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六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一课时)训练 人教版第一册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教辅PPT

(2)分析
①
儿子全部是红绿色盲 结果
女儿都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② 女儿表型全部正常,其中一半携带色盲基因
结果 儿子一半表型正常,一半为色盲患者
③男性色盲多于女性色盲的原因 女性只有 两条X 染色体上都有红绿色盲基因(b)时,才表现为色盲,而男性 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4.性别决定的过程图解 (1)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2)ZW型生物的性别决定示意图
5.其他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
二、伴性遗传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 遗传,也被称为性连锁遗传。 2.积极思维:人的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有什么关系?
(1)事实 ①实践中,常以遗传系谱图来研究某些遗传病的遗传规律。通常以正方形 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字母代表世代,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个体,深 颜色或黑色表示患者(如图)。 ②红绿色盲患者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已知红绿色盲由位于 X 染色 体上的 隐性 基因b控制, 用 Xb 表示,正常基因用 XB 表示,Y染色体上没有 红绿色盲 基因及其 等位 基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一年级 生物课堂教辅PPT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素养目标】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性别决定 1.一般来说,在生物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 性 染色体,而其他染色 体称为 常 染色体。 2.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 XY 型和 ZW 型两种。
3.性别决定方式
(1)Ⅰ-1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2?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为什么? 答案 否。X染色体上。因为Ⅰ-1传给Ⅱ-2的是Y染色体,若红绿色盲基因位 于Y染色体上,则Ⅱ-2一定是红绿色盲患者。 (2)Ⅰ-1是红绿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为什么? 答案 Ⅱ-3和Ⅱ-5。Ⅰ-1是男性,只有X染色体含有红绿色盲基因,而男性的 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
高一生物必修教学课件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汇报人:XX 20XX-01-13
目录
• 性别决定与染色体 • 伴性遗传基本概念 • 伴性遗传规律及其应用 • 人类常见伴性遗传疾病解析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 • 课堂互动环节:小组讨论与案例分享
01
性别决定与染色体
人类性别决定机制
XX/XY型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比较
01
02
03
遗传方式
常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物质 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伴性 遗传的遗传物质位于性染 色体上。
遗传特点
常染色体遗传具有连续性 ,即每一代都有患者;而 伴性遗传具有交叉性和隔 代性。
性别关联
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 ,而伴性遗传与性别紧密 相关。
伴性遗传在生物界中普遍性
一种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卵巢 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第二性征发育 不良。
0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探讨
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论述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 过比较两组结果,分析性 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影响 因素。
随机化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随机分配 实验对象到不同组别,以 减少实验误差。
重复性原则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提 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 确性。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技巧分享
数据收集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相关数
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 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表现
红绿色盲症患者无法区分红色和绿色,可能将红色看成暗色 ,绿色看成灰色或蓝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驾驶、美 术、纺织等领域,红绿色盲症患者会遇到诸多困难。
最新高中生物-高二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例题分析 精品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例题分析例1.人类血友病是一种伴性遗传病,控制这种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位于x染色体上,问患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是()A.男性多于女性 B.全部是女性C.女性多于男性 D.男女一样多解析:血友病是伴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女性的基因型为x H x h时表现正常,但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女性的基因型为x h x h时表现是为有病,而男性只要是染色体上含有血友病基因就为患者。
所以男性多于女性。
答案:A。
例2.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内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是()① 44+xY② 44+xx③ 22+Y④ 22+x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和② D.③和④解析:人类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所以男性的核型是44+xY。
经减数分裂后,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有:22+Y和22+x两种。
答案:D。
例3.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解析: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或xx;初级精母细胞为xY,雄猴神经元的为xY,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为x或Y,肠上皮细胞的为xY。
答案:C。
例4.某男孩是色盲患者,但是他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A.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解析: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母亲,而母亲色盲基因既可来自外祖母。
现已知外祖父色觉正常:x B Y,不可能带有色盲基因x b,即母亲的色盲基因只有能来自外祖母,外祖母尽管色觉正常,但可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答案:B。
高中生物 第六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2、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又称Turner综合症或原发闭经症。 临床症状:
社会性别女性;体矮,盾状胸,肘外翻,原 发性闭经,外生殖器幼稚。 染色体核型为: 45,X; 45,X/46,XX;45,X/ 47,XXX等。
1902年,在直翅目昆虫中首次发现了性染色体。 理论: 当精、卵结合时,由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 了性别发育的方向。
如: 果蝇 n = 4 雌 3AA+1XX 雄 3AA+1XY
(二)性染色体的构成
1、XY型 两性分化的生物中占绝对多数,包括全部的哺 乳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等。
雌性是同配性别 (homogametic sex): AA+XX 雄性是异配性别 (heterogametic sex): AA+XY
㈢、芦花鸡的毛色遗传:
① 芦花基因B为显性,正常基因b为隐性, 位于Z性染色体上。
② W染色体上不带它的等位基因。 ③ 雄鸡为ZZ,雌鸡为ZW。
ZBW
×
芦花(雌)
ZbZb 正常(雄)
交叉遗传
ZbW 正常(雌)
ZBZb 芦花(雄)
ZBZb 芦花(雄)
近亲繁殖
ZbZb 正常(雄)
ZBW 芦花(雌)
ZbW 正常(雌)
Lyon 假说
正常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形成异固缩的X染 色质体;
失活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父方也可来自母方,机会 均等;
失活在胚胎第16天开始,一旦失活,繁殖出的所 有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呈失活状态。
2、X0型
高考生物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件 大纲人教版

解析: 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 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 带者,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所以儿子不一定患红绿色盲;由于个体由 受精卵发育而来,每一个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 产物也可能存在于体细胞中。
答案: C
(2010·江苏卷)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 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 数表示):
[解题思路]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含X的配 子数(含X染色体的精子+卵细胞)多于含Y染色体的配子数(只有精子含Y染 色体);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其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无性别区分的生 物体内没有性染色体。
[深化认识] 1.性别决定的方式
2.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1)卵细胞是否受精:如蜜蜂的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 。 (2)环境决定性别。 (3)基因差异决定性别,如玉米性别的分化至少与两对基因有关。正常玉 米植株为雌雄同株异花,单性的雄性植株和单性的雌性植株均是由有关基 因组成的不同基因型决定的。
二、伴性遗传 1.概念:性状的遗传与 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在伴性遗传中,控制 性状的基因位于 性染色体上。
2.实例——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位于 X染色上体的隐性基因(b),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XbY,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 XbX。b (2)遗传特点: 交叉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从 母亲那里传来以后传给他的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分析。(1)据不患甲病的Ⅰ-3号 和Ⅰ-4号生下患甲病的Ⅱ-8号女孩,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2)据图可知:患乙病的男性亲本和不患乙病的女性亲本的后代 男性均患乙病,女性不患病,则可判断乙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3)若 用A和a表示甲遗传病的基因,用B和b表示乙遗传病的基因。①由于甲病的 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对甲病 而言,Ⅱ-4和Ⅱ-6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Ⅱ-3和Ⅱ-5个体的基因型均 为AA或Aa,其中AA占1/3、
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 人教版:伴性遗传(第1课时)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表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提示 有6种。
(2)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患病率 远远高于女性 ,试探讨出现这么大的差异的原因。
提示 女性体细胞内两条 染色体上同时有 基因 时,才会表现为色盲;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 染色体,只要有色盲基因 ,就表现为色盲。所以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
2.伴 染色体显性遗传
(1)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典型系谱图:
(3)遗传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女多男少。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3.伴 染色体遗传
(1)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2)典型系谱图:
3.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自主预习·悟新知
合作探究·提素养
课外拓展·育技能
一、伴性遗传
1.概念:位于①____________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②____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
性别
2.人类红绿色盲
对点练2.下图的4个家族遗传系谱图中,黑色是遗传病患者,白色为表型正常者。下列有关叙述<zzd>不正确</zzd>的是 ( )。
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系谱图的是甲、乙、丙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系谱图是甲、丙、丁C.甲中患病孩子的父亲是杂合子D.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儿的概率是
D
提示 否,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4) Ⅰ 是色盲患者,他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Ⅱ 和Ⅱ ?
2.3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高一生物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2)

Y 规律2: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
_母___亲__ XbY 男性 色盲 :1
二、人类红绿色盲
3.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征
② 女性正常 亲代 XBXB ×
男性色盲 XbY
配子
XB
Xb
Y
子代
XBXb XBY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1
规律3: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_只__能__传___给__女__儿_ (教材P37,第二段)
第一课时
本 伴性遗传 节 人类红绿色盲 聚 焦 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
教学目标
分析归纳出各种伴性遗传方式的特点,并与相应常染色 体遗传特点相比较,深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能根据遗传图谱,掌握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步骤, 并能熟练判断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理,指导优生工作或为农牧业 生产服务
抗维生素D佝偻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请写正常人(d)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D )的基因型和表型
性别 基因型 XDXD 表 型 患者
女性 XDXd 患者
XdXd 正常
男性 XDY XdY 患者 正常
抗维生素D佝偻病 患者的腿骨X光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系谱图并总结遗传特点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遗传病,患者常表 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发育缓慢等症状。 但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讨论 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同呢?
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虽然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 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 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同。
无特殊说明,暂不考虑
高中生物 第6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课前复习】在学习新课程前先回顾有关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在细胞周期中观察和分析染色体形态特征的有利时机,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知识,这样既有利于掌握新知识,又便于将新知识纳入知识系统中。
温故——会做了,学习新课才能有保障1.人类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条。
答案:23 462.在细胞周期中观察和分析染色体形态特征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
答案:有丝分裂中期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最大的区别发生在减数第___________次分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同源染色体出现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___________。
答案:一联会分离自由组合4.基因的传递规律是指A.受精作用时基因的传递规律B.产生配子时基因的传递规律C.细胞有丝分裂时基因的传递规律D.染色体复制时基因的传递规律答案:B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F2代出现性状分离B.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答案: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隐性性状的表现可作为推断其基因型是纯合子的依据B.后代全部出现显性性状则可推断双亲是显性纯合子C.生物后代出现隐性性状则其显性亲体一定是杂合子D.生物表现出显性性状则基因型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显性杂合子答案:B知新——先看书,再来做一做1.性别决定(1)染色体的分组图科学家们根据染色体的大小和形态特征,将人类的染色体分组和编号,以便进行识别和分析,这样的图叫染色体分组图。
(2)常染色体、性染色体的概念在生物细胞中,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___________;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___________。
(3)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性别决定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1、解性别决定的方式
2、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重难点:人类红绿色盲婚配方式及遗传规律
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性染色体是指()
A、性细胞中的染色体
B、减数分裂配对的染色体
C、体细胞中形态不同的染色体
D、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
2、正常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有()
A、46条常染色体
B、45条常染色体,1条Y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
D、45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
3、猴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和猴的神经元
D、精子和猴的肠上皮细胞
4、一个人的正常卵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是()
A、44+XY
B、44+XX
C、22+Y
D、22+X
5、人的性别是由()
A、卵子形成时,由性染色体决定
B、受精卵形成时,由精子含的性染色体决定
C、精子形成时,由Y染色体决定
D、第一次卵裂时决定
6、有一色盲男孩,他的父母及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他的舅舅是色盲,此男孩的色盲基因
来自( )
A、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7、女性色盲,则她的下列亲属中一定是色盲的是()
A、父亲和母亲
B、母亲和女儿
C、儿子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人的体细胞含有23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细
胞内不含有()
A、44条常染色体+XX性染色体
B、44条常染色体+XY性染色体
C、44条常染色体+YY性染色体
D、两组数目和形态相同的染色体
9、人类的白化病与色盲病都是隐性遗传病。
白化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
上,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她父亲是色盲),与一个正常男性(他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婚配,在他们的子女中,预期两病兼有的几率为()
A、50﹪
B、25﹪
C、12.5﹪
D、0
10、一对夫妻色觉正常,他们的父母均也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是色盲。
则这对夫妻生一个色盲儿子的几率是()
A、0
B、1/2
C、1/4
D、1/8
11、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正常。
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
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
B、1/4
C、0
D、1/6
12、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
现在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他们的性别是()
A、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
B、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C、全为雄猫或全为雌猫
D、雌雄各半
13、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果翅异常的雌果蝇与翅正常的雄果蝇杂交,后代中1/4为雄蝇翅异常、1/4为雌蝇翅异常、1/4为雄蝇翅正常、1/4为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
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C、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D、性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二、选择题
14、某中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 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各半时,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为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该病是以___性方式遗传的,它的遗传
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
(2)8号和9号婚配属于_______,11号的基因型
可能是________,它是杂合体的几率是____。
(3)若11号和一个男性患者婚配,
从理论上计算,后代中出现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
16、三支试管内分别装有红眼雄性和2种不同基因型的红眼雌性果蝇,还有一支试管内装有白眼果蝇。
请利用实验室条件设计最佳方案,鉴别并写出上述3支试管内果蝇的基因型(显性基因用B表示)
补充材料
1、能够正确识读遗传系谱图,并且能够根据遗传系谱图对遗传方式做出判断。
下面的《致病基因检索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判断病例的遗传方式。
A1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基因
B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率相等)…………常染色体
B2与性别有关
C1男性皆为患者,女性正常…………………Y染色体
C2男多于女……………………………………X染色体
A2图中无隔代遗传(每代都有)……………显性基因
D1与性别无关…………………………………常染色体
D2与性别有关
E1男性均为患者,女性正常…………………Y染色体
E2女多于男……………………………………X染色体。