这位不速之客会怎样解释呢?请用第一人称表述。(2分)

7.《江上》中“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其妙处作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

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①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②灰丝时蒙卷轴③。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 (注)①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②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③卷轴,卷,念juàn,这里泛指书籍。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10.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3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1~13题。

最先与最后

鲁迅

《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虽是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箴了。

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闯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果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陈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了跑完预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徉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

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1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3分)

12.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原句好在哪里。(4分)

原句: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改句:见胜利则纷纷聚集,见失败则纷纷逃亡。

13.作者认为中国将来的脊梁应该具备哪些品质?(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摇晃的世界

①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初春的太阳,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

②“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

③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恍惚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

④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我站在灶台边的方凳子上,不错眼地瞧着白色的粉丝簌簌而下,倾刻软软地跌在水里,多么奇妙。更奇妙是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可不是像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

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一霎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

⑤现在,我们喝着开水。儿子说:“开水,是打开的水。”厨房里摆着新鲜的蔬菜,他说:“蔬菜,是看书的菜。”他指着薯片:“这是老鼠数过的片。”我的世界再一次经受着摇晃。

⑥我们一起读图画书。翻开封面,他说:“瞧,封面,这是有风的面。”一边说着,一边扇动硬装的封面。有风从我们脸上拂过去。故事里有“稻草人”。他从床上站起来,努力用头倒撑着身子,翘起一只脚来,说:“倒——草人。”马路上,一辆大巴开过去,他数道:“大巴(八)车,大九车,大十车。”

⑦我跟着他,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

⑧哈,他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

⑨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

⑩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我都.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礼物盒里有了这

样的碎纸团?“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跳跃、欢笑。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

?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

?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

(选自2019年4月18日《文汇报》,作者赵霞,有删改)14.根据文意,下面哪一项的理解有误()(2分)

A.儿子根据发音理解名称,这一有趣的细节,引发我类似的童年回忆。

B.儿子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与成人的固定思维不同,这让我学习到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

C.拆开礼物后,儿子却不喜爱杯子,这引发我对成人功利性、实用性的价值观的反思。

D.对比是全文重要的写法。我与儿子代表了儿童与成人两种世界,形成对比,引人深思。

15.请赏析“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这句话。

(3分)

16.文章第四段中写了“我”童年的回忆,有什么用意?(4分)

17.读下面的诗歌,谈一谈诗中“幼女”与文中“儿子”的形象有何异同之处。(4分)

幼女词

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18.你怎么理解题目“摇晃的世界”?(3分)

第三部分(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

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1.(1)繁喧竟琐

(2)B

(3)③②④①

2.①欲辨已忘言②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③会当凌绝顶④谁家新燕啄春泥⑤九万里风鹏正举⑥年少万兜鍪辛弃疾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⑧宠辱偕忘3.(1)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为此遭高俅追杀,只得在二龙山落草,最后投奔梁山。

(2)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

4.(1)①破损的故宫字画,象征故宫中那些破损的亟需修复的文物。②字画中有在修补文物的人形剪影,恰好契合“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题。③“大历史,小工匠”的海报语,将文物背后的悠久历史与文物修复师相联系,突显修复工作背后的重大意义。④大片破损古画与其中小小剪影之间的对比与海报语中的“大”与“小”相契合。(答到任意三点即可)

(2)修复工作耗时长,工作繁琐。人才成才期较长,收入相对较少。

5.农家设酒杀鸡招待客人的热闹场面;村人吹箫打鼓,热热闹闹迎接春社祭祀的场面。6.提示:能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语句连贯、符合语境即可。

7.既写出了山水萦绕,千帆竞渡的自然风光,又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了人生感悟:不甘屈从阴暗,不怕青山阻隔,便能拥有千帆竞渡的开阔心境,便能战胜眼前的迷茫与困难。

8.B

9.(1)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逼着取回,因而小心忧虑,抚摸玩赏那东西不停止。

(2)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10.从“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皮藏焉,日‘姑俟异日观’云尔。”说明拥有书的人总会把书高高地放着,高枕无忧,不是惜时如金,而是明日复明日的自我安慰,直至书蒙灰生虫。

11.(1)怕(怯、惧)(2)嘲讽落后或坚持的人(3)国民“日见其卑怯”(4)国家少有有韧性、有勇气的英雄、反抗者以及他们的支持者。

12.原句用“兆”,意思是兆头。预示。“胜兆”只是胜利的兆头,“败兆”只是有失败的可能,他们见到预兆就“纷纷聚集”或“纷纷逃亡”,更能表现这些人投机的嘴脸。13.敢于担当(具有改革精神的前驱和闯将)、具有锲而不舍和独立思考判断精神。14.C

15.“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梦具体化了,仿佛梦是一个包裹(盒子),里面可以装满内容。充满了童心童趣,表现了儿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确实比“什么梦也没有做”直白的说法更有意思。

16.(1)第四段中写了童年的“我”误解了外祖父的话而引发的趣事。从而引发“我”未泯的童心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为下文蓄势,作铺垫。(2)回忆中幼时的“我”童真烂漫,敏感而细腻地感受着世界,真挚而善良地对待世界。成年后的“我”坚固地、实用性地、功利性地看待和对待世界。二者形成对比丰富了“我”的形象。(3)“我”的个人经历代表了每一个个体的人的成长过程。许多人都是像“我”一样经历“童年”走向“成年”的。这使文章主旨更深一层,这种“成长的退化”引人深思。(4)第四节结构上与文题和结尾相呼应。

17.同:天真烂漫,有童心童趣。异:“幼女”行为上学习成年人,向往成人世界。“儿子”

无论言行还是内心都更加纯粹、更加本真。

18.(1)指儿子对世界烂漫本真的认知。从“我”的角度来看,儿子的世界是摇晃的。(2)儿子的言行打动了“我”,唤起了“我”对于事物价值的重新思考。“我”的世界被儿子摇晃了。(3)表达了作者对纯粹本真、毫无功利的儿童世界的赞叹:对成人世界实用、功利的价值观的反思;以及纯粹不再的淡淡失落。

19.【立意指津】本文题的题眼是“出发”,“记”是要求写记叙文,记一件与“出发”有关的事。可以实写一次离开某处去进行一次重要的活动,可以虚写从一个生活阶段走向另一生活阶段时的某一件事。比如,毕业了,自己离开母校,就是一次“出发”,踏上新的征途。从毕业季中选一事来写,把事件写完整写清楚,把自己“出发”的感受和感想写丰富。出发,意味着什么,在文章的结尾不妨引申一下,展望出发所向的前景,表现自己出发时的精神状态,这样文章则更充实更有色彩。

2016苏州市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6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此次园博会中的苏州园,不仅chuán ( )承了苏州园林经典的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艺术氛围,令人心chí()神往。游客徜徉于苏州园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líng()听着悦耳的鸟语,会觉得自己已经和景色róng()合在一起了。苏州园设计独特,门窗____A___( 简陋简朴)而富有变化,长廊精美而______B_____(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个院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chuán ( )承②心chí()神往③líng()听④róng()合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在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 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 _________。(杜甫《________》)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 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⑦子曰:“默而识之,__________ _____,诲人不倦……”(《论语》) ⑧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_____ ______,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名著阅读。(5分) (1)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_________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①上文中,“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 答: ②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 答: (2)下面关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等名著的读书笔记,哪一项表述有错误? A.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B.宋江做了粱山泊山寨之主后,把忠义堂改为聚义厅,后来又在聚义厅前树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两面绣字红旗。 C .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D.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立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不同颜色的精美丝线。 ()4.下列为某市二轮电动车实际使用量和车辆事率的统计表。请对表中提供的消息进行比较 分折,回答问题。(3分)

2013苏州市中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2013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绿▲(yīn)如盖②月光▲(jiǎo)洁 ③笛声▲(yōu)扬④心情愉▲(yuè)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杜甫《▲》) ④▲,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⑧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 ..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

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时间150分钟,满分130分)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zhì()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江南小镇大多很有一些年代了,它们当然有过升沉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cāng( )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耐久,狭窄而yōu()长,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tián()淡安宁的生活表征的了。 ①精zhì()②cāng( )桑③yōu()长④tián()淡安宁 2.下边的宣传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4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④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⑤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⑧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渔歌互答……(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着阅读。(6分)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挺粕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去的不下三万人。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我正在这样作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箭射中了我的手和脸。……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由于我有了这种防御,我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的《》.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我”涉水渡海把敌人吓得跳海逃生 B.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我”涉水渡海并在敌人的反击中栓敌船 C.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我”遭到了敌人的强烈反击 D.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我”决定在满潮前渡海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②描(huì)▲ 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 2.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3.名著阅读。(6分) ⑴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冲刺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冲刺卷】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动点P从A点出发,按A→B→C的方向在AB 和BC上移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D. 2.下列几何体中,其侧面展开图为扇形的是( ) A.B.C.D. 3.在“朗读者”节目的影响下,某中学开展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为了解5月份八年级300名学生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八年级50名学生读书的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册数01234 人数41216171 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2 B.众数是17 C.平均数是2 D.方差是2

4.某商店有方形、圆形两种巧克力,小明如果购买3块方形和5块圆形巧克力,他带的钱会差8元,如果购买5块方形和3块圆形巧克力,他带的钱会剩下8元.若他只购买8块方形巧克力,则他会剩下()元 A.8B.16C.24D.32 5.肥皂泡的泡壁厚度大约是0.0007mm,0.000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0.7×10﹣3B.7×10﹣3C.7×10﹣4D.7×10﹣5 6.点 P(m + 3,m + 1)在x轴上,则P点坐标为() A.(0,﹣2)B.(0,﹣4)C.(4,0)D.(2,0) 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如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A.B.C.D. 9.如图中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和个长方体组成的,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B.C.D. 10.若正比例函数y=mx(m≠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它和二次函数y=mx2+m的图象大致是()

2013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3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本试卷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绿▲( yīn)如盖②月光▲(jiǎo)洁 ③笛声▲(yōu)扬④心情愉▲(yuè)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那屈折幽深的小巷,婉如岁月一般。粉墙黛瓦的老屋依然,清水盈盈的古井依然。慈详的老人,端着茶杯,摇着扇子,闲闲地聊天,乡音弥漫……那是我的小巷,每一点青苔,每一株绿草,每一丛蔓沿着的爬山虎,都藏着我的童年。一个夏日,梦回苏州,阳光把我的记忆照亮……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杜甫《▲》) ④▲,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⑦▲,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⑧予独爱莲之▲,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下面的诗句涉及了哪三个梁山英雄?请依次 写出他们的姓名。 .. ①只因义勇真男子,降伏凶顽母夜叉。 ②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5.阅读下面的漫画,结合当前有学生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把画中母子两人的对话补充完整。要求:①用语简明,能反映画面内容,每句话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②补充完整后的对话能赋予该漫画讽刺的意味。(3分) (1)母:该睡觉了!子:▲ (2)母:▲子:▲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特别“中国”的文化类节目触动了无数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________(遐想畅想)。(yuán)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níng)练丰富的核心价值观,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增添了(xuàn)丽的风景。树立文化自信,创作更多植根传统土壤、_______(结合融合)时代气质的文化精品,我们的精神殿堂定将更加灿烂(huī)煌。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uán)远流长②(níng)练 ③(xuàn)丽④(huī)煌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②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目。(10)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3)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6)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8)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名著阅读(5分) (1)《水浒传》中有“真假李逵”,《西游记》中有“真假行者”,请问:“假李逵”是谁?“假行者”又是谁假扮的?(2分) ①▲②▲ (2)找出下列对名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水兵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他对保尔的思想与成长 起到了重要作用。保尔曾经为了解救朱赫来,被关进了监狱,在他的影响下保尔参 加了红军,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B.《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的金刚琢助二郎神擒住孙悟空;炼丹炉关过孙悟空让他练成 了“火眼金睛”,掉落凡间的火炭形成火焰山,阻挡了取经的去路;他的坐骑青牛和 道童都成为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障碍。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哈克贝利是镇上公认的“野孩子”,是个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 流浪儿,他的父亲是个酒鬼,汤姆与哈克关系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两人曾一起 目睹杀人案件,一起当过“海盗”,哈克后来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寡妇收养。 D.《水浒传》中的杨志本是将门之后,梁中书选中他护送生辰纲上京,被吴用等人夺走 了生辰纲后想进京疏通关系,盘缠用尽当街卖刀误杀纠缠的无赖牛二被发配,不得 不上二龙山落草为寇。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⑴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②描(huì)▲ ③(màn)▲长④经天(wěi)▲地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汤姆· 索亚B.保尔· 柯察金 4.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 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 李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敏:已经布置好了。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好的。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人教版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含详解)

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共10 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3.00分)﹣的相反数是() A.﹣B.C.﹣D. 2.(3.00分)今年一季度,河南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元,数据“214.7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147×102B.0.2147×103C.2.147×1010D.0.2147×1011 3.(3.00分)某正方体的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如图是它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国”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厉B.害C.了D.我 4.(3.00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3=﹣x5B.x2+x3=x5 C.x3?x4=x7 D.2x3﹣x3=1 5.(3.00分)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2013~2017 年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2.7%,15.3%,14.5%,17.1%.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12.7% B.众数是15.3% C.平均数是15.98% D.方差是0 6.(3.00分)《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 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还差3 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x 人,羊价为y 线,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A.C.B.D. 7.(3.00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的是()

A .x 2 +6x +9=0 B .x 2 =x C .x 2 +3=2x D .(x ﹣1)2 +1=0 8.(3.00 分)现有 4 张卡片,其中 3 张卡片正面上的图案是“ ”,1 张卡片正 面上的图案是“ ”,它们除此之外完全相同.把这 4 张卡片背面朝上洗匀,从 中随机抽取两张,则这两张卡片正面图案相同的概率是( ) A . B . C . D . 9.(3.00 分)如图,已知 AOBC 的顶点 O (0,0),A (﹣1,2),点 B 在 x 轴正 半轴上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 O 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边 OA , OB 于点 D ,E ;②分别以点 D ,E 为圆心,大于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 AOB 内交于点 F ;③作射线 OF ,交边 AC 于点 G ,则点 G 的坐标为( ) A .( ﹣1,2) B .( ,2) C .(3﹣ ,2) D .( ﹣2,2) 10.(3.00 分)如图 1,点 F 从菱形 ABCD 的顶点 A 出发,沿 A →D→B 以 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 B ,图 2 是点 F 运动时 △,FBC 的面积 y (cm 2 变化的关系图象,则 a 的值为( ) )随时间 x (s ) A . B .2 C . D .2 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答 題卷相应题号的横线上) 11.(3.00 分)计算:|﹣5|﹣ = .

2021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 ④_____________ ,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论语》)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⑧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名著阅读。(5分)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2)取经路上, 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5.阅读下边一段文字,用几个短语概括昆曲的特点(其中至少一个是主谓短语),含标点不超过40字。(3分) 昆曲,如一坛经年温醇的美酒,缓缓地在舞台流淌而出,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说不完的哀艳沧桑。载歌载舞如行云流水,典雅的词,婉转的曲,在丝竹声乐里,在亭台水榭上,在小桥流水间,舒徐缓行。遥想当年,一到中秋,苏州人便倾城而出,在虎丘曲会,“唱者千万,鼓吹百十处”。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昆曲是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剧种,京剧、川剧、越剧、晋剧、湘剧、赣剧、桂剧、闽剧、婺剧、滇剧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019年江苏苏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部分(26分)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 ▲ 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②▲改为▲ 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蒹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3. 名著阅读。(6分) (1)下面的小诗,涉及《水浒传》中哪三个情节?请分别概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2)英雄气,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的力量。从下面人物中选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并结合小 说某个情节说说理由。 A. 汤姆·索亚 B. 保尔·柯察金 4. 根据下面的对话内容,拟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清楚,格式正确,正文内容(含标点)不超过45字(4分) 赵老师:李敏同学,学校把“端午诗会”安排在本周五下午三点开始,你们节目组准备好了吗?李敏: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计划明天下午再最后彩排一次。 赵老师:那场地布置得怎么样了? 李敏:已经布置好了。就是学校报告厅有点小,要安排初三两个班级的同学自己带凳子。 赵老师:星期五下午初三学生要完成中考志愿网上填报工作,所以这次活动他们不参加了。 李敏:那就没问题了。 赵老师:好的。请你以学校团委名义写个通知吧,让初一、初二师生准时参加活动。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8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1,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2,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3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考模拟试题(一) 命题:欧祥科 班级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2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21 (D )2 1- 2.计算)3(62 3 m m -÷的结果是( ) (A )m 3- (B )m 2- (C )m 2 (D )m 3 3.重庆直辖十年以来,全市投入环保资金约3730000万元,那么3730000万元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 (A )37.3×105万元 (B )3.73×106万元 (C )0.373×107万元 (D )373×104万元 4.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将如图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AC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6.已知⊙O 1的半径r 为3cm ,⊙O 2的半径R 为4cm ,两圆的圆心距O 1O 2为1cm ,则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内含 (C )内切 (D )外切 7.分式方程 13 21 =-x 的解为( ) (A )2=x (B )1=x (C )1-=x (D )2-=x 8.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0 (B )1200 (C )200或1200 (D )360 ? D C B A C B A 5 题图

2019届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苏州市九年级中考模拟二语文试卷【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春天是美好的,诗歌也是美好的,当春天与诗歌相遇,便是一场难得的盛宴。在这个雾霾笼罩的春天,让我们于山水之间,吟咏生命;于闹市街巷,感怀人生;于时代现场,A (萃取汲取)思想,以内心的声音,对抗这有些许灰色的世界。 春天是忧伤的,野夫在大理的古镇B(独自独立)饮酒,重温《旧梦》:“我几乎对你一无所知/但却已经/洞悉一切”;或许“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春天是深沉的,在“热线电话响成一片”的春天,欧阳江河感叹,“要是听不到老虎/就只好去听蟋蟀。”赵野站在城门前,望见“万古愁破空而来”,虽然此时的“祖国车水马龙/草木以加速度生长”。 春天是属于诗歌的季节,让我们重拾“读诗”,借以传达我们时代的爱与美好,思考我们的生存处境。倾听诗人的声音,就是听见自己的声音。 在这万象更新的季节,我们真正希望的是,。(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备选词语:A(萃取汲取) B(独自独立) (2)选文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3)根据情境在原文补写内容。 我们真正希望的是 二、名句名篇 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③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__________《游山西村》)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0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 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梦▲(huàn) ②挺▲(bá) ③新陈▲(dài)谢④孜孜不▲(juàn)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苍松翠柏相印成趣。五彩斑澜的野花,遍地都是。林中鸟语,枝头蝉鸣,仿佛互相唱和,给人一种甜密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汤姆繁躁的心情也 安定下来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②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⑦▲,▲,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⑧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 4.名著阅读。(5分) ①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 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

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莱西市二○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其中,第1—7小题为“语言积累及运用”;第8—23小题为“阅读”;第24小题为“写作”。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其中,选择题要求用2B铅笔正确涂写在“客观题答题区”。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27分】 (一)诗文默写与理解【本题满分13分】 1.根据提示默写。(10分) ①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②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③,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 ④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温庭筠) ⑤,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李白) 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⑦,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⑧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周敦颐) ⑨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⑩: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两句诗描写极其寒冷的边塞秋天,秋雁毫无逗留之意,如此景物与词人家乡大不相同。 B.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一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C.曹操的《观沧海》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D.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愿化为春泥报效家乡。

2012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大阅读(含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快手刘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正当壮年,精神饱满,肉重肌沉,皓齿红唇,乌黑的眉毛像是用毛笔画上去的。他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在这一直也不曾解开的迷阵中,在他这双神奇莫测、令人痴想不已的快手之间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好奇的快乐呢! ⑤我上中学后,就不常见到快手刘了。只是路过那街口时,偶尔碰见他。他依旧那样兴冲冲地变着“小碗扣球”。 ⑥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往昔美好的故事,亲切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鲜活花瓣夹在书里面,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谁能使过去的一切复活?那去世的外婆,不知去向的挚友,妈妈乌黑的卷发,久已遗失的那些美丽的书,那跑丢了的绿眼睛的小白猫……还有快手刘。 ⑦高中二年级,我回家度假。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心中忤然一动,竟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和变戏法,但人已经大变样了。十年不见他的模样接近了老汉。他分明换了一双手!手背上青筋缕缕,指头绕着一圈圈皱纹,快像吐尽了丝而缩下去的老蚕他抓着两只碗口已经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笨拙地翻来翻去;那四只小红球儿,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他的手不灵了!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哪!” ⑧我也清楚地看到,在快手刘扣过茶碗的时候,把地上的球儿取在手中。这动作缓慢迟钝,失误就十分明显。孩子们吵着闹着叫快手刘张开手,快手刘的手却攥得紧紧的,朝孩子们尴尬地掬出笑容。这一笑,满脸皱纹都挤在一起,好像一个皱纸团。他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边什么也没有……” 苏州—1

苏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苏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苏州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wèi)▲蓝②(tián)▲淡③金(bì)▲辉煌④赏心(yuè)▲目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穿过狭窄幽深的小巷,进入保圣寺,豁然开朗……前面是“清风亭”,我常为这样雅至的文字叫好,我仿佛因此触摸到那个座落在水乡泽国的江南古镇的灵魂。眼前那颗千年银杏,枝叶窸窣,像是在细说往夕岁月的芬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论语》) ⑧芳草鲜美,▲。(陶渊明《▲》) 4.名著阅读。(5分)

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①斗战胜佛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③行者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④弼马温D.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 ⑤千岁大王E.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称呼 示例:① ② ③ ④ ⑤ 得名原因 C 5.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3分) ①松间鸣好鸟②鸟鸣山更幽③泉和万籁声④风定花犹落⑤窗外见南山 [答](1)上联:①;下联:▲;(2)上联:▲;下联:▲。

(完整版)初三英语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初中英语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客观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准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客观题共50 分) 一、单项填空在A 、B、C、 D 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 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本大题共14 分,每小题1 分) ( )1. —I hear there’ll be talk on teenage problems next Monday. —Do you mean talk our teacher asked us to listen to? A. a; the B. a; a C. the; the D. the; a ( )2 ---- What is the people in the village ? ----I am sorry. I don’t know. I only know that people like living in village. A. the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B. a number of , the number of C. the number of , a number of D. a number of , a number of ( )3. You could hardly imagine amazing the Great Wall was you saw it with your own eyes. A. how, unless B. what, unless C. how, if D. what, until ( )4. The research he had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be a perfect success. A. to proved B. proved C. to prove D. to proving ( )5. —You won’t follow his example, will you? —. I don’t think he is right. A. No, I won’t B. Yes, I will C. No, I will D. Yes, I won’t ( )6. —How do you find the concert in the Beijing Grand Theatre last night? —. But the male singer was perfect. A. I couldn’t agree more B. I don’t think much of it C. I was crazy about it D. I really like it ( )7. Look, the students are discussing . A. about which super star to vote for B. to vote for which super star C. about to vote for which super star D. which super star to vote for ( )8. --Let’s fly kites if it this weekend. -- But nobody knows if it . A. is fine, rain B. will be fine, rains C. will be fine, will rain D. is fine, will r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