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配方颗粒的制作

合集下载

美化后-颗粒剂的制备

美化后-颗粒剂的制备
将制好的软材挤压通过10到14目的筛网制成颗粒。或者以干浸膏细粉加适量乙醇 制成软材、再制颗粒。 注:浸膏:糖粉:糊精=1:3:1
中药提取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整粒
4.干燥
制得的湿颗粒应该迅速干燥(60~80℃),放置过久湿颗粒容易结块或者变性,干燥 温度应逐渐上升,否则颗粒表明容易结成一层硬壳,而影响颗粒内部水分的蒸发。
上清液
回收乙醇
浸膏
沉渣
中药提取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3.制颗粒剂 (1)辅料选用:稀释剂、粘合剂、分散剂、着色剂、矫味剂
整粒
(2)常用辅料:糖粉、糊精 其它辅料:乳糖、甘露醇、羟丙基淀粉、可溶性淀粉
(3)挤出制粒 取适量混合均匀的糖粉和糊精加入稠浸膏,搅拌均匀,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适量的 50%~70%乙醇,调整湿度制成软材。
颗粒剂干燥设备:常压干燥箱、液化干燥器、冷冻干燥器、红外线干燥器等
中药提取
5.整粒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干燥后可能有结块、粘连现象 整粒:12到14目 1号药筛 磨碎
60目 4号药筛,除细粉(可重新制粒)
整粒
中药颗粒剂的制 备
汇报人:文小库 2024-12-05
中药提取
1.中药提取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整粒
煎煮法渗漉法浸渍法 Nhomakorabea中药提取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煎煮法:将加工炮制合格的 药物置于煎煮容器内,加适 量水煎煮,煎煮后过滤,然 后静置至澄清。去除悬浮性 杂质后,采用较低温度蒸发 ,浓缩成稠膏状,备用。
药 水 过滤、静置 低温、蒸发
物 煎煮
药液
浓缩至稠膏状
整粒
中药提取
精制 颗粒剂制备 干燥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知识(完整版)中药配方颗粒是将中药煮煎后浓缩、干燥而成的颗粒状制剂,它是传统中药煎剂的现代化改进形式,通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中药煎煮浓缩成颗粒,方便携带和使用,同时保留了中药的药效和特点。

下面将从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中药配方颗粒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备工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浸泡、煮煎、过滤、浓缩、干燥等环节。

首先,将中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用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

然后将浸泡后的中药材加水一起煎煮,直至水剩下约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接着将煎汁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去除杂质。

经过过滤后的煎汁,再通过浓缩设备进行浓缩,将水分蒸发掉,达到一定浓度。

最后,将浓缩后的中药液喷雾或喷射到热空气中,使其迅速干燥成颗粒。

在制备过程中,除了上述基本工艺外,还应注意保持温度、时间和压力的控制,以保持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和药效。

二、质量控制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制备工艺的控制、成品的质量检测等。

1.原材料的选用和品质: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效和品质与原材料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选用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处方进行配伍,选择质地完整、不受虫害和病害的中药材。

同时,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别,包括外观质量、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等的检验。

2.制备工艺的控制:制备工艺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关键。

在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煎煮时间、浓缩温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中药配方颗粒的浓度和药效。

3.成品的质量检测:对制备完成的中药配方颗粒,应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质量、颗粒度、含量测定、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指标的检测。

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才能放行销售和使用。

三、临床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其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方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易于携带、保存和使用,方便患者随时服用。

相比于传统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无需现场煎煮,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难度。

2.药效稳定:中药配方颗粒通过科学的制备工艺,可以保持中药的药效和特性。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工艺流程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工艺流程

中药配方颗粒制作工艺流程英文回答: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Chinese medicine granule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Here is a general outline of the process:1.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The first step is to carefull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raw materials for the specific formula. These raw materials can include a variety of herbs, minerals, and animal products.2. Cleaning and processing: After the raw materials are selected, they need to be cleaned thoroughly to remove any impurities. This can involve washing, soaking, and sometimes even boiling the materials. Once cleaned, the materials may also need to be processed further, such as cutting or grinding them into smaller pieces.3. Extraction: The next step is to extract the activeingredients from the raw materials. This is typically done through a process called decoction, where the materials are boiled in water or other solvents. The extraction proces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formula and desired concentration of the final product.4. Filt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nce the extraction is complete, the liquid is filtered to remove any solid particles or impurities. The filtered liquid is then concentrated to reduce its volume 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evaporation or vacuum concentration.5. Drying: After concentration, the liquid extract is dried to form a powder or granular form.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various drying methods, such as spray drying or freeze drying. The drying process helps to stabilize the extract and extend its shelf life.6. Granulation: If the final product is in granular form, the dried extract is further processed to form granules. This can involve mixing the extract with otherexcipients or binders and then shaping them into small granules.7. Packaging: The final step is to package the Chinese medicine granules in suitable containers. This can include sachets, bottles, or blister packs. Proper labeling and storage instructions are also provided on the packaging.中文回答:中药颗粒制作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选择,首先需要精选适合特定配方的原料。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一]提取方法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

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

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

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

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

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

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
夏桑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降血压等功效。

为了更好地利用夏桑菊的药用价值,人们研究出一种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可以方便服用,更好地发挥药效。

第一段:材料准备
制备夏桑菊颗粒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所需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夏桑菊干品,以及一些辅料,如淀粉、葡萄糖等。

这些材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段:研磨处理
准备好材料之后,需要将夏桑菊干品进行研磨处理。

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夏桑菊研磨成细粉末,方便后续的混合和制粒。

研磨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影响夏桑菊粉的质量。

第三段:混合制粒
研磨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夏桑菊粉和辅料混合在一起,制成颗粒。

混合的比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制粒时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影响颗粒的质量。

第四段:烘干包装
制粒完成后,需要将颗粒进行烘干,以去除多余的水分。

烘干时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颗粒变形或烘焦。

烘干完成后,需要将颗粒进行包装,以便于保存和使用。

第五段:质量检验
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夏桑菊颗粒进行质量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颗粒的外观、颜色、气味等方面,以及药效的检测。

只有通过了质量检验,才能将夏桑菊颗粒投入市场销售。

总结:
夏桑菊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材料准备、研磨处理、混合制粒、烘干包装和质量检验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得高质量的夏桑菊颗粒,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板蓝根颗粒剂是一种中药制剂,以板蓝根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

下面是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1.材料准备:准备好板蓝根、辅料和其他配方所需的原料。

2.材料处理:将板蓝根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确保材料的质量
和纯度。

3.材料研磨:将处理好的板蓝根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粉末状,以便后续的制剂工艺使
用。

4.配方调配:根据具体的制剂配方,将研磨好的板蓝根粉末与辅料进行准确的配比和
混合,确保各组分的均匀分布。

5.湿法制粒:将配制好的板蓝根颗粒剂溶液通过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使其形成
颗粒状的制剂。

6.干燥处理:将湿法制粒得到的湿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达到适当的含水量和质量
要求。

7.粉碎和筛分:对干燥处理后的颗粒进行粉碎和筛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粒径。

8.包装和质量控制:将制备好的板蓝根颗粒剂进行包装,并进行质量控制检验,确保
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家和具体配方而有所差异。

以上是一个一般的制备工艺流程的简要描述,具体的工艺细节可能因生产厂家而异。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生产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一]提取方法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

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

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

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 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 —90C)为1. 30—1. 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 左右),冷后加入1-2 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

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 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 5 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 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 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

最新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最新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处方

中药配方颗粒专家经典处方12呼吸系统疾病1.感冒:34(1) 感冒初期:5主要表现:鼻塞流清涕头痛咽喉不适咳嗽发热恶寒等。

6处方:7荆芥 1袋薄荷 1袋金银花 1袋8用法:9每日一剂,分两次开水泡服。

首日加倍,连服3天。

注;1011荆芥: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12能镇痰、怯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薄荷: 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1314等症。

15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16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17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效果显著。

18三药均具气味芳香,共奏开窍解表,驱邪解毒。

加减:1920恶风恶寒者,加:防风,咳嗽有清痰者,加:法半夏;21发热恶寒者,加:柴胡,发热不恶寒者,加:板蓝根;头痛恶风者,加:羌活,川芎.2223(2) 感冒后期:主要表现:咳嗽、吐痰、咽喉不适、头痛2425处方一:26荆芥1袋前胡1袋僵蚕1袋27桔梗1袋百部1袋甘草1袋28用法:29每日一剂,开水泡服,每日两次,首日加倍感冒后期咳嗽(感冒后期反复、久治不愈的咳嗽)3031处方二:32党参 1袋生姜 1袋蜂蜜 30g.用法:3334痰多气逆加:化橘红,35微喘加:胡桃肉,36便秘加:玉竹.37每日一剂,开水泡服,连服3天38注:感冒咳嗽虽称之为“小病”,但治疗不当,可以迁延日久,即使治疗得当,有时也易留尾巴,患者偶尔咳几声别无不适,大都不愿继续服药治疗,然而,一3940旦受一点风寒,咳嗽又起,老人小孩尤其如此。

党参生姜蜂蜜三味,用于感冒41咳嗽的收尾,十分合适。

42生姜散寒止咳,蜂蜜润燥止咳,党参益气补虚。

生姜得蜂蜜之润,则温而不燥,43蜂蜜得生姜之温,则润而不涩,党参得生姜之温散,则补而不留邪。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44主要表现:反复咳嗽,痰多或白黏难咳出,遇风寒加重,咳甚出现喘息,胸闷、气4546促、水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作
1、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优质、道地药材经规范炮制加工成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先进工艺,经过科学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的供医生临床配方使用的单味中药浓缩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又被称为“免煎中药”、“科学中药”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煎煮。

但中药配方颗粒和另外一种“精致颗粒饮片”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只是将传统饮片粉碎加工,改变的只是饮片的物理性状,使用的时候仍然需要煎煮。

而中药配方颗粒只需要用开水冲服即可。

2、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有哪些优势?
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相比:具有相同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同时具有“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特点,是传统饮片的发展与补充,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比中成药更灵活,完全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它具有携带服用方便、便于医院中药房调剂、便于中药生产实现现代化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中药质量的安全性、均一性、稳定性和卫生学指标,是对传统中药汤剂的一次改革。

3、中药配方颗粒有哪些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保留了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

四变、四不变的特点:
①剂型改变,汤剂——颗粒剂;炮制加工不变;
②包装改变,纸包装——铝塑复合膜包装;药物的名称、功能、主治不变;
③调配方法改变,人工称取——标准包装;药物随症加减的特点不变;
④使用方法改变,煎煮——冲服;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变。

从以上特点可看出: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可控、可靠、计量准确;便于携带,方便服用。

4、配方颗粒的包装问题
我公司产品采用单剂量小包装主要是基于防潮的考虑,为保持产品的原汁原味,生产过程中未加入任何防潮剂。

从中医的辨证论治角度看,小袋单味药能满足药味的增减变化,但因剂量固定,而不能进行单味药量的增减。

为此,我们在确定包装规格的时候,对各品种的常用处方量进行了考查,并征求了大量名老中医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使包装规格能适应临床的需要。

如药典规定党参的用量为9-30克,通常的处方用量有10克、20克、30克等情况,我们将包装规格确定为10克,这样可以通过倍数增加而满足临床配方使用。

5、配方颗粒的用量问题
中药饮片在一般的家庭式煎煮中(家庭煎剂),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仅为40-60%;在工业化大生产中,可以依据不同药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工厂煎剂),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可达到70%以上。

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使一付中药从无质量标准到有质量标准。

我们以家庭煎剂的成分及含量为基础,通过标准煎剂和大量对比实验测定折算出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原中药饮片的使用量。

每袋的装量为成年人一日的用药量。

一般情况下,一付中药每味药用一小袋即可,根据病情的需要也可以加量。

掌握用量的关键在于医生要熟习品种规格表,即每袋颗粒相当于饮片的量。

医生在熟习了产品规格后,在开处方时可直接写每味药的用药包数,如当归1包、熟地1包、川芎1包、白芍1包;医生也可直接按每袋相当
于饮片量的规格书写处方,如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

采用前种方法书写的处方在计价和发药时会更方便一些。

6、配方颗粒的用法问题
冲服方法:将医生所开一剂药中的每一小袋药沿易撕口撕开,倒入同一杯中,加入适量(300-400ml左右)沸水,搅拌使其溶化、调匀、温服,按医嘱分二到三次服用;小儿用药,需要减量的,一付药可分为四至五次服用。

注意事项:
①冲药用水须为开水(90-100℃),且加水量要足够,视药味的多少及药量的大小,最好不少于300ml。

②加水后一定要充分搅拌,一般需搅拌一分钟左右,并闷五分钟,使其充分溶解。

③第二次、第三次服用时,可加入适量开水兑热,或将盛药的杯子(或瓶子)置于开水中加热后再喝,喝前搅拌均匀。

④如处方中有粉末包装的产品(琥珀等难溶或不溶的药),按照散剂的服用方法分量进行冲服为好;其余粉末可加入药液中,在每次分量前先搅拌均匀并立即分量。

7、配方颗粒的溶化性
对于配方颗粒而言,难溶是指溶解比较缓慢,但基本上能溶解,只是溶解的时间可能要长一些(因为配方颗粒在制造过程中为了避免添加辅料,所以采用药物提取物的干粉直接经过物理挤压,干压成型,得到的颗粒硬度较大,不像湿法制粒的颗粒比较疏松);不溶是指完全或部分不能溶解。

配方颗粒难溶或不溶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颗粒本身是由药材的超微粉压成的,或是直接包装的超微粉,这些药物基本上不溶解,冲服时会出现沉淀现象,每次分量或服用前应先搅拌均匀。

如川贝母、西洋参、三七、琥珀等。

其中琥珀因药材本身性质的原因,在水中漂浮于水面,完全无法润湿,可按散剂的方法进行服用。

②有些种子类、根茎类中药含油脂、胶质、淀粉较重的产品,冲服时出现混浊、絮凝或少量沉淀,尤其是在药液冷却后比较明显。

这类品种常见的有:车前子、菟丝子、法半夏、山药等。

这些药物在冲服时应避免使用温水或冷水,并应充分搅拌。

8、“先煎”与“后下”的问题配方颗粒如何解决?
先煎是指一剂药中的某一味(或几味)药的煎煮时间要求比其他药要长一些,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和须久煎去毒的药物。

生产上可通过延长提取时间来体现先煎的特点。

如矿物类的磁石、石膏、牡蛎、煅自然铜以及贝壳甲骨类的龟甲、鳖甲等,有毒的附子、川乌、草乌等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煎煮。

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

后下的药有两种,一种是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煎煮时间过长会导致该类成分挥发损失;另一种是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因煎煮时间过长会发生变化。

对含挥发性成分的,如薄荷、荆芥、丁香、牡丹皮等,在提取时先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将挥发油精制后再加入到颗粒中;对成分易发生变化的药,如大黄、番泻叶等长时间煎煮会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则采用动态提取的方法进行提取。

9、“武火”与“文火”的问题配方颗粒如何解决?
传统煎煮中药有时需用武火,“武火”指煎药时用的大火使水快速沸腾,在生产上可通过控制提取时的蒸汽压力使水快速沸腾并维持一段时间来实现“武火”的效果。

“文火”指煎药时用小火使水保持沸腾,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生产上可通过控制提取时的蒸汽压力来
实现。

10、动物类配方颗粒如何处理的?
①个别名贵动物药,而中医习惯服用散剂的,如蜈蚣、全蝎,我们仍遵照传统习惯,将药材净制、干燥、灭菌后粉碎成超微粉,再制成颗粒;
②其他按传统入汤剂的动物药仍采用煎煮方法,如土鳖虫、地龙、麸炒僵蚕等。

11、矿物类配方颗粒如何处理的?
①有的直接煎煮提取,如石膏等;
②贝壳、骨骼类的矿物药,采用酸水解、煎煮提取,如牡蛎等。

12、特殊产品如何处理的?
①阿胶:采用传统的方法烊化后直接喷雾干燥成干粉,再制成配方颗粒。

②琥珀:净制后直接粉碎成超微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