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合集下载

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以中医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等,其中植物为最主要的成分。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的颗粒,其主要优点有:二、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患者倾向于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但传统的中药使用方法较繁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一些中药配方进行颗粒化处理,使用更方便快捷,已经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统计,2019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02.59亿元,同比增长5.4%,预计2020年将达到533亿元。

从中药配方应用结构来看,2019年感冒用药与清热解毒用药领域占比最大,分别占比18.65%与11.13%,其次是儿科感冒用药、胃药(胃炎、溃疡)、心血管疾病用药,分别占比7.17%、6.54%与5.53%,其他领域占比50.98%。

日本是较早开始中药颗粒剂研究的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我国经典著作中的汤剂为中药复方颗粒,同时也做单味中药配方颗粒。

虽然其在工艺及患者体验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临床使用上却因缺乏辨证论治而在90年代发生“小柴胡汤事件”。

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研制及临床应用上发展迅速。

搜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33篇和2篇实验研究文献,共35篇。

文献数量从2001年至今逐年上升,但总数较少三、中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据统计,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企业销售额前三企业分别是华润三九医药、山东步长制药与济川药业集团,销售额分别为28.99亿元、22.82亿元与19.06亿元,市场份额分别占比5.77%、4.54%与3.79%。

中国大陆中药企业在产品种类数目方面,整体上占有竞争优势,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为主,所生产的复方浓缩颗粒多外销。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及展望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
1、中药配方颗粒拥有易溶于水的特性,可以更好的利用药物的饱和度,提高药效。

2、中药配方颗粒有助于市场营销,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方便的用药
方法,帮助患者更快地取得药效,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3、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实现药物复方的化学组合,这样可以提高药效
的稳定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4、中药配方颗粒可以利用温热和干湿药物的结合,以便满足不同口
腔内湿热的病情,从而使药物的效果更加明显。

5、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提高药物的质量,更好的吸收,更好的药效,
更长的保存期限,更好的风味,增加患者的药物耐受性。

二、未来展望
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和技术的开发,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此外,颗粒科技也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预计未来
几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继续突破传统中药配方的局限,提高生产和
流通的效率,让更多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不
断改进其开发技术,提高药物的有效成分吸收和保持性,实现药物的有效
作用,让更多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中药的使用也日益增加,从而促进
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

现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病痛缓解、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中
药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中药配方颗粒也日益受到赞誉。

另外,中药配方颗粒还可以加强药效,提高疗效。

中药配方颗粒用于
治疗一些疾病后,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病情,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
症状的反复出现,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同时还可以缩短病程,减少用药的
副作用,降低日常生活成本,改善治疗质量。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市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用药安全、高效,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对策
1、加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研究,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药配方颗粒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药配方颗粒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药配方颗粒技术是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如下:
1. 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逐渐加深,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年产值达到数十亿元。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需要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同时,新型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也在不断涌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标准体系逐步完善:为了保障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发展趋势:
(1)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主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中药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智能化生产将成为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3)国际合作将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未来,中药配方颗粒将加强与国际上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与发展前景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参照传统煎煮方法,依据各类药材的不同特性,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将单味饮片的全成分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可供医师直接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颗粒剂。

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改革的一项科研成果。

本文就从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不足、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一简介。

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1 质量控制严格,使用安全1992年,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改革,研制出中药配方颗粒。

经过十几年的科研积累,中药配方颗粒已具有较为扎实的科学基础。

自2001年12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生产企业通过对药材多基源、多品种的研究分析,统一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严格按GMP要求,对药材、饮片、浸膏、中间品、成品等生产过程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和理化检测,如:现代指纹、图谱等技术,真正做到了质量可控。

1.2 机械化生产,优于传统个人或小作坊煎煮传统中药汤剂对煎煮的要求十分复杂而难记,而且在煎煮过程中无法对煎煮质量实行监控与管理,从而使汤剂质量不均等,疗效不稳定。

而中药配方颗粒采用大规模、自动化、全系列生产,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整个过程,严格按照传统水煮的模式,并依据每味饮片的性质特点,以研究出的最佳提取率为指标,固定加水量、升温时间、煮沸时间、煎煮次数等参数,经水提取出饮片的最佳有效成分,保证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稳定、均一、有效。

1.3 便于管理与储运中药配方颗粒包装密封性能好,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变色、走油、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而且中药配方颗粒体积小,重量轻,非常便于保管和储运。

1.4 便于药师调配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袋上,都标明了与原生药的换算关系,调配更加方便,不用称量,卫生快捷,避免了称量误差,使用药更安全。

也改善了中药房乱、脏、累的现象。

1.5 便于急救用药中药配方颗粒既保证了中医辨证的特色和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又使中药治疗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

中药配方颗粒优劣势分析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制剂形式,通过将中药研磨、提取、浓缩、凝固等步骤,最终得到粉末状的中药颗粒。

相对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具有诸多优势和劣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1. 方便服用:中药配方颗粒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方便服用。

与传统中药煎剂相比,中药配方颗粒可以直接口服,免去了煎煮等繁琐的操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 精确剂量: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经过严格控制,可以确保每颗颗粒中的药物含量相对稳定。

这意味着患者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药物的用量,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可控性。

3. 保持活性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一般采用低温浓缩等技术,能够较好地保持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相比之下,传统的煎剂制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温、长时间的煎煮,有可能造成部分药物成分的破坏。

4. 便于携带和存储:中药配方颗粒的粉末状特性使其便于携带和存储。

患者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装入小包装袋中,方便随身携带。

此外,粉末状的中药配方颗粒在存储过程中也相对较为稳定,更容易保存。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劣势1. 药效持久性差:中药配方颗粒相对于传统煎剂来说,大部分使用的是浓缩提取液,因此无论输液纳管还是口服,成分在体内吸收的速度较快,效果也会迅速显现,但持久性相对较差。

相比之下,传统煎剂在胃肠道慢慢吸收,药效更持久。

2. 一次性制剂难以调整:中药配方颗粒一般采取一次性包装,无法根据不同患者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而传统煎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和组方的微调,适应个体化治疗的需求。

3. 中药配方颗粒成分相对固定:中药配方颗粒的成分相对固定,很少有变动,无法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而传统的中药药材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搭配,达到更精准的治疗效果。

三、中药配方颗粒在现代中药应用中的作用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一种现代中药制剂形式,为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便利。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

中药配方颗粒利弊浅析与建议【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利弊分析;中药现代化中药配方颗粒是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成的颗粒状剂型,它保留了传统用药的特点,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同时具有运用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

笔者现根据本院临床使用反馈情况,并参照近年来的一些文献,对中药配方颗粒的利弊分析如下。

1 优势1.1 克服传统汤剂缺点,体现中医特色用中药饮片煎成汤剂费时、服用量大、外出用药不方便。

而中药配方颗粒不需煎煮、携带方便、服用安全卫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需求,也避免了因煎煮不当而影响疗效的缺点。

中药饮片的煎煮一般较难掌握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等。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制药高新技术,把药味按茎、花、全草、果实、种子进行分类研究,根据糖类、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不同化学成分设计选定最佳浸提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易于服用,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随证加减”的特色。

1.2 质量稳定,安全可控目前,中药传统饮片尚缺乏可靠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监控手段,炮制方法各地不统一,大部分仅凭经验鉴别真伪、定等级,主观随意性较强。

药材的品种来源、产地、采收季节、仓储条件均可影响药物质量和疗效。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严格按照相关质量管理规范,对原材料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包装、仓储等整个系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质量控制。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制订了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和生产工艺技术参数,如对有效成分明确的药物进行专属强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等。

杨氏等[1]报道,薄荷、荆芥、砂仁免煎颗粒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0、0.65、2.40 mL/100 g,而其饮片中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2、0.59、2.45 mL/100 g;另外,薄荷免煎颗粒与其饮片中薄荷脑含量分别为368.11、372.64 mg/g。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方便了患者的用药,同时也提高了中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本文将就中药配方颗粒的定义、特点、应用前景等方面做一详细浅谈。

中药配方颗粒是指将中药制成颗粒状的剂型,每袋中药颗粒的重量一般在3克至10克之间。

中药配方颗粒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加工制备,使中药的药效成分不受损失或变化,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

中药配方颗粒的主要特点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制剂性能;易于服用和携带,方便患者用药;剂量准确、不易超量或次量用药;患者用药过程简单、安全、易于掌握。

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方便患者使用。

相对于传统的中药煎汤剂,中药配方颗粒不需要患者去准备中药材,只需要将颗粒溶解在温水中即可口服。

这种方便患者用药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痛苦。

其次,中药配方颗粒在用药方面更加准确。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中药制剂的特异性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控制,保证每袋颗粒的剂量准确、稳定,使得患者用药的剂量更加科学合理。

这种准确的剂量控制,可以提高疗效的稳定性,避免患者用药剂量过大或过小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的情况。

第三,中药配方颗粒可以更好地保护中药药效成分。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药性成分的破坏和挥发,而中药配方颗粒则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药效成分尽量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药的药理活性,也有助于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最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

例如,中药配方颗粒在呼吸科、消化科、妇科、儿科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和中药制剂技术的进步,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药发展的一种新型形式,具有诸多的优点和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入后 应改 用文火 加热 , 切勿 烫焦 黑 。 9 米炒 党参 中药材公司。
参考文 献 将米用 水洗 湿 , 人锅 内推平 , 把党 参按 大小 分档 , 后加 【] , . 壳炮制初 步研 究[. 药研 究, 8, ( ) 放 再 然 1 崔翔 冯博 枳 J中成 ] 1 6 65. 9 1 热锅 中之米 , 冒烟 时投入 党参 饮片 , 断翻动 , 党参 呈老 黄色 【 昊楚 玉, . 烘 ” 至 不 至 2 】 叶桥 用“ 法炮 制马钱 子【 . 药研 究, 8, (1. J中成 ] 1 61 1 ) 9 7
3 8
内蒙古 中医药
卷 曲取 出 , 筛去砂 , 凉 。 放 时取 出 , 去米 , 凉 。 筛 放 本 品为不 规则 的碎 片 , 色或 黄绿 色 , 脆 、 腥 、 黄 质 气 味微甘 。 炒 本 品味甘性 平 , 为补 中益 气之 品。 稻米 甘平 , 有补 中益气之 亦
后 发泡 , 曲 , 黄 色 , 酥脆 , 焦香气 。有 消 食积 、 遗尿 之 功 , 能健 脾和 胃, 烦止 渴 , 泻痢 。党参 与米 炒后 , 焦香 , 卷 呈淡 质 具 止 且 除 止 气味 功 。砂炒 能增 强健 胃消积 的作 用 。 具健 脾止 泻作 用 。 因本 品质脆 易碎 , 用 坚硬 质重 的砂 作 辅料 , 时 翻 动要 小 且 炒 笔者认 为 , 品还 可用 清蒸 法炮 制 , 后颜 色加 深 , 本 蒸 即由原来 心, 以免碰碎。另外温度不宜过高 , 10 10 在 5 ~6 ℃时即可放入, 亦 的浅 黄色 变为深 黄 色。 味更甜 但较 滋腻 。 需 分档炮 制 。 1 米炒 红参 0 7 海 蛤粉炒 阿胶 人参 味甘 、 苦 、 微 性平 , 元气 , 气药 中之最 峻猛者 。 大补 为补 常 取 海蛤 粉 置锅 中 , 热 翻炒 , 轻 松灵 活 , 加 至 投入 阿胶 丁 , 至 法并 无米 炒人 参这 一炮制 方法 , 炒 仅仅 炒米 以作贮 存 之用 。笔 者认 全部膨 胀 , 呈油炸 豆腐样 , 内无溏心 , 出 , 去 蛤粉 , 凉 。 取 筛 放 为, 可将其 与米 同炒 , 于密 闭 的容器 中储藏 。 后置 由于连人 参也经 本品味 甘性平 , 补血 止血 , 阴润肺 之功 。性 较滋 腻 , 略 过 加热 杀菌及 消灭 可能存 在 的虫卵 , 更不 易发霉 生虫 。但不能 具 滋 且 则 有腥气 , 后补而 不腻 , 除去腥 气 , 服 用 。又能使 质地 酥 加 热太 过 , 失 了原色 或起 泡 中空 , 观上就 较鲜 品难看 。 炒 并能 便于 否则 外 加工 脆 , 于粉 碎 。 粉清热 化痰 , 阴润肺 , 咳止 血 , 阿胶 同炒可 时 , 米炒成 转 黄色 , 入红 参急 速 翻炒 , 其温 度和米 相 当时 便 蛤 养 止 与 先把 投 到 增强其 润肺 止 咳之功 。 即可起 锅 , 米一 起直 接密 闭封 存 。 和炒 这样 , 以后天气 如何变 不管 除此法 外 , 可用 蒲黄 炒 , 还 以增强 其止 血之 功 。方 法如 上 。 化, 红参 都不会 变 质 。 加 辅料炒 法 以这几 种方 法较 为常 用 , 辅料 的选 用都是 有其 一 值 得 注意 的是 , 制时 如果 阿胶珠 太湿 、 软 , 炒 太 则不仅 会 互相 粘连, 还会 因受 热而 至里面 的胶 液膨 胀溢 出 , 一 现象 叫 “ 这 吐胶 ” 。 定的道理的。 如麦麸具有和中作用。本草蒙鉴》 麦麸皮制抑酷 《 有“ 加 热太 过还 会导 致炭 心 。因此 , 于炮 制 的阿胶 不 能 太湿 , 用 只需 性勿 伤上膈 ” 的记 载 。 又兼 其 具有较 强 的吸附作 用 , 故麸 炒常用 于 烘 至 刚好 能切 制 阿胶 丁 即可 , 同时 应 控 制好 温度 。另 外 , 制 时 补益脾 胃或 作用强 烈及 有腥 臭气 等异 味 的药物 。 烫 米炒法 则利用 米 投 入药量 不宜 过多 , 要少量 多次 。 品应 内无溏 心 , 成 内部 以成 网络 的润 燥作 用 , 和 药物 的燥性 , 修 事 指南 》 载 :米 制润 燥 以缓 如《 记 “ 状 为佳 。 而泽 ”米 炒后 产生焦 香气 , 强药 物 的健 脾作 用 。 。 能增 此外 , 还 米炒 8 滑石 粉炒 水蛭 能使 某些 昆 虫类 药 物如 斑 蝥 、 红娘 子 等 的毒性 物 质 , 热而 部 因受 将 滑石 粉 以 中火加 热 翻炒 , 至呈 灵活 状 态 时投 入水 蛭 , 勤加 分 升华散失 , 被米 吸收 , 部分 以降低药 物 的毒性 。 砂炒 和滑石 粉炒 翻动 , 至微鼓 起 , 黄棕 色时 取 出 , 呈 筛去 滑石 粉 , 凉 。 放 则无 辅料 与饮 片的协 同增 效作 用 。蛤 粉炒 除上 述作用 外 , 能增 还 本 品味辛 、 、 成 性平 , 小毒 , 血逐瘀 , 经 消瘢 。 峻猛 , 有 破 通 较 滑 强 药物清热 化痰 、 阴润肺 的功 效 。 养 石粉 炒 可 降低 其 毒性 , 和 药 性 , 能 减 其 腥 臭 之味 , 质 地 酥 缓 且 使 以上是 笔者 在炮 制 工作 中的 一些 体会 , 如有错 误 , 各专 还望 脆, 易于粉 碎 , 滑石 粉可 使受 热均 匀 。 家 同道批 评指 正 。 本文述及的所有 中药材均购 自贺州市医药总公司
广西崇 左市 中医壮 医医院 药剂科 (320 52 0 ) 21 3 2 02年 月 2时代 变化 、适应 市场 需求 的产品 。 在 国外 , 特别是 我们 的近邻 一 日本 、 国 、 加坡 等 国家 , 韩 新 早在 2 O 世纪 8 年 代初就 对 中药饮 片 的改进 进行 了多 种探 索 ,并形 成 了 0 定 的市 场规模 。 日本 自 2 世 纪 8 0 0年代 以来汉 方颗粒 剂发展 加 快 , 颗粒 剂 列 为 国 民健 康 保 险基 金 的使 用 范围 , 并将 多数汉 方 药 厂 的骨 干剂 型 即为汉 方颗 粒 剂 , 目前 约有 2 / 日本 医生在 临 床 3的 中应 用 颗粒剂 。 日本 在浓缩 颗粒 剂 的开发 研究 领域取 得 了瞩 目的 成 就 , 究 的 复方 中药浓 缩颗 粒 剂 有 2 0 种 , 昧 中药浓 缩 颗 研 0余 单 粒 剂 20 种 , 临床 随证配 方 , 品销往 欧洲等 地。 0余 根据 产
浅谈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 的优势与不足
戴善光
关键 词 : 中药配方颗 粒 ; 剂型
中图分 类号 -2 3 R 8. 6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6 0 7 ( 0 2 1— 0 8 0 10 — 9 9 2 1 )0 0 3 — 2
传 统 中药汤 剂是 以 中药 饮片 为原 料 ,按 中 医处 方 调剂 混合 后, 加水 煎 煮 , 药 物 之间 充 分相 互作 用 , 到 防病 治病 的 目的 。 使 达 中药 汤剂作 为 中医临 床用 药 的 主要 剂 型 , 具有 组方 灵 活 、 随证 加 减、 起效 快 、 易吸收 的特 点 , 中药 质量 不可 控 的问题 是制 约其 发 但 展 的瓶 颈 。 着科学 技术 的高 速发 展 , 代人 快节 奏 的生活方 式 , 随 现 中药 汤剂显 得跟不 上需 求 , 的“ 三包 ” 患者 自 煎煮 , 传统 老 需 行 既无 加工工艺 , 又无质量标 准 , 自然疗 效很难保 证 。 由于煎煮不 方便 , 一 些急症急病 很难立 即服 到 中药 ,从 一定 意义上 讲 中药 饮片剂 型的 落后已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另外, 传统中药汤剂的使用 方式也使 西方患者 难以接 受和掌握 而 不被 国际市 场接受 ,也 阻碍 了中医中药的科学化、 国际化进程 , 故汤剂的改革势在必行。 1 中药 配方颗 粒 的由来 随着 时 代 的发展 、 学 技术 的不 断进 步 , 统 中药饮 片 也在 科 传 发 生着 变化 , 就有 了 新 型 中药饮 片 的 产生 , 也 中药配 方 颗粒 就 是 其 中之一 。 中药配 方颗 粒也 称 “ 味 中药 浓缩 颗粒 ”“ 单 、 中药 新型颗 粒饮 片 ” “ 煎 饮 片” , 以符合 炮 制 规范 的中药 饮 片为 原料 , 、免 等 是 经现 代 工艺 提取 、 缩 、 浓 干燥 、 制粒 精 制而 成 的 纯 中药产 品系列 。 将单 味 中药饮 片提取 浓缩 成颗 粒剂 ,配 成复 方用 水溶 化 服用 , 因 其使 用方 法快捷 简单 , 在韩 国 、 故 日本 、 台湾 地 区较 为流 行 。 2 中药 配方颗 粒 国外发 展现 状
袋药 量 即为 中医处方 的 1日常用 量 , 中药 饮 片相等 量经测 定后 与 而得 的 , 量准 确 , 免 了中药 饮 片调配 过程 中分计 量误差现 象 。 装 避
3 . 2中药 配方 颗粒 与传 统 中药饮 片 临床药 效 无显 著性差 异 :按 照 国家 中医药 管 理局 《 昧 中药 浓 缩颗 粒 研制 指 南》 单 中所指 的 关于 “ 煎 、 煎 的药 效 实 验 比较 ” 分 合 的方法 要 求 , 进行 免煎 饮 片与传 统 饮 片药 效 比较 研究 , 内不 少学 者 做 了大量 的工作 , 步表 明无 国 初 显 著差异 。 3 有利 于 中药 饮 片质量 标准 化 管理 :中药 饮 片的 内在 质量 受诸 - 3
21 0 2年 5月
3 9
多因素的影响。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炮制符合要求的中药饮片经提 方 颗粒 的认 识 尚未完 全统 一 , 客观上 影 响 了主管行 政部 门管理 政 取、 、 浓缩 干燥 、 制粒 等工艺 制 成 的 , 生产 工艺 标 准化 , 制定 了 策的出台, 其 并 使相关的宣传力度不够。患者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接受 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 生产工艺的技术参数 , 使配方颗粒内在质量 性 存在差 异 。 有些 老年 患 者长期 形成 的用药 习惯不 易改变 。 另外 , 稳 定。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 、 经济收人的差异也会影响不同职业患者的接 3 - 4中药配方 颗粒 服用 方便 : 配 方颗 粒 不需 煎 煮 , 开水 溶 化 受 性 。这 虽 由多种 因素 造成 , 患者 对经加 工精 制后 的配 方颗 粒 中药 用 但 即 可服用 。不但 可 以省却 煎煮 过程 , 可 以保持 中药饮 片 的气 味 是 否真 能保持 原药 材 的性 味和 功效存 在疑 问是 一重要 因素 。 又 和 功能 , 时在 制剂 过 程 中采 取现 代 指 纹 图谱 等 先进 技 术 , 中 4 同 使 3价格 因素 : 中药配 方颗粒 与传 统饮 片相 比 , 在价格 、 利上处 于 让 药真 正做 到安全 、 高效 、 便 、 方 可控 。 不利地 位 , 影响 推广使 用 。由于 中药配 方颗粒 制备工 艺复杂 , 投入 4 阻碍 中药配 方颗 粒发 展的 几个 问题 成本高 ,使其价格 平 均 比生 产工 艺简单 、低成本 的传统饮 片要高 41 .生产 工艺 方面 存在 着一定 的局 限性 :饮 片需 适度 粉 碎 的品种 3%-0 造成 了患者 的经济 负担 。另外 , 0 5%, 中药配 方颗粒仍未 进入 范 围仍有 待进 一 步研 究 , 些 药材 不 宜 打碎 , 某 经干 燥 打碎 后 可能 公费 医疗 目录 , 患者 自费承担 , 中低 收入 的患者难 以接受 。 须 使 会损 失一部 分有效 成 分( 如挥 发油 成分)甚 至可 能 发生 异变 , 而 , 从 总之 , 只有 解决 以上 的 问题 , 能使 传 统汤 剂 的改革 变成 现 才 影响疗 效 。粉 碎成 粗颗 粒 的最佳 粒度 需 根据 具体 药 材具 体 确定 。 实 。在 中药 的制 剂领 域 , 配方 颗粒 相对 于 中药 传统 饮片 是一 中药 颗粒 过粗 不利 于 机械 化 包装 ; 粒 过 细则 又 易 糊 化 , 利 于药 汁 种进 步 , 代科 学技 术为 这种 进步 提供 了飞 跃的翅 膀 。中药 配方 颗 不 现 的滤 出 。 现行 的 中药 配方 颗粒 从 内在 质量 到外 观包 装都 尚有 不足 颗粒 现在 尚处 于 饮 片 市场 的 补充 角 色 , 我 们有 理 由相 信 , 取 但 其 之处 , 有待 于提高 。 代 传统 饮 片势在 必行 。 政府 部 门 、 医院 、 中医药界 人士 应更给予 政 4 对 中药配 方颗粒 的认 识还 未完 全统 一 :迄 今 学术 界对 中药 配 策 、 技和 实践等 方 面的支 持 , 发展 中药 配方颗 粒 。 . 2 科 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